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在知识目标上。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滴量/ML

一分钟

十分钟

一天

一个月

一年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

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

四、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台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

的责任心。

《梯形的初步认识》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活动学具:钉子板、铅笔、彩笔、直尺、三角板、橡皮、小棒、彩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理解梯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一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3)抽象概括。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梯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梯形的确切定义。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梯形?

2.梯形的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然后再出示梯形。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出梯形的特征。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是否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归纳梯形的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梯形具有稳定性。

(4)对比.这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梯形的底和高。

(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梯形平行的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3)画梯形的高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多种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4.巩固练习

(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

(4)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5.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规律的获得。

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4张表格。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你们都是怎么去的呢?

说来说去,很多同学都喜欢玩,但是玩也有小窍门,这样可以让你玩得更舒心呢?

2.××和××两家这个星期天也想带全家,去参加宁波天一旅行社举办的宁波一日游,两家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上写着:

A种方案,大人每位130元,小孩每位70元。

B种方案: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

3.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理解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4.如果你是××和××的爸爸,你在买票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事项?

5.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游玩中有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规律

1.××和××两家安排这些人参加宁波一日游,想一想该怎么买票?

(第一家:6个大人,3个小孩;第二家:3个大人,6个小孩)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可以在你的小本子上自己动手试试)

3.师: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买票方案?并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板书并问:130×6+70×3;130×4+70×5表示什么?。

5.小组学习。如果让你做导游安排这2两家去参加宁波一日游,

请你根据参加的人数选择合理的买票的方案,填在表格种。(4人小组合作)

6.学生集中、组内交流。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

(1)什么情况下选用A种买票方案最合理?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总人数少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小孩个数比大人个数多时。

(2)什么情况下选用B种买票方案最合理?在你们设计方案种有这种情况吗?

总人数多于5人时或者总人数不少于5人且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

(3)在空表格种再设计一份符合A/B种买票方案的旅游人数,并算一算是否符合你们需要的买票方案。

(4)汇报

(5)揭示结论:

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买票呢?

当总人数不足5人时,选用A种买票方案。

当总人数不少于5人时:

大人个数比小孩个数多时,选用B种方案;大人个数少于小孩个数时,选用A种方案;

(6)如果当小孩个大人个数同样多时,请你算一算应该怎样买票?

结论:大人和小孩个数同样多时,A、B两种买票方案都可以。

三、深化提高

1.参加宁波一日游时,除了考虑花钱以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安排的景点;第二:其他的服务措施能令我们满意吗?

2.如果优惠措施改为:

A.大人130元/位,小孩50元/位;

B.6人以上团体,90元/位。妈妈带着文

文、弟弟、爷爷和奶奶参加这次旅游,该怎么买票?选A种方案,因为B 种不能选,总数不满6人。

四、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

2.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未知角的度数。

教具与学具:课件、量角器、各种三角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课

1.画三角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三角形的分类,(师拿出三个三角形)你们说这是什么三角形?(贴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你们会不会画三角形?(会)那请你们准备好笔和纸,画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画好了请举手告诉我,好吗?(好)(学生动手画三角形) 师:(指名说说画了什么三角形)同学们真厉害,画得又好又快。我们再来画一个不一样的,好吗?(好)请你们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快快动手啊!

(学生动手画)

师:怎么样?谁画出来了? 你呢?你呢?(生摇头,画不出来)

师:(故作疑惑)都画不出来?让我也来画看看?(师动手画)(笑)看来是真的画不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2.引出课题

师:其实这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谁能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指名边说边指给大家看,再引导说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并使其三个内角闪烁,再出示“三角形的内角和=∠1+∠2+∠3)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有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猜内角和的度数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问:“请你们猜一猜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自由说

2.量内角和的度数

师:到底是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其中三位同学拿出学具袋中不同的三角形,一人一个,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写在相应的角边,剩下的那位同学填好小组活动记录表。(出示记录表) 师:哪个小组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生汇报,师板书。)

3.动手证明内角和的度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同学汇报的测量结果,它们都很接近多少度?(180°)那由此我们可以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180°)那这些计算出来的结果有的比180°多些,有的比180°少些,这是为什么?(指名说出误差)既然存在误差,除了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

(1)指名说一说

(2)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在课本第28页有介绍,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看一看,你会有所收获的。

(3)看完书,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4)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吧。

(5)请学生上台展示

4.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⑴课件演示三个内角或撕或剪或折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⑵得出结论:

师:刚才我们先用量角器来量,再用撕或剪或折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180°)(板书:180°)

⑶加深认识:(再次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师:你们说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谁大谁小?

