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制作和教学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制作和教学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制作和教学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制作和教学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

1 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的,缺乏联系性。教材在本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时安排了这一内容,不仅促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知识进行巩固、概括和整合,更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应该是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念的着力点,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氧化还原和化合价变化、物质分类等角度入手,运用二维坐标图、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巩固含硫化合物,如硫酸、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

(3)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

2.2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类型反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2)通过实验、分析、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发散等思维方法。

(3)通过网络图的展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图整理巩固已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知识条理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并从中使学生领悟物质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 教学实录

环节一展示含硫矿物图片,归类含硫物质

[教师]展示图片。硫和含硫化合物古人早已熟知并有所应用,比如朱砂,红色晶体HgS,古时有些炼丹士把它作为仙丹献给皇帝。还有雄黄,听说过它的用途吗?

[学生]雄黄酒。

[教师]没错,洪七公就是用它泡酒来驱赶欧阳锋的毒蛇阵。雄黄还有一近亲,那就是雌黄(见图3),听说过吗?你们肯定听说过,有一成语叫信口雌黄。知道什么意思吗?

[学生](学生很是兴奋,大声地回答)表示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

[教师]随口乱说话与这个含硫矿物有何联系呢?

(学生陷入沉思,有些学生干脆拿出汉语大辞典查阅起来)

[教师]原来古代的纸大多是带黄色的,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涂在上面,利用了雌黄带黄色的特性,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于是就有了信口雌黄这个成语。

(学生听后很满足地点点头。)

[教师]大自然赐予了我们如此多姿多彩的含硫化合物,有没有带给我们硫单质呢?

[学生]有,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

[教师]展示实物“硫粉”,并取其少量加入到水中。

[学生]哦,它是一种淡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教师]请同学回忆先前知识,尝试写出多种含硫元素的物质,并对其进行归类,说明归类的依据。

[生甲]根据化合价分为-2,0,+4,+6,对应的物质分别有H2S、Na2S、S、SO2、H2SO3、Na2SO3、SO3、H2SO4、Na2SO4、BaSO4等。

[生乙]根据物质类别分为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和盐,对应的物质分别有H2S、S、SO2、SO3、H2SO3、H2SO4、Na2SO3、Na2SO4、BaSO4等。

[教师]根据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维度板书学生所述的含硫物质,建立隐形二维坐标图。

设计意图:改变课本“交流与讨论”中直接让学生按化合价书写含硫物质的题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已学知识,建立分类思想。

环节二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建立二维坐标图

[教师]这些含硫物质之间如何进行转化呢?请同学们写出课本“交流与讨论”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1)汞与硫磺在常温下化合生成硫化汞

(2)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3)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

(4)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教师]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并得出物质相互转化的结论。

[生甲]通过判断化合价是否变化得出1和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和4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生乙]我们可以得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相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的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二维坐标图中的横坐标(物质类别)和纵坐标(元素化合价)的相关内容。网络图中横向(物质类别维度)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纵向(化合价维度)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从而完成横向为物质类别维度、纵向为化合价维度的二维坐标图。

设计意图:二维坐标图的建立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含硫物质间的转化规律。

环节三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网络图的绘制,现在请同学们举例“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生甲]根据硫能和汞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利用硫粉来处理温度计不慎打碎时洒落的汞。

[生乙]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也实现了硫的相互转化。

[生丙]对了,还有燃煤烟气脱硫。

[生丁]还有实验室里亚硫酸盐药品的保存,当然这个是要避免含硫物质间发

生相互转化。

………

(同学热情高涨,纷纷举例,一展身手。)

设计意图:从化学到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然除了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实现了硫的转化,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观看视频“火山爆发”。)

[教师]自然界通过火山喷发产生的含硫物质在大气、地表及地下实现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在本节课开始时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含硫矿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不仅生产及生活中存在含硫物质的转化,大自然火山喷发也实现了硫的循环。让学生体会到火山喷发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也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它是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动态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环节四展示精彩网络图,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

