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章绪论

1.1水资源定义及特点

(1)定义:广义上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狭义上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2)特点:a不可替代性b循环性与再生性c稀缺性d分布不均匀e利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f利害双重性g公共性与非公共性h水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

经济性及其特点:天然水体不仅是供体,往往也是污废水的受纳体。

1.2(1)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关系:

自然循环是水资源获得再生的重要途径,但当人工侧支循环影响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引起天然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秩序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引起流域尺度上的一系列资源,生态和环境效应,只是水资源在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量与质的衰退现象,形成特有的水量消耗和水质劣变规律,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水的社会循环:

在自然循环的同时,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人工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自然性已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烙印。

(3)水的健康循环:

在水的社会循环中,遵循水的自然运动的规律,合理科学的使用水资源,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经过再生净化,使得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的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护或恢复城市乃至流域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区域水资源估算与评价

1.采用地下水源的优点:

1)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

2)通常地下水无需澄清处理,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时,水处理工艺比地表水简单,构筑物投资和运行费用也比较小;

3)便于靠近用户建立水源,降低给水系统投资,节省输水运行费用,同时也提高了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4)便于分期修建取水设施;

5)便于建立卫生防护区。

2.区域水资源量计算工作内容:

1)基本资料的搜集,审查及分析;

2)水资源分区;

3)降水,蒸发量计算;

4)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

5)地下水补给量的分析计算;

6)区域水资源量的计算。

3.地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

(1)定义:通过经济技术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

害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

的水量。

(2)确定原则:

1)合理的夺取补给增量,但不影响已建水源地的开采,地表水的补给增量也应考虑是否允许利用;

2)最大限度的截取天然排泄量的减少值;

3)慎重地动用储存量,它是含水层中永久储存量的一部分。

(3)允许开采量精度分析:

E级:用于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了解;

D级:用于规划阶段水源地的选择;

C级:用于初级设计阶段;

B级:用于设计阶段;

A级:用于开采阶段水源地改造,扩建和保护。

(4)计算方法

水量平衡法开采试验法解析法数值法地下水水文分析法(岩溶管

道截流总和法地下径流模数法流量过程线分割法水文分析法中的频率分

析)

4.重复量计算

(1)重复水量包括以下几项:

1)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即山区河川基量

2)平原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即平原区河川径流量,有时还包括来自平原区河川径流量地等项;

3)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即山丘区河川径流量流经平原时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等项;

4)山前侧向不计量,是山丘区流入平原区的地下径流,属于山丘区,平原区地下水本身的重复;

(2)重复量:D=

5.产水系数

产水系数= 区域水资源总量/降水量(<1)

它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也受气温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例如产水系数为0.453,即是说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上不足总降水量的一半,其余一半多的降水量以包气带蒸发形式重新回到大气中。

地表可用水资源: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因不可能把所有的上游来水或本地产水都加以控制利用,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弃水,流出,蒸发等,同时还要扣除必需的生态基流量,所以要

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地表水可利用量的评价。

6.入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入区内的河川径流量;

出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出区外的河川径流量;

入境水量不等于出境水量

7.地表水可利用量:

地表水不可避免的会有损失量,如蒸发渗漏流失,流出本区等,确定出不可避免损失量才能确定最大可利用量。。可供水量是指根据用水需要能提供的水量,它是当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能力的现实状况,不能代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利用量:

(1)按激化开采的观点评价;

(2)按按均衡开采的观点评价;

(3)按节制开采的观点评价。

8.局局部开采区:

开采区在整个地下水流域中所占面积较小,或开采时间不长,开采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不仅在整个地下水流域中的影响范围不大,而且该漏斗与附近地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无明显联系,或当集中开采区附近有大面积的井灌区,但但井灌区的机井密度很小,而且用水量远比集中开采区用水量少,两者相比,前者可以忽略不计时,均可称为局部开采区。

简而言之,局部开采区也就是指无限含水层地区或不考虑边界条件影响的地区。

其可采资源的评价方法:

1)非稳定流法;2)相关分析法;3)稳定流抽水试验法;4)侧向地下径流量评价法。

第三章水环境质量及水污染

1.国家水环境标准:在全国或某个特定专业或特定地区范围统一使用的标准。

地方水环境标准:是指具有地方特点,在规范地区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与具体化,以扮演与国家标准。

