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我校微型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了操作,开展了扎实的研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让每一位学生写好字,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树根立魂,培养学生民族情结、民族情感的切实有效的载体。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规范字,绵延几千年,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汉字以独特优美的造型,极富魅力的内涵,成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一、课题阶段研究目标

我们自申报课题以来,踏实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明白学校地处农村,让学习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任就落到了学校老师的身上。但同时也明白写好字非一日之功,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目标:

1、在写字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写字的兴趣,努力形成本校的写字特色,提升我校小学生的写字能力。

2、提升学校写字特色的整体水平,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3、在提升学生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道德情愫,让学生在书法艺术中学会谦让、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相关措施及做法

(一)激发孩子兴趣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就会不断激励着学生总能怀着“好奇”的心情,主动去做,去思,去想,去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技能……然而,在写字教学中,由于农村孩子生活单调、教学内容的枯乏,练字要求学生长时间的观察、练习,学生对写字课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书写的兴趣。

1.写字歌——激发学生练字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校为每个班级创作了写字歌,让学生在写字歌的哼唱旋律中,明确了写字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孩子们通过写字歌的学唱,能很快记住写字的姿势、要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写字课导入时,写字教师带领学生唱写字课,在写字歌的歌声中开始了写字课的教学,让学生饱含激情地写字,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字热情,为写字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农村娃”书法班——提升学生写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写字能力,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我校成立了书法兴趣班——“农村娃”硬笔书法班。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让学生在书法兴趣班里潜心写字,静心育人。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班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

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二)教师示范指导

让学生在写字中切实提高写字能力,还须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有了教师的示范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切实提高写字能力。

1、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仅是书法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是无声的引导。在课堂上,教师的字写得怎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等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形之中教师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2、教师指导,迅速提高学生写字能力。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模仿着写字。但要想将这些无意识的模仿变成学生有意识的写字能力,还要重视教师指导的作用。小学生在写字,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一定要“有师指导”。要结合范字,讲清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每一个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以及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运笔的要领、书写的格式、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要交代清楚。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以赛促练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各种活动,能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这些举措的开展,为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打造了一个温馨的软环境。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还得通过各种写字竞赛活动。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中,将书法竞赛、作业展评纳入计划中。借助这些比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平台,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学校

每期在师生中开展硬笔、毛笔书法比赛各2次,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在这些现场书法比赛中,师生同台竞技。师生之间比的是能力,比的是提高,促进师生的写字能力一起提高。教师的现场书写,增进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敬佩,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朝着教师的写字水平去努力、去学习、去提高。学

生在竞赛中,提高了写字能力,达到了“以赛促练”的奇效。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课题第一阶段,就对我校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书写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调查报告之后,课题组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学生方面在课题研究中,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之后,学生都“乐写、爱写”。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写字能力,端正了写字姿势,又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在写字中,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了较强的耐心和韧性,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的美好品德。为了进一步在学校营造认真书写的氛围,通过比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审美意识,养成了良好书写习惯。对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并指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资阳市微型课题《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基础,夯实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二)教师方面

1、重视了书法教研进行了课题研究后,教师不仅重视自身写字水平的提高,更重视对学生写字的指导。教师认真备好书法课,扎实上好每一节书法课。从学生的基本笔画抓起。在学校的教学检查中,非常重视书法课的教学,每学期的教研月里,均开设书法公开课。在这样教学大比武的平台上,教师通过书法公开课的展示,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水平,让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观摩中,学习写字教学的精髓,促进每位教师重视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在自学环节中,根据自学的需要,出示了不同的自学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去自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写字训练落到实处。

2、研究制定了《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方案》,编制了写字歌,收集学生书法作品百余份。

四、问题与思考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大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已经得到提高,但如何使全校的学生写字能力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呢?

2、目前对学生书写习惯的研究限于语文学科,如何其他学科延伸?又如何向家庭、社会延伸呢?

