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石谈登顶珠峰

王石谈登顶珠峰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02日 16:21

主持人(陈伟鸿):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对话》。2003年5月22号两点37分,52岁的王石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作为目前国内年龄最大的登顶者,也是企业家中成功登顶的第一人,我们看到很多的媒体用大量的篇幅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在这些报道当中尽管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过更多的还是一些赞美之词。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知道王石对于攀登的真实的想法,于是在5月30号王石随中国登山队下山抵达成都的第一时间,我们将他请进了《对话》的节目当中,和他有了一次近距离的独家专访。王先生,欢迎你来到我们的《对话》节目。今天我们的观众可能会看到一个跟以往的《对话》在样式上有一些不一样的《对话》,当然也会看到一个跟以往不太一样的王石。您现在的这个形象是登山之后给你带来的改变吗?


王石:


对。


主持人:


瘦了好像。


王石:


下山之后我想估计是差不多瘦了10公斤左右吧。


主持人:


瘦了10公斤?


王石:


但是实际上随着下降的高度,开始从日喀则称(体重),到拉萨再到成都,实际现在瘦了12公斤。


主持人:


现在回来了,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王石:


我自己感觉是相当好。因为22号登顶,24号就撤到大本营,25号就已经开始申请去飞伞,连续从珠峰大本营出来过了四个山口,还主动又到了羊卓雍,我又飞了三天伞,身体还不错。


主持人:


你们在山顶那一刻到底看到了什么?


主持人:


实际上我们那天攻顶到8300米以上是雾气蒙蒙。


主持人:


到山顶上很多人说你一定是一览众山小。


王石:


对。


主持人:


实际上是你除了看到自己,看到一些登顶的队员之外,其他的能见度在二三十米之外你什么都看不到。那你自己在心态上在那一刻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石:


寸步难行。


主持人:


当时你想我一定到顶点。


王石:


我一定到顶点。


主持人:


那真的到了之后呢,当然你想要照张照片。


王石:


因为这要留作证据,那时心里你得清楚不会做任何的多余动作,当然国旗是一定要展的。


主持人:


你那一刻就只做了展开旗子照相这样一件事儿?


王石:


当然我和刘建上山还有很特别

的情结。我说为什么B组我们四个人,只有我们两个上去了。实际上我们有个互相激励的方法,我知道他正在求婚,我就建议他这个求婚,在8848米上进行求婚。我说这样你是做了一个精心的设计,我说你是最高峰的求婚者,我说我呢是证明人,也是最高峰的证明人。但是下来一想说,坏了,如果他登不上去,婚不就求不成了吗?如果我登不上去,他求的婚没人证明呀!


主持人:


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希拉里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你登上峰顶的时候你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一种满足感,当你在登到峰顶的那一刻?


王石:


没有。


主持人:


你跟他不一样,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一种满足感?


王石:


我想很多来讲成功的登顶者,表述他们的感觉都是事后。实际上满足感是事后才有,事后到了大本营之后才有的。


主持人:


回到大本营,有没有再抬头望一望你曾经攀登过的8848米的珠峰?


王石:


当时正好回到大本营之后,连续都是好天气,晴空万里。珠峰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所以你在看它的时候你会不相信,我真的上去了吗?


主持人:


不相信你自己曾经上去了?


王石:


不相信自己,就说我怎么上去了呢?但是满足感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帐篷里,无意当中在我们那个大本营的后勤的总指挥于良璞的帐篷里。我在那儿坐着正喝茶呢,他说你填个表,填什么表?他说这是总局要求的,我一看上面栏目上是姓名、单位、高度,很正常的一个表格。那我就填了,王石,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度上来讲我想我有一米七六,高度我就填了一米七六。但我一看上面一个人填的,上面怎么填了一个7,028米?我说他填错了,身高哪里有7.028米的?他怎么可能七米多呢?我说这是谁填错了,他怎么是七米多呢?人家说是填你的攀登的高度,这时候我就开始填攀登的高度。刚才讲了,我说我还不相信我上去了,这攀登高度我就填8848.13米,这个时候写下这四个数字的时候,那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曾经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峰,那个时候才有一种,哎呀,浑身是非常舒畅,很流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情不自禁就含着泪,非常非常激动。尤其到最后这样的过程当中,当然是很短缩的,最后到了顶峰上,尼玛校长把五星国旗一展,那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山顶呢,动作都是非常慢的。


主持人:


那么这个过程,您自己有没有做一些什么

样的记录?


