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推荐文档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DNA储存、复制及转录的场所,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存在于间期细胞中,包括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等部分。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指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周期,也称为细胞增殖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和G2期)与分裂期(M期)。

细胞分化:是指由受精卵产生的同源细胞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特征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另一类细胞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细胞在其生命过程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主要的三类蛋白纤维构成,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及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等一系列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全能性:是指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分化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全能性细胞应该具有正常完整的基因组,可以表达基因组中任何基因,发育分化形成该个体的任何种类的细胞。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分泌的存在于细胞外空间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网络胶体机构体系。机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一类起结构作用,如胶原和弹性纤维;另一类起粘合作用,如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充满间期细胞核的、由非组蛋白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核骨架在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构建、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损伤修复、RNA转录以及转录后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网,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内连核骨架,外接中间纤维,由此构成的网架结构体系存在于整个细胞核与细胞质。核纤层的厚度随细胞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在多数细胞中,其厚度在10-20nm之间。

核孔复合体:在电镜下圆环形核孔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空洞,具有复杂、有规律的结构,即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成一种被称为核孔复合体的蛋白质分子复合物,其分子量可达125 000 000.核孔复合体基本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核篮;轮辐。

入核信号:已经发现,在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上具有供核转运受体识别的位点,称为入核信号或出核信号或核定位信号。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质中含量最高的结构蛋白,其总量与染色质DNA大致相等。组蛋白属碱性蛋白质,含大量的带正电荷的精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组成染色质的组蛋白包括五种,即H1、H2A、H2B、H3、H4。

周期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周期介导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运转的特殊蛋白质,种类众多,可与相应结合蛋白(cdk)结合,含量和活性随细胞分裂表现周期性变化,具有两个功能区:周期蛋白框和降解框。

信号肽:细胞质中新合成的蛋白质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它们自身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序列中包含有特殊的信号序列,也称为信号肽。有些信号肽是有多个内部氨基酸序列形成的蛋白质表面原子的特殊三维重排,被称作信号斑。

主动运输:指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过程称主动运输,运输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消耗。如钠钾泵、钙泵、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是被转运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物质浓度梯度和离子浓度梯度)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或其他的膜相结构向低浓度的一侧进行的物质运输。物质进行被动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或不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参与。

吞噬作用:细胞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分子复合物(直径可达数微米),如细菌、无机尘粒、细胞碎片等物质的过程。

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表面内陷,由细胞膜把环境中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包裹形成小泡,并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G1期限制点(R点):在G1期存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即细胞生长调控系统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交汇点。在这个时间点之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将启动一个不可逆的由周期蛋白D-Cdk4,6 激发的正反馈过程,最终导致G1/S和S期周期蛋白的合成,细胞跨过G1/S检查点,进入S期。这个时间点叫做G1期限制点。细胞跨过R点,代表细胞正式进入了下一个细胞周期的进程。

微管组织中心:可作为微管的装配起始点,决定微管极性,控制微管的数量和分布,包括中心体、动粒、真菌纺锤体的极体、原生动物鞭毛和纤毛的基体、植物细胞包层微管射线和成膜体等。

有丝分裂促进因子:周期蛋白B-Cdk1复合物主要负责有丝分裂的进入和有丝分裂事件的控制,所以又称为有丝分裂促进因子。有丝分裂的晚期,M期周期蛋白-Cdk复合物的降解导致有丝分裂的退出及胞质分裂的开始。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指被内吞的物质与细胞表面的专一性受体结合,并随即引发细胞膜内陷形成有被囊泡,有被囊泡将配体裹入并输入到细胞内的过程。如胆固醇、激素、转铁蛋白、酶、病毒和毒素等进入细胞。特点:①特异性极强的内吞作用、②有被囊泡的形成、速度快,具有选择浓缩作用、③耗能的过程,如特异摄取胆固醇的过程、胎儿摄取母体抗体的过程

细胞:是组成人类和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非细胞形态的病毒除外)。

光镜下:细胞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组成。

电镜下:分为1非膜相系统---细胞骨架系统: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遗传信息结构体系:染色质、核糖体、核仁

