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研究

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研究

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研究
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研究

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研究

【摘要】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北京大学法律毕业生连勇事件的相继发生,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研究高学历人群的犯罪行为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马加爵事件、连勇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借鉴系统论的思想来构建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分析模型,并对犯罪行为进行模型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马加爵事件;连勇事件

一、研究意义

高学历人群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拥有高智商,独特见解,较强的能力与责任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微观层面来说,高学历人群往往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渴望得到体面的工作,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总的来说,高学历人群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

但随着马加爵事件、连勇事件的相继发生,使得高学历人群的犯罪行为映入人们眼帘。作为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们,本该承担社会发展和建设重大责任的“天之骄子”们,理应更加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但他们却做出了如此残忍的犯罪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因此,对于这些社会边缘人中的高学历人群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马加爵事件、连勇事件

(一)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于1981年出生,来自于广西的一个名叫马二村的地方,自幼家贫,家中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性格较为内向,在2000年考入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由于马加爵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该同学并批评他的为人,随后马加爵将宿舍内的四名同学相继杀害,杀完人后他从昆明火车站逃跑,在一个月后被抓住,于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二)连勇事件

连勇于1981年出生在山东省连海村,家境并不富裕,有三个姐姐,是家中唯一的一个男孩,读书刻苦勤奋,先考取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北京大学法律本科学士学位。2011年11月14日,在回家路上,一名10岁的小男孩撞上连勇后,随后,连勇将男孩骗至住所,用绳子将男孩残忍杀害,进而又以绑票名义向受害方勒索15万元,连勇于2012年10月17日被宣判死刑。

三、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模型分析

在系统中准确把握农民工与流动人口问题张卫民

张卫民:在系统中准确把握农民工与流动人口问题 [作者:张卫民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发布) 点击数:1497 更新时间:2008-7-2 录入:赤月]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新阶层 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和农民工是两个概念,所指内容、范围不一样。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不一定都是农民工,但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 1、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是指户口在农村到城市或者其他地方短时间工作、学习、经商的人,所指范围要大些。 2、农民工是指户口在农村到城市或者其他地方(包括工厂、建筑工地、经营场所)临时打工的人,所指范围要小些。 农民工是指户籍为农业人口[注1]而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的劳动力,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13212万人[注2]。农民工与流动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不仅事关社会稳定,而且迫切需要解决。例如,北京是大都市,中国的首都,人口管理制度比较严格,流动人口已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义乌,深圳,外来人口远远大于本地人口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注3]。但是,流动就业者却因为没有就业地的户籍关系往往无法共享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本文利用大量实证资料, 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勾勒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的实况:外出就业只是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一个途径;流动就业也并不限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城镇与城镇之间的流动,有城镇向乡村的流动,甚至有农村与农村间的流动;同时,流动就业者未必是农民工。因此,以户籍和城乡为参照标准的思维方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简单地把农民工视为弱势群体的作法更是严重错误,以此制定的政策必然带有先天的局限性。 城镇与乡村 从产业上说,城镇是二三产业集聚的地方,乡村以第一产业生产为主,城镇人口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954年,我国的城镇人口为7726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1978年城镇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 施研究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于皓 姓名:乔利敏 专业(班级):环境11-2班 学号:1129010211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11-2乔利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公众和立法的注意焦点之一。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尤其近年SARA、禽流感、超级细菌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特别是近年来室内污染的加剧,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1]。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微生物;分布现状;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for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ure. Airborne microbes pollution is on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irborne microbes can lead to the spread of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r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SARA,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t superbugs and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door air pollution intensifie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 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uman environmen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bial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many scholar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origin abroad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strib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word: airborne microbes;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quo;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0:引言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第三章队列研究

第三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概念 (一)定义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群组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及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是按是否不同程度地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是否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 1、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无害的。 2、结局(outcome):是指疾病(包括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或是某种健康状态或是死亡。

3、队列(cohort):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群组)。它是一组在特定时期出生的人群,或是一组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人群。 固定队列(fixed cohort)——对象入队出队自始自终。 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新对象随时加入,原成员不断退出。 4、危险因素(risk factor):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疾病或不良健康状态发生或发生率增加的各种环境、行为、社会和遗传等因素。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判定:假使暴露组(或高剂量暴露组)预期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或低剂量组)。可推测该暴露因子可能是所预期结局的危险因素或两者之间存在病因学联系。

