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孔发泡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_龚维

微孔发泡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_龚维

微孔发泡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_龚维
微孔发泡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_龚维

(立项备案申请模板)EPP发泡聚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EPP发泡聚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该EPP发泡聚丙烯项目计划总投资7829.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31.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42%;流动资金1298.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58%。 达产年营业收入119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9589.63万元,税金及附加146.73万元,利润总额2407.37万元,利税总额2886.15万元,税后净利润1805.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80.6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75%,投资利税率36.86%,投资回报率23.06%,全部投资回收期5.84年,提供就业职位216个。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具体的资源条件、建设条件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阐述投资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概况、项目建设及必要性、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建设内容分析、选址方案、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项目工艺说明、环境保护、项目生产安全、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分析、实施方案、项目投资规划、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EPP发泡聚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市场调研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分析 第五章选址方案 第六章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九章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章项目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实施方案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四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 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 务商。 公司坚持精益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战略,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为客户提供 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公司将不断改善治理结构,持续提高公司的自 主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激励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 的措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创新、科学高效、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仓储、

发泡聚丙烯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_李超

发泡聚丙烯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李 超,游 峰,王大威,刘治田*,蔡 雄,覃卉婷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3) 摘要:发泡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高分子为基体,大量气泡存在于其内部,被看作以气体为填料的一种 复合材料。发泡材料质量轻,比强度高且具备缓冲、吸声、保温等功能,在建筑、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和家电等 领域应用广泛。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热学、力学和化学稳定性,是制备发泡材料所需要的聚合物基体,聚丙烯发 泡材料成为继聚苯乙烯、聚乙烯发泡材料之后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型发泡材料。本文总结了发泡聚丙烯的制 备方法,发泡形态,改性方法和应用现状,并简要展望了这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将为发泡聚丙烯材料的应用和发 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聚丙烯;发泡;改性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塑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环保、安全、质轻、性价比高的材料。聚合物发泡材料是一种以树脂为基体,在材料内部有大量气泡,可以看作以气体为填充材料的固/气复合材料[1]。 常见的泡沫材料主要包括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和聚烯烃(PO)三大类[2]。Dupont公司从1941年,将其发明的“spongy”专利技术的乙烯泡沫用作制作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此后,聚合物泡沫材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聚乙烯(PE)、PS、PU泡沫等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PS发泡制品使用量大,降解、回收困难,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是世界公认的“白色污染”,联合国环保组织早在2006年已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PS发泡材料[3]。PU泡沫片材在发泡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异氰酸酯残留物,且使用之后无法回收利用。相比来说,聚烯烃,尤其是PP发泡材料(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有很多优点,其独特而优越的性能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新型材料。EPP材料质量轻,使用温度高,降解性能好,具有十分优异的化学、力学和热性能[4,5]。 然而,由于通用的PP韧性差、熔体强度低,发泡性能差,很难利用普通PP进行发泡制备发泡材料,限制了其在热成型和发泡材料领域的应用。原因是PP是长链结构,链柔软而具有结晶倾向,其软化点与熔点很接近,适用于挤出发泡的加工温度窗口非常窄。在熔点以下,体系粘度大,泡孔难以形成,但当加工温度高于PP的熔点时,PP的粘度低,造成其熔体强度低,结果是形成的气体难以被包围在熔体中。同时,在冷却阶段,PP结晶放热量大,体系粘度偏低,使得形成的气泡可能进一步被破坏[6,7]。因此,需对PP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熔体强度,达到发泡所需的相关要求。 1 发泡聚丙烯研究现状 1.1 发泡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制备聚合物发泡材料,通常要在聚合物基体中引入泡孔,常规的方法是加入发泡剂。根据发泡剂的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5.004 收稿:2014-10-08;修回:2014-1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 作者简介:李超,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E-mail:1269802623@qq.com; *通讯联系人,E-mail:able.ztliu@gmail.com.

