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

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

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
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

公共伦理学视野下的“清官信仰”研究(上)

谷宇(上海行政学院,上海200233)

摘要:廉洁奉公、为官清正是我国公共伦理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在公共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清官信仰的追溯与剖析,以及对当代中国清官信仰的伦理追求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清官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追求虽然是狭隘的“忠君”思想,但清官信仰的主要要素如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规范在当代被继承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继续发挥其作用。这也是清官信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公共伦理;清官信仰;政治伦理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5194(2009)04 -0076 -04

收稿日期:2009 -05 -25作者简介:谷宇(1978 -),辽宁沈阳人,上海行政学院讲师,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博士后。

一、公共伦理学规范与清官信仰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是关于德性的修养和幸福的实现的道德科学,而所谓德性,即个人品德是指:“一种使人成为高尚,并使其出色地运用其功能的品质”[1]。公共伦理学作为管理伦理学的一个子学科,与所有的伦理学一样,关注的也是人的道德现象。然而,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公共伦理学关注的人的道德现象发生在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对象的利益协调关系过程中。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态度以及基本立场。其研究任务就在于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及其成员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最为基本的公共伦理规范。这些规范不仅是针对政府组织及其成员而言,对于具有一定公共权力的非政府组织而言也是必备的行为规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有关统治者伦理规范的理论———德行理论。德行理论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具备的德行。这里的德行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贤德的品性,即个人的品德高尚且具有高超的政治能力;二是,在这种品性和能力的作用下,他给社会成员带来的普遍利益,即他是有功劳的,有德行。简而言之,德行便是一种功德观,在功与德之间,德是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只有德性而没有功绩,那么他只是个贤者,也不具掌握最高权力的资格。这一传统,在先秦儒家思想中阐述得十分明确。儒家虽然推崇皇权天授,但是天意最终还是落实在人事上,天意最终是以“德”为依据、以“德”为转移的。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礼记·中庸》),“大德必得其位”(《易·系辞下》),又所谓“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易·系辞下》),都说明“德”是君主取得统治权并赢得人们支持的具体的条件,而君主政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在施政时做到顺从天意。如何顺从天意?天意由何表达?儒家认为:民情便是天意的表达,德政的目的便是以民为本。所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都强调了对于民情的关照是顺从天意的表现。

对于君主是如此,而对于具体的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的官僚们而言,其行为规

范更加受到人民的重视。其中,“清官信仰”便是关于官僚群体公共伦理规范的最为典型的社会道德模型。提起“清官”,我们会联想到古代的一些名臣,如包拯、海瑞。然而,清官作为社会成员对掌握公共权力的统治阶层成员的期待与信仰是通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才成为我国政治文明中重要的伦理文化遗产,并成为当代中国公共伦理规范形成的原初要素之一。因此,从公共伦理学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发掘这种伦理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价值追求,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清官信仰的历史源头

1.循吏信仰的产生

在清官这一称谓产生前,史书上往往将那些爱民如子的清廉官吏称为循吏。因此,循吏信仰是传统社会清官信仰的源头。

“循吏”之名始于《史记》的《循吏列传》。那么什么是循吏呢?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吏列传。”可见,构成循吏的要素是“奉法”和“循理”。“奉法”是指循吏作为政府官员,其首要任务在于推行国家法律和政令,以保证地方行政的正常运作和地方治理的实现。“循理”则是循吏区别于一般官吏的最大特点,即他们遵循儒家的道理,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传播儒家文化传统,以儒家思想规范和自身的表率作用来教化当地居民,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如,孙叔敖教楚国的国民采用高车时并没有直接下达命令,而是叫当时的“君子”(贵族、官吏等)首先使用高车,为国民示范。这在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中表达得更为明确。如,龚遂、召信臣都是“以明经为官”(《汉书·循吏传》),任延,则“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后汉书·循吏列传》)。可见,后来的循吏,他们本身就是在学术上比较有造诣的儒家学者,因此他们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当然力图尽用所学,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教化式治理。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大批的儒生进入政府机关,到全国各地进行统治。他们以儒家的道德规范,力图将自己塑造成为“尧舜禹时代”理想政治模型中存在的那种政教合一的“师吏”。正如儒家所强调的: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官员“师”的职能更重于“吏”的职能。因此,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他们也往往把推行“教化”看得比执行“法令”更为重要。董仲舒在他的著名的对策中,一方面攻击秦代“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及由此而来的“好用僭酷之吏”,另一方面则主张设立太学以培养大批的“教化之吏”。这就给循吏的出现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董仲舒上书汉武帝说:“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汉书·董仲舒传》)。余英时评论说:“董仲舒从…教?的观点出发,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即以…师?为地方官的第一功能,…吏?的功能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这是汉代循吏思想的渊源所在。”[2]因此,一种新型的吏道信仰———“循吏”便出现了。

2.清官信仰的萌发与经典的清官形象

与循吏相对应的是酷吏。酷吏并非后世所指的贪官,他们也能够严格地执法,不过执法过程过于严苛,甚至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因而并不为后世所赞扬。循

