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9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选修4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9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选修4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9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选修4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9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选修4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沉淀溶解平衡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在一定温度下,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Mg(OH)2(s)Mg2+(aq)+2OH-(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Mg2+]不变,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MgCl2B.加H2O

C.加NaOH D.加HCl

B[加入水后,只要Mg(OH)2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水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Mg2+]不变。] 2.已知在25 ℃时一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A.2AgCl+Na2S===2NaCl+Ag2S

B.MgCO3+H2O===Mg(OH)2+CO2↑

C.ZnS+2H2O===Zn(OH)2↓+H2S↑

D.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

C[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溶解度:K sp(ZnS)<K sp[Zn(OH)2],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故C不正确。]

3.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 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的溶液中( )

【导学号:41722177】A.[Ba2+]=[SO2-4]=K sp

B.[Ba2+]·[SO2-4]>K sp,[Ba2+]=[SO2-4]

C.[Ba2+]·[SO2-4]=K sp,[Ba2+]>[SO2-4]

D.[Ba2+]·[SO2-4]≠K sp,[Ba2+]<[SO2-4]

C[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原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2-4(aq)向左移动,则达到新平衡时,溶液中 [Ba2+]>[SO2-4];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溶液中K sp=[Ba2+]·[SO2-4]不变,C项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41722178】

A .向AgI 沉淀中加入饱和K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gCl 比AgI 更难溶

B .向浓度均为0.1 mol·L -1

的MgCl 2和CuCl 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若先生成蓝色Cu(OH)2沉淀,则K sp [Mg(OH)2]<K sp [Cu(OH)2]

C .向B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 2C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K sp (BaSO 4)大于

K sp (BaCO 3)

D .向1 mL 0.2 mol·L -1

的NaOH 溶液中滴入1 mL 0.1 mol·L -1

的Mg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 -1

的FeCl 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Mg(OH)2>Fe(OH)3

D [A 项,加入饱和KCl 溶液,[Cl -

]比较大,会导致[Cl -

]·[Ag +

]>K sp (AgCl),不能说明AgCl 比AgI 更难溶,错误;B 项能说明K sp [Mg(OH)2]>K sp [Cu(OH)2],错误;C 项;加入饱和Na 2CO 3溶液,[CO 2-

3]比较大,会导致[CO 2-

3]·[Ba 2+

]>K sp (BaCO 3),不能说明K sp (BaSO 4)大于K sp (BaCO 3),错误;D 项,加入FeCl 3溶液后,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Mg(OH)2>Fe(OH)3,正确。]

5.一定温度下,在100 mL 0.01 mol·L -1

的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 -1

的AgNO 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下AgCl 的K sp =1.8×10

-10

mol 2·L -2

)( )

A .有AgCl 沉淀析出

B .无AgCl 沉淀析出

C .无法确定是否有沉淀析出

D .有沉淀析出但不是AgCl 沉淀

A [由于Q =c (Ag +)·c (Cl -)≈0.01100mol·L -1×0.01 mol·L -1=1×10-6mol 2·L -2>K sp ,

故应有AgCl 沉淀析出。]

6.已知298 K 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 sp =5.6×10

-12

mol 3·L -3

,取适量的MgCl 2溶

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 =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41722179】

A .所得溶液中的[H +

]=10

-13

mol·L -1

B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

]=10-13

mol·L -1

C .所加烧碱溶液的pH =13.0

D .所得溶液中的[Mg 2+

]=5.6×10

-10

mol·L -1

C [pH =13.0,即所得溶液中的[H +

]=10

-13

mol·L -1

,故A 项正确;溶液呈碱性,水的

电离被抑制,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H +

]=10

-13

mol·L -1

,故B 项正确;所加

烧碱溶液的pH 大于13.0,故C 项错误;所得溶液中的[Mg 2+

]=K sp [OH -]2=

5.6×10

-12-1

2

mol·L

-1

=5.6×10

-10

mol·L -1

,故D 项正确。]

7.非结合胆红素(UCB)分子中含有羟基,被氧化后(生成羧基)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的反应就是一个沉淀生成的离子反应,从动态平衡的角度分析,下列能预防胆红素钙结石的方法是( )