师:我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形状不同的小三角形,你知道两个小三角形的

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师动手演示并用笔标出三个内角,后指名回答) 师再把两个三角形合在一起,问:那现在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小结:不管是多大多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拓展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还能应用我们学的知识去求其他图形的内角和吗?

课件出示练习“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动手完成。

四、总结:说说你的收获。

《神奇的七巧板》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制作七巧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拼摆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发现并掌握制作七巧板的方法。通过趣味拼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生课前准备: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

(1)按老师指令完成简单图案的拼摆。三角形、梯形、正方形。

(2)选择图案进行拼图

师:大家课前已经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图案,请你选一幅漂亮的图案,动手拼一拼吧。

(课件出示多幅图案,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拼摆)

师:谁来说一说,你在拼摆时,运用了哪些技巧?

师生共同总结拼图技巧

二、发挥想象创作图案

师:同学们真棒,拼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刚才我们是学着拼,现在,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呢? 先别急,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几幅图案,(课件出示七巧板组合图案)很漂亮吧,这是用几幅七巧板组合成的,同学们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小组内几个人或者整个小组合作创作。

(小组讨论、构思,合作完成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一评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其中的创意?

(小组代表展示作品,介绍设计意图)

师:你觉得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咱们一起来评一评。

四、深化研究,开阔视野

1.认识圆形分割的七巧板

师:我们已经见过了运用正方形制作的七巧板。其实,圆形也可以制作七巧板。它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认识圆形分割的七巧板。课件展示运用这种七巧板拼出的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扩展视野,其实巧板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出示各种巧板,拓展孩子视野)

五、回顾全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2.课外延伸,激励创新

师:上网百度搜索查阅资料,看看你能找到多少种七巧板。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种,制作出来并与小伙伴一起进行拼图比赛。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

《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活动目的:

1.会利用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写的训练。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活动说明:这节课运用小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收电费、买菜付钱等小事,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活动准备:电表的图象、标有各种菜价的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家里你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你们都帮他们做过哪些家务?老师看出你们在家里都是勤快的孩子。今天你们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吗?

师:做什么事呢?

录音响起:爸爸真辛苦啊,好不容易下班了,可是还要收取我们这个单元住户的电费。我要是能帮他们该多好啊!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收电费

录音响起:妈妈到了双休日还不能休息,还要为我们买菜做饭,我如果能帮助她就好了。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

收电费、买菜做饭,你们会吗?

二、学生实践,教师参与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张收电费的登记表。投影屏幕上是每户人家的电表数。请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电表怎么看,怎样算每家人的电费?

师小结:用本月的电表数减去上月的电表数,就可以求出用电的度数,接着再乘以每度电的价格,就可以算出电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算出电费。

师:该收电费了。收电费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大家已经令人满意的帮爸爸妈妈完成了第一项任务。

下面该去买菜做饭了。

出示课件(一副农贸市场的画面,接着画面出现一些菜的价格)

你想为爸爸妈妈些什么好吃的?需要些什么配料?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想

的?你们各用去多少钱,你们是怎样算出的。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设计方案)

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饭菜做的既可口又便宜?

三、总结收获

同学们,今天进行了这次活动你们有收获吗?请每个小组把组员的心得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教师宣读学生的心得体会)

师总结:今天大家学的都非常的开心,只要大家去钻研、去探索,你们将领略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更多乐趣。

《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的

1.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

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剪刀、塑料管、活动卡。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

媒体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谁赢了?小兔可不服气呢,于是它们决定再比一次。在第二次比赛中,小兔可认真了。瞧,它正往目的地跑。来,我们给它加油!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媒体画面河里有几个石墩)你们猜猜看,小兔要跳几次,才能跳过河。谁能说一说?继续播放——同学们仔细看看,小兔究竟跳了几次。

师:我们再看画面,每两个小石墩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成是一个间隔。小石墩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规律可循?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活动一:探究“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管,你想将这些塑料管分别剪成几段?先猜一猜要剪几次?再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要剪几次?然后动手试一试,将你们操作情况填写在活动卡中。认真观察卡中的数字与小伙伴说一说,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活动开始。

师:你发现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们充分发言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剪的段数、次数以及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塑料管的活动中探究得非常认真,发现了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好,现在请大家把小剪刀、塑料管和活动卡收到抽屉里。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探究植树问题中棵树与段数间的关系

师:其实生活中,类似于小兔跳石墩和剪塑料管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在路的两侧植树,树与树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1.播放课件:这是新盖的两座楼,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00米,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1)师:如果让我们去种这些树,你们想想应该怎样栽?

