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申论写作范文80篇精选

申论写作范文80篇精选

申论写作范文80篇精选

(国考省考通用版)

目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托起幸福的中国梦 (3)

经济发展要突出创新驱动 (4)

科技创新多理念智造中国现“帅性” (5)

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 (6)

民生改善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7)

引消费安全之水育民生幸福之花 (8)

以人为本促城镇化发展 (8)

让幸福的阳光沁入每个人的心田 (9)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

引善之甘泉润道德之花 (1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12)

守护生命家园再造碧水蓝天 (13)

绿色发展,凤凰涅槃必有时 (14)

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15)

还青山绿水建美丽中国 (16)

创业者心中的山 (17)

青春不容易更要走出彩 (18)

建设绿色农村摘掉“脏、穷、土”三顶帽子 (19)

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 (21)

精准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22)

推进法治建设成就美丽中国 (23)

推行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 (24)

加强文化输出发展中国制造 (25)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26)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和谐网络文化 (27)

以群众之基,立文化之功 (28)

走过弯路,收获芬芳 (29)

观念决定未来 (30)

社会发展需要快慢结合 (31)

向下方能向上 (32)

社会公平凝聚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正能量 (33)

践行职业道德书写绚丽人生 (34)

敬业,造就出彩人生 (36)

我所理解的“中国制造” (37)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 (39)

文化需“引进” 更需“输出” (40)

创业应为梦想所驱动 (41)

“焦头烂额”与“曲突徙薪” (42)

以法治为盾护佑三农发展 (43)

走过弯路走向坦途 (44)

摆正价值心态成就出彩人生 (45)

推进新型城镇化力求“新”字领跑 (46)

守望乡村 (47)

立志基层精彩人生 (48)

兼容并蓄促进文化发展 (49)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 (50)

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51)

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52)

为农业发展筑“魂” (53)

好政策可以温暖人心 (54)

习惯的是是非非 (55)

心态归零重新出发 (56)

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 (57)

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 (58)

谋新求变,文以化人 (59)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60)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61)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63)

建筑是城市之魂 (64)

不学礼,无以立 (65)

“让老树开出新花” (66)

以水为师 (67)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68)

底线思维 (69)

“委屈”的背后 (70)

家底 (72)

健康的价值 (73)

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74)

快与慢 (75)

农村“失根”的背后 (76)

放慢节奏自在心灵 (77)

守望家园 (78)

黄河精神万古传 (79)

多头推进齐抓共管共促社会和谐发展 (80)

以价值观输出助推大国圆梦 (82)

以理性之光消除任性之霾 (83)

“慢生活” 释放健康发展正能量 (84)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勇敢迎接挑战 (86)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托起幸福的中国梦

伟大的文明无一不起源于科技创新的梦想。古老中国曾经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之地,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均诞生于此。然而海洋时代的固步自封、科技落后,不仅导致了经济衰败,也让民族遭受“洋船利炮”所带来的苦难。今天,我们送“蛟龙”入海、“上九天揽月”,不光是实现宇宙的探索,更是为了用领先科技托起幸福的中国梦。

科技创新是“发展梦”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活力,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时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可以说,创新的事物才是科学的,才是发展的,才是进步的。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有“禾下乘凉梦”,全国人大代表邓中翰有“中国芯梦”,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有“搜索梦”,乃至无数人怀揣的科学梦、发明梦,汇聚到一起,让人备感科技创新的激情与力量。

科技创新是“民族梦”的灵魂。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带动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中国高铁展现中国速度,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历史的车轮从远古中缓缓驶来,又继续向未来飞驰而去,依靠的便是科技创新这个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梦”的助推剂。科技创新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技创新让幸福中国梦绽放的更加美丽。

马克思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怎样让清洁工厂取代“傻大黑粗”,如何治理污染重塑“美丽中国”?只有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用科技创新诠释这一“改变世界的最强力量”对于幸福“中国梦”的深刻涵义。

