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薄被蜡粉。主根常膨大,人土较深,抗寒、耐旱、耐瘠。代表品种有耙齿蔓、关油3号等。

(2)南方油白菜:古代文献中称为崧菜,其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普通小白菜的一个油用变种。株型中等,分枝性强,茎秆较粗,苗一般半直立或直立。叶片较宽大,色淡,中脉较肥厚,叶全缘或波状,一般不具琴状缺刻。主根不膨大,支根细根较多。一般耐涝、耐瘠、抗病力差。代表品种有泰县油菜、洞口甜油菜等。

3、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又称洋油菜,来自欧洲和日本。该类型植株高大或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椭圆,不具琴状缺刻,伸长茎叶有明显缺刻,薹茎叶半抱茎着生。叶色似甘蓝,呈蓝绿色,多被蜡粉。花瓣大,黄色,开花时重叠。角果较长,多与果轴垂直着生。种子黑或黑褐色,粒大饱满,千粒重3~4g,高的达5g以上。种皮表面网纹浅,含油量较高,一般在42%左右,高的达50%以上。抗霜霉病力强,耐寒、耐湿、耐肥,产量高而稳定,增产潜力较大。

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我国栽培的甘兰型油菜是上世纪从日本和欧洲引进的,又称为番油菜和西洋油菜,是我国长江流域现今种植的主要类型。

在芸苔屑十字花科植物大家庭中,除了上述油菜三姊妹外,还有其它同宗异名的家族,如我国古代供作榨油用的芜菁(俗名蔓菁)、供作绿肥作物栽培的满园花(俗名油萝卜)以及白芥、黑芥、芸芥等,因它们主要用途不供榨油,故不列入油菜家族中叙述。

以前,我国栽培的是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的栽培则是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印度栽培的油菜主要是芥菜型品种,其次是白菜型,甘蓝型品种则是近年才种植的。在欧洲,基本上是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白菜型品种比重很小,而芥菜型品种主要是用于生产调料或芳香油而有少量种植。北美洲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主要种植的是甘蓝型品种,白菜型品种和芥菜型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很小。

按季节分有秋种油菜和春种油菜。

根据油菜的生物学特性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将油菜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类型。

冬油菜系秋季或初冬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的越年生油菜,分布于冬季较温暖、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地方。我国种植的油菜90%属冬油菜,主要种植于南方以及北方的部分冬暖地区,以长江流域最为集中。

春油菜系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于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高寒地区,或前作物收获过迟冬前来不及种植油菜的地方。中国北部、西部和东北部,以及欧洲北部等高纬度或高海拔低温地带,均以种植春油菜为主。加拿大几乎全为春油菜,由于一般是在5月播种,亦称夏油菜。

油菜类型的种属关系

常见的芸苔属植物有六类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种。它们是:黑芥(染色体8对)、甘蓝(染色体9对)、白菜型油菜(染色体10对)和埃塞俄比亚芥菜(染

色体17对)、芥菜型油菜

(染色体18对)、甘蓝型油菜(染色体19对)。前三种为基本种,后三种为复合种,即后三种是前三种杂交演变而来。例如:白菜型油菜与黑芥杂交可得芥菜型油菜,黑芥与甘蓝杂交可得埃塞俄比亚芥菜,白菜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可得甘蓝型油菜。

参考文献:

1、陈凤祥,《油菜科学栽培》,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赵庆华等,《双低油菜新品种与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

3、张书芬,文雁成,《优质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5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 2.仪器用具 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 1.花器构造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 80%-90%以上)作物。油菜的花序 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 枝花序组成。在花序上互生许多 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 雄蕊等组成。花瓣4片与花萼4 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

