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濮阳龙文化石碑

河南濮阳龙文化石碑

河南濮阳龙文化石碑
河南濮阳龙文化石碑

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濮阳市工程咨询公司

编制时间:二00八年元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名称: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

建设单位:濮阳市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

濮阳市龙乡书画院

编制单位:濮阳市工程咨询公司

项目主持人:黄翠芹张学周

参加编写人员:李久兰常玉国

王景献程怀勋

范国兰王宗良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有力条件 (2)

第三章项目规划原则和规划设想 (6)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9)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4)

第六章效益评价 (16)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中国龙文化碑林。

2.建设单位: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

濮阳市龙乡书画院

3.项目运作方式:以弘扬龙文化为目的,以书画龙刻碑为表现形式,采用市场运作模式。

4.碑林地址:濮上园内

5.总投资: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第一期投资估算为3200万元人民币,总投资估算为11180万元人民币。

6.效益分析:以碑林为载体,向国内外推介濮阳,让国内外了解龙乡。增加龙乡的旅游亮点,带动濮阳的旅游文化产业。

7.主要设想: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龙文化碑林,初步设想由碑林长廊连接领袖(包括皇帝)碑林区,历代名家万龙碑林区,全国历代名碑区,影视名人碑林区,将军部长碑林区,500强企业碑林区,濮阳名人碑林区,海内外华人名人碑林区, 中华第一龙展馆,成龙影视艺术馆,明清龙家俱博物馆,佛文化艺术馆等建筑材料采用传统的琉璃瓦做廊顶,建筑风格即古朴典雅,又金碧辉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道风景奇观。

项目策划、设计,运作主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和濮阳市龙乡书画院共同操作。濮上生态园提供土地。项目完成后,无偿移交濮上生态园管理。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中华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深入到人们思想深髓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些称谓常令每一个中华儿女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承,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

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瞩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当今世界,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开放和交流,在碰撞的同时,又进行这个方面的融合。相对开放的国际规划使得国际间的竞争集中反应在本国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渗透和影响方面,并以此确立了提升本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保护捍卫本民族的经济政治利益。龙文化——作为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的载体,如何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和传播,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当代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濮阳,在1987龙年,西水坡水库施工中发现蚌砌龙图形,据国家考古鉴定,距今已有6400年之久。中华民族源于何时,目前尚未定论,仅有文献文字记载为据,中华民族已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如果以源绵不断的民族图腾“龙”文化传承为据,中华民族至少可追溯到6400年前。也就是说,濮阳蚌壳龙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因而被国家鉴定为“中华第一龙”,濮阳被誉为“龙乡”。因而,在中华第一龙的故乡——濮阳,建立中国龙文化碑林,以此为载体,系统进行龙文化的全面研究开发,并向国内外弘扬和传播,乃是濮阳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令濮阳人值得自豪的一件大事情。

(二)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

在濮阳开发建设《中国龙文化碑林》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天时。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以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河南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要求,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濮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底蕴丰厚,特色突出,品牌知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强市。政策的支持此乃天时。

地利。地利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是濮阳即是龙文化的故乡,又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占有颛顼遗都,仓颉故里,张挥故乡,龙文化乡等文化要素,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濮阳就居住了十年。历史名人商鞅,吴起,吕不韦,僧一行等名人的出生地,著名历史事件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的”澶渊之盟“等事件的发生地。

其二,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交相辉映。濮阳不仅占据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还占有现代化文明的有利条件。1994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集八项殊荣于一身的明星城市。

其三,濮上园占地46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近临大光、濮鹤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游客量增加很快,已达到年90万人,为国家AAAA级景区,雷泽湖畔及其他地方有充裕的面积可供规划,设计与建设。

人和。有三个单位具体参与中国龙文化碑林建设,即濮上园、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和濮阳市龙乡书画院,三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想着为弘扬濮阳龙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为濮阳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具体操作方中博画廊和龙乡书画院的两位负责同志,王宗良同志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的总经理,生长在濮阳,已在北京工作16年,一直成功地从事文化事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一批明清家俱,计划将这部分带有龙文化的明清家俱落脚到濮阳,并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为家乡龙城做好龙字文章。王宗良先生一直从事书画工作,近几年来,一直思考者要在家想建立龙文化碑林,近期经过在濮阳的几处实地考察,认为濮上园为最佳。范国兰同志为龙乡书画院院长(兼),省书协会员,一生爱好书画,近几年热爱上文化事业,编辑出版了全市建市第一本书画集,出版了龙文化书画百米长卷,并出版了专辑,在互联网上制作并开通了濮阳市书画网站,为地方名人孙聚五先生,张子荆先生出版了书画集等等大型的全市性的公益文化活动。在书画事业上有爱好,有热情,近几年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为濮阳建成一座影响全国的龙文化碑林,做好龙文化乡龙的文章。王宗良和范国兰两位同志思路的不谋而合再加上濮上园的地位优势和濮上园管理局李久兰局长的大力支持,正是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成功的关键条件。