王石:


我的习惯是这样,登山过程当中是要拍照片。现在这个电脑时代,我带着电脑,6500米以下是用电脑每天来写日记,写日记。再一个,如果再往上面,电脑带不上去了呢,就用录音笔来把它记录下来。


主持人:


那我想电脑和录音笔都是这次登山的珍贵的记录,能不能在我们的节目当中第一次让全国的观众来看一看,登山笔当中到底记录了什么样的一些让你难忘的片段。





晚饭后队员集中在餐厅开会,队长开场白的大意是央视转播引起全国关注,有关领导关注。总局领导指示,从安全的角度要调整攻顶计划,但要征求每个队员的意见。调整意味着取消一些队员的进攻机会,问题是这是一支由中国登山协会出面组织的商业业余登山队,七名登山队员都是自费参加来攀登珠峰。调整谁呢?取消谁的攀登资格呢?队员的意见是一致的,都不愿意放弃登顶的选择机会,只是表达意见的激烈程度不一。现在说着说着忍不住掩袖无言,局面曾一度失控。老王的情绪也控制不住了,和队长吵起架来,一些队长感到委屈和压力,眼泪夺眶而出。


主持人:


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段录音应该是你们在登顶之前有一个开会的记录。


王石:


有个民主会。


主持人:


民主会?


王石:


对。


主持人:


这次民主会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谁可以去登顶,谁不可以去登顶。这里面我听到你自己的记录说,老王和队长吵了起来。就是你自己?


王石:


老王是我。


主持人:


是因为你即将面临着有可能会失去登顶的机会吗?你跟他吵了起来。


王石:


当然这是非常主要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


争论得到底有多激烈,您一直说争论非常非常激烈,争论到什么激烈程度呢?


王石:


非常激昂。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放弃这个权利,甚至A组B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致是什么呢?如果这个权利不给的话,那我们宁肯都不登。但是这个意见我不同意,这就等于走极端了。但是表示方式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就掩袖而哭,当时就哭泣起来。有的就表示非常不满意,我是非常激昂的。


主持人:


您当时的反应不是掩面而哭,而是立马反击?


王石:


对,非常激昂的就跟他说。按照我的逻辑来讲,它是个选择权的问题。你不能因为说这个形势变了,关注了,就把我们这个权利放弃了。我就连续这样说,队长就说

你给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即刻想都没想就反过来说,是你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还是我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实际上是我在说我觉得您在高山上没有反应,没有高山反应还是思维非常敏捷,这个是高原反应的一种失控,失控,说得很激烈的情况下,我就看到队长掉眼泪了。


主持人:


队长掉眼泪了?


王石:


队长掉眼泪了。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登山,尤其登这种高山的严酷的环境下,一般来讲一定是绝对地下级服从上级。队长就说,如果你是要求绝对安全是不可能保证的,所以这个队长我不能当了。


主持人:


您在激烈的争吵之后也向他道歉了?


王石:


对,我当场就道歉了。当然事后讲,队长说他很生气,但是是老王主动道歉他就不好意思了。


主持人:


后来是不是还做了什么弥补,补救措施?