吏与酷吏的背后是儒家与法家理论的矛盾,当儒法理论合流后,循吏与酷吏两种吏道也产生了合流,在后来逐渐地产生了所谓的“清浊”之分的吏道。“清”便是清官,“浊”便是贪官。

人们对于清官的崇敬在宋代以后才逐渐地凸现出来,最著名的如包拯与海瑞。仔细地考察清官,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循吏与酷吏的影子。首先,清官们往往是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他们敢于得罪权贵,敢于对抗更高的权威。如包拯,史书上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史·包拯传》)。这一点恰恰是汉代酷吏的一些特点。在酷吏中也不乏清正廉明者,如郅都、张汤。《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张汤说:“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其次,清官们往往表现出爱民如子的特点,他们往往在治理的过程中以身垂范,与民同甘共苦,并推行教化。如海瑞在江南“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明史·海瑞传》)。海瑞为了维护穷苦百姓的利益还不惜与罢相赋闲在家的徐阶发生冲突,从而获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崇高的威望。海瑞死后,“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其清廉可见一斑。

三、“忠”———传统社会清官信仰的政治伦理追求

1.清官的两面性

清官作为后来吏道信仰的主流,其政治品行,一般以清正、清明、清廉为主要特征。这几乎是各种不同的政治形态下站在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所共同给予肯定的政治标范。不过,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可能对于清官怀有更真诚的崇敬,这是因为这种民众对清官的渴望凝聚了他们对理想清平政治的向往,他们在政治权力上的贫贱,致使他们渴望统治较为和缓的清官政治现世。

然而清官也并非十全十美,有时也十分可恨。如,刘鹗在《老残游记》第十六回中,就提出“清官尤可恨”的见解:“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虽然这种见解比较偏激,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有些所谓的清官尽管有良好的道德操守而其行政能力却有限。清官本身未必是能臣干吏,有些人甚至倚仗其道德操守而“胡作非为”,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2.清官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追求

“清官”称誉本身,主要体现了民心倾向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与早期循吏、酷吏受到官方正式地认可有所不同,清官的政治影响几乎主要是由民间的崇拜逐渐促成的。但官方仍然要把他们纳入“忠、孝”的道德体系规范中去。如:包拯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海瑞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然而,清官的行为在官僚集团内部并不为多数人认同,如海瑞一生就为官场所排挤。黄仁宇曾经这样评价海瑞说:“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

们的办事准则。”[3]官方将清官及时地纳入“忠、孝”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框架,对于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维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君主的无条件的“忠”,是士大夫官僚阶层的根本政治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在某些时候,“忠”甚至扩展成为全民的伦理倾向。“忠”,对于臣民来说,是一种压抑人性的心理枷锁;对于帝王来说,则是维护政治秩序的主要纲纪。“忠”的政治道德规范的确立是与传统官僚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的。在春秋时期,“忠”的观念常作为处理公私关系的准则,如《左传》载:“以私害公,非忠也”,“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这里的“公家”是指诸侯国君,而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公家,但仍含有一定的公共意义。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科层制官僚机构的发展,“忠”的含义逐渐地发展成为对于君主个人的无条件效忠,如《韩非子·初见秦》载:“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韩非子·忠孝》载:“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忠”成为专门针对臣子们的道德准则。为人臣者必须“忠于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忠信事上”(《韩非子·奸劫弑臣》),否则“当死”,至少是“刑法之爪角害之”(《韩非子·解老》)。“忠”的这种新内涵的出现与战国科层制官僚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关系。在封建世卿世禄的体制下,各个诸侯国的卿士多由同姓宗族内部的小宗的宗室担任,维系忠诚主要依靠血缘关系。而血缘作为一种客观传统的要素,再辅之以严格的宗法制度,使得忠诚的向度并不指向个人,而是指向与整个宗族,尤其是宗家,即嫡长子所居的大宗。其他小宗都是为了拱卫大宗而设立,凡事要先满足于大宗的利益需求,此时“忠”当然是调整所谓的“私家”与“公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要求“私家”要忠于“公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到了战国时代,世卿世禄制度产生的官僚大多因无能而逐渐被淘汰。继之而起的是一大批所谓的“布衣卿相”,他们出身社会下层,依靠个人的真才实学赢得国君的赏识,成为国君新的依靠力量。这些人绝大多数与国君们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他们的荣辱与生死完全取决于他们与国君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忠”的含义转变为臣子与国君个人之间的一种雇佣式的人身依附关系。臣子只有凭借个人才能全心全意地效忠于君主,才能获得君主的信任担任官职,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和与之俱来的利益。而作为君主则要求其要严明,因为“君明而严,则群臣忠”(《韩非子·难四》)。中国传统的君臣关系的权威定位莫过于“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礼记·礼运》中的“君仁臣忠”,大意也相向。这里与忠臣相对应的是贤君、仁君。这就是说,君主的贤明与严格是保证臣子效忠的前提,而昏庸散漫的君主便会使得臣子们丧失忠诚。因此,君主对待臣下要严格监视,防止不忠的行为的发生,于是监察制度便应运而生了。

