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新时代的曙光:一、二月革命: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2、时间:1917年3月。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俄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掌握主要权力。

二、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2、概况:革命武装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取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并揭开发俄国社会主义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3、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6、政策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地利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是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改变高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蠃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实施新经济政策。(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结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1、重大成就:(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3)、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1)、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3、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新秩序”)

一、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6月(2)、实质: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3)、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2、协约国对德《凡尔赛和约》:(1)、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没有最后形成决议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归日本继承。(最能体现分赃会议的性质)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协约国对德国《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一系列和约。4、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5、根据合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由于美国没有加入,所以它被英、法控制。

二、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1)、1921年11月—1922年2月(2)、操纵国:美、英、日三国。2、1922年,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1)、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2)、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华盛顿体系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4华盛顿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源国,部门:美国、金融业。2、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加深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迅速走向法西斯化,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爆发了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2、时间:1933年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4、主要措施:(1)调整工业(中心措施),加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2)、大力整顿银行(3)、缩减农民耕地,由政府补偿(4)、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5、作用:(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5、意义: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指导的先河。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德国。2、希特勒上台:1933年,纳粹党代表人物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统治建立。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3、罪行:(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了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希特勒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思想上焚毁大量进步书籍。(2)、反犹狂潮:犹太人被剥夺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等等。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二、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政府机构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10月,它率领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最早建立,与经济危机无关)

三、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2、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使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四、评价法西斯势力:20世纪30—4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独裁统治,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被称为慕尼黑阴谋。它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2、绥靖政策:(1)、实质: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爆发战争,牺牲小国的利益,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2)、影响:其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最大危害)。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由于法西斯的进攻,其中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2、过程:(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战争扩大: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标志二战规模扩大。(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举行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雅尔塔会议:(1)背景:法西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2)时间:1945年2月(3)、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争取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4)、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5)、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6)、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最后的胜利:1、二战的转折点:(1)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2)1942年6月,美军在太平洋的中途岛海战中击溃日军,(3)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击溃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2、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3、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4、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最关键的因素是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三、1、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启示:我们一定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实施高速经济发展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2、发展机遇: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政策措施: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4、实力地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5、政治野心: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

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1、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2、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3、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三、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1、第一阶段:(1)、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表现特点: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3)、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第二阶段:(1)、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2)、表现特点: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3)、原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重打击,通贷膨胀,债务沉重。3、第三阶段:(1)时期:20世纪九十年代(2)、表现特点:美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3)、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1、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欧洲联盟:(1)、成立: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贷币—欧元。(2)、意义:欧盟成立标志着欧洲各国人民在创建一个从未有的更为紧密的联盟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成立后,其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各国的实力,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日本的崛起: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也离不开美国的扶持。5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1975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80年中期实行“科技立国”政策,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引起了亚洲邻国的美洲和不安。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从农业开始)3、结果: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二、苏联解体:1、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放到政治方面。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下台。2、过程:(1)、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失败。(2)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3)1991年底,苏联解体。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的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他们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大都受制于苏联,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二、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1、背景:1956年“匈牙利事件”。(历时三周的动乱,给该国造成了重大损失,数万人伤亡,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对该国以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措施:(1)、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2)、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该用价格、税收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3、影响: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式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4、其它改革:除匈牙利改革外,其他各国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都成效不大。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

三、东欧剧变:1、时间、原因及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原因主要是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1)南斯拉夫一分为五;(2)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3)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为一。2、性质: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3、东欧剧变的启示:(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度: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独立时著名领导人是尼赫鲁(印度第一任共和国总理)。独立后,工农业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2、亚洲国家的振兴:20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二战后,由北非开始。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埃及独立,领导人是纳赛尔。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1960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古巴独立:1959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领导下,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到1999年底,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的频仍的中东:1、中东地区简况:历史上“中东”一词是按距西欧远近而称“中东”,一般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区,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地处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2、巴勒

斯坦问题(中东地区焦点)的由来:(1)最在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是犹太人,后主要是阿拉伯人。(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3)、第一次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的流血冲突。(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阿拉伯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的反对而没能建国,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形成了当今的巴勒斯坦问题。3、表现: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1)、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起攻击。(2)、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3)、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以色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4)、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而进攻以色列。4、中东战争争夺的目标:土地或运河主权;水资源。5、中东地区的特点:战火频仍;局势动荡不安。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1、原因:(1)、大国争夺是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3)、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中东问题的关键的巴以冲突)。2、中东和平进程和推动者: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领导人:拉宾、佩雷斯。1994年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可是直到21世纪初,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主要目的)。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3、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经济上:1947年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目的主要有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1949年,苏联同5个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3)、军事上: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了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1945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根据这项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次,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它们的成立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