3、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课题的共同成长?祖国的书法艺术博大而精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科研的不懈求索,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强教师书写的培训,加强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地改进写字教学方法,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

熏陶学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这一宗旨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是把加法当减法,把乘法当除法等的错误;更有在作业本上有时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用涂改液涂了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就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计算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计算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马虎,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做题一定要仔细,做完认真检查……”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在四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计算课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在五月份中旬开始,六月初结束,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三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

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计算课——反思调整——日常口算练习——计算练习综合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每位教师的计算课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 总之,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有更多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方法。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 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 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上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示范,体验语感。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文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范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有人向台湾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请教教好语文的诀窍,他的回答很简单——“跟我读”。“跟我读”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深刻的教育艺术。一是“跟我读”,能激发学生“我要读”,且

能够读好的愿望;二是“跟我读”,本身就是一个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在一些学生不太容易把握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本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如笔者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体现五壮士爱人民、爱祖国,恨敌人的高尚品质,体会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品赏重点词语,形成语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关键字词,品赏那些关键字词的表现力和蕴含的情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语感。 如《黄果树瀑布》一课,笔者是这样让学生感悟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的: 师:作者为了逼真地表现出自己听到瀑布声响的感觉,运用了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请从课文中将它们依次找出来,并

小学生习作指导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习作指导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平梁小学肖玉琼 时间来去匆匆,一晃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课题组围绕习作指导的研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了作文课标 通过作文课标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各年级段关于“写作”的要求。我任教四年级,因此就特别留意了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对于三、四年级的习作,小语课标有这样的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指导学生不拘形式的进行写作训练。学校集会后,我引导学生将集会的场面描写下来。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开了个短会,我进教室晚了两分钟的时间。老远就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一进教室,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我本来准备上课的,临时改变了主意,我让孩子们拿出笔和习作本,以“上课铃响了……”开头写话,要求孩子们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下子,孩子们兴奋了,根本停不下笔,将上课铃响了到老师走进教室两分钟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写了下来。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我们快速走进教室,拿出语文书,放在桌子上,安静地等

老师来上课。可左等右等都不见老师,咦,这是怎么了?以前老师都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只要铃声一响,就会开始给我们上课。今天,铃声早就响结束了,却还不见她的身影。同学们有的已经坐不住了,开始窃窃私语,有的东张西望,还有胆子大一些的,干脆跑到教室门口去偷偷看看。老师还没有来,大家都没事可做,我想:老师会不会忘了这节是语文课?要不要去找找她呢?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坐在门口的同学回过头来提醒我们:老师来了!我引导她可以继续写,写一写老师来到教室时的动作、表情、语言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参加一次大型的考试即中考,英语学科将会在他们的总分中占据很大的分数比例,因此如何在这么短时期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我们组决定在九年级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分层拔高探索,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看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我们是将全年级的学生按照英语学科成绩进行了分层,将学生按照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成了好、中、差三类,对全年级学生进行了整体监控,这个情况是每位授课教师都了如指掌的,并且在每一次的阶段性考试中都会就其测试成绩做一个对比,然后进行及时激励和针对性的帮助,这一点每位教师都做得很不错,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处于上升状态。 其次是各教师对自己班上的学生也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分层,根据基础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分成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英语尖子生即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运用能力也很强的学生;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还可以,但是运用能力还不行的学生;还有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学生。这个分层不单纯是看成绩,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成绩,单词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做出的客观分层,因为这样的一个分层操作在客观上不漏掉任何一个有希望提高的学生,非常公平。本学期的复习课堂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对于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完成的复习题和训练题也是各有侧重,所以学生不存在做作业时无所适从,或者一无所获了,