A .大量食用纯碱可使钙离子沉淀完全,防止胆红素钙结石生成

B .不食用含钙的食品

C .适量服用维生素E 、维生素C 等抗氧化自由基可预防胆红素钙结石

D .常喝水稀释钙离子,溶解沉淀

C [由题意可知,胆红素钙结石的成因是非结合胆红素被氧化后与Ca 2+

结合,若降低氧化产物或Ca 2+

的浓度,可预防胆红素钙结石,但人体的体液平衡需维持一定浓度的Ca 2+

故本题选C 。]

8.(1)对于Ag

2S(s)

2Ag

(aq)+S

2-

(aq),其K sp 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盐酸洗涤AgCl 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 少

②一般来说,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过程大多是吸热过程 ③对于Al(OH)3(s)Al 3+(aq)+3OH -

(aq)和Al(OH)3

Al 3++3OH -

,前者为溶解平衡,

后者为电离平衡

④除去溶液中的Mg 2+

,用OH -

沉淀比用CO 2-

3好,说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 3大 ⑤沉淀反应中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更完全 (3)如何除去Mg(OH)2中混有的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溶度积的概念可直接写出。(2)①Cl -

抑制了AgCl 的溶解,①正确;②物质的溶解过程大多是吸热过程,②正确;③正确;④除去溶液中的Mg 2+

,用OH -

沉淀比用CO 2-

3好,是因为Mg(OH)2的K sp 更小,使溶液中剩余的Mg 2+

更少,④错误;⑤正确。(3)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向其中加入Mg 2+

即可。

[答案] (1)K sp =[Ag +]2

[S 2-

] (2)④

(3)加足量MgCl 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即得纯Mg(OH)2 9.已知:25 ℃时,K sp [Mg(OH)2]=5.6×10

-12

mol 3·L -3,K sp [Cu(OH)2]=2.2×10

-20

mol 3

·L

-3

,K sp [Fe(OH)3]=2.6×10

-39

mol 4·L -4

,K sp [Al(OH)3]=1.3×10

-33

mol 4·L -4

【导学号:41722180】

(1)①25 ℃时,向浓度均为0.1 mol·L -1

的MgCl 2和CuCl 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

②将MgCl 2、AlCl 3的混合溶液(A)与过量氨水(B)反应,为使Mg 2+

、Al 3+

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①25 ℃时,Fe 3+

发生水解反应Fe 3+

+3H 2O Fe(OH)3+3H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

②25 ℃时,若向FeCl 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来调节溶液的pH ,可得到红褐色沉淀。若调节后溶液的pH 为5,则溶液中Fe 3+

的浓度为________。

(3)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0×10-5

mol·L -1

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现向一定浓度的AlCl 3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Fe 3+

恰好完全沉淀时,测得c (Al

3

)=0.2 mol·L -1

,此时所得沉淀中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Al(OH)3。 [解析] (1)①因为K sp [Mg(OH)2]>K sp [Cu(OH)2],生成Cu(OH)2所需要的[OH -

]小于生成

Mg(OH)2所需要的[OH -],因此生成Cu(OH)2沉淀。②若要使Mg 2+、Al 3+

同时生成沉淀,则应先加入氨水。

(2)①K =[H +]3

[Fe 3+]=[H +]3

·[OH -]3

[Fe 3+]·[OH -]3=

K 3W

K sp

3

]

-143

2.6×10

-39

≈3.85×10

-4

②p H =5时,[Fe 3+]=

K sp

3

][OH -]

3

=2.6×10

-39-9

3

mol·L -1

=2.6×10

-12

mol·L -1

(3)Fe 3+

恰好完全沉淀时,[OH -

]3

K sp

3

]

[Fe 3+

]

=2.6×10-39

1.0×10

-5mol 3·L -3=2.6×10-

34

mol 3·L

-3

,c (Al

3+

)·c 3(OH -

)=0.2×2.6×10

-34mol 4

·L -4

=5.2×10

-35

mol 4·L

-4

K sp [Al(OH)3],所以没有生成Al(OH)3沉淀。

[答案] (1)①Cu(OH)2 ②B (2)①3.85×10-4

②2.6×10

-12

mol·L -1

(3)不含有

[能力提升练]