花冠。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 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由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在开花前1-2天柱头上可形成一种由特殊蛋白质组成的“隔离层”,它作为一种“感受器”能识别和阻止相同基因型的花粉发芽,一般套袋自交很难得到种子,因此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和繁殖就必须在柱头未形成这类蛋白质的蕾期选株,并采用人工剥蕾后套袋自交或其它方法进行。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我国油菜生产概况 1、分布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根据各地区自然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可划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个大区。春油菜区包括青藏高原,蒙新内陆和东北平原三个亚区。冬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油菜的85%左右,该区可分五个亚区,即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其中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产区。 2、耕作制度冬油菜主产区多以一年两熟为主,兼有一部分三熟制,即秋播夏收。常与麦类、绿肥、豆类轮作,与水稻、棉花、芝麻、豆类连作,形成油、稻两熟和油、稻、稻三熟及油、棉两熟等耕作方式。种植方式有移栽、直播两种,其中育苗移栽约占种植面积的80%。育苗于每年九中下旬播种,十月中下旬移栽,第二年五月上、中旬成熟。直播于十月中旬播种,第二年五月中旬成熟。因前茬作物不同,冬油菜被称为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前茬为水稻的称作水田油菜,为移栽油菜,以禾本科的看麦娘为主。前茬为棉花、芝麻、花生等夏播旱作物的称旱地油菜,多为移栽油菜,少量为直播油菜。 二、油菜田杂草分布和发生特点 (一)油菜田杂草分布 移栽油菜由于株行间空隙大,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直播油菜容易发生草盖苗,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更多。前茬作物的不同对冬油菜地杂草群落差异影响很大,形成不同的杂草群落。我国油菜杂草可划分为三大区系: 1. 稻茬冬油菜田,主要杂草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其他有猪殃殃、牛繁缕、雀舌草、大巢菜、碎米荠、婆婆纳、棒头草、稻茬菜等。以看麦娘发生危害最为严重。 2. 旱作冬油菜田,与棉花、芝麻、花生等旱作物连种。主要杂草有: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麦仁珠、小藜、荠菜、遏兰菜、野燕麦、扁蓄、麦瓶草、离蕊荠、刺儿菜、小旋花等。部分地区野燕麦危害严重。 3. 春播油菜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藜、扁蓄、苣荬菜、大刺儿菜、卷茎蓼、猪殃殃、离子草、香薷、鼬瓣花、苋、旱稗、薄蒴草、问荆等,以野燕麦危害最严重。 (二)冬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 油菜田杂草在油菜播后(或栽后)10-15天大量萌发出土,在冬前和早春对油菜造成危害。 1、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冬油菜地杂草以看麦娘最早出现,一般在9月初开始出苗,10-11月出现高峰期,次年三月达分蘖高峰(3-5叶)。即在油菜播后7天可见草,油菜移栽后20-30天出现高峰期。 2、猪殃殃:属茜草科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一般在9-10月出苗,11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次年3月出现春季发生小高峰。 3、牛繁缕、繁缕:属石竹科越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一般在9-10月上旬出现,10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早春发生数量较少。 4、婆婆纳:属玄参科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一般在9-10月出苗,10月上、中旬出现高峰期。

三种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油菜的安全性比较

三种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油菜的安全性比较 董克园李靖凌泽红孙伟何林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北碚天生路2号,400716 摘要:为探讨防除阔叶杂草的三种除草剂草除灵、胺苯磺隆和乙羧氟草醚对不同类 型油菜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盆栽和茎叶喷雾法,分别测定了三种除草剂对三类油菜 的选择性指数。经过测定,三种除草剂中对杂草活性最高的是乙羧氟草醚,其次是 胺苯磺隆和草除灵;对三类油菜较安全的除草剂是草除灵,胺苯磺隆次之,乙羧氟 草醚最不安全。草除灵和胺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选择性指数较高,使用较安全,适 宜在长江流域等甘蓝型油菜种植区使用,但草除灵和胺苯磺隆对白菜型和芥菜型油 菜的选择性指数均较低,尤其对白菜型油菜的选择性指数最低,使用不安全。 关键词:安全性油菜草除灵胺苯磺隆乙羧氟草醚 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种植[1]。我国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因其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大豆蛋白质,是我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2]。根据我国的种植状况,油菜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白菜型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西北高原各地,芥菜型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地区,而甘蓝型主要集中于黄淮和长江流域各地[3]。 油菜田杂草控制的主要措施为化学除草。目前我国移栽后油菜田除草剂主要有草除灵、胺苯磺隆、二氯吡啶酸、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草除灵是一种防除油菜田阔叶杂草芽后除草剂,主要防除繁缕、猪殃殃等油菜田常见阔叶杂草。草除灵在耐药作物内部能降解为无活性的物质,对油菜等作物比较安全,但有时有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色变深绿,叶形变宽,叶片变厚,心叶皱缩,株形松散,矮化[4]。胺苯磺隆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磺酰脲类除草剂, 作者简介:董克园(1984-),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研究(E-mail:dongkeyu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3031843.html,)*通讯作者(E-mail:helinok@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3031843.html,)

油菜品比试验田间记载标准

油菜品比试验田间记载标准 一、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及方法 1、物候期观察记载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预选密度的75%的幼苗出土,子叶平展张开;穴播以穴计算,条播以面积计算。 (3)抽苔期: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离子叶节达10cm。 (4)初花期:全区有25%的植株开始开花。 (5)终花期:全区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 (6)成熟期: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子呈成熟色泽(以主花序中上部的角果为考察对象,当果皮呈现成熟色泽即成熟)。 (7)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8)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以24小时为一天。 2、品种一致性的观察记载 (1)幼苗生长一致性:于五叶期前后观察幼苗之大小,叶片之多少。有80%以上幼苗一致者为“齐”;60%-80%幼苗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幼苗不足60%者为“不齐”。 (2)植株生长整齐度:于抽苔盛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有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成熟一致性:于成熟时观察,有80%以上植株成熟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为“中”;成熟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抗逆性调查 (1)抗寒性(冻害): 冻害症状: ①根拔(又称抬根或掀苗)现象当气温下降至-0.50C以下时,夜间根际土壤结冰,体积膨大,将根抬起,白天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下沉,致使苗根外露而受冻。 ②叶片受冻叶片受冻有三种最常见的现象:叶片僵化:叶片在早晨全部僵化,表现为细胞间隙结冰,叶片呈油绿色,脆而易断,到中午前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僵化叶片逐渐融化变软而复原,如温度再低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则叶片因