正是由于社会中坚阶层的士大夫们把“忠”作为这个阶层的根本道德规范,并不断地通过国家的官僚选拔制度———科举考试和家庭共同体的教育不断地加

以强化,“忠”的观念,在其内部精神上逐渐成为政治伦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成为一切政治品德中的中心品德,一切政治义务中的中心义务。人们以“忠”为尺度衡量一切政治言行。狂热的“忠”的情感及其在政治史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功用,使政治伦理中的其他内容都黯然失色。

四、当代中国清官信仰的伦理追求

在当代中国,清官信仰起码在心理或理念层面仍然作为人民群众对各级党政领导的一种政治期待与执政党的干部教育中的一项政治要求而保存下来。如果说,我们今天仍然要强调这种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则与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大不相同。

首先,在现代社会,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大众的让渡与委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受到党组织内部的纪律条例的规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官员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封建帝王,而是人民群众。广大领导干部的政治忠诚归根结底应当体现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上来。而忠于人民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要依靠各种科学的制度规范来引导、规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把对干部的考核与评价放在为群众办好事的层面上来。

其次,传统清官信仰中清官运用权力的那种清正廉明的态度,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如今,一个领导干部执政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便是拒腐防变的能力。领导干部应当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依法执政。党的十七大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将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写入党章。在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中,中央又反复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关心群众的疾苦。可见,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清官信仰已被赋予了最新的时代内涵。

再次,当代清官信仰的要求除了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规范之外,还要求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地塑造良好的公共管理人格。所谓公共管理人格是指人的社会资格和品格的综合,包含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内容。从公共管理者的主体特质来看,公共管理主体中的个人———各级官员应当具有职业行为准则所要求的行为能力以及为自己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而且由于他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权力从而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和重大影响,因此他同时还必须接受与其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即养成道德人格[4]。可见,公共管理人格是公共管理者个人能力、责任意识、道德品质三位一体的融合与彰显。

综上所述,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清官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追求虽然是狭隘的“忠君”思想,但清官信仰的主要要素如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规范在当代被继承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继续发挥其作用。这也是清官信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2.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75.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7.138.[4]高力.公共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9.

责任编辑:向波

来源: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探索》2009年第4期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网站编辑部

认清形势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努力工作

认清形势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努力工作 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发展环境,就是发展动力,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矿上干部职工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能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吃苦奉献,扎实工作,为我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相比,与面临的工作任务任务相比,当前我们矿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局观念不强。个别同志无大局观念,没有中心意识;责任性不强,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颓废思想。想问题、办事情时候先看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事就办,无利的事则拖着不办,故意设置障碍。有些事情本来是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但相互之间不沟通、不协商解决办法,而是互相推诿,矛盾升级。有少数人对矿领导安排工作,强调客观因素多,主观努力不够,强调困难多,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不够。 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同志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作风漂浮,只说不做,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更缺乏工作激情,对工作不负责任,

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不求深、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以及遇到困难绕着走或上交下推的问题,对分内的工作拖泥带水,妨碍了矿上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有些同志存在着庸俗的好人主义倾向,对错误的行为不指出、不批评,不讲原则,采取一团和气,息事宁人的态度,宁伤工作,不伤感情,怕得罪人。工程质量差无人纠正、违章作业无人监督。这种行为一是思想不纯、助纣为虐的表现;二是怕牵连自己,其实是对同志、对工作、对我们煤矿极大的不负责任!难道这些问题非要等到领导发现了才制止?非要等到问题出现了亡羊补牢吗?矿领导和技术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大胆管理,严格监督,要从小事入手,从细节抓起,确保矿上各项纪律、制度落到实处,确保矿上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决议落到实处。 三是组织纪律松散。有的同志执行纪律不严,组织纪律性不强,缺乏大局观念、全局意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已经安排好的事情,到自己这里就打折扣执行,甚至不执行。整个矿上纪律松懈、风气不正,工作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外出不请假。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矿上管理松弛、精神状态不佳、用人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调查报告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调查报告 郭祖龙 摘要:随着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网络与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说明了针对各类威胁的基本防范方式,最后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新形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威胁木马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尽管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网络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早期的单机安全问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或者来自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网络系统最终为人服务, 人为的威胁行为诸如各种网络人侵行为是网络安全威胁出现的根本原因。人为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其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 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通常会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常见的人为因素影响网络安全的情况包括: 1.木马 木马指的是一种后门程序,是黑客用来盗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而加壳制作,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或骗取目标用户执行该程序,以达到盗取密码等各种数据资料的目的。与病毒相似,木马程序有很强的隐秘性,随操作系统启动而启动。但不会自我复制,这一点和病毒程序不一样。 计算机木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端和控制端。服务端在远处计算机运行,一旦执行成功就可以被控制或者制造成其他的破坏。而客户端主要是配套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向服务端服务端发布控制指令。 木马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传播,通过下载文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传播。 木马程序还具有以下特征: (1).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2).程序体积十分小, 执行时不会占用太多资源 (3).执行时很难停止它的活动, 执行时不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 (4).一次启动后就会自动登录在系统的启动区, 在每次系统 (5).的启动中都能自动运行 (6).一次执行后就会自动更换文件名, 使之难以被发现 (7).一次执行后会自动复制到其他的文件夹中 (8).实现服务端用户无法显示执行的动作。 著名的木马有Back Orifice,NetBUS Pro,SUB7,冰河等等。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课题制学习参考选题 选题: 1、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思考 3、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4、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5、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情况抽样调研报告 6、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 7、新校区建设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8、校学风状况及建设的调研报告 9、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10、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的调研 11、浙江实行省管县的情况调研。 12、某地乡镇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13、某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14、某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 15、某地对外开放遇到的新挑战新对策调研。 1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17、某地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经验。 18、某地如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问题的调研? 19、某地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研。 20、某地农村贫困问题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2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22、农村或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23、农村选举村委会状况的调查研究。 24、某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研究。 25、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研。

