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教师用卷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教师用卷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教师用卷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教师用卷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副标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 ,______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 ,______ ”。

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 ,______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

【小题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小题2】小学而大遗,吾未

见其明也

【小题3】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解析】故答案为: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重点字:匹)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尊、酹)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

【小题1】B【小题2】

【解析】(1)B.“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第三四句的意思是田塍犹如一条线,白水波光粼粼,并非“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律诗,诗歌中间两联严格对仗,且采用典故抒发知己凋零的孤独之感,运用比喻表达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的豪情,语言平稳典雅;本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与农人热闹的劳动生活,遣词造句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如“花草齐”“燕子飞”的自然春光;“田塍”“水光”田园美景,“农妇”“农夫”衣着色泽与自然景色的相互映衬,以及农民劳作时热闹歌唱的情景,语言风格清新活泼,通俗易懂。

答案:

(1)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译文: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词》。

赏析:

本诗节选自刘禹锡的《插秧歌》,原诗前附的诗序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此诗有感而发,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于明确表示诗人作诗是为了讽谕朝政、匡正时阙,等待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采诗之说起于《诗经》,兴盛于汉魏以来的乐府,是指中央乐府机构将民间诗作采集整理,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民间诗作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统治者借以体察民情。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一节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一节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整个气象是洋溢着欢乐与舒畅的。歌声与笑声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传达的情感感染了作为听者的诗人。农民们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毫发毕现、洋溢笔端。

(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要求,依照题干所说的比较内容,回顾旧知,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通读全诗,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歌语言风格的异同;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

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

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

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

D.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答案】

【小题1】D【小题2】C【小题3】A

【解析】(1)第一空,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里强调“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让人们想起了其它的事物,应用“联想”;

第二空,限制:指阻碍,制约;制约:限制约束。制约强调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限制是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这里强调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制约”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

探索,应用“制约”更好;

第三空,亢奋不已:非常兴奋,不能控制;兴奋不已:兴奋得控制不住了,形容非常高兴。亢奋重在表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特别特别好,兴奋则是重在表示一种特别愉悦的心情。这里是强调公众和网友对“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表现得很高兴,很愉悦,应用“兴奋不已”;

第四空,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强调会有更多的数据接连不断地传回地球,应用“源源不断”。故选:D。

(2)首先要强调是在“在地球上观察月球”而非从其它星球上观察月球,排除AD;然后此空后面是“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落脚点是“正面的半球”,且用了“也”字,说明前面也在强调“正面的半球”,故排除B,选C项。

(3)CD项成分赘余,“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判断动词“是”多余,已经有了动词“藏”,不需要动词“是”;比较AB,要么说“把……大致研究得清楚了”,要么就说“大致研究清楚了”,排除B,选A项。

答案:

(1)D

(2)C

(3)A

(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

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答案】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解析】本段文字在讲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的情况。①前面说到有“两种生物酶”,一种叫“乙醇脱氢酶”,此空应填“另一种叫……”,后面提到“乙醛脱氢酶”,所以这里可填与“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相似的句子;

②这里应说“酒量小”的情况,前面提到“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后面说到“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这是结果,这里应填活性较低的进一步表现,可填与“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相似的句子;

③这里说的是“酒量大”的情况,这里应填与“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相反的内容,可填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相关的内容。

案:

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这个考点。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知晓这段文字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们才能推断划横线的地方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另外注意字数的要求。

作此类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上下文语境,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性等。作此类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楚上下文语境,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性等。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______

【答案】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首先新闻需要提取的关键信息之一就是新闻发生的时间,这里时间是“2019年4月21~28日”,事件是“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可压缩为“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单独的谁获得了哪项金牌可忽略,关键信息是“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后面的事件的关键信息是马龙夺冠的意义,关键信息在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可提取为“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答案:

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炼语意的能力。这是一段新闻报道,压缩时一定要包含时间、新闻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要事件等内容。

“提炼语意”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

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

2.提炼要点,概括文意。

此类试题或要求对某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总括;或提供一则材料,要求揭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提供图表,要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写出结论等等。

3.提取关键词。

此类试题与“提炼要点,概括文意”类试题不同的是,此类试题对材料内容要点的提取结果,是以材料中原有的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呈现,而不是以负载重要信息的句子呈现。4.新闻概写。

