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李秀姿,吕庆良,廖衍强

(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检验科,广东珠海519125)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

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α-羟丁酸

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D)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水平;比较两组对象

心肌酶检测结果,观察急性心梗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LDH、CK、α-HD和

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K-MB、LDH、CK、α-HD和AST异常水平检出率分别

为96.0%、94.0%、96.0%、86.0%和94.0%。结论:心肌酶五项检测可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关键词]心肌酶五项检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DOI:10.16833/j.cnki.jbmc.2017.07.024

Diagnostic value of five detections of myocardial enzyme in AMI patients

LI Xiuzi,LV Qingliang,LIAO Yanqiang

(Clinical Laboratory of Qiaoli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Doumen District of Zhuhai,Zhuhai51912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five detections of myocardial enzy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Methods:50cases of AMI patients admitted from May2015to November2016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50healthy people receiv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creatine kinase-MB(CK-MB),lactic dehydrogenase(LDH),crea-

tine kinase(CK),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D)and aspartic transaminase(AST)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myocardial enzy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indexes of myocardial enzyme in AMI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levels of CK-MB,LDH,CK,α-HD and AS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among the50AMI patients,the abnormal detection rates of CK-MB,LDH,CK,α-HD and AST levels were96.00%,94.00%,96.00%,86.00%and94.0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five detections of myocardial enzyme can be applied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AMI.

KEY WORDS Five detections of myocardial enzym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Diagnostic value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以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前区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肌损伤为主要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2]。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较快,病情危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多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等为依据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但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部分患者心电图检查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ST段改变,导致早期诊断难度较大[4]。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尤为必要。本研究探讨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应临床检查,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下肢静脉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感染、严重肝、肾疾病、肺栓塞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 82岁、平均年龄48.4岁。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 80岁、平均年龄48.2岁。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观察指标收集所有对象的血液标本,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mL,观察组患者在胸痛发作48h 内抽取静脉血2mL,3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长春迪瑞公司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D)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进行检测。各项血清心肌酶的正常参考值范围:(1)CK-MB:10 24U/L;(2)LDH:109 245U/L;(3)CK:24 140U/L;(4)α-HD:80 200U/L;(5)AST:5 40U/L[6]。比较两组对象心肌

16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年7月第33卷第7期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Jul,2017,Vol.33,No.7

酶检测结果以及急性梗死患者心肌酶异常检出率。异常检出率=(异常检出例数/总例数)?100.0%。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象各项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CK-MB、LDH、CK、α-HD以及AST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对象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x?s,U/L)

组别n CK-MB LDH CKα-HD AST

对照组5015.67?7.85132.50?21.6175.04?12.15124.88?22.7626.23?6.13

观察组5074.89?11.48a264.52?24.61b179.92?22.64c153.85?43.98d60.61?13.74e a为与对照组比较t=124.24,P=0.000;b为与对照组比较t=311.300,P=0.000;c为与对照组比较t =70.635,P=0.000;d为与对照组比较t=9.653,P=0.000;e为与对照组比较t=31.899,P=0.000 2.2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异常检出率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例血清CK-MB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异常检出率为96.0%(48/50);有3例血清LDH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异常检出率为94.0 %(47/50);有2例血清CK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异常检出率为96.0%(48/50);有7例患者血清α-HD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异常检出率为86.0%(43/50);有3例血清AST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异常检出率为94.0%(47/5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重症,病情发展迅速,部分患者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不利于改善预后[7]。目前,临床上主要将症状、心电图变化、体格检查以及既往病史等作为诊断依据,但这些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释放大量的心肌酶,导致血液中心肌酶的含量相应增加[8]。因此,可以把血清心肌酶的含量变化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LDH、CK、α-HD和AS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在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CK-MB、LDH、CK、α-HD和AST 水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6.0%、94.0%、96.0%、86.0%和94.0%,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CK-MB、LDH、CK、α-HD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心肌酶五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心肌早期损伤会使CK-MB 明显升高,但一般在35 48h后会降低至正常水平。CK主要参与高能磷酸键的产生和利用过程,一旦发生细胞损伤、心肌缺氧或缺血,CK均会显著升高。临床上更倾向于使用CK-MB/CK的比值进行鉴别和诊断,在五项酶学指标中,CK-MB和CK灵敏度最高,早期没有出现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的急性心肌梗死,即可以检测出该酶的异常变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依据。LDH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LDH显著升高;AST在组织细胞中,特别是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疾病时,其水平将明显升高。LDH和AST 的灵敏度相对于CK-MB和CK较低,对于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α-HD主要存在心肌细胞和白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急性肝炎、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中,α-HD活性提高,血清水平显著上升。因此,血清CK-MB、LDH、CK、α-HD和AST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均会有一定的升高,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心肌酶五项指标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伟文,李辉.血清心肌酶及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及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

验诊断学,2016,20(5):789-791.