油菜栽培技术

附件1: 油菜栽培技术 一、育秧技术 油菜育秧是油菜栽培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培育壮秧是实现油菜高产的基础。油菜壮秧的特征为秧龄适中、植株矮壮、叶间距小、根系发达、叶色青绿、无病虫害。形态指标为:苗高20-25厘米,绿叶6张左右,根茎粗0.5-0.6厘米,叶间距2厘米以内,叶面积250平方厘米以上。要达到壮苗移栽,需做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选好秧田,培肥床土 秧田好坏,对培育壮秧有密切关系,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苗床田。一般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地势高爽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块。并且按秧:大田比例为1:6—7留足秧田,保证每株秧苗具有一定的营养生长空间,促进个体生长发育,防止因留苗过密引起的高脚苗、弱小苗。为满足油菜子叶平展后即进入自养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播种前苗床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每亩人粪尿20担,复合肥40-50公斤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20-25公斤为宜。苗床应做到泥细而平整,上松下实,干湿适度。 2、适期播种,控制播量 本区适播期一般在9月20日至30日之间,播时应以畦定量,均匀播种,要求一次播种一次齐苗,力争早出苗,早全苗。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均匀播种,一般亩播种量0.6公斤左右。 3、加强管理,前促后控 油菜出苗后应及时间苗,要求做到“五去五留”: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密苗留匀苗。同时还要拔除杂草。一般每平方尺留苗不宜超过20株。 在肥料运筹上,三叶期前以促为主,应于一叶一心时及时施用断奶肥,一般每亩以尿素5-6斤或复合肥10-15斤施用。三叶至五叶期一般以促平衡生长为主;五叶期以后一般不宜施肥,以控为主。移栽

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6

目录 一、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2016年四川省油菜主推技术 三、2016年四川省油菜主导品种及栽培要点 一、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菜籽油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用植物油来源,在小春粮油生产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导地位,有不断加速扩大的种植趋势;并向油菜花种植艺术图案造型(创意农业)、赏花休闲、观光旅游、绿色生态食品(土榨菜油)和养蜂业等多功能方向集群发展,促农增产增收,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和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实现区域化和规模化种植、适期早播早栽、大力推进全程农机化生产、适度增大种植密度、科学配方施肥和绿色生态综合防控病虫草害等是实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利挖掘油菜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区域布局 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极容易混杂退化。在生产实践中,油菜与野生油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蔬菜等)容易串花受粉,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要统一更新(换)品种,尽可能实行区域化连片种植,向杂交双低化方向发展;多品种种植地区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同时,在同一区域、同一地块经多年种植,导致土壤菌核病、病毒病等残留菌源基数积累超标,容易造成病害大发生、大流行,致使油菜减产损失严重,应采取水旱轮作、油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等方式1~2年以上。 (二)品种选择 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特别是我区生态条件)的“双低”或杂交油菜新品种,并适度增加本田亩用种量,确保