新闻概写包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等,要求概括出中心内容,突出主要事实。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D.活态保护致力于维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答案】

【小题1】C【小题2】C【小题3】D

【解析】(1)C.“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3段“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并济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这一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2)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错误。根据原文第4段“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和“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可知,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都是保存,也没有对两者做比较。

(3)A.“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可知,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只是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并没有说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错误。根据原文第3段“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可知,并非所有的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C.“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错误。根据原文第4段“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可知,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可以较好地保存民

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并非没有价值。

答案:

(1)C

(2)C

(3)D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方向为论点

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7.(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

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

【小题1】A【小题2】C【小题3】

【解析】(1)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错误。根据材料一“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

助益”可知,本材料所谓的“集体记忆”是奥运志愿服务实践所产生的一种共同精神素养,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这是作者通过对“鸟巢一代”志愿者的研究所得出的论断,而不是已经提升了“鸟巢一代”志愿者。

(2)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根据材料三“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

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可知,在出现单车猎人前共享单车的共享秩序已经建立,

单车猎人应当是共享秩序的维护者。

(3)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的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可知,单车猎人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他

们会维护共享单车的运维秩序,这正是一种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的为他人、社会提供援助的利他行为。根据材料三“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

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可知,单车猎人的行为

是自发主动的,他们不需要像“体育文化盛典”一样被主动召集,所以说,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考生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1)A

(2)C

(3)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

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

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

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8.(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

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

【小题1】B【小题2】【小题3】

【解析】(1)B.“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错误。根据文章“老人家听不清”,“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可知,文章中老人的特性应是淳朴忠厚的,并没有选项所说的“嘲讽与回击”之意。

(2)根据第3段“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可知,景物描写介绍了去梨花屯沿途的风景,交代了小说发生的地点与环境。根据第13段“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第27段“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景物描写可知,景物的变化与谢、赵二人交谈的氛围和心情相照应。根据第2段“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第32段,“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以及第45段“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可知,小说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清新恬淡的乡村景象,使得小说充满了田园美,同时也有了那个时代百废待兴的生机感。

(3)根据全文内容可知,赵、谢两位干部执行了错误的决定,毁良田挖沟,从赶车老人口中得知沟被填平后,两人对挖沟有了很多的思考,陷入了沉默。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两人的沉默,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紧密。开头指出“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结尾又以沉默收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导读者品味沉迷之中的深意。

答案:

(1)B

(2)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3)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出文章描写环境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对细节描写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回归首尾段落,抓住描写两位乘客沉默的语句,结合故事内容和情感主旨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解题技巧:

1.联想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区别。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在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在结尾:照应开头,营造余韵,升华主题等。

2.联系词语选用:用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可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4.联系情节发展: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可展示事态风情、暗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并决定人物的行为举止,它会体现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9.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

政不德,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

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

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②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

【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战胜之名”是一个偏正短语,不能断开,排除D;“则”表承接,其前断句,且“是”的对象宾语是“弃卫”,要连在一起,排除C;“疑”的主语是“鲁君”而非“君”,应是“鲁君疑之”,排除A,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鲁国有人说:“但鲁是个小国,有了打败齐国的名声,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卫实属兄弟之国,君主重用吴起,那就是抛弃卫国。”由此引起了鲁君的怀疑,辞退了吴起。

(2)C.“韩、赵、燕三家分晋”有误,三家中没有“燕”,另一个是“魏”。

(3)C.“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有误,据原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可知,这里没有说到公叔为相后,吴起有所不满。(4)①“所以”,……的原因;“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判断句,翻译时加判断动词“是”;“弗如”,比不上。句子翻译为: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②“及”,等到;“走”,逃跑。句子翻译为: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答案:

(1)B

(2)C

(3)C

(4)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②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参考译文:

吴起,卫国人,侍奉鲁国的君主。有一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吴起率领鲁军抗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但鲁是个小国,有了打败齐国的名声,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卫实属兄弟之国,君主重用吴起,那就是抛弃卫国。”由此引起了鲁君的怀疑,辞退了吴起。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很想为他出力。魏文侯于是用吴起为将,进攻秦国,攻取了五座城邑。吴起担任将领,能与士卒中地位最底下的人同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食。睡觉时不铺设席子,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亲自包裹背负军粮,与士卒分担艰难困苦。士卒中有个患毒疮病的人,吴起用嘴替他吮出脓血。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此事后,大哭起来。有人问他说:“你的儿子是个士卒,吴将军亲自替他吮脓血,你为何啼哭呢?”士卒的母亲说:“不是因为这个啊!以前,也是吴将军为他父亲吮过毒疮的脓血,他父亲就在作战时有进无退,终于战死在敌阵之中。吴将军现在又为他的儿子吮脓血,我不知道他又将死在哪里,所以悲伤地哭起来!”魏文侯认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平,完全得到士卒的欢心,于是派他担任西河守的官职,以便抵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便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有一次,魏武候乘船沿西河顺流而下,驶至西河中段,回头对吴起说:“多么壮美啊!山河的险固,这是魏国最为宝

贵的!”吴起回答说:“殷纣王的国家,左傍孟门山,右依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修政不仁,周武王杀死了他。从这些看来,在于德政,不在河山的险固。”武侯说:“讲得好!”(立即任命)吴起继续担任西河守的官职,而且吴起的名气也更大了。魏国设置相职,任命田文为相。吴起心里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请求和您讨论功劳的大小,可以吗?”田文回答说:“可以”。田文回答说:“君主年少,国家还不稳定,大臣们尚未依附,还没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正在这个时候,相位属于您,还是属于我呢?”吴起沉思了好久,说:“应该属于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职位居您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已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担任魏相,娶魏公主为妻,很妒忌吴起。吴起害怕武侯加罪,便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德,吴起到楚后,便命他为楚相(令尹)。于是取得了南面平定百越,北面吞并陈国、蔡国,打败三晋(韩,赵,魏),西面攻伐秦国的胜利。各国诸侯都害怕楚国的强大。但是,楚国的贵族及宗室亲戚却想谋害吴起。到楚悼王死时,宗室大臣发动叛乱围攻吴起,吴起逃向停放悼王尸体的地方,伏在王尸上。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杀吴起,并且也射中了王尸。悼王葬礼完后,太子臧(楚肃王)即位,于是派令尹全部诛杀乱射吴起又射中王尸的旧贵族。灭公族、宗室因犯射杀吴起又射中王尸之罪的有七十多家。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昌黎先生《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

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一句“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情感由人产生,并

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中所蕴含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这道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大情怀的引导;既契合时代命脉,又重视传统精神的传扬。学生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有理可论,开合度非常大。漫画素材的审题关键是要从画面内容提炼出寓意,即要有读图能力,这背后考的依然是语文思维能力。试题选取一则漫画,漫画体现了当今相当具有热度的话题“教师和学生”,漫画真实地反映了生活,让人们感受到师生间浓浓的温情。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基于这道题目本身,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思考。首先是老师维度,“你们再看

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这则漫画的主题内容,“你们再看看书”,这是对学生学习的理

性指引;“我再看看你们”,这是对学生满怀深情的守护。第二是学生维度,结合“毕业

前最后一节课”这一特定时刻思考,老师可谓尽责尽心敬业。“再看看书”,这是引导学

生对知识的执着与追求;“再看看你们”,“再”,看了多少天,多少次,还是不够,不舍,

这个“再”字,一再,再再,看去了老师的一生;这个“看”,是用眼,更是用心,用爱,用智慧,是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是对教育的深情付出。同时,“老师”,代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既有理性科学的引导,又有关爱情怀的濡染,人格魅力的影响。漫画中有两位学习的学生,桌上堆着很高的书。既然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面对的是高考,高考是拼搏路上的关键,能够沐浴在老师这份教育中,内心一定会作出柔软的反应。第三是社会维度。这漫画中,一方面是老师的深情守护,一方面是学子的成长拼搏,这其实就是二元关系的思考。统观二者,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在学生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老师在学生成长关键期的重要性,引发我们对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美德的重视。

参考立意:

老师角度:教育的温度;教育的智慧;爱的守望;教育的风景。

学生角度:拼搏路上,有您;青春有梦有爱有你;成长路上的风景。

社会角度:尊师重教,时代大道;传承师道,社会责任。

漫画材料一般可按四步审题:

1.先看画面内容;

2.再看画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

3.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4.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 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 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 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 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 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 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 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 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