经济发展要突出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创新驱动。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必须摆在重要位置加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放眼全球,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

突出创新驱动,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最有效的推进手段,就是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府要从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放开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水平大幅提升,但创新基础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要加大力度稳定支持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选准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突出创新驱动,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结合起来,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努力克服目前科技创新中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现象,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消除科技仪器设备分割独占的弊端,提升创新资源开放共

享水平;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全党统一思想、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科技创新多理念智造中国现“帅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科技创新的目的、价值及如何更好的将科技与人文发展、民生应用相协调等也成为热点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是促进人文、科技协调发展,开启“中国梦”的至关重要的钥匙。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需秉承“个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科技无疆界,但“国情有界”。纵观中国发展历史,从洋务运动到近年频生的“山寨”现象,“生搬硬套”、简单的“拿来主义”无法成为民族发展的通衢大道。正如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是中国盾构掘进机与国际“巨头”竞争时的一张“王牌”,我们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科技创新、科技运用的成果,但更要走前人、其他国家没有走过的路,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国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相结合,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推动中国科技与运用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要保持“理性”。“无创新,则无出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但创新不是盲目而为,更不是主观臆断、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等缺陷,仍缺乏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发明创造,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中国的科技创新需要立足现实、坚守“理性”,持续传承和发扬高铁在浴火重生中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技术的有益经验,在对内挖潜与对外拓展中有效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应着眼“人性”。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严谨的,但严谨不等于“呆板”,人文与科学能够对接,科学与人文可以交融。在我们的科技创新中,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牢牢结合,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坚守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人民可见、可用的生活领域,打造中国自己的“iphone”“ windows”,凸显科技创新对“人”需求的因应和关怀,实现科学与人文齐飞,精彩与务实一体。

高尔基说过,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中国要发展,出路在创新,中国要复兴,关键在科技。只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让科技创新与人文发展相结合,一定能实现强国、富民、复兴的“中国梦”。

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

往事越千年,回到沉寂的过去,中华民族的独特优美与神秘令人震撼,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令人叹为观止,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更是巧夺天工,秦始皇兵马俑把气壮山河的气魄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切无不是我国工匠精神的显著体现,然而检视当下,我们却难免羞愧,中国制造不是品质的象征反而是低劣假货的代表。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忘记了慢工出细活,为了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了品质。这无论是与培养个人专心专注的品质还是树立中国品牌都是沉重的打击。因此,当下必须让工匠精神释放时代光彩。

工匠精神是成功的必要元素,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长寿”的企业都是工匠精神的代言人,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牵系中华民族记忆、凝聚华夏儿女归属感的民族经典也需要工匠一代一代的传递。然而受到儒学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引导,很多人对工匠有一种不屑的情绪,但熟不知正是那些大国工匠支撑起民族的脊梁,工匠精神是中国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耐住寂寞,坚守坚持,为弘扬工匠精神领航。“板凳愿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吟安一个字,而得半宿寒”那些创作出鸿篇巨制的文人墨客,无不是对待创造是这样甘于寂寞的态度,曹雪芹倾其毕生经历创作了《红楼梦》,司马迁用数十载创作了《史记》他们虽是文艺创作,但其中的道理相同,不经历时间的磨砺就不会沉淀出传世的经典,要想成为一代工匠,忘记浮华虚无,潜心事业,脚踏实地是唯一选择。

勇于担当,传承经典,为弘扬工匠精神起航。徐立平为导弹做微整形,其工作的艰险常人难以想象,但他总是临事不惧,从来没有因工作的危险而推卸。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他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他。他虽是一介工匠,但却让人仰望。

匠心独运,创新工艺,为弘扬工匠精神助航。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活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独具”。但是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们却造不出圆珠笔,由中国制造的圆珠笔数量巨大,全球每人平均可以分到6支。然而用于制造这些笔的小钢珠却无法生产,依靠进口,一方面我们缺乏优质的钢材,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生产钢珠的模具。可见没有匠心独运,缺乏创新精神小小的圆珠笔也会成为转变成制造强国的拦路虎。