嘉兴学院社科部制 基 本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趋多样,各种文化观念、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像甚大,特别是宗教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做了关于嘉兴学院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在食堂发放调查表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 宗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各种宗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力图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宗教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演变,了解他们的信仰原因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而呼吁社会各阶层正视并尊重大学生的信仰。也为中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 一、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数发展最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所示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1%,其中信仰基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认清形势鼓足干劲为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而努力奋斗

在公司党委2008年工作思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碳素厂党委书记彭永亮 一、碳素厂党委2007年工作总结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07年,碳素厂党委紧密围绕企业的经营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针对“盈亏平衡”这样一个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靠全体员工的信心和决心,靠全体员工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靠全体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干劲,把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降本增效”这个中心。同时,还在全厂开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更新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知雪山碳阳极品牌、爱雪山碳阳极品牌、创雪山碳阳极品牌”活动,提升大家对质量的忠诚、对品牌的忠诚、对岗位的忠诚、对企业的忠诚。要求做到“我手中没有废品,只有精品”,开展了一系列的形势与任务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完成全年的生产经营任务作贡献。 (二)加强管理,科学发展,积极构建和谐企业。 厂党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推进在内部挖潜,开展了“形势与任务”调查问卷活动,先后下发了120份调查问卷,针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设立了多个项目的内容。员工在认真答卷的基础上,还为企业的发展

献计献策,先后提出20余条有益的建议。 今年我们还开展创建和谐工厂、和谐车间和和谐班组活动,对员工的利益正确关注和引导,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企业的和谐建设。截止2007年11月份,共完成碳素制品总量1008000吨,创产值达3000多万美元。 加大宣传力度,调整思路,面向基层,把镜头对准生产一线,对准先进人物,随时把我厂的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出去。截至11月份,被公司电视台、大屏幕、报社采用稿件102篇,被省部级报纸采用稿件18篇,其中,有一篇被国家级报刊采用。 (三)鼓足干劲,凝心聚力,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今年,厂党委按照“围绕中心促发展,强化核心抓党建,凝聚人心带队伍,上下同心构和谐”的工作方针,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的学习,今年,党委编发了13期《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累计编发了65期。 在开展“三比一创”活动中,我们认真贯彻公司党委总体部署,突出重点,对具体内容进行量化、细化,注重实效,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党员之星”评比活动,并利用宣传橱窗、板报、报纸、各种会议进行广泛的宣传,真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月”活动期间,认真贯彻公司精神,积极推进廉洁文化“三进”工作的开展,并组织了一系列廉洁教育活动。(四)发挥职能,齐抓共干,为完成生产任务发挥作用

