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5财政学(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15财政学(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的对比关系。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财政赤字

预算赤字

赤字财政

1.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2.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

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

总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不含债务收入);

无条件赠款包括各国政府赠款、本国其他各级政府赠款和国际组织赠款。

总支出包括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服务、国债利息等经常性支出,还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和购买存货、土地和无形资产及资本转让;

净增贷款是指本期政府对国内其他各级政府、国内金融机构、国内非金融公共企业的贷款和对国外贷款减去各项贷款的还款。

●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财政赤字的分类

1.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区分

周期性赤字(cyclical deficit)是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赤字。

结构性赤字(structural deficit)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即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潜在水平时预算赤字依然存在的情况(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高度就业赤字或充分就业赤字。

2.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

结构性赤字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而周期性赤字是经济衰退的结果和表现。

由此,将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对判断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政府的财政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关系

DEF=SD+CD

SD=(G-tYf)

CD=DEF-SD=(G-tY) -(G-tYf)=t(Yf-Y)

DEF=CD+SD=(G-tYf)+t(Yf-Y)

其中:DEF代表现实的赤字,SD为结构性赤字,CD代表周期性赤字,t为税率,G为政府支出,Yf代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代表实际的产出水平。

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

1.我国财政赤字的性质和动态

中国财政平衡公式的变化:

(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这一时期的财政平衡的不同于世界通行的财政平衡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公债收入和公债支出列入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中。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2)1994-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这一时期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改革相配合,中国的预算制度进行了某些修正,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公债收支剔除出了财政收支。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

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平衡公式,仍然与国际通行的财政平衡公式存在差异,为此,从2000年开始,中国将债务利息支出列入中央财政总支出中。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年份绝对数(亿元)占GDP的比重(%)

1979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35.4

68.9

+0.57

115.2

662.8

2596.9

2999.9

2248.9

968.0

2708.0

7500.0

8000.0

3.35

1.53

+0.01

0.62

1.09

2.62

1.64

1.06

0.04

0.09

2.20

1.99 我国财政赤字情况

2.财政赤字的国际比较

国别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

1987-1990年1991-1995年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

马来西亚

泰国

工业化过程国家:印度

巴基斯坦

3.17

1.90

1.14

0.79

0.89

5.55

3.34

8.13

6.90

3.64

4.58

2.04

4.57

0.26

0.96

3.16

6.13

7.19 若干国家财政赤字情况

国际比较表明,我国的赤字比率低于工业化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赤字比率比较高的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赤字比率也低很多,但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表明,我国的赤字比率比较适中。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

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C+S+T+M ≡ C+I+G+X (1)

G-T ≡ (S-I)+ (M-X) (2)

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帐户赤字

封闭型经济:

M-X=0,有G-T≡S-I (3)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开放型经济:

假定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S>I S=I S<I

结论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不过是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3)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市场行为,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

节社会总供给。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1.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

(1)债务化融资:通过发行国债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也称赤字国债化。

(2)货币化融资:

直接方式: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

间接方式: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即中央银行将债务货币化。

上述两种融资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为财政赤字融资。

1995年以前,中国一部分财政赤字是通过向中央银行直接借款或透支弥补的;

1995年通过的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不得向财政部提供借款或透支,亦不得直接购买政府债券。

2.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债务化融资一般不会增加基础货币量,从而也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进而按照货币乘数作用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需求之上,从而对总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张作用,因而有极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3.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

(1)通货膨胀税

经济学界将通货膨胀税理解为,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持有者遭受的损失。

从财政角度来看,通货膨胀税是政府通过通货膨胀的再分配而增加的收入。

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发生有利于政府的再分配:

1)累税制下,纳税人收入随物价上涨而上升,会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档次”,由此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2)当政府由于弥补赤字而发行国债,而且没有实行国债的指数化,由于物价上涨,使得债权人的资产缩水,而政府作为债务人则获得收益。

(2)铸币税

铸币税(seigniorge)原指中世纪西欧各国统治者对送交铸币厂用以制造金、银铸币的贵金属所征的税。

在现代文献中,铸币税被定义为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

所谓“铸币税”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税种,而是理论上对货币发行收入的界定。

金属货币时代,货币如果是用等值金属制成的,则无货币发行收入;如果所用金属的价值小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差额部分就构成铸币税收入。

当货币形式发展到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发行从技术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束缚,成为一种能为发行者带来发行收入的特权。

布兰查德和费希尔提出了铸币税的简单计量方法。这种方法设定了三个前提:(1)适应经济增长而发行的货币;(2)基础货币;(3)没有通货膨胀因素。

铸币税的计量公式:S=△B/P

其中,S代表铸币税,△B代表基础货币增发量,P代表物价水平(用平减物价指数调整)。

铸币税通常被与通货膨胀税等同起来。

在信用货币这一前提下,铸币税一般总是存在的,但如果发行的货币是经济活动所需要的,那么则不存在通货膨胀税。

只有当过度发行的货币引起了通货膨胀时,才存在通货膨胀税。但两者一般并不相等。

第三节运用I S-L 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的一般原理

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益的特殊作用。

15财政学(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不同融资机制不同经济效应的分析

1.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2.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分析

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

1.完全挤出效应

2.不完全挤出效应

3.无挤出效应

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

1.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

研究价格变动时,IS和LM曲线的情况。

15财政学(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相关文档
  •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 财政学第十五章

  •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赤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