发泡聚丙烯(PP-E)珠粒-编制说明

《发泡聚丙烯(PP-E)珠粒》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9]年11号),计划编号2019-0975-T-607,项目名称“发泡聚丙烯(PP-E)珠粒”进行制定,主要起草单位: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给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华奥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计划应完成时间2020年3月25日。 2 主要工作过程 (1)起草(草案、论证)阶段:2019年3月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关于下达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承担《发泡聚丙烯(PP-E)珠粒》国家标准制定的工作。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人员于2019年4月成立了标准制定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广泛收集并详细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对发泡聚丙烯(PP-E)珠粒的历史、生产、市场等情况作了深入的调研,为标准制定积累相关材料。 2019年4月2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贾志文、曾佳、刘缓缓,北京工商大学王向东、陈倩、周洪福、叶志殷,江南大学倪忠斌、陈明清,南京给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朱家道,常州华奥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姚伟平,华东理工大学赵玲、刘涛,北京化工大学信春玲,浙江大学曹堃,四川大学廖霞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了行业现状和技术情况,拟定了标准初稿。会议明确指出初稿中需要改进的问题:(1)增加英文标题及ICS号。(2)进一步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具体如下:“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添加成核剂,采用物理发泡剂制得的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发泡聚丙烯珠粒。”(3)对标准中产品的分类进行了重新划分,具体如下:“按照特性可以分为两类:通用型(T)、功能型(G);功能型包含抗静电型(GK)、阻燃型(GZ)2类。”(4)根据分类的不同对,对产品的规格和标识重新进行了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 原理与进展 【摘要】本文简述了热诱导相分离(TIPS)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相平衡热力学及相分离动力学原理,制备方法。以制备聚丙烯微孔膜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热诱导相分离微孔膜高分子聚丙烯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A.J.Castro提出的一种简单新颖的制膜方法,它是在高温下把聚合物溶于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溶剂,形成均一溶液,然后降温冷却,导致溶液产生相分离,再选用挥发性试剂将高沸点溶剂萃取出来,从而获得一定结构形状的高分子微孔膜,TIPS法可应用于许多由于溶解度差而不能用其它制膜法解决微孔成型的聚合物中。对于热稳定性较好,且有合适溶剂的高分子材料,大多可用这种方法制成微孔膜。其特点是孔隙率调节范围宽,孔径较均匀。本文从相平衡热力学及相分离动力学角度介绍TIPS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基础理论,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 1.TIPS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原理[1,2] 1.1相平衡热力学 TIPS法制备高分子微孔膜的热力学基础是聚合物-溶剂二元体系的相图,实际实验体系的相图往往是受冷却速率影响的非平衡相图,但它是以平衡相图为基础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1液-液型相分离 结晶性聚合物-溶剂体系以及非结晶性聚合物-溶剂体系,都可以进行液-液相分离。部分发生液-液相分离的聚合物-溶剂体系见表1。 表1 液-液相分离的聚合物-溶剂体系 结晶性聚合物溶剂非结晶聚合物溶剂低密度聚乙烯二苯醚聚苯乙烯十二醇 聚丙烯二(2-羟乙基)牛酯胺,喹啉无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高密度聚乙烯二(2-羟乙基)牛酯胺无规聚苯乙烯环己醇 尼龙11 乙烯基碳酸酯,丙烯基碳酸 酯,四甲基砜无规PMMA 1-丁醇,环己 醇 等规聚苯乙烯硝基苯无规聚苯乙烯环己烷 聚(4-甲基-1-戊烯)(TPX) 二异丙苯聚(2,6-二甲基-1,4-亚苯 基醚)(PPE) 环己醇 高密度聚乙烯二苯醚,联二苯无规聚苯乙烯二乙基丙二 酸酯 全同聚丙烯(IPP) 二(2-羟乙基)牛酯胺,二十 烷酸 无规PMMA 砜IPP 二苯醚无规PMMA 特丁基醇

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材料挤出成型技术研究

Vol.38No.12(2007) ZHEJIANGCHEMICALINDUSTRY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张正红(1972-),女,工程师,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化工 系,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改性。 文章编号:1006-4184(2007)12-0008-03 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材料挤出成型技术研究 张正红(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实际结合理论系统的在原料选择、配方确定、工艺要求等方面介绍了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材料挤出成型的生产技术及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 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木材和塑料的双重特性,并且这种材料有耐腐蚀、耐磨、不翘曲、尺寸稳定、机械性能良好、外观与木材相似的优点。以木塑复合材料来代替木材,不仅可减少对木材的需求量,节约森林资源,而且通过对废弃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尽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树脂与木粉的复合,一方面其韧性、 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相对未填充的塑料会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相对天然木材来说,密度是木制品的两倍左右,不能作为理想的木材替代品,因此其应用领域受到了一些限制。向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中加人发泡剂进行发泡挤出,经发泡后的木塑复合材料存在良好的泡孔结构,可钝化裂纹尖端并有效阻止裂纹的扩张,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制品密度接近于木材,而机械强度高于木材,这使其可作为良好的木材替代品,而且产品成本降低,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本文从原料、配方、工艺等方面,实际结合理论系统的介绍了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材料挤出成型的生产技术。 1配方设计 1.1原辅材料的选择 材料配方设计是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的关键步骤之一,PVC中加入木纤维其熔体粘度、刚度 都有所增加,难以获得高的孔隙率。另一方面由于木粉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且极性很强,而PVC树脂为非极性的,具有疏水性,所以两者之间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的粘结力很小,需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来提高木粉与PVC树脂之间的界面亲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加人各种助剂来改善其加工性能及其成品的使用性能。 1.1.1PVC树脂和木粉 通常选用SG5、SG7型树脂,木粉处理至45目 左右,含水率在3%以下(木粉中含水高会导致泡孔尺寸不均匀,影响制品表面质量)。 1.1.2稳定剂 一个理想的稳定体系应是几种稳定剂的合理搭配,木塑复合发泡材料加工工艺控制的关键之一就是防止混炼和成型加工过程中塑料及木粉的热降解。木粉热稳定性较差,其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容易分解,有氧存在时190℃左右即发烟变色。同时由于聚氯乙烯的加工温度和分解温度很接近,在加工中必须添加足量的热稳定剂,以提高其降解温度。在PVC木塑复合微孔发泡材料生产中采用较多的是复合铅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钙锌稳定剂等。 1.1.3增塑剂 PVC树脂的熔融流动粘度比较高,与木粉复合 时常常需要添加增塑剂来改善其加工性能。加人增塑剂可以降低加工温度,增塑剂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和非极性两种基团,在高温剪切作用下,它能进人聚合物分子链中,通过极性基团互相吸引形成均匀稳定体系,而它较长的非极性分子的插人减弱了 8--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X