考研人群分类

考研人群分类 很多同学们此时看到周围有人,又重新拿起课本,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他们要继续深造,继续学习。他们中大多数是有相似的情况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逃避目前就业的压力。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第二种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几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第三种是对学术上的追求。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有的对所学的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有的学生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而其实自己是对别的专业有兴趣的,期待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第四种是迫于生活现实的无奈之举。为了留在大城市工作、安家,留恋于大城市繁华热闹;不想再回到自己那安逸,并不发达的家乡去。 第五种为自己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占大多数,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就普遍的现象,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第六种想回归校园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几年来的职场打拼,已经感觉身心疲惫,对未来的目标越来越不明确;想暂时躲回到校园里,让身心都得到休整,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七种是学历情结。很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压力上,认为学历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对学历存在着迷思;就不断的追求这高学历高文凭。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导论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2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6?社会研究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 2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 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 1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2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3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 4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孔德,涂尔干}(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 (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 10研究的主要阶段: 1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 ?选取研究主题 b.形成研究主题 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外来人口管理的调讲解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外来人口管理的调研与思考 ?2012-12-20 14:35:56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网作者 : 赵国强 胡锦涛同志在 2012年 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如何创新外来人口管理, 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来人口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作为外来人口众多的国际袜都诸暨市大唐镇,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外来人口管理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创新外来人口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唐镇位于浙江省中北部、诸暨市西南部, 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十强、全国二十强, 是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袜子名镇和全国文明镇。大唐袜业被确立为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浙江省 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浙江省第二批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大唐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中国袜子名镇”、“国际袜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外来人口也大量涌入, 全镇常住人口为 3万人, 而在册管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 7万多人, 1[1]是本地人口的两倍多。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给大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转型, 对外来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人口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就业环境压力增大 随着袜业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不景气等因素, 大唐镇部分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的小微企业关停倒闭, 大中型企业也纷纷进行技术革新, 这使得低学历、技能不熟练的外来人口丧失工作机会。外来人口的知识结构、劳动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加上缺乏产业转型升级与外来人口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一、研究背景: 赤潮的定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现状: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3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赤潮事件每年都达到了几十次;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1998 年至今,每年都发生了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特大赤潮,其中有几年赤潮面积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前后持续时间将近一个月,世界罕见;与此同时,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甲藻等有害种类已成为我国赤潮的主要原因种。这些趋势充分表明了我国赤潮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 79.20 起,而其中又以2003~2007年间赤潮发生的次数最高;而从2000~2003年,我国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最高,为119次。2004~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有逐步下降,但仍远远高于2000年的次数。 在时间上,又对2000~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记录的117起大型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见图 2 ),发现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多发生在5月、6月和8月,3个月共记录赤潮事件91起,占赤潮灾害发生总数的77.78%。 从图上可以看出5月的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6月份为34起,8月份15起。

从空间角度看,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赤潮灾害发生(见图 3)。在 2000~2009年内的任何一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3个海域,南海次之,渤海第三,黄海最少。 2000~2003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递增,在2003年之后的两年赤潮发生数有所下降,且基本稳定;2006年和2007年赤潮发生数又有所增加;2007年后才呈现下降趋势。 危害:1、2,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赤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年份可达 10 亿元以上。而有些有害赤潮生物能产生毒素,经贝类或鱼类累积后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和生命,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在近年有记录的贝毒事件中,就有有几百人中毒,数十人死亡。 3、4,然而,上述这些损失和影响也只是我国沿海赤潮危害的冰山一角,因为赤潮频发预示着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或者正在遭到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失衡恶化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近年来在渤海、东海等海域都发现了水母比往年发达、而鱼虾资源减少的现象,这很可能与基础饵料改变、甲藻类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而使食物链演变有关。生态系统的这种异常改变将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沙尘暴”在向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方向演变一样,赤潮频发的危险信号是这些海域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高学历的女生择偶难