第三章项目规划原则和规划设想

(一)项目规划原则

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是一项以“龙“字为载体的庞大的龙文化建设工程,以此塑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魂魄,传承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反应传播中华民族的时代诉求。要求项目建设主题立意要高,文化精神内涵要深,艺术表现形式要新,艺术品创作要优中选精,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性,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开发要秉承“一次性投资建设,永续传承发展“的民族历史责任和现代化市场化运作理念,以龙文化碑林项目建设带动相关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

(二)项目的功能定位

中华民族龙文化及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宣传基地。

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产业化研发、创作、展览基地。

(三)项目的品牌形象

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工程

华夏子孙的情牵梦系家园

人类文明的发祥起步源点

兼容和谐的永恒道义典范

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龙文化项目,是一个与中华民族同生共荣,绵延不断长达6400年的民族文化主题性项目,它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是一个能够引起全民族及全球华人共鸣而势在必做的项目。

项目的开发建设地点将立足于全民族的利益,着眼于全世界华人的志愿和诉求,整合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打造世纪文化园林的精品,赢得世人的共同赞许和认同。

项目的开发建设要着力于建设成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亮点工程,集民族传统文化与碑林艺术相结合的精品工程,世界人文宝库中的重点遗产工程。

(四)项目规划设想

1.在雷泽湖畔建设碑林长廊,以当代书画作品为主,作品征集可在全国范围内及国际华人圈内。廊顶部用琉璃瓦等传统建筑材料。

2. 分几个碑林区:

A.领袖及皇帝碑林区

B.历代名碑区

C.万龙碑林去

D.濮阳名人碑林区

F.海内外华人名人碑林区

G.影视名人碑林区

H.500强企业碑林区

I.将军部长碑林区

J.成龙影视艺术博物馆

K.中华第一龙展馆

L.明清家俱博物馆

M.佛文化艺术馆

功能区与功能区之间用长廊连接,形成整体,显示出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效果。

第四章项目设计方案

一.碑林长廊

碑林长廊是整个碑林的重要建筑,规划在雷泽湖畔,规划长度8000米,采用镶嵌式,碑刻双面。所谓长廊,是相对整体而言,根据地势和湖边现存建筑,视具体情况而断开,由一节一节形状各异的碑廊组成相对的整体长廊。

规划建筑费用按每平方米4000元,即碑林长廊费用为4000元X8000米=3200万元。

二.功能区规划

1.领袖碑林区

领袖碑林区采用碑亭的建筑方式,一个领袖一个碑亭,碑亭风格别致,整体协调。领袖墨迹收集的范围包括当代,现代领袖,也包括封建帝王。第一期规划为15亭,每亭建筑费用概算为30万。领袖碑林区建筑概算为40万X15=600万元。

2.历代名碑区

将全国历史珍贵名碑(如西安碑林中的珍贵名碑)印拓原大复制。集中在该区,建筑形式采用大庭形式,该区第一期规划建两个大庭,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每平方造价概算为5000元,总建筑概算为5000元X1200(米)=600万元。

3.万龙碑林区

历代著名书法家都对龙字有书作,经过有人搜集整理不下一万字,将这一万龙字刻碑入林,称万龙碑林去。万龙碑林区采用回字长廊的建筑形式,仍采用双面碑刻,镶嵌式处理方法。长廊规划长度为200米,每米造价概算为5000元,总概算为5000元X200(米)=100万元。

4.影视名人碑林区

现代影视名人中诸如唐国强、王铁成、张爱玲等演艺事业辉煌。他们的书画造诣也很深特邀现代演艺名人中的书画较好者的书画作品入碑为林。建筑形式采用太极式长廊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从色彩上分阴阳两极,总长度规划400米,每米造价概算为5000元,总建筑概算为5000元X 400(米)=200万元。

5. 500强企业碑林区

将全国500强企业由书法名家题名入碑集中为500强企业碑林区。该区采用八卦建筑形式,俯视为八卦符号,以色彩区别为卦象,卦爻建筑仍以长廊形式,每个企业长度为2米,设计总长为2米X500=1000米。平方米造价概算为5000元,该区总造价概算为5000元X1000(米)=500万元。

6.将军部长碑林区

将当代、现代、近代将军、部长中的书画名家作品入碑,故命名为将军部长碑林区(以当代将军部长为主),建筑为楼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每

平方米概算为5000元,该区总概算为5000元X200(米)=1000万元

7. 濮阳名人碑林区

濮阳名人碑林区又分当代名人和古代名人两个部分。当代濮阳名人区包括濮阳籍在外地乃至海外工作的名人和非濮阳籍在濮阳工作的名人。古代区亦然。建筑形式采用八角式长廊。规划长度600米,每米造价概算5000元,总造价为5000元X600(米)=300万。