10.已知K sp (AgCl)=1.8×10-10

mol 2·L -2,K sp (AgI)=1.5×10

-16

mol 2·L -2

,K sp (Ag 2CrO 4)

=2.0×10

-12

mol 3

·L -3

,则在相同温度下,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

浓度按由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AgCl >AgI >Ag 2CrO 4

B .AgCl >Ag 2CrO 4>AgI

C .Ag 2CrO 4>AgCl >>AgI

D .Ag 2CrO 4>AgI >AgCl

C [由三种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可计算出在三种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

]依次为AgCl ——1.34×10-5

mol·L -1

,AgI ——1.22×10-8

mol·L -1

,Ag 2CrO 4——1.59×10-4mol·L

-1

。]

11.Cu(OH)2在水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Cu(OH)2(s)

Cu 2+

(aq)+2OH -

(aq),在常温

下,K sp=2×10-20mol3·L-3。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CuSO4溶液中加入碱来调节pH(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使溶液的pH 大于( )

A.2 B.3

C.4 D.5

D[Cu(OH)2(s)Cu2+(aq)+2OH-(aq),其中K sp=[Cu2+][OH-]2。若要生成Cu(OH)2

沉淀,则c(Cu2+)·c2(OH-)>K sp,故c(OH-)>

K sp

c2+

2×10-20

0.02

mol·L-1,故c(OH

-)>1×10-9mol·L-1,则c(H+)<1×10-5mol·L-1,因此pH应大于5。] 12.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Fe(OH)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 sp)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OH)2(填“能”或“不能”)溶于稀硫酸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3+、Cu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Cu(OH)2的K sp=2.2×10-10 mol3·L-3,若CuSO4溶液中c(Cu2+)=0.022 mol·L -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

2沉淀,需要加入NaOH溶液调整溶液的pH应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K sp[Fe(OH)3]=[Fe3+]·[OH-]3

(2)能Cu(OH)2(s)Cu2+(aq)+2OH-(aq),加入稀H2SO4,H+与OH-发生中和反应,上述平衡右移,故Cu(OH)2能溶于稀硫酸

(3)Fe(OH)3

(4)加入CuO 或Cu(OH)2或CuCO 3或Cu 2(OH)2CO 3,调节CuCl 2溶液pH (5)10

13.某硫酸工厂的酸性废水中砷(As)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可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相关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导学号:41722181】

表1 几种盐的K sp

(1)24-1

。 (2)若酸性废水中Fe 3+

的浓度为1.0×10-4

mol·L -1

,则[AsO 3-

4]=________mol·L -1

。 (3)工厂排放出的酸性废水中的三价砷(弱酸H 3AsO 3)不易沉降,可投入MnO 2先将其氧化成五价砷(弱酸H 3AsO 4),此时MnO 2被还原为Mn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处理含砷废水时采用分段式,先向废水中投入生石灰调节pH 到2,再投入生石灰将pH 调节到8左右,使五价砷以Ca 3(AsO 4)2的形式沉降。

①将pH 调节到2时废水中有大量沉淀产生,沉淀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Ca 3(AsO 4)2在pH 调节到8左右才开始沉淀,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砷酸(H 3AsO 4)分步电离的平衡常数(25 ℃)为K a1=5.6×10-3