对于这些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再有就是对于分层的学生实行了结对帮扶政策。在班上每个尖子生要帮助两个中等学生,一个中等生帮助一个后进生,最初实行起来有些困难,主要是学生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不是很愿意,但后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后进生和中等生的进步表扬时都会大张旗鼓的 表扬师傅和徒弟,这样就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学生们都开始主动积极起来,甚至会自己想出一些好的办法来帮助后进的同学,这是一种良性循坏,它让班上百分百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不管成绩怎么样但都想学好再考好一点,就因为这种精神支撑,班上学习英语的氛围很浓厚,为课堂的高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级上又上期期末120分以上只有两人的直接上升到了20人,这个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也说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当然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结对帮扶的激励措施和对于进步的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等尚待 更加完善,我们相信这些探索出来的经验已经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的。 篇四:初中英语小项研究课题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学会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谈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朱丽琴 摘要:综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普遍将一年级作为英语起步阶段,虽然在当前学英语热的潮流下,启蒙阶段提早了,一些幼儿园也将英语引进了课堂,当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进小学课堂的时候,定能给你一些“水果英语”、“动物英语”,又或是“文具英语”等等。但他们的语音语调都理想吗?纯正吗?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这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若再加上以往传统的呆板识字和套用语法规则的教学形式,强迫学生生记硬背,如此单调乏味,空洞枯燥的学习怎么会让学生习得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关键词: 英语语感语感的重要性语感培养目标语感培养的方法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言不明,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四五岁的儿童虽然并不懂语法规则,但已能熟练地说话,他所依靠的就是长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语感。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节三年级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很漂亮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整堂课的学习气氛都很浓厚。但课后询问了几个

小朋友,你对这节课的单词都掌握了吗?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的回答却让你哭笑不得:有点忘记了,但写了“读音”。这个回答倒是精彩!一看,却发现小朋友所谓的读音正是我们要杜绝的“白字”!如果让它在英语学习中猖獗地生长,那么我们的小学生还能学好英语,还能有纯正的语音语调吗?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握不住语感的本质,从而导致英语教学“高投人低收效”的尴尬局面。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虽然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总让人感到不自然、不地道,甚至是拗口。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也是真实存在的。不免引起深思,使得英语语感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了。 由于小学英语教育的特殊地位及对象,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并通过教育实践观察,我认为小学英语语感的培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语音方面:发音准确,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律;能根据拼读规律猜字音,拼写单词;重音、连读正确、自然。②语调方面:语调自然,富有感染力,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情于语;在相应语境下选用合适的语调;注意名词单复数形式的选用、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和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形式上的变化。③语义方面,有较为丰富、形象的语义感,即对抽象的英语单词有较为立体的感知。④体态语方面,在言语过程中能适当加入正确自然的体态语加强沟通。每位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本班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语感培养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明确的语感培养目标,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前段时间与同事讨论,谈到学生语音语调的问题,都感到孩子普遍缺乏英语语感,他们的听说话动中的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几乎没有,由此在听说内容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相应的情感,体验等。因为语感是建立在听说基础上的,但语感又高于听说活动,因此鉴于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在小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个人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耿生芳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们进行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是我顺利实施本课题的有力保障, 1、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自学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 先学后教:教学的规律 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自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针对性:教学的法宝 2、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二、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侧重于课内外知识的相互联系,强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并抓好预习工作。 1、大胆尝试将学校的“整体平台”与“课堂平台”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立体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林区第二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李舒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6年10月申报立项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XHG115—338龙教学会字[2006]1号)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200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确实不尽如人意。校园内管理主义盛行,缺乏精神的感召力。学生几乎成了教师的附庸,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放,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再加之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校日常生活难以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积极的深刻印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探究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探究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便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为此,必须注意两点:其一,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达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挖掘含义,体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 二、朗读想象,感悟语言 1、诵读吟咏。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诵读吟咏直接感受到语言中的节奏,领略语言的优美、文章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大多数能说出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片段,而且同一的较多,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的体现。如: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 2、注重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在学生感受语言材料过程中,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中,更要注重驱谴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生活体验和调动知识储备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5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5篇 伊旗乌兰木伦小学英语组 小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xx.1.6李雪梅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xx年9月我们生物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生物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 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学生物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生物七、八级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 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导写探究”的研究课题实验.在欧阳正平老师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半年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保障有力 自我校申报“现代文导读导写探究”的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在校内成立了以欧阳正平为组长的实验课题研究课题小组,由苏海英、幸沧粟、汤育林、黄建峰、李兵、杨若雯、邹月英等八位实验教师组成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课题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顺利实施本课题的有力保障,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 1、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自学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

