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使中职院校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2006年开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又给职业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

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采用什么模式?首先来了解一下模式的概念:模式是要素相互关系结构化、简约化的表达方式,涉及到目标、策略、方法、评价的有机整合。是比较成熟、稳定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的体系和框架。

一些职教专家认为:

培养目标——一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最终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

教学过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养成教育及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特别向用人单位调查各种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的比例,形成能够反映专业特色并且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以应用为主要宗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以

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改革课程体系;以岗位职责和职业综合能力确定课程,围绕专项知识、技能界定专业课程内容;以实现专项知识、技能培训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确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程体系——吸纳相关企业实际性参与课程建设,通过职业能力管理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制定教学大纲、考试考证大纲,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分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训方式,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实训的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表与实训导师制,并且在实训教学中引人公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企业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依托行业的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的培训和考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进行实习,并且能够顺利通过职业技术考核。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够关起门来搞课改,必须走出去做企业调研,再把企业骨干、职教专家请进来,成立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才能够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为生产服务,为社会服务。

下面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过程。

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校企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职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和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四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理念

理念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a.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b.能力本位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c.素质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能力本位理念的职业教育理念已占住了中职教育的统治地位。但在我校这个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现有的组织体制和教学体制,决定了大家仍然是吃大锅饭。因而也就没有创新意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仍大行其道。在目前,我们生员素质很差的情况下,按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

我不知是否能培养出几个高素质的学生。在国家产业需求和大多数学生都厌学而希望掌握一种谋生手段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根本的改变。好在校领导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给以了高度的重视。

2.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

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达到某种目标及规格而建立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技能型人才类型对应的职业是技术工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比如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操作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及其它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系统设计

(1)目标规格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已在上面作了描述。

(2)内容方式体系

内容方式体系主要由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几部分组成。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专业设置应是以市场需求为主。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与流程框架,是对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顺序安排的“三段式教学”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适应职教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校教学——企业实习——学校教学为序列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将时间、地点、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单元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专业设置好后课程设计就要围绕着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质量规格来开设。因此学校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发挥那些有能力、有干劲的骨干教师发挥其作用,让他们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本着“基础课必须够用,专业课针对性、实用性要强”的原则,形成“宽基础、活模块、多实践、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能适合我校具体情况的教学模式。

提起职校学生,人们普遍认为有这样几个特点: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形象思维能力明显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如何让这些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教学内容呢?下面是一个项目课程教学的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面对我们,小潘一脸兴奋。他说,他和他的同学是项目课程模式的真正受益者。上《数控铣削与加工中心技术》课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一个个像吃了兴奋剂似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的学习兴趣很浓,没有一个人打瞌睡,有时候还会为一个问题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每一节课大家都会感到收获非常大,许多知识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讨论、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掌握的。

项目课程模式为何会具有如此大的“魔力”?通过听课发现,普通教材通常写的是“第一章,第一节……”,而项目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写的是“项目一,模块一……”;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堆枯燥的概念、名词、指令,而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是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普通课堂是学生台下排排坐,教师台上翻教案,教师“灌”得辛苦,学生听得懵懂,而在项目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围绕行动化的学习项目,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规定训练项目与自选训练项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实践性学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懂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取学生们感兴趣易于接受的的方式,学生们还是能接受专业所需教学内容的。

(3)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保障体系主要由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和教育环境构成。除了实践条件尚可,我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很不合理:教师和行政岗位的比例不合理,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也不合理,专业教师紧缺,双师型的教师就更少了。政策上也不是鼓励广大职工去创新、去改革,教育环境也不尽如意。(4)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与评价。我们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与评价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也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在此不作进一步阐述。

4. 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是指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如我国普通中等教育主要是课堂教学方式;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人才;职业教育主要通过教、学、做三位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适合本校特点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有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清晰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即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才”)以及适合本校的职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和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回答了“怎样培养人才”)。

再好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比如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就是订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显然,职业教育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都认为非常好的一种模式,它解决了学有所用这个大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哪就是企业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在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考虑人才使用的成本,企业一般不太愿意参与其中。可见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又如前面谈到的项目式课程培养模式,对于一个单独的课程问题不大,也能取得很好的实效。但对于为达到职业培养目标而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整个培养过程都采取项目式教育却是很难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相关部门的协作。因而难已取得大的进展。