8.海内外华人名人碑林区

该区集中为海内外华人名人树碑立传。特别要记录那些获得诺贝尔奖或其他国内外大奖或有突出贡献重大发明者、慈善家等。建筑形式采用圆形长廊。规划长度1000米,每米造价概算5000元,总造价为500万元。

9.成龙艺术博物馆

成龙艺术博物馆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古朴雅致,富丽堂皇的风格,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每平方米概算为5000元,总造价概算为5000元X600(米)=300万元。

10.明清家具博物馆

主要展示王宗良先生收藏的带有龙文化的明清家俱。建筑风格采用明清建筑形式。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概算4000元,总概算为4000元X500(米)=200万元。

11.中华第一龙博物馆

该馆主要展示中华第一龙(蚌砌龙虎图腾)或兼做举办全国性的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大厅。规划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每平方米概算为4000元,总造价概算为4000元X1200(米)=480万元。各功能区之间用书画长廊连接,形成整体,显示出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效果。

12.佛文化艺术馆

佛文化艺术馆采用馆式建筑的形式,主要展示灿烂辉煌的佛文化及佛文化艺术品。规划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概算1.6万元,总造价概算为1.6万元X2000(米)=3200万元。

三.中国龙文化碑林平面规划图

《中国中华龙碑林》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一.《中国龙文化碑林》创意:

1.碑林书画创作,我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形式,光辉在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龙文化碑林》采用碑刻为林的形式,将中国的书画艺术和龙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它要求与中华民族和龙的文化知识、精神内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相联系。字、画、诗、词、赋、箴言、绝句、散文等文体不限,字数以短、少、精、深为佳。书法结构与风格要与碑林和文辞内容相协调。

2.碑、廊、雕塑、功能区要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分期实施。整体风格要统一协调,盎然成趣,既要古朴典雅,又要金碧辉煌。

二.运作方式

市发改委立项,成立中国龙文化碑林筹委会,以濮上生态园、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濮阳龙乡书画院三方为主。市场化运作。资金来源:政府资助、企业捐助、社会赞助、书画拍卖等形式筹集。

首先举办首届XX杯龙文化书画大展赛及国内外名人书画作品征集活动,这样的活动,今后每年举办一次,用以丰富碑林的内容。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筹集得到第一笔资金,进行整体设计和第一期工程开工实施。

首届XX杯龙文化书画大展赛及中国龙文化碑林区名人书画征集要以市政府名义主办,由中国书协、中国美协支持,由濮上园、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濮阳市龙乡书画院承办。

三.基础设施规划

中国龙文化碑林选址现今濮上园,总占地4600亩,目前已完成园区基础建设工作,可以满足建碑林要求。根据濮上园整体设计和现存建筑,在雷泽湖畔设计建造碑廊,在雷泽湖畔附近设计碑林功能区,功能区之间以碑林长廊连接,形成整体。

四.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整个项目建设规划周期为四至五年。

2008年为第一期,主要以雷泽湖畔碑林长廊为主

2009年建设领袖碑林区,将军部长碑林区,海内外华人名人碑林区

2010年建设500强企业碑林区和万龙碑林区,濮阳名人碑林区

2011年建设影视名人碑林区和中国历代名碑区,佛文化艺术馆

2012年建设成龙影视艺术馆,明清家具博物馆、中华第一龙展馆

第六章效益评价

一.社会效益评价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的文化项目,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主要收益为社会效益,故不作具体的经济效益分析,根据项目的性质,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丰富了龙乡龙文化的载体,填补我国一项空白,濮阳被命名为中华龙乡,可是截止目前,在濮阳有着龙文化载体的仅有在西水坡出土的蚌砌龙虎图腾,除此

之外,别无他物。中华第一龙享誉国内外,但真的要到龙乡来,有关龙的文化氛围淡之又淡,并无多少亮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国龙文化碑林建成开放,必将极大的丰富了龙乡龙文化的载体,填补了我国龙文化方面的一项空白。

2. 提高濮阳的知名度,促进濮阳对外交流与开放。中国龙文化碑林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龙文化完美结合的文化艺术载体,其创意之新,规划起点之高,建设规模之大,在国内外史无前例,他的影响之广和影响之大不可估量。全球“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要寻根问祖,首先要到龙乡来,要到中国龙文化碑林里观展龙文化的历史渊源,寻求龙的魂魄,把龙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带到全球各地,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增强中华民族、全球华人凝聚力的同时,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促进了濮阳对外的交流与开放。

3. 带动文化产业兴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随着中国龙文化碑林的建设,相应的有关龙文化碑林的专利产品及相关文化产品也会得到研究和开发。必将带动一大批文化产品应运而生,逐步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产业化研发发,生产展览基地。再者旅游业也会随着碑林的建设而兴旺起来,游客的“吃、住、行、购、游”等消费行为加大,对濮阳当地经济的发展无疑会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4. 寓教于乐,增强华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逐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宣传基地。

二.结论和建议

1.结论:

中国龙文化碑林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千秋的社会事业,该项目建成可能成为影响国内外的文化园林,对濮阳的知名度提升,对外开放与交流,对濮阳的经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必将发挥较大的促进的作用。

2.建议

5. 中国龙文化碑林是一项庞大的民族文化工程,建议主题立意要高,文化精神内涵要深,艺术品创作要精,碑林主题内容要专业全面并具可考性,表现形式要灵活并具新意,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印证,要对其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建设标准要高,选料要精,施工要严。

6. 该项目是一系统建设工程,要集传统文化、雕塑、书画、文物、建筑、园林、旅游等方面的专家智慧于一体,需要邀请国家级专家、各项专业技术人才、多项

专业团队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建设项目。要创造出时代的精品。

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濮发改社会【2008】40号

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

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

濮阳市龙乡书画院:

你单位《关于濮阳市“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濮龙【2008】1号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单位所报,由濮阳市龙乡书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画廊、濮阳市濮上园生态园区管理局共同筹建的“中国龙文化碑林”项目,定址于濮上园区内。

二、该项目由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在濮上园内进行规划建设。

三、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2900万元,分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3200万元。资金来源:由项目单位负责筹措。

濮上园简介

濮上园是中原绿色庄园的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10公顷(4650亩),总投资3.2亿元,于2001年12月5日开工建设,是一处集生态保护、园林观赏、休闲野营、娱乐度假等诸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型生态旅游度假景区,主要功能景区有:濮水风情园区、生态养殖园区、森林野营园区、园林苗圃与管理服务园区、度假别墅园区等。

濮上生态园以雷泽湖、西秀湖、东灵湖、鸭知湖四大水系为主体,以卫河、澶水、春秋河、繁水为纽带的600余亩水体,与园内连绵起伏的龙首山、龙脊岭等组成巨幅山水画卷,温情旖旎,气势磅礴。以水杉园、女贞园、雪松园、银杏园、樱花园、荷风园、竹园等一百多种几十个植物专类园,四季长青,鸟语花香。围湖绕水的杨柳构勒了三十千米长的绿色玉带,千亩枣林,枝龙身,飘逸着古朴野

趣。巨鳄戏水,大象守园,龟蚌晒日、蟹爬沙滩、劲牛雄风、花牛哺子、母鹿爱子等活泼的雕塑小品点缀着园区钟灵秀气。置身园中,远眺阔边,近望悠扬。这里是绿色的世界,诗意的空间。

园区内项目丰富精彩,功能齐全。雷泽荡舟,有画肪、电动船等百余艘,可畅游碧波;金色的沙滩浴场、蓝天、阳光、造浪池、游泳池、度假村、餐厅,可以尽情休闲;潜龙岩、中原地区唯一人工溶洞,钟乳,,石笋、地下河,感受造物主的神奇;孔雀园中二百多只孔雀,竞相开屏。体现着五彩斑斓的美丽;实弹射击、荷枪顶盔,感受青春的激情与火焰;军械阵地,坦克火炮,感受战争的沿迹;滑草场上,顺势而滑,体验飞的感觉;游乐场里,森林狩猎,碰碰车,沙地车等游乐无限;在建的瀑布漂流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设施。[旅游联盟2008-8-4提供:旅游资源大全,免费旅游交易平台,旅游社区,旅游软件,芙蓉溪边,秋千、吊床,亲情尽在荡摇之中;鸽子广场,绕肩啄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拓展基地,竹排水仗,培育团队的创新与凝聚力,此外还有双人自行车、仿古马车、同鞋共步、清水摸鱼等极富参与性的项目;高尔夫会馆、菊隐岛度假别墅,高档次的享受沙滩餐厅,度假村,咱老百姓的食宿场所。走进园区,感受生活,体验亲情,这里是休闲的胜地,心灵的家园。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姓名:陈占双 学号:20111031238 班级:外语系英语2班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黄鹤楼依然耸立、紫禁城仍旧巍峨;长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鱼仍是中华名菜;山东有孔庙、敦煌有石窟;李白的文字、纳兰的故事、苏轼的词谱成了“明月几时有”的乐章;清茶,水酒,依然论英雄。细细数来,民族文化,始终在我们身边,息息相关。旅游,有古城的瑰丽;武侠,有诗仙的豪情;一茶一饭,有中国五千年茶文化、食文化的深刻积淀。借助这样无刻不在的平台,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弘扬的出发点。多一分细心和探究,可以在点点滴滴间渐渐还原历史的足音,滕王阁的解说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蓬勃气势、莫高窟的壁画上既篆刻着一段历史的奇绝工艺完美想象,也写下了另一段历史的落后与愚昧。走近历史,了解历史,文化,是最好的窗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淀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被统治阶级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认为,要在大学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是有优势的,而现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导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教育。这有两个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历史,以及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鲁迅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

【范文】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案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教案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内容标准 三4.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三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二)能力:培养运用历史、现实材料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一项目把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全球华人是一家”这个更大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实