[教师]同学们,构建网络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与你们同龄的学生所绘制的各种形式元素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网络图(见图11)。请你在课外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作业:构建一张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四个维度展开了教学活动,环节一:展示含硫矿物图片,归类含硫物质。从生活中常见的含硫矿物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硫的世界,并从不同角度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环节二: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建立二维坐标图。从课本中的“交流与讨论”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入手,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二维坐标图中填入相关物质,认识物质分类与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完善二维坐标图。环节三: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通过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环节四:展示精彩网络图,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通过来源于学生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关系图,让学生构建一张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书中原有的教学方式,选择了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教学明线,以二维坐标图的建立作为暗线贯穿始终,并且明线暗化,暗线明化。整节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特别是结尾采用这样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也从中体会到知识建构的重要性,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上好一节课,让笔者又多了一次新的经历,从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以及倾听其他老师的指导,整个过程让笔者收获颇多,这种收获在平常是很难体验到的。通过这次评课活动,深深感到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它需要来自多方的支撑,包括各种教学资料收集、教学媒体使用、校本教研的开展、同伴的建议和教师个人的努力及平时的积累。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案)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祝丽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在了解硫单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 二氧化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 序,第二章中初步接触了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探究物质的性质,本节内容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铁及铁的氧化物一节已接触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分类观和价态分析预测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使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密;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 1.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分类比较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f问题提出(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f 活动探究(1 ?分类观探究S0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转化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S0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利用有色物质验证S02的的漂白性。)f 得出结论(照应新闻中猜想的SO2的性

硫的转化宋晓丹

硫的转化--宋晓丹 【开场白】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硫的转化,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共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就由知识为本转向观念为本,即化学教学必须由传统的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知识、发展观念,从而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本节课通过学习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H2SO4的工业生产和用途等具体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个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元素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 【教学分析】 本节课位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属于硫的转化的第二课时,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本节课包括实验室里实现0、+4、+6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H2SO4的工业生产和用途,从活动栏目上来看,本节课包括三个栏目:栏目一、活动·探究实验室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深化学生的核心元素观和变化观。栏目二:方法导引以知识描述的形式给出了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所需的规律,并介绍了常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栏目三:化学与技术介绍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让学生明白生产硫酸的原理以及硫酸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突出硫酸的应用价值。从地位与作用上来看,硫的转化对学生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着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认识。又为后续海水中元素、其他类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硫元素是继碳氮元素之后的又一种重要元素,有利于学生对完整的元素化合物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钠和氯气的性质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对如何学习元素化合物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基本掌握根据化合价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规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认识实验室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并没有了解硫的重要化合物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更没有整合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个角度整体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落实。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如何用硫磺制备硫酸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新知,接着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探:实现0、+4、+6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二探:基于转化关系探究H2SO4和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然后,回扣导入部分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最终从知识内容、思维方法,观念建构三个方面进行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03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SO2 和H2SO4 的性质;(2)较熟练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的技能。(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作习惯。(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的兴趣和方法。(2)渗透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硫对应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也不能生成三氧化硫 B.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自然界中存在可溶于CS2的游离态的硫 [解析]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故A正确;二氧化硫的生成可以是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也可以是硫单质被氧化生成,故B正确;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如火山口存在游离态的硫,且S易溶于CS2,故D正确。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铜与硫化合的产物是CuS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解析]SO2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A项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才反应,B项错误;铜与硫化合的产物是Cu2S,C 项错误。 [答案] D 3.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红热的木炭②H2S气体③Cu④FeO⑤NH3⑥使木材炭化⑦CuSO4·5H2O⑧对铁、铝的钝化 A.③④B.①②⑤⑧ C.①②③④⑦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解析]与木炭、H2S反应及Fe、Al钝化时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浓硫酸与NH3反应时只表现酸性;⑥是浓硫酸的脱水性;⑦是浓硫酸的吸水性。③和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7·大连双基测试)将一定量的SO 2通入FeCl 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 2与FeCl 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解析] 2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不能说明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加入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即使二氧化硫与三价铁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SO 2与FeCl 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加入酸性KMnO 4溶液,紫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即使二氧化硫与三价铁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使其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证明SO 2与FeCl 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亚铁离子加入K 3[Fe(CN)6](铁氰化钾)溶 液生成Fe 3[Fe(CN)6]2(蓝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说明SO 2与FeCl 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项正确。 [答案] D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鲁科版硫的转化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郑州十六中赵亚梅 教材分析: 本节《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学习了前面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 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所在位置恰倒好处,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硫元素。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点: (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的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 (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情感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3、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三、教学思路 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 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雨及其防治) 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以及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遵循归中不交叉的原则,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目标1、认识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本节重难点: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引入]火山喷发,火山口处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硫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治皮肤病,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界中的硫。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硫的转化鲁科版[2]