第18卷第4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18,N o.4 2002年7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Jul.2002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Ξ 鲁德平,管 蓉 (湖北大学化材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刘剑洪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生系,深圳518060) 摘要:微孔发泡材料是新型的改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微孔的引入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韧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能等。文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uh教授等研制开发的微孔发泡材料为主线,综述了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背景,发展历史,性能特征,泡孔成核模型公式、制备以及应用前景,以推动我国的研究在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制备;性能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2)0420030204 1 研究背景 为了响应工业界提出的进一步减轻高分子材料的重量,而不牺牲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使材料不变形的挑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 IT)机械系的Suh教授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开发出了微孔发泡聚苯乙烯材料[1]。Suh等人通过研究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剂发现,当添加剂的粒子尺寸在微米级,且小于高分子材料中的临界孔隙尺寸时,能有效地增强材料的性能,因此Suh等人认为若将微米级的泡孔引入高分子材料基材,应该具有微米级添加剂同样的增强效应,后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设想的正确性。 2 发展历史 微孔发泡材料指泡孔尺寸小于50Λm~100Λm,泡孔密度超过108 c m3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2],而最初Suh等对微孔发泡材料的定义为[3]:泡孔尺寸为10Λm或小于该尺寸的任何高分子泡沫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Suh 等又认为微孔发泡材料为[4]:泡孔尺寸在<10Λm,泡孔密度为109c m-3~1015c m-3,密度比原材料下降5%~95%的材料。对微孔发泡材料定义的变化来自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差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微孔发泡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最为成功,已转入工业化规模投产。微孔发泡材料的发展史,即是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和将该类材料扩大到工业化规模的历史,因此本文将以此为线索进行叙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Suh教授小组,在20世纪80年代初选择聚苯乙烯(PS)作为基材进行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因为聚苯乙烯的常规发泡已非常成功和成熟,对聚苯乙烯材料的性能研究也比较清楚。Suh领导的小组首先以二氧化碳和氮气作发泡剂,成功研制了聚苯乙烯微孔发泡材料,随后Youn和Suh建立了热固性树脂的泡孔成核和增长的模型[5],Co lton和Suh对聚苯乙烯中加入成核剂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3,6,7]。值得一提的是,Suh小组的研究是由美国M IT2工业聚合物加工项目资助的,其成员有Eastm an Kodak,E.I.D uPon t,D ex2 ter,K raft,N ashua,波音商业飞机公司等美国著名的工业公司。Suh小组对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工作后来得到美国科学基金的资助,并成立了M IT2工业化微孔塑料研究实验室[8]。20世纪90年代初,Suh小组成功研制出实验室规模的微孔发泡材料连续挤出设备[9],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将该技术转到新成立的T rexel聚 Ξ收稿日期:2000210205  作者简介:鲁德平,男,43岁,副教授.