mol·L -1

,K a2=1.7×10

7

mol·L -1,K a3=4.0×10

-12

mol·L -1

,第三步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3=________,Na 3AsO 4

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sO 3-

4+H 2O HAsO 2-4+OH -

,该步水解的平衡常数(25 ℃)为

________。

[解析] (1)[H 2SO 4]=29.4 g·L -198 g·mol -1=0.3 mol·L -1。(2)[AsO 3-4]=5.7×10-21

1.0×10-4mol·L

-1

=5.7×10

-17

mol·L -1

。(3)利用化合价升降原理配平相关方程式,即可得出离子方程式为

2H +

+MnO 2+H 3AsO 3===H 3AsO 4+Mn 2+

+H 2O 。(4)①由于H 2SO 4是强酸,废水中[SO 2-

4]较大,所以当pH =2时,生成的沉淀为CaSO 4,②H 3AsO 4为弱酸,当pH 较小时,抑制了H 3AsO 4的电离,

c (AsO 3-4)较小,

不易形成Ca 3(AsO 4)2沉淀,当pH≈8时,AsO 3-

4的浓度增大,容易形成Ca 3(AsO 4)2沉淀。③H 3AsO 4的第一步电离为H 3AsO 4H ++H 2AsO -4,第二步电离为H 2AsO -

4

H ++HAsO 2-

4,

第三步电离为HAsO

2-

4

H +

+AsO 3-4

,K a3=[H +

][AsO 3-

4][HAsO 2-

4]

。AsO 3-

4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K h =[OH -][HAsO 2-4][AsO 3-4]=K W [HAsO 2-

4]

[H +

][AsO 3-4]=K W [HAsO 2-4][H +][AsO 3-4]=K W K a3=10-14mol 2·L -2

4.0×10-12mol·L

-1=2.5×10-3mol·L -1

[答案] (1)①0.3 (2)5.7×10

-17

(3)2H +

+MnO 2+H 3AsO 3===H 3AsO 4+Mn 2+

+H 2O

(4)①CaSO 4 ②H 3AsO 4是弱酸,当溶液pH 调节到8左右,c (AsO 3-

4)增大,容易形成Ca 3(AsO 4)2沉淀或pH 增大,促进H 3AsO 4电离,c (AsO 3-

4)增大,Q =c 3

(Ca 2+

)·c 2

(AsO 3-

4)>K sp [Ca 3(AsO 4)2],Ca 3(AsO 4)2才开始沉淀 ③[AsO 3-

4][H +][HAsO 2-

4]

2.5×10-3mol·L -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经典基础题] 1. 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 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PbSO4PbCO3PbS 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为 ()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 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彻底。 2.工业上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使其中CaSO4能转化为CaCO3,下列有关CaSO4和CaCO3性质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CaSO4是一种强酸弱碱盐 B.CaSO4溶解度小于CaCO3 C.CaSO4溶解度大于CaCO3 D.CaSO4溶解度等于CaCO3 答案 C 解析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生成更难溶的CaCO3。 3.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NH3·H2O B.NaOH C.Na2CO3D.MgCO3 答案 D 解析Fe3++3H2O Fe(OH)3+3H+,调节pH,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后除去。在①不引入新杂质,②Mg2+不沉淀的条件下,选用MgCO3,过量的MgCO3可一起过滤除去。也可选用MgO、Mg(OH)2等试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AgI沉淀中加入饱和K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gCl比AgI 更难溶 B.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Cu(OH)2沉淀,则K sp[Mg(OH)2]K sp[Cu(OH)2];C项加入的是饱和Na2CO3溶液,[CO2-3]比较大,会引起[CO2-3]·[Ba2+]>K sp(BaCO3),不能说明K sp(BaSO4)大于K sp(BaCO3);D 项加入的FeCl3溶液后,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所以能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Mg(OH)2 >Fe(OH)3 5.已知CuS不溶于醋酸、浓盐酸、浓硫酸,但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结论及原因解释准确到位的是 () 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 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10T14:55:35.36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涂翔 [导读] 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涂翔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化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相应的化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外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作业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 目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重点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化学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却没有进行创新和改变,还是用传统的统一的、刻板的方式设计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 (一)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设计的作用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并且在课外能够通过作业再一次巩固和复习课堂上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作业布置,通常都是统一的以班级为单位,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限制了教学的有效发展[1]。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布置和学生当前知识相吻合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并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总的来说,分层作业设计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二)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 分层作业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因此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层次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层次性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布置。具体应该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能力作业以及提高型作业,从而分配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也应该根据学生在化学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比如,善于动手的就安排实验性质的作业,善于理论的就安排书面作业,让学生各尽其能,量力而行,显示出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形式。其次,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引导性。高中化学作业应该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引发联想的功能,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作业中得以发挥。最后,主体性。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具备主体性,也就是强调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设计多种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 二、高中化学教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 每一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差生。对于优生而言,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够很大的完成;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而恰恰当前的作业布置都是统一的,就是不管优生和差生安排同样的作业,这就会导致学困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或者优生觉得作业太过于简单,起不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分层[2]。比如在教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巩固基础,并且熟悉各个元素的符号和特点等等。对于优生,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比如利用熟悉化学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作业的分类 作业大提升可以氛围三类:即常规作业、应用作业。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前将要布置的作业先分类。常规作业一般指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难度较低。这类作业可以统一布置,让学生在课外夯实基础。应用作业主要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比如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对于差生来说,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样也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兼顾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的分层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实施作业分层设计,通过作业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基础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