王石: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吵完架之后就回去睡觉了。帐篷亮着,特意等他来,结果他回来了。回来之后他就开始脱衣服,他看灯没关,他说你还没睡?我说还没睡。他就脱衣服,我突然就闻到一股臭袜子味儿,那个臭啊哎呀给我熏的,你根本再无意说什么话了,就赶快就这么捂着。那天晚上就没说什么,第二天呢,我就说队长你该换袜子了。他说我就一双,我说我这儿有,包里拿出来翻翻,翻出一双袜子给他。很长的那种,他说我想要短袜子,我又翻翻,很耐心地翻,又翻出短袜子给他了。他就换上了,他以前穿袜子也臭,因为我都睡着了,我没感觉。这会儿给我熏的呀……


主持人:


这次刻意地等他,发现了这一个秘密。


主持人:


后来我们也看到你其实也拿到了冲顶的机会,而且最后也成功地登顶了。那如果我们做一种假设的话,就是当时可能你必须要服从这样的命令,你必须要失去这种机会。那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


王石:


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会开完了。我说你们不要以为王石这么高尚,这么代表大家的利益来进行争吵。我说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用商业方法来解决,怎么解决呢?既然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考虑要牺牲个别人的利益,我可以用商业问题解决,用钱弥补。我说,比如说吧,给我500万我很满意了。因为从社会的,全国的影响,这样保证安全,你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我可以放弃,我说如果500万太多,我300万也可以。我说我有300万,100万给我太太,100万给我女儿,100万我得到,我(再)借50万买条游船。因为是为了社会的利益,牺牲了我登珠峰的机会,我不

登了,我就航海去了。如果在一种商业行为和某种更大的行为冲突的时候,实际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


主持人:


你会不会觉得你这样的想法会招致很多人的不解?他们可能觉得登山跟商业的行为如此紧密地挂钩,甚至是在这种千钧一发,可以说决定大局的情况之下,您还在考虑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


王石:


因为我们这次登珠峰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这次你破坏了商业的原则,以后你没法组织,谁还相信你的合同呢?


主持人:


我觉得这个录音笔的作用真是非常大,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路途当中这样激烈的争吵,以及王石亲手去洗臭袜子的一段故事。还有什么别的记录我们再来听一听。





下山路,风很大,路不平。下山途中氧气不足,队长说,到了第二台阶,就有支援的氧气上来。扎西和我一起寻找路过其他队废弃的氧气瓶,还有残存的氧气瓶就换上。到了第二台阶,其他队队员也聚到了这里,风雪交加,氧气不足。下到第二台阶没有看到后援氧气上来。


主持人:


那当时的这个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王石:


在攻顶的路途当中,我获知我的氧气是不够的。我想没有登山经历的人都会知道没有氧气,作为一个攀登高峰的人来讲意味着什么。我正在攀一个岩,过了第二台阶,8680米的位置上攀岩。上不上,下不下,突然感到肺要爆炸。瞬间是很紧张的,本能地就把氧气面罩掀起来,就高喊,没有氧气,没有氧气。但恰好这个位置上呢,下面人上不来的,我正好在上不上、下不下这个位置,现在吸着当然没问题了。就是在下撤回去的时候氧气不够了,确实因为原来流量开太大了。这就报告,现在我的氧气撤回去不够了。队长就说,下撤。下边的人在旁边看着我,看我什么态度,GO UP(向上)。


主持人:


你为什么在接到这个下撤的命令的时候,还继续要GO UP(向上)?还要继续攀登?


王石:


那是个很本能的反应,那时没有任何思索。事后来讲那种本能反应,第一,我就是那时候下撤,我也不够。因为它不是个10分钟的问题,我那时候下撤也不够。我登顶了下撤也不够,两种都是不够。我为什么不登顶?很简单。当时本能地眼睛在雪旁边搜索,搜索什么呢?就是遗弃的、废弃的氧气瓶,到处都可能有氧气瓶。当时因为队长也知道我这个缺氧的情况,他就告诉我,实际上现在已经派夏尔巴背着氧,两个夏尔巴背着氧上来支援你。如果我只要能下到8700米的第二台阶,下面

就有氧气放在那儿等着我。当然这给我无限的希望,40分钟我们就很顺利地下去了。下去之后并没有发现夏尔巴,支援氧气的夏尔巴并没有,继续往前走。我们还是那个老方法,还是沿用老方法找遗弃的氧气瓶。去找,找到了半瓶,那真是意外的惊喜。找到了半瓶就换上了,这个半瓶撤到8300米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到8400米的位置上,那两个支援的上来了,又把我那个半瓶换掉了,又换了个满瓶的。我当时就老大不情愿,干吗让我再背这么重的呢?因为已经足够了。


主持人:


就是有惊无险了。


王石:


这个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说当时在那种场合为什么那么镇静。但实际上慢慢现在细味回想,实际上那镇定,该害怕的不害怕,本身就是高山反应。


主持人:


其实有很多是足以令你害怕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境之下你完全忘记了,或者说没有这种害怕的反应,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


王石:


是,应该是害怕的。


主持人:


为什么不害怕?