先学后教:教学的规律 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自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针对性:教学的法宝 2、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生活化:教学的根本 3、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奥苏伯尔说得好:“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方式.当然,学生的实际不仅仅包括已经掌握的知识,还包括学习经验、背景知识和学习方法等.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0篇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 《小学数学拓展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本期我们学校筹备了课改样板校的许多工作,我们四年级又是课改样板年级,为了找到适合我们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研究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精华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效结合,倡导学生主动预习、自主学习;预习生成,拓展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使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有效地把握时机进行拓展:复习引入进行拓展,例题形式进行拓展,巩固练习进行拓展,课外实践进行拓展等等。透过拓展教学,也找到了它许多的益处所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让学生增添了对数学的热爱,巩固应用、综合实践的有效拓展更是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优秀学生得到了培养。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潜力、科研潜力也得到了提升。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1、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寻求最佳的方案。 2、教科室建立了数学课题研究的电子邮箱,课题研究教师要按时将自己的研究资料发送到课题邮箱,给课题研究教师带给了相互学习的平台,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同时便于教科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方便资料的收集。 3、课题研究教师每期要求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撰写2篇课题论文,期初要有计划,期末写阶段性总结。 4、对于课题研究认真负责,按时收集资料的教师每期给予50元的奖励。 二、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及成果 1、为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课题组的粟春红老师赴长沙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并在学校举行了新课程讲座。 2、杨远成老师给全体教师上了一节高效课堂的数学示范课,让老师觉得耳目一新。 3、开展了教师各科目高效课堂的教学比武活动,老师们都上出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戈先华、谭早梅、林忠老师均获一等奖。 4、用心撰写论文。课题组教师均有多篇课题论文获省市级奖。 5、课题组教师所执教的班级,在进行了有效地拓展教学之后,学生成绩进步很大。 三、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课题研究工作还待于更加做细、做实。 2、资料还要多收集,课题论文的篇数还有待增多,获奖级别还有待提高。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二):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多措并举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领导 ①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由徐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主任高新美为副组长,全面组织调控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②实行“课题骨干教师交流制度”。精挑细选养成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课题骨干小组,先期参与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负责汇总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经验,共同研讨解决办法。 2、健全制度 学校领导制定了《课题研究奖惩制度》、《课题研究案例撰写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并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 3、重视培训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特别重视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经验聚焦两大方面。理论方面重点学习的是著名教育专家林格主编的《怎样培养习惯》一书;经验聚焦方面,我们一是学习前辈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经验做法,二是通过网络搜集其他学校的借鉴性经验做法;三是通过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实践活动,潜移默化育习惯 1、努力培植丰富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教学楼内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大厅用醒目大字雕刻着“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教学楼道内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每个班级根据自身不同的特色构想建起不同主题的走廊文化:诗词长廊、成语长廊、对联长廊等特色鲜明,寓意深刻。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②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我们的做法是: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等;二是各班每月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三是建立“好习惯积累卡”,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①举行“好习惯我能行誓师大会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开题会”。誓师大会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为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②开展“十个基本行为习惯我知道”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十个基本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③开辟“周行为导航语”专栏。每周各班结合本班实际,确定一个小的习惯养成主题,然后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具体化,写在“周行为导航语”专栏里,用以提醒同学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④开展“寻找身边的十大陋习”活动。我们发放了“寻找身边的不良习惯”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去寻找反省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使其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 ⑤编写行为习惯“八荣八耻”歌和一日常规三字歌。内容包括:进校、升国旗、课前准备等方面。 ⑥编写校本课程,开设礼仪课堂。我们编写了《文明礼仪在身边》读本,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区礼仪四个方面,利用每周1节的校本课程时间带领学生学习。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与新能源产业相适应的专业(群)“校企融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可持 续发展研究 教师:XXX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学校成立了《与新能源产业相适应的专业(群)“校企融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我成为了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做如下总结: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我们课题组各位教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讲课比赛,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示范课,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每个学期我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校本研训活动,通过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定成册。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具体内容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本阶段我们重点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的习惯。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完善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继续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把他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三、本阶段实验做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1.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实验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我个人今年的小课题研究即将进入尾声,为了使下一次的课题研究能更好的开展,并取得更好的、更有效的研究成果,现将本次小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本次小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下面就分阶段小结如下: (一)研究准备阶段: 结合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课题,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实施阶段: 1.根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通过上网、书刊阅读查找初中数学课堂的设计、操作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自己学习,逐步理解、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2、通过自己课堂中的一些实验,及阅读《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收集并初步整理出了一些设计与操作的案例。 3、将学到的、理解到的理论知识、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了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反思,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4、结合前一阶段研究实施的情况撰写了课题实施的中期报告,详细记录了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总结阶段