发泡聚丙烯

发泡聚丙烯(PP) 一.发泡聚丙烯(PP)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发泡PP的用途十分广泛,从小到杯子大道船体都有应用。利用其优良的耐热性、卫生性、热绝缘性和良好的环境效应,发泡PP可在包装、汽车、热绝缘、建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食品包装市场,PP 的优势是:对氧的阻隔性好,软化点较高,比较适合微波炉中使用,密度较低,具有成本优势。PP发泡片材因其特殊的热稳定性和热绝缘性,可能成为发泡PS和其他不发泡片材在高等食品包装中的替代品。发泡PP热成型容器不同于发泡PS和发泡PE容器,它抗超高频波可在微波炉中使用,且耐沸水。发泡PP可制作食品包装用的大口杯和容器、轻质包装盘。发泡PP热成型的盘子在低温下游足够高的冲击强度,可在深冷环境中使用,表面感觉舒适且柔软,而且人们对其环境印象较好。 密度0.1~0.5g/cm3、厚度1.0~3.5mm的发泡PP片材可以用于食品或肉类包装,还可以制作薄壳制品、各种器皿(盘、碟、碗、盒等);密度 0.5~0.7g/cm3、厚度0.5~1.5mm的发泡片材是生产具有高刚性和良隔热性的餐具、软饮杯等的原材料;密度0.2~0.5、厚度1.0~3.5mm 的发泡PP片材可于生产肉类包装材料、餐具或加工成盆、碟,可用于货柜中苹果酱、乳酸酪等低酸度食品的包装。 二.聚丙烯简介及用途 一、聚丙烯定义及特性 聚丙烯(PP)属于热塑性树脂,是五大通用树脂之一。外观为白色粒料,无味、无毒,由于晶体结构规整,具备易加工、抗冲击强度、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PP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五大特性:(1)它的分子结构与聚乙烯相似,但是碳链上相间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友桥1管道安2 (1.海军驻武汉七一二所军事代表室,武汉 430064; 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二研究所,武汉 430064) 摘要:本文就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隔膜材料,综述了其主要作用及性能、国内外研究 与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 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最后对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 前景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池隔膜聚丙烯烃聚乙烯烃微孔膜 中图分类号:TM91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4862 (2011) 01-0026-04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Separator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Huang Youqiao1, Guan Dao’an2 (1. Naval Representatives Office of Wuhan, Wuhan 430064, China; 2. 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CSIC,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Aimed at the hot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in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 materials,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func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recent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It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separator, and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of separator performance by dry-method or wet-method in detail. It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the separator’s mod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style of battery separator. Meanwhile, it also predi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attery separator. 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battery separator,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porous film . 1 引言 在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隔膜技术难点在于造孔的工程技术以及基体材料制备。其中造孔的工程技术包括隔膜造孔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稳定性。基体材料制备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材料和添加剂的制备和改性技术。造孔工程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空隙率不够、厚度不均、强度差等方面。本文主要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隔膜性能。2 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 聚乙烯(PE)、聚丙烯(PP)微孔膜具有较高孔隙率、较低的电阻、较高的抗撕裂强度、较好的抗酸碱能力、良好的弹性及对非质子溶剂的保持性能,因此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初期用其作为隔膜材料。目前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有单层PE、单层PP、3层PP/PE/PP复合膜。锂离子电池隔膜按照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隔膜微孔的成孔机理不同[1~2]。 2.1 干法工艺 干法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挤压、吹膜制成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经过结晶化处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在高温下进一步拉伸,将结晶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多孔结构,可以增加薄膜的孔径。干法按拉伸方向不同可分为干法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通过硬弹性纤维的方 收稿日期:2010-05-17 作者简介:黄友桥(197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电源。 26

发泡聚丙烯粒子(EPP)项目建议书

发泡聚丙烯粒子(EPP)项目建议书

1. 总论 1.1项目名称 3000吨/年发泡聚丙烯粒子项目。 1.2建设地点 待定。 1.3建设内容 发泡聚丙烯粒子项目,包括3000吨/年发泡聚丙烯粒子生产装臵及其相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资源条件 2.1发泡聚丙烯粒子EPP的重要用途 聚丙烯发泡粒子模塑制品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因为其优良的耐热性、卫生性、隔热性和良好的环境效应等,可在包装、汽车、建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加工技术和制品研究开发的不断进步,其应用空间将会更加广泛,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 (1)缓冲包装 缓冲包装要求最重要的性 能是能量吸收性。PP泡沫模塑制 品可用来承受高载荷,其对重复 冲击的防护能力比可发泡性聚 苯乙烯(PS)模塑制品或发泡聚 氨酯(PUR)更优越。所以,EPP 模塑制品可用于计算机、高级医 疗器具、精密仪器、声像材料、 照相机、玻璃陶瓷、工艺品、各

种家用电器等的防震缓冲包装,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损伤及破坏。由于可直接回收,质地柔软不会损伤被包装物表面的优点,在电器包装领域中有取代PS发泡材料的趋势。德国HotecFolien公司认为,PP发泡盘有代替聚苯乙烯模塑盘的趋势,可回收利用的EPP模塑托盘对水果和其它农产品的处理和运输很方便。 (2) 汽车零部件 聚丙烯粒子模塑制品具有 耐热性、高冲击能吸收能力和良 好的回弹性而且能够回收再生, 可用于制造各种汽车零部件,例 如,门内板吸能保护垫,缓冲垫, 头枕,工具箱等。由于PP价格 低廉且性能优越,所以汽车内外 饰件的发展将以PP为主,现在 市场上使用的PP零件占市场份 额的42%,且以每年8%的速度 增长,特别集中的汽车内饰方 面。汽车保险杠,现代汽车保险杠是用合成树脂包覆PUR或PS泡沫塑料芯材制得的。泡沫芯材是影响汽车保险杠性能的重要材料,通常要求芯材有良好的能量吸收性和耐冲击性,同时要求芯材比较轻。现在已开始用聚烯烃发泡材料作汽车保险杠的芯材,美国已开始生产用于汽车保险杠的PP珠粒发泡材料;日本JSP公司生产的非交联发泡保险杠已被丰田公司采用,这种保险杠采用EPP发泡珠粒生产,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吸收冲击能量大、质轻、易回收的特性。法国标致公司已为其306型车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介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介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聚合物基发泡材料的年消耗量约占聚合物总消耗量的10%,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聚合物发泡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良好的隔热保温性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聚合物发泡材料的应用从建筑、汽车到各种家庭生活用品,再到食品包装等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图1.高熔体强度PP的应用领域