一代工匠要忍受寂寞、勇于承担、创新创造。工匠精神是我们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是助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华丽转身的利器,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块基石。

民生改善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只有这些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对改善生活的渴望。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业税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工工资增加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梦,是对增进民生的福祉。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我们深知,这样的中国梦,体量之大,涉及13亿人;范围之广,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引消费安全之水育民生幸福之花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在消费的世界里过上“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的幸福生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消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消费信心,甚至危害着民生幸福。民生乃立国之本,因此必须更加重视维护消费者权益,众手引消费安全之水,浇开民生幸福之花。

引消费安全保障之水,完善法律法规。通览这一个个沸沸扬扬的消费安全事件,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置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而这些不法分子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就是没有对法律起码的敬畏。正是部分行业标准的滞后,国家法律法规上的空白,给了商家大打擦边球的机会。因此,要实现消费安全,首先必须完善消费相关法律法规,引保障之水,让民生幸福之花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引消费安全成长之水,严打违规操作。透过以往的消费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尽管问题直接表现在生产经营者身上,但要害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所以,要实现消费安全,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来维护消费者权益,对唯利是图、以身试法的生产经营者,要坚决依法打击,让其充分考虑到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防止违法违规操作的再次发生。只有生存的环境永远安全了,民生幸福之花才能得以成长。

引消费安全营养之水,做好宣传引导。大量案例表明,问题其实也不仅仅存在于制度和管理方面,经商者素质不高、规则意识淡薄、自律性不强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对力量,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帮助经商者认真了解相关法律,提升经商者的道德素质,同时也应该树立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或许这才是民生幸福之花的营养之水,浇灌之,方能让其长得又好又快。

关注消费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就是关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面对不断挑战人们幸福底线的消费安全事故,相信只要在完善法律法规,严打违规操作,做好宣传引导等方面下足功夫,把消费安全保障之水、成长之水、营养之水引到位,用心浇灌民生幸福之花,方能水到渠成,让花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人为本促城镇化发展

进城务工就业难,留守老幼问题现。近年来,我国虽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但部分基层政府忽视“以人为本”的执政精神,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化工作“带病推进”。这不但违背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初衷,更由此引发了部分村民对新型城镇化的质疑。

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为部分政府工作囫囵吞枣,盲目追求城镇化率所致。李克强总理对此明确提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就是要求各级机关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要切实注入“以人为本”的执政精神,保证城镇建设质量齐升,实现人的城镇化。

实现人的城镇化,要开展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极大地满足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人力缺口。但就实际表现来看,务工人员满含希望,但知识技能缺乏,只能从事基础性工作。辛苦劳作仅得温饱的现实令他们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其实,我国人口红利正在不断减少,转型升级已是必然方向。当前各大企业不断提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正对技术生产人才思贤若渴。政府就业指导部门如果可以紧紧把握这一“东风”,以外来人口居住社区为单位,定期开班聘请企业生产能手和技校培训讲师传道授业,以此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相信一定可以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力量。

实现人的城镇化,需建成新型社区。“创新服务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完善社会管理的不竭动力。”城镇化日渐加深乡村“空心”难题。无人照顾的老人日渐衰弱,缺乏陪伴的儿童屡遭侵犯。我国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支持,而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更在提醒我们需尽快解决空心村留守难题。基层乡镇身处一线,当地管理部门需将留守老幼帮扶列为工作重点。各地需积极学习城市养老社区的建设经验,创新运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将传统村镇留守人员的家庭信息准确登记,定期上门排忧解难。同时教育管理部门要倡导学校扩大管理范围,兼顾教育培养与人文关爱,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旧乡村”建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保证这一工作的良好推进,我们唯有坚持“执政为民”的工作要求,凭借以人为本的执政精神,促使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齐升。

让幸福的阳光沁入每个人的心田

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十全十美是幸福;有人认为适可而止幸福;有人追求名利双收,位高权重,以为这才是幸福;有人却认为随遇而安、乐享其成,这也是幸福。幸福,不过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然而,如今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世界,我们却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试问,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幸福都难以实现,何谈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呢?

