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多巴胺译文

最后以如下的编辑形式发表: 《自然》2009年6月11日;论文编号:459(7248):837 - 84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10.1038/nature08028 多巴胺神经元如何代表积极和消极动机的事件? 雅之松本和兴英彦坂 感觉运动研究实验室,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20892-4435号) 摘要 中脑多巴胺神经元被奖励或因对感官刺激产生兴奋的反应预测奖励所激发。这些兴奋反应的强度会随着奖励价值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反应特性导致一个假设,即多巴胺神经元编码与价值有关的信号并且受到厌恶事件的抑制。在这里,我们表明,这个假设只是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一个子集成立。当猴子们被控制实施了用它们欲求的和厌恶的后果进行的巴甫洛夫程序实验(分别用液体奖励和将气体吹到脸上的方式)的时候,我们将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记录了下来。我们发现有些多巴胺神经元会对奖励预测刺激产生兴奋并且会被吹气预测刺激所抑制,就像价值假说预测的那样。然而,与该假设不一致的是,更加大量的多巴胺神经元会对两种刺激都产生兴奋。一些多巴胺神经元会对奖励和气体吹拂本身都产生兴奋,特别是当这些刺激是不可预测的时候。对吹气预测刺激产生兴奋的神经元位于黑质致密部更靠背部的地方,然而被刺激抑制的神经元位于更靠腹部中央的地方,一些是在腹侧被盖区。关于它们对于吹气本身反应的一个相似的解剖上的差异也被观察到了。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多巴胺神经元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动机信号。

如果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确实编码与价值有关的信号,它们的活动应该受厌恶刺激的抑制,因为厌恶刺激产生负激励价值,然而,结果却不一致,一些研究显示它们的活动受厌恶刺激抑制,而另外一些研究则表明它们的活动既受厌恶刺激抑制又受其激发。这些研究当中几乎没有人检测在相同多巴胺神经元上的奖励所产生的影响,部分是因为实验时动物是被麻痹了的。 要测试多巴胺神经元是否编码激励价值,我们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对两只猴子实施了巴甫洛夫程序实验(图1a):在其中一个实验中液体奖励是预期的(欲求块,图1a),在其中的另外一个实验中吹气是预期的(厌恶块,图1b)。在每块区域,三个条件刺激(CSs)与非条件刺激(USs,奖励或吹气)分别以100%,50%,0%的可能性与其相关。这三个条件刺激被认为是传递三个不同水平层次动机价值的。确实,在欲求块,预期的舔舐活动随着奖励概率的增多而增多(Fig.1c)。在厌恶块,预期的眨眼活动随着吹气的增多而增多(图1d)。 当猴子被施用巴甫洛夫程序的时候,我们记录了在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当中或周围的103个公认的多巴胺神经元(68个来自猴N,35个来自猴D)中单个神经元的活动。他们的电化学生理特性明显不同于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补充图1)其他神经元,此后我们称它们为多巴胺神经元。 以往的研究大多将多巴胺神经元定性为在功能上是与同类同性质的。我们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图2a和e表明了两个多巴胺神经元分别对不同条件刺激的反应活动,它们的活动在欲求区相似(顶行)。他们都能被100%的奖励性条件刺激(与概率为100%的奖励相关的条件刺激)激起兴奋。这种兴奋在概率对应于50%的奖励性条件刺激的时候强度会下降,甚至在概率对应于0%的奖励性条件刺激的时候变为抑制。然而,多巴胺神经元在厌恶区(底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的反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2期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V ol.23,N o.2 2001年4月Journal of S 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pr.2001 文章编号:1000-2642(2001)02-0140-04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① 徐汉虹,黄继光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该文对鱼藤酮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在鱼藤酮类似物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关 键 词:鱼藤酮;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482.3+9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 N THE RESE ARCH OF ROTE NONE XU H an -hong ,HUANG Ji -gu ang (Laboratory of Insect T oxicology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 uangzhou ,G uangdong 510642,China )Abstract :A detailed review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f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bioactivity ,pest -controlling mechanisms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of rotenone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and its analogs.K ey w ords :rotenone ;advance in research 鱼藤酮是早期人们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物质,是3大传统植物性杀 虫剂之一。它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特别是在鱼藤属和灰叶属等植物中,且研究比较深入。其结构式如下: 鱼藤酮的作用方式较多。它对菜粉蝶幼虫等昆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日本甲虫有拒食作用,对某些鳞翅目害虫有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2],鱼藤提取物能抑制某些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或阻 止病菌侵入植株。 1 鱼藤酮的生物活性 鱼藤对15个目,137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作用谱广,尤其对蚜螨类害虫效果突出。Nawrot 等[3]在室内测定了鱼藤酮及其5种衍生物对谷象(Sitophilus granatius )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 2f usum )成虫以及杂拟谷盗和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鱼藤酮对储 粮害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RH )为64%时,发现鱼藤酮对这3种害虫的拒食活性最高,其类似物的拒食活性不如鱼藤酮本身,但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Bloszyk 等[4]用6种拒食活性较高的化合物作为食品包装物,以防治贮粮害虫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和谷象的危害,发现鱼藤酮对谷蠹的拒食活性比其他几种药剂都高。 斯里兰卡有一传统的植物药物“Pilamul ”,就是 ①收稿日期:2000-09-04 基金项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人才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3084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汉虹(1961-),男,湖北仙桃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性杀虫剂和农药学研究。

