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喻

想了解比喻的知识吗?请走进我们的开心讲堂,听老师讲——

老师:比喻就是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写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用的就是比喻。大家喜欢这样的句子吗?

文文:喜欢。他把野花遍地的情景写得很生动,读到‘像眼睛,像星星’我就能想象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齐昊:是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一读到这儿我就感觉春天的一切都那么新,充满了生机。(平常就最好抒情的齐昊又“情不自禁”了。)

老师:比喻的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

我:本体指的是被比喻的事物,像“春天像小姑娘”中“春天”就是本体,喻体就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小姑娘”就是喻体,“像”是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我接过老师的话茬,当起了师傅——其实是昨天刚看的。)

子悦:是不是句子中有‘像’,‘好像’这样的词就是比喻句?

(我没敢回答,可惜看得不细——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文文:当然不是,“你长得像你妈妈”,这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

孙小淳:“天不太好,好像要下雨了。”这句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老师:你们俩说得对,是不是比喻句不能拿有没有“像”来判断,有“像”的不全是比喻。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明喻,就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如”、“似”、“仿佛”等来联结。如……

齐昊: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文文慢条斯理地读起了《紫藤萝瀑布》。)

文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还有一种我们叫它暗喻,就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联结。如老舍先生写道济南“整个的是块蓝水晶”这句用的就是暗喻。

孙小淳:老师,安琪经常说“哎哟,我脑袋都成糨糊啦”这句是不是暗喻?

(文文这时还不忘调侃我一句。)

我:当然是。我说你那天“成了落汤鸡”也是比喻。呵呵……

老师:比喻还有第三种类型,那就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来叙述,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这句话借“厚障壁”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经形成的隔阂,只出现了喻体,没出现本体。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回去再慢慢领会。

回家的路上,我伏在文文耳边小声说:“你知道我平日说你‘是只小蜗牛’是比喻的那一种吗?”

没想到,文文郑重其事地说:“我肯定你用的是暗喻。”

哈哈……

晚上,我打开妈妈的一本泛黄《中学语文知识手册》,又看到了关于比喻的如下内容:

比喻的作用:

用比喻写人、状物,便于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是形象鲜明、生动;用比喻说明道理,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比喻还能表达出作者的鲜明态度和感情。

……

一个小小的比喻就如此丰富,以后我还要多多学习呢。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夸张

自从上次老师给我们讲了比喻修辞的知识,我们班掀起了一股学比喻、用比喻的热潮。那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有时候同学之间交流对话,对方往往会问一句:“你用的是比喻的那一种?”叫人啼笑皆非。

但老师表扬了我们这种学习精神,并委托我成立了修辞学知识学习小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且一蹦三尺高。

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就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让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些运用夸张的句子,通过幻灯片展示(哈哈!我用上现代化教学手段了):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④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⑤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⑥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⑧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展示完毕,我模仿老师的语气抬高声音)

我: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夸张,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句子概括一下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呢?

张斌:简单。夸张就是——言过其实。

子悦:为什么要进行这种言过其实的描写呢?

齐昊:关键词——突出。

文文:运用夸张能更好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比如说上面的第⑤句,“他”实在饿极了。

(看来,子悦是有备而来,大家用掌声掌声表示赞同。)

老师:夸张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故意做言过其实的描写。它的作用在于鲜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明作者的爱憎情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刘东:我发现这些言过其实的句子,有些是把事物故意放大,像①②③句。

(再读这些句子,刘东首先发现了问题。)

孙小淳:对,而⑦⑧句却是把事物故意往小里说。

我们根据这一点,对夸张进行了分类:

按照夸张的不同方向,夸张主要分为两种:

1.扩大的夸张。即把客观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高、长、强、深等方向说。如,①②③

⑤⑥句。像第②句中,诗人

2.缩小的夸张。即把客观事物故意往小、少、慢、低、矮、短、弱、浅等方向说。如,⑦⑧句。像第⑦句中,诗人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

大光辉形象。

齐昊:还有有一种夸张叫做超前夸张,就是在时间上,把前后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老师:齐昊同学补充得很好。大家以后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不妨学着运用夸张这种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大家也应该明白:言过其实的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信口开河。鲁迅先生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毕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多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因此,夸张的妙处在于不是真实,胜似真实。