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这就正如断臂的维纳斯能给人更多美的享受一样。这样一种生活哲学也与奥地利著名作家门罗的名言不谋而合——幸福应该是带有缺陷。心里健康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晴雨表”,要积极正确的幸福观,打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重建转型时期的价值体系迫在眉睫。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他用独特的整体社会学视角,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塌,然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社会整体的道德就面临巨大的“空窗期”。如今,这样的情景再次上演。目前,我国正面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并进,人们普遍处于焦虑迷茫、不知所错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道德美德成为治理转型“阵痛”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小病小灾,打针吃药就能治愈,但如果一旦并入膏肓,哪怕“亡羊补牢”,也“尤未晚矣”。如今,遍布周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类的事实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者有之、自暴自弃者有之、妄自菲薄者有之、仇官仇富者有之、骄奢淫逸者有之……以上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都凸显了加强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心理疏导,利用心里机构、学校等对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挫折教育和心里品质教育,此其一;要建立心里疏导体制,搭建系统而全面的网络化平台,此其二;要完善心里咨询等方面的立法,尤其是要保障弱势群体,如精神病人、受灾民众等,赋予他们合法权利,保障其权益,此其三。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描述。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加强心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要重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要建立系统的心里健康教育体系,于此才能真正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健康幸福的生活如绚烂的阳光,洒满大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诸葛瞻说的话,将其引申到当今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可理解为:为官者当有德才兼备的品行,而追求享乐、怠慢懒散,是滋生腐败思想的土壤。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一抓到底,丝毫不放松,抓出成效。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须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明初理学家曹端曾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其“廉洁奉公”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行为准则。在当今价值多元、生活丰富的社会,正确引导公务员价值观建设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着力加强党员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养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精神。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须明确党内法纪。管子云:“法者,天下之仪也。”法律约束每一位公民的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党内纪律。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完善针对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党内纪律,明确对腐败的罪与罚规定,堵塞腐败漏洞;另一方面,对违反法律与纪律的干部,应依法予以制裁,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党内作风整顿,为营造社会清廉氛围作出贡献。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须严格党员道德考核。古有科举制,今有公务员考试。任何朝代对于官员的选拔都有道德标准。唐太宗李世民善于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使唐朝经济、政治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加快时代进步,人性却同样脆弱。注重公务员道德品质,古今亦然。因此,量化、细化道德考核,将道德考核机制纳入公务员的选拔、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全过程,对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意义。

古罗马帝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官吏贪污、腐化堕落将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信仰,有坚守,有情操,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抵御外界种种诱惑,秉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真正将“廉洁奉公”落到实处。

引善之甘泉润道德之花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美德万古流芳。善之一字,更是流淌在道德血液中的精髓。诚信经营谓之善,仗义援手谓之善,与人方便谓之善,尊老爱幼谓之善……。善的大字典中,内涵丰富,精华流转。向善的力量,犹如律动的脉搏,强劲的心脏,正能量的圆舞曲,感染着世人,净化了世界,温暖着你我。新时期,行进中国的路途中,更需要让国人心存善念,厉行善举。

与人为善,离不开心存爱心。爱心是阳光,普照黑暗的大地;爱心是雨水,滋润干涸的沙丘;爱心是树叶,阴凉燥热的夏天;爱心,亦是善,为和谐的社会,道德的发展增添助力。爱心,是善的根系,是善的泉源;人若没有爱,缺乏爱,不敢爱,善行、善举、善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个人拥有爱,爱自己,爱亲人,爱社会,爱每一个陌生人,是大“善”民族应有之意。