王石:


实际上这对有经验的老登山运动员来讲那就是高山反应,因为高山反应一个就是在高海拔来讲,缺氧情况下就是这样人显得智商比较低。说是这样的,如果是不吸氧的话是6岁儿童的智力,吸氧的话是12岁儿童的智力。那我是属于不吸氧和吸氧一个中间状态,那可能8岁吧。


主持人:


我觉得你刚才说的有惊无险特别准确,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过你的一个攀登记录,从1999年开始玉珠峰,一直到2003年的哈巴雪山。除了很多这样的数字,每个你攀顶的顶峰它的数字之外,看到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登顶、登顶、登顶。其实在登顶的背后,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也就是成功。我特别想知道你会不会担心在什么时候,这个攀登的经历当中也会写上一些失败,或者说为此付出的一些代价。比如说,遇难等等?


王石:


那是有可能的,因为你登雪山,那面临就是一个危险,或者叫做悬生命于一线。一线就是安全绳,铁索挂上去,你就这样走。实际上我登山这么多年有一座山峰我是没登上去的,我不知道有没有记录,就是1999年的博格达。那个不但没登上去,而且那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主持人:


那次是没有登顶的,而且遇到很大的麻烦,有危及到生命吗?


王石:


当然这个麻烦指的就是危及到生命。因为我是差不多晚到了一个礼拜,我到了之后,他们已经从山上撤(下来)。我一到看他们撤下来了,我就不甘心。我说,那我不能

来了到大本营,我就回去,我就一个人进山了。就是一个人,当时他们安全绳打好了,这样上。在山顶呆了三天,到第二天我已经快到突击营地了,气候非常非常恶劣。前面又是流冰、流雪、滚石、小雪崩,雾气漫漫。我面临着什么选择呢?我距离突击营地还有300米,但已经上不去,能见度太低,能见度只有20米,没法达到突击营地。没法达到突击营地呢,我面临着要不要下撤,先下撤第二天再到突击营地,之后再攻顶。但是我考虑那样我的体力会不够,但是现在突击营到不了,我又没带帐篷,又是非常非常陡,非常非常窄。这边就是大冰,这边冰壁,这边就是悬崖,下面就是大裂缝。我结果在那个冰壁上打了两个冰锥,挂上绳子,安全带挂上,我那天晚上就把我自己挂了一晚上。因为我想我赌第二天天气好不好,但是第二天天气还不好。你赌天气,天气不好,赌输了,那你只好下撤。下撤过程当中呢,他们打的安全绳,上面的滚石把安全绳砸断了。就有一段,差不多坡度在65度吧,下面就是大冰裂缝,你掉进去那得10年尸体才出来。我当时一看就浑身哆嗦。


主持人:


哆嗦,真的害怕了?


王石:


害怕了,真的害怕了。我就开始骂自己为什么还要一个人来,我怎么给自己造成这样一个绝境?腿哆嗦,我还带着对讲机和大本营能联系,但我当时就把对讲机关掉了。因为大本营要支援我,最少差不多两天,我在这儿待两天那绝对活不了。


主持人:


那个时候最大的渴望就是活着回去。


王石:


对。第一个反应就哆嗦。第二个反应,我就把对讲机关掉了,我知道我和他们呼叫也没用,让他们担心。我面临险境我必须自己来过,我想第一个得先让双腿不哆嗦,打自己耳光。因为我印象当中,举重运动员激励自己的方法,你看教练员啪啪两个耳光上去,举重就起来了。我就那样喊一声,给一个耳光,再喊一声,再给一个耳光,双腿不哆嗦了,差不多过去十几分钟的路,我走了一个多小时,任何一个一失脚滑下去,尸体都见不着。冰川慢慢移动,这个尸体十年之后才能出来。


主持人:


那个就是说,无谓的个人这样的冒险实际上是非常不值得的。拿珠峰来说,从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攀登上之后,虽然有一千多人都曾经登顶,但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数字,就是有170个人把他们的生命留在了珠峰。所以这次在登顶之前,你有没有再一次来权衡一下,生命跟攀登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关系?