第三节硫的转化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

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3.2.1 硫的转化 学案【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硫的转化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学习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清单】 一、自然界中的硫 1.硫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硫元素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洋、大气、地壳及动植物体内。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二、认识硫单质 1.存在:硫单质俗称硫黄,常见的硫单质有单斜硫和斜方硫,两者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 颜色:黄色或淡黄色;状态:固态;溶解性:不溶于水,在酒精中微溶,在二硫化碳(CS 2)中易溶; 熔、沸点:不高。 试管壁残留硫黄,如何清洗? 答案:用少量CS 2溶解或用热的NaOH 溶液洗涤除去。 3.化学性质。 硫单质的化合价是0价,处于中间状态,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 (1)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S 能与O 2等非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产物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体现了硫的 还原性。 (2)与金属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S 能与Fe 等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 +S=====△FeS ,产物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体现了硫的氧 化性。

Cl 2和S 的氧化性谁的更强? 答案:2Fe +3Cl 2=====△2FeCl 3,Cu +Cl 2=====△CuCl 2,Fe +S=====△FeS ,2Cu +S=====△Cu 2S ,铁、铜为变价金属, 当与Cl 2反应时,均显示较高价态;而与S 反应时,均显示较低价态,所以可以得出Cl 2的氧化性比S 的强。 4.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对点训练】 1.用短线连接Ⅰ和Ⅱ中相关内容。 2.下列反应中,硫表现还原性的是( ) A .硫与氧气 B .硫与氢气 C .硫与铁 D .硫与铜 A 解析:硫与氢气、铁、铜反应,硫元素化合价都是由0价→-2价。表现氧化性。 3.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 .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 D .硫的两种单质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B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虽然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以非金属性强弱作为依据,如O 、N 、S 的非金属性并不弱,但是在自然界中仍然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 2、N 2、S ,故A 项错误;分离黑火药中的三种成分可以利用它们的溶解性差异。先用CS 2处理,使硫溶解,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晶体硫。滤渣再用水处理,溶解硝酸钾,过滤,滤渣为碳粉。滤液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故B 项正确;硫单质为0价,是中间价态,遇到金属和氢气时,显示氧化性;硫与非金属性比它强的非金属(如O 、F 等)反应时,硫显示还原性,故 C 项错误;硫形成的两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 D 项错误。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是一种淡黄色易溶于酒精的固体 B .硫单质俗称黄 C .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D .一些动、植物体内也含有硫元素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 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本节课我所讲的内容是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具体知识框架如下: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3 硫的转化(2)教案 鲁科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3 硫的转化(2)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2020新品上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3节 硫的转化 1.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在自然界里,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分布很广,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如黄铁矿(FeS 2)、石膏(CaSO 4·2H 2O)、芒硝(Na 2SO 4·10H 2O)等。硫的化合物也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硫还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人体内平均含有0.2%的硫。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图 说明:大气中SO 2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 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 2SO 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动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能将硫元素释放到土壤或大气中。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 (2)认识硫单质 ①单质硫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硫单质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黄,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密度比水大,熔点为112.8 ℃,沸点为444.6 ℃。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 析规律 硫的分离与洗涤:根据硫单质的溶解性,常用CS 2把硫单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也可以用CS 2洗去沾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单质。 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由于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到+4或+6价,体现还原性;也可以降低到-2价,体现氧化性。 a .硫单质的氧化性 实验步骤: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当硫粉和铁粉混合物局部红热而移开玻璃棒后,混合物仍保持红热状态继续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加热后铁跟硫发生化学反应:Fe +S=====△FeS 。 实验分析:硫跟铁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硫化亚铁(FeS)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硫跟铁的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它能满足硫和铁继续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硫除了与铁可以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外,还可以与其他金属反应。 例如:2Na +S=====△Na 2S,2Al +3S=====△Al 2S 3,Hg +S===HgS,2Cu +S=====△Cu 2S(Cu 显+1价 而不是+2价)。 谈重点 硫的弱氧化性

