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发表时间:2015-09-14T14:37:16.6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杨发新[导读]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后,使用内固定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增加了卧床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杨发新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医院陕西宁强 724400)【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60例。对比(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结果:(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

量、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术后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接受更早期的功能锻炼。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97-02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每年我国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比例约80~100万左右[1]。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后,使用内固定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增加了卧床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步成为外科手术医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60例。置换组平均年龄(63.5±8.4)岁,男性38人,女性22人;内固定组年龄(64.8±9.3)岁,男性35人,女性25人,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1)骨折类型为Garden III、IV骨折,骨折后24小时立即来我院就诊。排除指标:(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置换组:采用硬膜外麻醉,Gibson入路,健侧卧位,维持股骨柄前倾角,进行全髋关节置换。采用骨水泥35例、非骨水泥25例。术后伤口放硅胶引流管,术后3天时间拔除负压引流管。

内固定组:患者平卧,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作小切口,放入多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术后不放引流。采用小切口加压空心钉固定40例或用经皮穿针螺纹针固定20例。

术后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股四头肌锻炼,逐步进行站立,复查X线提示骨折愈合后,进行负重行走。

1.3 评价标准

对比(1)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2)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Harris评分项目有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项构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恢复越好。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比置换术组降低或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组别手术时间(h)手术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内固定术组 0.9±0.2 138.4± 28.4 21.6±3.6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1.7±0.6 458.6±103.2 32.4±5.9 t 6.28 6.94 6.28

P <0.05 <0.05 <0.05

2.2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比较:与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缩短,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手术Harris评分比较组别术后下地行走时间(d) Harris评分(分)内固定术组 52.6±12.9 75.6±5.8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 12.3± 6.2 89.5±8.7 t 6.72 6.98

P <0.05 <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优点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手术费用低,适用于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在一些贫穷的非洲国家,甚至将内固定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有学者指出股骨颈骨折发生后导致局部区域血供不稳定,加上在内固定时存在损伤血管的可能,因此患者再手术率非常高,易导致内固定失败[2]。而且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不能早期接受功能锻炼,因此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学者对股骨颈骨折接受内固定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术后早期骨折端不愈合、再次移位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5%、38和 21%。还有学者分析了200多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2年的病死率的结果,表明内固定术在术后2年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3]。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

THA 前侧入路的手术技巧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来自Rothman 研究所的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JAAOS 2014 年22 卷第9 期上。 摘要:早在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为DAA 入路而设计的新型手术器械和手术床使得医生在操作时更加便利。部分医生认为该入路对肌肉损伤更小、疼痛更轻且术后恢复更快,但目前的临床证据较为有限,且缺乏长期随访的结果。该手术入路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且存在特有的并发症,不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目前髋关节外科医生和患者更关心的问题是DAA 入路是否能够获得比其他入路更好的早期及远期结果。 过去的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常会采用直接外侧入路或后侧入路,但随着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推广,其他的一些手术入路也开始进入了的临床医生的视野。 这其中的大部分手术入路应用非常有限,如双切口入路,而前侧入路却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前侧入路利用了阔筋膜张肌(TFL)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显露髋关节,因而支持者认为经前侧手术入路行THA 对肌肉的损伤更小、疼痛更轻,且术后恢复更快。 虽然目前大多数美国医生对该手术入路并不十分了解,但均对该入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假体制造商也希望借助直接前侧入路来推广新的手术器械,甚至包括专为直接前侧入路设计的手术床。但前侧入路也存在一些其特有的并发症,且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了解前侧入路的前世今生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其在全髋置换术中的角色有着更充分的认识。 历史 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直到1917 年,经过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1950 年,法国医生Judet 也对前侧入路进行的髋关节置换进行了报道,O’Brien 在1955 年对其采用前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进行了报道。而到了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随着Charnley 低摩擦人工关节和转子截骨术的流行,前侧入路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仅在治疗儿童髋关节感染时才偶有使用。1980 年,Light 和Keggi 报道了104 例使用前侧入路行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手术时间平均65 分钟,输血量平均1.9 个单位,没有发生术中并发症,住院日平均12.8 天。 改良Smith-Peterson 入路仅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开始作为THA 的手术入路之一,但真正成为临床医生讨论的热点还要得益于微创手术的流行。部分医生使用该入路时会借助骨折牵引床,而其他一些医生仍坚持使用普通的手术床。 适应症和禁忌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_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一.术前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恐惧、焦虑等不 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 睡眠情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b、患者活动能力: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关节主被动活动围;c、疼痛、活动受限程度;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评估;e、目前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鼻窦炎、牙龈肿痛、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⑤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 上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注意安全,防跌倒坠床。演示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 会正确翻身,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等。 4、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和水 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5、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6、感染的治疗:及时治疗和处理脚癣、下肢溃疡,体慢性感染病灶