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理想信念命题的解读 我们围绕信仰、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三个问题进行阐发。 关于信仰 讲信仰问题,我先讲几句话:第一句话,人在社会中有三种状态,即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以及只强调功利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政治信仰者是骨干力量;宗教信仰者是稳定力量;只强调功利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有可能成为亡命之徒。第二句话,你要想活得轻松,不要有信仰,因为有了信仰,就有约束;但你要活的有意义,必须要有信仰,因为人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是信仰规定、注入了意义。第三句话,信仰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不叫信仰。 (一)信仰的力量 第一,信仰与民族的关系。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以“万里”为计的活动:万里长城,万里丝绸之路,万里长征。“三个万里”有一个半是与信仰有关的,半个是万里丝绸之路。也就是说当年敢于过沙漠、闯戈壁、越雪山的都是什么人呢?一个是为利益而来的商队;再一个是传播佛法的僧侣。所以有道是“西域古道上,丝绸西去,佛法东来”。一个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云南的迪庆州和四川的甘孜州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要翻越,非常困难。因为那是连绵雪山。历史上靠两条腿走过这段距离的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喇嘛教的僧侣,另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两支队伍区别很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在追求精神的天堂。 讲到信仰与一个民族的关系,往往要提起犹太民族。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在基督教产生之前,就被罗马人、波斯人、希腊人、埃及人驱赶和屠杀。耶路撒冷是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建起来的,寓意是和平之门。但自建到现在就没有和平过,一次一次屠城。当时,只要基督教徒改变信仰,就可以免死。结果,成百上千的人在广场上被活活烧死,而不改变信仰。历史上迫害过犹太人的国家有很多,英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立陶宛人、俄国人、德国人等。“二战”时期,犹太人非正常死亡600多万人,仅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屠杀了100多万!但这个民族没有凋敝,还出了很多伟大的人物。改变世界历史的东西不多,仅犹太人就创造了三个——基督教、马克思主义、原子弹。这是信仰对一个民族的影响。 第二,信仰与政治集团的关系。信仰对政治集团也很重要,一个政治集团失去了信仰,表面的强大不能掩盖内在的虚弱。有2000万党员的苏共,一夜之间垮台。罗马尼亚6个公民中有1个党员,齐奥赛斯库逃跑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什么原因?没有信仰。当年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和廖仲凯对话,说国民党已死,只剩下国民党人,而没有国民党。一个政治集团,不是为信仰而来,而是为利益而来的时候就非常可怕。当利益大于代价的时候,呼啸而至;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摘要】随着网络在日常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网络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证、网络安全威胁如何应对、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如何作为已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网络;病毒;威胁 一、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 (一)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主权受到严重攻击 历经多年无辜栽赃、随意指责后,美国针对中国的抹黑突然升级。2013年,美国的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在一份报告中称,近年美国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与中国军方有关,而西方媒体立即将这一事件放大为世界舆论,中国国防部不得不出来辟谣。其实,在指责中国进行网络“黑客攻击”的同时,美国却在对中国实施着远超网络局限的战略“黑客攻击”。美国生产的苹果、微软、谷歌等代表的高端信息产品,控制着全球经济食物链的顶端,且其信息产品自身携带破解对方防御的网络技术。这种贼喊捉贼式的黑客指责,乃为掩护其实质性的网络战略安排,肆意侵犯我国思想文化主权营造舆论支持。

(二)服务器成为重点攻击目标 数字化时代,在线服务、网络设备和传输的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在客户端防御越来越严密的基础上,服务器被列入重点攻击目标。2013年初,国内多家大型网站均曝出被黑客拖库的消息,黑客入侵网站服务器、窃取用户数据库后,利用其获取的大量帐号密码在网上支付等平台上试探盗号,也就是俗称的先拖库、后撞号,间接导致一些知名支付平台和微博网站相继遭到大规模撞号攻击,用户的账号密码瞬间被暴露出来,之前只在局部范围流传的数据一夜之间暴露在公众面前。 (三)电脑病毒制造者针对智能手机的攻击会更加剧烈 高性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类型呈现多样化,引发了手机安全威胁的爆发。目前,采用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正在迅速被Android系统取代,国内Android市场管理又相对宽松。高性能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体验和PC又没有本质差异,基于PC互联网的攻击者不断向手机平台转移,从最开始的暗扣话费、订购服务、浪费流量,发展到窃取隐私和云端控制手机。2012年底,数以千万计的智能手机被曝植入CIQ手机间谍,一时引发世人瞩目。 (四)最危险的攻击来自企业内部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研究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刻影响,大学生信教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于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及时的关注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过于重视实效,急于总结出管理层面的政策手段,往往忽视了宗教问题的某些复杂和敏感的成分。因此,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文化和当前时代的特殊性,找出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以便可以形成某些新的观念。 二、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经典论述,重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 (一)马克思宗教鸦片论与20世纪的幻灭 我们关于宗教的基本认识是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所得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马克思的名言被列宁称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则未必确切。我国因为历史原因一听到鸦片就深恶痛绝,实际上,鸦片在19世纪时是一种精神安慰剂,马克思在指出宗教虚幻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宗教慰藉人心的社会功能。而且在鸦片之前,尚有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一句,更明确指出了宗教在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必然性。可以说,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并不把问题集中在宗教的毒害作用上,而是在它的虚幻性上。马克思写道:宗教批判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带上这些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伸手摘取真实的花朵。在19世纪的理性主义语境中,马克思着重强调了通过现实的改造,完全可以实现普遍的幸福,因此人们摆脱虚幻的花朵之后,通过改造世界必然可以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在20世纪的语境中,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们对于理性主义许诺的理想世界产生了怀疑,通过改造世界进入大同世界、获得普遍的终极的幸福,也如同宗教的许诺一样遥不可及。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不能阻挡一个时代的幻灭情绪。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总体性革命道路创造理想世界,又比宗教倡导的通过个人修养和行善创造理想世界的路径,在实现难度上大得多。所以,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阵地的领导权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宗教的合理性与长期性。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可以说,只要现实世界的深刻矛盾一天不消除,作为虚幻的安慰剂的宗教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二)宗教的长期性根植于集体心理,在大学生身上体现更为明显 宗教生活是一种和世俗有所区别的生活,这不仅体现在信徒对某些典章仪轨的遵守,还体现在诸多信徒之间缔结了崭新的关系。以基督教为例,它宣称信徒绝对平等,信徒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这就给大学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三口之家中无法与同龄人交流,而这种交流的渴望,往往转化为组建团契的行为。与一般的学生社团相比,具有宗教性质的团契更具有神圣性,成员之间联系更紧密,更注重对个人修养与气质的督促,这些特征既满足了大学生的交流渴望,又对那些要求进步的大学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宗教团体在一部分意义上,是神圣性的家庭,它的存在让信徒拥有了安定感、归属感,大学生对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小于他们对神圣性和自我进步的需求。这种心理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当下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城乡之间流动日益频繁,现代人的孤独感与不安定感正逐渐形成中国人的焦虑主因,而对于负笈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出门在外的这种体验必定更加强烈。只要这种集体心理得不到适当的平抚,宗教就会对大学生展示出应有的功效与吸引力。 (三)宗教的长期性核心在于提供终极关怀,且不是科学教育所能完全取代的 传统上认为,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有助于他们淡化宗教情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种看法的基础,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科学宗教相互对立的观念。的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者们都认为科学与宗教拥有水火不容的两种世界观,他们也乐于构建科学与宗教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方向与方法》(讲课提纲)侯杰

