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班氏试剂是如何配制的?与斐林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有何不同?学生对此有较多疑问,现解释如下。

1.斐林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使用时将等量的甲、乙液混合均匀,取适量加入待测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沸水浴加热2min左右,即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测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甲、乙液混合时,生成了Cu(OH)2,而新制的Cu(OH)2在还原性糖的作用下,被还原为CuO砖红色沉淀。实验过程中,必须先把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使Cu(OH)2充分生成。如果先后或者分别把NaOH和CuSO4溶液加入到含有还原性糖的组织提取液中,其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使反应物中没有Cu(OH)2或者Cu(OH)2量不足,从而使还原性糖与Cu(OH)2的反应不能进行或现象不明显,影响还原性糖的鉴定。

2.班氏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班氏试剂一般用于尿糖的测定,有时也用于其他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配制方法:取柠檬酸钠86.5g和无水碳酸钠50g放入1000ml锥形瓶中,加水350ml,加热至溶解。另取100ml锥形瓶加入硫酸铜8.65g,加水约50ml,加

热溶解。待二者冷却至室温,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前液,随时搅匀,并补足水量至500ml。

使用时,取1ml班氏试剂加入试管,加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0.1ml,混匀后沸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开始为蓝色,后来出现黄绿色、土黄色或砖红色沉淀,分别反映出患者尿液中糖含量的多少,结果见下表。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min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少量,约0.5~1

加热约10~15s即再现土黄色沉淀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大量,约2以上班氏试剂在配制过程中,当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由柠檬酸钠和无水硫酸钠配制的溶液中时,硫酸铜与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出一种可溶性的又能离解出Cu2+的可溶性络盐,即柠檬酸钠此时能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形成,做了一种亲水性掩蔽络合物形成剂。

当利用班氏试剂测定还原性糖时,还原性糖在这种碱性溶液中能将Cu2+还原为Cu+,Cu+再与OH-合成黄色的CuOH,加热后,CuOH即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O)沉淀。

综上所述,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在配制和使用上均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斐林试剂不稳定,必须现配现用,而班氏试剂配制好以后可较长时间保存。

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班氏试剂的配置 取无水硫酸铜1.47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和600ml水共热,溶后冷却并加水至 850ml,再将冷却的150ml硫酸铜倾入即可。 鉴定糖尿的结果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 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 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 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分钟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 少量,约 0.5-1 加热10-15秒后即出现土黄色沉淀 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 大量,约2以上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比较: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

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25v;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 (1) 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 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 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 Ag(NH3)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2.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 3.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属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再在试管中滴人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min~3min。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5提示作出判断记录。混合液现象 —记录符号含糖量 混合液呈蓝色或蓝灰色 - 0.02g/100mL 出现浅黄绿色沉淀 + (0.1~0.5g)/100mL

高中生物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高中生物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1.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现配现用,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或者多肽(注意:氨基酸不和其发生作用)。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1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先A后B,A大于B)。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3.苏丹Ⅲ: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红色 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6.班氏试剂:由A液(CuSO4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NaCO3溶液)配制而成。作用及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但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7.甲基绿和吡罗红: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8.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活体染色剂 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1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1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橙色变为灰绿色 13.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4.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色素受破坏。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18.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19.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20.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21.NaHCO3/ Na2CO3 Na2HPO4/ NaH2PO4:酸碱缓冲对→调节PH 22. 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23. 台盼蓝:细胞活性染料,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使死细胞变蓝 24.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5.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泡菜制作中测定亚硝酸盐(经酸化,重氮化)的含量,形成玫瑰红色 26. 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27.伊红美蓝:大肠杆菌黑色带金属光泽 28.酚红试剂: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检测,作用于氨,呈现红色 29.NaHCO3溶液: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试验中,用于提供CO2,或维持反应体系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可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 CuSO4溶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 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4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根据题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正解:豆浆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牛奶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多肽。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把它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来。甲乙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出现紫色。氨基酸中不含肽键。从中可以看出,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正确答案选D 精选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斐林氏法

