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_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 刘凤存Ξ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 要:发展农村女性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女性文化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现代化社会的关键。然而,认真反思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着一些问

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富有成效的成人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

义。

关键词:农村女性;成人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关注女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入,城乡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差异也更加明显。提高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程度,全面提高农村女性素质,不仅是关注农村女性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政治意义。

一、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

(一)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中文盲、半文盲比重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笔者据问卷分析发现:2005年在全国农村女性劳动力中,有58.8%的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农村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农村女性文盲率为13.6%,比农村男性高9.6个百分点。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和“贤妻良母”伦理观的影响,养成了农村女性不爱学习的习惯。这样使本来基础就差的农村女性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够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对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学习机会受到限制

较重的农业和家务负担,造成了她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参加学习,又由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女性教育的歧视,致使她们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据调查:2005年全国农村仅有8.64%的妇女享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中,15.79%的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而27.7%是自费参加培训或进修。到目前为止,全国获得过正式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村女性仅为5.6%,比城市女性低41.3个百分点。

(三)学习欲望低、学习动机弱

长期传统性别角色社会化塑造出的农村女性成就欲望低、成才意志薄弱,家庭是其情感的主要寄托,相夫教子是其本份。据笔者问卷调查表明:农村女性对成人教育学习动机较农村男性低8.9个百分点。大多数农村女性求知求学欲望不强,有些甚至自卑自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安于现状。

(四)人数主要集中在低文化层

据笔者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女性人口大多数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其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占总人口的50.74%,初中教育程度的占35.61%,高中教育程度的只占12.55%。随着大批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要使她们有效地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转移,这么低的文化层次,恐怕难以担当重任。当务之急,是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特别是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五)社会认同存在着性别差异

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同等学历的农村女性和农村男性所享受的权利存在着性别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差异不仅表现在就业率和经济收入的高低方面,还体现在家庭分工的满意程度和农村妇女担任领导人或负责人的人数比例偏低,更有甚者,农村女性自我评价也较低。

二、影响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1.较低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农村女性接受

05

 

成人教育

Adult education

Ξ作者简介:刘凤存(1968—),男,山东滕州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第6期/2007年

成人教育产生影响。调查表明:同一时期,我国城乡男女接受教育程度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是农村落后于城市,农村女性又落后于农村男性。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广大农村女性就不可能接受更多的成人教育。

2.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会对女性接受成人教育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广大农村家庭经济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在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适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家庭连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对成人教育的要求不会太强烈。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因为“家庭条件差”而放弃继续接受教育的高达75. 0%,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5.0%,而具有矛盾心理的占2%,只有8%的愿意接受成人教育。

(二)生产力因素

1.较为落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降低了农村女性对科技知识追求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第一、第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科技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智力因素对农村生产活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农业生产活动中智力因素仍然处于次要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女性追求科技知识的积极性。

2.较为落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限制了农村女性再教育内容的选择。据调查显示:生产力的落后水平使农村女性接受再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眼前的一些较低水平的技术需求,较低层次的技术培训内容占整个培训内容的70.8%,而城市由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这种技术培训只占整个培训内容的9.7%,主要以专业培训或进修、成人学历学位教育为主。这就说明农村女性不仅在学龄期间因多种原因会导致接受教育程度偏低,即使是工作之后的成人教育,也因为较为落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基本失去了追求较高学历的可能性。

(三)传统社会历史因素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思想上依然还受到几千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男尊女卑”思想意识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上有80%以上的人把男性作为社会强势力量、主导力量的代表,也习惯于把女性置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投资回报的差异,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女性再教育的积极性。

(四)自然环境因素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省份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而就带来了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平等。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必然就会给女性接受成人教育带来一定的差异。在我国广大的贫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人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就难以想象女性会对接受成人教育有多大的积极性。据云南省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农村女性劳动力占全省乡村劳动力的35.11%,而整个农村劳动力接受成人教育的比例为8%,农村女性仅为4. 9%,远远低于27.12%这个全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数字。

