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公共服务视域下残疾人事务治理机制现代化探究——基于“量服”模式分析

新公共服务视域下残疾人事务治理机制现代化探究——基于“量服”模式分析

369

2018.8MEC 对策建议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残疾人事务治理是一项关乎国家文明进步和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工程。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普遍因身体缺陷而无法参与正常工作以获取稳定收入。政府作为公共治理主体,有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机制实现残疾人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应残疾人的多样化需求。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下,传统以行政为主导的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带来资源配置低效、福利依赖、精准需求缺失以及横向协同弱化等后果,因此强化以精准需求为核心、公民权利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意识将是我国下一阶段实现残疾人事务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新公共服务在残疾人事务中的应用强调纵向权力下放和横向力量整合,激发基层组织的主体性与残疾人的内生性,并从制度上配套残疾人事务治理的要求。新公共服务在残疾人事务治理中的探索无疑将跃升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激励残疾人的意志品质。

在全国的残联系统范围内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思想已有了初步探索。四川省作为西部人口大省,其残疾人数已达254万。面对种类纷繁、数量庞杂的弱势群体,如何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的精准需求是四川残联工作的内生动力。2011年四川省残联在全省推广“量服”模式,这与新公共服务框架下对残疾人事务治理的要求不谋而合。所谓“量服”模式的核心是以服务为导向,通过建立与个体的紧密关联,形成精准化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历经七年的推广和建设,“量服”在理论指导下不仅牢固“精准需求”的核心意识,亦已构建组织结构合理、信息手段支撑、部门协同参与、监督体系完善的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作为国家的权力执行机构,政府应当借助其不可替代的权力优势与政策优势,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政策和需求得以贯彻实施。而基于残疾人事业的公益性与多样性,

新公共服务视域下残疾人事务治理机制现代化探究

——基于“量服”模式分析

余克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8-369-09

目前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现实的先进要求存在偏差,责任缺失现象普遍。“量服”的实践经验,不仅是基于本地区残疾人事务发展现状的探索,对全国的基层残疾人治理都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性。各地可根据实际从“量服”模式的新公共服务理念中寻找改革的契机,以探求残疾人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道。

一、理论背景及应用拓展(一)新公共服务理论基础

从理论传承的视角来看,以Denhardt 为代表建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理论。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政府应该摒弃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划桨”的角色,尝试承担起“掌舵”的责任。其核心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政府变革。但在具体实践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弊端逐渐凸显:Frederickson 指出过分的强调市场力量和结果导向会导致对规则的漠视,最终可能会带来因权力滥用而产生的恶果。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框架下,公民是公共管理的中心,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服务”而非“掌舵”。公共政策的决定和施行是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结果。曾保根等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民主公民权理论,公共管理者应当寻求更积极的回应,以对等地提高公民的信任度,强化“公民权”地位。同时公民权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以使政府和公民一致的“粘合剂”,共享合作带来的效力。

(二)残联职能转变相关理论背景

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是残疾人事务治理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应用的两个主要视角。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传统理解是行政人员树立的“公民主权”思想。然而依靠政府职能转变的观念存在一定局限,没有制度创新为依托,则政府职能转变会因外界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