敲除α-突触核蛋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敲除α-突触核蛋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是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王慧君博士所在团队发现,立体定位注射α-syn-shRNA慢病毒抑制右侧纹状体α-sy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抑郁表现减弱,且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和酪氨酸羟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而活性氧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下降,同时纹状体中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作者认为,α-突触核蛋白具有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改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扭转甲基苯丙胺诱导的神经毒性的能力。相关文献发表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14年5月第9期。 TUNEL染色结果显示,以立体定向注射α-syn-shRNA慢病毒敲除右侧纹状体中α-syn后,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中凋亡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 Article: " Protective effect of alpha-synuclein knockdown on methamphetam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dopaminergic neurons," by Yunchun Tai1, Ling Chen1, Enping Huang1, Chao Liu1, 2, Xingyi Yang1, Pingming Qiu1, Huijun Wang1 (1 Depart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 Guangzhou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ai YC, Chen L, Huang EP, Liu C, Yang XY, Qiu PM, Wang HJ. Protective effect of alpha-synuclein knockdown on methamphetam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dopaminergic neurons. Neural Regen Res. 2014;9(9):951-958. 欲获更多资讯: Neural Regen Res

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发育的机制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发育起源及命运决定 课程名称:发育生物学 任课教师:周波 班级:生化082 学号:0807090106 姓名:贾晓波