(五)女性自身心理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对女性给予了很大关注,如世界性的妇女大会连续召开了四次,女性对自身价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觉醒。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客观事实:还有不少农村女性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禁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未能冲出传统模式。由于改革开放所引起的女性生活观念的变化,并没有使农村女性的心理完全挣脱传统观念的枷锁,大多数农村女性在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外表下,灵魂深处仍然有着旧传统观念的阴影,满足于传统“贤妻良母”角色。

2.缺少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已经给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自由,今天的农村女性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所获得的权利都大、所拥有的地位都高。但是,由于安于现状,她们对国家、对民族的那种危机感、使命感还没有真正在内心确立。据调查:有80%的农村女性考虑更多的是小家庭、小日子。因此,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明显不如男性。

3.自卑感严重。许多农村女性习惯于用一种带有偏见的社会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自己自卑自弱的社会形象,来迎合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及社会偏见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对自身价值的淡漠悲观态度,是现代农村女性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

4.情感较脆弱,意志品质较薄弱。由于先天生理方面的弱点,农村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而这些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支撑。现实生活中能够知难而进、执著追求、勇于奉献的农村女性还较少。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有86%的农村女性安于现状,面对种种困难、挫折和打击,常常表现为怯弱无助、困惑、犹豫。在这种心态下,农村女性往往自觉地放弃竞争,放弃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深造、自我素质提高的机会。这必将严重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三、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服务系统角度

1.树立正确的农村女性教育观,充分认识到全

15

成人教育

Adult education

2007年/第6期/

面提高农村女性素质的意义。农村女性占农村人口的半数,其素质的高低关乎农村建设和两个文明的成败,关乎“科教兴农”战略的实现,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因此,在全社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农村女性教育观,消除性别歧视,在各类成人教育学校中规定农村女性的入学比例,在一些关键工作岗位上给农村女性提供一定机遇。

2.有关政策要注意向农村女性倾斜,把握发展农村女性成人教育的重点。(1)制定有利于农村女性成人教育发展的政策。在财政上,多向农村教育倾斜,奠定农村成人教育的物质基础。多向农村女性提供就业机会,消除性别歧视和城乡歧视,力争使更多的有能力、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农村女性脱颖而出。(2)把握住农村女性成人教育的重点。第一,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女性扫盲教育工作。农村女性文盲构成了我国文盲的主体,只有搞好妇女扫盲,才能带动扫盲工作全面、健康、顺利发展。要以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要求为指导,力争完成每年扫除300万妇女文盲的任务。同时农村女性扫盲工作要紧密结合、贴近农村女性实际。目前可以将扫盲与妇联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扫盲与家庭教育、法律常识、女性卫生保健常识相结合,还要充分发挥“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的作用,坚决杜绝新生文盲的产生。第二,着力农村实用技术。广大农村妇女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既能使其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从中得到实惠,又能激发其学知识、学技术的更大积极性和持久热情,并且对其他人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快速进入小康,对消除迷信、信仰科学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以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为切入点,培养出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技术骨干,有利于提高女性受教育的自信心、自觉性,有利于改善农村女性的素质结构。第三,教育部门要主动与文化部门合作。利用文化设施开设一些社会文化生活课,开展有益农民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角度

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要发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从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形式的利用到培训观念的更新,都必须以农村女性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应该做到:

1.内容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激发广大农村女性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扫盲、简单的农业技术的学习,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须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农村女性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2.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农民群众喜爱的通俗易懂的形式,以农民的致富为目标,将知识的提高与绿色证书的取得相结合,也可以采取分层培训,由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组织技术骨干集中培训,再将其分配到各村进行培训辅导。还可采用电教培训,利用幻灯片、科技录像资料等深入农村播放,以及采取宣传性强的现场培训,不仅能充分利用教学基地,而且能充分发挥各地专业户、示范户、能工巧匠的作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知识、技能传授与学习能力培养、观念更新相结合。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的社会,农村女性接受学校教育时间少、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故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其具有可持续、终身化发展的潜能,从而适应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效益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三)农村女性自身角度