齐昊:老师,是不是说话写文章用夸张等修辞比不用要好得多呢。

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场合,像写新闻报道、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是不能用夸张的,必须实事求是。

至此,我们的“夸张”讲堂圆满结束,顺便问一句,本文第二段中“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且一蹦三尺高”一句是夸张吗?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对比

大家好!欢迎走进我们“七嘴八舌话修辞”栏目。今天,我们修辞小组的成员可闹翻天了,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得面红耳赤呢。弄得我这修辞组长也成“光杆”了,没人听我的。没办法,我只好请丁老师出山给我们平息这场“战争”了。

老师:同学们好!

小淳:老师好!老师,您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不是运用了对比?

老师:对呀。

齐昊:老师,我也承认它用了对比,但它不能称为一种修辞方法。老师,你说呢?

老师: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也正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文文:大家静一下,下面请老师给我们讲我们小组成立以来接触的第六种修辞——对比。

老师:哈哈……文文同学是拿我的话反驳齐昊呀。把对比作为一种修辞是近几年的事,它也称作对照,就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

齐昊:老师,修辞大多都极有韵味,或者很生动。而对比既没有韵味,也不生动,凭什么加入修辞的行列?

小淳:难道你没看出来吗?它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老师,请允许我展示一组句子好吗?

老师:好的。

句子展示: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②有的人过了一生,连一刻都不曾拥有;有的人仅仅过了一刻,已经是生命的永恒。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④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⑤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

⑥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文文:老师,你看这些句子,两相比照,特点多么鲜明呀。有人怎么会觉得他没有韵味,不够生动呢。还有比这更有韵味、更具有突出意义的句子吗?

老师:是呀,这些句子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充分显示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加强句子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有很好的作用。我们说话写文章用好对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齐昊:老师,我承认对比的效果是鲜明的,突出的,但我还是不接受把它看做一种修辞。如果把这看做一种修辞,无疑是对修辞格的玷污。

老师:齐昊同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也不能勉强。冥王星不是被踢出了行星的行列了吗?说不定有一天,持齐昊同学这种观点的人会有极充分的理由把“对比”请出修辞家族也未可知。但在“齐昊们”将它开除之前,我们还是可以把它看做一种修辞格的。

嗨!原来老师也和稀泥呀,早知道……嘘!你懂什么?这叫保护积极性。唔——我可啥也没说。你也看清了“对比”这家伙的真面目了吧。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写信告诉我们哟,说不定会上我们栏目的头条呢。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反复

嗨,大家好!我们修辞小组开设的“开心课堂”又和你见面了。今天,我们讨论的修辞从朱

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篇说起。大家一定知道我们讨论的是什么了吧。对!就是反复。反复是一种怎样的修辞呢?请夏宁同学给大家讲解。

夏宁:重复使用某一词语或句子,以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复。反复有时候还能起到标明层次,突出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小淳: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能感受到朱自清先生连用两个“盼望”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切盼望之情。

子悦:我这里有不少关于反复的句子呢。请大家说说它的作用吧。

例句展示:

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②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③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齐昊:我认为第①句中的反复,突出表现的是一种希望人们不要沉默的感情。

夏宁:对,强调“沉默”,一定是热切希望人们不要沉默,这个“沉默”里也一定还有愤怒。

文文:第②句中,“她”干着活还“含着笑”,用那么多“含着笑”,突出表现的是“她”的勤劳和乐观。

安琪:我也这样认为。第③句中运用反复,并且还用了叹号,是为了突出表现香雪的快乐心情吧。

夏宁:对,反复作用的关键词就是“突出”、“强调”。

子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句子,就会发现它们虽然都是反复,但形式是

小淳:我看出来了!第①句中重复的词语是紧接着的,而②③句中重复的内容中间隔着其他的词语或句子。

夏宁:你眼力不错呀。反复分为两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第①句……

齐昊:聪明人不用细讲,我们都看出来了。哈哈……

文文:今天我们讨论的“反复”有点像“排比”。

安琪:当然不一样,排比必须是三个或更多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紧密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排列在一起;反复则是同一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

夏宁:(故弄玄虚地)你们知道谁最爱用这种修辞手法吗?