2.水环境标准分类:

1)自然保护区2)生活饮用水水源区3)渔业用水区4)游览,娱乐用水区5)工业用水区6)农业用水区

3. 天然标准:以水环境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即指未受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或未受污染的原始环境的本来值。主要用于评价地区水环境的改变。

4. 水质评价的目的:

1)对不同地区各个时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分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根据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分析水体水质的适用性。

5. 现状评价

1)综合污染指数法,表示各种污染物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的一种数量指标。公式如下:

2)水质质量系数法,公式如下:

6. 预断评价:是指人类活动对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的断定和评价。分为一般评价和目标评价。

7. 水体净化: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者完全地恢复原状。

水体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类:1)物理净化2)化学净化3)生物净化

8.(1)氧垂曲线形式:

1)a~o段,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幅度下降,亏氧量增加,直至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o点处,溶解氧含量最低,亏氧量最大,故称o点为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2)o~b段,复氧速率开始超过耗氧速率,水中溶解氧含量开始回升,亏氧量逐渐减少,直至转折点b;

3)b点以后,溶解氧含量继续回升,亏氧量继续减少,直至恢复到排污点之前的状态。(2)氧垂曲线方程——菲利普斯方程的建立

工程意义:

1)用于分析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垂氧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以此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9.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的

纳污能力。它建立在水质目标和水体稀释与自净规律的基础之上。一般包括差值容量(稀释作用)和同化容量(自净作用)。

10.各种天然水源的水质特点:

(1)地下水:1)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2)硬度高于地表水3)我国含铁地下水分布较广4)锰常与铁并存,但含量较少

(2)江河水:1)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水中悬浮物和胶态杂质含量较高,浊度高于地下水;2)土质,植被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浊度均较低;3)江河

水的含盐量和硬度均较低;4)易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各种人为污

染,水温不稳定

(3)湖泊及水库水:1)浊度较低,含藻类较多2)湖水易受废水污染3)湖水含盐量往往比河水高;

(4)海水:含盐量高,而且所含各种盐类或离子的质量比例基本一定。

第四章取水工程

1.给水水源选择原则:1)水量可靠2)水质良好3)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4)采

用单水源供水时优先采用地下水5)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综合利用

2.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3.取水构筑物分类图:

(1)一般河流取水构筑物: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式:1)岸边式a合建式b分建式

2)河床式a虹吸式b自流管式c水泵直接吸水式d桥墩式e湿式竖井

泵房f淹没式泵房

3)斗槽式a顺流式,逆流式b侧坝进水逆流式c双向式移动式:1)缆车式a斜坡式b斜桥式

2)浮船式a阶梯式连接b摇臂式连接c活动钢引桥橡胶管连接d摇把式

活动连接e浮筒式活动连接

(2)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底栅栏式和堤坝式

底栅栏式

堤坝式:1)固定堤坝式

2)活动堤坝式a橡胶坝b浮体闸

4. 江河泥沙的分类:

按运动状态可分为:1)推移质:对于推移质运动,与取水最为密切的问题是泥沙的启

动和沙波移动;

2)悬移质:对于悬移质运动,与取水最为密切的问题是含沙量沿

水深的分布河水流的夹砂能力。

5.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1)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

(2)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

(3)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水流速度;

(4)河流及河段的外形;

(5)河床地质组成;

(6)河流的自然地理条件,人类经济活动,水土保持和水工建筑的修建也会影响河床的冲淤变形。

6. 河床变形种类:

(1)按时间序列划分:

1)单向变形: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的朝某一方向的变化;

2)往复变形:在较短时间内,河床周期性的冲淤变化。

(2)按变形空间方位不同划分:

1)纵向变形: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纵剖面和横剖面的冲淤变化。是由水流纵向输沙率不平衡引起的。

2)横向变形:河床在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上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位移发生摆动。是由横向输砂率不平衡引起的。

7. 平原河流基本类型:

1)顺直微弯型河段2)弯曲型河段3)分叉河段4)游荡型河段

8. 河流冰冻阶段:

1)结冻阶段2)封冻阶段3)解冻阶段

9. 江河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要求

1)设在水质较好的地点;

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凹岸,离开支流出口处;

3)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5)应注意河流上的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

6)避免冰凌的影响;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10.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不经过拦河筑坝蓄水而在岸边或河床上直接修建的固定取水设施。