高学历的女生择偶难 在当下的社会中存在这样的一些现状。在一些高学历人士的征婚活动中,报名的女性远多于男性。网络调查显示:只有7.6%的男性可以接受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作为配偶。而最近网上更是上传言“本科女生是小龙女,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但从以上的现象和戏谑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的中国,高学历的女生择偶的确很困难。下面我方将从两个角度解释其原因。 第一,从男性的角度来看,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时代,但在择偶时,人们依旧倾向固守“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标准。(1)很多男性认为如果妻子学历比自己高,那么自己不仅在家中没有地位,出去后在亲友面前也会觉得没面子。(2)高学历的女孩一般对事业追求都比较高,投放在家庭中的精力比较少,而男人在外面辛苦了一天,都希望回到家有妻子做好饭菜等着自己,不用自己在家务事上费心。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优秀的男性对高学历的女生望而却步。 第二,从女性的角度来看。(1)读到这样的高学历,必然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花在谈恋爱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同时接触到的社会人群也相对较少,选择范围的缩小将使她们择偶更加困难(2)而且随着学历的增高,年龄也在攀升,据上海市妇联妇女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男大女小”择偶标准使85%以上男性和3/4以上女性都希望男方年龄大3岁以上。这使得高学历女生在年龄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3)此外高学历优势正在慢慢变小,自从高校扩招后,硕士、博士的人数急剧增加,就像求职一样,这些高学历女性也不再是香饽饽,但她们自己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还对另一半保持着过高的要求,这也直接阻碍了她们觅得良缘。(4)至于高学历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择偶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偏爱于美好的童话主义,而是更加注重物质的稳定,男人的稳重;所以高学历女生对另一半的要求会比一般的女生高,但恰逢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男生们的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相比之下,高学历女生择偶自然就困难了。 二 一,调查结果概述本次调查以发放问卷为主,兼以访谈的形式,对上海五所高校的在校女研究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代表性,我们调查时尽量照顾到不同性质的大学,问卷发放对象上也遍及了文理工等各学科。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62份,其中,同济大学130份,华东师范大学223份,华东理工大学105份,华东政法学院84份,上海师范大学120份。问卷回收完毕之后,我们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参阅了许多期刊以及网上的同类研究成果,并且采访了许多女研究生,力求对他们的情感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据统计,在662名被调查者中,硕士生614人,占接受调查者总人数的92.7%,博士生48人,占7.3%。从年龄结构来看,有94.1%的女研究生集中在20-30岁,30-40岁和40岁以上者分别占5.6%和0.3%。在婚姻状况方面,以未婚者居多,占被调查对象的87.2%,已婚者占12.2%,另有4人离异。 (一) 爱情 1.理想国度的恋人 调查显示:在"真心爱自己"、"品德"、"性格"、"发展潜力"、"工作能力"、"气质"六项中大部分人选择了"要求高"。在"教育程度相近"、"收入"和"身高"三项中,选择"要求高"和"无所谓"的人数比较接近。在教育程度相近方面,选择要求高者略多于选择无所谓者,而在收入和身高方面,选择无所谓的人数要多于选择要求高的。女研究生对恋人的年龄、外表及家庭背景并不太在意,选择无所谓者占了绝大多数,各为61.3%、65.5%、68.6%。详细情况请参照下表: 要求高无所谓要求低 真心爱自己97.7% 2.1% 0.2%品德96% 3.7% 0.3% 性格92% 7.2% 0.8% 发展潜力90.4% 8.9% 0.8% 工作能力89.9% 9.3% 0.8% 气质80% 18.6% 1.4% 教育程度相近57.4% 40.3% 2.3% 收入43.5% 53.3% 3.2% 身高47.1% 49% 3.9% 年龄29.6% 61.3% 9.1% 外表26.2% 65.5% 8.3%