总糖和还原糖测定方法较多,如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碱性铜试剂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氏法等。这里只介绍斐林氏法。 一、目的 学习掌握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快速定糖方法。 二、原理 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Ag+,Hg+,Cu2+,Fe(CN)3-等金属离子还原,而糖本身则氧化成各种羟酸,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还原糖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采用斐林试剂热滴定法,氧化剂是斐林试剂,它是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中含有硫酸铜、次甲基蓝;乙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当甲乙两液混合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作用形成氢氧化铜沉淀,由于溶液中存在酒石酸钾钠,它和氢氧化铜形成了可溶性络合物。 酒石酸络铜(Ⅱ)钾钠盐在与还原糖共热时,二价铜离子即被还原成一价的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此氧化亚铜与试剂中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铁氰酸络铜(Ⅰ)钾盐。 Cu2O + K4Fe(CN)6 + 3 H2O →K2Cu2Fe(CN)6 + 2 KOH + 2 H2O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酸络铜(Ⅰ)钾盐 斐林试剂中二价铜的还原力比次甲基蓝强,因此所滴入的标准葡萄糖溶液首先使二价铜还原,只有当二价铜被还原完毕后,才能使次甲基蓝(甲烯蓝)还原为无色,测定中以此作为滴定终点。 在测定时先做一对照管(不加样品),用标准葡萄糖滴定求知一定体积斐林试剂中二价铜和次甲基蓝的量,即测定对照管消耗的标准葡萄糖量(A)。再做样品管,样品中还原糖消耗斐林试剂中一部分二价铜,剩余的量再用标准葡萄糖来滴定,即样品消耗的标准葡萄糖量(B)。将(A)减去(B)就可求得样品中还原糖量。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 ①山芋粉②广范试纸pH1~12。 ③吸管5毫升(×4),10毫升(×2)④容量瓶100毫升(×3)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班氏试剂是如何配制的?与斐林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有何不同?学生对此有较多疑问,现解释如下。 1.斐林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使用时将等量的甲、乙液混合均匀,取适量加入待测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沸水浴加热2min左右,即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测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甲、乙液混合时,生成了Cu(OH)2,而新制的Cu(OH)2在还原性糖的作用下,被还原为CuO砖红色沉淀。实验过程中,必须先把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使Cu(OH)2充分生成。如果先后或者分别把NaOH和CuSO4溶液加入到含有还原性糖的组织提取液中,其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使反应物中没有Cu(OH)2或者Cu(OH)2量不足,从而使还原性糖与Cu(OH)2的反应不能进行或现象不明显,影响还原性糖的鉴定。 2.班氏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反应原理 班氏试剂一般用于尿糖的测定,有时也用于其他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配制方法:取柠檬酸钠86.5g和无水碳酸钠50g放入1000ml锥形瓶中,加水350ml,加热至溶解。另取100ml锥形瓶加入硫酸铜8.65g,加水约50ml,加

热溶解。待二者冷却至室温,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前液,随时搅匀,并补足水量至500ml。 使用时,取1ml班氏试剂加入试管,加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0.1ml,混匀后沸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开始为蓝色,后来出现黄绿色、土黄色或砖红色沉淀,分别反映出患者尿液中糖含量的多少,结果见下表。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min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少量,约0.5~1 加热约10~15s即再现土黄色沉淀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大量,约2以上班氏试剂在配制过程中,当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由柠檬酸钠和无水硫酸钠配制的溶液中时,硫酸铜与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出一种可溶性的又能离解出Cu2+的可溶性络盐,即柠檬酸钠此时能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形成,做了一种亲水性掩蔽络合物形成剂。 当利用班氏试剂测定还原性糖时,还原性糖在这种碱性溶液中能将Cu2+还原为Cu+,Cu+再与OH-合成黄色的CuOH,加热后,CuOH即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O)沉淀。 综上所述,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在配制和使用上均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斐林试剂不稳定,必须现配现用,而班氏试剂配制好以后可较长时间保存。