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共同心愿,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项目共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炎黄子孙一脉相承”,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共同期望着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第二层次“我与祖国共命运”,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立志为祖国建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教育学生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是本课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落脚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中华民族起源、形成的故事、传说和历史知识;搜集整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整理有关爱国华侨的典型事迹。 2.教师搜集有关祖国统一的诗歌、歌曲,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优化教学效果。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台湾有关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对此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活动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9月1日晚上八点,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时间,我备好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字”“武”“文”“棋”和“路”五个关键点,让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文化渊源,体会到中华文化真实的韵味,从而实现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塑造。 字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短短几句歌词,却足以表现中国语言的瑰丽与博大精深。 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诗意;汉字如谜,笔划间藏百道谜题。汉字如音乐,一横一竖奏美妙乐章;汉字如宇宙,混沌中变化无穷。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书法家们创造出了诸如篆、隶、楷、行、草等不同风格的书写形体,使汉字不但具有记载我们民族思想的实用功能,而且升华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武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随岁月匆匆流逝,多少艺术被人淡忘,化蝶向人们遗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洗刷一种艺术,那便是武术。 武术的精神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中华武术使人们感受着传统武术的魅力,体会着中华武术文化的精深玄妙。你看,朝霞余辉之中,男女老少习拳练剑,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和谐画卷。武术,这颗华夏儿女值得自豪的东方明珠,国之瑰宝,也已踏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棋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这种传统被表述为“文以载道”或者是“文以贯道”,不但成为历史散文的共同准则,而且成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路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通过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的祖国文明的瑰丽辉煌与博大精深。字以溯源,武以镇魂,棋以明志,文以载道,丝绸新路,热血中国!千万个你和我,站起来,共圆一个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中西“龙俗”差异及原因

中西“龙俗”差异及原因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西方的“龙俗”进行了简要描述,指出了东西方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龙俗,即东方的崇龙习俗和西方的屠龙习俗;随后具体分析了中西方两种不同龙俗的起源,指出“毒蛇禁忌”是东西方龙俗的共同起源,并以此为基础对两种不同龙俗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龙俗崇龙习俗屠龙习俗毒蛇禁忌 一、中西龙俗 “龙俗”,顾名思义就是关于龙的态度和习俗。这种习俗中西方都有,然而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在中国,人们对龙可谓是情有独钟,“龙凤呈祥”、“龙马精神”、“卧虎藏龙”……恐怕很难找出几个带“龙”字的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中国人崇龙众所周知:在国人的眼中,龙是百虫之长,能驱毒虫;龙是水神,可利万民;龙是“瑞兽”,保四方平安。逢年过节喜欢舞龙灯,赛龙舟。中国人更是喜欢以“龙”自居,自己的国家是“龙”,自己的民族是“龙”,对自己也自豪得称为“龙的传人”。难怪我国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感言“龙和凤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1]的确,龙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龙习俗”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民族特色的方面之一。 然而在西方,龙却远没有在中国样的“风光”,西方人所持的是屠龙习俗。他们将龙看作是邪恶、黑暗、守财奴的象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异己力量,必须将其铲除。“屠龙习俗”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丑化龙的形象,将龙描述为面目狰狞的蛇怪。这从各国词典对龙的解释中可见一斑:《英汉辞海》(1990)中将龙定义为“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一般被描绘成怪异的有翅和鳞的蛇或蜥蜴,头具有盔冠,爪强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2002)对龙的解释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翅膀,身披鳞片,能吐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条蛇,有带刺的尾巴”。这与我国《现代汉语词典》(1996)中的解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差别很大。二是非常崇拜征服龙的英雄。西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希腊神话中的勇敢夺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斩杀九头巨龙许德拉的神话,以及被奉为英格兰、葡萄牙和南斯拉夫保护神的屠龙英雄圣乔治的英雄事迹等都描写了屠龙英雄,反映了人们对屠龙英雄的热爱。 二、中西龙俗的起源 如上所述,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神灵,而在西方却成了恶魔。为什么东西方龙俗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对中西龙俗的起源做一些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对两种习俗的起源和发展作一下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论和认识。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龙在中西方人眼中的文化完全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指的是一种能够升云起雨,神秘莫测的神兽。而在西方,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因此龙在西方属于邪恶的动物。那么,中西方的龙文化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呢?下面的文章就为您全面阐述。 西方的龙文化 西方的龙有着虚幻和事实的两种。但是西方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源于现实,那就是说唯物主义比较严重,所以西方的龙是现代恐龙部分的延伸,乃至于意义也是如此。而且西方圣经中将龙作为了一种怪兽,所以西方很大意义上对圣经的依赖,导致了西方思想对龙的批判。我看到西方人对中国龙也进行了宣传片,将中国的龙按照我们历史上的描写和他们的想法,做出来了一个纪录片,当然,西方人的描写很现实,把龙描写成了一个真实的怪兽。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长相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在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