2膜相系统---细胞质膜

---细胞内膜---双层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胞内体

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

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细胞膜将细胞中的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特有的内环境。

细胞决定:细胞在任何可识别的分化性状之前所表现出的分化方向性,称为细胞决定。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多种胞内外因素的介导下所进行的细胞有步骤、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细胞质浓缩、细胞膜形成泡状结构,变皱、染色质DNA被降解为220bp或其整倍数的片段、并形成由膜结构包被的凋亡小体,同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凋亡的细胞随后被周围的正常细胞所吞噬,没有任何炎症和坏死现象发生。

细胞氧化:在细胞的特定区域,在O2的参与下,各种供能物质经酶的催化分解,产生CO2和H2O ;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氧化。因氧化过程中,细胞消耗O2释放CO2和H2O,故又称为细胞呼吸。分四个阶段:①糖酵解;②乙酰辅酶A的生成;③三羧酸循化;④氧化磷酸化。

细胞学说: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l) 所有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延伸: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乃至本质及其规律的学科。

细胞癌基因:脊椎动物正常细胞中具有的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DNA顺序,其突变后,可使细胞增殖发生异常,甚至癌变,故称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周期介导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运转的特殊蛋白质,种类众多,可与相应结合蛋白(cdk)结合,含量和活性随细胞分裂表现周期性变化,具有两个功能区:周期蛋白框和降解框。

细胞周期检测点:是细胞周期的一个调控机制。当细胞正常生长或者受到外来压力时都会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期。正常的细胞周期有三个检查点:在G1期和S期间有一个检查点,这个检查点检查细胞是否生长足够适合进行染色体复制或者是否离开细胞周期进入休止期(Go 期);在S期和G2期间有一个检查点检查所有染色体是否已被复制;在有丝分裂中有一个检查点检查是否所有纺锤体已经跟染色体接上,再继续有丝分裂。

静止期细胞:又称Go期细胞指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的细胞。

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典型的例子它可分化出至少十二种血细胞但不能分化出造血系统以外的其它细胞。

弹性蛋白elastin: 主要分布在富有弹性的组织,如肺、大动脉、强性韧带、耳部软骨等,含有丰富的疏水氨基酸,由两种短肽交替排列构成,通过赖氨酸残基的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真皮的弹性纤维与无弹性的胶原纤维呈网状交织,既赋予皮肤很好的弹性,又维持其高度韧性,可防止组织过度伸展或撕裂。

G蛋白:G protein即鸟苷酸结合蛋白,一般是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但通常所说的G蛋白仅仅是信号转导途径中与受体偶联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α、β、γ三个不同亚基形成的三聚体,Gα亚基具有GDP/GTP结合能力,并具有GTP酶活性;Gβ、G γ亚基紧密形成一个功能单位,起调节G蛋白活性的作用。

蛋白质组: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糖基化:是指单糖或者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分为N 连接糖基化、O 连接糖基化。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为富含G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在人类染色体上,端粒序列为TTAGGG/CCCTAA,并有许多蛋白与端粒DNA结合。串联重复序列长度介于2kb-20kb。主要功能有:1.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2.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3.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缩短,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复制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可介导端粒的延长。

基粒:ATP酶复合体,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 ATP 酶复合体,由头部(F1)、柄部(对寡霉素敏感)和基片(F0)构成,包括多个蛋白质亚基,具有催化 ADP 合成 ATP 的功能。

微管: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骨架成分之一,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是构成中心体、纤毛、鞭毛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的形态维持、运动及增殖分裂等。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以束装、网状或散在等多种方式有序地存在于细胞质的特定空间位置上,并由此与微管和中间纤维共同构成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形态维持以及细胞运动等生理功能。

