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也随之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我国中学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中学主要关注了多元文化对英语教育的作用,却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探讨了中学多元文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后,分析了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提出了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旨在探索多元文化的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学英语;民族文化;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育获得了很多语言交流的机会。中学生不仅要保证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还要逐渐适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提高自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学习英语文化,英语携带着先进的文化来同化我们传统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在中学英语教育中日益尖锐,特别是在外国语类型的中学。如何实现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达到“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中学多元文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

随着语言全球化的到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使英语教育饱受争议,民族文化认同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全球文化浪潮的波涛汹涌,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同化和冲突,我国中学的英语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狭义的理解:一个民族群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可,包括该民族的行为、思想和制度等内容。民族文化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人心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民族文化认同诠释着民族认同,是它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英语教育的范畴内,由于英语具有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使得中学生或多或少忽视了文化价值传播的意义和文化认同构建的效应。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从宏观上来探讨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囊括了传统宣传、教育引导和制度构建等方式。在传统的语言教育中,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都希望能成功地学习好外来语言和顺利完成跨文化的交际;只有极少数学者关注了多元文化交际中的本土文化认同构建。客观地讲,任何一门语言都具有引导性,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构建迫在眉睫。

二、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当我国本土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外来的多元异质文化就会冲击我们现在的文化,本土的民族文化认同就会面对挑战和危机。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我国中学英语正处在改良转型期。外来多元文化的侵袭,打乱了正常的英语教育秩序。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尚处于懵懂期,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全球化概念的普及,英语俨然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极大地威胁着整个世界的语言生态环境。随着英语的迅速发展,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等也将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就有可能吞噬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使其丧失多样性。如此一来,处于被传播国家的文化就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文化主权就会受到极度破坏。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会给国家带来深刻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因此,我国中学英语教育应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

中学英语教育不再只是教授外国语言知识,还跟社会有密切联系。语言是文化的媒介,所以英语教育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对于我国中学教育而言,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应关注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对中学生进行英语教育。

总之,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理清外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认同建构的相关概念及其实施策略也成为本领域研究的当务之急。

三、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老师主要以文化教育、文化活动等主要方式来解释文化认同与英语教育的关系。民族文化认同可以被当作是英语教育的非语言结果;同时,也可以把民族文化认同当作英语教育中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基石。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文化认同是与其他视角有区别的。多元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是从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角度来分析文化认同发展历程的,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民族文化认同,探究语言传播过程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变化。

英语教育不可以没有意识形态,英语教育活动中经常会传递一些价值观念。从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状况分析,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内大部分中学逐渐意识到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一般英语课程中都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内容,选择的是一种常规认同构建的方式。教学目标单一,有着比较直接的教学效果,容易进行评估。然而,此种教学方式形成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不稳定也是不长久的,很容易被外来文化颠覆和破坏。

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学,如何从中学英语教育中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具体需要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改革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提高师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构建。

1.增加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中学英语教育使中学生不可避免且经常会接触到外来文化。不得不承认,外来文化中的确有些思想和先进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内容是英语国家通过文化传播强加到中学英语教育内容中的,妄想瓦解或减少我国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是每个中学生都不能接受的。若要增强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首先要熟悉我们民族的文化,并对其中优良传统进行传承和弘扬。再者,要学会用理性的视角和思维去对待外来文化,自觉抵制外来英语文化的侵袭。

2.改革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内容选材都是坚持选材的广泛性、体裁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选材兼有的趣味、知识和思想等特性。诚然,这些都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益的,但从研究者对中学师生调查的数据表明,现在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个现状是亟待改变的。首先,要加大民族文化和英语教学逻辑关系的理论研究,强调民族文化对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其次,适当增大中学英语教材民族文化内容的比重,从而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也能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者,开展民族文化与外来英语文化比较的课外知识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活动方式。

3.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提高老师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根据这个现状,考虑到英语学习中文化背景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应该充分弄清楚和理解多元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这也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首要步骤。英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是互补的。通常的认识,语言教育是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语言涵盖了文化的各种元素,并且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语言学习的中学生而言,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都是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处理二者的关系,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尚处在转型阶段,民族文化认同概念尚未成熟。但对于外来英语文化的冲击是不置可否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保持母语和外语的语言平衡,着