(慢性副鼻窦炎、牙齿慢性炎症),保护好髋部皮,勿 在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持清洁。 7、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 起的必然性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心理疏导。 8、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术前干预措施处理,预防DVT。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术后 1、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尿量、血糖值、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患肢肿胀情况,肢端的血供、感觉运动情况,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等。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两腿间放置梯形海绵。患肢严禁收外旋,防 脱位。 ②术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肌肉收缩锻炼。 ③遵医嘱进行适度膝关节屈伸锻炼。 ④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可平卧和健侧侧卧交替,防脱位。 ⑤根据医嘱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协助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等。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或者)及硬膜外麻醉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5、老年病人心室顺应性降低,使其无法耐受过量的容量负荷,所以术中应严格控制输液的种类、速度和剂量,准确估算失液、失血量,量出为入,防止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手术期间输液原则:量出为入 (1)正常维持液量:每小时液体维持量可按体重计算。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kg/h)×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血管的扩张,随麻醉装置不同,吸入冷而干燥的气体,呼吸道液体损失多,吸入加热湿化的气体时,呼吸道液体丧失少。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K+ ,CL- 。 6、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骨水泥,有5%的病人会发生骨水泥综合征,一般于使用骨水泥后1-1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快速的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脏骤停、猝死。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和心肌抑制作用;空气, 脂肪或骨髓栓子在挤压下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会造成深静脉血栓)。现在最多的认为主要还是栓塞机制引起。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5T16:39:24.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张明祥赵姝[导读]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的特点。 张明祥赵姝(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麻醉科 6750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78-0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骨折疾病的治疗模式已从“骨折”为中心转为以“高龄患者”为中心。对老年患者术前评估,高度警惕衰老引起的常见疾病,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术前仔细评价其相关器官系统储备功能情况。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患者大部分整体器官功能降低,特别是心肺代偿储备能力降低,多数又合并有其它脏器病变,增加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临床资料: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观察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择期手术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股骨颈骨折17例,行全髋置换术36例,半髋置换术14例,硬膜外麻醉8例,硬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合剂,腰硬联合2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100—150mg,全麻15例,全麻诱导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术中维持用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等,硬膜外复合全麻7例。术中输液是复方电解质、羟乙基淀粉。 讨论:由于脂肪或骨髓栓塞以及通气/血流失调均可造成肺上皮细胞损伤,因此发生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的可能性增加,围手术期有必要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正确评估呼吸循环功能,积极改善心肺功能,加强营养治疗,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去除截股骨头,扩大股骨髓腔和休整髋臼时出血速度快,而老年患者体液总量少,常有血容量不足,加上心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失血性低血压和休克,故术前应尽量纠正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术中应加强对血容量的监测与及时补充,力求血压平稳。肺栓塞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高大35%,严密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及时发现术中低氧血症,对早期发现肺栓塞有利。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反应,对于采用骨水泥粘合假体时,由于单体入血可引起一过行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心跳减慢等,应充分补充血容量,使用骨水泥前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术中准确把握混合后骨水泥温度,减少单体吸入,降低髓腔压力,并且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老年人肺泡弹性、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功能降低,使重要脏器的氧供接近临界状态,加之合并慢性肺部疾患使麻醉手术期更易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故麻醉维持浓度宜低每次药量宜少且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连续监测吸氧饱和度,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呼吸功能的改变,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选择正确穿刺点,术中镇痛完全。尽量控制阻滞平面,分次少量给药,防止平面过广,同时处理好麻醉及术中并发症,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辅以少量镇静、镇痛药以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常规吸氧。加强术中监测,如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体温、尿量等。应用骨水泥时,血压下降较多见,大部分血压下降在20mmHg以内,术中应给予重视,尤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良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须及时输血补液,严密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米勒麻醉学。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19.