11. 固定式与移动式的区别:

固定式与移动时相比,具有取水可靠,维护管理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投资较大,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在水源水位变幅较大时尤其如此。

1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由进水间和泵房两部分组成;

适用范围:适用于江河岸边较陡,主流靠近岸边,有足够水深,水质和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不大的情况。

构筑物特点: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

(1)合建式:集水井和取水泵站建在一起,布置紧凑,占地小,水泵吸水管路短,运行管理方便,但施工困难。

(2)分建式:集水井不与泵房合建,对取水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实际运行灵活。

13. 防冰防草措施(防止堵塞进水孔格栅)

防冰:1)降低进水孔流速2)加热格栅3)在进水孔前引入废热水4)在进水孔上游设置挡冰木排5)采取渠道引水

防草:采用机械或水力方法及时清理格栅,在进水孔前设置除草木排,在压力管中设置除草措施。

14. 进水间辅助设施:

(1)格栅:设在取水头部或进水间的进水孔上,用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2)格网:设在进水间内,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有平板格网和旋转格网;

(3)排泥,启闭及起吊设备:含泥沙较多的河水进入进水间后,由于流速降低,常有大量泥沙沉积,需要及时排除,以免影响取水;

(4)防冰,防草措施。

15. 泵房的防渗和稳定:

取水泵房的井壁,要求在水压作用下不产生渗漏。

(1)井壁防渗主要在于混凝土的密实性,所以必须注意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和施工质量;

(2)取水构筑物的稳定性包括倾覆,滑移和上浮三方面。

16. 抗浮措施

(1)依靠泵房自身抗浮;

(2)在泵房顶部或侧壁增加重物来抗浮;

(3)将泵房底板扩大嵌固于岩石地基内,以增加抗浮;

(4)在泵房底部打入锚桩与基岩锚固;

(5)利用泵房下部井壁和底板与岩石之间的粘结力,以抵消一部分浮力。

17. 格栅与格网面积计算公式

(1)格栅

(2)1)平板格网

2)旋转格网

18.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1)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2)与岸边式区别:用伸入江河中的进水管来代替岸边式进水间的进水孔;

(3)基本型式

1)按进水管的不同分为a自流管取水b虹吸管取水c水泵直接吸水d桥墩式取水2)按取水泵房结构形式和特点分为a湿井型b淹没式

(4)取水头部的形式:喇叭管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

(5)进水管的冲洗方法:

1)顺冲:关闭一部分进水管,使全部水量通过待冲的一根进水管,以加大流速的方法来实现冲洗。或在河流高水位时,先关闭进水管上的阀门,从该格集水间抽水至最低水位,

然后迅速开启进水管阀门,利用河流与集水间的水位差来冲洗进水管。此法简单,但冲洗效果差。

2)反冲:当河流水位低时,先关闭进水管末端阀门,将该格集水间充水至高水位,然后迅速开启阀门,利用集水间与河流的水位差来反冲进水管;或者将泵房内水泵压水管与进水管连接,利用水泵压力水或高位水池来进行反冲洗。效果好,但管路复杂。

19. 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1)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取水构筑物之前设斗槽进水,由于斗槽中流速较小,水中泥沙易于在斗槽中沉淀,水内冰容易上浮。因此,斗槽式取水构筑物适宜在河流含沙量大,冰絮较严重,取水量较大,地形条件合适时采用。

(2)分类1)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泥沙甚多而冰凌不多的河流;

2)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多而泥沙较少的河流;

3)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

4)双向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大而冰凌又多的河流。

20.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1)特点,优点:1)水下工程量少,施工方便,工程投资少,灵活机动;

2)工期短,便于分期修建,易于定型化,工厂化;

3)机动性强,便于调动,可迅速供水。

缺点:操作管理复杂,需经常随河水水位的变化将缆车或浮船移位以至换输水斜管的接头,运行不够安全。

(2)浮船式联络管的连接方式

1)阶梯式连接:a柔性联络管连接b刚性联络管连接

2)摇臂式连接:可随水位涨落垂直于河岸转动,但洪水时浮船离岸较远,上下交通不便;3)摇把式活动连接: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快和频繁的河流,浮船离岸较近,便于联系和防护;4)活动钢引桥橡胶管连接:能适应浮船的位移和颠簸;