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稳产。通过多年生态适应性品比较试验,宜选用最新渝审、国审或渝引的渝油系列、绵油系列、德油系列、中油(油研)系列、黔油系列和三峡油系列、万油系列等优质高产品种;并每3~4年不断更新品种,保持良种增产潜力。 (三)种子处理 饱满均匀、生命活力强的种子,萌发整齐、幼苗健壮;所以,播种前进行一定的种子处理,对提高育苗质量非常重要。播种前:选种:利用风选和筛选,可除去灰尘、石子、草屑、不饱满种子和菌核等杂质,提高种子净度和纯度与质量。 晒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2~3天,并经常翻动、让种子受热均匀,提高增强种子活力。 浸种:用50~55℃温水或10%食盐水浸种6~8小时;也可用含80ppm尿素+15ppm硼肥溶液浸种5小时;既促种子吸水饱和、又起杀灭病菌和催芽等多种作用。 拌种:经浸种后的种子立即用清水洗种沥干,采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瑞毒霉等+甲拌磷、辛硫磷、乐斯本等任选其一杀虫剂+杀菌剂混匀拌种,既地下虫菌、又杀地上苗期病虫害。 (四)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育苗移栽 (1)播期选择。育苗移栽的选择在9月15日~25日播种;其中早熟品种宜适当迟播、晚熟品种宜适当早播。 (2)播种育苗。按苗床与大田1:4~6比例备足苗床地;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开阔向阳的沙壤土,且两年及以上未种植过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旱地土(田)作苗床。播前施足底肥:亩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猪粪水1000~1500公斤、复合肥或过磷酸钙20~25公斤+硼肥0.5~1公斤培肥苗床,并精细整地,按2~2.5米开沟作厢,做到厢平整、土层细碎、上虚下实。 按每亩苗床400~500克种子,分厢定量均撒匀播;也可将种子拌混草木灰或细土均匀撒播。播后盖草木灰、火土灰或细土,并泼施清粪水,做到种不外露和保持表土湿润状,以利吸水出苗和出苗整齐。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试验研究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 油菜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 一、物候期观察记载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预选密度的75%的幼苗出土,子叶张开平展为标准,穴播以穴计算,条播以面积计算。 3.现蕾期:以50%以上植株轻轻揭开2~3片心叶,即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抽苔期:以50%以上植株主茎开始延伸,主茎顶端离子叶节达10厘米为标准。 5.初花期: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6.盛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已经开花为标准。 7.终花期:以全区有75%以上花序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8.成熟期: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9.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0.生育日期(包括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等):以24小时为一天,各种生育日数前一物候期出现之当日不足24小时,不能作一天计。 二、品种一致性的观察记载 1.幼苗生长一致性:于五叶期前后观察幼苗之大小,叶片之多少。有80%以上幼苗一致者为“齐”;60%~80%幼苗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幼苗不足60%者为“不齐”。 2.植株生长整齐度:于抽苔盛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有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植株一致者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3.成熟一致性:于成熟时观察,有80%以上植株成熟者为“齐”;60%~80%以上植株成熟一致者为“中”;成熟一致的植株不足60%者为“不齐”。 三、抗逆性调查 1.抗寒性(冻害):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观察。以随机取样法每小区调查30~50株。 (1)冻害植株百分率: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2)冻害指数:对调查植株逐株确定冻害程度,冻害程度分0、1、2、3、4、五级,各级标准如下: “0”植株正常,未受冻害; “1”仅个别大叶受害,受害叶层局部萎缩呈灰折色; “2”有半数叶片受害,受害叶层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但心叶正常; “3”全部叶片大部受害,受害叶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心叶正常或受轻微冻害,植株淌云彩恢复生长。 “4”全部大叶和心叶均受冻害,趋向死亡。 分株调查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冻害指数: 冻害指数(%)=[(1×S1+2×S2+3×S3+4×S4)/调查总株数×4] ×100 式中:S1、S2、S3、S4为1-4级各级冻害株数。 2.白锈病:于终花期后15天调查一次。每小区随机调查50株,按分级标准逐株调查记载,统计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同冻害指数和冻害百分率。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无病 “1”1/5以下主花序发病或五个以下角果发病 “2”1/5~3/5主花序发病,引起肿胀弯曲成“龙头拐”状,或花瓣肥肿变绿色、灰白色、畸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黄条跳甲 俗称“土疙蚤”,是油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在早春干旱时发生严重。成虫危害叶片,喜食幼嫩部分,咬成密集的小孔或吃光,造成幼苗成片死亡,甚至毁苗重种。 防治方法:油菜播种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拌30—50公斤土均匀撒施田间,油菜出苗后,发现黄条跳甲即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菜蚜 俗称“腻虫,蜜虫”,是油菜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它繁殖快,一年可发生10—20代,平均10天发生一代。在夏季干旱少雨时发生严重,雨量多时,发生较轻。菜蚜主要以成虫、若虫群集在油菜茎秆、叶背及幼嫩部分吸食汁液,常使油菜叶片卷曲发黄,皱缩不平导致开花结荚减少,产量显著下降。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地埂自生油菜和野生十字花科杂草。 2、合理浇水施肥,防治油菜徒长。 3、药剂防治:当平均百株有蚜400头以上时达到防治指标,采用:(1)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3)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在上述三种农药中任选一种喷雾防治,虫害严重时可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农药交替使用。 三、小菜蛾 俗称“网虫、吊线虫”,是油菜主要害虫之一。低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开天窗”被害状,随着虫龄增大可将叶片吃穿成孔,严重时仅留叶脉。有集中危害花蕾、幼荚的习性,初龄造成穿孔,大龄可将其吃光。常造成油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在油菜花蕾期,白菜型油菜百株有虫6—7头,甘蓝型油菜百株有虫15头时进行防治,调查时取样要多而分散。 1、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清除田间油菜枯枝烂叶,铲除自生油菜和十字花科杂草,避免连作,破坏害虫越冬产卵场所,打破越冬代幼虫食物链,减少虫源。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特色野菜:蒲公英 柳蒿 马兰头 荠菜 鱼腥草 马齿苋 野苋菜 紫油菜 芝麻菜 春黄 红心大

特色野菜:蒲公英柳蒿马兰头荠菜鱼腥草马齿苋野苋菜紫油菜芝麻菜春黄红心大... 多吃降压菜★少吃降压药 柳篙别名芦蒿、菠蒿、萎蒿、水蒿、减肥草、降压菜,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西、江苏和东北。耐寒抗热,生长在山坡、荒滩、河边。《诗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因此它 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野菜,不但美昧可口,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瘦身轻身、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症病。柳蒿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的美誉。柳蒿食用可凉拌、 炒腊肉、炒豆干等,柳蒿炒臭豆干是南京的一道古老名菜,过去皇上吃的贡菜。如今柳蒿炒腊肉也成为上海的一道名菜。柳蒿市场前景广阔,因为南京人已经启动了全国市场,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的菜市场可以看到柳蒿净菜的销售,正常价格为3两袋装2.5-5元,即可每市斤10元左右。柳篙开发潜力不可小看,其超高产栽培潜力为1万公斤亩,每亩可以发生产茶叶100公斤(现市场价1200元公斤),还可开发饮料、酒等产品。它是州个超高效益的种植和开发项目,即使作为常规菜,每市斤哪怕只卖0.5元,它也是甲个亩产值超万元的种植好项目。柳篙栽培十分容易,全国皆宜,几乎无病虫害。25-30天采收一次,全年梁次10多次,产量极高,又能