内膜:相对于外膜(细胞膜),内膜是指真核细胞内的所有膜相结构,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以及细胞质内各种囊泡等,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高尔基体是细胞膜流的枢纽,细胞的膜流参与细胞质膜的更新,在细胞不同区隔之间或细胞内外转运物质,参与细胞器的发生与功能过程,因此我们说,细胞的膜流对于维持细胞生存是必要的。

受体:是指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某些能特异和外源性物质(如激素、药物、抗原、神经递质和局部的化学信号物质)结合,并诱发细胞产生某些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并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其化学本质主要是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等。

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泛素(遍在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又称遍在蛋白;通过其48位赖氨酸与靶蛋白结合形成泛素化蛋白——死亡标签;与蛋白酶体(proteasome)结合,降解泛素化的靶蛋白;两条降解途径:cdc34途径和APC途径。Hayflick界限:Hayflick和Moorhead的细胞培养实验;正常细胞具有一定寿命;细胞寿命具有种属及组织细胞特异性。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心颗粒和DNA连接纤维两组成。核心颗粒由8个组蛋白分子(H2A、H2B、H3和H4各2分子)和大约146 bp DNA构成,连接区DNA长度介于20~100bp,并与DNA结合,DNA分子缠绕在八聚体核心颗粒外周,形成直径约10nm的球形颗粒,

通过这些颗粒沿染色质纵轴紧密排列,形成直径为10nm的串珠状结构。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组酶的复合体。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的传递及氧的利用, 最后产生H2O和ATP。

去分化:又称脱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在动物中, 去分化细胞具有胚胎间质细胞的功能。在植物中, 去分化细胞成为薄壁细胞, 称为愈伤组织。去分化往往随之又发生再分化。

转分化: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中,从一种分化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状态的现象。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的铁轨样形态称为单位膜。

癌基因:在某些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所存在的能引起细胞无限增殖而癌变的DNA 序列,为病毒癌基因。脊椎动物正常细胞中具有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DNA顺序,其突变后,可使细胞增殖发生异常,甚至癌变,故称细胞癌基因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 DNA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的四个配子都只含单倍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和成熟时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故又称为成熟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分为两个阶段: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分割。

奢侈基因:生物体基因组内某些基因仅在特定细胞或特定条件下才表达,编码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产物,细胞生存不一定必需,与分化形状有关,称这些基因为奢侈基因

主导基因:在启动细胞分化的各类调节蛋白中,往往存在一两种起决定作用的调控蛋白,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称为主导基因。

管家基因:生物体基因组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对所有的细胞都是必需的或必不可少的,这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的表达几乎都是恒定的,称这些基因为管家基因。管家基因包括rDNA、tDNA、基本代谢过程所需要的酶基因、基因表达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蛋白质基因等。

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基因,称为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往往编码一些具有转录作用因子的蛋白质,从多个调控点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

固有分泌:是一种连续的分泌方式。是指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在高尔基复合体装入转运小泡,随即很快被带到质膜,并持续不断地被细胞分泌出去,头普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

受调分泌:是指细胞内大分子合成后被贮存在特殊的小泡如分泌颗粒中,只有当细胞接受细胞外信号物质的作用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改变,包括钙离子浓度一过性升高,分泌颗粒才与质膜融合,发生外吐。

简单扩散:是待转运物质顺电化学梯度(物质浓度梯度和离子浓度梯度)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或其他的膜相结构向低浓度的一侧进行的物质运输。物质进行简单扩散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转运蛋白。

协助扩散:也称易化扩散,是一些非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或其他的膜相结构向低浓度的一侧进行的物质运输。物质进行协助扩散时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特异性的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具有特异性及饱和性。

异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 大多数高度压缩的染色体要转变成间期的松散状态。但是,

大约有百分之十的染色质在整个间期仍然保持压缩状态,将这种染色质称为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在分裂期和间期的着色力相同。

常染色质:是指在间期细胞核中呈高度松散状态的染色质,处于伸展、分散状态,主要是DNA分子中的单一顺序和中等重复顺序,转录活性较高,复制也比较早。

氨基聚糖:GAG是由重复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长链多糖。其二糖单位通常由氨基已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和糖醛酸组成,但硫酸角质素中糖醛酸由半乳糖代替。氨基聚糖依组成糖基、连接方式、硫酸化程度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六种,即: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肝素、硫酸角质素。