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网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 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 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 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妮妮道来B.演绎C.而是D.喜闻乐见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同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部编版)

4.指导整体诵读四个词。 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xx小学授课电子教案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而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更美,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春天的词外,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词呢?告诉大家吧。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 的古诗并读一 读,课后举行 “赛诗会”。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最新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贵阳市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 2020年6月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自的答案标号给果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进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而面对现代主义许多艺术流派的作品,则需联系当时艺术界反传统、反理性的文化精神来解读。中国画的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概念,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提倡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论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抛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传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首先,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目的是让孩子掌握某种技能,从升学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导致兴趣班缺少兴趣,艺术教学只有技巧没有艺术,学习过程仅有功利而失去了美感。其次,现代消费社会讲求消费体验,追求感官的瞬时刺激,在资本逻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针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文化生产,往往迎合庸俗趣味、忽视甚至有意逃避美育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加之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日常文化消费脱离了美育的正常轨道,与民族文化趣味涵育和文化精神培养这些美育目标相悖离。另外,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着追求洋化、宣扬西化的风习,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 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 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20届贵州省黔南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0届贵州省黔南州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构成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浓重的艺术色彩。 早在《诗经》中就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建筑单体一般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屋顶的形式更加多样,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周礼·考工记》认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木构架做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和地震力,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建筑的墙和门窗可以自由设置,同时平面形状丰富多变,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班固《西都赋》曾强调“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 古人又讲求“不违农时”“参天地、赞化育”,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 试卷第1页,总11页

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第一课信 知识点:诗歌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词句清新优美,富有感情。 背诵全文 一、课内练习: 1、把词语补充完整 风()浪()山()水() 风()日()情()义() 窗()几()姹()嫣() 2、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写具体吗? (1)夕阳西下,鸟儿还巢。 我替雏鸟给他妈妈写信,信中说:。 (2)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 (3)小船在平静的海面上扬帆远航。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 二、课后练习: 1、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2、阅读,完成练习: 荷叶上的珍珠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菏池里的鱼儿一打挺,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啊,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颗颗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听到赞美声就盲目骄傲,自鸣得意,其结果是可悲的。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荷叶一()珍珠一()水珠一()泥印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很得意,自己以为很了不起。() (2)因过于得意,忘记了自己应有的常态。() 3、“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4、照样子,用比喻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像一张大蒲扇似的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像的春雨,飘飘洒洒地落在禾苗上。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水珠说句什么话?请写下来。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背景及目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另有一个“语文园地”,同步阅读安排了《走进大自然》等诗文10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等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学习要在对诗文中自然景物丰富感受的基 础上,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欣赏作者富有个性的文字的同时,感受其对美是如何“智性表达”的,追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对自然之景怀有审美情致,并能够将这种美的体验通过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建议 1、生字:弄清读音与字形 2、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3、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4、积累:丰富词汇与句段 5、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四、文本简析及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学可综合“单篇深入课、拓展实践课、单元综合课”等课型进行。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荷花》主要按“闻到清香、看荷花、我的联想”的顺序来叙述,教学重点之一是要在感受荷花美丽姿态的同时,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对大自然美的领悟。 《荷花》这两首诗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 3课时 《荷花》 2课时

贵州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贵州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M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

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

第一单元练习题设计

第一单元练习题设计 1.描出下列各点,连连看,ABCD是什么图形? A(2,5) B(1,1) C(7,1) D(6,5) 2.看下面的图示,孙强家的位置是(,),周明家的位置是(,),学校的位置是(,)。王杰要到周明家,怎样走,请你在图中标三种走法?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升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升灵活计算的水平,准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43 ×6= 81×5= 12 7×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54= 107×21 16= 43×51= 36×43=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能够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完成习题四.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习题一,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实行简便运算时使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习题六、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主题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三、默读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研读课文,提取信息,形成观点。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3)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4)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2、课堂讨论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深入研讨,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1、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价值) (1)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2)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4)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与前面作者对先生的评价矛盾吗? 2、围绕问题,深入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3、解答问题,提炼方法。(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4、拓展延伸,情感体验。(阅读交流,共享成果) 五、梳理总结,反思体会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能否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文章和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回答问题是否全面,语言是否流畅, 专题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所需课时2课时

贵州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18年精校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贵州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 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