坐骑,《礼记·礼运篇》中,龙被称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在中国,龙的历史源远流长。1987年在河南省淄 阳发掘了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 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人称“中华第一龙”。内蒙古还出土过一个样子很漂亮的玉龙,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牛”,龙的样子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动物。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人说这来源于鳄鱼,还有人说这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许多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东方的龙,通常显得仁慈友善,恶龙的比例小于善龙。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是一种神兽,带给人们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龙的演变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史日期:2012-02-01 10:05:00 作者: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弘姜妍 最早的龙形器物“玉猪龙”。

汉唐时代的龙造型。

清代瓷器上的龙。 最早论及龙的生态特征的文字当属《周易》。《周易》是古代占筮之书,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实际上内容的萌芽可能在殷周之际。《周易·乾》中以龙所在的环境和形态来表示凶吉利害:其中的龙或潜伏不露(潜龙),或翔于天空(飞龙在天),或在田中活动(见龙在田),或在水中跳跃(或跃于渊),或伸直身子呈现出僵硬的形态(亢龙),或把身体盘卷起来以至见不到头(群龙无首)。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周易·乾》中龙的含义尚无定论,但就龙这一原型而言,显然具有动物特征;然而它那无所不在、变化多端的生态却与任何真实的动物都不相符。 龙的童年、青年与壮年 天安门前华表柱上的蟠龙,乃是最完美的中国“现代龙”的形象,它与远古的龙有着迥异的形态。在历史上,中国龙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是春秋以前,可称之为“古代龙”。古代龙多做匍匐爬行状,结构形态比较粗陋,蛇身兽头,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但它们的形状极为丰富,也异常怪异。或尖角,或齿角,或无角,或长鼻,或卷鼻,或无鼻,或多鳍,或一鳍,或无鳍,或一足,或前后有足,或无足……它们带着一身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展示着神秘的威力。这不仅反映着上古时代各地文化未经系统化之前的形态,同时也反映着部落兼并战争的文化特色。 第二期从战国到唐代,可称之为“中世龙”。这是龙的形态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中世龙”开始脱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从匍匐走向飞腾。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有时则表现为兽身。而且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摘要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现如今,龙文化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人也因身为“龙的传人”而骄傲。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一个致力于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人都要对中国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代表,是撒旦的化身。尤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人对于龙形象的误解。但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多,使得西方人对于中国龙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通过对于文学甚至电影中龙形象的了解,对于西方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从东西方龙的起源、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入手,对东西方龙文化进行对比。加强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讨。 关键词:龙;起源;形象;象征意义

Abstract Up an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inese dragon which penetrate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has become a cul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cohesion. And nowadays, dragon culture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at`s more,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proud ly proclaim themselves “the offspring of the dragon”. On the contrary, dragon in western cultu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vil and the incarnation of Satan. What`s worse, westerner thinks that defeating the dragon is their mission. However, due to the prom o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se interactions give western people opportunities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images of Chinese dragon. With the time goes by,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new recognition of western dragon through literature and movie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from their origins, images and symbolic meaning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dragon cultures. Key words: Dragon;Origin;Image;Symbolic Meaning

中华龙文化话题作文

中华龙文化话题作文 在我的认知里,龙是神秘而又高贵的。龙,是一种中国人传承了千年的神奇生物,没 有人真正见过他的样子。但是千年来无数国人还是在不停的传承着、描绘着龙的传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龙文化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龙文化话题作文篇1 中国人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千年的洗涤,龙的文化已深深 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例如有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的舞龙、赛龙舟活动,希望能风 调雨顺、平平安安、硕果累累。 龙的起源很早,在炎黄时期就以龙作为图腾,往后在五六千年前先人们雕刻了各种龙 型的玉器作为礼器。在往后的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龙的形象开始出现 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以显器物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有了皇朝,龙成为帝 王的象征。在古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秘的宝物,不易见到,也就是“神龙不见首尾”,在当时被认为是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 远在古代,龙就已经让古人对其如痴如醉,到了现代社会,龙文化也是我们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在端午节,人们不可错过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啦,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借 用划龙舟的力量来驱散江中的鱼,以免让其吃掉屈原的身体。在过去,赛龙舟前会举 行各种祭祀,烧点钱,供点贡品等,希望划船顺利,以保平安。龙舟以龙作为原形, 身体狭,船头为龙头,船尾饰龙尾。船身上以鲜艳的颜色画上鳞片,英姿飒爽地在赛 场上勇争第一。 现在赛龙舟成为了现代体育项目,让更多国家知道了端午这个节日,中国,这个炎黄 子孙的国家。 在艺术方面我们也有著名的《龙的传人》广为流传,文学上的《叶公好龙》,十二生 肖的属相,龙。龙文化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我们又怎能不爱龙,不喜它的文化呢?中华龙文化话题作文篇2 ‘龙’相信大家都知道,也都听说过。它最早始源于1000多年前。 我们尊敬龙,也信仰龙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神灵象征。关于龙的建筑 物有很多种例如故宫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真实来历 有一个传说:据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准备建立一个统一的没有互相征战的理想王国,当时各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图腾,飞鸟禽鱼,不一而足,黄帝为了统一各族的认识和信仰,取各个部落的图腾的一部分,最终拼成了“龙”,这是各个部落图腾的融合,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方式下,最终各部落统一到了这个旗帜下面,互相融合依存,一起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必须上溯到三皇五帝,西方人也许认为这些根本不存在,但是古人却一直坚信这些人物的存在,我们首先要感激先人的智慧,因为早早有了文字,从《史记》到《春秋》,历代史书都会记载或涉及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并详细记载保存了下来,所以说,我们的历史基本上是“信史”。 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