启发学生紧挨大楼的墙能种吗?让学生认识到紧挨大楼种树不能健康生长。也就是“两端不能栽”(板书)。怎么知道栽的棵树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验证,画图时可以化繁为简,先研究短距离的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情况)

(2)学生探究短距离路上的植树规律——前提是“两端不栽”。

①假如大楼间距只有15米,要栽几棵树?如果间距是25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a.先种15米,还是两端都不栽,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看一看,看种了多少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0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后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总结规律:两端不种,棵数比间隔数少1(板书)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是正确的?让学生试着做一做。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来做。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追问100÷5=20 这里的20指什么?

20 -1=19,为什么还要减1?

师:通过画简单的线段图,发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植树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不种”的植树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活动三巩固拓展

师: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1.有50个△横着排一排,每2个△中间有3个○,这些△之间一共有多少个○?

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意思,明白题意后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快速算出一共有几个○?如果学生找不出突破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所学知识,从小数着手,画一画,想一想找到规律——间隔数比三角个数少一,从而找到有多少个间隔,问题就迎刃而解。

2.王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32个台阶,一共走了96个台阶,你知道王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

估计有学生会用96÷23=3,认为老师上三楼,甚至可能套用上面总结的规律——间隔数减1,认为是上二楼。这实际上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两端都种。关键看能不能自觉用“图示法”探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都用到一种重要方法,仔细想想,你觉得这个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最后教师指出,“图示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很有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无论数字有多大,都可以先从小数着手,通过画图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活动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活动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磁性黑板、围棋子若干粒、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白纸一张、围棋子若干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我们学校被评为嘉兴市绿色环保先进学校,为了争创这一先进荣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为绿色学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说说你都为学校出过哪些力?

二、探索新知

师:我们校区的学生在植树绿化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小问题,大家愿意帮忙解决吗?

1.教学每边种3棵的方法。

(1)同学们在一个正方形操场的四周种树,如果每边都只种3棵,(四个角上都要种。)四周围一共可以种几棵?

(2)学生猜测。(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

(4)你是怎样数的?(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5)小结:“每边都只种3棵,四周围一共可种8棵”。

2.教学每边种5棵树的方法。

(1)如果每边种5棵呢?

(2)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讨论一下,可以怎样数。

(3)着重于讨论多种方法的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3.探索每边种6棵的方法。

(1)如果每边种6棵呢?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汇报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三、总结规律

(1)师:那如果老师在每边种100棵呢?你会计算吗?

(2)猜猜老师这次会在每条边上中几棵?а棵,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

(说后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代表的意思。)

(3)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三角形,怎么算?一个五边形呢?(集体口答)。

(4)小结:有几个顶点,就有几个重复点,就要去掉几。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在教室内围一围。)

2.请你设计:

学校为了庆祝五一,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

五、总结:谈谈收获。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课程

综合实践课教案 银达镇中心小学赵艳荣 课题:衣服的学问 教学目的: 1.知道衣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人人都离不开的衣服里有很多学问。2.试着为衣服分分类,看看不同的衣物面料有哪些不同的性能。 3.学学扎染的技法技巧。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 2.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学会扎染的技法技巧。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 生1:为了御寒,我穿过棉袄、毛衣、羽绒服,现在的衣服品种可真多呀!生2:是呀,我们一起作个调查,给调查到的衣服分分类吧,对以后自己挑选和整理衣服很有帮助呢! 1.小调查。 学生分组对家中和商场里的各种衣服作个调查,作好记录。 2.交流调查发现。 学生说说在调查中有什么收获。 3.给衣服分类。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种各样的衣服进行分类,了解这些衣服的不同功能,加深对衣服的认识。