凋亡小体: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细胞膜发生皱缩、凹陷、染色质变得致密,最后断裂成小碎片,进一步发展,细胞膜将细胞质分割包围,有些包围了染色质的断片,形成了多个膜结构尚完整的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其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膜结构,包膜表面微绒毛消失,内容物除了胞质外,还含有降解的染色质片段。

内膜系统: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内陷而演变形成的复杂的膜系统,在细胞质内精巧地分隔出许多封闭性区室,构成各种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这些细胞器均具备一套独特的酶系,互不干扰地挂靠专一的生命活动过程。

中间纤维:一种直径约10nm的纤维状蛋白,包括角蛋白、波形纤维蛋白类、核纤层蛋白、神经纤维蛋白等,构成最复杂的细胞骨架成分,功能多样:结构与维持作用,对细胞核、细胞器起定位固定作用;参与信息传递,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锚定部位,与DNA转录和的复制有关,核纤层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为细胞分裂核的消失与重建有关

信号假说:蛋白质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通过新生肽链上的信号肽将核糖体引导到内质网膜上,在内质网中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信号肽则被内质网腔的信号肽酶切除(在蛋白质合成完成之前)。

分子伴侣:指细胞内一类以与未折叠或部分折叠蛋白质结合为主要功能的蛋白质,化学组成上是一些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伴侣包括核质装配蛋白、二硫键异构酶、热休克蛋白等,在新生多肽链的正确折叠以及变性蛋白空间构象的正确恢复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巴氏小体:某一时期出现的异染色质,在一定的发育时期或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常染色质,从而具有转录活性。如女性xx,胚胎16天前为常染色质,16天后为异固缩的x染色质(性别鉴定 ),称为巴氏小体。

DNA甲基化: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常见于基因的5-CG-3序列。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 都有少量的甲基化胞嘧啶主要集中在基因5端的非编码区并成簇存在。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因为DNA复制后甲基化酶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DNA的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的失活。

初级溶酶体: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其囊腔中的酶通常处于非指活性状态,约6nm,在形态上一般为不含有明显颗粒物质的透明圆球状。

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实质上是溶酶体的一种功能作用状态,又称消化泡。

氧化磷酸化:是指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能量的转移过程与 ADP 的磷酸化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转移到 ATP 的高能磷酸键中,又称为氧化磷酸化偶联。(经由呼吸链)

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依次镶嵌排列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具有传递质子和电子的能力,包括NADH-CoQ氧化还原酶、 CoQ、琥珀酸-CoQ氧化还原酶、CoQ-Cytc氧化酶、CytC、 CytC氧化酶等复合体,最终使1/202生成H20。

流动镶嵌模型:(Singer & Nicolson 1972)要点:流动的脂质分子构成膜的连续主体;球形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内;蛋白质非极性(疏水)部分嵌入膜的非极性区,极性(亲水)部分暴露于膜表面;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细胞膜分子模型。

单位膜模型(JD Robertson 1958)要点:所有生物膜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厚度基本一致;磷脂双分子层为主体,蛋白质位于内外两侧;折叠形式的膜蛋白以静电作用与膜脂极性端相结合。

信号识别颗粒(SRP):存在于细胞质中,由6种多肽+细胞质RNA组成,有3个功能区:信号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区、SRP受体结合区;可识别结合信号肽、ER膜上的SRP受体,起媒介的作用。

成熟促进因子(有丝分裂因子):G2期形成,调节G2/M转换;包括催化亚基(p34cdc2)和调节亚基(cyclin A/B);催化亚基具有Ser/Thr蛋白激酶活性,其活性受到磷酸化(wee1)和去磷酸化(cdc25)调节。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随后与磷脂和蛋白质形成低密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释放到血液中。