在过去的50多年,聚合物基发泡材料市场主要由无定型聚合物,比如聚氨酯(PU),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主导。聚丙烯是聚合物发泡材料市场的一个迟来者,这主要是由其微观分子结构中线性半结晶结构所决定,这种结构的聚合物在熔融发泡过程中缺少获得均匀、可控泡孔结构应有的拉伸流变性能。 为了解决PP的发泡问题,必须改善PP的熔体强度。目前主要有下列4种方法,即采用高熔体强度PP(HMSPP)、PP部分交联、PP共混改性、PP/无机物复合材料。 1、采用HMSPP 分子中含有支链结构的PP即为HMSPP。HMSPP的熔体强度一般是普通PP的1.5-15倍。长支链结构改变了普通PP所具有的应变软化的特征,改善了PP在加工过程中的缺陷。采用HMSPP进行发泡成型研究,发现HMSPP可以有效阻止气体流失,减少泡孔合并,提高PP泡沫塑料的体积膨胀率。 进行挤出发泡时,HMSPP所得制品与线性PP相比,泡孔密度小,泡孔合并现象少。用不同分子量的马来酸酐对PP进行接枝然后进行后处理,发现在一定范围内,PP的分子量越高,接枝后PP的热稳定性越好,熔体强度提高。 由于具有支链结构的HMSPP的熔体强度高,在发泡过程中泡孔不易合并或塌陷,开孔率低,泡孔结构好,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具有很大意义。 2、PP部分交联 交联就是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连结成一个三维空间网状结构。PP经过适当交联之后,熔体强度会有显著提高,交联的方法有辐射交联和化学交联两种。 3、PP共混改性 PP与其它聚合物共混改性可以获得良好的发泡性能,此技术受到了足够重视,发展很快,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4、PP/无机物复合材料 PP与无机物共混后,其熔体强度提高。

发泡聚丙烯项目

发泡聚丙烯项目介绍 1.概述 泡沫塑料具有质轻、隔热、缓冲、绝缘、防腐、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日用品、包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军事工业、航天工业得到广泛应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泡沫塑料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主要品种有聚氨酯(PU) 软质和硬质泡沫塑料、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和聚乙烯(PE)泡沫塑料三大类。但聚氨酯泡沫在发泡过程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异氰酸酯残留物,并且发泡材料无法回收利用。而聚苯乙烯(PS)发泡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氟氯烃化合物或丁烷, 对环境有不利影响,产品降解困难且容易形成“白色污染”,联合国环保组织已决定停止使用PS发泡产品。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刚性较低,且最高使用温度为80℃。 对比以上三种泡沫塑料,聚丙烯发泡材料有很多优点: 1) 聚丙烯(PP)刚性优于聚乙烯(PE),PP弯曲模量大约为1.52Gpa,PE仅为207Mpa,耐化学性与PE相似。 2) 聚丙烯的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抗冲击性能优于PS,而且相比PS泡沫的难 回收性,聚丙烯泡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 3) 聚丙烯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可以在一些高温领域中应用。发泡聚丙烯通常 能耐130℃的高温,比聚乙烯泡沫的最高使用温度80℃高得多。封闭式泡孔结构使其热导率不会因潮湿而受影响,因此可用作保温材料。 4) 良好的低温特性:制品即使在-30℃时也表现出很好的性能。 5) 能量吸收:由于PP发泡制品具有很好的吸收能量特性,具有优异的抗压吸能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杠能量处理系统及其他防冲撞吸能部件。 6) 尺寸形状恢复稳定性:PP发泡制品受多次连续撞击和挠曲变形后会很快恢复原始形状,而不产生永久形变。 7) 质量轻且能够反复使用:PP发泡制品的密度能够达到很低水平,因此能大幅度降低重量,同时PP发泡制品柔韧性好,可反复使用,不易破碎;易回收再利用,易分解,制品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成分,燃烧不产生有毒物质。 8) 具有良好的表面保护性和隔音性能:PP发泡制品是半硬质成形,具有适度的硬度、柔软性,不会擦伤、碰伤与其接触的物体,具有较好的表面保护性。

聚丙烯多孔膜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多孔膜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Polypropylene Membranes <<材料导报>>2005年第19卷第z1期 作者: 赵亮, 袁晓燕, 期刊-核心期刊QCode : cldb2005z1105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聚丙烯(PP)为原料的多孔膜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述了PP膜的发展及其主要用途,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PP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丙烯, 多孔膜, 制备, 应用, | 全部关键词 万方期刊分类:TB >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 非对称性的聚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周建军,李林,王 磊,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知识产权局2007年