王石:


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实际上对于生命来讲,不登山你

也要面临危险,你都要面临死亡。但是我的体会,这么几年,实际上我这人是挺怕死的。但是在平时生活当中你可以回避它,除非你的亲人要死你必须面对之外,很多是可以回避它。它没来之前你可以回避它。恰好登山,你没法回避它,必须直面,你必须直面它。所以反而来讲,我觉得登山运动可以让你直面人生,直面死亡。正是因为它随时悬于生命于一线,你要珍惜它,你必须要认真地对待它。正因为你敢于面对它了,所以你才珍惜生命,你才珍惜生活。


主持人:


对于王石而言,跨越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无法忘却的一次自我的挑战。也许每一个攀登者在攀登的过程当中,都曾经真切地站在过生和死的一线之间,因为在这样的极限当中行走,意味着时刻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直面。挑战是无所不在的,并非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机会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我相信每一个人在各自的生活当中,都有可能站在过坚持与放弃的边缘,如何去跨越心灵的8848?也许王石的行动和思考会给大家一些启示。那这次攀登珠峰我们知道,您是成功登顶的人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很多人每次提到这一点的时候都有点儿不可理解,说王石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一直要登到山顶?


王石:


现在还不能说是老命吧,攀登过程当中最大年纪是70多岁,像我这样50多岁都属于年富力强的。青年就说不上了,按照国际上流行的这样一个登雪山的标准当中,我这是正当年。


主持人:


其实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当中,50岁就是一个知天命的年龄。


王石:


对。


主持人:


但你是52岁的年龄,依然在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猜测,就是说王石先生是不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爬不上去了,所以才开始寄情于山水当中。我前几天上网,我看到有一个叫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901614.html,的网友,他说,最初促使王石先生去登山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公司的权利斗争非常地激烈,你的大权旁落。所以不得不选择登山这样一种方式去排遣,您怎么看他们的这种说法?


王石:


我创建万科应该恰好是20年了,当然周年得到明年才20年。我1999年辞去了总经理职务,我这样来总结万科。我第一个就是选择了一个行业,选择了房地产,创造了一个品牌,万科地产品牌。建立了一个制度,培养了一个团队,这是我对万科的总结。已经20年了,如果是20年了你还不能离开这个公司,那是我的失败。我是非常强的,刚才你说的那些东西什么郁闷,什么权利斗争,对我来讲什么叫强人呢?强人就是他绝对是能控制局

面的。


主持人:


你觉得自己是个强人,你不觉得吗?


王石:


我当然是强人了。


主持人:


这个要你来回答是最好的答案。


王石:


我当然是企业界少有的强人了。连续创建企业那么多年了,但我还属于年富力强,我远远没有退休的年龄,我还没有到倪润峰、柳传志的年龄。我还没到应该交班的时候,但是我交班,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强人政治,强人管理,这个它只能是你这一代。一旦强人因为某种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或者是生理、生命上的原因,你总是要退休的。之后,这个企业它就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恰好来讲,是在我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我是48岁交的班。不是58岁,不是68岁,我是48岁交的班。实际上一个企业家最不容易做到的什么事情呢?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说我有权利去驾驭,但我不去驾驭,这是非常非常难做到的。比如你如何培养年轻人,你明明知道他们有缺点,你明明知道他们经验不够,但是你放手让他们去做。因为你知道你不仅仅要看到现在,要看到将来。万科成功不成功不在我王石在的时候,而在我王石不在的时候。从这样来讲,我刚才讲了原来登珠峰不是我的梦想,带有一定的偶然。但是我希望万科在王石之后还能继续向前发展得更好,这是我的梦想。为什么说梦想呢?因为将来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但正朝这个目标你现在已经在做了,所以我在做,一直在远离(万科)。至于说我的登山,那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我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也可以间接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登山那是我自己个人出费用,不但我自己个人出费用,比如说摩托罗拉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我说,可以。但是钱一个不能少。我已经对现在的工资,现在的奖金很满意了。但是我既然给你做,咱们按商业原则。只要你支持中国的登山事业,我就愿意做。我对收我多少钱我没兴趣,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说不是什么因为权利斗争才去登山。