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起源及命运 决定的分子机制 贾晓波 (生物学院生化082 0807090106) 摘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功能包括随意运动、认知、情感及奖赏等方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缺失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其中就包括帕金森症。一方面明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及起源的分子机制对于了解神经递质系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这些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的疾病的治疗带来福音。 关键词胚胎发育;中脑;转录因子;命运决定 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表型的发育是大脑形成完整的、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环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量形态不同、类型各异的神经元,同时它们所产生和释放的神经递质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神经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最终导致了神奇的神经系统功能。多巴胺(dopamine,DA)是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之一,它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的整合、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的调节、认知、情感、奖赏、意识和记忆。特异性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神经元成为DA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源自中脑。 在小鼠的中脑,有3个DA神经元的核群: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带(A9,有近10000个DA神经元)、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A10,有近25000个DA神经元)和红核后区(retrorubral field ,RRF,A8)。其他的DA神经元群分布于视丘下部的中间未定带(medial zona incerta)(A13,有近900个DA神经元)等。位于黑质区的DA神经元发出的上行纤维投射至纹状体(尾核及壳核;中脑纹状体通路,mesostriatal pathway)释放DA,其退行性病变可造成纹状体内多巴胺释放量的减少,因而成为帕金森症(Parkinson’sdisease,PD)运动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腹侧被盖区内DA神经元集中投射至伏隔核的边缘叶(中脑边缘叶通路,mesolimbic pathway),它的过度活跃则与精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姓名:郝瑶学号:20110801111 班级:11生工1班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它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质杀虫剂和杀螨剂,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提出建议。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综述 鱼藤酮 (rotenone) 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鱼藤酮的产品、应用开发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综述。 1 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 9 9 1 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 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 个厂次,其中原药2 个,单剂4 个,复配制剂12 个。这些产品中,2.5%、7.5% 鱼藤酮乳油,3.5% 高渗鱼藤酮乳油,5% 除虫菊素·鱼藤乳油( 除虫菊素+ 鱼藤酮) 、18%辛·鱼藤乳油(辛硫磷+鱼藤酮)和 1.3%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和番茄上的蚜虫;0.2% 苦参碱水剂+1.8% 鱼藤酮乳油桶混剂,25% 敌·鱼藤乳油 (敌百虫+ 鱼藤酮)、1.3%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2.5%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菜青虫(Pieris rapae),7.5%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1.8% 阿维·鱼藤乳油 (阿维菌素+鱼藤酮) 用于防治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25% 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 鱼藤酮) 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 (Prontaspis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 (辛硫磷+鱼藤酮)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 (Heliothiszea ) 。[2]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万公顷。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 3 - 4 ]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植物生长,对天敌无杀伤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 2 鱼藤酮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研究表明鱼藤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是与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鱼藤酮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然后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许多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丁二酸、甘露醇以及其他物质对鱼藤酮都存在一定的敏感性。Setayria cervi线粒体中从NADPH到NADH这一过程的电子传递可被鱼藤酮高度抑制。并且,丝虫寄生物Setaria digitata线粒体颗粒中的反丁烯二酸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对鱼藤酮敏感。鱼藤酮和水杨氧肟酸可抑制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线粒体内膜的电动势(EMT),从而间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1) 2 应用开发现状 (1) 2.1 资源 (1) 2.2 化学成分 (1) 2.2.1 酚性类成分 (2) 2.2.2 萜类化合物 (2) 2.3 检测现状 (2) 3 杀虫机理 (2) 3.1 毒理学性质 (2) 3.2 致死过程 (3) 3.3 导致细胞凋亡 (4) 4 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4) 4.1 对人有致死性 (4) 4. 2 造成环境污染 (4) 4.3 对健康的危害 (4) 参考文献: (5)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XXX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杀虫剂,本文论述了鱼藤酮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主要论述了其杀虫机理,也辩证的讨论了鱼藤酮对人类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机理农药 1 前言 鱼藤酮目前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具有对害虫的广谱作用大,对天敌干扰少,在环境中易于降解,资源丰富等特点。且可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类多[1]。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其市场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2]。目前市场中销售制剂中大多是乳油,也有少数是可湿性粉剂。本文就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鱼藤酮的毒理学性质,以及在及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对人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2 应用开发现状 2.1 资源 鱼藤酮的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总共有68种豆科植物含有鱼藤酮,主要分布于鱼藤属、尖荚豆属和灰叶属植物中。生长于东南亚各国的豆科鱼藤属植物毛鱼藤,毛鱼藤的根、茎中的鱼藤酮含量都很丰富。是目前我国鱼藤酮相关产业的主要原料。此外,生长于非洲的山毛豆是鱼藤酮的一种新资源。其植株的叶片、豆荚、根、种子、茎秆等多个部位都含有活性成分,是豆科植物中一种优秀的杀虫植物,对很多害虫具有生物活性。对这种植物有许多地方进行了栽培,比较成功的有秘鲁尖荚豆属植物基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3]。 2.2 化学成分 据很多国内外的文献报道,鱼藤酮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黄酮、异黄酮,鱼藤酮为主,还有萜类,单苯环类和脂肪族类化合物。