中國民間信仰研究方向和方法 南開大學侯杰 田野調查與南中國研究 張光直建立區域社會文化模式,即以信仰為基礎結合其他社會生活的祭祀圈模式。 宋光宇有關扶乩、善書與善堂的解析。 李豐懋對醮典節慶和廟會文化的研究。 鄭志明關於鬼神崇拜、瑤池金母信仰的探究。 王見川對於鸞堂、關羽信仰的解讀。 李世偉對於媽祖信仰的探究。 謝國興對宋江陣的調查。 王嵩山有關民間進香的探討。 陳梅卿對廣澤尊王的闡釋。

王志宇對於恩主公信仰的探索。 科大衛有關北港村打醮的口述訪問。 蔡志祥對潮州澄海縣隆都前美鄉遊神的闡發。 陳守仁對神功戲的思索。 遊子安對勸善書和黃大仙信仰的講解。 廖迪生對天后信仰的探討。 歐大年和焦大衛合作研究在臺灣流行的民間 宗教教派。 康豹對台灣王爺信仰的研究。 勞格文對廣東、福建、江西廟會、村落文化 與民間信仰的調查。 上圖為在北京出版的精選本 田仲一成關於祭祀、演劇和宗族關係的田野調查 渡邊欣雄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研究漢族的民俗宗教。 濱島敦俊關於江南城隍信仰的探討。 大陸學者 陳春聲對樟林神廟系統的揭示。 劉志偉對大洲島神廟與社區體系的解讀。 鄭振滿對莆田江口平原神廟祭典與社區發展模式的探索。

梁洪生、邵鴻等對江西樂安縣的研究。 錢杭、謝維揚對江西泰和羅家村研究。 劉曉春對贛南富東村信仰儀式的考察。 田野調查與北中國研究 1940年代,滿鐵北支經濟調查所慣行班對華北6個村落(河北省4個、山東省2個) 進行調查,涉及民間信仰(《中國農村慣行調查》)。 1990年代,陳振江、程嘨、路遙等人與日本學者聯合調查華北民間文化與宗教觀念。 杜贊奇以「文化的權力網絡」觀察國家政權如何透過祭祀等宗教活動影響華北鄉村社會的權力結構。 李世瑜於1949年以前在河北地區調查一貫道、黃天道等。 山東大學調查山東義和團。 南開大學調查天津義和團。 曹本冶、薛藝兵關於河北易縣、淶水兩地的後土崇拜與民間樂社研究。 趙世瑜有關華北廟會與民間信仰的調查與研究。 路遙及其助手足跡遍及山東及河北部分地區的70多縣,編著《山東民間秘密教門》。 右圖為調查研究的成果。 葉濤、任雙霞對2005年“九月九廟會”的王母池道觀慶典活動的觀摩。 刁統菊、李然對費縣龍王堂廟會的調查與思考。 徐芳的對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侯村女媧廟和女媧信仰的田野考察和研究。

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

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 要谈论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先弄清楚几个相关的概念,那就是信仰、崇拜和宗教的概念。 信仰,是指信服某种主张,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信仰主要针对“主张”,而崇拜主要针对某个“个体”。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主张,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决定人世命运,并从而引申出相关的教义和仪式活动。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占多数的世界。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信仰各种宗教和民间信仰的人口比例高达80%,其中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信仰佛教的人数5亿;此外,印度教有10亿多人,新兴宗教4亿多人。不信仰宗教的人们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因此有人说中国人缺乏信仰,准确的说是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 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信仰吗?从概念上来讲不是这样的。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也是信奉一些主张的,并把它奉为自