1.加强竞争意识。当前女性的低素质使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妇女报》曾报道过:女性中缺乏竞争意识的人达48.21%,在农村女性中缺乏竞争的人数竟然高达70%。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才能增加学习和教育的信心和热情,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和意志投入到教育和学习中去。

2.树立发展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强化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才不会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被挤掉。

3.增加学习意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学习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要。女性学习意识的树立,不仅对自己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孩子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发展,乃至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必将有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

4.加强危机意识。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深入,将会产生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现代化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部门劳动力首先流向第二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又会驱动更多的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但是从农村部门转化出来的常常是农村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受过教育的人,而低文化素质的众多女性恰恰因为素质低,而无法加入这种转化。因此,农村女性素质将成为竞争力大小,以至成败的决定因素。

责任编辑:孙建波

25

 

成人教育

Adult education /第6期/2007年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女权主义影响下当代社会女性形象的变化 摘要女性的生存状况, 涉及女性的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安 全、习俗与观念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五个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形象,变化 一、女性形象的研究角度 (一)女性形象的表现 《中国妇女》杂志人物通讯专栏的文容大都涉及女性的年龄、学业程度、政治身份、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感人事迹,这些内容所相对应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生理形象、教育形象、政治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1]。 生理形象:在社会学的研究里,女性生理形象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折射出当时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女人不再只是为男性家族繁衍后代、作为生育的工具,女人有权利选择是否生育。中年妇女形象所占比例的变化最大。1995-2000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积极鼓励创业和招商引资,正值事业黄金年代的中年妇女在各个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拼搏,在各行各业的战斗一线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中年妇女成为了《中国妇女》塑造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快随前进的脚步,中年妇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 教育形象:衡量一个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这个社会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也是评定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当然,缩影到社会中的细胞一一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评定一个人形象的时候,受教育水平是不可缺少的参考系数。中学和中学以下教育程度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平稳下降的趋势;大专和本科教育程度的女性,呈现出快速上涨的状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形象总体在上升。可见,当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形象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已经取代了传统和俗语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不论谁都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为自己积累知识量,在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下,社会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才能和学历。进入到21世纪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时期的女性纷纷步入学堂,通过文化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社会也给予女性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广大女性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在提高,中国社会女性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也越来越高。 政治形象:女性参政议政被视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成为国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女性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妇女分享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女性走上政府机关领导岗位,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由于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政治风云变换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变迁上。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经济生活。但目前的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女性在高层领导职位中与男性的差异。 职业形象:女性职业角色是我们分析女性形象的重要方面,这对于了解女性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人物在四个阶段是平缓上升的,在文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市周边的农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是我暑期在本村小学实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安排的一次自主调查活动。意于调查学生所在地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因此,我于8月10日对周边农村展开调查。主要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调查的方式为,预先设计问题,通过谈话、拉家常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提问,并认真记录其回答的内容,整理后写出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描述 据调查,所调查到的孩子,均已从去年春季不再交学杂费了。但当问及不交费的原因时,超过90%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仍有近半数的家长也不甚清楚,往往就说,“学校说不叫交钱了,我们就不交了”。当然,也有占半数的家长知道,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为了帮助农民减负的。 对于“两免一补”的政策,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反映,地方学校没有切实的将国家的补助给予需要补助的孩子。而导致家长们不尽的抱怨。 当我们问到教学质量是否因此改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答,没啥变化。而且原因也惊人的相似:本来教学质量就不好,还能有啥变化。据了解,农村的小学,往往设备简陋,师资力量差,“会写几个字就当老师”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不学杂费了,小学生不也再有升初中的压力,学校管理也相应变得松散。有位家长就说:“看我儿子都这么高了,还是不认识几个字。 不收学杂费以后,更多人关心的是,学校是否有乱收费,变相收费的现象。对此,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书费和必要的学习资料费外,有学校还收取暖费(学校根本没有暖气,冬天教室里只有一个小煤炉),体检后强迫性让学生购买药品(据说一盒药就要130元),还有要求学生买随身听,助记器等物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往往要高于市面价格。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