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龙,是一条女龙。 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龙的原始图形是什么? 最早记载龙的书籍《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鰕"。据《尔雅》:"鲵之大者谓之鰕"。现在天水东南部林区曲溪,尚有成群生长俗称娃娃鱼的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族的图腾神。鲵,古人视之神圣。《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据称鲵鱼脂肪,所做之烛,能将空气中氧耗尽,以保尸身不腐。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一般不超过8 )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京剧脸谱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京剧脸谱,京剧是一种中国才有的艺术,在几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有音乐、美术、杂技等多种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画就有云纹眉、火焰眉、凤尾眉、螳螂眉等多种画眉毛的方法。这种就改变了眉毛的自然形状,便成为图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来画,有蝶翅眼、喜鹊眼等很多样子。 脸谱是每一种颜色的脸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文士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老年枭雄;金和银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征虚幻。 京剧脸谱艺术经过了长期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五彩缤纷、辉煌灿烂的艺术境地,成为世界艺苑一奇葩。

龙文化——中华之象征

龙 /文 /化——中华/ 之 /象征在/中国,恐怕没/有人知道“龙”吧?至距今7千多年的 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信仰龙并当作图腾了。 即使在当代,有关龙的事物也处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中华的“龙/”已不仅仅是一种图案,/它已渗入了中国社会的 各个方面,节日里的舞.龙,印在瓷砖上.的/.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 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 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 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 的图腾代表。.[ 我们知道,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我们不得不佩 服祖先的想象力,也不得不佩服\祖先\竟.能创造出这样一种神 奇的生物来,并崇仰它。 祖先们创造出了龙,并把世界所有的美德和品质都集中到 龙的身上。如英勇善战、聪\]-=明灵慧、本领高强、正直、善 良等。举个例子,家喻户晓的一本书——《水浒传》中就有好 几个外号中含有“龙”字的好汉: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这说明“龙”字本身是带有赞美意义的一个字。 还有《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被=号称为“卧龙先生”,这 足以说明在龙的身上人们寄托了很多美好的赞。

可惜在现在,龙文化的根却被现代们一点一点地砍去,人 们不在尊敬龙文化,甚至有的人还买花里胡哨的龙的衣服在街 上大摇大摆地穿着。在节目里,也再也没有龙节目了。人们盲 目地全盘接受外国的洋文化,但却忘了在心灵上给中国传统的 文化留下一小片净土。有些人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把曾经滋养着无数代先人们的厚重文化底蕴像垃圾一样扔了出去,我对当代人的这种做法感到很心痛。 但幸好的是,还能够有人在捍卫古老的文化,让龙文化重新扎根壮大,挽回人们失去的敬仰,我相信,在未来,龙文化将会 被发扬得更广、更深。 杨集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四班 作者姓名:晁子暄 指导老师:卢远磊

中西方龙文化的不同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首先,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的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只要涉及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就进入了比较研究的领域。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一项研究是不是属 于比较文学最基本的标准 其次,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意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一个必备的特性,它把各种跨越性的文学现象放在世界文学的平台上,用一种国际的眼光来分析分析他们之间的 关系。 再者,在四个“跨”中,除跨学科外,其余三跨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民族文学一般都是以民族语言为媒介所以跨民族的文学往往同事就是跨语言的。但是一种语言为多个民族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语言的使用范围有时要大于民族的范围,所以跨民族与跨语言又并不相等。 然后,跨文化指跨越文化体系,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超越民族文化,更意味着超越文化体系。跨民族的文学本身已经包含跨文化的意义,是直指研究对象的研究视角,但是跨民族与跨文化还是有区别的。 中西龙文化的不同 摘要:中西方“龙”文化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龙的起源、

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但中西方龙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即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里,龙的价值都在于给以人们一个永恒的崇拜和追求对象:对力、对水、对火、对天空的向往,对征服自然界所有不在人类控制之下的力量的渴望。 关键词:龙;起源;象征意义;衍生意义 一引言 中国有数千年的龙文化,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促进跨文化交流,人们开始对中西方龙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二“龙”的起源不同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被我们称为“龙”的形象。从西周开始成熟的龙纹已经出现,汉代起则被一步步神化、加工,并逐渐固定形象,元以后更确定了标准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目前,学术界对西方“屠龙习俗”的起源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的精神