5)浮筒式活动连接:适宜在岸坡平缓,浮船需远离河岸取水时采用。

(3)缆车式活动接头的分类:1)橡皮软管柔性接头2)球形万向接头3)套筒活动接头4)曲臂式活动接头;

21. 湖泊与水库取水构筑物的位置与深度

(1)水库,深水湖泊分层取水

对大而深的湖泊,由于水面不稳定,波动较大,岸边水质混浊,宜自湖泊深处取水,且取水构筑物多为河床式。

(2)浅水湖泊的取水

对于大而浅的湖泊,一方面近岸水质不良,另一方面无水质较好的深层湖水,因此宜自湖心取水,除可利用河床式外还可用岛式取水构筑物。

22.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1)低坝式取水:

1)固定式,易造成坝前泥沙淤积,威胁取水安全;2)活动式,能减少上游淹没的面积,并能冲走坝前沉积泥沙。

(2)底栅栏式取水:

通过坝顶带栅栏的引水廊道取水,它适宜在水浅、大粒径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河流取水量较大时采用。

23. 管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藏深度大于15米地含水层;且能适于各种岩性,埋深,含水层厚度和多层次含水层。

(2)过滤器:

1)安装于含水层中,用以集水和保持填砾与含水层的稳定;

2)对过滤器基本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抗蚀性,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且能够保持人工填砾和含水层的渗透稳定性;

3)分类:a钢筋骨架过滤器,适用于不稳定的裂隙岩,砂岩或砾岩含水层;

b圆孔、条孔过滤器,适用于砾石、卵石、砂岩、砾岩和裂隙含水层;

c缠丝过滤器,适用于粗砂、砾石、卵石含水层;

d包网过滤器e填砾过滤器f装配式砾石过滤器

24. 管井出水量减少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1)管井本身原因

1)过滤器进水孔尺寸选择不当,缠丝或滤网腐蚀破裂,管井接头不严或错位,井壁断裂等原因,使沙砾,砾石大量涌入井内,造成堵塞。(措施:更换过滤器,或修补封闭漏沙部位。)

2)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细小泥沙堵塞。(措施:a用安装在钻杆上的钢丝刷,在过滤器内上下移动,清除表面泥沙;b活塞洗井;c压缩空气洗井。)3)过滤器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水中的盐类沉淀物填塞。(措施:使用酸洗法清除。)

4)因细菌繁殖造成堵塞。(措施:用用氧化法或酸洗法使其缓解。)

(2)属于水源方面的原因

1)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使管井出水量减少。(措施:调整现有抽水设备的安装高度,必要时改建管井。)

2)含水层地下水的流失。

25. 增加管井出水量的措施

(1)真空井法:将井管的全部或者部分密封,井孔抽水时,使使管井处于负压进水状态,已达到增加出水量的目的。

(2)爆破法

(3)酸处理法:对于石灰岩地区的管井,可采用注酸的方法,以增大或串通石灰岩裂隙或溶洞,增加出水量。

26. 井群系统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自流井井群:适用于承压含水层的静水位高出地表的情况;

(2)虹吸式井群:适用于接近地面的含水层;

(3)卧式泵取水的井群: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井的最低动水位距地面不深(6~8米)的情况;

(4)深井取水的井群:适用于埋深较大的地下水,水的动水位可低于地面10~12米。27. 井群互阻

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当两个以上水井同时开采时,必然产生相互干扰,所谓井群互阻有两种情况:1)在水位降落值不变的条件下,共同工作时,各井的出水量小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出水量;2)在出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共同工作时各井的水位降落值大于各井单独工作时的水位降落值。

28. 大口井

(1)构造形式:垂直建造的取水井,井径较大;

(2)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1)井筒:用以加固井壁,防止井壁坍塌及隔离不良水质的含水层;

2)井口:取水通道,为避免污水从井口或沿井壁侵入污染地下水,井口应高出地表0.5米以上;

3)进水部分:使地下水渗入到井中。a井壁进水孔(水平孔,斜孔)b透水井壁c井底反滤层

(3)施工方法

1)大开挖施工法:在开挖的基槽中,进行井筒砌筑或浇注以及铺设反滤层等工作。井底反滤层施工方便,可改善进水条件,但施工土方量大,施工排水费用高。

2)沉井施工法:在井位处先开挖基坑,然后在基坑上浇注带有刃脚的井筒,在井筒内开挖,开挖与井筒下沉交替进行,直至设计标高。a排水下沉,施工简单,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排水费用较高;b不排水下沉,与排水下沉相反。