- 聚丙烯微孔膜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s 作者:臧亚南,丁恩勇, 期刊-核心期刊现代化工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04年第10期 - 聚丙烯微孔膜研究进展Research review on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作者:罗本喆,张军,王晓琳,温建志, 期刊-核心期刊弹性体CHINA ELASTOMERICS 2005年第06期 -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OLYMER MICROPOROUS MEMBRANE PREPARED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作者:操建华,朱宝库,左丹英,徐又一, 期刊-核心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4年第05期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

根据上届某位学姐作业本手打资料,经核对,除两三人抄过此份作业,其余相似版本皆是窃取盗版,请勿轻易相信! 1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其作用是什么? 答:助剂是某些材料和产品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所需要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用以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树脂和生胶加工成塑料和橡胶制品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化学品。作用:①改善聚合物的工艺性能,优化加工条件,提交加工效率;②改进制品的性能,提高他们的使用价值和寿命。 2什么是助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喷聚,发汗的意义是什么?喷聚:固体助剂的析出;发汗:液体助剂的析出。 答:助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指助剂与聚合物能长期均匀也混合在一起,不生产相分离而析出的性能; 3增塑剂的作用: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4为什么聚苯乙烯比聚丙烯的耐氧化性好? 答:不稳定的H被庞大的苯基所取代,PS不易老化的原因是苯环对H有屏蔽作用;PP中含有叔氢易老化。 5PVC受热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分子链结构含有引发剂残基含有烯丙基氯起到活化基团的作用.端基双键,使热稳定性下降;②氧的影响,加速了PVC的热降解时脱HCL;③反应产生的HCl对PVC的降解有催化作用;④增塑剂的用量的影响。 6综合目前研究结果热稳定剂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①吸收中和HCL,抑制其自动催化作用;②置换PVC分子中不稳定的烯丙基氯原子,抑制HCl的脱出;③与多烯结构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大共轭体系的形成,减少着色;④捕捉自由基,阻止氧化反应;⑤中和或钝化对降解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或其他有害物质;⑥对紫外线照射起保护作用、屏蔽和减弱作用。 7为什么紫外线对聚合物破坏性最大?紫外线波长短,能量大,打断大部分聚合物化学键。 8膨胀型阻燃剂属于哪一类协同体系,其基本原理作用是什么?答:膨胀型阻燃剂属于磷\氮协同体系。机理:含该阻燃剂的聚合物受热时,表面能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词层隔热、隔氧、抑烟、防滴落,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9什么是氧指数,氧指数大小与阻燃性有什么关系? 答:OI=O 2/(O 2 +N 2 )×100%式中,O 2 :氧气流量;N 2 :氮气流量。氧指数指一定规格试样像蜡烛状能持续平稳燃烧时,在氮 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的体积百分含量。OI<21属易燃,OI为22~25具自熄性,26~27为难燃,28以上为极难燃。10锑卤阻燃体系如何发生协同作用? 锑常用的是Sb 2O 3 ,卤化物常用的是有机卤化物。Sb 2 O 3 /机有卤化物一起使用,主要认为是因为它与卤化物放出的卤化氢作 用。且产物热分解成SbCl 3 ,它是沸点不太高的挥发性气体,这种气体相对密度大,能长时间停留在燃烧区内稀释可燃性气 体,隔绝空气,起到阻烯作用;其次,它能捕获燃烧性游离基,起以抑制火焰的作用。另外,SbCl 3 在火焰的上空凝结成液滴式固体微粒,其壁效应散射大量的热量,使燃烧速度减速缓或停止。一般来说,氯与金属原子以3:1较为合适。 11根据目前研究,阻燃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答:①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的分解产物形成不挥发不氧化的玻璃状薄膜,可隔绝空气反射能量或具有低的导热系数。 ②阻燃剂受热分解生成不燃烧气体从而稀释可燃性气体,冲淡燃烧区氧的浓度;③阻燃剂溶化分解吸热消耗热量; ④阻燃剂促使塑料表面形成一层多孔的隔热稳炭层,阻止热传导及继续燃烧。 12为什么塑料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极易带静电? 答:由于其主体聚合物的分子链差不多均是共价键组成,既不能电离又不能传递电子。在其加工和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当同其它物体或自身想接触和摩擦时会因为电子的得失而带电,并且难通过自身传导而消失。 13抗静电剂分子结构有何特点? 答:R—Y—X R:亲油基,Y:连接基,X:亲水基。