与人为善,离不开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思考,是一种全心思考维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彼此的看法,听取对方的心声,知道他人的难处和困境,从而能够善待他人。反之,只顾自己,听不进他人意见,只会陷入坐井观天之境界;不站在对方角度,必然会导致个人形成主观主义,使得自己更加自负,更加的冷漠和自私。所以,每个人要想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换一个方向,把其他人当做自己,来反躬自省,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此做人谋事,成矣。

与人为善,离不开无私奉献。牺牲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操守,当前,无私奉献是社会上稀缺的一种品质,是实行向善的一剂良药。但是,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奉献精神仍然没成为人们普遍价值共识,大公无私,被替换成因公废私,官员贪污腐败、权利寻租就是一个典型;先人后己,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人们心中的常态。向善途中,无私奉献是添砖加瓦之举,是保驾护航之措,是锦上添花之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与人为善没有终点站,永远在路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需要每个人以怀揣爱心为突破点,以换位思考为切入点,以无私奉献为落脚点。唯有如此,拉动三驾马车,做到三位一体,定能给与民众精神世界一片蓝天白云,定能让社会沐浴善意、充满善举,定能让道德星空绽放璀璨的光华。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雾霾肆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已经越来越成为时代呼唤、民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完善法律,让绿色发展更有保障。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就以雾霾治理来说,其也必须发挥法律作用。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其就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增强了可操作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厘清政绩,让绿色发展更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更是从顶层设计角度让“唯GDP论”无处遁形让“绿色政绩观”落地生根,使得绿色发展更有底气。

凝聚共识,让绿色发展更有动力。在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就曾强调,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坚持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环保的确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影响着民众生活,也让绿色发展更有动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下功夫,以人为本构建起环境保护管理、治理以及公众参与体系,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更美丽!

守护生命家园再造碧水蓝天

中东部30多个城市出现重度空气污染、Pm2.5爆表、空气质量指数高达950……“不好看”的数字,对应着一些城市居民难见蓝天的直观感受与“呼吸之痛”,深刻警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紧迫。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积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实现发展,已成社会共识,大家心里都明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

然而,认识上达标,并不等于行动上过关。一些领导干部,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触动切身利益,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却又患得患失、下不去手。还有些地方,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快速发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别人的事,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凡此种种,折射出一些地方知行脱节,对转型升级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层面。

在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们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不能仅看GDP和财政增长,也不能只看居民收入增加。如果污染加剧到无法畅快呼吸,再快的经济增速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发展又如何能够持续?生活环境被破坏了,蓝天白云成为一种奢望,即使收入成倍增长,百姓幸福感也不会强。一些地方政府在不想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多想想群众的感受;在害怕调整阵痛时,更要顾及百姓的不满。

诚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船大调头难”,治理污染确需过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仅仅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落到具体的企业上可能就是银行债务的化解、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难题。但这不能成为上动下不动的理由,不能成为坐等观望的借口。惟其艰难,更需勇毅与笃行;惟其艰辛,更要尽早行动。

空气污染不能靠大风来治理,河流污染不能靠洪水来冲洗,能不能实现发展转型,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决定着我们能否取信于民。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用于专项治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央是下了决心的。让蓝天不再成为奢望是民心所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是大势所趋。

绿色发展,凤凰涅槃必有时

绿色,是希望的象征!发展,是生存的根本!绿道网在每一片土地播散下绿意的种子,低碳风让每一个角落充满了靓丽的风景。生态文明、生态机制、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发展……,一系列的“生态”理念开始渗入到人类发展的轨迹之中!

发展,发展,再发展!几十年的工业强国梦终于把我们推上了大国崛起的世界舞台。在美国压制、欧盟赞叹、俄罗斯羡慕的复杂环境中,我们凭借雄厚的资源、广袤的土地,让我们屹立于经济之林!在各种光环的照耀下,我们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然而在“匆忙”的发展道路上,能源依赖、污水横流、资源高耗、雾霾笼罩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惨痛代价!

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发展需要以生态理念为支撑,以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以创新绿色发展模式为保障!