(新课改省份专版)202x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4.6 重点专攻 硫的转化、SO2等硫化物学案(含解析)

第6课时 重点专攻——硫的转化、SO 2等硫化物 考点一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与探究流程 [提醒] 用70%左右的浓硫酸而不用98.3%的浓硫酸或稀硫酸的原因:若用98.3%的浓硫酸,因其含水少,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H +浓度很小,难以反应。若用稀硫酸,则含水量多,因SO 2易溶于水,不利于SO 2的逸出。 [典例] 已知:2H 2SO 4(浓)+C=====△CO 2↑+2SO 2↑+2H 2O ,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 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 装置①为检验产物H 2O ,只能放在装置②③之前,因为若放在装置②③之后或

装置

②③之间,则气流通过装置②或③溶液后会带出水蒸气,则无法验证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水蒸气是否是反应生成物。装置③和装置②位置也不得变更,因为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CO2前一定要排除SO2的干扰。 [答案] (1)SO2、CO2H2O (2)H2O、SO2CO2 (3)SO2、CO2H2O [备考方略]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沉淀都可以溶解消失。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一般流程如下: 流程设计 实验装置 所选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 注意事项:有时为了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并使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 1.(2017·北京高考)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溶液现象结论 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解析:选C 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6,被Fe3+氧化,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项正确;黄色沉淀为硫单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降低为0,被H2S还原,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项正确;紫色溶液褪色,是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自身被还原为无色的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C项错误;胶状沉淀为硅酸,发生的反应为SO2+H2O+SiO2-3==

硫及其化合物(讲义及答案)

硫及其化合物(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硫(S) (1)物理性质 单质硫俗称_______,_________色晶体,_____溶于 水,_____溶于酒精,_____溶于二硫化碳(CS2)。 (2)化学性质 ①表现弱氧化性 Fe+S FeS2Cu+S Cu2S Hg+S HgS H2+S H2S ②表现还原性 S+O2SO2 ③同时表现氧化性、还原性 3S+6NaOH=2Na2S+Na2SO3+3H2O 2.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为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 体, 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通性 SO2+H2O H2SO3 SO2+2NaOH=Na2SO3+H2O ②漂白性(具有局限性) 使品红溶液_____,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注:______使石蕊溶液退色。 ③还原性(与氧化性物质反应) 2SO2+O22SO3 (注:SO3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SO2+Cl2+2H2O=H2SO4+2HCl ④氧化性(与H2S溶液反应) SO2+2H2S=3S↓+2H2O