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发表时间:2011-11-30T14:06:02.20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煜娟[导读] 术日尽量一次将术中所用物品带入室中,手术间人员要限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王煜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450000)【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78-01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国际公认较好的一种髋关节成形术。其目的是以解除髋关节疼痛为主,同时保持关节稳定,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使肢体等长,恢复运动功能和减少残疾等。近年来,人工关节的设计制造进一步完美,手术要求亦不断提高,手术护士如何配合医生圆满完成手术十分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51例,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佳,无手术合并症,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室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1例病人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3.5岁。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31例(单纯性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17例),股骨头肿瘤1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型24例,采用生物学固定型27例。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术前一日到病房看望患者,了解患者一般资料,思想状况及精神状况,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帮助患者降低不良情绪,利于配合手术。 2.2环境:髋关节置换手术无菌要求高,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按要求术前常规清洁消毒手术间各种物品和仪器设备。术日尽量一次将术中所用物品带入室中,手术间人员要限制,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2.3器械:除骨科下肢手术常规器械外,加备髋关节固定术所需的特殊器械(如截骨刀、股骨头取出器、髋腔开口器、髓腔锉、假体锉、髋臼锉、股骨头打入器、髋臼定位器、髋臼打入器、骨锤、电灼器、电钻、电锯等)。术前一天高压灭菌、不能耐热的物品则用环氧乙烷消毒。假体多采用γ射线辐照灭菌,人工髋关节常规备有不同类型以供手术使用。 2.4手术体位:采取侧卧位。腋下垫一长40厘米,宽15厘米的软枕,双上肢平行置于托手架上,胸前以长沙袋固定,两腿取上腿屈曲,下腿伸直位,上腿不固定,以保证术中随时调整肢体假体。同时高频电刀负极板粘贴要牢固,防止术中负极板脱落灼伤患者。 3 手术配合 3.1.1常规消毒切口皮肤,铺好无菌巾,连接各种仪器。采用外侧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暴露髋关节囊,切开关节囊. 3.1.2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缩短和患侧肢痉挛程度松解软组织,将股骨头脱位,斜行切断股骨头,当股股头脱位困难时便可先行股骨头头下切断股骨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股骨距。清除关节内软组织,挫伤全部关节软骨,选择与最大锉行号相同的髋臼打入髋臼。 3.1.3近端用不同型号的髓腔扩创从小到大。按髓腔锉的颈颌角度应用距离锉平股距,远端应用髓腔扩大器扩腔,置入假体。用打头器轻轻打紧恢复关节。 3.1.4冲洗伤口,去除所有骨碎片,内旋复位,各方面活动关节,观察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效果满意后,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 3.2巡回护士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常规在上肢建立1~2条静脉通路、采用18~20号静脉留置针穿刺,保证术中有效输液。协助麻醉,采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起效后,和手术医生共同摆好体位,妥善固定,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的情况。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都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巡回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观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相关症状与监护指标,如有意外及时与麻醉师、手术医生联系,配合处理。特别在使用骨水泥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聚合热反应和毒性反应,以便及时报告处理。 3.3 器械护士配合:该手术难度较大,精确度高,要求参加手术人员密切配合,洗手护士术前应了解手术步骤,熟悉手术器械,对每次要换品牌的手术器械要逐件熟悉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器械种类繁多,术中台面极易混乱,反复寻找器械费时费力,影响手术进程,术中应铺置两个无菌台,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别放置。术中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传递所需器械。对置入的假体须两人查对后方可启封。对密封不严灭菌失效的假体不能使用。 4 体会 4.1术前准备妥善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包括配套齐备的专用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和术中的特殊要求的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等。不同类型髋关节的固定方法也有所不同,有时一个关节采用两种固定方法,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配合,准确及时地供给手术所需。 4.2关节置换术对无菌技术的要求尤为严格,故手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免因术中感染而致手术失败。常规准备两套合适已灭菌的假体关节,防止由于不慎污染重新灭菌而耽误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限制参观人数以减少污染机会。 