在它们的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亲油基和极性部分的亲水基之间应具有适 当平衡,与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容性,C 12 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亲油基,而羟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键则是典型的亲水基14简述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答:一是抗静电剂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性的连续膜,即能赋予制品表面具有一定吸湿性与离子性的薄膜,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二是赋予材料表面有一定的润滑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①外部抗静电剂一般以水、醇或其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分散剂使用,当用抗静电剂浸渍聚合物材料时,抗静电剂的亲油部分牢固地吸附在材料表面,亲水部分向外并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层,起到消除静电的作用;②内抗静电剂是在塑料加工时混入聚合物基体内,然后迁移至聚合物表面,起到抗静电作用; ③高分子混炼型永久抗静电剂是将亲水性聚合物均匀共混到聚合物中,构成一条条导电通道,传导和释放静电荷。 15橡胶硫化后,其结构和性能通常发生何种变化?①硫化胶由线型变为三位网状结构;②加热不再流动;③不再溶于它的良溶剂中;④模量和硬度提高;⑤力学性能提高;⑥耐老化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提高;⑦介质性能可能下降。 16硫磺硫化与硫磺给予体硫化有何不同? 答:①硫磺硫化:多硫键,耐热、耐老化差,屈挠性好,永久变形大;②硫磺给予体:单硫键多,耐热、耐老化好。 17硫化促进剂的作用:提高橡胶制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能促进硫化作用的物质。可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和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等。 18焦烧现象:是指橡胶胶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早期硫化的现象。 19简述硫化活性剂的作用及主要品种 答:活性剂的作用:使促进剂活性增强,使促进剂用量减少,使硫化时间缩短。1)无机活性剂:主要是金属氧化物;2)有机活性剂:主要是脂肪酸类。注意:①ZnO可作为金属氧化物硫化剂,交联卤化橡胶;②ZnO可提高硫化橡胶的耐热性能。活性剂:能增加有机促进剂的活性,使之充分发挥效能,从而减少促进剂用量或缩短硫化时间的物质。活性剂一般分为无机活性剂和有机活性剂两类。无机活性剂主要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碱式碳酸盐等;有机活性剂主要有脂肪酸类、胺类、皂类、多元醇和氨基醇等。活性剂仅以少量加入到橡胶胶料中就能提高其硫化度。 20何为促进剂的后效应,何类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后效应?在硫化温度以下,不会引起早期硫化达到硫化温度时则硫化活性大,这种性质称为促进剂的后效应。次磺酰胺类具有良好的后效应。 21润滑剂的定义及内外润滑剂的区别? 答:润滑剂:能改善塑料各层粒子之间及熔体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的摩擦力和粘附性,增大树脂的流动性,达到可调控树脂塑化时间,保持连续生产的助剂,即称之为润滑剂。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内外润滑剂的区别:内润滑剂要求与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减少分子链间的摩擦,提高流动性能;而外润滑剂要求与聚合物有一定的相容性,降低聚合物与加工机械表面的摩擦。 22填料的补强作用的大小取决因素?补强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塑料本身的本体结构,填充粒子用量,比表面及大小,表面活性,粒子大小及分布,相结构以及粒子在高聚物中聚散和分散。其中最重要的是:填料同聚合物高分子链所形成界面层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粒子表面对高分子链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又包括界面层内高分子链的结晶和取向等。 23增强塑料的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①增强剂的强度通过选择以达到要求;②基本聚合物的强度,可通过聚合物的选择和改性加以满足;③增塑剂和基本聚合物的表面胶结情况;④增强材料的组织材料。 24什么是偶联剂,其分子结构特点,举例说明起作用机理。偶联剂:是指能改善填料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界面特性的一类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官能团:一种可与高分子基体发生化学反应或至少有好的相容性;另一种可与无机填 料形成化学键。如:硅烷偶联剂,通式可写为RSiX 3 ,其中R是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和反应能力的活性官能团,如乙烯基氯丙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基、胺基和巯基等。X为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 25 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黏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 物理发泡剂:依靠在发泡过程中本身物理状态变化来达到发泡目地的一类化合物; 化学发泡剂:在一定温度下会热分解而产生一种或多种气体,使聚合物发泡。 26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发泡剂分解时各有何特点? 答:有机发泡剂优缺点:①在聚合物中分散性好;②分解温度范围较窄,易与控制;③所产生的N2气不燃烧、不爆炸、不易液化,扩散速度小,不容易从发泡体中逸出,因而法袍率高;④粒子小,发泡体的泡孔小;⑤品种较多;⑥发泡后残渣较多,有时高达70%-85%,这些残渣有时会引起异臭,污染聚合材料或产生表面喷霜现象;⑦分解时一般为放热反应,如果所使用的发泡剂分解热太高的话,就可能在发泡过程中造成发泡体系内外较大的温度梯度,有时造成内部温度过高而损 坏聚合物的物化性能。⑧有机发泡剂多为易燃物,在贮存和使用时都应注意防火。 27色母粒:是一种把超常量的颜料或染料均匀载附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体;基本组成:颜料或染料,载体,分散剂,添加剂;作用:①有利于保持颜料的化学稳定性和颜色的稳定性;②使颜料在塑料中有更好的分散性;③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④工序简单,转色容易;⑤环境干净,不沾污器皿;⑥节省时间和原材料。 28着色力就是着色剂以其本身的色彩来影响整个混合物颜色的能力;着色剂用在塑料制品中时,遮盖力的含义是指它阻止光线穿透制品的能力。