总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做三位一体,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方式,探讨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培养模式是我们每个教职工的职责。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发布时间:2012/6/15 10:50:44 阅读60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职教育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目标。 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计算机系深入调研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积极展开校内试点,结合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经过广泛论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改革创新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 1.主要内容:改进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进一步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引导、激励作用。 2.主要措施 采取阶段化、过程化、技能化考试。以课程论文、艺术设计、作品、平日作业、实习产品、计算机仿真等多样化考试形式,避免一张试卷定成败。期末教务处进行执行情况大检查,以原始资料作为评价标准。在15-17周教务处安排期末大检查。 3.主要目标:(1)形成贯穿教学过程的考试制度,(2)建立相应考试制度的质量监控体系。 (2)创建“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主要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2.主要措施:按理论课、实验实训课分类制定“以效率为目标”的课堂评价标准,实施校、系、学生分级评教。精品课程主持人、任课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要带头创建“优质课堂”。开展优质课堂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已经多年,但理论上尚缺乏科学的定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 2 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2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高职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故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2.3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研究

1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某种程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体制、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刘凤菊,2001).”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除具备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具有它的特殊性,即通过远程教育体系提供的多媒体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等手段指导学生,但学生主要还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张凤龙,2001).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支持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让教育对象达到相关的培养目标或质量规格要求.为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提供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备的开放学习与长期学习的空间是其基本理念,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是其核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是其主要手段,学习支持服务等要素进行优化设计是关键,教育对象达到相关的质量规格要求是最终目的.2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教学始终,即从选择专业课程和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信息反馈到相互评价,学生都 应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也应优化课堂设计,提供平台,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要发挥自己主动性,二者同时发挥到淋漓尽致,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首先教学目标及其相关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都要从培养对象的实际应用能力入手,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其次选用与市场密切联系和富有前瞻性的教材,要以培养对象将来的岗位要求为基准. 三是灵活性原则.灵活性是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灵活性.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模式、个别一对一学习模式以及协同交流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虚拟环境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导学法、反思法等根据实际内容灵活选择. 四是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现结合,坚持“专业围绕市场转、学生围绕实践转”的教学思路,重视实训教学,实现车间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五是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是指教学技术,教学设施,学习内容实训等都不能落后于实际生产领域,不能让学生学习已经过时和即将过时的知识和技能.而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实施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掌握先进技术和方法的过程,同时了解行业的新变化和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研究 田艳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六个创建原则,最后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趋势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227-02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上) 2012年8月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ZK3088) 227--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何谓创新人才?世界各国是如何理解创新人才的?本文拟对创新人才的理念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弄清创新人才的内涵。 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 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创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鄄ativemind”、“creativeman”、“criti 鄄cal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近年来更加突出而已。 在英国,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关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探索并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整体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具体体现为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工程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工程创新人才,是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需。 一、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 工程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人生价值和崇高科学献身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据此,我们提出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国家栋梁。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产业界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24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素质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积极乐观与理性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很强的自制力;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包容心与团队精神:爱国奉献精神和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优良的身体素质。 能力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划与综合能力;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各地都在实行积极探索。办好高 职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观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如何发展倍受社会各界注重,办好高职教育应进一步转变办 学理念,适合高职教育特点,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 一、深入理解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产学合作教育?一般认为,所谓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 生的全面素质、综合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 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 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由 学校、学生、社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核心是 教育,主体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 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合水平,促动学生全面 发展。 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 为当今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 较晚,但非常重视这种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 教育部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召开了三次全国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渴求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借助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Sophia嵌入式系统研发团队依托创新团队为实践园地,提出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主体化;项目实践引导;创新模式 0、引言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说: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在当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焦点。