重弘扬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学里,只有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会,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与英语教育的和谐与共生,开创中学英语教育的新时代。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在不断增强及高校的重视,充分证明了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中学英语教育这个文化传播阵地,扩大中国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外延,才能更好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综合体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 2、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3、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2、难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的材料,说说你对中国结的认识。 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上面的额材料,说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24页的福娃图片,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它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师总结: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精神,我们也不例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情为祖国动。 教师: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那么,它们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一个不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没有文化认同感的人是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他们为了一点私利,出卖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得不到本民族人民也得不到其他民族人民的爱戴的,只能为所有人所抛弃!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统一。现在对于台湾问题就是如此呀,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要团结奋斗,与分裂分子作最坚决的斗争,坚决捍卫祖国的统一。 教师:什么是民族文化遗产?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见证,是一种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都包括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两大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有的受到了损害,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打击,也是在摧毁我们本民族的根基,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进一步发生,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三、直面外来文化。 教师: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一方面,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其次,外来也是其他民族在发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发表时间:2018-07-23T18:14:26.8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苟芳年[导读] 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多元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多元化。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夏、商、周三个朝代传承下来的中原文化,是族际间互相交流、彼此吸收融合的产物。从周族文化的形成看,先周文化是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结果。根据考古资料,先周文化渊源于二里头文化和客省庄文化,还受到以辛店文化、四洼文化和刘家文化为代表的姜(羌)炎文化影响。周族文化的起源就已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相当一部分蛮夷戎狄融合也加入到华夏的族体之中。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中原文化吸收了不少戎狄的先进文化因素,到了秦汉统一多民族中国时期,各族文化汇聚,丰富了多元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地域分布多元化。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于它的区域性。以原始文化源头、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的不同,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秦陇文化、三晋文化和邹鲁文化;在长江流域出现了巴蜀文化、晋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星光夺目的多源多头。(三)中华文化多元的内部结构。中华文化早期的发展和后期的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的内部结构。中华文化经春秋战国到汉代,形成了阴阳、儒、墨、名、法、道多派的思想争鸣;后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不同中华各民族乃至西方不同的文化,最终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文化。不同时期盛行的文化各学派以多元的形式共存于中华文化结构中。 二、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意义(一)文化认同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形成、存在与文化认同是不可分的。民族血缘、血统的认同,确定了人们同属于一个民族的相互关系及义务。随着民族的发展,文化在联系民族中所起的作用已超过了事实上的血统关系。文化是民族构成的一个重要要素,是民族存在的前提,能在民族中起到内聚的作用。 (二)文化认同是国家及政权稳定的需要。一个国家必须有维系民族的纽带及民众思维与行为的基准,这就是认同,最终使民众的思想及行为与国家的利益目标一致。认同属于文化深层次的内容,能导致一种最高价值的形成,因此能导致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使民众对国家产生感情,热爱国家、捍卫国家,因此,文化认同是国家的灵魂,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三)加强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在现代国际竞争中除了以军事和经济有形力量起支配作用外,软实力以文化之源作为载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实力摒弃了用传统的强制性力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方式,采用吸引合作的感召力、凝聚力来提高自己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等因素,文化实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四)文化认同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经验、精神、情感的寄托及社会秩序,离不开对于某些文化——民族的、国家的、人类共识文化的共识。而人的文化认同正好概括了这一切。在人们的认识体系之下,人们有一致的对于自然界及社会的认知,对于生产劳动、生活的经验,对于健康的认识及治疗疾病的方式,等等,这一切存在于文化中,为这一文化下的人们所拥有,从而形成了一种认同。 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 现阶段的民族问题中,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途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不断加强民族理论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部队等,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公开讲座和课堂教育、文艺节庆等不同形式,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二)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