29.辐射井形式与类型

(1)形式:1)集水井底与辐射管同时进水,适用于较厚含水层;

2)井底封闭,仅由辐射管集水,适用于较薄含水层。

(2)类型:1)按补给情况分:a汲取地下水的辐射井b汲取河流或其他地表水的辐射井c

汲取岸边和河床地下水的辐射井

2)按辐射管铺设方式:a单层辐射管的辐射井,在只开采一个含水层时使用

b多层~~~,在含水层较厚或两个以上含水层,且水头相

差不大时采用。

30. 复合井

(1)形势与构造:由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一下所设的一根至数根管井过滤器所组成,实际上是大口井和管井上下重合的分层或多段取水系统,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

(2)过滤器直径要求:增加直径,可加大管井部分出水量,但随之对大口井井底进水量的干扰程度也将增加,故过滤器直径不宜过大,一般以200~300毫米为宜。

31. 渗渠

(1)概念:部分或全部渗取地表水的水平式取水构筑物。需要考虑地表水体及其边界条件的影响。

(2)形式:完整式和非完整式

根据水平集水管(渠)的断面形式,又可分为下列三类:

1)盲沟:中间填有均匀石块或碎石,四周充以填料层,构造简单,但易堵,不便检查;

2)集水廊道:施工困难,造价高,很少使用;

3)集水管:一般由穿孔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组成;

(3)构造:埋深4~7米,适用于开采埋藏深度小于2米,厚度小于6米的含水层。

(4)位置选择原则

1)渗渠应选择在河床冲积层较厚、颗粒较粗的河段,并应避开不透水的夹层;

2)渗渠应选择在水力条件良好的河段,避免设在凸岸和冲刷强烈的河岸;

3)渗渠应设在河床稳定的河岸;

4)选择在适当地形的地带,以利于取水系统的布置;

5)若考虑设置潜水坝,则应选择河谷束窄,基岩地质条件好的地带;

6)避免设在容易被工业废弃物淤积或污染的河段;

(5)布置方式:a平行于河岸布置b垂直于河岸布置c平行和垂直组合布置

第五章城市节水概论

1.节约用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

用水,实行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有效的使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适应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

2.节水途径

(1)提高生产用水系统的用水效率,即通过改变生产用水方式而提高水的再利用率,简称“系统节水”;

(2)通过加强节水管理,减少水的损失,或通过利用海水,大气冷冻,人工制冷等,减少但水或冷却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简称“管理节水”;

(3)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改变生产工艺或生产技术进步,采用少水或无水生产工艺和合理进行工业布局,以减少水的需求,提高用水效率,简称“工艺节水”。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完整版)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编制要求 一、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 1.矿区概述 1.1矿区位置及交通 矿区行政区划,距(区)县城方位及距离,矿区中央地理坐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矿区面积,开采标高,矿区交通情况(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1.2自然地理 矿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经济概况。 1.3矿业权单位概况 矿业权单位性质,简述矿业权单位的基本情况。 1.4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已利用的地热井,简述地热井开发利用情况(开采井、泉位置、成井时间、批准取水量、现状开采量、取水用途等),地热尾水处理及排放情况,水质、水温及水位变化情况。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1.5编制依据及设计原则 1.5.1编制依据 (1)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及行业规范、规程、技术标准; (2)《矿区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评价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备案证明; (3)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性资料。 1.5.2设计原则

(1)遵循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 (2)发挥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优势的原则; (3)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高效、节约的原则; (4)坚持依法幵采、安全环保的原则;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市场需求 简述市场供需概况,适当预测近期市场需求态势。 2.2产品价格 简述产品价格及市场前景。 3.地热水或矿泉水资源概况 3.1地层 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分布及岩浆活动情况。 3.2地质构造 介绍工作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位置、附近及区内的断裂、褶皱发育情况、断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等。区内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其对地热田形成的影响。 3.3区域水文地质 包括区域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等分析以及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动态变化等内容。 3.4地热水或矿泉水形成条件 3.4.1地热水 (1)地热田(带)基本特征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业

