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商洛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题

陕西省商洛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题

陕西省商洛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题
陕西省商洛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命题人:商洛中学林克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人口自然增长率转化阶段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与④阶段的相同的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出生率都高B.死亡率都高

C.自然增长率都高D.自然增长率都低

2.②阶段目前人口问题是主要表现为

A.老年人无人照料、生活孤单B.劳动力短缺,社会缺乏活力

C.社会就业率低,贫困化突出D.社会负担重、用于养老保障费用的支出高,3.与阶段③的人口增长特点相对应的世界国家可能是

A.美国、澳大利亚B.德国、匈牙利C.巴西、俄罗斯D.印度、尼日利亚右图中甲、乙代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箭头表示其间发生的人口迁移,读图完成4~6题。

4.如果图中表示的是二战前世界人口的迁移,则

甲类地区可能是

A.欧洲和大洋洲B.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欧洲D.亚洲和南北美洲

5.如果此图表示的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则乙表示的地区是

A.江苏、河北和四川B.河南、贵州和安徽C.北京、上海和深圳D.新疆、甘肃和陕西6.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即人口的环境承载量)定为16亿左右,其主要的依据是

A.淡水的供给量 B.矿产的储藏量和产量C.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D.耕地数量和生产力读某地区城乡人口构成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此图反映的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C.伊朗 D.俄罗斯

8.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C.人口的过快增长D.城市经济条件较好读某西欧大都市用地规划布局图,读图图完成9~13题:

9.该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

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把城市的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

B.选择新址,建新的大城市

C.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区和卫星城

D.将工业区大量外迁到外围郊区

10.图中M地为新建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A.管理行政区B.城市商业区

C.郊区工业区D.低级住宅区

11.若图中M地为新建成的城市高级住宅区,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远离市中心,地价比较便宜B.靠近工业区,职工上下班便利

C.位于城市外围环形交通线附近,出行便利D.环境条件比较好

12.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在世界范围内,该城市辐射影响能力超越国界,影响到更广阔的地域,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政治影响B.地理位置C.经济能量D.资源丰富

13.假设该城市人口分布均匀,下列哪项服务店的服务范围最大

A.普通米店B.高级服装店C.空调专卖店D.4S汽车交易店

某承包商为了获利,在我国某山区承包了0.5公顷土地发展农业,该地一月份平均气温为7°C,主要采取手工劳作,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完成

14~16题。

14.1990年,该承包商主要种植水稻所依赖

的有利区位因素主要是

A.气候优越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

15.1990年~2011年,导致其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技术C.运输条件D.国家政策

16.该地区水稻种植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

A.资金投入太多B.耕地规模小C.降水量太小D.科技水平低

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表。回答17~19题。

17.影响该城郊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消费市场

C.城市结构D.科技水平

18.根据资料信息,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

为2千米处,种植的作物是

A.花卉

B.蔬菜

C.小麦

D.棉花

19.下面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该农场所属得农

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旱作农业B.现代旱作农业

C.现代放牧业D.现代混合农业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丝绸纺织业一直是我国纺织业的传统产业,棉纺业则是我国纺织工业的核心支柱产业,毛纺业后来居上,近年来呈现出与世界畜牧大国不分高下之势。读下图完成20~21题。

20.纺织工业的区位选择类型是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A.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

C.毛纺织业、丝绸纺织业、棉纺织业

D.棉纺织业、丝绸纺织业、毛纺织业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矿产资源分布比较

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两地均有利于发展的核心推动型工业部门是①有

色冶金工业②石油化工工业③钢铁工业④机械工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23.美国东北部地区较我国东北部地区工业发展和聚集

更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A.原料、燃料更为丰富 B.市场和科技条件更为优越

C.交通运输更为便捷 D.五大湖形成廉价的水运网

某地在开发利用大型煤矿和黄铜矿等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冶炼厂、火电厂、硫酸厂和水

泥厂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下图是该区域工业生产联系

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对应正确的是

A.I—火电厂B.Ⅱ—冶炼厂

C.Ⅲ—水泥厂D.Ⅳ—硫酸厂

25.该工业区建立水泥厂和硫酸厂的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B.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C.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D.综合利用资源,集中治理污染物

继青藏铁路后,有一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被列入国家建设规划,沿途跨越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冻土、泥石流最多,

