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论断。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并列,成为我们党的基本治国理念和方略。

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近年,几乎每一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构

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高度概括和“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展开形态和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几千年,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西方国家则以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有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制建设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爱国是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动容:四川省凉山山区邮递员王顺友,24年跋涉26万公里,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以对航空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88岁高龄才离开科研一线;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在医生已经下了“死亡判决书”后,还将在病床上口述的《关于能源供应的变化及应对措施》一文作为“遗产”留给企业……

上述几个事例,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内涵——敬业:王顺友用孤独的车印丈量着敬业的长度,吴大观用“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的执着凸显着敬业的厚度,杨奎烈用有限的生命诠释着敬业的宽度。他们用敬业乐业的精神,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自我。就如习近平同志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写

到的那样,他们都“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线,是维系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无不形象地极言诚信的重要。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最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毛泽东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要“步调一致”。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在此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和生动写照。

今天,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强大的发展能力与潜力,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处变不乱,遇难不惧,从容应对,化危为机,在于我们有统一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支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多种矛盾交织,多种思潮涌动,多种信仰并存,——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

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否则社会运转就会陷入混乱,改革发展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国际形象,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主要问题与危机:(1)用西方“民主宪政”否定中国政制,诋毁社会主义;(2)用“新自由主义”瓦解公有制基础;(3)用所谓“新闻独立观”左右舆论;(4)用“普世价值”迷惑民心,否定爱国主义,宣传民族虚无主义、分裂主义、悲观主义;宣传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消极思想;(5)用“公民社会”消解凝聚力;(6)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新中国历史;(7)用“极左思维”否定改革开放。(8)把爱

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割裂开来;(9)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市场经济中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有效制止三观颠倒、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产生,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售假冒伪劣(毒奶粉、地沟油等)、权钱交易等种种丑恶现象,消解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消极因素,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遵守市场规则、进行道德自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躯体,治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

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特色和启示

一是教育引导。英国教育部于2007年1月25日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计划。

二是法律保障。科学严谨的法治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保障,法律尤其是宪法是建设核心价值的基本手段。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是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宣布,社会的目标是共同幸福、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

三是传媒影响。

案例:2008年12月15日俄罗斯政府决定成立促进国产电影发展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时任总理普京亲自领导。他指出,对于重塑俄社会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个特别要求,那就是形成一个教育社会的机制。

案例: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报告认为,为了实现2020年国家长远

规划,必须有大量讯息支撑而电影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电影就像不用美国纳税人供养的亲善大使,让世界各国了解美国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政治上、文化上,还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其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四是场馆仪式。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场馆,充分利用文物或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举行庄严的仪式,也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的中小学,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国旗和总统像,学生的学习日也从唱国歌和对国旗宣誓开始。

五是文化载体。美国米老鼠、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微软在全球几乎无人不晓。法国人则提出“保卫法兰西文化”的口号,并在立法上规定了欧洲及法国影视作品的播出时间、财政自主的数额等。

另外,充分发挥宗教的作用、开展学术交流、参与国际组织与机构、利用奥运会、世界杯、博览会等世界性活动展示本国的文化、历史与思想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常用方式。

案例:美国政府如何强化道德建设

一是道德法律化。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政府道德法》。1989年,该法修改为《道德改革法》。之后,制定了《基本利益冲突法》。1992年制定《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法律体系。

二是建立道德监督机构。为确保《政府道德法》实施和执行,成

立了一系列道德监督机构,从联邦政府到地方各州郡(市)都设立了专门的政府道德署,配备了专职的道德官。每四年一次对行政部门及官员的道德行为进行普遍审核,若有问题,或转送司法部门处理,或提请辞退、罢免、或责令限期整改,毫不含糊。

三是对违德行为实行零容忍。对违反社会道德行为实行“零容忍”,哪怕是“一美元”的欠债不还,哪怕是一次见死不救,哪怕是一点个人财产的隐瞒不报,都会令自己身败名裂,尤其是政府官员,如水门事件。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就全党全社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1、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②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③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2)拓展有效途径。①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生产劳动和爱

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创新创造活动、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②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①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②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1)形成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

(2)法律法规保证。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②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

(3)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

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①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②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3、加强宣传教育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①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④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⑤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2)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3)建设网上传播阵地。①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②做大做强重点

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③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4)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①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②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③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①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品位高雅、创意新颖,形成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②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③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④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

(5)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②利用

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庆祝和纪念活动。③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⑤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4、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修养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①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②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③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

④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⑤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⑥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2)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①弘扬雷锋精神,活动形式多样,常态化。②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③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

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②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③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④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

(4)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①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②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③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④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

结语: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躯体,治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