均衡上市,又耐储运。野菜柳蒿改家种南京农民创收10个亿。 第三届芦蒿节于2004年11月6日在江苏拉开大幕,这个由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组织的国际性会议每届都红红火火,这是因为小小野菜已经做出了大市场,销往了世界各地,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已经将柳蒿作为高档绿色蔬菜,柳蒿菜已经成为国宴用菜,柳蒿酒、柳蒿茶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性会议的指定用品。几年来南京农民人工种植野菜柳蒿已经累计创收10亿元以上。今年江苏柳蒿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由原来的单季栽培:发展到秋伏栽培,并成功开发了芦蒿干、芦蒿酒、芦蒿茶等系?列功能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每亩芦蒿的综合开发效益可望超过10万元以上。 植物形状与分布:柳蒿芽别名蒌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美可口,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林缘湿地、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是人们普遍喜爱食用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风味野菜。营养成分:每100克柳蒿含水分87克、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胡萝卜素139克、硫胺素0.0075毫克、维生素C49毫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多种氨基酸259.54毫克。功效:柳蒿芽“味苦、辛、性湿”,有“破血行瘀、下气通络”功能,主要可治产后瘀血停积、小腹胀痛,且具有健脾、解毒、消暑的功能。食用方法:可酱拌、凉拌、炒鸡蛋、炖、涮、酥炸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一、生育期: 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 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见附图 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见附图 每角果粒数:在典型植株上,按比例分段,随机摘取20个正常角果,计算平均种子数。 千粒重:用晒干纯净种子,随机取样3份,分别称重取差异不超过3%的平均值,以克表示。 单株生产力:考种的单株分别脱粒称重,求其平均值(单位:g)。 产量:以区实收产量为准,晒干后扬净称重,以公斤表示,折合亩产量。产量计算时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或以测定水份含量后折算) 种子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

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壮苗是油菜育苗移栽获得高产的关键。壮苗的标准是株型矮壮,节间短,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幼根多,苗龄足,绿叶4~5片,无病虫伤害。 2、育苗地选择:选择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在本田附近或水源附近较肥沃的土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6~8较为恰当,播种太密不易形成壮苗,高脚苗多;播种太稀则苗床面积太大,不利于管理。出苗后要及时间苗,保持2.0~2.5平方寸1株苗,苗床要精细整地,做到墒平垡细,施足底肥,播种均匀。播种节令9月底10初为宜.播种后盖细碎的农家肥或者松毛,并浇灌清粪水2—3次,在移栽前5-7天用100-150PPM多效唑,即25%多效唑40-60克对水100公斤,有利于移栽后成活,缩短缓苗期,降低株高。 3、适时移栽:苗龄在30-40天即可移栽,我州的移栽节令10月25日——11月5日之间。大田整地要求施足农家肥,两犁两耙。然后南北向拉线开沟,按每亩1.2--1.5万株条栽。在定植沟内施用10-15公斤复合肥做基肥。取苗时要拔大小一致的苗,栽后方便管理。栽植要做到不露根、不捂叶,栽直栽稳培实土,边栽边浇定根水,最好用清粪水浇定根水容易成活,以后浇3-5天左右的定根水。也可以栽植完后灌一次跑马水。 4、田间管理:加强栽后管理,避免早花早苔。油菜育苗移栽以后都有一段缓苗期,如果不及时加强管理,就会形成瘦弱干僵的老倌苗。营养生长不足,没有一定的绿叶面积,容易造成早花早苔遇上霜冻减产。因此移栽7天左右必须追施苗肥,此时大约是五叶期,也是油菜花芽分化期,每亩用碳铵30—40公斤对水浇施,或者尿素15—20公斤浇施,促进营养体的形成。 目前我州推广的极大多数品种是春性或半冬性品种,如果由于播种节令太早或由于管理跟不上而造成早花早苔,可采取打去主茎苔花作蔬菜,然后用时灌水并追施氮化肥,促进分枝生长发育,避开重霜期,形成较多的有效角果。 移栽油菜取苗后主根受伤,扎根太浅,主要靠侧根支撑,所以在12月下旬进行中耕培土就显得非常重要,铲除杂草,把行间土壤壅拢植株根部,减少后期倒伏。 楚雄州农科所 2008-9-24