河北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本科学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刘占妙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教育学年级:09 完成日期:2011 年06月28 日

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学生 毕业论文评议书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填表说明: 1、文内容提要栏及栏以上栏目由学员本人填写(除论文成绩外),字体选用5号宋体。 2、毕业论文评议书用A4纸打印。 3、论文成绩评定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制。 4、“指导教师评语”栏,必须由指导教师本人签名,不能代签。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束缚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机制,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等对策,为现有理论提供实证性的支持,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意见。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刘占妙 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实行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免收学杂费,这一项举措被人们誉为政府的最大政绩。但这项工作在实施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了“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收费义务教育向免费义务教育的转变。这一划时代的变革既是我国国力不断强大的象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各种问题也不断地积累。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质量较差、师资不足、观念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长期积累所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感触与思考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感触与思考提起笔来,作为一名处于一线的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的感触颇多:无奈、愤慨、担忧、悲哀······我的心情异常沉重,许多思绪纷乱纠结在一起,真是到了鲁迅先生说的“无话可说的地步了”。下面所谈的也许只是本地区存在的片面现象,也许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有失偏颇,不当之处,请教育同行们笑纳。 我国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十多年了,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方针也已经十多年了,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诸如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加富有人性化和理性意识;我们也基本上实现了“两基”目标——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而且学校的硬件建设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有良知和责任心的教师,我感到深深的困惑,扪心自问,当前农村的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究竟如何?固然,我们把大量的学生送进了高级中学的校园,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但更多的是:大量学生的流失,大量的学生获得了一张义务教育毕业证书。所以,就实而论,我们取得的是否只是义务教育的表面形式,而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请来看看校园里我们学生的表现吧。 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追逐打闹的、大声喧哗的、左顾右盼的、梳头照镜的、污言秽语的······ 这哪里求职殿堂的影子?课上,说笑的有之,打闹的有之,看课外书的有之,起哄的有之······这哪里是在求知、拾珍珠。也许是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太陈旧,讲课内容太枯燥,那么,换一下新颖的教育方式,把课堂换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吧。课堂真的“动起来了”, 学生吵闹的声浪将要把房顶掀翻了。哪里有老师点拨、主导声音的空间? 校园里,一群群学生迎面走来,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零食,随口吃,随手丢,校园里顿时变得五彩斑斓,纷乱不堪;一面吃,一面是满嘴的粗话脏话,不绝于耳,令人汗颜;脸上露出的是不以为然、牛气十足的胜利者的表情,丝毫没有难为情的一丝表现。他们来校园的目的何在?充电?享受?拟或还是长个?迷惘! 如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想,并不是单纯的减负就能奏效,这迫切需要的是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出新颖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 再来看看我们教师的处境吧。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复杂,给每个家庭为数不多的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前在校学生数量的减少也需要改变以前农村的办学模式。于是乎,寄宿制应运而生了。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由原来学生单纯的学习问题增加为学生的学习问题、吃饭问题、就寝问题、卫生习惯问题等等。如何解决寄宿制带来的种种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城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村的教师纷纷托熟人、找关系调入城镇,导致农村学校的 教师十分短缺。那么随着寄宿制的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的处境就惨了:原来负担的教学任务尚能支撑,实行寄宿制之后,除了备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需维持学生的吃饭秩序、就寝秩序,班主任还需处理学生违纪、接待学生家长等等,简直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三令五申的教育政策。发展农村教育,给广大农村的孩子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长远大计。关注