己的行为准则。什么主张呢,主要就是自己的主张。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信仰自己。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脑的发达,并产生了理性思维。信仰自己是一种理性信仰。从根本上说,连自己的思维都不相信,而去相信宗教的人就严重束缚了自己,就是作茧自缚。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中国人的先进性要远远高于其他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遗憾的是,那到底理性信仰对人类更有利还是宗教信仰对人类更有利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宗教对人的思维的束缚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这些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的因素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当自私自利的思想,弱肉强食的规则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起到了保护人类的作用。宗教信仰的创立者的博爱的思想、维护人权的思想首先在内心深处战胜了自私自利的思想并否定了弱肉强食的规则,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立宗教来教化人们放弃这种能够引发人类自相残杀的自私思想。宗教的先哲用自己充满了伟大的道德和高深的智慧的行为使人们追随自己,引导人们按照宗教的主张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大面积教化人类的作用。在世界人民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宗教的先哲们的功劳是最重要的,说“宗教救世界人民于水火”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宗教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束缚人的思想,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读后感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材料读后感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提升自我、同企业一同度“严冬” 第四项目部杨明亮 在集团公司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认真学习了熊总、赵书记的讲话材料。让我们对当前所面临的行业“低谷”和企业困窘有了新的认识。自此,我们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和安排。 一、认清形势、改变观念,树立个人发展目标 作为蒙西的一份子,我们不但要认清我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形势,更要认清我们个人目前岗位和专业的发展形势。作为一名水电技术员,目前的形势同样严峻,责任重大。目前。在我们单位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水电管理是一个弱项,高技术人才短缺,管理理念落后。单水电维修和整改就成为工程后期一大笔费用。同时,产品的更新、设备的选用受各方面的影响,很大程度影响了专业工程质量。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土建为主,水电配合的预算、投资理念。也要改变传统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大力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大利润,降低维修率。这样一来,对水电管理人员的要求甚为严格。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水平。不但要对水、电、暖、空调等专业知识要通,也要对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施工要懂。不但要对传统的工法要熟,还要对高科技,新智能化要了解。同时,施工,材料,预算一样也不能落。因此,在未来的岗位上,我们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传

统观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和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抓住机遇、努力拼搏,提高自身全方面能力 在企业和行业遇到严峻考验的时候,对我们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我们要同企业一样迎接考验,在企业最困难之时,我们必须不离不弃,借此机会我们磨练自己,挑战困难,证识自我。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发现自身还有许多不足,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管理水平。我们必须努力拼搏,通过书本规范、网络科研论文等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主动联系个施工项目,不断参与工程验收,学习正在施工的和已竣工的工程中的各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总结其中的各项学习要点。要同项目土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结构、建筑专业的的识图、施工等知识。不断与相关专业施工人员交流各方施工经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先进的安装工程设备,新科技,新技术。提高自身全方面能力。 三、珍惜机会、展示自我,为企业在“严冬”时加把火 对我们而言,在这个单位有个岗位,是一次机会,能在这个项目学习和管理,也是一个机会,在企业和行业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我们能够一同挑战也是一次机会。我们要珍惜这次机会,合理的利用自身优越的条件,为企业在“严冬”时加把火。

甘地经典演讲语录一:信仰

甘地经典演讲语录一:信仰 甘地经典演讲语录一:信仰正是信仰引导我们穿越风暴中的海洋,信仰能使人移山,信仰能使人跨越海洋.这种信仰不是别的,而是人心里对神鲜活的、清醒的意识.达到这种信仰的人什么也不需要了.虽然身体患病,但他精神健康,虽然物质贫乏,但他精神富裕. 信仰不是娇嫩的花朵,经受不住狂风暴雨的气候,信仰就像喜马拉雅山脉,不可能动摇改变.任何风暴都无法挪动喜马拉雅山的根基,……我期望你们中的每个人培养对神和宗教的这种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就像被抛出大海的一滴水,他注定是要灭亡的.海洋里的每滴水,都拥有着大海的尊严和光荣,赋予我们生命的活力. 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气候中才能茂盛的信仰没有什么价值.无比珍贵的信仰必须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如果你的信仰承受不了全世界的诽谤,那它就是褪了色的圣物匣. 甘地经典演讲语录二:祈祷内心对神的存在没有鲜活的信仰的话,祈祷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谈谈接下来的事情,即祈祷是人的生活的真正核心,它是宗教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祈祷既是恳求,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内心与神的交流.在这两种情况中,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即使祈祷是恳求的时侯,恳求应该是为了清洁和净化人的心灵,应该把心灵

从无知和黑暗的包围中解脱出来.热切盼望唤醒自身神性的人必须仰仗祈祷.但祈祷不只是词或耳朵的运用,不只是空洞信条的重复.如果不能触动心灵,无论重复多少次“罗摩南玛”都是徒劳的.祈祷时,即使没有言词但心意到了,也胜过有言词却无心意.渴望神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清楚的回应.就像饥饿的人享受丰盛的食物,饥饿的心灵将享受真诚的祈祷.我告诉你,我和同伴们的一点经验,体验到祈祷魅力的人可以好些天不吃饭,但他们的祈祷不能有片刻的停止.因为没有祈祷就没有内心的平静. 我谈到了祈祷的必要性,我论述了祈祷的本质.我们生来就是要服务同胞的,除非我们充分意识这点,否则难以做到服务他人.在人的心胸里,黑暗和光明的力量永远激烈地斗争着.如果人不仰仗最后的寄托——祈祷,他就会成为黑暗力量的牺牲品.祈祷的人内心宁静,与世界和平相处.参与世俗事物的人,如果缺乏一颗祈祷的心,将会落入悲惨的境地,还会使众人不幸.祈祷除了对人死后状态的影响外,它对于今生今世,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在我们日常行为中,祈祷是带来秩序井然、和平与宁静的唯一方法.我们这群阿希姆萨1的同路人,为了寻找真理和坚持真理来到这里,并声称相信祈祷的功效,但至今还没有把它当作至关重要的事情来关心.我们关注其它的事情,却没有关注祈祷.有一天,我从睡眠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可悲地忽视了在这件事上的责任.因此我提议采取严格的纪律措施,以免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我希望我们更好地祈祷.因为这么做显而易见很重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其它事情会自行其事.这就好比调整好正方形的一个角,其它的角会自动摆正.