7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答(p180-182) 1. 解答:(1)解:AgI (2)解:Mg(OH)2 2.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s+0.0010 2s K sp =(s+0.0010)(2s)2≈4?0.0010s 2 (2) Ag 2CrO 4 ? 2Ag + + CrO 42- 2s+0.010 s K θsp =(2s+0.010)2?s ≈0.0102?s 3. 解答: M 2X = 2M + + X 2- X 2-有酸效应: 4.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2) BaSO 4 ? Ba 2+ + SO 42- (3) CuS ? Cu 2+ + S 2- ) L mol (104.1)L mol ()5.077.234104.1(11612 62 ----??=???==s K sp ) L m ol (102.1)L m ol ()32.581105.8(44)2(11113 33 2 ----??=????==?=s s s K sp 1 5111 L mol 102.8L mol 0010.04107.20.00104----??=???= ?= θsp K s 1 82 12 2L mol 100.2010.0100.2010.0---??=?==θ sp K s 19 2 12 2X(H)100.1Ka Ka ][H Ka ][H 1?=++=++α) L (mol 100.14100.1100.44)2(1103 19 493 X(H) sp X(H) sp 'sp 2---??=???=?= ?==?ααθθ θK s K K s s ) L (mol 102.14)10(107.24 )2(1010 8.6101][1133 2 2.1113 2 ) (2 ) (22 .14 2 ) (-----+??=??= ?= ?=?=?+=+=H F sp H F sp a H F K s K s s K H αααθθ) L (mol 104.110101.11010 2.10 .21][1142.210)() (22 .22 ) (24 24 224----+??=??=?=?==?+=+=--- H SO sp H SO sp a H SO K s K s K H αααθθ ) L (mol 102.21010610][][1189.1936)() (29 .192 ) (222 122---++??=??=?=?==++=--- H S sp H S sp a a a H S K s K s K K H K H αααθθ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帮助他们设计该部分内容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方法,帮助、指导他们总结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能从纯粹知识的学习上升到学习方法学习和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上。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长兴中学杭伟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新作业 2006年秋季,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行为,在关注“如何教”的同时更关注“如何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 作业的功能多数情况下被误解。传统作业只被认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生活实践;作业形式单一,基本全是书面作业,缺少实践型、能力型的作业;作业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对学生能力要求低。然作业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有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知识的探究、方法的提炼、思维的碰撞,有效的作业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可以成为教师反思教学的依据,可以成为提升课程意义的平台。 2.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集中授课制的课堂教学要求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然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总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得教学设计符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作业,作为一种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的课外活动。它没有象课堂教学那样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因此作业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校情、班情、生情进行设计,作业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容易使得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储备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方法,培养新能力。 3.化学作业资料存在与教材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我省使用苏教版《化学》教材。当前,在图书市场中高中化学教辅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封面标榜“苏教版配套”,实质上是人教版的翻版,这些教辅材料存在不少问题,如习题内容与教科书不配套,不少是人教版的内容;习题内容要求与《指导意见》不一致,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微专题突破训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 (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1分,共22分) 1.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 3 (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 c(M),p(CO2-3)=-lg c(CO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gCO 3、CaCO 3 、MnCO 3 的K s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 3 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2-3) C.b点可表示CaCO 3 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2-3) [解析] 碳酸盐MCO 3 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 sp(MCO3)=c(M2+)·c(CO2-3),将表达式两边取负对数可得新的表达式:-lg c(M2+)-lg c(CO2-3)=-lg K sp(MCO3), 即p(M2+)+p(CO2- 3 )=-lg K sp(MCO3),以p(M2+)为纵坐标,p(CO2-3)为横坐标对新的表达式作图像可得一直线,图中三条直线是三种不同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曲 线。当p(CO2- 3 )=0时,p(M2+)=-lg K sp(MCO3),此时-lg K sp(MCO3)是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截距越大,则-lg K sp(MCO3)越大,lg K sp(MCO3)就越小,K sp(MCO3)就越小,所以三种物质的K sp大小为MgCO3>CaCO3>MnCO3,A项错误。直线上任意 一点均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点p(Mn2+)=p(CO2- 3 ),所以c(Mn2+)=c(CO2-3), B项正确。b点p(Ca2+)c(CO2-3),C项错误。该温度下, 直线下方任意一点有p(CO2- 3 )+p(M2+)<-lg K sp(MCO3),即-lg c(M2+)-lg c(CO2- 3 )<-lg K sp(MCO3),得lg c(M2+)+lg c(CO2-3)>lg K sp(MCO3),则c(M2