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发全长1629千米,贯通后由只需要8个

多小时。结合下图完成26~28题。

26.影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

A.技术难度大B.资金花费巨大

C.地形障碍大D.地质构造复杂

27.川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后,维修护理费用高昂,对运输运输安全造成的挑战是

A.线路经过地区冻土分布广B.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C.沿线气象条件复杂多变D.高寒缺氧,运输困难

28.进藏交通线已有青藏铁路,但还要花费巨资,克服险阻修建的第二条铁路,主要是因为

A.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增长快

B.沿线地区旅游迅速的发展,需要更加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

C.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建中国—东盟经贸通道的运输骨干

D.完善和激活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增强运输能力,巩固国防和民族团结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加强了的合作与联系,贸易额有了巨大增长。完成29~30题

29.中、俄两国外贸联系应该采取的的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30.位于中俄交通联系线上的枢纽城市——甘肃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与铁路线走向和黄河流向一致。造成城市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分布的制约

二、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读图“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表示美国和非洲坦桑尼亚的是(每空1分)

美国,坦桑尼亚。

(2)图中反映出人口出生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呈关

系,这说明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每空2分)

(3)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特点

是,其原因

。(每空2分)

32.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方的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征是____ ______

_____,这主要是由于

。(每空2分)

(2)B、D两地两个村镇中,A位于河流下游平原

地区,D位于上游河谷地带,二者中城镇

可能形成的更早,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会沿河流与

公路线伸展呈状。(每空1分)

(1)两国都位于温带,我国东北地

区属于季风气候,美国中部地区大陆性

气候强烈。两地都以谷物种植为主,发

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说明

这两个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所共同具有的

区位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2)两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那些?(3分)

(3)为什么美国东北地区的45°N附近的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乳畜业农业带,而我国东北地区的45°N没有形成乳畜业农业带?(4分)

34.如图所示, M地于19世纪初建成钢铁厂,当时M

地有铁路线通往外地,河流可以常年通航。20世纪80年代

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该地的炼铁厂迁至N地,炼钢厂仍保

留在M地。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厂最初选址主要考虑了那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4分)

(2)那些因素的变化,引起了炼铁厂的搬迁?(4分)

(3)该钢铁工业地域空间的转移对N地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那些积极的影响?(2分)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119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在试卷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 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 1、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有关我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B、1949年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属于“传统型” C、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自发实现的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

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 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B.以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D. 只以本地资源的丰歉来确定 6、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城市文化雕塑的数量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8、把首都北京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A. 强化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 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点 C. 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 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9、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性差 C. 地段地价太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_

高一地理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8—1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外依次为60°、30°、0°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比较( ) A .丙地的自转线速度比甲地大 B .这一天乙地比甲地晚见到日出 C .这一天四地同时位于晨线上 D .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丁地 2.6月22日,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 )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甲>丙>丁 D .乙>甲>丙 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0W 和900E 线摆动如图8—2,回答3—4题 3.三个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 ) A .沿450E —1350W 摆动 B .沿450W —1350 E 摆动 C .沿900E —900W 摆动 D .沿00—1800经线摆动 4.图8—3是由于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 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 积物)的情况是 ( ) 5( ) A .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 .上海 罗马 孟买 C . 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 .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6.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 .大陆西岸 B .大陆东岸 C .大陆内部 D .赤道地区 7.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完成8—10题。 8.“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 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 变化曲线图(图8—4),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 沙尘暴天气的时段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 (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 特征有 ( ) A .流量平稳 B .断流 C .洪峰急涨猛落 D .含沙量少 图8—5是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所地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 .北半球冬季 B .南半球夏季 C .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冬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 .P 处气温在10℃以上 C .P 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 .P 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000米 13.晨昏线(圈)是 ( ) A .正午与子夜的界线 B .昼与夜的界线 C .东西半球的界线 D .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14.下列辐射的波长由短到长排列正确的是 ( ) A .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B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15.有人在墨西哥的西海岸拾到了一只来自菲律宾的漂流瓶,该漂流瓶是顺着下列哪组洋流运 动过来的 ( ) A .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 .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秘鲁寒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 D .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某一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莲的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 A .湖泊和沼泽 B .热带浅海环境 C .炎热干旱环境 D .温湿茂密的森林 17.跨流域调水工程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循环中的 (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降水 18.地表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地形起伏 B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C . 局部环境因素 D .海陆分布 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破坏植被等原因外,是否与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有关?据此完成19—21题。 19.“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的周期是指 ( ) 0S 图8—1 图8—2 9000E 图8—3 左岸 南半球 A 北半球 右岸 左岸 B 右岸 左岸 南半球 C 右岸 左岸 D 300 图8—5 20℃ ℃ 图8—4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B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D)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D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D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 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D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B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C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B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C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B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D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1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C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分析八大行星轨道倾角(表1),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单位:度) 7 3.4 0 1.9 1.3 2.5 0.8 17.1 C .公转轨道都为椭圆轨道 C.公转速度相似 2.地球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的重要条件是因为地球的 ①体积适中 ②密度适中 ③质量适中 ④运动速度适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3~4题。 3. 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4.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 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5.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 .寒带范围缩小 B .温带范围扩大 C .温带范围缩小 D .热带范围缩小 6.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 D .19时56分4秒 下图1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7~8题。 7.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 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8.当太阳直射点由d→a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C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9.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10.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 辐射 11.右图2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 表1 图1 图2