高考政治必修三大一轮全国版:长效热点讲座(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长效热点讲座(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热点点击时政术语知识盘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 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 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2.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3.2017年开年以来,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 赛》,再到《朗读者》,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浪潮, 让观众从中感受古典之美,追寻文化之根 4.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7年8月7日 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5.2017年8月10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华优 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入 选项目名单的通知 6.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2017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 家宝藏》首播,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 “传奇的前世今生”,展现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人 文精神和大国气象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4.文化自信是更基本、 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 6.坚持交流互鉴、开放 包容 1.传统文化 的特点 2.正确对待 传统文化态 度 3.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 4.教育在文 化传承中的 作用 5.文化自觉 与文化自信 6.思想道德 建设、文化 权益 7.党的领 导、政府职 能 1.为什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产生活中转化运用仍存在不足,有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摘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创新,发挥教育文化传承的功用,提升受众的多元识读能力及多模态素养,有利于增强受众的民族文化自觉和认同感,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多元识读多模态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164-01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国人在感受异域文化气息的同时,也受到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冲击。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对以商业文化为主导的外来文化盲目地照单全收,迷恋过洋节、吃洋快餐、用洋电器、追洋星,淡漠或丧失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导致其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一、“文化认同”的概念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面对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一方面,倡导国人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的交流与创新,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民众文化认同取向,提倡文化自强、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新精神。 [1]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认同,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和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才能促进文化和谐、文化繁荣发展,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保持战略的主动地位,确立本民族在世界族群中的地位。[2] 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途径 (一)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有形或无形的历史记忆符号,如故宫、万里长城等名胜古迹,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风俗,孔子的“仁”“礼”,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传统哲学道德文化理念。这些历史的记忆上升为文化符号,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传承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象征。 1.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整理、保护本地区物质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认识中国结——结、印、福娃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2、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

连 3、的要求 二、情为祖国动 、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2、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1)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3、保护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 三、直面外来文化 、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2)外来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学过程】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课堂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

地位——产生——特点——意义 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最主要的一点)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预习与小组交流 一自学本课内容,完成下列填充题: 1.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_______________。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___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源于对_______________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海内外的华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基础。 3.传统民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及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4.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5.对外来文化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地批评地借鉴和吸收,取其_______,去其______。 二.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交流 1.怎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为什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3.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4.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探究点拨 1.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和日本侵占钓鱼岛,你有什么感想?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2.中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你有什么感想?热爱祖国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鲁迅说:我们不仅要去西方拿,还要精选,选好的拿,不要一味全吃下去。说明了什么? 4.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5.为什么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6.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优秀作文

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优秀作文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存的活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古人对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动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不怎么尊重。在20世纪中后期,文化革命使得中国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缺陷,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被保留了。然而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呢?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呢?恰恰相反,我们到处可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爱惜和保护。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宫殿,都被保存其原物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和历史文化。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在世间消失。因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做的。 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在特定场合不应目中无人地放肆,要让文明的言行举止成为生活的常态。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第二课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懂得自己的情感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一)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P23页:)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P26页:)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P26页)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寻常百姓,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具体事例见P24页最下面的小字部分)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 ①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随堂练习】 一、填空 【书本知识整理】 1、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 才能。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 3、民族、国家的命运。 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源于对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使海内外的华人 的文化基础。 5、传统民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是及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6、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7、对外来文化实行和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有、有地批评地借鉴和吸收,取其,去其。8、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 。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先进文化。 二、单选 1.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因情节感人,旋律优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这告诉我们 A.要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消极和落后的成份 B.要全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C.中国的传统文化优于外来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感 2、下列传统文化中,我们应予以摒弃的是 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 3、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一个中国的原则 4、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武术《行云流水》,独具匠心,把中华武术的精髓和现代舞蹈的精华巧妙嫁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精华 B.结合时代特征,弘扬了民族精神 C.承接传统,并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D.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5、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在于:①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②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③可以抵制外来文化的④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6、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三大传统的节日,它们是 A春节、元旦、端午节 B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C春节、中秋节、元旦 D元旦、国庆节、圣诞节 7、“惯用筷子吃饭、喜吃寿司、爱赏樱花”,请从上述的文化风俗习惯中,判断所指的国家是 A、中国 B、韩国 C、泰国 D、日本 8、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汉字的出现 B.人类的产生 C.摩擦生火 D.文字的出现 【问题探究】 9、辨析: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摒弃一切外来文化。 10、材料一:2006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全球华人拜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在英国的所有中国人祝贺农历新年…在欧美等国家,不少城市近年来纷纷将农历春节列为公共假日。在澳大利亚,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规模空前;在加拿大,当地华人的春节庆典甚至走进了象征权力中心的国会山;德国小学教科书中也出现了关于中国春节的内容。 材料二:今年各国华人庆祝春节的活动各种各样,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传统的贴春联、吃年糕、拜年等家庭仪式,也有举行春节联欢晚会等集体仪式,如澳大利亚的“中国文化澳洲行”、加拿大的“中华情春节晚会"等。“同一首歌"在北美的盛大演出更是产生了空前的“春节吸引力"。 材料三:在狗年春节,全国各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城市乡村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和浓浓的年味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看待我国的春节正走向世界并悄悄升温这一现象? (2)对海外华人而言,春节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3)隆重庆祝春节等传统节日有什么积极意义。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设计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ul tural identity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 【教学板书内容】 第二课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1、认识中国结——结、印、福娃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2、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二、情为祖国动 1、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2、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1)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3、保护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 三、直面外来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2)外来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学过程】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看下面的几张图片,说出这是在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在这些节日里,你的家庭都有哪些习俗。 教师:为什么只要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存在?(澳大利亚华人舞狮庆春节、纽约华人在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比赛)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强烈