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2019年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做同步练习是非常重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高二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100 mL 0.10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 溶有 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解析:此题为一计算推断题。经计算AgNO3、BaCl2、CuSO45H2O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为0.01 mol,反应生成的AgCl和BaSO4各为0.01 mol,溶液中剩余的是0.01 mol 、0.01 mol Cl-和0.01 mol Cu2+,所以溶液应呈蓝色,故A、C 是错误的,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增大两倍,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 molL-1。 答案:B 2.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固体) Ba2++2OH-。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 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D.pH减小 解析:氢氧化钡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的固体和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即氢氧化钡的固体溶解到溶液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沉淀出氢氧化钡的固体,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由于溶液中固体不存在浓度问题,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可是选项中所描述的量都发生变化,与结论相矛盾。是否从该体系的另一方面分析,水的量发生变化考虑?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在水中转化为结晶水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平衡发生移动。溶解的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钡的固体,引起溶解物质相应的量发生变化。选项A中的钡离子的个数随着水的量的减少,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都相应减少,其个数必然减少。 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当平衡发生移动时,一定会引起相应物质的数量变化。若是讨论某种具体物质的数量,它应该绝对变化,如溶质微粒个数、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等。但若讨论两个量的比值,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不变,如溶解度、浓度等。 答案:A 3.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加入过量的难溶电解质FeS、MnS,使这些金属离子形

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2元素周期律苏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Na 、Mg 、Al B .Na 、O 、F C .P 、Si 、Al D .C 、Si 、P C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r +r B .r r - C .r 2-r +D .r r C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 D 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 、B 都不符合;再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 (O 2-)>r (Na +),C 符合。]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导学号:13572007】 ①C、N 、F ②Na、Mg 、Al ③F、Cl 、Br ④P、S 、C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但要注意氟元素无正价。] 4.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Cl>S>P B .还原性Na>Mg>Al C .酸性H 2SO 4>H 3PO 4>HClO 4 D .稳定性HCl>H 2S>PH 3 C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 .碱性:KOH >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 >K C .酸性:HClO 4>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 >Al B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3.3.1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同步作业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沉淀溶解平衡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再加入该沉淀,将促进溶解 2.下列有关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 C.升高温度,CaCO3的溶解度增大 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溶解的量减少 3.对“AgCl(s) Ag+(aq)+Cl-(aq)”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 B.说明溶解的AgCl已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C.说明Ag+与Cl-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D.说明Ag+与Cl-反应可以完全进行到底 4.(双选)(2020河北唐山期末)一定温度下,BaSO4(s) Ba2+(aq)+S O42-(aq)体系中,c(Ba2+)和c(S O4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对应的K sp相等 B.BaSO4在c点的溶解量比b点的大 C.BaSO4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Ba2+)=c(S O42-)