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如今盛行的素质教育,再到新兴的创新教育,人们不断意识到创新在教育领域内起到的强大推动力。探索创新教育的道路上,西方教育无疑是先驱者。在学术氛围浓郁且自由的西方教育中,创新一直是人才培养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素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就开始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中国高校逐渐意识到,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而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提案中占据首要位置。 在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渴求的大背景下,要想在众多培养模式中脱颖而出并推广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团队主体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Sophia团队是一个新兴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团队,其首创的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模式,在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创新团队主体化 在创新活动主体越来越具有团队化趋势的今天,团队模式成为人才的“培养皿”。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如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时间要求越来越短,领域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单独的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采取团队形式才可能完成。创新主体团队化,就是创新智慧集成化,它将问题提出的智慧、问题解决的智慧、应用推广的智慧集成起来,形成整体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社会经济进步。 团队模式虽然日益发展,但是受高校体制、教师能力、学生素质等多方面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限,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王晓辉* [摘要]:哈佛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育,在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和一系列的 改革创新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因时而变的 人才培养理念、因人而异的专业设置模式、因材施教的教学制度体系、博专并重 的课程设置方式、强调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及独具特色的隐性课程形式。借鉴哈 佛模式的特点,我们须培育大学精神,凝炼培养理念;改进专业设置,优化课程 体系;改革教学制度,创新教学形式;蕴育隐性课程,营造成才氛围。 [关键词]:哈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王晓辉,男,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2010 级,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翘楚,哈佛大学不仅以其崇高的学术声誉和卓越的研究能力闻名于世,更以其人才培养的杰出成就而受到世界的推崇和瞩目。哈佛大学不仅重视研究生教育,更注重本科生培养。本科教育始终在哈佛处于中心地位,本科生培养被视为哈佛立足之本,诚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所言,只有本科生才是哈佛大学真正的儿女。1探析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当前创新我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哈佛大学本科教育发展概况及人才培养成就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始建于1636 年的哈佛大学距今已有370 余年的悠久历史,从诞生之初仅寥寥数名学生的乡间学校到如今常雄踞世界大学之冠的一流学府,哈佛的发展史可谓十分辉煌。然而,仔细审视哈佛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作为一流大学的领跑者,哈佛在办学上众多具有风向标与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大多与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关。 哈佛的本科教育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1636‐1780 年为初创期,这一时期 有两大创新举措,一是建校之初就打破了英国只有大学才能授予学位的传统,授予毕业生学 位。1650 年,哈佛学院颁发的学位证书就首次得到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承认。2美国史 学家布尔斯廷在评价哈佛学院颁发学位的影响时说:“假如英国那种在正当地获得法人权力 并可颁授学位的垄断机构(即所谓“大学”)与其他各类学校之间所作的明确区别成功地移植 于此,假如为所有美洲殖民地建立单一的皇家大学,假如颁授学位的权力在所有殖民地遭到 明确禁止,那么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甚或美国文化中许多其他事物的历史—也许将迥然不 同”3。二是顺应产业革命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开设自然科学课程,1780 年哈佛学院已先后建 立数学、医学等教授讲座,哈佛学院进而升格为哈佛大学;从1781‐1868 年为探索期,这一 时期的重要改革是蒂克纳模仿德国大学模式对哈佛的课程设置、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进行 革新探索,虽然改革受阻收效不大,但使哈佛大学迈出了向现代大学转型的第一步。克拉 克·克尔曾给予蒂克纳高度评价:“现代美国大学发展的实际界线起始于1825 年哈佛大学的乔治·蒂克纳教授”4;从1869‐1982 年为跃进期,这一时期始于埃利奥特上任,至1982 年 核心课程的全面推行,在此期间,哈佛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埃利奥特及其继任者,都 以对哈佛本科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闻名,如洛威尔完善选修制并实行导师制与住宿制、康南特创建普通教育方案、博克改革核心课程体系等;从1983‐至今为调整期,核心课程实施后又历经数次调整,2002 年哈佛大学再次启动了全面综合的本科生教育改革,此次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调整、核心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诸多方面,密切博雅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世界公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5 哈佛大学现设文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部、拉德克里夫高级研究所等10 个平行学院(部、所),其中,位于文理学院中的哈佛学院是担任本科生教育的专门学院,虽然法学_______院、商学院都声明远扬,但长期以来哈佛学院才是哈佛大学的核心。在2011 年福布斯全美最佳本科生院评选中,哈佛本科生院在综合性大学中位列第三。1在学术界,哈佛大学是美国生产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共有44 名教师,38 名毕业生(截止到1998 年)获此殊荣。2哈佛还培养出众多的世界级学术大师、思想家、文学家,例如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查尔斯?皮尔士、杰罗姆?布鲁纳等,我国近代许多著名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等,此外,哈佛的毕业生中还产生了8 位美国总统, 19 位其他国家和地区领导人,3以及众多的国会议员、政府部长以及大公司财团总裁。 二、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 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 作式样。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因时而变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对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目标的理性认识与理想追求,对人才培养活动起着导向与定位的作用。在哈佛37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新资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1.1专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其会朝着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合格、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时,社会生产的一线专家都会参与进来。 1.2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范围十分广泛,单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走向社会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技术”,培养出来的人才会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生产。 1.3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职业道德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定位于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跟职业发展相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必须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快速融入岗位,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职业培训,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专科课程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且要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保证该专业在今后最少四年内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宽窄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专业面过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需求,或者专业面过窄存在就业风险。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专业教育的完善性。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几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也好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技术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4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1)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式和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课程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 课程的一般结构应该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吧 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