4.3巡回护士除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注意病情的观察和手术动态外,特别要注意体位的固定,由于术中需经过髋关节的脱位、截骨、固定、复位,身体摆动较大,病人又采用侧卧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故术前应妥善固定,注意保护臂丛神经、骨隆突处等,并保证病人正常的呼吸运动和循环功能。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人工股骨头及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越来越广泛,使骨科学的范围和内容有了很大改变,也给麻醉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麻醉医师有更宽的知识面,对病人的病史、合并症要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粘合剂的使用 在全髂关节置换术中运用骨粘合剂(骨水泥),是在骨髓腔内填入骨水泥,再将人工假体插入,可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松动和松动引起的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但在使用过程中,其毒性可被所接触的局部组织、心脏、血管和肺脏吸收引起“骨水泥综合征”。表现为: 1.肺微血栓形成,病人可感胸闷、心悸。 2.心电图显示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包括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 3.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 4.肺高压 5.低血压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1.严密监测PaO2,PaCO2,ETCO2,SpO2,Bp,HR,ECG等; 2.增加吸氧浓度; 3.停用氧化亚氮; 4.补足血容量; 5.必要时给予升压。 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全髋关节置换,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据报道,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有的研究高达80%。肺栓塞发生率为3.2%~9.4%,这些病人中有50%死亡。有报道,全髋置换术后死亡的病人50%与肺栓塞有关。肺栓塞对病人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病人死亡率高,而且容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相混淆。对麻醉科医师来说,对术中发生的肺栓塞有足够的警惕非常重要。1.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及病人的反应; (2)严密监测HR、Bp、SpO2、PaO2、ETCO2等, 对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进行复苏、支持和纠正呼吸与循环衰竭。主要方法包括 1.吸氧、镇痛,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抗休克。 2.空气栓塞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头低位,使空气滞留于右心房内,防止气栓阻塞肺动脉,再通过心脏机械性活动而逐渐进入肺循环,也可通过经上肢或颈内静脉 插入右心导管来吸引右心内空气。 3.高压氧舱可促进气体尽快吸收并改善症状。 4.术后预防用一些抗凝药物,如阿斯比林,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可用葡聚糖、双香豆素等。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12T15:07:55.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荣文 [导读] 常宁市中医院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观察组:穿刺点与对照组均一致。用BD公司的腰-硬联合包进行操作穿刺,见溢出脑脊液后,取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1毫升混合液,向头部方向注药2-3毫升,注射速度为每秒0.2毫升。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置留管3㎝,平卧后,以麻醉平面为依据调整手术台位置。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和麻醉平面决定硬膜外给药。 如果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降低,可利用麻黄碱注射液或多巴胺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心率低于55次,则取阿托品,为患者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患者实施麻醉后的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 变化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麻醉效果快,能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表1) 2.2 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麻醉时间起效为1.35±0.27分钟,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57±1.75分钟,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变化情况。 从下表中可看出,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我的麻醉计划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计划 崔**,男,81岁,主诉:右股骨头置换术后4年,跌倒后右髋疼痛、活动受限3周。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右股骨颈骨折于我院行右股骨头置换术,术程顺利,恢复良好,3月前于家中跌倒,查X线示:右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遂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史:体质一般,6年前因言语不清于我院诊断“脑梗塞、高血压病”现患者血压稳定(服药治疗)。2010年4月因“左腹股沟疝”于我院手术治疗。诊断为“右髋关节骨折”,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体格检查: 双侧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牙床无牙齿,张口度约3横指,甲颏间距约6.5cm,马氏分级II级,头颈活动度无异常,气管居中,脊柱无侧弯,无畸形,无外伤史,脊间隙存在,棘突无压痛,骶尾部有一2*2皮肤破损。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血生化:24/7谷丙转氨酶102u/L,护肝治疗后:77 u/L。 