Na+-K+泵协同运输: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进行的主动运输方式。如肠上皮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由高能底物水解放能,直接将高能磷酸键从底物转移到 ADP 上,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不经由呼吸链)

最新细胞生物学辅导班讲义第二章细胞基本汇总

2013年细胞生物学辅导班讲义第二章细胞 基本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发邮件到wopop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15467176.html,我们免费给你答疑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本章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体积守恒定律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成纤维细胞支原体 2.基本原理: (1)细胞的共同特征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5)病毒,支原体的基本知识 本章知识内容概括: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基本特点 (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除了上述的认识外,我们还必须强调,病毒虽然是非细胞形态均生命体,但它们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基本的生命特征(繁殖与遗传)。因此,就病毒而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也是完全合适的。 2.细胞结构的共性:

(l)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细胞膜使细胞与周围环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造成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并通过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在较高等的细胞内,细胞膜内陷演化为细胞的内膜体系,构建成各种以膜为基础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而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是任何细胞(除个别非常特化的细胞外)不可缺少的基本结构,它们在翻译多肽链时,与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 3.细胞功能的共性 (1)细胞能够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细胞能够以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动植物细胞、细菌细胞都是如此。 (2)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即细胞的代谢作用是由酶控制的。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也是细胞的基本特性。 (3)细胞都具有运动性所有细胞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性,包括细胞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的物质运动。 二.病毒 1.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介于生命与非生命形式之间的物质。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可通除滤菌器,大多数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具有受体连结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结,进而感染细胞。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大小一般在10~30nm之间。结构简单,由核酸(DNA或RNA)芯和蛋白质衣壳(capsid)所构成,称核衣壳(nucleocapsid),衣壳有保护病毒核酸不受酶消化的作用。各种病毒所含的遗传信息量不同,少的只含有3个基因,多的可达300个不同的基因。 病毒衣壳由一至几种蛋白组成,组成病毒衣壳的亚单位称壳微粒(capsomer)。病毒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参加,只要条件具备,核酸和蛋白质便可自我装配(self assembly)成病毒。其装配形式有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三种类型。二十面体对称型的衣壳蛋白形成二十面体,核酸包在其中;螺旋对称型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呈螺旋形排列,核酸交织在其中;复合对称型为同时具有或不具有两种对称性形式的病毒 2.病毒只能在细胞中复制(病毒复制过程) 吸附(adsorption):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起始于病毒蛋白质外壳同宿主细胞表面特殊的受体结合,受体分子是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正常成分。因此,病毒的感染具有特异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方法。 2、熟悉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位置。 二、实验原理 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派洛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利用这两种染料的混合液处理细胞,可使其中的DNA和RNA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差异由DNA 和RNA聚合程度的不同所引起,因为甲基绿分子上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它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DNA分子染成蓝绿色;而派洛宁分子中仅一个正电荷,可与低聚分子RNA相结合使其染成红色。这样细胞中的DNA和RNA可被区别开来。 三、器材与试剂 1、器材: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染色架、注射器。 2、材料:鸡血。 3、试剂:0.2mol/L醋酸缓冲溶液、2%甲基绿染液、1%派洛宁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 4、试剂的配制 (1)2mol/L醋酸缓冲溶液:用2ml注射器抽取1.2ml冰乙酸加入到98.8ml蒸馏水中,混匀。再称取醋酸钠(NaAC·3H2O)2.7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时按2:3的比例混合两液即成。 (2)2%甲基绿染液:称取2.0g去杂质甲基绿溶于100ml0.2mol/L的醋酸缓冲溶液中即成。