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班氏试剂比较 苗树新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尽相同。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区别,下面就从这几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总结。 1.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溶液和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双缩脲试剂中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反溶液和溶液混合(将滴溶液滴入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 关于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可用下面的例题引出其异同点:例:你可用什么方法,检验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试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完整版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的比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溶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4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溶液)可 4 溶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CuSO 4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 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 0.05g/ml、0.01g/ml。根据题 4 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A.甲、丁B.甲、乙、丁C.甲、乙、丙D.甲、丙、丁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完整版)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区别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区别 1、试剂的浓度和配制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 的NaOH 溶液;乙液:0.05g/mL 的4CuSO 溶液。使用前临时配制,在2mL 的甲液中滴入4滴~5滴乙液,振荡使混合均匀后即可。 双缩脲试剂:A 液:0.1g/mL 的NaOH 溶液;B 液:0.01g/mL 的4CuSO 溶液。 分别配制好A 液和B 液即可。 2、试剂的作用和鉴定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 作用: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产生 2)OH (Cu 沉淀,2)OH (Cu 与含醛基(—CHO )的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将 2)OH (Cu 还原为砖红色的O Cu 2沉淀。双缩脲试剂: 作用:可鉴定蛋白质溶液。 原理:在碱性溶液(NaOH )中,双缩脲(22CONH NH NCO H )能与2Cu 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CO —NH —), 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呈现紫色。3、试剂的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现配现用,要水浴加热。如果斐林试剂放置一段时间, 因2)OH (Cu 沉淀在溶液底部而无法使用。使用时,甲液和乙液不可分别加入到待测液中,否则,待测液(苹果组织样液)中的有机酸会中和NaOH ,使产生的2)OH (Cu 不足而影响鉴定。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双缩脲试剂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要分别先后加入到待测液中,不需要加热。双缩脲试剂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不可以混合后再加入待测液。如先混合,则会产生2)OH (Cu 沉淀而无2Cu 产生。加入的双缩脲试剂 B 液(4CuSO )也不能过量,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比较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比较 李佑勇2006-6-23搜集整理 高中生物选修本第一章“血糖的调节”一节有一演示实验——尿糖的鉴定。该实验所用试剂为糖定性试剂——班氏试剂。由于该实验在现象和结果上与必修本“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完全一样,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该实验中的班氏试剂就是必修本中的斐林试剂。其实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 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 反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2 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反应的灵敏度和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 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灵敏度较高,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在实际中通常用于研究或者针对个别病人采用;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灵敏度较低,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在实际中通常用于生产和大多数病人检验采用 当然,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着重掌握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

高中生物试剂及现象

高中生物试验中试剂和药品的作用如下: 1、斐林试剂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是活体染色剂。 9、丙酮 是有机溶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酒精替代,不过提取色素时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10、层析液 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 11、SiO2、CaCO3 作用:加入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加入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2、碘液

斐林试剂配制,标定以及还原糖测定

斐林试剂配制,标定以及还原糖测定糊精溶液中还原糖含量测定(DE值测定) A斐林试剂(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制备 1)斐林试剂甲液 称取69.28g的硫酸铜(CSO.5H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静置48h,用滤纸过U42 滤 2)斐林实际乙液 分别称取酒石酸钾钠346g和氢氧化钠100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静置48h,用滤纸过滤 B斐林试剂标定 精确称取已在105?下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0.8g,用蒸馏水稀释,移入25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ml和蒸馏水20ml于150ml锥形瓶中(预备数份),于电炉上煮沸,用上述葡萄糖溶液(置于25ml滴定管中)滴定至蓝色消失时,加入1%的亚甲基蓝指示剂两滴,继续用糖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此操作在1min内完成。再重复操作第二次标定过程,取两次葡萄糖溶液消耗体积的平均值(允许误差不大于0.1ml),按下式计算斐林试剂常数(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R=WG/V 式中R——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g; W——葡萄糖溶液消耗的体积,ml G——葡萄糖的质量,g V——葡萄糖定容体积,250ml