我国流动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广东省的实证分析为例

1我国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的概念有很多说法。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作如下定义:人们超过一定时间、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没有相应户口变动的空间位移过程。发生这种人口流动过程的人口即为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比人口迁移更要普遍和经常而且并不属于人口迁移,而我们日常所说的移民指的并不是流动中的人口。人口流动普遍分为周期流动以及往返流动。周期流动,是指人口流动的规律性。离家外出后在新地点居住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对称季节流动。例如中国的一些地区农民农闲时去到城市打工,农忙的季节返回村里工作。又如大学生离开家乡上学,旅游者旅游,都可看作人口周期流动;往返流动,是指往返工作场合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在外的时间普遍不会超过一昼夜,我们又称之为每日流动。比如农民白天到地里耕作,夜里回到家里;渔民到出海捕鱼,之后再回到渔港等等;但更主要是指居住郊区的居民每天都到市里的工作地点工作。 流动人口的规律 第一,从农村进入城市。大部分以农闲时期农民劳动者外出到城市打工为主,流动季节性很强。第二,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这种趋势多以高学历劳动力为主,在大城市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流动性比较稳定。第三,从城区进入郊区(大城市郊区化)。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厂企业在郊区建设厂房,从而使得工人职工往返于城区与郊区。第四,进入郊区(郊区城市化,形成“大都市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城市形成职能规划,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 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 2.3.1 流动人口数量庞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也带动了农村户籍居民开始离乡进城或外出务工的现象。我国人口流动的迁移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也随之而来。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6046161.html,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刘宝林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02期 摘要:地质灾害的产生不仅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人身安全都产生了影响。目前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主要阐述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以及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2-0186-02 我国近年来社会生产生活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逐渐增大,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随着我国对于地质灾害的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地质灾害的防治初见成效。对于地质灾害的产生,首先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其次就是要推进防治工作的建设,使得治理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健全预警机制,加强保护资源的意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降低由于地质灾害而产生的影响。 1地质灾害及发生原因 1.1 自然原因 地质灾害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地质灾害的发生以自然因素、经济活动和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是由于一些地区经常出现下雨天气,这样就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问题,或是发生洪涝灾害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或是地震造成地貌改变而产生的地质灾害。 1.2 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也可造成地质灾害的产生,现代化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生产和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土地开发的活动也不断地的增多,由于人们的开采力度过大而造成地质灾害问题也在不断地的出现。人们对土地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无休止的乱开发、乱生产使得土地的质量逐渐下降,地质灾害问题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生产,而生产需求已经大于土地自身的保护能力,而且地质灾害治理的手段并不是特别高,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然后解决的水平却没有跟上来。人们的经济获得欲望得不到控制,地质灾害治理问题也没有引进重视,那么以后的结果将会变得越来越糟,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引发地质灾害。

关于高学历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学历与就业的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较高的的学历,继而获取一个好的职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中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进行思考,高学历是否等于高就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了高学历是否就等于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关系到高中生的未来。因此,我们组进行了调查,对高学历与高就业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高三学生何老师及在校大四学生的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加上我们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调研项目 1、对现中学生与老师的调查分析 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而高考后对于大学及相关专业的选择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那么,它他们对于高学历与就业的关系到底怎样,我们对100名学生10位老师.调查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和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只有少部

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只有一位老师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由此可以得出,在未进入社会的在校高三学生眼中,高学历与与高就业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老师眼中,高学历与高就业有关系。 2、对现大四学生的调查 现在的大四学生已经直接面临着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对100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现大四大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直接关系,有小部分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无关。因此,从整体上看大四学生认为高学历与就业有关。 3.相关资料观点及看法 很多人都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继而捧起金饭碗。然而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不仅仅是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拥有较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也正加入到失业大军中。现在揣着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屡屡碰壁者绝不稀罕。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的有关人士说,高学历失业的人群中毕业即失业的人要比就业以后再失业的多。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地理试题(3)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地理试题(3)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表为“2010年和2018年部分城市常住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城市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深圳B.上海C.广州D.北京 2.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近几年常住人口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户籍管理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 C.教育医疗成本D.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 1.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四城市中,深圳人口基数最小,增加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故选A。2.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近几年常住人口增长较慢,主要是由于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经济较落后,吸引力较小,B正确。北上广深户籍管理制度更严格,教育医疗成本更高,环境人口容量相差不大。故选B。 2.下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图中隐约可以看见非洲的轮廓。图中0为中心点,S 为南极点,E、F在照片轮廓线上,甲、乙、丙、丁位于非洲大陆。这张图片原名叫“蓝色弹珠”,后被加工成微信启动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利用微信可以在手机上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是因为手机能够 A.接收RS信号→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 B.接收RS信号→与GPS技术整合并发送 C.接收GPS信号→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 D.接收GPS信号→与RS技术整合并发送 2.照片拍摄时节,非洲大陆正处雨季的地点是 A.甲、丙B.甲、丁 C.乙、丙D.乙、丁 3.照片拍摄瞬间,图中EF两点同在 A.某经线上B.晨昏线上 C.东半球D.昼半球 【答案】1.C 2.A 3.D 【解析】 【分析】 1.手机的即时位置的确定,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因此,利用微信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首先需要接收GPS信号,遥感技术不能确定位置,且手机不能直接接收RS信号,排除A、B;微信发送的即时位置是通过电子地图表达出来,而位置的表达需要利用GIS技术,因此利用微信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需要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RS技术不能整合位置信息,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2.图中显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清晰完整,表明照片拍摄到的范围一定是白昼,照片中南极点(S)周边都是白昼,即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照片拍摄时节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图中显示,甲位于地中海沿岸,应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冬季,当地冬季受西风影响,是多雨季