甲基绿粉中往往混有影响染色效果的甲基紫,它们必须预先除去,其方法是将甲基绿溶于蒸馏水中,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 C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3)1%派洛宁染液:称取1g派洛宁(吡罗红)溶于100ml0.2/L醋酸缓冲溶液中混匀。 (4)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将2%的甲基绿液和1%的派洛宁液以5:2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该液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四、内容与方法 1、取鸡血一小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用另一载玻片的一端紧贴血滴,待血液沿其边缘展开后,以30~400角向玻片的另一端推去,制成较薄的血涂片,室温下晾干。 2、固定:将晾干的血涂片浸入70%乙醇中固定10分钟,取出后在室温下晾干。 3、染色:滴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于血膜上,染色15min。 4、冲洗:用蒸馏水冲洗标本片,并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分,但不要吸得过干。 5、分化:将血涂片在95%酒精中迅速地过一下,进行分色,取出晾干。 6、观察:光镜下可见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绿色。 五、作业与思考 1、简述DNA和RNA的染色原理。 2、细胞核中核仁理论上应被染成何种颜色?为什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

第四章 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细胞起源和进化等。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7细胞的起源和进化8 细胞工程 P46提要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 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三个因素决定。 2、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光源。 3、倒置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 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和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和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和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和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和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和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能。 (3)生物膜可以堪称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然而膜蛋白和膜脂之间,膜蛋白和膜蛋白之间及其和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生物学功能:跨膜物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同作用,胞吞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15467176.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生物学》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验证性)2 实验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三细胞内糖类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四细胞Feulgen反应(验证性)2 实验五动物细胞培养(综合性)4 实验六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和细胞活力测定(创新性)4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细胞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测微尺的原理 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简称物微尺或台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微尺),两尺配合使用,可以测量细胞大小。目微尺是一个可以放在目镜内的特制玻璃圆片,圆片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分为若干格。物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央封固的小尺,长1mm,被等分为100格,长为0.01mm(10u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不能用物微尺直接测量细胞,而只能使用目微尺。因目微尺测量的细胞是经物镜放大后的像,而它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物镜的放大率而变,在测量时需要先用物微尺来测定,求出某一放大率时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再用以测定细胞大小。 将物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小心转动目镜测微尺,移动物微尺使两尺平行,起点线重合,然后找出另一处两尺刻度重合处,记录起点线到重合线之间的各尺的刻度数(格数),按下式计算,在该放大系统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物测微尺格数 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0um 目测微尺格数 例如:目微尺是100倍,其对应的物微尺使80格,则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为80/100=8um。 测量某一细胞时,如果目微尺测得其横径为5倍,则此细胞横径为8×5=40um。(二)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 1.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美而美观。 2. 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 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 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 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 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三、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西红柿,芹菜,韭菜,红辣椒 2.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兰、蒸馏水、吸水纸,HB及2H或3H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绘图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2018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不同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结构比较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光学显微系统对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进行观察,了解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区别。 二、实验原理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生物机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要对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要从其形态结构入手。所以,要借助显微镜的成像及放大原理,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A、血涂片的制作 1.取末梢血1 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 2.操作 ①将干燥血片用甲醇固定3-5分钟。 ②将固定的血片置于被pH6.4 -6.8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20倍的Giemsa染液中,浸染10-30分钟(标本较少可用滴染法)。 ③取出用水冲洗,待干后镜检。 注意: ①取血滴不宜过多,以免涂片过厚,影响观察。 ②要使涂片厚薄均匀、拿片角度和速度都要适中,用力要均匀。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 ③涂片一般在后半部为好,白细胞在边缘和尾端较多。 B、洋葱表皮临时制片的制作 1.准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制片 1)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上,划出2-5平方毫米的小方格,然后用镊

子撕下方格内的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3)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慢慢放平。3.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适量稀释的碘酒。 2)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染液。 4.观察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制片的制作 1.准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制片 1)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漱口,取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刮几下,将刮下的碎屑在载 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均匀。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慢慢放平。 3.染色 a)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适量碘液。 b)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碘液。 4.观察 四、实验准备 1.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牙签、酒精棉球、载玻片。 2.材料:洋葱表皮,口腔上皮,血涂片,永久制片。 3.试剂:碘液,Giemsa染液,生理盐水,甲醇,香柏油。 五、作业 描绘你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结构及大小(以比例尺表示)。 1、血液涂片(必做)。 2、永久制片,洋葱表皮,人口腔上皮选做其一。 实验二植物细胞微丝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植物细胞内微丝束的方法。了解在微丝束细胞内的分布特点。 二、实验原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 翟中和细胞配套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2011年12月09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 (1) 第二章细胞生物研究方法 (2) 第三章细胞质膜 (4)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7) 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9) 第六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 (13)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18) 第八章细胞骨架 (23)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28) 第十章核糖体 (32)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34) 第十二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衰老 (38)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40) 第十四章细胞社会的联系 (43)