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血液传播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24/7:1、两肺未见实质病变,2、主动脉硬化; 常规心电图:II、III、A VF导联异常Q波,完全性右室传导阻滞。 心脏彩超:主动脉退行性变,室间隔上的增厚,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动态心电图示:偶发房早,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完全性右室传导阻滞。 拟行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拟行麻醉:全身麻醉。ASA分级:II级。 理由:1.老年男性,全麻易于接受,可完全解除病人焦虑,可达顺行性遗忘; 2. 腰硬联合起效虽快,但阻滞平面宽,血流动力学波动大。 3.硬膜外阻滞:老年棘间隙窄,阻滞深度不足,麻醉效果难以控制。 4.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用全身麻醉于手术中出现大量出血时易控制出血,维持血压稳定,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时间。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熟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选取手术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通过认真积极的配合恰当的护理方法,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标签: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症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30例,女19例,男11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合并高血压者7例。 1.2方法 1.2.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侧卧位。组成3~4人小组,麻醉师站在患者头部,负责观察患者情况,保护气管导管、硬膜外导管,扶托患者头颈部;其他2~3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扶托背部、胸腰部及下肢,搬动患者时步调要一致,将患者脊柱向同一纵轴位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患者取健侧卧位90°,两手臂向前伸展放于双层托手架上,腋下垫一腋垫,距腋窝10cm,约束带固定双上肢;头部下方垫高约20cm后再放上头圈,耳廓置于头圈空隙处;胸背部两侧各垫一大软垫,用骨盆固定架固定,防止身体倾斜晃动,两腿之间垫一软垫,健侧下肢屈曲60°~70°;胸部手术患者,胸下垫一软垫。 1.2.2手术步骤 1.2.2.1切口与显露,切口选择应依据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术者的经验和习惯而定。选择原则应能便于软组织松解、关节充分显露和假体置入。临床多用后外侧、前外侧切口和显露途径(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本文以前外侧切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翻身要领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翻身要领 康复训练方法: 1.股四头肌锻炼(术后第一天开始) a)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者平卧,两腿伸直,用力空蹬,绷紧大腿前 侧肌肉,膝关节用力向床的方向压,足用力背伸,保持5-10秒钟后放松,反复练习,可以增强下肢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为抬腿运动做准备。 b)股四头肌等张收缩练习(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先嘱患者缓慢抬 起健侧肢体,体会如何用力,再抬患肢,也可用手先将患者患肢托起到45度,嘱患者用力停住,同时将手移开,患者往往怕患肢直落床上而保护性收缩股四头肌从而达到练习股四头肌力量的目的。 2.臀肌练习(术后2-3天开始):患者平卧,伸直双下肢,踝关节下垫一小枕头, 收紧臀部至臀部有加紧感为止,5-10秒后放松,反复练习。 3.小腿后侧肌肉练习:患者平卧位或坐位,伸直双下肢将双足用力往上钩,感觉 小腿后侧肌肉被绷紧保持10秒钟,放松。 4.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第4天开始) (1)患者坐于床边,小腿下垂,两手按压膝关节上部,用力屈伸膝关节后放松复原。 (2)患者坐于床边,患肢下垂,在踝部压沙袋(1.4-1.5kg)每次压10-15分钟。 (3)患者手扶床边,做下蹲动作。 (4)用膝关节练习器反复练习,锻炼膝关节屈伸肌力,恢复膝关节功能。 (5)滑移屈膝练习:患者平卧,腿伸直,患侧腿沿床面向上滑移,使膝关节髋关节屈伸,髋关节术后患者屈曲不超过90度。 5.膝髋关节屈伸运动(CPM):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一般术后3天或拔出引流管执 行,从30-40度开始逐渐增加每天增加5-10度,但不能超过90度。 6.踝关节屈伸运动:下肢伸直,脚尖往下压然后向上翘持续5-10秒。 7.步行器的使用:先用步行器辅助站立,待重心稳定,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 一步距离,迈出术侧下肢,再将健腿跟上,如此循环。 8.使用双拐的注意事项:拐杖下端必须安装橡皮头,以免木拐杖头在地面上滑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平均动脉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幅度小,平均动脉压高,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点,但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快,药物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等更适应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消除和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纠正关节畸形的优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老年人,老年人因其本身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耐受性有限,因此为手术操作增加难度,且手术过程中常需扩髓、截骨、置入骨水泥等操作,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特点,要求选择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全身影响小的麻醉方式[1]。