二、美苏争霸:1、过程:(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3)、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2、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一超多强”1、近代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结束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结束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级格局);(3)、当今世界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为止还没有定型。(“一超多强”中,“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盟,它们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科索沃战争:1、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的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2、概况:1999年3月—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也是美国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发动的战争。)3、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2、具体表现:(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作用:(1)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机遇。(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2、消极作用: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还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背景及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最重要原因),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会保证。2、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3、起源国: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4、主要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5、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6、产物:电脑网络、手机、卫星、克隆技术(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等。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速度快)(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集中技术的革命。(范围广)(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大)2、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18课、第19课现代艺术

一、文学:1、美国作家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3、法国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剧作4、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5、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了一代年青人。二、美术:1、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是作者对法西斯分子所犯罪行的揭露和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2、西班牙画家达利《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西方世的一个缩影。

三、音乐:1、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很快风行美国,特点即兴发挥。

2、摇滚乐:起源于美国,60年代风靡西方,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流行音乐。四、电影:1、诞生1895年12月28日,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这一天被视为电影诞生日。2、发展:从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

3、好莱坞: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之都,电影“梦工厂“。

4、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5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必背知识点 1、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2、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与母系氏族社会 相同点:⑴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3、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5、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 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6、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古埃及人(3000年),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古巴比伦)苏美尔人(3000年),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22个),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7、古代科学家 ①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②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8、古代文学家 ①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俄底浦斯王》。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 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 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 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2Mg +O 2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O 3 4Al +3O 2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 3Fe +2 O 2 点燃 Fe 3O 4 2Cu + O 2 △ 2CuO 注:CuO :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 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就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就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与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就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与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与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与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就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她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五、医学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六、天文和数学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南朝)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单元1 史前时期的人类 1.识记: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区。大约三百万年前,在非洲南部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2.识记:世界三大主要人种。在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人类形成了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有明显区别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通常热带地区以黑种人为主、温带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寒带地区以白种人为主。 3.识记: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 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中,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 单元2 上古人类文明 1.识记: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图);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上古文明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金字塔(图)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其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在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其实质是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佛教的诞生,是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的反映;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识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 (1)古代希腊(位于地中海,属海洋文明,与亚非大河文明不同)是西方(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文明中心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顶峰。 (2)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开始进入帝国时代。 单元3 中古亚欧文明 1.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新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每六年按户籍、田亩变化调整一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田租和贡物,并服徭役。 2.识记: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识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4.识记: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与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5.理解: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内部:封闭保守,不肯吸收先进文明成果;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国力日衰。外部:外敌入侵,实力严重受损。 单元4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识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 前5世纪,波斯先后三次对希腊发动战争,希腊最终取得胜利,称霸地中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马拉松长跑源于马拉松战役)。 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最远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与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 布匿(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战争后,即前3世纪时,罗马称霸地中海,到2世纪,成为地跨亚、欧、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导读:本文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起源: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 2、人种产生:长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分为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该亚女神) 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长江)。 A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要文明象征:金字塔象形文字 B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婆罗门(祭祀贵族) 2、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3、吠舍 4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海洋 1、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最高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 2、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布匿战争腓尼基---罗马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人物: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家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地点:麦加(圣地) (2)阿拉伯统一过程: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 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 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成为领主与附庸的纽带: (3)基督教会: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概况:10世纪,伦敦、巴黎意大利等 2、代表:琅城自治运动 3、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电影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细碎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by卢米埃尔兄弟) 2)世界电影史第一个导演——乔治梅里爱 二、大块知识整理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创作风格的缘起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a.对现实进行纪实的创作手段(记录眼前的景象) 1.利用景深(固态构图)完成 2.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 3.不同视角分区域拍摄和移动摄影 4.采用特技、戏剧元素,将主观创造意识渗入影像 5.运用不同的场景拼接(画面——最早的“蒙太奇”) b. 主要贡献 1.采用纪实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流动感、自然感 2.渗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最初的叙事方法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风格(电影纪录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消防员》、《代表们登陆》、《水浇园 丁》(喜剧)、《假膝行人》 乔治·梅里爱:开启了电影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a. 创作手段 1.利用停机再拍造成魔幻效果 2.借用照相特技发掘摄影特技:“叠印”“合成照片”“二次/多次曝光”“画托”“首次进行‘人工照明’” 3.舞台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景视点 4.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形成了“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5.开始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镜头 b. 主要贡献 1.采用多种摄像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2.蒙太奇方法的应用,开拓了影像的叙事功能 3.开创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C. 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橡皮头人》(多次曝光);《魔窟》(叠印法);《月球旅行记》 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代表作品、起因、背景]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一次电影实验运动,是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分支,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延展。先锋电影也称“实验电影”或“地下摄影”,是一种远离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主流,不为商业目的的默片纯视觉电影。 主张:反对叙事;倡导通过绝对自由的联想来达到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和情绪,排斥真实、理性的含义;表现潜意识、非理性和梦幻世界;物大于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世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世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 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 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 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 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 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 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 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 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 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 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 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 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 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 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