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业 1. 根据丰、中、枯设计保证率(P=10%、50%、90%)进行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计算; 图一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 典型(设计)枯水年:P=90%,Q90%=336m3/s 典型(设计)中水年:P=50%,Q50%=480 m3/s 典型(设计)丰水年:P=10%,Q10%=661 m3/s 从实际年中选择典型分配年。与Q90%=336m3/s接近的实际枯水年为1992~1993年,该年枯水期长、水量枯,具有典型性,故选为枯水年典型年分配。同理选择1970~1971为中水年,选1964~1965年为丰水年。

表一丰水年、中水年、枯水年三个典型年的月平均流量计算表 2.由设计枯水年来水和用水过程,不考虑死水位,按不计水库水量损失列表法推求水库兴利库容和水库运用过程; 表二设计典型枯水年

5 457.06水库蓄水6573.07库满有弃水7159.04 保持库满816.99950.991089.9911131.0012134.00138.99235.98331.98418.971189.16548.88396.39 60.99 318.02457.06548.88548.880.00481.24 401.03200.00200.00390.9166.00161.01200.00110.0169.00531.89480.90259.924040.28336.69 3400.00283.33 400.00380.00350.00200.00200.00200.00420.00300.00350.00合计平均481.24 125.9286.9350.9518.970.00 时段/月 953.07509.04183.01149.01丰水期 枯水期 857.06264.02备注 水库供水期,库水位逐月下降。四月末兴利库容 放空 天然来水水量各部门综合用水 水量多余或不足 水量 弃水水量 时段末兴利库容蓄水量 表三 水库年调节时历列表法计算(未计水库水量损失) 3.由设计枯水年来水和用水过程,给定死水位,按计水库水量损失列表法推求水库兴利库 容和正常蓄水位(只算一次)。 图二 水位库容曲线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以万州为例 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 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 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 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题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后作业 第5章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5.1 地表水资源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利?哪些不利? 答: 特点: 1、多为河川径流,因此流量大,矿化度和硬度低 2、受季节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 5、采用地表水源时,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有利特点: 1、流量大。有利于满足各种用水的水量要求,可以大量取水而不会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2、矿化度和硬度低。有利于减少工业用水对水质处理的投资,同时对于农田灌溉有利于减少农田盐碱化的风险。 3、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有利于利用天然河水发展养殖业,同时用于灌溉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不利特点: 1、特点2。这加大了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成本,而且对用水可靠性产生较坏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需要修建水利工程,如拦河坝等,这一方面对流域生态造成了影响,令一方面增大了投资。 2、水质易受到污染,浊度高。这降低了用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大了水处理的投资。 3、特点5。 5.2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河岸引水工程。 根据河流种类、性质和取水条件的不同,分为无坝引水、有坝引水和提水引水。 无坝引水的优点是可以去的自流水头;缺点水引水口一般距用水地较远,渗漏损失较大,且引水渠通常有可能遇到施工较难地段。 有坝引水适用于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引水要求是,需抬高水位以便于自流引水的情况。 提水引水利用几点提水设备等,将水位较低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满足引水需要。 2、蓄水工程 包含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三类基本建筑物。它具有径流调节作用,可根据年内或多年河道径流量,对河道内水量进行科学调节,以满足灌溉、发电或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等要求。 3、扬水工程 主要指泵站工程,根据泵站在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泵站的设计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机电设备及相应的建筑物。 4、输水工程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浅谈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浅谈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1.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发展。淡水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继全球变暧之后的第三大问题,由于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开发利用率高,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短缺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估算水资源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综合评价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进而相应地制定与水资源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并由此进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越发显得重要,因此,进行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聊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聊城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0,而根据水利部预测,聊城市从2010年至2020年,年均用水量将以6.275%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聊城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1积极引用黄河水 黄河是聊城过境的主要水资源,年均引用黄河水量为13.6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基本保证了聊城30万公顷的农业灌溉用水,但由于近些年来黄河出现不同程度断流并愈演愈烈,一般黄河断流期也正是聊城用水期,空有好的引水条件,却无水可用,因此聊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利用冬季水量充配且含沙量少的有利时机引多蓄,除利用现有的河道、水库、塘坝蓄水外,还要用60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库蓄水。地上、地下联库运用,做到冬蓄春用,丰蓄枯用,提高供水保证。 2.2充分利用地表水 聊城的地表水主要来自徒骇河、马颊河和金堤河流域,对以上流域的地表水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

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