杂交油菜两系与三系的区别

杂交油菜两系与三系的区别 杂交油菜种子在市面上供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质互作的三系杂交油菜,它分别由“不育系”、“保持系”和“保持系”所组成。另一类是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它由雄性核不育两用系和恢复系所组成。这两类杂交油菜各有千秋,下面我分别对两类杂交油菜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大家对杂交油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核质互作三系杂交油菜:核质互作的三系杂交油菜,它分别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所组成,“不育系”雄蕊退化,自交不能结实,必须依赖外源花粉它才能结实,“保持系”、“恢复系”自身有花粉,能自交结实。它们三者的关系是:“不育系”ד保持系”,“不育系”杂交生产的种子,下年仍是”不育系”,”保持系”自身的种子下年还是”保持系”;这样”不育系”依靠”保持系”既能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状又能一代代往下传;“不育系”ד恢复系”,“不育系”杂交生产的种子,是杂交种子,“恢复系”自身的种子下代仍然是“恢复系”。 三系杂交油菜具有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容易,制种产量高,制种成本低,种子生产效益显著等优点。但三系也有它致命的弱点:1、育种难度大:三系杂交油菜它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都有是专一的,就是说某一保持系,可以保持甲不育系而不可保持乙不育系,恢复系也是一样的,它的恢复性是专一的,只能对某一不育系进行恢复,三系之间的专一性就增加了育种的难度,何况,三系之间还需要优势互补,而特别“恢复系”它首先具备恢复能力,其次还应具备较强的配合力,才有可能选育出高产、具有强优势的组合,所以三系育种比两系难。2、微粉问题:三系的不育系A主要来源于70年代华中农学院所发现“玻利玛”油菜,该不育系始终存在微粉,后经育种家的努力,逐步演变成了现在众多的三系不育系,但万变不离其宗,现在的三系不育系仍未克服微粉问题,只是微粉多少而已,从遗传的角度解决不了微粉问题,现在三系杂交油菜育种者多再栽培上想办法,主要方法是控制不育系营养体不能过大,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分正季制种和在春油菜产区(四川主要是高原地区)进行春播制种。正季制种是有的组合春播不能通过春化,就只有在本地进行正季制种。正季制种主要办法是推迟不育系播期:一般油菜的适宜播期在九月中、下旬,三系不育系的播期现在都推迟到十一月上、中旬进行直播,但这样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气候是老天爷的事,是人为不可控因素,所以,三系杂交种年度间种子纯度差异较大。春播制种能较好的控制不育系营养体的生长,微粉问题也能较好的控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的年份微粉仍然大量存在,对种子质量仍有一定的影响。现在春播制种还要受隔离条件的影响,在十年前隔离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由于杂交油菜种子效益高,种子市场开放,各科研单位和种子经销商纷纷投资油菜育种和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十年前,青海湖周边都是天然牧场,而今青海湖周边都是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以致去年青海省为了环保,而限制过多的杂交油菜制种,我省的甘孜几年前只有张德发张老师的“川油16”在甘孜制种,而今,乐油、南油、宜油、及川油系列都在甘孜制种。由于三系杂交种恢复系的专一性,在同一地区所生产的品种太多,隔离不好解决。和在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一、油菜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 油菜(rape or rapeseed or canola)是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饼粕可作肥料、精饲料和食用蛋白质来源。油菜在轮作复种中也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 油菜有两个起源中心。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 Czern.et Coss.的起源中心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B.napus L.的起源中心在欧洲。 在亚洲,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自70年代后期起,两国种植面积都扩大到300万公顷以上。至198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印度。 油菜一生可以分为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等四个时期。 1、苗期油菜从出苗至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现蕾是指揭开主茎顶端1-2片小叶能见到明显花蕾的时期。冬油菜苗期较长,一般占

全生育期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为120多天。春油菜苗期较短,大约40—50天。油菜苗期通常又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 2、蕾薹期油菜从现蕾至初花称为蕾薹期。我国冬油菜蕾薹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时间迟早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油菜一般先现蕾后抽薹,但有些品种,或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油菜先抽薹后现蕾,或现蕾抽薹同时进行。油菜在蕾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蕾薹期一般为25—30天。 3、开花期油菜从开始开花到开花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开花期,花期长约30—40天。开花期迟早和长短,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白菜型品种开花早,花期较长,甘蓝型和芥菜型品种开花迟,花期较短。早熟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反之则短;气温低,花期长。油菜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4、角果发育成熟期从终花到角果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角果发育成熟期,具体又可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二、油菜的分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 1、芥菜型又称高油莱、苦油莱、辣油莱或大油莱。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有浓厚辣味,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油菜试验记载标准及相关表格

附件1 油菜品种试验记载标准 1气候概况及自然灾害对试验的影响 何种因素、时间及影响程度。 2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如遇特别干旱不能及时出苗,需记载播种后的降雨及灌溉情况。 3现蕾期 以50%以上植株可见明显的绿色花蕾为标准。 4初花期 以全区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标准。 5终花期 以全区有75%以上植株完全谢花(花瓣变色,开始枯萎)为标准。 6成熟期 以全区有50%以上角果转黄变色,且种子呈成熟色泽为标准。 7收获期 实际收获日期。 8品种生长势和一致性 8.1调查时间 抽苔后期观察植株的高低、大小和株型。 8.2分级标准 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一致性分齐、中、不齐三级。80%以上植株一致者为“齐”;60%-80%4株一致者为“中”;生长一致的植株不足60%^为“不齐”。 9抗逆性调查 9.1抗寒性