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 1.cell theory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pro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3.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质; 遗传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结构。真核细胞的种类繁多, 既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细胞), 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一切动植物)的细胞。 4.cell plasma (细胞质)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5. protoplasm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6. protoplast (原生质体)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7. mycoplasma (支原体)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直径为0.1~0.3 um, 约为细菌的十分之一, 能够通过滤菌器。支原体形态多变,有圆形、丝状或梨形,光镜下难以看清其结构。支原体具有细胞膜,但没有细胞壁。它有一环状双螺旋DNA,没有类似细菌的核区(拟核), 能指导合成700多种蛋白质。支原体细胞中惟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每个细胞中约有800~1500个。支原体可以在培养基上培养,也能在寄主细胞中繁殖。 8. archaebacteria (古细菌) 一类特殊细菌,在系统发育上既不属真核生物,也不属原核生物。它们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细胞核及细胞器),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还具有它们独有的一些特征(如细胞壁的组成,膜脂质的类型)。因之有人认为古细菌代表由一共同祖先传来的第三界生物(古细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它们包括酸性嗜热菌,极端嗜盐菌及甲烷微生物。可能代表了活细胞的某些最早期的形式。 9. Bacteria, eubacteria (真细菌)除古细菌以外的所有细菌均称为真细菌。最初用于表示“真”细菌的名词主要是为了与其他细菌相区别。 10. mesosome (中膜体) 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 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折皱形成的。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中膜体,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 为细胞提供呼吸酶, 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 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11. centroplasm(中心质)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蓝藻细胞中央部位较周围原生质明亮,是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它相当于细菌的核区,成为中心质,也有称中央质。 12. nucleoid (拟核)细菌细胞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更没有核仁,结构简单,为了与真核细胞中典型的细胞核有所区别,称为核区(nuclearregion)、拟核(nucleoid)或原始核(primitive form nucleus),亦称细菌染色体。13. symplast (共质体)植物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为的一个整体。(2)多核的合胞体。 14. syncytium ; syncytia (合胞体) 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细胞质团。通常是由于两个以上细胞发生融合或一个细胞分裂不完全所致,后者来自于核发生了分裂,而未发生细胞质分裂。 15. gene theory(基因学说)关于基因和性状之间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的学说。主要内容: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④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16.ultrastructure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超微结构(亚细胞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各种细胞器。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复习资料全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 / 超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史(代表人物及其发现) 1、细胞的发现。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摩尔根建立基因学说。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生命体外),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二)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活动以物质代谢为基础;以能量代谢(ATP)为动力;以信息调控为机制。 (三)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五)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也适合)。结构破坏的细胞不能生存;单独的细胞器不能长期培养。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镶嵌蛋白质) 3)均含有 DNA 与 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均含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 1、遗传的信息量小,一个环状 DNA 构成; 2、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原核生物的代表: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 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2. 分辨率:能区分开两个物点最小间隔的能力。通常用相邻两质点的距离表示。 D=0.61λ/N .A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3. 单位膜: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4. 相变: 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膜脂状态的改变称为相变 5. 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实际上它是细胞内膜和质膜的总称。 6.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 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7. 细胞表面细胞外表面:与细胞外环境接触的膜面。 细胞外基质: 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 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8. 细胞外被: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 合的寡糖链。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9. 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 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0.简单扩散: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的扩散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 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 11.协助扩散: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减小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但需要特异的膜蛋白“协助”物质转运使其