女性主义访谈研究

女性主义访谈研究 使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已成为女性主义(研究)者为使其研究对象积极参与,以便获得有关她们生活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方式。 为何女性主义研究者对访谈感兴趣? 半结构式访谈或非结构式访谈调查方式重视参与者的自由交谈,是一种定性的信息收集方法。它既有别于民族志调查方法---因为研究者不必长期参与被访者的生活中的活动;又有别于问卷调查或结构式访谈---因为它能捕捉到访谈中研究者和被访者之间的即兴互动。是否给予被访者详细阐明问题或讨论的机会,是区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标志之一。开放式的访谈研究探究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并允许研究者提出自己的理论。在这个角度上,它对旨在验证假设的定量封闭式访谈研究做出了补充。女性主义研究者Patricia Sexton在她对女性医护人员的研究中强调了研究方法间的这种差异: 不幸的是,大量关于“工作和对工作的不满”的统计数字和推论很难让我们真正理解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及她们如何对待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因此就很需 要获得其个人资料:医护人员个人或群体生活写真、其真实状况的片断,其言谈观点 ——这些都是她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内容。为获取这类材料,我试图获取大堆的有关 其工作生活的统计数字与理论,具体方法是询问她们:你是谁?干什么工作?哪些问题 困扰着你?你希望你所属的工会或妇女运动为你做什么? 女性主义伦理学家Janice Raymond也偏好“提供开放式问题的半结构访谈研究”,因其“在最大限度提供了研究发现和描述”。半结构访谈研究常以社会学家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 所开发的关于数据分析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为基础,该理论以归纳法来分析数据。 开放式访谈研究得出的非标准化的信息使得研究者能充分利用人和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比如,心理学家Rae Andre报告,在她对29个家庭妇女和1个主持家务的男子进行的研究中,对于不同的具体问题的回答数分布在12至30之间。这一结果的产生是来自他们的知识程度之差异,或是因为这些有酬受访者不愿意去深究那些似乎令他们感到不快的问题。 有一次,一名访问者过于沉浸于被访者的故事中以至于忘了提问题。在其他一些时候,访问者决定打断对方,插问某个问题。时间紧,还常常不可避免地被打断,这也是访问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访谈有时只得在被访者卧室里进行,坐在床上谈(但即使如此,访谈也还是会被打断)。 Rae Andre未因为访谈中产生的此种偏差而将得到的信息看作是低质量的;她认为这是源于现实的有价值的反应: 如果原本进行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根据我们的抽样访谈推断出所有人的情况,或者是为了 在个人的看法之间进行比较,这些访谈中出现不规则情形就会显示出我们方法上有问题。 而事实上,我们这个项目只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记录家庭主妇和“家庭主夫”可能持有的 各种观点和价值观而已,而在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就感到被访对象,访问方式和场合的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著者:曹咏彤 摘要: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本文综合概述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理论和形式。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歧视 引言: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中语言类节目中某些涉及女性的词语成为了网友热烈讨论的对象,并引出“春晚歧视女性”的争议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历史 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她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更早以前就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例如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艾米琳·潘克斯特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进行绝食抗议。其强制喂食的结果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沿革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两性平等