4.填写第103页的学习单。 第2课时 活动二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 生1:妈妈总说,纯棉的衣服结实,透气性好。 生2:真的吗?那其他面料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用实验判断吧! 1.明确实验目的。 学生分组选择常见的几种面料,如纯棉、羊毛、化纤……从各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容易吸汗…… 2.设计简单的实验。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比比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吸水性更强,区分纯羊毛和其他材料。 3.实验并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4.填写第107页的学习单。 第3课时 活动三我的扎染作品 生1:我在商店看到过扎染的裙子,很漂亮。 生2: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条扎染的方巾,送给妈妈作礼物。 1.欣赏扎染作品。 出示收集的扎染作品图片及第108页的扎染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说说扎染作品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了解基本的扎染工序。 学生看书,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3.动手做。 有了一定的经验后,让学生根据扎染的特点设计图案,准备好布料和染料,动手扎染方巾。 4.比一比谁扎染的方巾最漂亮。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1)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1.有趣的鱼胡子! 数学问题: 鱼的胡子:鲤鱼有4根胡子,鲶鱼有8根胡子,泥鳅有10根胡子。 (1)鲤鱼的胡子比鲶鱼少多少根? (2)鲤鱼和鲶鱼一共多少根胡子呀? (3)两条鲶鱼有多少根胡子?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问题解答: (1)8-4=4(根) (2)4+8=12(根) (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问题并作出回答都可以。 百科阅读: 小朋友想不到吧!鱼也长胡子!让你更想不到的是鱼的“胡子”还有很多妙用呢!鱼是用它的胡子(也就是鱼须)来尝味道的。鲶鱼就是用鱼须来感觉味道的。鲤鱼的胡子实际是它们的触觉和味觉器官。泥鳅主要通过胡须的触觉和味觉作用在水层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哈哈!鱼的胡子真有趣! 2.像花朵一样的海星! 数学问题: 海星走得很慢,每分钟只能在海底移动5至8厘米。照这样计算海星2分钟至少能移动多少厘米,最多能移动多少厘米? 问题解答: (1)5+5=10(厘米) (2)8+8=16(厘米) 百科阅读: 海星两分钟最多走16厘米,小朋友拿出你铅笔盒中的直尺看看16厘米有多长!是不是很短的呀!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长出来哦!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 3.小朋友知道红牌和黄牌吗? 红牌罚下黄牌警告 数学问题: 在体育中裁判对运动员的行为会出示黄牌和红牌。在2006年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简称世界杯)上的荷兰队和葡萄牙队比赛中,主裁判共向葡萄牙队出示了9张黄牌和1张红牌,向荷兰队出示了7张黄牌和3张红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精)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 云梦县吴铺中心小学程双凤 【摘要】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现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的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下面我就谈谈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 1、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整合,使教材“活”起来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2、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整合,丰富教学形式 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第十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24-8+1028+12×835+15-1224÷8×7

14+35÷717-24÷620×9÷3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 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26382160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为肯定不对,比如17-24÷6这题,从左往右计算17-24也不够减呀。那怎么办呢 请你来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你怎么知道的 哦,书本上预习的。那么是不是真正理解这种方法呢 7.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一类四则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冰雪天地”图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业1.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设计一个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 《数一数》教学设计 信都镇新兴小学柳毓钊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至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新兴小学的学校情况,以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2.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亲切的身边的情境,在愉快轻松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学习、爱数学、爱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对没有掌握数数方法的同学教会他数数量为1——10的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高效的完成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关键: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使之乐学。 教学突破: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器材准备:佳能ixus120相机一部,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预设:主题一:笑笑上学了 1、多媒体播放卡通人物笑笑上学的动画片,伴着轻松的 《读书郎》歌声,声音解说:“这是我们的好朋友笑 笑,她从幼儿园大班升到小学读书了,从今天起,她就 和我们一样,成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了。”

