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
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
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
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
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
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
五、课时数:
3课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讲授新课
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学科的形成以及与
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1)建筑及其范围
(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1)掌握设计的意义
(2)明确设计的程序
(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
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
(二)、学时小结
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第二章建筑绘图与表现技法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二章建筑绘图与表现技法
第一节徒手表现
第二节尺规绘图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徒手表现技法;
2.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徒手表现的技法。
2、难点:尺规作图的工具,表达方法,绘图的要点和程序。
四、教学进度:
1.铅笔和钢笔徒手画表达3学时
2.钢笔墨线尺规作图3学时
3.水墨渲染表现3学时
4.色彩渲染表现3学时
五、课时数:
12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熟悉课程讲课内容,实际训练。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充分运用实例,将单一的理论知识与实例结合,更利于学生及时融会贯通。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课程回顾
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
1、钢笔徒手画表现技法讲解:
(1)钢笔画的特点
①钢笔线条的技法原理
②钢笔画线条的组合变化
(2)钢笔线条的表现力
2.钢笔尺规作图讲解
(1)为什么要学习绘制工具线条图
(2)如何使用丁字尺、三角板、园规、分规、曲线板等绘图工具
(3)工具线条的分类、工具线条图的绘制过程
(4)图面构图原理
3、单线白描的技法
4、明暗光影的表现技法
5、水墨表现技法,重点强调水墨对光影关系的表达
6、钢笔淡彩表现技法,了解图面构图原理,掌握图面黑白灰层次及色彩表现
的视觉效果
(三)、学时小结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提请下节课注意事项。
第三章建筑抄绘(墨线工具完成,图幅:1#或2#)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三章建筑抄绘
第一节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
第二节各种线型在建筑图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
第四节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表达中的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
2.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平、立、剖面的绘制方法。
2、难点:建筑平、立、剖面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
1. 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3学时
2. 各种线型在建筑图中的具体运用1.5学时
3. 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1.5学时
4. 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3学时
五、课时数:
9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根据课堂上讲的内容,绘制一套完整的钢笔墨线建筑图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课程回顾
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建筑平面图的表达内容、局部放大平面图、立面图、立面图的表达内
容和要求、剖面图的形式,内容和要求
2、各种线条在建筑表达中的意义以及建筑表达的符号关系
(1)符号:剖切符号、索引符号与详图
(2)引出线
(3)其他符号
(4)尺寸标注:尺寸线和尺寸起止符、尺寸数字、尺寸的排列与布置、标高
3、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平面、立面配景的不同表达形式
4、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根据为学生提供的
抄绘范图讲解平、立、剖面之间的转换关系,绘制的具体程序,识图、表
达的方法,从打底图开始到如何上墨线。
(三)、学时小结
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绘图。
第四章大师作品认知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四章大师作品认知
第一节现代建筑流派
第二节现代建筑大师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了解现代建筑的流派,熟悉各流派的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掌握现代建筑发展的进程。
熟悉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明确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与表现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现代建筑流派的分类。
2、难点:不同时期建筑大师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进度:
1.现代建筑流派3学时
2.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品3学时
五、课时数:
6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熟悉课程讲课内容,收集资料,分析现代著名建筑师的作品特点。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6、《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充分运用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例结合,利于学生及时将知识融会贯通。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课程回顾
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
1、现代建筑流派
(1)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新建筑运动
(2)现代建筑:
①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
②国际式建筑:功能主义、理性主义
③现代主义建筑:建筑美学原则
④有机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3)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4)解构主义
2、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及其作品
(1)格罗皮乌斯
(2)阿尔瓦·阿尔托
(3)路易·康
(4)勒·柯布西耶
(5)密斯·凡·德罗
(6)莱特
(三)、学时小结
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第五章小型公建设计或建筑功能单元设计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五章小型公建设计或建筑功能单元设计
第一节一般小型公建的设计原理
第二节建筑方设计的全过程
第三节累设计经验,开阔设计思路
第四节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图面表达方式,提高图面表达能力
第五节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表达的内容、表达方法,培养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设计表达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方法
2、难点:怎样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进度:
1. 一般小型公建的设计原理1学时
2. 建筑方设计的全过程1学时
3. 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图面表达方式,提高图面表达能力1学时
4. 布置设计任务书,讲解具体设计内容及相关知识3学时
5. 收集设计资料,汇报调研内容3学时
6. 第一次设计草图评讲6学时
7. 第二次设计草图评讲3学时
8. 正是草图设计评讲3学时
9.完成正式设计图3学时
五、课时数:
24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课堂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修改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2、深入设计方案,完成设计正式图纸。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6、《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面对面交流为主,针对学生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评讲,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2.在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方式,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课程回顾
总结前一次课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 一般小型公建的设计原理
(1)小型公建的类型
(2)设计的基本范围
2. 建筑方设计的全过程
(1)理解掌握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明确设计对象
(2)实地调研,收集并整理设计资料
(3)明确设计思路,确定设计方向
3. 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图面表达方式,提高图面表达能力
4. 布置设计任务书,讲解具体设计内容及相关知识
5. 收集设计资料,汇报调研内容
(1)怎样进行实地调研
(2)调研内容,调研报告
6. 完成第一次设计草图并评讲,草图内容包括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
7. 完成第二次设计草图评讲,草图内容包括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立面图
8. 完成正是草图设计并评讲,内容包括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立面图、剖
面图
9.完成正式设计图
(三)、学时小结
通过一套完整的设计,指导学生认识、了解、掌握怎样完成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