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力学()

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

专业代码:0801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力学方面的教案、科研或相关工程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力学和数学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建于1978 年。1981 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校最早的硕士授权点之一;1986 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原重庆大学八个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得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 年力学一级学科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基础力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拥有先进的MTS 材料实验机和并行计算机系统等一批重要设备,为力学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工程以及大量重点横向合作工程,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

1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2生物材料力学与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

3材料与结构的强度与破坏

4 超常环境下材料及其微结构特性的理论与测试

5纳M 材料特性及其微结构机理、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6 结构动态特性及失效

7结构运动与变形耦合动力学及控制

8微重力下晶体生长过程的流体动力学、热张力流和浮力流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9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的关键力学问题

10 多孔介质力学及其应用

11生物力学

12振动测试理论与技术

13智能与虚拟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14可压缩流体动力学

15超音速流和冲击波

16线性波和非线性波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材料的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

2 智能材料及结构力学

3材料特性的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4结构分析与优化

5结构振动及控制

6复合材料力学

7非线性动力学

8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

9计算流体力学

10气体动力学

11线性波与非线性波

12浅水动力学

13多相流体力学

14环境流体力学

15生物力学

16振动、冲击的测试、模拟与控制

17冲击动力学

18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19岩石、混凝土强度

20复杂力学问题数值计算方法与软件

21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22 结构健康监测

23工程流体力学

24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稳定性

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至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 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

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 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5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 学分<鼓励跨一级学科选修适量的专业课程),必选开题报告、学术报告和专业实验环节各占1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件一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在修完必要的学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题,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和<或)实验,大型商用软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

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参与科研工程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前沿性或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饱满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1)范镜泓,高芝晖著《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2)W. 弗留盖,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白铮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冯元桢,连续介质力学导论<吴云鹏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4)Y. 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inc, 1980 (5)黄筑平,连续介质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黄克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王勖成,有限单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1 The Basis, 5th

Ed. 2000.

(9)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2 Solid Mechanics, 5th Ed. 2000.

(10)李人宪,有限何体积法基础<第2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11 )H. K. Versteeg and W. Malalase Ker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Englamd: Longman Group Ltd., 1995

(12 )J. H. Ferzjger and M. 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Springer 1999

(13)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 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4 )D. A. Andersen J. C. Tannehill R. H. Pretcher,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4 (15 )C. Hirsch.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ohn Wiley & Sons, 1992

(16 )P.G. Drazin and W. H. Reid,Hydrodynamics Stability

(17 )Sauro Succi, Th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Fluid Dynamics and Beyond,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8)殷有泉,非线性有限元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9)何蕴增,杨丽红,非线性固体力学及其有限元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

社,2007年10月。

20)刘延柱,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1)陈立群,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2)陈树辉,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年。

23)闻邦椿,非线性振动中的解读方法及工程应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4)王仁,黄文彬,黄筑平,塑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5)黄克智,黄永刚,固体材料本构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卓家寿,黄丹,工程材料的本构演绎,科学出版社,2009.

27)王振发,分析力学,科学出版社,2005 年。

28)叶敏,肖龙翔,分析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9)许庆余,分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30)Whittake ,A Treatise on the Analyt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i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

31)周星德, 姜冬菊著,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科学出版社发行部,2009年11月。

32)顾仲权,振动主动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年。

33)普朗特, 流体力学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34)吴望一, 流体力学(上,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5)朱克勤,许春晓,粘性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6)章梓雄, 董曾南, 粘性流体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7)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8)吴鸿遥,损伤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39)伍颖,断裂与疲劳,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

40)林吉忠,刘淑华,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9。

(41) 王忠光译,S. Sureshv美)著,材料的疲劳,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年第二版。

42)Thompson P. A.,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 ,McGraw Hill, 1972

43)Zucrow M.J.,HoffmanJ.D., Gas Dynamics Vol.1&2,J. Wiley & Sons, 1977

44)Courant R.,Friedrichs K.O.,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Springer- Verlag,1976

45)Whitham G. B.,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J. Wiley & Sons, 1974

46)周毓麟, 一维非定常流体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7)陈景秋,王宗笠,多维双曲波问题的双特征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1

48)Lee Davison, Fundamental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SpringerVerlag, 2008

2、重要学术期刊

(1)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Solids and Structures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Fracture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mposite Structur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Computers & Fluid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Shock waves 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

学 力学进展 空气动力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 工程力学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实验力学 应用力学学报 医用生物力学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1 -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

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

2、课程名称

本校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重庆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讨论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学院分委员会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2018年4月25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