C测定步骤 称取糊精溶液(液化)15g,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ml和蒸馏水20ml于150ml锥形瓶中。其余步骤同斐林试剂标定法,即以样品稀释液代替葡萄糖溶液滴定斐林试剂。 计算 还原糖含量按下式计算 还原糖(%)=100RV/WG 式中R——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g; W——葡萄糖溶液消耗的体积,ml; G——样品质量,g; V——葡萄糖定容体积,250ml。

高中生物实验: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透明蓝色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分钟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少量,约0.5-1 加热10-15秒后即出现土黄色沉淀中量,约1-2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比较: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

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 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

班氏试剂

班氏试剂(Benedict's Reagent) 简介: 班氏试剂(Benedict's Reagent)又称本氏液、本尼迪克特试剂、本尼迪克试剂、本尼迪克试液或本尼迪特试剂,是一种浅蓝色化学试剂。其命名来自于一位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本尼迪克。班氏试剂在配制过程中,当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由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制的溶液中时,硫酸铜与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出一种可溶性的又能离解出Cu2+的可溶性络盐,即柠檬酸钠此时能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形成,做了一种亲水性掩蔽络合物形成剂。当利用班氏试剂测定还原性糖时,还原性糖在这种碱性溶液中能将Cu2+还原为Cu+,Cu+再与OH-合成黄色的CuOH,加热后CuOH即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沉淀。 Leagene Benedict's Reagent主要由碳酸钠、柠檬酸钠、硫酸铜配等组成,来检测还原性糖,包括除蔗糖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单糖和双糖,常用于尿糖的鉴定。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TC0001 Storage Benedict's Reagent100ml RT 使用说明书1份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在试管中加入1ml Benedict's Reagent,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在试管中滴入新鲜澄清的尿液,充分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冷却后观察结果。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下表提示作出判断: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微量,约0.5以下 加热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少量,约0.5~1 加热即再现土黄色沉淀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大量,约2以上 注意事项: 1、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体积比例应为10:1。 2、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两三天最好停止服药。

还原糖的鉴定中的易错点

高中生物实验中的还原糖鉴定实验之易错点 河南师大附中吴彦军 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都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检验还原性糖的试剂,但其二者在成分和使用原理以及保存方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下面就从这两种试剂的使用原理、所含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简单比较: 1、成分不同: 班氏试剂的配制方法: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滤去沉淀即可。 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斐林试剂甲液为0.1 g/mLNaOH的溶液。乙液为0.05 g/mL CuSO4的溶液。使用时,将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混合后立即使用。 2、使用原理不同:柠檬酸钠和碳酸钠都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水解时均可产生OH-。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所生成的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CHO)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斐林试剂则是将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u(OH)2。因此,无论是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还原糖分子中的醛基(-CHO)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两者反应现象是一样的,这是两种试剂在鉴定还原糖的结果上的相同之处。 3、保存方式不同:在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为-Na2CO3是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不大,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正因为如此,医疗上一般使用班氏试剂鉴定尿糖;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混合后可以产生较多地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 4、反应条件与现象: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班氏试剂亦如此。 该实验中还应掌握常见还原糖种类: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半乳糖)和部分二糖(乳糖和麦芽糖)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 鉴定还原糖一般不宜选择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叶内尽管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实验四 斐林试剂法法测定还原糖含量(1)