D.b点的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c(S O42-)沿曲线向a点方向变化 题组二溶度积 5.下列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且是一种动态平衡 B.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C.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直接根据K sp的大小比较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D.K sp改变,可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6.已知25 ℃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 Ba2+(aq)+S O42-(aq),K sp(BaSO4)=1.1×10-10 mol2·L-2,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5 ℃时,向c平(S O42-)=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平(S O42-)增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BaSO4的溶度积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该溶液中c平(Ba2+)>c平(S O42-) 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该溶液中c平(S O42-)减小 7.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K 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难溶物的K sp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 D.常温下,要使AgCl在NaI溶液中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8 10-12mol·L-1 8.(2020湖北宜昌期末)已知:K sp(AgCl)=1.8×10-10 mol2·L-2,K sp(AgI)=8.3×10-17 mol2·L- 2,K -13 mol2·L-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sp(AgBr)=5.0×10 A.AgCl>AgI>AgBr B.AgBr>AgI>AgCl C.AgBr>AgCl>AgI D.AgCl>AgBr>AgI 9.(2020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期末)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 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 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 知:lg2=0.3,K sp(ZnS)=3×10-25 mol2·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2010年12月,经自治区批准,我校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性的研究与探索》开始实施。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努力探寻有效的作业设计,着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初步研究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长进。课题组教师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根植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化学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课题组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绩做一个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探索和总结高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分层模式,通过研究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会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此提高整个班级的化学水平。 2.在教学中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实践,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发挥“求新、求活、求近”的整体效益。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科学,获得必要的科学,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作业不断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在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校本体系方面作一些理论探索。 (二)研究内容 1. 探索学生课外作业分层理论研究 2.高中化学学生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研究。 3.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菜单式”的作业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

1.(1)已知K sp(AgBr)=4.9×10-13,则将AgBr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c(Ag+)是多少? (2)已知常温时,K sp[Mg(OH)2]=4.0×10-12mol3·L-3, 则将Mg(OH)2放入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的pH 为多少? (3)在0.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刚好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是多少?当Mg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多少? 2.已知K sp(AgCl)=1.8×10-10mol2·L-2, K sp(Ag2CrO4)=1.6×10-12mol3·L-3, 现在向0.001 m ol·L-1 K2CrO4和0.01 mol·L-1 KCl混合液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通过计算回答: (1)Cl-、CrO2-4谁先沉淀? (2)刚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是多少?(设滴加过程中体积不变)

3.(2009·广东,18改编)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K sp(SrSO4) 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 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9. 已知:pAg=-lg[c(Ag+)], K sp(AgCl)=1×10-12mol2·L-2。 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 逐渐加入0.1 mol·L-1的NaCl 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 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被恰好完全沉淀 D.把0.1 mol·L-1的NaCl换成0.1 mol·L-1 NaI 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作业1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aSO4属于难溶物,它在水中完全不能溶解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选B。虽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A项不正确;v(沉淀)=v(溶解)是溶解平衡的特征,B项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如Ag2SO4沉淀溶解达到平衡 时,c(Ag+)=2c(S),C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2.(2019·绵阳高二检测)已知 AgCl 的 K sp=1.8×10-10,在 50 mL 5.0×10-5mol·L-1的 KCl 溶液中,加入 50 mL 4.0×10-6mol·L-1的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 AgCl沉淀生成 B.有 AgCl 沉淀生成 C.有沉淀生成但不是 AgCl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50 mL 5.0×10-5mol·L-1的 KCl 溶液中,加入 50 mL 4.0× 10-6mol·L-1的 AgNO3溶液,可知Q=× =5.0×10-11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比如,教学《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①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炊具。②用盐酸除去水垢或者茶垢。③漂白剂的使用的安全性……教学《化学2》中“社会调查”时,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①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名称;②它们的危害性;③回收废电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化学学习跟生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设计的化学作业也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就一定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度也应有所不同。尽管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作业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尺度上讲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全体学生机械地“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各异,如果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产生的负荷肯定不同。所以统一的作业要求跟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是矛盾的。这样的作业对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我们在化学作业布置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即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的题目可分基本题、提高题、思考题等,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做基本题和提高题,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性相对较强的题,以保证他们能更上一层楼;要求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基本题,先要将基础打牢;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以保证他们能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有所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高中化学作业中的习题应具有探究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习题常常以科学探究为问题的切入点和载体,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做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