践行生态理念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机动车的暴增,让我们受尽了尾气的折磨;刺眼的霓虹灯光,满世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让生物世界的作息规律荡然无存!这一切对有气息的生命而言,不单是生理的摧残,还是精神的折磨!此时此刻,骑着自行车出行,成为了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对绿色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生态消费、生态商品、节约用电等一些列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践行生态理念的幸福感!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径!华荣循环经济产业园完美呈现了“小循环”、“中循环”,如果这些小中循环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那么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大循环”则指日可待。到那时,资源优势将变为生态优势,生态优势将变化发展优势。那么资源开发将成为发展的“亮景”,真正实现由“卖资源”向“卖风景”的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还需要创新模式作支撑,技术做保障。商君列传中提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那么要想实现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就必须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革新自己,敢于接受新事物、引进新技术,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让创新成为绿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生态消费理念先行、产业优化升级、创新内在驱动是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三把利剑!剑发挥出好的效果,还需政府对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有重点、有计划的有序推进,只有如此,我们省才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走的更加自信,才能勾勒出凤凰涅槃时,生活处处美,人人喊幸福的完美画卷!

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新年以来,应对不少地方出现的空气污染,相关地方和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首次发布霾预警,及时通报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车,重点企业限产限排……“雾霾之战”体现了追求绿色发展的共同参与,彰显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作为“中国梦”的绿色底蕴,“美丽中国”的愿景随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顺应人民群众对干净饮水、新鲜空气、卫生食品、优美宜居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郑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是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人跨越短缺经济时代,迎来了物质比较丰富的新生活。然而土壤污染恶化、江河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间逐步显露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集中凸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制约因素之一。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必须开拓环境保护的新路径,建树生态安全的新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无论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西部地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如果说过去我们抓经济主要靠基础建设、发展产业、招商引资,那么今天追求绿色发展,更需要统筹协调,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学会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探索生态经济、新兴产业的“乘法”。

绿色发展要克服患得患失的利害权衡,摒弃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场革命,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阻力。无论是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还是深化改革、理顺能源资源定价机制,每一项具体的转变,都要面对深刻的利益调整,也可能带来新的矛盾问题,甚至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克服患得患失的利害权衡,摒弃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以对子孙负责的精神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同时学会借助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平衡社会利益关切、构建环境公平正义。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以扎实的苦干和不懈的创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今天,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以同样的勇气和实干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定能逾越环境生态的瓶颈,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还青山绿水建美丽中国

城市深陷雾霾难以消散,河流散发异味久治不愈,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遭遇现实困境的严峻考验。这一奋斗目标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才能保障人的追求幸福生活权利,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秀美的山川、良好的生态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后代子孙得以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环境,不仅美丽家园无从谈起,幸福指数难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也会遭遇日趋严重的环境瓶颈。近年来相继爆发的江河污染、铅中毒、镉大米等污染事件,一再敲响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

从吃饱穿暖到环境优美,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关注。从粗放增长到节能降耗,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方领导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还很滞后,经济发展不顾及环境承载的决策时有发生,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此偏离正确轨道的发展观必然影响自然环境,也引起了群众不满,甚至诱发群体性事件。事实证明,不重视生态环境,群众就会不满意;不协调好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使得我们仅用30多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道路,时间浓缩了发展的过程,也叠加着与之伴生的环境问题。生产工艺的落后,产业结构的失衡,污染治理的落后,执法保护的乏力,诸多因素导致生态环境的新旧欠账复合呈现,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大大增加了我国环境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只有用科学发展观认识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用转型升级的措施破解环境保护难题,才能走出一条适合现阶段国情的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之路,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重建良好生态、再造优美环境是各级党和政府的责任。当务之急,要把解决直接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有效遏制乱排污、偷排污等环境违法势头,用严格的执法成果让群众看到成效、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将环境损害、资源消耗等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以严格的制度和有力的法治,设置起不可逾

越的保护红线,让环境保护者得益,污染环境者受罚,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约束和制度导向。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曾说过,生态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中。过去我们已经为经济增长付出了环境代价,未来建设美丽中国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就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举双赢。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为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而携手努力,把绿色留给子孙,把希望带给明天。