高一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范围:必修一全册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里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2个B.3个C.4个D.5个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进入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010年8月4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上周末太阳耀斑两次爆发均朝向地球,一场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当晚英国民众看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太阳活动对下列部门影响最小的是() A.通信部门B.航天发射部门 C.化学工业部门D.气象预报部门 4.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右图中影响最大的点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A.a B.b C.c D.d 6.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7~8题。

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8.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核B.岩石圈和地壳C.地壳和地幔D.地幔和地壳读右图,完成9~10题。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 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右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2.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13.某学生课后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三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3℃。 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反射率差异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46416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2018.1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A卷【必修地理1】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图1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 北京郊区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 D. 极圈附近 图1 3.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 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第4题。 4. 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图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7题。 5. 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全球厚度均一 C. 包括软流层 D. 由岩石组成 6. 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图2

7. 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 受气候的影响小 B. 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 开发技术要求高 D. 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图3“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8、9题。 8.“火山灰”喷发过程中首先经过 A.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9.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图4“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0~13题。 10.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 11.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12. 第11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13.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图4 图3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

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综合来看,不及格人数较少,但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也不多,多说学生处于70-8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是很有潜力培养成优秀生的,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表一: 题型 选择题(1--25题)50分 非选择题(26--29题)50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41.5 83% 28.64 71.59% 根据表一情况分析说明:由于本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以书中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由此看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较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培养。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北京时间),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成功着陆,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属于 A.行星B.卫星C.恒星D.彗星 2.嫦娥三号着陆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的时间是 A.15日1时11分B.14日8时11分 C.13日8时11分D.14日18时11分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位于下列哪级天体系统 ①太阳系②银河系③地月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B.②C.③D.④ 6.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8.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处的山地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 11.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C.断落下陷 D.侵蚀作用 12.随着昆明地铁1、2、6号线的开通,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变化。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②B.③C.④D.⑤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纬40°,东经100°)成功发射。发射后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KM、远地点约346KM的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预定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皖江高级中学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卷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评分: 第一卷 1.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 .海洋水和冰川水 C .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D .冰川和生物水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C .大气垂直运动 D .大气水平运动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A .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A.干燥 B .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B C .C D .D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图9 图10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标准答案)

2014--2015学年度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后面の答题卡内。(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2年1月23日太阳耀斑达到8.7级,2012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1~3题。1.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の条件是 A.安全の宇宙环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C.具有适宜の温度 D.具有水体存在 2.材料中提到の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の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3.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球所有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读图1,图中数字为二分二至点,回答4~5题。 图1 4.北京地区白天最短时,此日の地球位置,可能是图中の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上海(31°N,121°E)の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 B.31° C.59° D.0°东仔暑假期间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の景观照片(图2),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2012年6月22日18时15分。据此完成6~8题。 图2 6.东仔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 7.这一天,正午阳光可从北面窗门进屋の地方可能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南昌 D.江门 8.形成该地表形态の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风化作用 9、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の是 图3 A.甲 B.乙 C.丙 D.丁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图4),回答10~11题。 图4 10.A、B两地の气压性质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11.图中亚洲东部C点の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の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状况の是 1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の影响,最重要の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の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の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の监测和预报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4~15题。[来源:学,科,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