近十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近十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2014年06月06日 10:17:12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杨东平 字号:【大中小】 小学辍学率从2008年的千分之5.99上升到2011年的千分之8.22,这意味着每年约有80~90万农村小学生辍学。在很大程度上,撤点并校是将改革的成本转嫁给了偏远村落的农民。 大规模的“撤点并校”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85%的人口、地区实现义务教育,2006-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新的目标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国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00年前后,围绕“三片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形成集中资源办学,大量举办寄宿制学校的思路。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俗称为“撤点并校”政策。这项政策产生的原因包括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效应,以及不断演进的农村城镇化趋势。其目的在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十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全国普通小学数量为55.36万所,小学在校生13013.25万人;2011年,全国小学数量为24.12万所,小学在校生9926.37万人。11年间小学数量减少了31.24万所,减幅为56.43%;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了3086.88万人,减幅为23.72%。 2000年,全国普通初中数量为6.39万所,初中在校生6256.29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初中数量为5.41万所,初中在校生5066.80万人。 11年间,普通初中数量减少了0.98万所,减幅为15.43%;初中在校生减少了1189.49万人,减幅为19.01%。 2011年,全国小学生数减少14.34万人,减幅为0.14%;但学校数减少1.62万所,减幅为5.96%,撤并系数达到41.57。这显示出在农村小学生数的减幅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惯性在快速推进,严重背离了农村学校撤并的初衷。 十年间,全国教学点数量从2000年的17.8万个锐减到2010年的6.7万个,减幅达到62.4%。其中吉林、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山西的教学点减幅达到85%以上。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是由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的转变:一是撤并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中心学校;二是中小学布局由农村向县城、城市集中,出现了学校层面的流动和集中,即所谓的“学校进城”的趋势。 逐渐显现的负面效果

成人高等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成人高等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早 出现的是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部门的省地两级教 育学院,再后来各类普通大专院校也先后办起了成人教育学院,纷纷 涉足成人高等教育,此外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也应运而生。 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有其社会原因。我国从1966年*开始到1977 年正式恢复高考整整10年,社会上积压了大量人才,他们渴望知识, 渴望受更多的教育,而一两年的高考,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对高等教 育的渴求(1977年高校招生不足30万人),各类成人高校的兴办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需求, 也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培养了人才。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人高考,一种是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是组织成人高考,相对正式高考适当降低要求。根据考 试的成绩,由各类成人高校,比如电大、职大、函大或正规高校的成 教学院录取,经过几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毕业的一种教育方式, 整个流程与正规的高考和高等学历教育相似,相对正规一些,一般只 要能考上,绝大部分能毕业,人称“进去难,出来容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由考生直接自行报名,然后自学,每通过 一门课程的考试结业一门,所报考专业的全部课程结业,就由自考管 理机构发给文凭。因为全靠考生自学,所以较难通过,自考开始初期,绝大部分课程的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加上一些人在自学期间结婚、生子,家务和工作两忙,纷纷放弃学业,所以毕业率很低,人称“进 去容易,出来难”。 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极大的补充了我国高等教育力量的不足, 为广大求学者在高考“独木桥”之外,另辟了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图

女性主义研究对中国性别研究的影响

女性主义研究对中国性别研究的影响 摘要: 在中国,随着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事业的发展,女性主义研究对中国性别研究的影响力日益增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论着逐渐增多。许多学者借用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的问题,或作为意识形态因素来推进争取妇女权力的努力。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注重研究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妇女地位、妇女权益保护等。这类研究或许会借用一些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概念,但总体来说,他们认为女权理论主要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现状和价值观,对于分析中国妇女的地位意义不大。二是介绍各派女性主义理论的观点,诸如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等等。① 然而,如何把理论介绍和实践研究这两方面统一起来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要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就要探讨女性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并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事实上,尽管人们在性别研究中承认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价值,但由于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常常流于表面,因此其对于分析中国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往往被低估了。由此,本文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本文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作个概览,以使人们深入地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其次,本文将评估女性主义在研究性别规范和社会体制方面的理论贡献;最后,本文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意义。通过这些研究,本文将把握女性主义论争的焦点,帮助人们理解女性主义研究对探讨中国社会妇女、家庭、儿童等现实问题的价值。 二、女性主义的研究焦点 女性主义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领域进行。它可以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妇女群体的社会地位,也可以从文化角度研究性别规范的内容和形成背景;在实践问题中,它可以从社会服务角度研究养老和儿童照顾问题,从社会工作领域研究性侵犯、家庭暴力等问题,也可以从社会政策领域研究母亲津贴和儿童津贴等等。面对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如此多样的研究方向,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主线和核心,进而理解女性主义的整体视野和基调呢?我们该如何把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统一起来,使理论研究对分析实践问题有益,并把实践问题的分析引申进理论研究中去呢?为此,我们将从女性主义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来进行分析。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涵盖从社会结构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分析层次,超越但也包含了女性主义各流派的争论,从而为人们了解女性主义的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办学难、招生难、发展难的“三难”局面。甚至少数农村学校面临“倒闭”的窘态。为此,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城郊村进行调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学校资金紧缺、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农村生源不足几个方面的原因。亟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我所调查的长冲村位于县城近郊,处于城区建设开发地区,共2600多人口,是一个大村。长冲村总共只有一所小学。176个学生(不包括学前班)、10个老师,共7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30个左右的学生。两座简陋的楼房和一个黄泥操场就是孩子们的活动范围。长冲小学只是所有农村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资金紧缺 现今,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任