多巴胺的功能和结构

多巴胺的结构和功能 一、多巴胺的简介 多巴胺(dopamine,DA,或3-羟酪胺,3、4-二羟苯乙胺)又名儿茶酚乙胺或羟酪胺,是儿茶酚胺类的一种,分子式为C8H11 N O2(化学式和空间结构如图1)。是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1]。 图1 多巴胺的化学式和空间结构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与去甲肾上腺素囊泡不同点在于它不含多巴胺β-羟化酶,所以不会将多巴胺羟化成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行使储存多巴胺的功能。脑内多巴胺的代谢产物主要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2]。 多巴胺神经元在脑内分布相对集中,支配范围较局限。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主要投射于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部位。黑质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黑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在纹状体储存。当黑质被破坏或黑质-纹状体束被切断,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随即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脚间核头端的背侧部位,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前脑边缘;结节-漏斗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其神经纤维投射到正中隆起[2]。在大脑中合成、分泌多巴胺递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位于中脑组织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和红核后区。 二、多巴胺的功能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以与脑内广泛表达的多巴胺能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神经元可调节和控制许多重要的行为过程,其中包括运动、认知、奖赏、情感、学习记忆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等。其中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1.运动——帕金森病 多巴胺对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多巴胺拮抗剂和激动剂应用的研究表明了多巴胺受体在运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如:大鼠的前进,后退,僵直,吸气和理毛功能。通常激动剂提高多巴胺的运动功能,拮抗剂作用相反。已明确了在决定向前运动中的D1和D2受体有相互促进作用[1]。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运动系统神经退行性病变,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是产生帕金森病的原因之一,其中黑质区靠近腹侧部的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程度最为严重[3]。在

第三章 虾蟹类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 第二节池塘生态学 第三节池塘的处理 第四节虾蟹类饵料生物的培养 第五节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第一节虾蟹类养成的几种方式 从饵料来源、养殖形式、放养密度及机械化程度等分为依靠天然饵料为主的粗养(如港养、鱼塭养殖、生态养殖)、以投饵为主的半精养(如池塘养殖、网箱、网笼和拦网养殖)、利用现代技术人工充气、控温、调节水质的集约化精养。 第二节池塘生态学 讨论池塘生态条件与养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池塘生产力以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一池塘的物理因子 太阳辐射;池塘的补偿深度(光照强度至池塘的某一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其以上的水层称增氧层,一下的水层为耗氧层);水温;池水的运动(混合和对流)和分层(使用增氧机)。 二池塘的化学因子 盐度:淡水(低于1),低盐度(1-10),半咸水(10-25),海水(25-34)。确定海水池塘可养殖的对象,由海水的渗透压及该种生物对渗透压的调节能力而定。在养殖过程中,尽量调节池水的渗透压在养殖对象的等渗点附近,以减少能量损耗,使其迅速生长。 海水的pH及二氧化碳平衡系统:最低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最高在下午日落之前。 海水中溶解气体:溶解氧(来源是通过换水、空气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是水中浮游生物、细菌和水中池底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溶解氧的水平分布与风向、风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鱼虾首先出现在上风头附近;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静水池塘水过深有害;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很明显,白天逐渐增多,夜间迅速下降至黎明前降至很低。);氨(来源是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水中缺氧时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一般以氨气形式排出,池塘施尿素后分解。氨也有昼夜和垂直变化,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变化有关,pH升高或温度升高,氨气增多,白天中午前后开增氧机搅水);硫化氢(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产生。有毒性,应保持池底有充足的氧气,在池底污染情况下经常加入氧化铁减少其产生。) 池塘中营养盐类:水中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植酸等物质中含的氮)和无机氮(溶解氮气、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先利用铵氮,其次是硝态氮,最后是亚硝酸氮);磷酸盐存在形式有溶解的无机磷(以磷酸根和亚磷酸根形式存在)、溶解的有机磷(如卵磷脂等,在水中最终水解为磷酸和磷酸盐)和颗粒磷(悬浮于水中颗粒状的各种磷酸酯),直接利用的是溶解的无机磷盐(称为有效磷)。池塘中磷的来源主要由施肥、投饵、换水、动物排泄、生物尸体分解和淤泥中释放而来。碳酸盐类(包括碳酸氢盐和碳酸盐,水中重要的营养要素,也是保持水环境平衡的重要因子)。 三池塘的生物环境 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 生产者: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浮游藻类:第一类是微型蓝球藻类为优势种的池水(蓝绿色或黄绿色,繁殖过盛发生藻败时常引起虾发病和死亡),第二类是以硅藻为优势种的类群(高盐度池塘,水色呈黄褐色或褐绿色,利于鱼虾生长),第三类是以金藻为优