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_牛文忠

·讲座· 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牛文忠范泉水方丽 聂雪峰魏文婧 摘要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采取的防制措施来看,基本都是属于“静态”的,即:主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机体的耗氧量,等待机体缓慢地进行低氧代偿调节过程。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则这些“静态”的措施就显得有些“无力”了,部队仍然面临着AMS的巨大威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完善AMS“静态”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的防制措施上,保证部队急进高原后能够立即执行各种应急任务,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高原部队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4.3R82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也不断出现,使AMS的防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AMS的发病率逐年下降[1],曾经严重威胁进入高原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AMS不再让人恐惧,极大地促进了高原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也有力地保障了高原部队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但是,在目前条件下,AMS的威胁仍然较大,尤其是对于急进高原后立即进行体力活动者,重症AMS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仍然有死亡病例发生。本文在总结分析部队防制AMS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AMS预防措施的方向。 1部队防制AMS的措施 1.1科学规范的卫生学管理从AMS的发病机理上分析,存在着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高原环境的大气氧分压低,造成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不足,即摄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体内的低氧代偿调节水平较低,在摄氧量减少的情况下,未能相应地减少机体的需氧量,引起摄氧量与需氧量失衡。从这两个方面看,改变人体所处小环境的氧分压可以做到,且已经有成功的事例,如富氧室、吸氧等。但是,要想改变部队所处大环境的氧分压,这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到了如何降低人体的相对需氧量这一环节。 机体的需氧量与自身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活动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需氧量就越大。因此,只要能够将人体的活动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体的需氧量,就能减少AMS的发病几率。要想降低初入高原部队官兵的需氧量,就必须科学管理部队,制定科学防制AMS的措施。2002年和2007年总后先后颁布了国家军用卫生标准《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2]和《部队进入高原的卫生学要求》[3],2004年成都军区颁布了《成都军区高原病防制工作暂行规定》,其核心内容,就是规范指导部队加强管理,防止或减少AMS的诱发因素[4]。 1.2预防药物AMS预防药物的研究历史悠长,与对AMS的认识几乎同时出现。在我国的系统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参加研究的单位最多时达到几十个。在总结分析国外西药防治AMS 效果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了百余种防治AMS的中成药或中西复方药物,如复方党参片、红景天制剂、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_李兴堂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的70%,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全国煤矿高瓦斯突出的矿井占到25%,瓦斯爆炸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摧毁井巷设施,引起煤尘爆炸、火灾等二次灾害。因此,瓦斯治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有效地控制瓦斯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 1瓦斯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的进展 瓦斯灾害防治技术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防治煤与瓦斯积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煤与瓦斯煤尘爆炸。下面从解决瓦斯问题的抽放技术,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瓦斯预警监控及控制爆破理论技术方面介绍瓦斯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的发展。1.1瓦斯抽放技术现状 瓦斯抽放是解决煤矿瓦斯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总体上,国内煤矿瓦斯抽放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高透气性煤层瓦斯预抽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期,抚顺采用井下钻孔预抽的方法,来解决单一特厚煤层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但当时这种理论和抽放效果之间的关系未被研究,这种抽放技术放在其他煤矿亦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2)临近层卸压瓦斯抽放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阳泉矿区采用井下穿层钻孔抽放上邻近层瓦斯的试验获得成功。到60年代时已基本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3)低透气层强化抽放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研究了多种强化抽采办法,如高、中压注水,水力割缝,大直径钻孔,网格式密集布孔,水压致裂和松动爆破等。但是我国煤矿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抽放瓦斯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综 合考虑。单一的强化抽放瓦斯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种技术目前依旧在探索完善之中。 (4)综合抽放技术阶段。严格遵守“密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等技术规定,综合抽放瓦斯。它不仅是防止矿井瓦斯事故的可靠安全保障措施,也为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保证。 瓦斯抽放技术在煤矿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矿井生产中,要尽可能地多抽出瓦斯,并不断扩大抽放瓦斯的范围,包括本邻近层瓦斯抽放、 采空区瓦斯抽放、煤层抽放、围岩抽放等;同时要研究煤层透气性,不断改进和提高抽放工艺、系统及设备,全面采用综合抽放瓦斯的方法,这也是瓦斯抽放技术的发展趋势。1.2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的研究现状 自1834年法国发生世界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从突出机理和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在国内外指导煤矿瓦斯防治和抽采的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在本煤层瓦斯渗流-扩散理论,煤岩瓦斯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采动卸压裂隙区瓦斯运移理论等方面。 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各种煤与瓦斯突出的假说,这些假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因素作用的假说,一类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假说。这些假说包括瓦斯作用假说,地应力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及综合作用假说。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以力学理论和力学方法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谈庆明等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破裂间断波模型。余楚新、鲜学福等从煤体变形的角度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研究。 Gray 认为在突出过程中两种瓦斯诱发的破坏机理———可能发生煤体的拉伸破坏和煤岩体的剪切管涌破坏。澳大利亚学者Paterson 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学模型。 文章编号:1008-3731(2012)02-0099-02 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李兴堂 (新联煤化工工贸有限公司,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 煤矿瓦斯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主要针对抽放技术、煤矿瓦斯突出理论、瓦斯预警监控,以及控制爆破理论技术讲述了瓦斯防治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发展,并简单介绍了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煤矿;瓦斯;治理;现状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志码:B 煤炭科技 COAL SCIENCE &TECHNOLOGY MAGAZINE 2012年第2期No .2 2012 99