创业者心中的山

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时代的大势所趋。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国社会逐步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发展思路,受到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追捧。从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到风险投资家和各类企业的热情响应积极参与,再到创业者们的奇思妙想。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已经完成,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

热潮之下,我们也应当冷静地认识到,创业创新的环境改善,但难度并没有降低,甚至因为更多创新者加入,创业创新的竞争更为激烈。从认识市场发现需求,到成立企业顺利运营,从人才招募配置资源,到开拓市场形成品牌,无一不是对于创业者综合实力的极限考验。实际上,创业的各种问题挑战已经成为一座可以远观,却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无数创业者面前,更击碎了无数梦想。这不仅让我想起登山家马洛里的故事,马洛里因兴趣开始登山,因此当然有人问他什么登山时,他坚定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马洛里的登山并未浅尝辄止,止步于兴趣,相反他在一次次登山中逐步总结知识,积累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登山方式。这样,马洛里从最初的缺乏基本地形知识,到建立“金字塔攀登方式”,最后形成了科学的保障登山安全的登山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登山事业的发展。虽然最后他始终未能胜利登顶,并长眠于珠峰,但是其追逐梦想信念和不断挑战的勇气,以及理性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激励后人,特别是创业者。

首先,创业者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创业创新的动机无论是兴趣,还是金钱目的,都无可厚非,但是创业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此,特别是不能错误地认为有想法就能颠覆世界,有改变世界的想法和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不是一件事。创业者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且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以应对挑战。想通过种植有机蔬菜改善中国人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你连如何租地,农民为什么会和你合作这种基本问题都无法回答,

创业创新显然是鲁莽的表现。创业创新的大潮,放大了知识和经验的价值,也提高了创新创业的门槛,没有知识和经验的垫脚石,你只能被无情地淘汰。

其次,创业者需要掌握科学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发现市场需求本身毫无意义,你需要将想法付诸现实,满足需求,并在长期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你建立企业,并凭借商业运营模式,拓展市场获得利润,从而实现生存发展。可以说,建立企业,对内分配利益和实现团队合作,对外提高运营效率扩大盈利,都是决定性的问题。众筹投资模式对于小微创业创新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创业者需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反思总结的能力。创业的大潮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失败在所难免。但是只要你有不服输的精神,不断在创业过程中反思,吃一堑长一智,你就没有输,毕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功成名就,更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乔布斯也曾被逐出公司,罗永浩也曾遭遇铺天盖地的质疑,好在二者都迅速反思错误,修正目标,及时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创业如登山,一步一重天。特别是在于市场趋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创业者更要冷静思考,谨慎行事,毕竟创业不仅仅是对你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更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绝非仅仅是光鲜亮丽,功成名就。当然,也正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山顶最美的风光,它才具有特别的魅力。

青春不容易更要走出彩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这是白岩松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话。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虽然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是电视剧还是一样吸引着我:这样一部跨越了时代界限的电视剧,让我体会了孙少平的生命印记,也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现在的影子。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被冠之以最幸福的一代人,可是现在我们听到的却是不停地抱怨,生活、爱情、亲情、事业,似乎什么都不顺利,也确实让很多人感慨。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得经历,要怎样走才好呢?青春不易,更需要我们走出精彩。

以梦想为灯塔引领青春的路。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国家的富强就是年轻人的追求,他们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献身;新中国建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涌现出了“铁人”等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人;到了新世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去做了北漂,在大城市里艰难地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有一些人身处别人羡慕的岗位上,但是却过得不快乐,就是因为不是以梦想和兴趣作为引导。梦想照进现实,青春才能走出闪亮!