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及图像分析教学文案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1:已知一定温度下,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8 ×10-3g/L。 (1)求Mg(OH)2饱和溶液中的溶度积K sp (2)求Mg(OH)2饱和溶液中的pH和[OH-] (3)求Mg(OH)2在0.001mol/L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 (4)求Mg(OH)2在0.001mol/L的MgCl2溶液中的溶解度。 2.(1)已知25 ℃时,K sp[Mg(OH)2]=5.6×10-12;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下: 25 ℃时,在Mg(OH)2____________。 (2)向50 mL 0.018 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0 mol·L-1的盐酸,生成沉淀。已知该温度下AgCl 的K sp=1.0×10-10,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请计算: ①完全沉淀后,溶液中c(Ag+)=__________。②完全沉淀后,溶液的pH=__________。 ③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0 mL 0.001 mol·L-1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3)在某温度下,K sp(FeS)=6.25×10-18,FeS饱和溶液中c(H+)与c(S2-)之间存在关系:c2(H+)·c(S2-)= 1.0×10-22,为了使溶液里c(Fe2+) 达到1 mol·L-1,现将适量FeS投入其饱和溶液中,应调节溶液中的 c(H+)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例1:已知:Cu(OH)2: Ksp为2.2×10-20, Fe(OH)3: Ksp为1.6×10-39 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 Cu2+、Fe3+的混合溶液, 1.6×10-39则: ⑴Fe3+开始沉淀时的c(OH-)=_____,完全沉淀时的c(OH-)=_____ , (离子浓度小于10-5时可看成完全沉淀) Cu2+开始沉淀时的c(OH-)=_____ 。 ⑵若要除去Fe3+,应将pH调节至____________ 例2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形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除去锅炉水垢。水垢中含有CaSO4,用酸很难除去。思考:如何去除CaSO4 ?写出相应方程式。 例3:BaSO4的Ksp比 BaCO3小,你认为能实现这一转化吗?已知常温下, BaCO3的K SP = 5.1×10-9 mol2?L-2,BaSO4的K SP =1.0×10-10 mol2?L-2 。现将0.233g BaSO4固体放入100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 ①溶液中c(Ba2+)= , ②若在上述体系中,实现BaSO4向BaCO3转化, CO32-浓度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CuSO4 晶体的实验图片和PbI2 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和析出两个过程,二者会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培养学生的微观分析和宏观辨识能力; 2.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知识,帮助学生尽快将沉淀溶解平衡纳入到已有的平衡体系,学会用平衡理论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平衡思想。 3.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会根据溶度积常数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Q 与Ksp 的比较,会从平衡移动的视角对沉淀的溶解和生成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4.通过小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对实际生产生活中和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建立、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参.教学过程

0.1mol/L 的KI 溶液,得到PbI2 黄色沉淀;上清液中滴加0.1mol/L 的AgNO3 溶液,得到AgI 黄色沉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难溶电解质也会部分溶于水,难溶电解质也会 存在溶解平衡,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当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的速率和溶液中Pb2+和I-形成固体沉积下来的速率相等时,PbI2 固体的量不再减小,得到PbI2 饱和溶液。 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写出PbI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示方法:PbI2(s)?Pb2+(aq)+2I-(aq) ,并与其电离方程式相对比,便于学生区分,之后学生类比写出BaSO4 和Mg(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找位学生来黑板上写,教师订正答案。 弐.迁移应用 【框架归属】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平衡体系:化对比分析,强化记忆,及时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 通过回顾已有的平衡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沉淀溶解平衡尽

(完整版)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个性、主 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决定了高中化学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 业等传统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阅读作业、实践作业等多元化的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依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着多样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相 统一的原则设计化学作业. 一、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1.遵循激发学习动机的规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 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 去尝试.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内容缺乏创意,加上教师缺 乏创造性的使用,学生感到作业面目可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 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 味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学生的心 理特点,又要符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2.遵循记忆的规律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在刚学完的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 记忆、巩固知识,就要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排除各 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 提高.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适当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注 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任何学习,都是有一个过 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 在校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所以作业设计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二、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