网购人群分析

网购人群分析 一、哪些人喜欢在网上购物 1.节约时间型。经常可以在双职工家庭中发现,他们愿意在购买支付额外或更高的价格来节约时间,而不管是否喜欢在线购物体验。 2.购物逃避型。他们不喜欢面对面购物的体验,因特网成为他们避免拥挤、排队、堵塞的手段。 3.新技术爱好型。通常是一些年轻人,上网购物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他们看来“这很酷”。 4.对时间和价格敏感型。仅利用网络来收集材料,节省购物所需要的精力、开支,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更愿意网上查询后在传统商店购买商品。 5.品牌忠诚者。他们信任特定品牌,无论网上还是离线,这很可能是能给商家带来最高人均收入和利润的消费者群。 6.单身购物者。 (在美国大约占在线购物者的16%)上网不仅是为了购物,还为了获得银行服务、交流、游戏、新闻以及其它活动。 二、网络购物用户特征: 女性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的活跃人群,在网购用户中的份额已超过男性占比,并逐步增大。另外,网购用户年龄大多集中在18~30岁,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并且以企业白领和学生为主。网购大额产品的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收入更高的用户,网购金额和频率更高;30~40岁的网民,在各年龄段的用户中网络购物频率和金额最高。 口碑营销和搜索营销是拓展网络购物市场最有效的工具。%的网民是通过亲朋好友推荐知晓购物网站的,用户在网购决策时最关注的外部信息是网上买家评论(%)。在用户浏览商品时,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和站内搜索商品的用户占比分别为%和%。手机支付在网购市场的发展初现端倪,使用电子支付的网购用户中手机支付使用率已达%。 三、网购主流人群描述:

市场研究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此前做的一项针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哈尔滨、西安、成都8城市普通居民进行的关于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显示:%的城市居民具有明确的网购意向,而在教育水平、收入和年龄分布上,这%的网购人群又呈现“两中、一低”的显著特征。该项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共获得1419名有效样本,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 网购人群素描之一:中高学历最积极。本次调查显示,在未来一年有网购意向的人群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高学历者占据绝对优势,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和本科学历者分别占到此类人群的%、%和%;与之对应,在非网购人群中则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据了近半。可见,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而形成的上网技能障碍已经成为划分“网购”与“非网购”人群的天然界限。 网购人群素描之二:中等收入是主力。与未来一年非网购人群相比,网购人群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其中%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者所占比例更是达到了%;而在非网购人群中则是低收入人群占据主导,无收入和1000千元以下收入者占到了%,月收入2000元以上者只占%。网购意愿与收入水平挂钩,显示一定的经济实力已成为网购的先决条件。 网购人群素描之三:“80后”们兴致高。从年龄分布看,“80后”的年轻人对于网购的兴致最高,约占未来一年网购人群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人群在网购群体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低;在非网购人群中则是50岁以上者最多,所占比重接近3成。在当今国内网购人群中正可谓“知天命”者却不领潮流,年轻人凭借对新生事物的高接受能力对网购这一新兴消费方式的介入水平远高于年长者。1。大学生,年轻人2。白领人群(平时上班,面对电脑时间长,逛街时少)3。一些在当地买不到的东西,很多人选择网上购买。这些都比较多,其中以女性最多。 四、网购人员行为特征: 1.爱好互联网,喜欢搜索引擎。特别有针对性搜索 2.有过网络成功购买体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