多巴胺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乔博 胡剑青 张一弛 张文涛 关键词 多巴胺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 受体 帕金森病 摘要 多巴胺(DA)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囊泡中,可能是通过胞裂外排的方式由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生理作用。 多巴胺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1. 概述 多巴胺(DA)按系统命名法,名为邻苯二酚乙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有光泽结晶。熔点243—249℃(分解)。无臭。味微苦。置于空气中及遇光时颜色渐变深。易溶于水。 在五十年代以前,多巴胺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阿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证实了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并且还和帕金森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此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关于多巴胺的研究,人们对多巴胺这个神奇的小分子在大脑内的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卡尔森也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 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 2.1 解释几个名词 黑质:在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黑质细胞富含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核。纹状体分为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两部分。 新纹状体: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端脑。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小脑以及其它锥体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本文对鱼藤酮的来源分布、杀虫活性及其在防治害虫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鱼藤酮;杀虫活性;应用研究 Abstract:Is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rotenone,resistance to pests is efficientand easy.This paper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f 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st status,problems and prospects,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applied research 前言 鱼藤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的鱼藤属、灰毛豆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紫槐属、黄檀属、毒鱼豆属和蝶豆属等植物,迄今已发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在74种以上[1]-[3]。鱼藤酮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选择性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在自然界大量存在,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害虫的防治[4]。 1 鱼藤酮的来源与分布 鱼藤,别名毒鱼藤。为豆科鱼藤属(Derris Lour.)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等地。我国有20多种,产于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它是我国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其根部含有鱼藤酮,是主要的杀虫成分[5]。 2 鱼藤酮的产品和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1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个厂次,其中原药2个,单剂4个,复配制剂12个。这些产品中,7.5%氰·鱼藤乳油(氰戊菊酯+鱼藤酮)和1.8%阿维·鱼藤乳油(阿维菌素+鱼藤酮)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Prontaspis 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辛硫酸+鱼藤酮)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Heliothiszea)。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公顷[6]。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7]-[9]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 DA)是神经系统中另一类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含量至少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含量的50%。 多巴胺一度被认为仅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1958年,瑞典药理学家Carlson首先报道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高,约占全脑多巴胺含量的70%,且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并不一致。这使人们提出设想,多巴胺可能是脑内独立存在的神经递质。60年代,人们证实帕金森病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用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L-DOPA)可获较好疗效,这对多巴胺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0年代中,应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方法证实体内存在着多巴胺受体,某些化合物能与其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进入80年代后,大量实验深入分析了DA受体的亚型及其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A受体的不同类型得以克隆,其结构也被阐明。 第一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 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分布 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显示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Falck-Hillarp(1962)发现,神经元内的单胺类物质可与甲醛蒸汽反应,聚合成为异喹啉(isoquinoline)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射出波长不同的荧光,神经元内的儿茶酚胺可转变成绿色荧光物,5-羟色胺可转变成黄色荧光物。运用这一方法,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分布被成功定位。到目前为止,已知脑内有10个多巴胺细胞群,继去甲肾上腺素的A1 ~ A7细胞群之后,被命名为A8 ~ A17,其中A8 ~ A10细胞群分布于中脑,A11 ~ A14细胞群在丘脑,A15、A16位于端脑,A17在视网膜内(表1)。A8 ~ A10细胞群集中了约70%的DA能神经元。 表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定位 A8 位于红核后方的网状结构内,内侧丘系外侧部的背侧 A9 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内侧黑质复合体,大部分位于致密部,少部分位于网状部

多巴胺

多巴胺是A系列神经的介质,是由A8神经到A10神经分泌出来的,其中分泌量最大的是 A10神经,而掌控A10神经的关键性物质是脑内吗啡,即β-内啡肽。多巴胺与内啡 肽相比较而言,是脑内兴奋剂,它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振作。当我们精力充沛时,脑异常地 活跃,不断地分泌这种物质,它是激发人热情干劲的激素,但如果分泌过多,会使人早逝,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癫痫病的症状;不分泌或少分泌,又会使人得帕金 森氏综合症、痴呆症等。多巴胺分泌出来后,若是消耗过量,人就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精疲力竭。此时若是分泌出足够的脑内吗啡,多巴胺就会发挥出相当于平时的10倍、20 倍的功能作用,可见脑内吗啡具有增强能量的作用。A10神经是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 重要部分,由于它是唯一的一条通过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大脑新皮质三部分的神经,因此 一旦被激活,人就会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思维敏捷,记忆力明显增强,产生无比的快感。当我们心情愉快地从事某项工作时,肯定就是这根神经在起作用。而对激活A10神经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多巴胺,掌控A10神经的关键物质是脑内吗啡,即β-内啡肽。它对多巴胺 的功效具有多倍数放大的作用 第三节多巴胺能效应 [拟多巴胺能效应]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现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中枢效应和药物治疗。 一.中脑-边缘通路 中脑-边缘通路多巴胺能亢进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物质滥用、唤醒和激越,不足引起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 ㈠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⒈激动多巴胺D2受体: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膈区、伏膈核和嗅结节)的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当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亢进时,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瓦解症状和精神病性攻击)。三环抗抑郁药阻断多巴胺回收,单用于精神分裂症时, 可能恶化偏执和瓦解症状;舍曲林有拟多巴胺能,曾有引起幻视的报告。尽管精神分 裂症的神经化学变化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共同途径都是经多巴胺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机制是:多巴胺能亢进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当知觉和记忆 异常兴奋时,表现为幻觉;当异常系统去解释异常体验时,表现为妄想。