众同学:谁?

夏宁:(*^__^*)嘻嘻……我们的妈妈——都是反复高手!

子悦:那可不一定,咱们的妈妈有时候是重复、啰嗦,那不叫反复,那是一种语病。

文文:就是,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反复和表达上的啰嗦、重复区别开来。可千万不要认为只要重复,就是反复。

原来如此——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比拟

嗨,大家好!还记得我吗?鄙人——修辞知识学习小组组长安琪,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请丁老师给我们讲解一种新的修辞——比拟。请大家踊跃发言,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吧。

老师:同学们好!先请大家看一组句子,说说它们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屏幕展示:

①天总是皱着眉头。

②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③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④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梯子。

子悦:①②句都是拟人。

齐昊:后面两句没用修辞,是老师糊弄我们的吧。

刘东:我——也没看出用什么修辞。

我:还是请老师说说吧。

老师:这几个句子所涉及的,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比拟。这几个句子都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齐昊:什么是比拟呢?

老师: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子悦: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拟人,它属于比拟。

老师:对,这是比拟的一种。拟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把适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用于写物,有的用人的称谓来写物,还有的把物当作人来呼唤。

张斌:像第①句中用适用于人的动词“皱着(眉头)”来写“天”。

齐昊:第②句中用“愿意”来写“黄瓜”也属于这类。

文文:“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句就是用人的称谓来写物了。

我:“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的也是拟人。

子悦:还有——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刘东: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师:对,这都是拟人。请同学们再看上面的③④句,是不是也用了拟人呢?

我:不是,第③句是把人当成物来写的。

子悦:第④句是把物当成物来写,而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的。应该是——

齐昊:拟物——

老师:对,这两句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是比拟的另一种——拟物。

刘东:原来如此——嘻嘻,孤陋寡闻了。

老师:通过拟物就使人具有了动物的特征或动作,有时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文文:①句中用适合于物的动词“长”来写人了。

张斌:②句中的“失败”本来是不能“接”的,用“焊接”一次把“失败”具体化了。

老师:对,下面请安琪同学来总结一下。

我: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比拟这种修辞,它包括拟人和拟物。其中,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拟人,而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就是拟物。

老师:很好!请大家根据例句说一说,我们说话写文章为什么要运用比拟呢?

刘东:这样写语言更生动、形象。

子悦:比拟运用得好,有利于抒发感情,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也增强了描写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以联想,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老师:总结得很好!大家运用比拟遣词造句的时候,一是要注意事物的特征,运用自然;二是要有真情实感,与具体语境协调一致。

感谢丁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比拟的修辞知识,同学们回去思考一下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吧。可别混淆了噢。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排比

这些日子,我们修辞知识小组可出大风头了。为什么?那还用说,还不是我们定期开展的活动吸引了大家。这不,今天由子悦同学主讲的“七嘴八舌话排比”吸引了不少人呢。你不信?那就跟我去看看吧。

子悦:欢迎大家来到修辞知识小组开心讲堂,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子悦。

(哇!还挺像那么回事呢。)

子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修辞是——排比。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一组句子运用的都是排比这种修辞手法。谁能据此跟大家说一说怎样的句子才是排比句?

屏幕展示:

①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他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甚至还看见了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④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⑤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选择博爱,就是

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⑥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刘东:排比句有相同的用词。

张斌:排比句的句式是一样的。

文文:每个小句子表达的意思也是相似的。

子悦:大家分析得不错。我们来归纳一下: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种修辞方法叫排比。

齐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两个行不行?

