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三国时期孙吴的书法艺术

浅析三国时期孙吴的书法艺术

浅析三国时期孙吴响书法艺术

口西昌学院刘亚梅

摘要: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曹魏以书家的众多和书法实力雄厚取胜.孙吴却以创新突出和以奇制胜而与之抗衡。本文以孙吴的三大碑刻作为佐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孙吴书法;《葛府君碑>;《谷朗碑》;《天发神谶碑>;皇象

天下至曹魏,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魏在中原,蜀僻西南,吴偏江东。中国传统文化三个发源地恰巧正在三国分别管辖的区域。而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如果说曹魏以书家的众多和书法实力雄厚取胜.那么孙吴却是以创新突出和以奇制胜而与之抗衡。本文就此作一浅论。

一、孙吴的三大碑刻

孙吴最重要的碑刻是书法史上第一座用楷书书写的石碑——《葛府君碑》,这是我国古代碑刻由隶书走向楷书的光辉的里程碑。三国时期,虽然魏国的钟繇对楷书的定型化贡献很大,但是他的真迹不传。而《葛府君碑》却经历了千百年的苍桑巨变。风吹雨打。幸运地保存下来了。对照史籍。葛府君当为葛柞,所以此碑又称为《葛柞碑》。据元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此碑横卧于旬容县西五里石门村的田野中,当时文皆漫灭。只有十二个碑额题字。清代,由于乾隆孙星衍的再次访得.而开始有楷书额“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计三行十二字的拓片传世。孙星衍云:“楷法之见于法帖者。则有程邈最先,然不足信;其见于碑碣。殆始于此,良可宝也”f I】。康有为也认为:“此《葛府君碑》尤为正书鼻祖”翻。比《葛府君碑》稍后的《九真太守谷朗碑》(简称《谷朗碑》)立于孙吴凤凰元年(公元二七二年)。在桂阳郡耒阳境内.碑主谷朗,三世仕吴,累官长沙浏阳令、忠都尉尚书郎、广州督军校尉等。吴建衡三年(271)年,迁九真太守(今越南中部清化、荣市一带),为守边之臣。凤凰元年卒。其墓立碑。碑文十八行,每行二十四字,赞颂谷朗一生功德。碑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不同于同时代的魏碑,这是本碑的特殊价值。字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古雅。与汉魏问简牍上书写体的意味极其相似。书丹者.无疑是造诣很高的书法家。

《葛府君碑》和《谷朗碑》基本去掉了隶书的波磔,笔画横平竖直,虽然它们还很幼稚,但是终于挣脱了隶书的桎梏,于是真书、行书开始盛行,草书也不甘落后,最终取代了隶书。唐孙过庭《书谱》说:“趋便适时.行书为安。题勒万幅,真乃居先。斯亦风会所驱,势有自然。”由于时代的需要。三国时期的书体起了大变动.而在曹魏即使是对楷书颇有功绩的“钟太傅”也未见有关他以楷书书丹上碑的著录.更没有楷书碑刻存世,这是否是一个相当令人费解的问题。因为在三国。公正地讲,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仍在中原.曹魏地域广,人口多,改革措施得力。实力雄厚,书法艺术人才济济。最具备书法创新的条件.按理。《葛府君碑》和《谷朗碑》这类首先出现的楷书碑刻应当是在曹魏,而不是在孙吴。但事实上又是两样,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曹魏固然在三国之中书法艺术最发达.也有像钟繇这样了不起的流芳千古的大家,其功绩卓著,不可抹煞,他是有可能创作出楷书碑刻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曹魏的书法艺术的守旧势力的存在。低估他们的能量,因为“三家书家,皆生于汉末,实东汉人也”嘲.而且又大多汇集在曹魏,他们必然“承汉末之遗势而顺进之”.构成了对书法创新极有威胁的顽强的阻力。另一方面.虽然孙吴国力远远比不上曹魏,甚至文化也不比蜀汉强多少.但当时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大量的北方人口南渡徙居又带来了中原文化。所以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加之负担少.守旧势力相对较弱。因此脱颖而出。这也是南北书艺交流的明证。

孙吴立于吴天玺元年(公元二七六年)的<天发神谶碑>是我国书法史上颇为奇特的碑刻。此碑传为华殛撰文。皇象所书.立于江宁(现南京)。建立此碑是因为“天册元年,后主皓,于临平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刻,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立石刻于岩山,纪吴功德,令华残文,青州刺史皇象书嘲。”所以此碑又称《天玺纪功碑》。又因为“此石晋宋时。已折为三段,”则又称(--段碑》。对于此碑,众说纷纭,何焯,翁方纲认为是篆书;阮元定为隶书;方溯、杨守敬评为篆隶合体;杨宾甚至定为非篆非隶。看来,此碑所书属于什么字体都难于定论,确属少见。其实《天发神谶碑》是东汉末以来大变动的必然产物,它用笔是以隶分为主,承袭《景君碑》,但结体又是篆书,并时有楷书笔画出现,实游离于篆、隶、楷之间。但从体势讲,应归属篆书无疑。此碑渊源。也众说不一。康有为认为:“今焦山《陶陵鼐铭》,其体方折,与《启封镫》及《王莽嘉量》同为《天发神谶》之先声。”叶德辉却另有所主张,他在《古泉杂咏》中指出:江表称雄国帑储,当千泉铸赤鸟初;《国山》、《天发》碑犹在,四字应推皇象书。并说《晋书.食货志》:吁己帝过江,用孙氏旧泉,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辉按:大者即大泉当千,中都别一品。与大泉五百相似,文同大泉,篆意与《天玺元年纪功碑》相近.盖当时皇象书也。

据藏泉家智龛先生讲:“大泉当千之字体有二,其一为篆书。另一即‘神谶’体。而大小形制完全相同.1隔。由此我们可知《神谶碑》书体是遍行子孙吴的孙皓时期的一种书体,能印证的只有大泉当千的吴泉。虽然此碑有人从书法角度将它视为“牛鬼蛇神”。认为不能效法。但历代也有人吸收此碑营养,自成一家.齐白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天发神谶碑》书法奇伟,独立门户,异军突起,可惜毁于清嘉庆年问的大火之中。此碑书者皇象。官至侍中,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除北宋内府曾藏其《急就章》真迹,已佚,有石刻“松江本”传世。

孙吴流传至今的碑刻还有《萧二将祠堂记》(太元二年,公元二五二年)、《禅国山碑》(天玺元年、公元二七六年)、《禹陵窆石题字》等。

二、孙吴的书家

皇象是吴国最有名的书法家.生卒年不祥。吴广陵江都人,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工书,尤善章草、八分,当时

1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