何资金收入的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一方面比较少,另一方面本应用于教育的经费却在政府部门的流转中大量流失。当学生上学不交任何费用,则断了农村学校“学杂费”这个唯一的资金收入,没有一点经济来源,学校各个机关就不可能正常运作,学校就有可能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2、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长冲村当地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村民较贫困。所以在农闲季节,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严重,长冲小学每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更何况,农村人的文化整体水平较差,文化知识相对较弱。 3、教师结构失调,教师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长冲小学,共有老师10个。由于老师少、负担重,普遍存在一个老师兼上六七门课程甚至一个老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5733798.html,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作者:宁伟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6年第05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故农村义务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文章 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少新问题,这主要是受到缺乏对义务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等造成的。本文就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103-02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客观地决定了农村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教育,虽然自农村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之后,其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教育现状仍旧不容乐观。从农村的角度来说,义务教育是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农村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1.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加上一些条件稍好一点的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县市上学,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生源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往往难以招到足够数量的学生,教学难以开展,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学校进行整合,缩减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因此可以说,当前农村教育的规模不仅没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在逐渐地缩小。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义务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并对学习产生错误认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相当多儿童的未来追求不是接受教育,而是达到一定年龄就外出打工,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现状可想而知。 2. 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急需改善 首先,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学校危房的现象,缺乏危房改造的资金。在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是以村级管理为主,县级管理为辅的办学体制,但在改革后农村义

成人高等教育的理念

成人高等教育的理念 “理念”,即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则、方法等。(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804页)当代成人高等教育认定和追求的目标、原则、方法,是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必须明晰的首要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做出相应的反映。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各领域的不断变革和知识传承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科技、和知识创新的水平。现代社会中,知识越来越成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存知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其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意味着当今的社会成员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或后工业社会这种高速发展的特性,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我们无法为变化的现在和未知的将来储备好一切必备的知识。同时,社会主义教育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历史使命。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的重心已明显地从“储备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移(约翰·韦尔茨:《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德国《议会报》教育部职教所编译教育技术通讯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5733798.html,/articledigest14/deguo-zhuanjia.htm)。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中,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不断探究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实行。 成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和重构的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人类历史的变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演变,由单纯依靠人力的钻术取火、刀耕火种、手工业作坊的社会,到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大量商品和工具的社会,再变为依靠知识密集型生产,利用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科技发展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转变,过去生产依靠体力劳动,是一种量的经济;现在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信息革命,是讲求速度和质量的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席卷又促成了技术革命和高精尖信息革命的结合。社会巨变、经济发展,需要熟悉新世纪语言、观念和机制的新型劳动力。在由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迅速形成的视听、声像和三维一体的网络,替代了传统的会议、集结和通讯。网络教育使传统教育中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渐受挑战与淘汰,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领域同样面临着新世纪的变化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学界普遍认为:应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中重新认识成人教育,在终身学习的概念中构筑成人教育的新理念。针对时代的变化来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成人教育,国际社会已形成了基本的共识。这个共识的基本前提是:如果人类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危机,每个人都必须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参与社会的全面事务;技术的进步、就业模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但要求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人们开阔视野、提高自我进修和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机会;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因此,成人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运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再处于整个教育系统的边缘,而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地被显现出来。 尽管如此,人们对“成人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仍一直存在着争论。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了有142个会员国代表参加的会员国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成人教育发展总条例》。在这个条例中,“成人教育”被定义为:表示有组织教育过程的整体,无论教育过程的内容水平和方法如何,无论它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也不