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9月~2014年6日骨伤科4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最大年龄79例,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岁。患者身高154.5~177.2 cm,平均身高166.3 cm。 体重50.5~77.5 kg,平均体重66.4 kg。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68岁。身高156.4~181.2 cm,平均身高167.4 cm。体重52.4~78.4 kg,平均体重67.1 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最小60岁,且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 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下肢彩超排除术前静脉血栓,肺部X线,心脏彩超,肺活量监测,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如肺部疾患给予积极抗感染,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高血压者术前继续用药,控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 (一)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3.青少年、儿童不作此术,或80岁以上者要慎重考虑。 4.因其他疾病估计置换术后病人也不可以下地行走者。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为: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参考资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十版,《骨科关键技术》, 入路 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 2常规消毒(注意消毒背部、下腹部、会阴部、远端到膝下)铺无菌巾单,包扎小腿。 3作长约15cm直外侧切口,切口从大转子近端5cm至大转子远端10cm 4切开皮下组织,显露深筋膜。 5纵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近似四方形,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于前上棘至尾骨尖之间的深部结构,肌纤维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6用电刀部分松解臀大肌股骨止点,便于股骨前移,尽量避开股深动脉的小交通支。 7 轻度内旋髋关节,显露梨状肌(梨状肌起自于骨盆,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及联合肌腱在股骨附着处切断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8 在股骨颈下后方后髋关节囊与股方肌(起自骶骨前面,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大转子间嵴。使髋关节外展和旋外)之间放入S形拉钩,向下拉开股方肌纤维暴露后关节囊。 9 T形切开后关节囊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10 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使之脱位。 11 将腿保持在内旋位(足部指向天花板),从股骨后方(现在指向上方)剥离关节囊和软组织直至暴露小转子。 12 摆锯在小转子上1.5cm处截断股骨颈,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13 在髋臼周围放置拉钩,在前方放置一个髋臼拉钩来向前平移股骨,在上方钉入一枚骨圆针固定外展块,在后方插入宽的Hohman拉钩进入坐骨结节。髋臼显露困难时松解臀大肌、股直肌翻折头(必要时可先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 髋臼准备 14 从髋臼边缘去除髋臼上唇的残余,当去除靠近髋臼横韧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的下方的纤维脂肪时,注意避开闭孔动脉的升支。 15 髋臼挫准备髋臼,通常从40mm或者比股骨头直径小两号的髋臼挫开始,逐渐增大,挫到髋臼顶和壁周围的松质骨出血。术中注意保持外展40度前倾20度。 16 根据髋臼试模确定髋臼外杯,用螺钉在髋臼后上象限固定外杯。 17 放入聚乙烯髋臼内杯。 股骨准备: 18 将髋部维持在屈曲 19 逐渐扩髓腔 20 打入股骨假体试模,有阻力时两近一退 21 圆凿去除股骨颈骨残余。 22 放入股骨假体,安放不同规格股骨头试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髋关节屈曲90度位、屈曲内收内旋位、伸直位、外展外旋位)。 23 取出假体试模安放股骨头假体,再次评估髋关节稳定性。关闭切口 22 用大量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口。 23 放入引流管,自大腿前外侧单独穿出。 24 将后关节囊和外旋肌群固定在股骨大转子远侧的预钻洞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一、手术切口位置 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或外侧切口 二、手术消毒范围、铺巾顺序 1.前后过正中线,上至剑突,下过膝关节,周围消毒。 2.髋部铺巾顺序: a 健侧腿上放置中单 b 4块治疗巾铺切口周围 c 患者健侧腿上铺中单围绕切口“U”行铺 d 在健侧腿上延长一块中单 e 中单对折包腿,绷带绷上 f 铺大単 三、物品准备 【巡回护士】 1.药品准备:75%酒精,3%碘酊,外用生理盐水。 2.仪器准备:电刀主机、吸引器, 3.体位用物:侧卧位体位架 4.环境准备:调整手术灯到合适的位置,确保空调温度在25℃左右。 5.高值耗材:皮肤缝合器。 【洗手护士】 1.器械及布类准备:一次性布包一包、下肢手术、中单。 2. 无菌物品:

四、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术前】 1.保持手术间环境整洁、舒适,铺好手术床,托手板上铺一块布类,调 节手术间温度至25℃;电刀主机、吸引器是否正常。 2.术前认真核对病人手术信息、手术同意书、临时医嘱、各项常规检查 单(心电图、胸片、出凝血时间、血型、CT片、专科检查等),手术 部位标示(左腿)。 3.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和焦虑情绪,适当安慰病人。 4.协助病人过床,平躺在手术床上,在患者左手背部开通静脉通道(注 意连接输血管、三通),500ml乐加静滴,配药(0.9%NS100ml+先锋 美他醇1g),写好标签贴于其输液袋上。 5.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术前准备核对单、手术护理单、手术收费单眉 栏。 6.协助麻醉:患者侧卧,保护病人安全。麻醉后平卧留置14号乳胶尿管; 固定好各类管道。 7.手术体位:摆置侧卧位,患肢在上面,会阴部用10*25敷贴覆盖保护, 注意患者保暖,必要时可予保温毯覆盖患者上身。 8.准备碘酒、酒精消毒手术部位,并给予酒精、生理盐水手术台上备用。 9.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外来植入物器械及敷料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