实验四斐林试剂法测定果品蔬菜中还原糖含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园艺产品中糖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糖的还原性,与斐林试剂(氧化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测定。非还原糖必须转化为还原糖,再进行测定。 斐林试剂中酒石酸钾钠铜是一种氧化剂,反应的终点可用次甲基蓝作指示剂,在碱性、沸腾环境下还原呈无色。根据斐林试剂完全还原所需的还原糖量,计算出样品还原糖量。 三、试剂与材料 1、斐林试剂 甲:69.3g CuSO4.5H2O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乙:346g酒石酸钾钠+100gNaOH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2、1%次甲基蓝,1g次甲基蓝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棕色瓶保存; 3、0.2%标准葡萄糖,2g 105℃烘干到恒重的葡萄糖加水定容到1000ml; 4、碱式滴定管; 5、电炉,各种玻璃器皿。 四、操作方法 1、斐林试剂标定 取甲液5ml加入5ml乙液中,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水10ml,从滴定管中加入0.2%的标准葡萄糖若干毫升(约23ml)。(量控制在后滴定时消耗葡萄糖在0.5-1.0ml)。 电炉上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分钟,加2滴1%次甲基蓝溶液,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用0.2%标准葡萄糖滴定至蓝色消失,有红棕色沉淀,溶液清亮为终点止。记录耗用的葡萄糖量为V0,必须在1min内完成。 (注意:还原的次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恢复成原来的蓝色,所以滴定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成沸腾状态,并且避免滴定时间过长。) 2、样品滴定预备试验 同上法取斐林试剂,加10ml样品液,摇匀于电炉上加热至沸,保持微沸2分钟,加2滴1%次甲基蓝,用0.2%葡萄糖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耗用的葡萄糖量为V1。 3、样品滴定 同上法吸取斐林试剂加10ml样品液(预先稀释),补加(V0-V1)ml水,并从滴定管中预先加入(V1-1)ml 0.2%葡萄糖,摇匀至电炉上加热至沸,保持2min微沸,加入2滴1%次甲基蓝,继续用葡萄糖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的标准葡萄糖体积为V毫升。 五、结果计算 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ml)=(Vo-V)×0.002×1/10×n 式中:V o--------斐林试剂标定值,ml V---------样品糖液测定值,ml 0.002-----标准葡萄糖溶液浓度,g/ml 10--------样品糖液体积,ml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 比较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溶 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4 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溶液)可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4 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CuSO 溶 4 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 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根据题 4 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B.甲、乙、丁C.甲、乙、丙D.甲、丙、丁 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正解:豆浆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牛奶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多肽。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把它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来。甲乙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出现紫色。氨基酸中不含肽键。从中可以看出,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正确答案选D

高中生物常用试剂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与常用试剂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 ⑥无O2——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二苯胺试剂 ⑩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⑩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斐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

费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 xx 生科四班201100140120 同组者:xx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费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2. 正确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热滴定的终点。 【实验原理】 1. 还原糖 还原糖(reducing sugar ):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除二羟丙酮和五碳糖,即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大部分双糖也是还原糖,蔗糖例外。斐林试剂是含 Cu2+络合物的溶液,被还原后得到砖红色 Cu O的沉淀。托伦斯试剂被还 2 原后(银镜反应)能生成单质银,在试管壁上可看到“银镜”。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半缩醛羟基或游离羰基)的糖,叫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一般情况下,单糖的还原能力主要来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则大多因为半缩醛羟基的存在。还原后,自己会变成糖酸。如葡萄糖就会变成葡萄糖酸。 2. 费林试剂 费林试剂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0.1 g/mL 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0.05 g/mL 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3.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费林试剂是氧化剂,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含硫酸铜和次甲基蓝(氧化还原指示剂);乙液含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当甲、乙两溶液混合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酒石酸钾钠与沉淀的氢氧化铜作用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 操作步骤及染色结果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操作步骤及染色结果 货号:G0110 有效期:6个月有效。 产品组成: 组成规格Storage 试剂(A):Fehling's solution A100ml RT 试剂(B):Fehling's solution B100ml RT 产品说明: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又称菲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Hermann von Fehling1849年所发明。菲林试剂与Benedict's Reagent相似,均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其原理是不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其颜色变化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Fehling's solution主要由酒石酸钠钾、硫酸铜配等组成,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常用于尿糖的鉴定。仅用于科研用途,不宜用于临床检测。 自备材料: 试管、加热装置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配制Fehling's solution工作液:临用前,取适量试剂(A)、试剂(B)等量混合,即为 Fehling's solution工作液,即配即用。 2、向试管中加入2ml待测样品。 3、向试管中加入1ml Fehling's solution工作液,充分摇匀。 4、把上述混合液置于50~65℃水浴中,并持续2~3min。

5、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其颜色变化顺序应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 淀)。 染色结果: 还原性糖(如核糖、葡萄糖、果糖等)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等)无颜色变化 注意事项: 1、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两三天最好停止服药。 2、本试剂仅用于科研用途,不宜用于临床检测。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