子悦: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用“两个”当然没问题,但那不能算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是判定排比的一个标准。

齐昊:我明白了。

子悦:下面我们依据例句,来讨论一下运用排比有怎样的作用——

小淳:“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从这句看来,运用排比语言很有气势。

文文:“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通过排比告诉我们春意越来越浓了。

刘东:第⑤句读来很有美感。

张斌:最后一句读来觉得说服力更强了,句式也非常整齐。

子悦:归纳起来说,运用排比可以使语势得到加强,使情意得到加深,并且可以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韵律协调而有节奏。我们学会适当运用排比,在写作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哟。

……

果然名不虚传,这小讲堂开得是像那么回事。服了吧?哎——别忙着走,我还没告诉大家运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呢。嘿嘿!就一句——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出发,不可脱离内容而单纯地追求排比的形式。拜拜——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反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先请“故事大王”齐昊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我们要讲的修辞呢,就包含在这个故事里。

齐昊: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人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

大家能听出这里面的玄机吗?

子悦:今天我们要讲的修辞一定是反语。晏子这是正话反说,迫使齐景公改变肢解杀人的荒谬决定。

安琪:反语也叫“说反话”,就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

夏宁:历史上的晏子是“说反话”的行家,他往往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齐昊:在我们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我们“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也常用反语,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淳:例①中的“标致”实际是“丑陋”、“难看”的意思;例②中的“伟绩”、“武功”实际是“罪恶”、“罪行”的意思,这些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力量。

子悦:我们可以根据运用反语的态度把反语分为讽刺的反语和愉快的反语两种类型。譬如,小品中老太太喊自己的老伴儿是“老不死的”、“冤家”等等,这种称呼并没有骂的意味,而是有爱的感情,就属于愉快的反语。

夏宁:(*^__^*)嘻嘻……我不叫狗蛋,妈妈常喊我“狗蛋”也属于愉快的反语了?

齐昊:当然,那说明你妈妈爱你。

夏宁:我也得学着用用。

安琪:运用反语,一定要分清敌、友、我,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一定要使词面意义和本意存在着明显的反义关系,要让读者或听众一看就知道是反语,而不会模糊,更不能让人产生误解。

同学们,我们的“七嘴八舌话修辞”到今天就该跟大家说再见了,这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不少,

相信你对各种修辞的也有新的认识与理解。学海无涯,让我们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吧!

七嘴八舌话修辞之设问

大家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一系列的修辞,可别小瞧这些修辞,它可是大

大增强了我们汉语言的魅力。大家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运用恰当的修辞来表情达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其实,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一个用词,一个句子上,有时候它甚至体现在一个标点上。今天我们修辞小组的成员特邀庄老师给我们讲解“设问”这种修辞手法。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它是我们日常学习中常见的一类修辞。设问,简单地说就是自问自答。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夏宁:《国际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就是典型的自问自答。

子悦:著名作家三毛在《自爱而不自怜》中写道:“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对大地万物的那份欣赏。”这同样是自问自答。

小淳:峻青的《乡音》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换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老师:看来大家读书不少,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句子,不管是一问一答,还是一问多答,或是多问一答,在修辞上都属于设问。

齐昊:老师,文言文中也有设问句,像《为学》中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不也是运用了设问吗?

老师:你说得没错。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故意发问,然后作答呢?

安琪:我认为,这种“无疑而问”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文:我同意安琪的观点。

老师:对,同时它也能使行文波澜起伏、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像有一篇文章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题目就运用了设问,行文中又屡次出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使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浑然天成之感。

齐昊:我认为设问这种修辞很好辨别,四个字——自问自答。

老师:大多数句子是这样的,但还有一种句子,虽然有问但没有回答,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例如: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他们自己逃了吧,现在又到哪儿呢?”这一段话,虽然只问不答,没有答案,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之快,也算得上是用了设问的修辞。

夏宁:看来,设问的学问的确不少。

老师:当然,运用设问还应该注意一点: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因此作者自己必须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就失去了运用设问的基础。另外,运用设问还要注意针对性和启发性,要问的是地方,答的是时候。