9.1.1调查时间 在融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三至五天调查 9.1.2评价方法 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数。 9.2抗倒伏性 9.2.1 调查时间 在成熟期进行目测调查。 9.2.2分级标准 分直、斜、倒三级。主茎下部与地面角度在80度以上为“直”;80度至45 度者为“斜”;小于45度者为倒。 9.3抗病性 青荚后期记载各品种菌核病、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情况。按抗、中、感三级记 录。20%以下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抗”;20%-50%植株明显感病者为“中”;50% 以上植株明显感病者为“感”。 10考种项目 10.1株高 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位的长度,精确至0.1cm; 10.2分枝部位 子叶节至主茎上第一个有效分枝间的长度,精确至0.1cm; 10.3有效分枝数 至少有一个有效角果的分枝总数,包括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精确至0.1个;10.4有效角果数 含有1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角果总数,包括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全株 有效角果数,精确至0.1角; 10.5每角粒数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一)我国油菜生产概况 1、分布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全国种植面积为8800多成为万亩,年产500多万吨。油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其次是渭河流域、黄淮平原和钱塘江流域等。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油菜面积较大的省有四川(1099万亩)、安徽(1192万亩)、湖南(1200万亩)、湖北(1200万亩)、江西(1400万亩)、江苏(750万亩)、贵州(534)万亩等。 根据各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耕作制度,适应品种、生产水平等,可划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个大区。春油菜区包括青藏高原,蒙新内陆和东北平原三个亚区,冬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油菜的85%左右,该区可分五个亚区,即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其中以华南和长江中下游为主产区。 2、耕作制度 油菜主产区多以一年两熟为主,兼有一部分三熟制,即秋播夏收。常与麦类、绿肥、豆类轮作,与水稻、棉花、芝麻、豆类连作,形成油、稻两熟和油、稻三熟及油、棉两熟等耕作方式。种植方式有移栽、直播两种,其中育苗移栽约占种植面积的80%。育苗于每年九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中下旬移栽,第二年五月上、中旬成熟。直播于十月中旬揪种,第二年五月中旬成熟。因前茬作物不同,冬油菜被称为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前茬为水稻的称作水田油菜,为移栽油菜,以禾本科的看麦娘危害为主。前茬为棉花、芝麻、花生等夏播旱作物的称旱地油菜,多为移栽油菜,少量为直播油菜,占油菜田的15%。 (二)油菜田杂草分布和主要杂草发生规律 1、油菜杂草分布 移栽油菜由于株行间空隙大,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直播油菜容易发生草盖苗,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更多。前茬作物的不同对冬油菜地杂草群落差异影响很大,形成不同的杂草群落。我国油菜杂草可划分为三大区系: 稻茬油菜田,主要杂草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其他有猪殃殃、牛繁缕、雀舌草、大巢菜、碎米荠、婆婆纳、棒头草、稻茬菜等。以看麦娘发生危害最为严重。 (1) 旱作油菜田与棉花、芝麻、花生等旱作物连种。主要杂草有:猪殃殃、婆婆纳、播麦蒿、麦仁珠、小藜、荠菜、遏兰菜、野燕麦、扁蓄、麦瓶草、离蕊荠、刺儿菜、小旋花等。部分地区野燕麦危害严重。 (2) 春播油菜田,主要杂草有野燕麦、藜、扁蓄、苣荬菜、大刺儿菜、卷茎蓼、猪殃殃、离子草、香薷、鼬瓣花、苋、旱蒴草、部荆等,以野燕麦危害最严重。 2、油菜主要杂草发生规律油菜杂草在油菜播后(或栽后)10-15天大量萌发出土,在冬前和早春对油菜造成危害。 (1)看麦娘 冬油菜地杂草以看麦娘最早出现,一般在9月初开始出苗,10-11月出出高峰期,次年三月达分蘖高峰(3-5叶)。即在油菜播后7天可见草,油菜移栽后20-30天出现高峰期。