的文化认同感。 教师: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2002年9月23日,台湾发生强烈地震。清晨7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个捐款箱。这是由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倡议的。倡议书写道:“台湾地震灾情严重,两岸心连心,希望我们通过捐款活动使台湾同胞感受到亲人的温暖。”这一倡议立即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解囊。 1998年祖国大陆遭遇特大水灾,台湾同胞感同身受,慷慨解囊,与香港同胞共同发起“一江热血向东流”大型募捐晚会,激动了亿万大陆同胞和海外华夏儿女的心。有台湾学者说:“自1895年以来,台湾人民始终关注着祖国的一切,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祖国任何一次历史事件,台湾人民从来没有缺席过。” 展示图片材料:抗洪抢险、海外华人关心祖国。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后,你能感受到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

同产生的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凝聚力。 火星文字:“宥時候卜知道腦子哩菑想什麽……”,“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 有人认为写这样的字能体现自己的个性。请大家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中国的五处世界遗产“武当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明清皇宫、三江并流”由于保护状况欠佳,被亮“黄牌”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 有中国的游客在欧洲旅游时竟然被问:现在的中国人是否还留着长辫子。 增强文化认同感,就要尊重、保护、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增强文化认同感,就要尊重、保护、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来举例::国家或当地有哪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做法? 教师:介绍我们国家近几年来在保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预习与小组交流 一自学本课内容,完成下列填充题: 1.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_______________。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___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源于对_______________的认同。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海内外的华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基础。 3.传统民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及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4.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5.对外来文化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地批评地借鉴和吸收,取其_______,去其______。 二.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交流 1.怎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为什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3.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4.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探究点拨 1.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和日本侵占钓鱼岛,你有什么感想?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 2.中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你有什么感想?热爱祖国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鲁迅说:我们不仅要去西方拿,还要精选,选好的拿,不要一味全吃下去。说明了什么? 4.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5.为什么推广:《汉语拼音方案》? 6.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城东初级中学教研活动公开课专用备课纸 科目思品班级三(4)课型新授课 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备课时间2012.9.17执教者许朋俊教研组长罗玉祥开课时间2012.9.18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欣赏阅读:引导学生欣赏文本P23中的中国结图案,阅读相关文字。 设疑导思:为什么中国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自由讨论后在班级交流。 交流畅谈: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自由讨论后在班级交流。 归结导入: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同时板书课题) 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 二、【感悟交流】——你我共织中国结 设疑导思:除了中国结之外,还有哪些体现认同感的民族文化? 交流畅谈:自主思考,自由讨论,自由畅谈。 引导归结:如2008年奥运会会微”、“福娃”等。 启发感悟:2008年奥运会会微“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讨论归结:分组讨论,并择优交流,点拨归结。 心灵折射:◆我想对“福娃”说—— 感悟畅谈:自主感悟,自由畅谈,点评激励。 赏析名言:欣赏阅读文本P23邓小平的爱国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思考感悟:◆邓小平这句名言所体现的内在情感是什么? ◆名言所体现情感特征的历史根源又是什么? ◆增强这种情感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畅谈感悟: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感悟分析。

中考政治精编复习资料 运用三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运用三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 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表现? ①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②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③语言的差异. 3、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4、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原因(全球化不应该是文化的标准化的原因/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原因): ①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②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③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全球不意味着文化单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⑤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①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外来文化的利).②面对外来文化,我们不能迷失自己,失去自身的独特性,我们不能照

抄照搬,而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6、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①面对文化差异,不是排斥、而是沟通.②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化,共同繁荣进步.③我们应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④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连结双方的相似点⑤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7、如何正确的对待中华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②结合时代和实践,吸取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以我为主,创新发展.③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走出去,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示文化魅力. 8、如何做中外文化交往的使者? ①要有开放胸怀,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要有全球意识,崇高精神.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③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搭起文化的桥梁. 9、中华文化的组成: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瀚如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博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