超临界co2发泡微孔塑料的研究进展_副本

超临界CO2发泡微孔塑料的研究进展 微孔塑料一般是指泡孔直径为0 .1 ~10 μm 、泡孔密度为109 ~1015个/cm3 、材料密度相比发泡前可减少5 %~95 %的新型泡沫塑料。经过近30 年的发展, 现已开发出以聚苯乙烯(PS) 、聚丙烯(PP)、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碳酸酯(P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和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等树脂为基体的微孔塑料。与未发泡材料及普通泡沫塑料相比, 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缺口冲击强度高、韧性好、比强度高、疲劳寿命长、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热导率低等优异性能,因而可用于制造食品包装材料、轻质、高强、隔音的飞机和汽车部件、质量轻、缓冲性强的运动器材、高电压绝缘材料、保温性优异的纤维材料和低摩擦的表面改性材料等, 开孔结构的微孔塑料则适合用作分离、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材料和分子级的过滤器等。这些独特优点是普通泡沫塑料所无法具有的, 因此微孔泡沫塑料是一种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新型材料。 1超临界CO2 的特性及其作用 超临界CO2 是指温度高于31 .1 ℃、压力大于7 .38 MPa的CO2 , 它具有近似液体的溶解度和近似气体的扩散系数, 同时具有对多数有机物溶解性能好、黏度低、扩散系数大、无毒、不燃、化学惰性、无溶剂残留、价廉易得、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独特优点。与其他超临界惰性气体(如N2)相比, 超临界CO2 更容易制备, 与聚合物也有更强的相互作用。超临界CO2 可以降低聚合物体系的界面张力, 对聚合物熔体有很好的增塑作用, 因而可以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并能降低聚合物熔体的黏度和提高熔体的流动性, 降低挤出温度。超临界CO2 还可以大幅提高其他气体或小分子化合物在被增塑后的聚合物中的扩散速度和溶解吸附程度。超临界CO2 存在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十分理想的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 2 超临界CO2发泡微孔塑料的原理

微孔发泡成型研究进展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微孔发泡成型研究进展 系别:轻化工工程系 专业:__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__ _班级:10工艺试点 学生姓名:王强 指导教师:董奇伟

摘要 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79年首次研制成功的微孔泡沫 塑料(Micro cellular plastics)l’,21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发展而来。同时制备微孔发泡塑料可采用相分离法、单体聚合法、超临界流体沉淀法、超饱和气体法和模压法等多种方法。并且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能够大幅提高尺寸精度,减少产品应力等等,从而能够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微孔发泡塑料,制备方法,发展历程 目录 1引言 1 2.微孔发泡塑料的制备方法 2 2.1相分离法 2 2.2单体聚合法 2 2.3超临界流体沉淀法 2.4超饱和气体法 2.5模压法 2.6其他制备方法 3.微孔发泡注塑制品的性能及应用 4.结论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1.引言 这篇文章针对一种全新的聚合物注射成型工艺一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了研究,微孔发泡技术拥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能够大幅度减少制品重量、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产品变形等,此外它对注塑机所需的注射压力和锁模力吨位的要求也更小,甚至不需要保压阶段。目前国内外对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机理研究的可见报道还极为少见,因而对该技术的成型机理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79年首次研制成功的微孔泡沫塑料(Micro cellular plastics)l’,21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发展而来。微孔泡沫塑料是指泡孔直径为0.1一10pm,密度在1护~101,个/cm甲之间的一种新型泡沫塑料.成型微孔塑料的一般要求包括:形成聚合物材料和物理发泡剂的单相溶液,并使溶液经历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以产生大量的成核点。微孔泡沫塑料具有优越于一般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微孔的尺寸比塑料中原有的缺陷或微细裂缝小,因此微孔的存在不会降低塑料的强度,相反它能使原来存在的裂缝尖端钝化,从而改善塑料泡体的力学性能。微孔泡沫塑料其泡孔尺寸极小,可以制成薄壁制品,其重量大大减轻。对于超微孔塑料,由于其泡孔直径(o.1~1肛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可以制成透明泡沫塑料,加之微孔发泡塑料具有独特的微孔形态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开发微孔发泡塑料成了热门的课题。制备微孔发泡塑料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注射成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目前该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2.微孔发泡塑料的制备方法 自从发明微孔发泡塑料以来,制备微孔发泡塑料可采用相分离法、单体聚合法、超临界流体沉淀法、超饱和气体法和模压法等多种方法制备,其中相分离法污染大;单体聚合法和压缩流体反溶剂沉淀法效率低;超饱和气体法中的釜压法生产周期长;挤出法和注射法生产成本高;模压法等方法应用范围有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微孔发泡塑料的成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境友好性,不使用有可能对塑料基体造成污染的添加剂;微观结构的可控性及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等。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开发新的微孔发泡塑料制备技术。 2.1 相分离法这是较早出现的一种制备开孔结构微孔发泡塑料的方法。首先将聚合物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