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复习

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复习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句例句: 一、照样子,写句子。 1、例:荷叶挨挨挤挤的。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2、例: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改比喻句练习: 1.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2.天真热 3.节日的北京,人很多。 4.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5.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6.海浪激起的泡沫美极了。 7.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 8.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黑油油的,真好看! 9.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 10.天上的繁星。 11.漓江的水绿。 1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 13.中秋夜,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 14.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 15.这条公路很长很长,一直伸向天边。 1.细细的春雨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无边无际。 4.圆圆的池塘。 5.弟弟的脸蛋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东游西荡。 7.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大大的。 9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 9.字典不开口。 10.夜空中的星星一眨一眨的。 11.柳树的枝条无数根绿色的。 12.美丽的彩虹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3.刺猬的身体长满了刺。 14.弯弯的小河向远方飘去。 15.这句话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16.书是智慧的. 1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 19.邱少云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把句子改为拟人句例句 1.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 2.猎豹盯着一只羚羊,随时准备捕食。 。 3.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围着她的双腿起劲地跳着。 4.风把荷花刮得摇摆不定。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定义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修辞之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1)——比喻 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及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 比作另一种事物,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 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 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例:长江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用大家熟悉的“巨龙”来比喻“长 江大桥。” 二、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1、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2、用来作比喻 的事物(称为“喻体”);3、“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如:“长江大桥”是本体,“巨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在比喻中,这三个部分可同时出现,也可不同时出现。 三、种类根据比喻句中三个组成部分是否完全出现,以及它们之间所显示的关系,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 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象…… 似的、如同……一般等等。 例如:(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等等。 例如:(1)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3.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 例如:(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且必须在某一方面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一、比喻 (2) 二、排比 (2) 三、反复 (11) 四、拟人 (12) 五、反问 (13) 六、设问 (13) 七、夸张 (15)

一、比喻 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 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

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

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 拟人句 1.风翻开了书!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17.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8.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9.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0.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2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的垂着手,低着头,无声的叹息着。 2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5.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8.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0.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3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2.春天来了,小鸟放开歌喉,尽情歌唱。 33.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3.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7.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9.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0.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之比喻与比拟》教案

修辞方法: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与比拟的概念。 2.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3.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2.学会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时间】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来看一个这两个句:“今天的太阳好像个大红灯笼。”“柳条高兴起来,在空中跳起舞来。”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个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呢?(找学生回答)对,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同学们究竟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吗?我们今天就来上一节修辞课――《比喻与比拟》(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甲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乙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如“这块草地平坦得就像是一块大绿地毯”,这个句子,“草地”是甲事物,是本体,“地毯”是乙事物,是喻体,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像”是喻词,所以这是一个比喻句。 (2)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这个句,唱歌是人的行为,用在小鸟身上,这就是拟人;再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个句子,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这就是拟物。 2.比喻的分类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阅读考点之修辞(比喻、拟人)

语言赏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专项 一、知识点解析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但是本体,比喻词不一定出现,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 (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有出现,并且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这类明显表示“两者相像”含义的比喻词。 (2)暗喻:当比喻词为“变成”“成为”“是”这类词语时。 (3)借喻:句子中只剩下喻体。 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的特点,例如人的感情、动作以及语言。 二、考点解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判定、分析、作用 判定:判定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 分析:分析文段内容、结合修辞特点分析语言表现力 作用:结合文段内容和主旨,分析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精神品质、形态特点等 三、例题讲解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我真担心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解题思路) 判定:拟人 分析:“挥舞”一词将竹子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作用:生动地写出了竹子的茂盛和它的顽强生命力。 答: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子)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竹子的茂盛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情思/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①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

小学修辞判断-比喻拟人夸张

教师: 陈晓群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阅读题训练之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语文的阅读上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阅读速度慢、答题找不到切入角度等问题; 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1、能说出常见的修辞手法 2、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修辞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区分比喻与拟人; 2、区分反问与设问; 教学方法事例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①明喻:甲像乙。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 等比喻词。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②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③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造句: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2)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者把人当成物来写,或者把此物当成彼物来写。 ①拟人: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比拟要恰当。如:每条岭 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拟物:是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此物当彼物写,注意人和物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来听。 红军英勇作战,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练习一 1、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他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医生给树治病。 ﹖你能说出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吗 总结:别混淆比喻和拟人 拟人是把物直接当作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 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将鸟儿 当成“人”来写,“人”并未出现) 而比喻强调的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暗喻,喻体是“两丈多 高的白色城墙”) 所以,如果让拟人句中的“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2、分辨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修辞手法的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讲解学习