主持人:


你看刚才你自己讲的除了登山,你还担任摩托罗拉手机的代言人,你做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不担心别人说王石在不务正业吗?


王石:


本来来讲,他们都是按照他们的设想来设想一个董事长的一个活动范围。他们不知道实际上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作为一个董事长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来对公司未来的,一个在董事会的层面的,一个决策的判断,就是决定未决定的事情。第二个,我们是不是就是说作为董事长就不能有个人的私生活了,就不能有个人的爱好了,就不能有自己

要自己的选择了?我觉得不行的。很多人来讲,你对股东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我觉得一种公平就是你不能因为是我为了股东,我牺牲我的东西。但是反过来讲,我不能为我的东西牺牲股东的利益。很多人说,因为你是董事长,很多股民持有你的股票,你去登山,登山很危险,所以你对股民不负责任。我觉得这种观点不对,我们为了要付起这个责任,必须有的时候要放弃一些东西。我们来看看,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更多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一种公平,强调一种选择。而不是更多强调放弃,放弃是选择的一种。选择有两种,一种放弃,一种不放弃。你如果说为了别人而你放弃,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如果讲到公平,你不能对一边公平,对这边不公平。我们生活当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比如说你可以打高尔夫,花股东的钱,这就是公平。我花自己的钱,我去登山,就是对股东不公平,这样本身讲法就是非常不公平。我觉得对股民负责任的话,不仅仅你要兢兢业业做好你的事情。就刚才我讲的,你把这个公司做到制度化、品牌化、团队化之外,我觉得对股民最大的一个负责来讲,就是透明度。让股民充分了解你个人的行为,知道你正在做什么,如果他判断你这种做法,对他持有股票,你个人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话,对他持有股票投资有风险的时候,他进行选择。如果他对你信任,一看王石这么的记录,你即使不登山,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透明的状态,让公众看到了一个跟他们概念当中的企业家不太一样的一个王石。因为很多的企业家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的时候,就如履薄冰,每天睡不着觉。王石现在不仅吃得好、睡得好,还有大把的时间去登山。他每天睡不着觉就很容易神经衰弱,就会导致管理不好,神经衰弱,精神就不支。精神一不支,管企业恐怕那就是企业越大就越麻烦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可以看到我了是从珠峰下来的,你看我现在虽然瘦一点,但是你也看到了我是不是显得很迟迟钝钝呀?还是说话说不清楚?不是。


主持人:


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他们还是更加的认同那种所谓的鞠躬尽瘁,甚至死而后已的企业家。对这种刚才我们提到过的有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企业家,他们可能会存在自己一些不同的看法。


王石:


我的行为你可以不认同,你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觉得那也是一种,人生如果你选择了那种,我觉得我相信他也会很欢乐。关键在选择。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商品社会它讲的更多是公平的竞

争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其中有一个就是选择权。你可以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像王石这样的。这对大家才是一种公平,我觉得才是个公平。但是你说我选择这个就是不务正业,我觉得没有,怎么会不务正业呢?我才是务正业,我搞的范围就是房地产,什么都不搞,我务的是最正业。因为我的正业就是房地产,这跟你的登山没有关系,这是第一。第二,我登山是我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你会发现这种个人生活方式,他连续这几年这样一直登山,它无形当中也起到了对万科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这山看着那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样的攀登不止的一种精神。


主持人:


我们说到登山的时候,你反复强调的一点说登山是你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它跟企业跟万科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你也不愿意用这样的事情来炒作,但是在这种登顶之后,或者是在登顶期间,我们看到万科的很多官方的渠道对这件事情的渲染力度是比较大的。因而也再一次让人们觉得说,万科是不是又在利用这样一个事情在炒作?