银杏叶提取物对损伤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

银杏叶提取物对损伤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朱灿宏; 奚淑芳; 王群江; 周冰; 李蓉; 庄志; 毛善奎; 端礼荣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9(012)004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及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MPP++EGB761组、MPP++LPS组、MPP++EGB761+LPS 组;给予MPP+、EGB761和LPS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法(FITC),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明显;MPP++EGB761+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轴突较短MPP+组、MPP++LPS 组细胞数量少,仅少数细胞稍有突起,大多数细胞无轴突.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免疫荧光TH阳性细胞表达及培养细胞NO的表达: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NO含量与MPP++EGB761+LPS组、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EGB761+LPS组NO 含量与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与MPP++LP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LPS可加重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小胶质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凋亡过程.EGB761对损伤后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与帕金森病_王光辉

收稿日期:2014-02-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504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30030)通信作者:E-mail: wanggh@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5874204.html, 王光辉,男,1964年1月生,博士。198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01年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工作,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1年进入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工作。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病理,重点关注:(1)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蛋白翻译后修饰对其聚集和清除的作用;(2)帕金森病神经炎症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3)帕金森病线粒体损伤和清除机制。 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与帕金森病 王光辉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苏州512123)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的一个主要病理特征就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目前研究认为该病理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蛋白质异常积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异常、神经 炎症、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人和动物模型中,中脑黑质有着明显的氧化改变。帕金森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会作用于线粒体,尤其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 有着抑制作用,造成线粒体损伤,产生活性氧(ROS )。活性氧的大量产生造成脂类、蛋白质和DNA 的氧化,从而加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损伤。多巴胺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该自身代谢特点决定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存在有较高的氧化应激,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在帕金森病病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氧化应激 Mitochondria oxidative injury of dopaminergic neur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WANG Guanghui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Neuropathology,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uzhou 215123, China) Abstract: Loss of dopar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is the major pathologic character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Multiple events, such as protein aggregation, impairment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inflammatio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re involved in PD pathogenesis. Abnormal oxidative modificati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are presented in PD brains as well as animal models.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ssociation with PD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鱼藤酮清塘使用说明

广谱植物杀虫药鱼藤 豆科鱼藤属中的一种,学名Derris ellipitica Benth.,常绿藤本植物。野生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热带各地作为杀虫剂原料作物栽培。 鱼藤根中含有杀虫功能的主要成分为鱼藤酮,还有鱼藤毒、灰毛豆精和毒灰叶酚等。鱼藤可制成的粉剂、乳剂,可与硫磺合剂、除虫菊乳剂等混合作用,对昆虫主要起触杀剂作用,也有胃毒剂和忌避剂的效果,它的毒力主要是麻痹昆虫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神经中枢,对蚜虫、鳞翅目幼虫、甲虫的幼虫、狗蚤、牛蝇等都有疗效,并可以用于治疗人体疥癣。 鱼藤酮清塘 一、鱼、虾放养前要搞好清塘除害工作清塘除害是指清除养殖池中一切不利于鱼、虾生长和生存的因素。养鱼、虾池中大量的有机物、杂藻和小草、杂鱼及敌害鱼类都不同程度地影响鱼、虾的生长和生存,因此放养鱼、虾前必须严格的做好清塘处理工作。 二、杀除敌害。虾池中的敌害动物主要指猛鱼类及与虾争食的动物。如鲈、矛尾复虾虎鱼、黄姑鱼、蛹、鲷类、圆屯、四指发、鳗、弹深鱼、海蛇、寻类梭子蟹等都是对虾的天敌,它们能大量的捕食对虾。争食生物主要有梭鱼、鲻鱼、斑祭、鲻虾虎钱、吻虾虎鱼、弹深鱼等,它们与虾争夺空间,争夺食物。这些敌害生物主要是防止其幼体进入养殖池,所以在放苗前必须进行药物清理。