1、将搜集到理论知识进行整理,理论知识集锦。 2.整理研究中撰写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案例等。 3、撰写结题申请、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经验、时间、精力有限,还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收集的还不够全面、丰富, 2、由于教学工作忙,一些教学案例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并写出反思。 3、由于对收集整理的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我个人运用所学到的理论方法,比较少. 4、在研究中还产生了新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将此课题研究下去,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使这一课题的理论知识更全面、更丰富 2、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扎实地使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并从中不断的反思、提炼更有用的理论知识,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要】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对祖国的语言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语感的培养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语感。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培养 “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郭沫若语);“强烈敏感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夏丐尊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老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

主体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诵读是,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 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品味,使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出优劣来,在比较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对于学生从不自觉地掌握语言提高到自觉掌握语言极为重要。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能形成的,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到自觉地学习,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书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 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 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 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 方法。 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 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 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 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

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 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 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男女生两个大组,再将两个大组进行小组划分进行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淮北市北山小学王琴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最主要最最鲜明的体现。 一、教师示范,长期熏陶,触动语感。 只要认真去听,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说出过非常富有诗意的话,这是由于童言无忌,童心得以充分展露的缘故。后来因为“有忌”,许多孩子的语言就平庸了。再加之语感教学的缺失导致孩子语言的灵性、个性泯灭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如果语文教师能以娴熟自如的、充满灵气的语言,富有情感地讲课,像蜜一样把学生粘住,那么就会激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如教学《泊船瓜洲》,老师和学生对话时自然地引用“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

家。”等充满愁绪的诗句,不仅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也能触动学生说话、行文时乐用古典诗文抒情表意的感觉。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的教学语言大多在课前用心锤炼过,因此语流通畅,富有情感。但是,高品位的语感,要靠长期的熏陶才能形成。语文教师平常教学也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以充满灵气和魅力的语言影响学生。语感之树,有足够的光照,才会枝繁叶茂。 二、研究内容,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作品“说什么”的语言内容,也要品味作品“怎么说”的语言形式。如教学《鸟的天堂》,品味“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言的情味感,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赞美大容树为什么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将原文改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让学生朗读品味两句的异同,学生在品味中领悟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不仅有赞美之意,还有陶醉之感,更有向往之情,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情味更深。再如,教学《桂林山水》,让学生通过诵读描写桂林山和水的排比句,品味其语言的形象感;教学《宇宙生命之迷》要品味语言的分寸感;教学《索溪峪的野)》要品味其语言的畅达感、节奏感。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去,让学生在潜心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感。 三、丰富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 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 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 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