3.硫酸(H2SO4) (1)稀硫酸为均一透明液体,而浓硫酸为油状黏稠液体; 浓硫酸溶于水______热。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等。 (3)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①吸水性 做_______;能使胆矾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 ②脱水性 将有机物中的H、O按照2:1脱去,如蔗糖变黑。 ③强氧化性 常温下,浓硫酸可使Fe、Al______。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4)硫酸的工业生产(接触法制硫酸) 硫黄(S)或黄铁矿石(FeS2)→SO2→SO3→H2SO4 ①S+O2SO2 或4FeS2+11O22Fe2O3+8SO2 (得到的SO2需净化、干燥后进行下一步反应)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为了防止形成酸雾,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4.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预习学案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节硫的转化预习学案第2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09.12.7 学习目标: 1.运用氧化还原反反应规律探究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 还原性、漂白性) 3.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 重点难点: 1.不同价态硫的转化 2.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学习过程: 二、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 价态性质 -2价的S 0价的S +4价的S +6价的S 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色,味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2)、氧化性:如与H2S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如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该性质用来检验气体) (三)、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等气体。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在加热条件下与C反应。化学方程式 在常温下,使、钝化。可用或来存放浓硫酸。 三、酸雨及其防治 【阅读】:自读课90页,完成下列各题。 1.酸雨的形成原理与二氧化硫有何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结合实际谈一下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在防治和减少酸雨形成方面我们应做些什么? 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煤。假如你是一位工程师,火力发电厂燃烧废气中有二氧化硫,氧气,一氧化碳等。你将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巩固练习: 1.区别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根据有无毒性 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用品红溶液 2.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受到了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燃烧了大量含硫的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放出大量尾气

硫的转化教案一.docx

硫的转化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 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 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硫元素在自然界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 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实验室探究不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生产、生活中不同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 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 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 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 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一)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 、预习第三节- 硫的转化 2、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实验方案。 3、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2-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难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物中和化石燃料中 C.硫易燃烧,其燃烧产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组成该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2S B.SO3 C.FeS D.H2S 3.11.2 g铁粉与2.2 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 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 ) A.11.2 L B.5.6 L C.4.48 L D.2.24 L 4.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水洗涤 B.与Cu、Fe、O2等物质反应,S作氧化剂 C.硫燃烧生成SO3,可以制硫酸 D.S与Cu反应生成Cu2S,而不能生成CuS 5.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D.3.2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9.6 g纯净物

题组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6.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脱氯剂,它和氯气反应,可将氯气完全转化为Cl-,从 而消除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则在该反应中S2O32-不可能转化为( ) ①S2-②S O42-③SO2④S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A溶于水得B的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C的溶液里加Na2S产生气体D,把D通入B的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 A、B、C、D、E都含同一种元素。则A、B、C、D、E分别是( ) A.SO2、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H2S、S C.SO2、H2SO3、H2SO4、SO3、Na2S2O3 D.SO3、H2SO4、H2SO3、SO2、Na2S2O3 8.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壁上沾有的硫黄,其反应为6NaOH+3S 2Na2S+Na2SO3+3H2O,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性质是(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题组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 9.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Fe(OH)3+ClO-+OH-Fe O4n-+Cl-+H2O(未配平)。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知Fe O4n-中Fe的化合价是+6价,则n=2 B.每产生1 mol Cl-,转移2 mol电子

《硫的转化》导学案

第3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 主备人:方兰群审核人:编号:3—3—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点和难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探究活动】 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生许多含硫元素的物质。 思考:(1)火山口附近的黄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2)火山喷发时有含硫的气体产生,含硫的气体可能有哪些?你了解这些气体的性质吗? (3)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含硫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产生和存在的? 思考以上问题,完成下列填空: 1.自然界中的硫存在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硫的转化 【学以致用】 1.考古科学家在大洋的小岛下钻井取沉积层样品分析,发现在公元前1200年及公元600年的沉积样中的硫酸盐的含量大大超过其他年份的沉积样。由此推测这些年代中,有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什么可以这样推测?请说明理由并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识硫单质 【探究活动】 1.实验 (1)分别取一些硫黄加入三支试管中,编号为1、2、3。观察试管中硫黄的颜色、状态;然后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水、乙醇、二硫化碳,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 SO2 H2S04勺性质、制法 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 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 1、硫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P90 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举例说明 3、硫的化学性质硫的常见价态-2、0、+ 4、+6 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 (1)氧化性 与铜反应:2Cu+S=Cu2S 思考:为什么不是+2 价铜 回忆:S与钠、铝、铁的反应 与氢气反应:H2+S=H2S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S+02=S02 演示燃烧视频 (3)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6Na0H+3S=2N2aS+Na2S03+3H20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4、用途: 用于制取硫酸 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板书:二、二氧化硫(S02) SO,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S02,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1、SQ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