2、动画镜头随着笑笑进了校园,笑笑抬头看到了“新兴小 学”,哇!好漂亮的校园呀!镜头切换成用数码相机拍 摄的新兴小学校园纪实视频。重点放在美丽的校园、花 草、学生愉快玩耍上,然后介绍一年级所在的西栋教学 楼的教室位置、食堂、厕所的位置。 主题二、美丽的校园 1.写实镜头:随着画面的转移,镜头定格在:十个男 同学在打篮球。师:谁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大哥哥在 打篮球( 2.教师要据此了解有哪些同学在幼儿园已经学会数1— —10了,哪些没会,再确定下一步教学策略,因材 施教。) 3.从1开始呈现一些新兴小学校园里的人、物,引导 学生数数。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两个篮球,三棵树,四个垃 圾桶(适时教育学生,在校园里不要乱扔垃圾,要 把它放进垃圾桶里)五个花坛,六台乒乓球桌…….十 个同学在跳绳……. 教师有意让多一些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说,如果说错 了,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案例 一、确定课题(教师讲话录像)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当谈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孝敬感恩父母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说父母的养育子女是应该的,有的说没必要欠他们的亲情,等他们老了,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而且争议很大。有一个学生突然提议:“我们把这些问题当作这一学期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不是更好吗?”其余学生积极响应,于是《感恩父母》的课题研究产生了。 二、制定方案 确定了课题接下来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室内录像)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给买的、做的?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所以,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就是《感恩父母》。你想知道、研究哪方面的内容。 生: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孝敬的。(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黄香温席〉 生:我想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医院:十月怀胎、养育、敬老院) 生:我想知道现在的大人、孩子是如何感恩父母的?(采访大人、发放调查问卷)〈小品〉 生:我想知道感恩父母的诗、歌有哪些?(图书室查资料)〈诗朗诵、感恩的心〉。 师:请同学们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吧。 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前备好成品) 三、分头行动

活动方案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来到图书室查资料,有的小组上网查资料,有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的采访,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1、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的小组,来到医院,请教父母怀胎十月的经过。(采访视频) 生;医生阿姨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感恩父母”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我们想向您请教母亲怀胎十月的过程。 医生:好的。… 生: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太辛苦了。 医生:对呀,没有妈妈艰辛的怀胎过程就没有我们,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呀。 生:我们一定会的。谢谢阿姨,再见。 2、“当代人感恩父母知多少”小组来到百岁寿星家中采访。 (1)生:奶奶(爷爷)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您是我们镇上的寿星了,我们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老人:说吧。 生:您今年高寿呀? 老人: 生: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还这样好,这一定于您的孩子有关吧 老人: 生:您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孝敬您的? 老人: 生:您的孩子都很孝顺,我真为您高兴。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定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潘光明 【摘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和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一、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农村,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 教育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微课应用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县域内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让微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1.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十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计算机上展示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及自身尝试用鼠标随意转动时针、针分活动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针、分针。 2.运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使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转动钟表的时针、分针,掌握并能熟练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 3.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随意转动时针、分针,并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地认识时间;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运用计算机拨动钟表的指针,认读所表示的整时的时间,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可控制每台计算机、一个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计算机播放音频“滴答”声,请学生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 2、运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学生看一看,看到什么?(钟表) 3、大家愿不愿意“认识钟表”,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都成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计算机展示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寻找生活中的钟表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钟表的? 生:家里、商店里、学校里以及人们的身上…… (2)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的钟表都有些什么形状? 生答: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 (老师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钟表。)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一、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微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6:8 2.4:1.6 60:40 3:4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计算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师:通过上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6:8=3:4 2.4:1.6=60:40 讲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

的形式,如上题中: 4386= 40606.14.2= 3、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判断下列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6和8:4 0.18 :0.6 和 90 :30 12:6=2 8:4=2 0.18 :0.6 =0.3 90 :30=3 因为2=2 0.3 3 所以能组成比例 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比例式:12:6=8:4 8:4=12:6 4、小结。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讲授: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出示: 12 :6 = 8 :4 2、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你知道比例有什