王石:


绝对不是说有意的去操作,炒作倒是没有。


主持人:


你应该会注意到这次攀登当中,回来之后,像联通的陈俊池,华西都市报的刘建。联通打的大标语,“欢迎勇士陈俊池回来”、“欢迎勇士刘建”,没有这样的大横幅欢迎您。但你会注意到万科是打着横幅来,但是没有打王石的名字。但是在万科的网站上我看到他们发的一封贺信,当中写到说,当王石站在地球最高峰的时候,意味着他已经创造了自己精彩人生的新高度,也把万科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你看到这个贺信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


王石:


我觉得那是他们高兴的时候说的一些祝贺的话。就像你生日,是祝你长寿,实际长寿是不可能,真的长寿就成老鳖了。


主持人:


但这是他们以公司的名义发的贺信,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还是希望这两件事情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既然这次登珠峰活动和社会这么密切,当然和万科也密切当中去。


王石:


他们在这种氛围当中发出这样的(信息),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


这不是你的预先设计,但是这种效果是不是你所满意的效果?


王石:


我没太注意。


主持人:


那时候可能高山反应还没有完全恢复,那今天高山反应已经过去的时候,你怎么来看这个事?


王石:


那你是领头人,他把你放在前面

当然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我觉得那是很正常的。再一个,作为万科来讲是20年了,现在虽然在中国是处于中国房地产第一的地位,但实际上它如果不提高,它一定会被别人超越。


主持人:


其实正是因为全社会这么多人的关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王石作为一个董事长,他怎么可以花这么多的时间去登山,而不去关照企业的一个正常的运转。那您觉得说公司离开了您是不是就可以正常运转?


王石:


我现在在公司扮演的角色是三个角色。第一个就是在董事会的层面上来决定未决定的事情,这个最起码现在我感到他们还需要我,我不觉得他们离不开我,我觉得他们需要我。因为有的时候离不开和需要它是两个概念,因为他们也得考虑考虑我,他们就这样不要我了。这不是我没事可做了吗?离不开,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依赖。但是需要就不是这种依赖,需要它是一种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他可以不选择你,但觉得选择你还不错。所以现在还需要我坐在董事长的位置上。第二个就是未必你的董事会决策全是对的,那么就是你决策之后的监测。第三件事情你作为企业的一个形象,公司董事长,尤其你是个创始人,而且年纪还没有大到70岁,你怎么还呆着不走,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做一个企业的形象,做一个心理上的,一种它觉得你精神上的,带有那个寄托的性质。我觉得这个作用还在起,因为毕竟你就按照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这个标准来讲,我现在也年龄不是很大,我才52岁。


主持人:


那你自己会不会觉得你自己其实就是万科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王石:


我现在是形象代言人,是不是最好的就很难说。


主持人:


觉得这一次你的攀登珠峰,同样也是商业和运动的一次很好的结合,如果把它也用来作为推广万科形象的一种选择,有什么不可以呢?


王石:


实际上企业在广告形象当中已经运用了这一点。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就在深圳的大街上看到很大那个广告,我看我怎么在上面呢?那就是我一张攀冰的照片,实际上已经在用。但是由于我觉得登山运动它的不确定性,我个人本身来讲,是不大倾向把这个登山运动和公司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


那你会去把深圳街头的那个大海报揭下来吗?


王石:


我没有揭,因为这是它,刚才就像我们说它的决策层决定的事情,我不会干预的。但是我绝对不会鼓励他们这样去做。


主持人:


刚才我们谈到说你在中国企业家当中显得多多

少少有一点另类,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放眼全球的企业家当中,还是看到有一些相似的画面。很多的这些企业家,他们也愿意在经营工作之外呢,更多的去做一些挑战极限的事情。像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我听说他就率领自己的航海队多次参加美洲杯的帆船赛,而且拿了9次的冠军。从你的理解当中,你觉得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一种追求?