中国女权主义

中国的女权主义 摘要: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之中,绝大部分的社会都是一种崇尚男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体制下,相当于男性,女性享有更少的权利,位于被支配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在古代中国显得尤为突出。“女权主义”是一个近代才出现在中国的词,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中国仅用了差不多100年的时间,就大体上把之前5000多年的男权观念颠覆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心中有着一个观念:追求性别平等。这篇文章概述了中国女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男权社会的本质与物质基础做了剖析,对理想的性别制度做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女权主义平等性别制度男权 一、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产生 1903年8月,金一写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金一在写《女界钟》中开宗明义写得非常生动,并未用太多华丽的辞藻,震撼到了我们:“梦想欧洲白色子,当此时日,口卷烟,手榔仗,肩随细君,挈带稚子,昂头掉臂于伦敦、巴黎、华盛顿之大道间,何等快乐,何等快乐!何等自在!吾恨不能往!(那些欧洲的白人男性啊,这会儿正嘴里叼烟斗,手里拿着斯地克,挽着爱人,带着小娃儿,昂首勾肩搭背在伦敦、巴黎、华盛顿大街上啊……我恨自己不能那样!)”高彦颐教授对此评论说:“金一在开头写得很坦率,他讲的是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但动机实际是他认为中国男人在欧洲白人面前丢脸,他自己不能昂首,矮人一截,回过头来要去解放比他更该出色的女人。原来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1】那么来分析一下,在当时金一提出“解放女性”这样一个口号下,国内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个口号代表着部分中国男人什么样的心态呢? 首先,当时欧美的性别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女性大多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而且很多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开始努力追求自身的价值。在婚配制度上,男女自由恋爱,维持双方之间关系的是美好的爱情而不是其他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男人“羡慕嫉妒恨”了,他们看外国男性可以有那么美好(受过教育、大方得体、和他们有共同思想)的女性陪伴,而且拥有爱情这个东西。然后转过头来看自己身边的女性,却基本上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甚至连感情都没有,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落差感,于是,中国男性转过头来说,中国的女性你怎么能这样啊,你应当受教育,应当和男性平等啊! 其思想大概可以这样表示: 眼界变开阔→见到更多欧美男女生活→羡慕外国女性的思想、修养及爱情→渴望得到这样的伴侣→中国的女人普遍综合素质较低→解放女性,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这也难怪高彦颐教授感慨“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 因为虽然男性提出了解放女性的口号,但毕竟这是一种唯男独尊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解放女性,其目的还是男性想要享受女性,只是自己的眼界高了,对女性的要求也高了,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只能提升女性的内涵,比如受教育。然后男性美其名曰“解放女性,女权主义”。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种思想,因为不管出于那种动机,毕竟它开启了中国女权主义的先端,让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这方面思想有了萌芽。毕竟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男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突然认真反思性别制度,提出“解放女性”不大现实,所以无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 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对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义务教育肩负着对亿万农村孩子实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决定着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强调了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要发展,义务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要进步,素质教育是关键。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策落实现状却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说明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落实是不够深入的,因此这种不够深入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复杂的教育问题。本来就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作一简略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还处在像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有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

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个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挣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最近,我国已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 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国务院曾就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作出规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分级办学,分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红星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调查地点: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红星小学 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