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的精神 -------------谈我校校本课程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传于中国很多地区。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玩龙灯”的传统,龙舞流传历史悠久,在汉代已有记载。龙舞运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项目。 一、我校舞龙运动发展的特点 (一)以社区带动,走进校园 我校是一所新村学校,地处花园社区。花园社区是全民健身搞得很成功的示范社区,他们有老年舞龙队、腰鼓队、艺术团,而且在市里、省里的各项表演和比赛中都小有名气,05年我校成功承办了市“育苗杯”比赛,在开幕式上,社区舞龙队表演了他们的风采,得到了体卫艺处和各代表队的大加赞赏。05年8月,我校校长以发展校本课程为先导,把社区舞龙队请进了校园,发展了校园舞龙队,在七年级中发展了六十多名学生参与到舞龙运动中来,很多没有被选中成为舞龙队的同学还三番五次向舞龙队管理的老师请求加入舞龙队,说明舞龙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二)寓舞龙运动于校园文化之中,舞龙文化熏陶学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舞龙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舞龙文化依托学校得以普及,依托校园得以弘扬,在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的时代,可使舞龙文化代代相传,鼎盛不衰。市里、校园里举办的活动中,均把舞龙运动列为龙头项目。“中华恐龙杯”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元旦长跑开幕式中、“心手相连、汉藏联谊”共迎新年活动中均把舞龙精彩的节目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师生和远方客人的喜爱。 舞龙运动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历代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一种寄托及表达方式,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色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联系。我校在国庆长期期间开展了“寻龙”活动,共收全校小报1000份,有300份获奖,其中一等奖30份,二等奖90份,三等奖180份,参与率达到了62.5%。 (三)以舞龙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校园健身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关于龙的神话传说

关于龙的神话传说 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那你知道关于龙的神话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龙的神话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龙的神话传说:龙王的故事龙王是中国古代社会以及道教非常重要的神之一,不仅因为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而且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农民就怕土地干旱,而据说龙有下雨的功能,所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求雨和对龙的崇拜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龙王和其它三种动物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外型像狮子)、凤凰(一种传说中的鸟)、龟一起,称为四灵,也就是象征吉祥的动物。在佛教中,也有对龙的崇拜,但是与道教或民间所指的龙不是一种概念。随着时代的推移,关于龙的信仰越来越盛行,有时把他的儿子也称为龙神。在一些神话作品中,有四海龙王的说法。传说他们是四个兄弟,东海龙王敖光、西海龙王敖顺、南海龙王敖明、北海龙王敖吉,他们分别住在中国的四个大海中的宫殿里,统治所在的区域,与人世间的皇帝没有什么区别。 在民间龙王有很高的地位,操纵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人们经常为了求雨而为他们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的龙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

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人说,想象最为可怕,它既无边无界,又可无中生有。就如,这世上本没有龙,描绘的人多了,想象力赋予它出神入化的形象与传说,于是在言传之中羽化成仙,众人皆宁可信其有。龙,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图腾,作为古代传说灵异神物中的万兽之首,作为中国历代帝王的象征,其中高度凝聚着中华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2012,生肖之龙,十二年一轮回,运从龙始。 1.中西方龙之起源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文字资料看,最古的书如《诗经》、《周易》、《庄子》、《山海经》等书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最早的字典《说文》已收入“龙”字并做了解释。龙的观念和形象当出现在这些资料产生之前,也即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人民日报》1987 年12 月12 日记者陆轲报道:“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 号墓中发现蚌壳堆塑飞龙一条。这座墓是夏朝时期的墓,据考证距今约有6000 年。”据此可知,龙的产生当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再往前溯,已无据可考。西:《圣经》写于公元前10 世纪,其中有数处说到龙。那么,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 到8 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希腊文学时期,即公元前2000 年到1000 年。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欧贝德—埃利都文化期大约在公元前4300—3500 年。此前,也是原始社会时期。据此,我们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约相同的时期。 2.中西方龙之词典定义 中: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 西:dragon,一种人们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蛇尾,嘴能喷火。 3.中西方龙之形象差异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中国五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至今,龙的形象以及记载文献不计其数,但总结来说,中国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除此之外,还应加上嘴似鳄,鬣似马,尾似鱼。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据资料考察,中国的龙身原形起源于蛇,因此身形较为细长。中国的龙还有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的说法。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他皇族和下臣穿“蟒袍”。西:如今西方通称的龙,形象均来自波斯、希伯莱、希腊、北欧神话,样子像巨大的蜥或鳄鱼,四只脚,一对蝙蝠般的翅膀,有时颈和背上长刺,头上有尖锐的角,贪婪邪恶,会喷火,血有毒等。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西方的龙通常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跟人类的手臂一样,在与两臂平行的地方通常有一对翅膀;它们还有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和上面有鳞片、硬皮,或是长毛的长颈子,不过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有些龙则从颈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4.中西方龙之民俗历史 中:①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舞龙灯。 ②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