[2]潘彩英,李竞春,龙振洪,等.2项心肌标志物与2项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疗效判断的特异性、敏感度、相

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85-188.[3]王朝燕,禹露.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预测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

(3):374-378.

[4]罗虹灿.心肌酶三合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1):1620-

1621.

[5]贾振华,李叶双,吴以岭,等.急性心肌梗死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

(4):195-199.

[6]廖建红,蔡维望,余久如,等.血清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

2636-2639.

[7]李卉,蒋廷波.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

学,2016,18(3):450-453.

[8]杨健.3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2981-

2982.

(收稿日期:2017-01-05)

26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年7月第33卷第7期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Jul,2017,Vol.33,No.7

急性心梗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定义】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 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为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1h以上即可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那个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死即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2/3病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恶化最为严重。 (二)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质可与过去曾发作的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前者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不典型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易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牙龈、颈部,常被误诊为相应的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3.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以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4.心律失常: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备课讲稿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2018年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 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 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

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11.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 (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心肌梗死常属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有ST—T波的演变而出现Q波或Qs波,但有明确的心肌酶的序列变化,则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有典型的病史,但连续的不稳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24h 以上,伴有不伴有心肌酶的不确定性变化,都可诊断为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 (3)陈旧性心肌梗死:常根据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肌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心肌酶改变而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包括下列情况: (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 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

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 波(〈0.03s)及T波倒置。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心肌坏死,称急性心肌梗死。 1.【护理评估】 1.1胸痛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等诱发因素。 1.2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病人因憋气,心前区压痛,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1.7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95%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恐惧

2.3、活动无耐力 2.4、自理缺陷 2.5、知识缺乏 2.6、有便秘的危险 2.7潜在并发症:猝死 3.【护理措施】 3.1、ICU一般护理常规 3.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稳定患者情绪,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3.3、备齐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重点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5、给予持续吸氧,每分钟2-4升,胸痛发作时可适当调高氧流量。 3.6、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持续微量泵注入,注意调整注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 3.7、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8、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便秘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屏气和用力过度二发生意外。 3.9、定时、定量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的检查。 3.10、指导患者进食低盐(2g/日)低脂易消化饮食,少时多餐。 3.1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

· 对策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总结这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依据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指南中对AMI的分类,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现有资料表明,这两类之间在病理上有所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操作或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本指南中对某些治疗适应证的建议,以ACC/AHA指南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本指南的制订经过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反复认真讨论,并广泛征求了各级心血管病医师的意见,力求对我国AMI诊断和治疗的临

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诊断与危险性评估AMI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急救医务人员在迅速到达发病现场后,应尽快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和初步处理,并迅速转送医院。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一、急诊科对疑诊AMI患者的诊断程序(一)目标急诊科对疑诊AMI的患者应争取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V9、V3R~V5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min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I的主要方法,对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的筛查和处理程序见图1。1.缺血性胸痛史:AMI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min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在住院期间,除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外,还应得到合理的护理,才能使患者脱离危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早日恢复。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我院心内科从2004年到2010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1例,男,108例,女13例,年龄在34岁至74岁,121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经积极抢救治疗及合理的护理,除5例死亡外,其余116例均治愈出院,本文结合笔者的护理经验就AMI的护理原则介绍如下: 1 严密监护原则上做到“五勤”:勤监护、勤观察、勤汇报、勤处理、勤记录。有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30-60分钟。有56%-80%的病人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或室早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绝大部分死于原发性室颤,而室颤又往往继发于复杂性心律失常之后,所以,特别要重视发病最初6小时3天内的监护。如条件允许应将患者迅速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连续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定时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采集标本送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处理。一般监护一周,有并发症时随时监测。 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原则上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保持管道通畅;二要准确执行医嘱;三要根据监测指导输液。一不要滴数过快;二不要输液过量;三不要下肢输液。立即开辟静脉通道,用以维持血压,及时用药,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1500ml,滴数每分钟在20-30滴,血液动力学监测,可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输液,保留一条静脉通道,以便急用,为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尽管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3 止痛原则上选用安全、有效的止痛剂,老人从小剂量开始,持续剧烈的疼痛表明心肌缺氧、缺血,病情仍在进展,常可导致梗塞面积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处理,可选用硝酸盐类、杜冷丁、吗啡类等止痛剂,老年患者应用扩冠止痛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应用中注意观察血压情况。 4 吸氧原则上做到“三要”:一要持续高流量吸氧48小时左右;二要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吸氧时间;三要在进餐后、睡前及排便时给予吸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主要死于三大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出现,又取决于梗塞的面积,梗塞的面积又取决于心肌缺氧的程度,急性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降低,加重了心肌缺氧状态,故给病人高流量吸氧,3-5升/分,持续48小时,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缩小梗塞面积,为减轻心肌缺氧,应注意患者在排便时、睡前15分钟及进餐后给予吸氧,吸氧时间及氧流量可根据病情调节。 5 休息原则上做到“四要”:一要绝对卧床二周以上;二要减少搬动;三