以奋斗为脚步走好青春的路。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一直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近年来,随着享乐主义等思潮的涌动,很多年轻人没付出就想去享受,想着去拼爹、啃老。他们游手好闲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干着不该干的事。抬头看看世界,奋斗的精神永远不灭,那些靠自己的奋斗,努力走好人生路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都在激励着我们前行。村官程广京,虽然在基层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靠着奋斗和拼搏带领着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青春不息,奋斗不止,才能越走越精彩!

以奉献为传承闪耀青春的路。青春的路上不止有我们,还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雷锋的那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话语,一直都有人在践行。鹦哥岭上年轻人们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走入原始森林,克服艰苦的自然生活和工作条件等各种困难,为保护生态环境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励志传奇。时代赋予了年轻人不同的追求,但奉献的精神却一直在传承。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从自身做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力量在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去奉献,去把青春融入到“中国梦”中,去施展才华。

在“中国梦”的召唤下,有太多的个人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青年人要将梦想、奋斗、奉献融于生活,融于实践,融于创新,才能无悔自己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未必是容易的,但只要我们有梦想,只要我们肯奋斗,只要我们勇奉献,未来回首时,也必然会为自己的青春喝彩!

建设绿色农村摘掉“脏、穷、土”三顶帽子

(点评:标题观点明确,围绕主题“绿色农村建设”展开,而且用“摘掉帽子”的修辞方式来拟定标题,表达方式独特、形象。起到新声夺人的效果。)

不知从何时起,乡村被扣上了“脏”、“穷”、“土”三顶帽子。如此评价,与乡村的过去必然有关。这给新时代的绿色农村建设提出了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我们要通过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构建生态产业经济、推广乡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农村建设,来摘掉扣在农村头上的“脏”、“穷”、“土”这三顶帽子。

(点评:整个开头简洁明了,点明主题,亮明观点,把农村的环境整治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联系在一起,并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新颖、生动。)

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摘掉“脏”帽子。过去的农村,卫生设施不普及,农民环保意识不高,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等现象随处可见,这才造成了“脏”的局面。绿色农村应建设生

态人居环境,可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以及乡村生态卫生条件入手。实施乡村绿化美化,提高乡村绿化比例。同时,整治已污染河水,改善水体质量;实施卫生设施改造,提高抽水马桶安装率、化粪池覆盖率;开展垃圾分类工程,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初次分类,综合利用分类垃圾;对乡村进行全方位规划,科学布局村民广场美化、道路拓宽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等工程。

(点评:围绕建设人居环境展开论述,从农村环境中的问题入手来写,并对建设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虽然以理证为主,但由于作者最农村环境建设的细节阐述的具体,且有针对性,所以全无“空洞”之感,反而非常充实到位。)

构建生态产业经济,摘掉“穷”帽子。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经济飞速发展。而农村单纯依靠传统农业发展非常缓慢。生产力的低下、产业的单一化造成了农村“穷”的困境。同时,一些高污染产业还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绿色农村建设应打破固有思维,构建生态产业经济,可从依据现有资源、发展环保产业入手。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要转变思维,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腾飞。

(点评:围绕发展产业经济展开论述,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入手来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阐释,其中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恰恰是当前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刻了解,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推广乡村文化建设,摘掉“土”帽子。“土”成为很多城市人对农民的描述词,不仅指着装方面,还包括见识、观念、思想方面,即见识少、观念落后、思想陈旧。这与农民参与活动少、读书少有直接联系。而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图书缺乏是重要原因。绿色农村建设应大力推广文化建设,可从丰富文化活动入手。极引进越剧、京剧等,搭建戏台,开展戏曲表演;组织篮球、门球比赛,组织腰鼓表演,丰富村民生活;同时,大力推广“读书运动”,鼓励村民多看书,少赌博;多交流,少唠嗑,富足村民精神世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点评:围绕农村文化建设展开论述,以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以及农村在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入手来写,而且问题阐述用词简洁凝练,句式呈排比气势,虽无名言警句,但仍可以引人入胜,并提出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这是绿色农村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摘掉现在农村头上的“脏”、“穷”、“土”这三顶帽子,否则绿色农村的建设永远不会成功,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