三、鱼藤酮清塘:豆科植物鱼藤根中的鱼藤酮对鱼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虾类及虾的饵料生物毒性较低。经动物实验表明: 鱼藤酮能清除鱼塘杂鱼、虫害、杀菌作用效果明显。因此,适用于养虾池的清池除害。 四、清塘方法:鱼藤酮乳油。 如每亩塘水深1米,用2.5%鱼藤酮乳油,用药量1300毫升;用7.5%鱼藤酮乳油,用药量700毫升;用时将乳油加水10-15倍,装入喷雾器中全池喷洒,15天后可进行放养。 五、鱼藤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与碱性药物(如石灰、漂白粉等)混用; 2.不可用热水浸泡鱼藤精,药液要随配随用,防止久放失效。 3. 本品要密封,贮于阴凉干燥处,严格避光保存。 健康危害 1、不可口服!经口误服会中毒! 2、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3、皮肤污染局部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眼部污染用2%碳酸氢钠液冲洗。

多巴胺通路

多巴胺能效应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现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中枢效应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三条神经通路 精神分裂症涉及以下三条神经通路: ①中脑-边缘通路。从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有一条神经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 ②中脑-皮质通路。从中脑腹侧被盖部到前额皮质有一条神经通路,称为中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传导,故又称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 ③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通路。从前额皮质到边缘系统有一条神经通路,称皮质-边缘通路,该通路先由谷氨酸能神经元传导,中途换元为伽马氨基丁酸神经元,终止于边缘系统,故又称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能通路。 三条神经通路中多巴胺能的病态情况 ①中脑-边缘通路。当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亢进时,激动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②中脑-皮质通路。当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功能低下时,前额皮质背外侧的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阴性、认知症状,前额皮质背内侧部、眶部、扣带皮质前部的D1受体功能不足,引起心境症状(抑郁、悲哀、心境不稳和烦恼)。 ③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通路。当前额皮质功能低下时,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能通路功能减退,该通路本是抑制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的,

当其功能减退时,中脑-边缘通路中多巴胺能脱抑制性释放,D2受体功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 药物治疗机制 ①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 ②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不但阻断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而且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5- HT)2a受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多巴胺释放,当被阻断时,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激动前额皮质的多巴胺D1受体,改善阴性、认知和心境症状。 ③抗阳性症状的其他机制如下: A.抗α1受体能强化抗D2受体效应,治疗阳性症状; B.激发胆碱能M4受体有抗D2受体效应,治疗阳性症状; C.激发谷氨酸能激动皮质-边缘通路,抑制D2受体功能,治疗阳性症状; D.激发GABA(伽马氨基丁酸)能激动皮质-边缘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能通路功能,抑制D2受体功能,治疗阳性症状。 一、中脑-边缘通路(D2受体) 中脑-边缘通路多巴胺能亢进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物质滥用、唤醒和激越,不足引起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 ㈠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⒈激动多巴胺D2受体: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膈区、伏膈核和嗅结节)的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当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亢进时,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瓦解症状和精神病性攻击)。三环抗抑郁药阻断多巴胺回收,单用于精神分裂症时,可能恶化偏执和瓦解症状;舍曲林有拟多巴胺能,曾有引起幻视的报告。尽管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化学变化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共同途径都是经多巴胺能亢进引起阳性症状。机制是:多巴胺能亢进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当知觉和记忆异常兴奋时,表现为幻觉;当异常系统去解释异常体验时,表现为妄想。 ⒉阻断多巴胺D2受体: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消除异常动力,衰减异常兴奋。幻觉、妄想逐渐瓦解,退入意识幕后。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奎硫平和氯氮平。因为阻断D2受体强度与改善阳性症状程度有关,而在阻断D2受体强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