网络与信息安全--题目整理3

一、信息、信息安全、Syber 1、信息 (1)定义: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点: a: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b: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c: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2、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 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5个基本属性见P1) (1)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包括:整体保护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3、CyberSpace(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1)赛博空间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甚至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这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人工世界,一种用于知识交流的虚拟空间。 网络空间需要计算机基础设施和通信线路来实现。换句话说,它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然而计算机内所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并且以此作为网络空间价值的衡量标准。信息具有如下重要特点:一是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二是计算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如存储、搜索、索引、加工等)。 (2)赛博空间对人类知识传播的影响:知识的传播由口述、书面、广播、电视变为赛博媒体,即网络化、虚拟化的媒体,构成了赛博空间中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3)网络电磁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其形成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与网络融合空间、泛在网络电磁空间三个阶段。 (4)站长就是网站的管理员,有着运营整个网站的权限与技术能力。站长眼中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真实的物理电脑主机分割成多个的逻辑存储单元,每个单元都没有物理实体,但是每一个逻辑存储单元都能像真实的物理主机一样在网络上工作,具有单独的域名、IP地址(或共享的IP地址)以及完整的Internet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 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三、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 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 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 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187份; 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 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 和群众; 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 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 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

认清形势 解放思想 深刻反思 破解难题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深刻反思破解难题 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工作 ——在公司2011 年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道明 (2011 年7 月20 日) 同志们: 本次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历时半天,完成了预定任务,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传达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同志在垦区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 家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占海副总、工业经济部就农业、工业企业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通报和安排,晓枫总经理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总体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公司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着眼大局,方可把握趋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从国际层面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正在为应对前期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刺激政策而买单,中东局势动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美国债务危机预期以及中国正在面临的较大通胀压力,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

内的“常态”,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依然坎坷;从国内层面看,我国经济正在朝着“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有序前进,但是率先复苏的经济局面也伴随着巨大的通胀压力,日前公布的今年6 月份CPI 同比上涨6.4%,创三年来新高,通胀压力正在从食品领域向非食品领域蔓延。中央也将控制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从去年以来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双管齐下,今年以来连续6 次提准、3 次加息,目前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已经达到了6.56% ,经济发展步伐开始放缓;同时,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从企业层面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上涨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输入性通胀和银根紧缩使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着原料、资金、市场、汇率等多重压力。纵观国内外发展形势,可以推导和预测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国际国内通货膨胀的“常态化”因素演变,资源型企业将脱颖而出,“资源为王”理念将愈发凸显其价值; 二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部分企业将被迫“出局”,各行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将日趋彰显; 三是随着资源、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上涨,中长期看农产品价格将依旧呈现上升态势;

值得收藏的读书名言: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

值得收藏的读书名言: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 篇一:20条值得收藏的读书名言 1、饭能够一日不吃,觉能够一日不睡,书不能够一日不读。——*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阅读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4、一个人,如果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学者气,三分 才子气。学者气长到十分就会呆,才子气长到十分就会浮。——陈望 道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7、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 莉 8、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 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12、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13、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4、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波罗果夫 1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6、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长远。——普希金 17、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8、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曾国藩 19、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20、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篇二: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书的名句 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实用版

YF-ED-J127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 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 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装备进入到社会的各个应用 领域,人们利用它们存储数据、处理图像、互 发邮件等,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深刻变化,传统办公模式被彻底颠覆。但 是,我们也清醒看到,信息高新技术给人们带 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信息安全也面临着极大的 威胁。数据窃贼、黑客侵袭、病毒发布等居心 叵测的人,无孔不入地入侵着我们的办公环 境,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业已成为办公室在信息

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向各位作几点介绍,以求抛砖引玉。 一、信息高新技术装备应用中的泄密隐患 1、无线移动技术的泄密隐患。随着迅驰技术的强力推出,笔记本电脑进入了无线互联时代。目前,迅驰技术已成为主流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应用了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无需外加模块即可进行无线联网,既能够以对等方式与其他有此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互联,又能够以接入方式通过无线交换机组成无线网络系统,其无线联接的有效距离最远可达300米。无线互联技术带给人们更大的便利,一面世就受到广泛欢迎,但是这种技术给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也使当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广阔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是高校关注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信仰的科学化、理性化。因此,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正确导向,使其成为建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与成因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高校近几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应该说,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如“理想缺失”“价值错位”“信仰冷漠”等已经在大学生中出现,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这样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例如,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信仰各种宗教的合计为11.8%。陈安金在对温州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0名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