油菜品质及检验

第七章油菜品质及检验 凡是栽培的用于收籽榨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c)芸薹属(Brassica)植物,统称为油菜。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近几年世界油菜生产面积0. 22~0. 25亿公顷,年总产2400万吨~2700万吨。中国2005年油菜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1305. 23万吨,平均单产1793. Okg/公顷。中国油菜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长江流域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油菜产区。 油菜种子含油量占自身干重的35%~50%,菜油含有十多种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长期食用菜油。普通菜油结过脱色、脱臭、脱脂或氢化等精炼加工可用于制造色拉油、人造奶油、酥油等产品。普通菜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可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低芥酸菜油则是良好的食用油,色泽清淡,味香无臭,不浑浊。高芥酸菜油(芥酸含量55%以上)是理想的冷轧钢脱模剂及喷气发动机的润滑剂,还是金属I业的高级淬火油。菜油还可以将其硫化、氢化及硫酸化的产物用于橡胶、油漆、皮革生产。 菜籽榨油后得到约60%的饼粕,成分与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菜油的自然沉降物和水化脱磷残渣(油脚),可加工提取磷脂,用于食品加工,并用作磁带、胶卷、橡胶、塑料等多种工业原料。油菜还是能源作物。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柴油替代燃料的开发步伐。利用油菜开发生物柴油,是目前油菜生产国的研究重点之一。低芥酸菜油的脂肪酸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十分相近,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菜油经过脱甘油甲脂化处理后生成的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在柴油机上混兑使用,具有燃烧充分、抗爆性好以及贮存、运输、使用安全等优良性能。 第一节油菜品质及其评价 一、菜籽的化学组成 油菜种子主要含有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固醇、酶、磷脂和色素等。油菜种子含油量(脂肪)最高,占种子质量的35%~45%。当油菜种子含油量为40%~41%时,种皮含油量为16%,胚的含油量为45%—46%。油菜种子中的脂肪就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菜油油脂中的主要成分,而脂肪酸又是甘油三酯中的主要成分(90%)。芸薹属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大约有50种。油菜中含量在%以上的脂肪酸有】5种以上。油菜所含脂肪酸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最大特点之一是含有较多的芥酸,较多的亚麻酸,较少的亚油酸。长链的二十烯酸和芥酸,被看作为十字花科的典型脂肪酸,由于不易消化而成为影响油菜品质的不良脂肪酸,且易导致人体冠心病和脂肪肝的发生。菜油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C16:o)、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o)、油酸(C18:1)、亚油酸(C18:2)、α-亚麻酸(Cis:3)、花生酸(C20:。)、二十碳烯酸(C20:1)、正二十二烷酸(C22:o)和芥酸(C22 1)。亚油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热能高,为必需脂肪酸;油酸易氧化成饱和脂肪酸,变得难以吸收,亚油酸和油酸有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软化血管和阻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亚麻酸易为人体吸收,含有较高的能量,为必需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但有3个双键,极易氧化产生异味;芥酸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人体中吸收慢,利用率低。 普通菜油同其他几种作物油脂相比较,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脂肪酸组成不够理想。普通油菜油中芥酸含量达20%-55%,而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则为14%和is%左右,亚麻酸含量8%左右,棕榈酸含量仅3%左右。除亚麻油以外,菜籽油和大豆油是仅有的两个含亚麻酸的主要食用油,由于亚麻酸含量高的菜籽油有较强的辛辣味,而且它与空气、光、热接触后容易氧化变质,使菜籽油不耐贮藏。 菜籽的毛油通过精制加工和精炼过程在剩下5%~9%的油脚中,含有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可以进一步加工提炼,形成有用的产品。

油菜移栽质量考察报告

油菜移栽质量考察报告 油菜的移栽基础及质量状况,关系到冬前各项管理措施的正确采取和落实,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力求达到冬前早发,壮苗越冬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本科组织各镇油菜栽培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 一、移栽基础调查 本次共收到6个镇11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材料 1、面积:被调查的11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2391.69亩,本年度实种油菜938.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2%,比去年增加了3.7个百分点。 2、移栽期分布状况 从移栽期分布状况表中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水稻收割比去年推迟过晚,致使油菜移栽期也较迟,且整个油菜移栽期拉得过长。据调查统计,11月15日之前油菜移栽面积仅14%%;11月16日以后移栽的面积占了86%,比上年增加了50.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少见的。由于油菜移栽过迟,对争取油菜冬前早发有较大的影响。 3、化除情况:已进行化除面积为712亩,占75.9%,比上年度的89.1%,降低13.2个百分点。 4、沟系状况:在被调查的油菜田中,已开沟面积为907.5亩,占96.7%。未开沟的为31亩,仅占3.3%。 在已开沟的菜田面积中,三角沟为482亩,占53.1%,比上年减

少了13.0个百分点;小方沟占46.9%,比去年增加了14.2个百分点。目前畦沟平均深度为17.7厘米,当家沟深23.0厘米。 二、移栽质量调查 根据各镇栽培员对油菜定点田块的调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绝大部分油菜移栽较迟,活棵返青较慢,田间“红衣”未脱的现象普遍,且不平衡性大,早栽田块叶面积已有300多平方厘米,迟栽田块还不足70平方厘米,因此力争壮苗,促进平衡是当务之急。 1、秧令53.4天,比上年增加7.1天。 2、密度:每亩8865株,比上年减273株。 3、秧苗素质:因移栽过迟,导致秧令偏长,高脚苗发生普遍,虽很多农户应用多效唑控制其徒长,但很多秧苗移栽后由壮苗转化成弱苗。 4、随根肥施用状况:在被调查的36块田57.9亩面积中,未发现有“白田白种”的现象。施用的田块中,有20.6%的田块施用了复合肥,平均每亩施用36.7公斤,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幅为7.9%;其它田块平均每亩施磷肥39.3公斤,比上年增加2.35公斤,增幅为6.4%;氮化肥平均每亩折合碳铵37.5公斤,比上年减少2.1公斤,减幅为5.3%。近几年农民的“惜本思想”有明显的转变,今年的肥料投入基本维持了去年的水平。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总体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油菜移栽太迟影响了油菜栽前秧苗素质,对争取油菜冬前壮苗有较大的困难。近期因气候状况一直良好,开沟比例和化除面积都较高,小方沟比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