急性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记忆歌诀

急性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记忆歌诀 ?“急性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一直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考点的攻克只有靠“死记”,今日,笔者浏览网页,发现一记忆口诀不错,现向广大考生推介,并感谢口诀的原创作者。?说明: (1)胸前导联我只说数字,如我说1,就是指V1导联,我说2,就是指V2导联……以此类推。记住了啊. (2)心电图的Ⅰ、AVL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侧”;Ⅱ、Ⅲ、AVF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下”,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下面我说的“见侧加L”就是指加“Ⅰ、AVL";见下加F就是指加“Ⅱ、Ⅲ、AVF”。记住了啊。 (3)心电图的定位按“第7版内科学"。分前间隔、局限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下壁(记住:就是Ⅱ、Ⅲ、AVF)、下间壁、下侧壁、高侧壁、正后壁。 记忆歌诀: 前间123。①局前345。②?前侧567.③广前 1-5。④?下间123。⑤下侧567。⑥ 见下加F。见侧加L。?正后有78。⑦高侧L8。⑧

注解;?①前间壁V1V2V3。 ②局限前壁V3V4V5?③前侧壁V5V6V7+Ⅰ、AVL?④ 广泛前壁V1V2V3V4V5?⑤下间壁V1V2V3+Ⅱ、Ⅲ、AVF ⑥下侧壁V5V6V7+Ⅱ、Ⅲ、AVF ⑦正后壁V7V8?⑧高侧壁Ⅰ、AVL、V8 2008年一道考试题:高侧壁心梗心电图表现在哪几个 导联?(答:Ⅰ、AVL)。注:因为答案中只有Ⅰ、AVL.没有写V8.所以只选Ⅰ、AVL。每道题1分.在“执考”中有为数不少的考生仅一分之差名落孙山。综合试卷笔试的时候,心梗部分必出题,最大可能就是心梗定位。若能把这一分加上岂不大大减少类似“悲剧”发生? 心脏杂音记忆歌诀 二三瓣闭象吹风,?二三狭窄隆隆响, 主脉瓣闭在叹气,?动脉导管象机器,?心肌膜炎如音 乐。 【注解】 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吹风样, 二、三尖瓣狭窄为隆隆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发表时间:2020-03-20T05:53:55.40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期作者:王万友[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最危重的急症,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 629200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最危重的急症,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有许多患者家属因为不能判断,不懂得急救措 施,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而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若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的现象,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内要判断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然后再采取急救,这样就不会耽误病人的救治。 一、何谓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变窄或闭塞,造成急性或持续性心肌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心肌坏死。常伴有胸骨后边疼痛持久性的,并且加重时会造成心衰、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的疾病症状。心肌梗死常常有诊断性的急性心肌梗死,可疑性的心肌梗死和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等三种形式;针对可疑性的心肌梗死和陈旧性的心肌梗死就不再详细表述了;就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做如下讲解。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 1.心绞痛:心绞痛出现是时间比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胸痛情况比较轻,常伴有休克、恶心和呕吐等,同时还要区别颈椎病和肩周炎因为它们的疼痛也在这个位置。心绞痛出现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病理性Q波;识别诊断的要点之一就是要观察动态血清酶学和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 2.急性肺塞栓:由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会突然出现肺动脉栓塞,常伴有胸口痛、呼吸困难、低血压、咯血甚至休克等多种表现形式,还有骨折、盆腔和前列腺等手术后的长期卧床史。没有咯血症状和AMI很相似。但前者在24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增高;出现肺动脉瓣区的第2心音亢进在心脏体征方面;AMI的心电图比肺动脉栓塞心电图慢而长。 3.急性心包炎:此类病起病比较急,心脏前区会出现比较持久的剧烈疼痛,同时伴有ST段出现偏高。疼痛时会伴有不敢深呼吸和发热现象,检查可以见白细胞增高,只有在坐位稍微向前倾时会有疼痛缓解。并且在发病几小时或者当天就能听到心包的摩擦声音。急性心包炎并没有血清酶学的特征性变化;心包积液的程度只有通过超声心动图才能够观察。 4.主动脉夹层瘤:主要表现为前胸剧烈疼痛,常会辐射到身体的上半身,如背、肋、腹、甚至在锁骨下动脉处可以听到杂音,此类病程中常伴随高血压。主动脉夹层能够感觉到压迫症状,从而导致两侧上肢的血压不一样,颈动脉搏和两侧的脉搏或一面的脉搏开始减弱等。通过X线和超声心电图检查能够发现主动脉明显增宽,没有AMI心电图特征也没有血清酶学的特征情况。既可为确定为主动脉夹层瘤,同时还要做超声波检查,检查主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来加以确诊。 5.急腹症:常见的急腹症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也常伴有上腹部位疼痛,常会和疼痛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相混淆从而引起误诊。所以可以根据腹部疼痛特征和病史来诊断,同时也要通过心电图和血清学酶学的检查结果来加以鉴别。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除了这些明显的症状鉴别外,主要还是借助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和心肌酶值水平,以及冠脉造影等多项相关检查综合结果来作为诊断的标准,而不是只采取单一症状来识别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即需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治疗,以使患者脱离死亡威胁。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文档交流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文档交流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文档交流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文档交流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文档交流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文档交流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 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文档交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诊断: 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 4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 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康复护理: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 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 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 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 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e)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一)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胸痛和相关症状。 STEMI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 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应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和表现及无痛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女性、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既往史包括冠心病史 (心绞痛、心肌梗死、CABG或PCI)、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或拔牙史,出血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脑血管意外、大出血、不明原因贫血或黑便)、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应用史。 2.