细胞生物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2.细胞学说: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形成明显和稳定差异的过程 4.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不同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总和 5.蛋白质组:是指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1.*生物膜的组成及作用 生物膜:质膜(细胞膜)和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的统称 作用:(1)细胞膜不仅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还行使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2)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胞内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得以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地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和完成(3)有效增大了细胞内有限空间的表面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细胞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功能效率 2.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它既将细胞中的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为其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同时还行使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功能。 3.细胞膜的特性:(1)*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膜中各种成分(膜脂、膜蛋白、膜糖)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包括种类和数量上都有很大差异(2)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 4.*什么是膜的流动性?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与膜蛋白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是保证正常膜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生理状态下,生物膜既不是晶态也不是液态,而是液晶态,即介于液态与晶态的过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既具有液态分子的流动性,又具有固态分子的有序排列。表现在(1)膜脂的流动性(侧向扩散运动、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2)膜蛋白的流动性(侧向扩散运动、旋转运动) 5.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认为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题,它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层分子结合,有的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有的附着在脂双层表面。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 6.脂筏模型:脂质双层内含有由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固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特定种类的膜蛋白。这些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被称为“脂筏”。脂筏周围则是富含不饱和磷脂的流动性较高的液态区。 7.膜的选择性通透:不同分子通过脂双层的扩散速率不同,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它在脂质中的相对溶解度。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强,通过脂双层膜的速率越快。脂双层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么小,都是高度不通透的 8.简单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最简单的方式。溶质分子直接溶解于膜脂双层中,通过质膜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要跨膜运输蛋白协助。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细胞提供能量,故也称被动扩散。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溶质在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二是溶质必须能透过膜。 9.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包括(1)离子通道高效转运各种离子:在膜上形成亲水性地跨膜通道,快速并有选择的让某些离子通过而扩散到质膜的另一侧(被动运输)(2)载体蛋白介导的异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物质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被动运输)(3)载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

(完整版)北师大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doc

1990 年 试题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6 分,共 30 分) 1.cDNA library 以 mRNA 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 构建而成的基因库 是以特定的组织或细胞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 ( cDNA )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形成重组DNA 克隆群,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 mRNA 信息的 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cDNA 文库 2.Aritotic apparatus 3.跨膜信号 transmembrane signal 4.促有丝分裂原 mitogen 5.Nuclear lamina 二.论述题 : (每题 30 分,共 120 分)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趋向两极的机理是如何证明的? 2. Kinetochore 是由哪几种主要蛋白组成,用什么方法研究其定位、分子量及机能? 3. 举例说明oncogene、 growth factors 及受体之间的联系 4.试述横纹肌、细胞内粗细丝两分子的结构、各种主要蛋白成分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1991 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 1.着丝点与着丝粒用 6.蛋白印迹法二、论述题 : 2.核纤层 3.多线染色体 (western blotting) 7.2G 4. cdc2 (cell Division) 5.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蛋白 8.同源盒 9.原位杂交 10.原癌基因 1.简述细胞连接的儿种类型及共功能 2.简述微管、微丝组装的动力学不稳定模型 1992 年试题 1.胞内体 2.信号肽与导肽 3.跨细胞转运 4.微管组织中心 5.踏车行为 6.核纤层 7.驱动蛋白 8.成 虫盘 9.桥粒和半桥粒 10.周期素二、论述题: 1.膜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其调节机制 2.糖蛋白的加工部位及其转运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及其机理 5.以果蝇举例说明动物体节分化的基因调节 6.核仁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学基础 1993 年试题 二、论述题: 1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 2.试述鉴别动物细胞各周期时相群体的方法 3.试述非肌肉细胞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 4.如何用实验证明细胞被决定 5.缁类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1994 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荧光原位杂交 2.内含子、外显子、原初转录体的关系 3.southwestern( blotting ) 4. 编程性细胞死亡 5.中心体 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7.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 8. 同源异形突变 9.联会复合体10.转基因动物 二、论述题: 1. 试述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及分选功能 2.粘合斑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周期中G1 至 S 期、 G2 至 M 期调控事件 4.亲脂类和肽类外信号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