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钱》教学设计

《找钱》 一、教学目标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掌握找钱的几种类型题目:第一种,买几元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二种,用1元买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第三种,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找钱的方法。 难点:掌握买几元几角的物品如何找钱。 三、教学过程。 这个视频我们来介绍一下小黄人购物找钱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到超市买饮料,买零食,买玩具。这些都需要用到钱,花钱中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找钱。 今天小黄人也带着钱去超市买东西,小黄人看中一个80元的变形金刚,小黄人可喜欢了。爸爸拿出了一张100元给小黄人买玩具,正要付钱的时候,老板就问小黄人,你知道要找多少钱?其实这是一道数学题。我们有100元,买变形金刚要花去80元,花去80元就用减法,所以100-80=20(元),还剩下20元,老板应该要找回20元,小黄人递给老板100元,他拿回20元和一个玩具开心地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它经过一家零食店,小黄人很想吃口香糖,爸爸给了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一块口香糖,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首先可以看到拿着是1元,而老板要的是3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了老板3角,就是10角-3角=7角,所以老板找回7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7角钱和一块口香糖。开心地回家去。一般1元都能把1个几角的东西买过来。一般做题时,我们把1元换成10角再来算钱。 假如小黄人看中的是一包咪咪虾条,爸爸同样给他一张1元钱,问题来了,小黄人买了包5角的虾条,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先思考一下算一算该找回多少钱? 算完了,现在老师公布答案,同样地小黄人拿着1元钱,而老板要的是5角,我们可以把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5角,就是10角-5角=5角,所以老板找回5角。小黄人递给老板1元,找回5角钱和一包虾条。 小黄人,他记得书包里没有什么文具了,他进文具店里想买一些玩具,他想买一件4角的铅笔。那老板该找回多少钱? 刚才老师说过1元就能把1个几角钱的东西买过来。同样这支4角的铅笔,老师可以用1元就能买下来。我们从5元里抽出1元买铅笔,剩下的4元钱不用动,同样1元换成10角,10角给老板4角,就是10角-4角=6角,找回了6角,加上原来没有的4元合起来就是4元6角,小黄人给了他5元,老板给了他一直铅笔盒和找回4元6角。 同样小黄人再一次拿着5元,买一块1元5角的橡皮檫,该怎样找钱呢?我们看到橡皮檫需要1元5角,需要给一张1元和一张5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整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和几分之一分数大小比较 , 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学生能学会用列表和线段图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 3、学生能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 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运用面积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 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能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联系生活现象,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 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

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8、认识时、分,会读写时间,知道 1 时=60 分,会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认识秒,知道 1 分=60 秒。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学生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1)、口算。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4)、我学会了吗? 第二单元 (1)、辨认方向。 (2)、平移与旋转。 (3)、我学会了吗? (4)、影子的变化。 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内容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重点难点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策略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 厘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 (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5分钟 。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 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 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练习 (1-2题)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1.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2)底=6。4dm,高=7。5dm。 参考答案:(1)8 cm2 (2)48 cm2 2.小明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120平方米,量得底是20米,它的高是多少? 参考答案:6米 教学反思 1.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喜欢上数学。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全册教案

2013——2014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 备 课 教 案

三年级 宋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1、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教学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

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学情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学期共开设了十八节课,分别是:我可爱的玩具、动物的家、生活中的纸、动物的保护色、车的世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美丽的叶、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生活卫生知多少、家庭用水小调查、自己设计游戏、如何安排课后生活、泥塑水果、认识几种家庭常见花卉、剪纸和折纸、家庭常用五金工具、神秘的海底世界、我能行系列活动。 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我的探索和尝试,我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重点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做简易动画。 活动记实 第一课时 1、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猜个谜语好不好,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谁来说一下这是什么器官?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结构,有哪 些作用?这些你们想知道么,那么这次活动我们就以《我们的眼睛》为主题, 好吗? 2、确定主题,板书主题一《我们的眼睛》 3、提出问题。 【1】你的视力怎么样。 【2】眼睛的结构。 【3】眼睛有哪些作用。 【4】眼睛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5】关于眼睛,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4、归纳问题。 5、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推选小组长。 6、小组长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设计活动方案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确立了本次活动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各小组同学共 同制定各组的活动计划。 二、制定计划 1、各小组同学分别填写各自的活动计划表。 2、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填写的活动计划表。 3、各组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活动计划表。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指导收集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收集资料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1、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和有关书籍。 2、指导学生掌握收集的方法。 【1】调查采访【2】查阅书籍【3】上网查找【4】社会调查 三、教师总结。 第四课时整理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课下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整理。 二、交流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和分析的结果。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交流活动资料及活动感受,互相学习,共 同分享。 三、教师总结。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 课前准备 工具:小刀、铅笔、橡皮、双面胶 材料:16开大小的打印纸1张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就是得用人眼视觉暂留的原 理做成的,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亲手制作一个简易动画,好不好? 二、动手操作 1、小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2小组内同学一齐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给小猪涂色。 三、各小组同学将本组的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并说明各自的做法。 四、评价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五、评价小组长的表现。 六、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七、教师总结。 第二课我们一起玩游戏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游戏。让学生了解游戏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探究的过程,并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