修辞手法的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排比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利益,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拟人句: 1、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3.春天到了,小草绿油油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4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5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7、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问句: 1.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配合。 3.是谁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是劳动者。 夸张句: 1.看到他受了伤,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3.我们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一、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句

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拟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三.设问。 《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四.双关。 《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们想错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课文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目。“你们想错了”,不但是方志敏烈士对敌人的严厉驳斥,反映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题。 六.倒装。 《再见了,亲人》使用了倒装手法。这样写,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着力烘托了主人公与亲人无比眷恋之情。 ⒈比喻 ⑴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3 [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⑵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反问 设问例句

排比句: 1、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2、为了天空更加湛蓝,为了树木更加葱郁,为了河水更加清澈,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3、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蕴藏丰富;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祖国位居其中。 4、党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东方升起的一轮朝霞,晨曦中我们沐浴着您明媚的霞光;您是一缕春风,轻轻地吹拂着神州每一寸土地;您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行;您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5、早晨,小山醒来了,打了几个哈欠,一阵凉风从浓荫深处吹来;露珠醒来了,在草叶上一个劲儿地眨巴亮晶晶的眼睛;鸟儿醒来了,蹦蹦跳跳地争着唱出黎明的第一支歌…… 6、走进展厅,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团团、一簇簇的珊瑚,它们有的形似鹿角,有的状如树枝,有的好比象牙雕出的松塔,还有的犹如白雪皑皑的山脉。 7、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这就是法律!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这就是法律!外出游玩时,爱护花草树木,不伤害有益动物,这就是法律! 8、爱心是一滴水珠,能滋润人的心灵;爱心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道路;爱心是一股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9、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文思,启人心智;可以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还可以润泽心灵,陶冶情操,构筑精彩人生。 10、如果让我形容童年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成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架......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协助人深入理解。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水准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水准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增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增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能够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6.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增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7.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8.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二、课文理解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

拟人、比喻、排比、夸句汇总 拟人句 1.风翻开了书!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17.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8.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9.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0.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2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的垂着手,低着头,无声的叹息着。 2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 2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5.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8.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0.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3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2.春天来了,小鸟放开歌喉,尽情歌唱。 33.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3.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7.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9.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0.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12.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修辞手法的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排比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利益,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拟人句: 1、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3.春天到了,小草绿油油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4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5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7、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问句: 1.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配合。 3.是谁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是劳动者。 夸张句: 1.看到他受了伤,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3.我们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如:夜空中那轮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只小船挂在天边。弯弯的月亮和小船不是一类的事物,只是它们的外形十分相像。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比如:<1>人走在铁索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2>收获的庄稼堆在一起,像一座鼓起来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比如: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父母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快乐成长。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柳树在春风中跳起了动人的舞姿,远处的红旗飘飘把手招。其中的“柳树”“红旗”都是物体,把它们看做是人来写,才会跳舞和招手,读起来更形象。 ②拟物。例如:解放军来了,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其中把人当做物体来写,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很显然是把“敌人”看做“走狗”这一动物,表达了厌恶的情感。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比如:学校运动会上,“飞人”张强在跑步比赛中以火箭般速度冲向了终点,赢得了冠军。人的跑步速度是不能和火箭相比,这里就夸大了,只是起到强调跑得快的作用。 (2)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比如:教室里静的连一根绣花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修辞练一练 1.说一说下面句子的修辞。 1)浩荡的大江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中穿过。 2)整个的石块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2009年1月17日 [编辑本段]【简介】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编辑本段]【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编辑本段]【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要三个以上! [编辑本段]【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的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之令狐文艳创作

排比句: 令狐文艳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利益,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拟人句: 1、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3.春天到了,小草绿油油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4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5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7、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问句: 1.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配合。 3.是谁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是劳动者。 夸张句: 1.看到他受了伤,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3.我们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一、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 一、【比喻】补充 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注意: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见《点击中考》P37 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 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二、【拟人】补充 1、作用: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 1、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运用……修辞,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诗人愁绪之深,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补充 1、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要三个以上! 2、作用:增强语势,节奏感,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表达效果答题技巧:运用……修辞,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语势,抒发了作者……(情感) 3、排比与反复区别 排比三个三个以上,词语句子部分相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