王石:


我觉得当然他们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能把自己的这种冒险精神竞赛精神和这种运动,和企业的精神很紧密的结合起来。我相信它一定本身是带有商业上一个广告的这种宣传的意味。但是能和自己的爱好结合起来,我还没达到。


主持人:


我相信你对这个事情肯定会有很多自己的考虑,就是在企业家的生命当中,他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追求,或者说去实现一种超越利润、超越数字的这种人生走向。


王石:


你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比如有的选择捐学校,有的选择修路,有的选择建桥,有的选择建敬老院。那么我选择,就是1997年从西藏回来之后,我选择不仅仅是自己登山,而且把自己当成一个实验去推动。这比挣多少钱 ,这比什么都很开心。因为这整个提高了国民素质,民族的一些要有一点这种探险精神。我相信在我们,尤其是物质逐步逐步地丰富起来,精神上的东西也非常非常需要。


主持人:


那这么多年来,让你一直把这个登山坚持下来的秘诀是什么?


王石:


登雪山。刚才讲是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生活方式你就没法抛弃,就像那红舞鞋似的,穿上红舞鞋你想不跳舞是不可能的,你脱不下来的。登山运动也是这样,你一旦上去了之后,我不是曾经讲过吗,登珠峰之前的前十座雪山,我是一进山就后悔,但是后悔还要登。不是坚持,而是,你不进山你就觉得不对。


主持人:


其实王石对于《对话》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了,曾经多次在《对话》当中出现。而且在去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全球嘉宾范围的一个调查,我们把调查结果出了一本书,就是这本《未来99种》。在这当中,就有属于您的那一部分。当时您是自己亲笔回答了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问的。在过去的这一年当中,对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生活的领域里,您感觉到意料当中的事情是什么,你现在能不能回忆起来当时答案是什么?


王石:


我不记得了。


主持人:


只是对9·11没预料到。


王石:


对,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主持

人:


但是意料之中的这个事情呢?您选择的答案,其实不是选择了,就是您亲笔写下的答案是,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出来。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句话?


王石:


因为不可预料的太多了。并不是很多什么你都知道了,但关键就是你怎么去面对。其实预料当中也包含着不可预料的事情。


主持人:


对。特别在你从8848米的珠峰下来之后,今天到达了成都,我们坐在这儿来进行这期特别对话的时候,如果还是同样的问题问你,意料之中的事情是什么?你今天会怎么来回答?


王石:


我想应该还是那个答案吧,因为那个是最简单的道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王石站在8848米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多的考虑。但是从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撤下来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一个新的目标、新的追求,那这个新目标、新追求是什么?58岁的时候,去实现自己航海的梦想吧。刚才说了,珠峰从来不是我的梦想。上去了,下来我还不相信。航海是58岁,那现在既然珠峰提前了三年,航海也要提前。船长训练,买帆船,当然买帆船还需要钱。那我还得努力工作,我还要挣钱实现我这样一个梦想。当然山还是要继续登下去,虽然珠峰它是最高峰,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最难的。


主持人:


这次的攀登珠峰创下的记录之一就是年龄最大的登顶者,您有没有兴趣在未来再创下这样一个记录,到时候大家看到王石是第二次登,而且年龄是全球最长?


王石:


我希望我这个记录尽快地被其他的中国人给破掉,如果十年之后还是我这个记录,那就由我来破。


主持人:


无论怎么样,太阳都会每天从东边升起。所以我们也期待着未来那一天到来。也许那个时候,所有的谜底就能解开。作为个人的王石,今天跨越了极限,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而作为企业家的王石和他的企业,还远未抵达事业成功的最高处。在中国融入世界的道路上,他们依然要面临许多极限的挑战。古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山水游走之间,勇气和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勇敢,所以无畏。因为智慧,所以跨越。我们相信比巍然屹立的8848更难跨越的,是每个人心灵当中的珠穆朗玛。但这次登山者们的行动却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