体格检查: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有无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有无肺部哕音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和奔马律;评估神经系统体征。建议采用Killip 分级法评估心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10 min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下壁和(或)正后壁心肌梗死时需加做V3R~V5R。和V7~V9导联]。典型的STEMI早期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超急期心电图可表现为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的T波。首次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时,需在10—30 min后复查。 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通常在 STEMI症状发生后2—4 h开始升高,10~24 h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STE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 3.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 鉴别诊断 1.心绞痛:主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2.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3.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电图肺性P 波、电轴右偏、呈S1QIIITIII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波(<0.03s)及T 波倒置。X线胸片显示肺梗塞阴影。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前胸出现剧烈撕裂样锐痛,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无心肌酶及心电图特征性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地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 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 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 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 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 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 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 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 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 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 3—7 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 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重 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 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 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 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但 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 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 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 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 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 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病 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 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 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 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 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就是心肌得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得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得心肌严重而持久得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得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得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得最突出得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与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得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 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肠胀气,严重 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尤其就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得、成对出现得、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得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得先兆。心

室颤动就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得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与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就是休克,而就是低血 压。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 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得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得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与交感神经得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得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与得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得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得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 得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得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得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VIP专享】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中断或减少,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或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尚未建立。一旦血供急剧下降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大一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小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以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体力活动,饱餐或进食多量高质饮食后、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升高,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护理评估】 1.病史 (1)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评估病人此次发病有无明显的诱因,胸痛发作

特征。 (2)患病及治疗经过。 (3)心里社会状况。 2.身体评估 (1)一般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 (2)生命体征。 (3)心脏听诊。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2)血液检查 【护理问题】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的供需失调有关。 3.知识缺乏 4.有便秘的危险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程度减轻或消失。 2.能主动参与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活动。主诉活动耐力增强,活动 后无不适反应。 3.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不发生便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