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求知/月刊2010/12当前,党群关系从总体上和宏观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基层民主不到位有意见。随着改革的

不断深入,群众的民主意识正逐渐增强,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近年来,各地虽然建立了一些服务机制,动员组织各级干部主动查民情、

解民忧,化解基层矛盾,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群众根本无权参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有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侵占群众利益等。

二是部分群众对决策中照顾利益不够或不公有看法。

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或制定政策欠科学,或执行政策不平衡等,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了较多的上访。如最为关心的房屋拆迁、征地补偿问题,现在虽然从法律上讲有物权法,土地是集体所有。然而,土地是群众长期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群众对房屋拆迁开发、土地交易细节却根本无权参与,只能被动接受。

三是部分群众对贫富差距加大和少数党员干部腐败不

满。一些低收入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

悬殊不满意,对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负担沉重不满意。绝大部分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现象不满意,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特权现象不满意,甚至有少数群众因此失去了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并逐渐演化成对基层党和政府的不满。

四是党群矛盾的表现形式日趋复杂多样、紧张激烈。第

一,矛盾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呈逐步扩大趋势。参与的主体开始由农民、下岗工人,逐步扩大到在职职工、个体业主、一般干部等。从发生领域看,

不仅经济领域的矛盾越来越多,而且政治、思想、文化和农村、企业、城镇社区等领域的矛盾也逐年上升,由农村向城镇社区扩展的趋势也在强化。农村征地补偿问题、老城改建问题、老房拆迁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表现的就较为突出,此类上访案件也比较多。第二,矛盾的紧张程度呈不断加大趋势。不少群众信奉“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动辄封桥堵路,静坐党政机关,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第三,矛盾的群体性、突发性趋势增强。

近几年来,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正逐步成为当前党群之间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参与人数日益扩大,有些集体上访常常在短时间内聚集并迅速扩展,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一是有些党员干部对密切新时期党群关系的重要性认

一、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79期进修一班第九课题组

二、当前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党校学员论坛

栏目主持人王克明电子邮箱zbwkm@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6411469.html,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和方法,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

18

识不足,工作不适应。干部的思想作风对于党群关系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偏离党的宗旨,疏远群众,从而增加了相互矛盾的敏感性;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干革命靠群众,搞建设靠能人”,热衷于找能人,傍大款;一些党员干部走入“唯市场、唯法律”的误区,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遇事坚持严格按市场原则处理,不需要再做群众工作,或以“依法行政”代替群众工作,认为既然依法行政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行政,也就会做好群众工作。同时,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及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对群众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教育活动少,缺乏统一的、贴近群众实际的教材。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群众观念淡薄,开展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乐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党群关系的疏远和隔阂。

二是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疏远了党群关系。第一,纪律松弛,有禁不止。有的党员干部把上级的制度、规定当作耳边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中间梗阻”现象在个别部门反映突出;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执行廉政制度、规定标准不高,认为收点礼品,打打“擦边球”没关系,不是原则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重收费“创收”,轻管理服务,能“创收”的事争着办,不能“创收”的事情不愿办。第二,不尚节俭,奢侈浪费。近年来,出现了党员干部职务消费向权力消费异化的趋势,少数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思想淡化,追求享受,讲排场,摆阔气,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第三,作风不实,办事拖拉。有的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差,对上门办事的群众不热情,“衙门作风”严重,在执法中举止不文明,态度简单粗暴,以权压人,以职难人;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做决策惯于下命令发指示,难于认真“下问”,倾听群众的呼声;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损害群众利益。这些不正之风的蔓延和腐败现象的久治不愈,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应有形象,增加了党群矛盾的敏感度。

三是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不好导致党群关系紧张。党群关系紧张,权益问题是矛盾的实质。由于多种原因,有些社会群体收入增加缓慢,导致这部分群众成为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是造成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贫富悬殊状况较为突出,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个人收入悬殊的不同阶层。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演变成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执行无法兼顾到各阶层的利益,导致党群关系的矛盾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第一,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第二,分配不公,政策失衡,社会群体利益不够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老城改建问题等。因为没有详细的法规可依,有时

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工作措施不得当,一定

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群众对此意

见较大。第三,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一些政府部门过度

扩大部门利益,出现了“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

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不良现象,部门掌握的审批权和资金分

配权成为谋取小集团利益或个人私利的砝码,在社会上产

生了不良影响。第四,一些地方政策缺乏周密性和科学性,

导致执行不力,而有些好的政策由于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也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影响了群众合法利益的实现。

五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弊端给化解党群关系的矛盾造

成障碍。目前,基层群众工作领导机构交叉重叠,职责边界

模糊,缺少权威性和责任感;民主制度不健全,致使“官、民”间信息、意见表达和传输不充分不顺畅,形成不必要的

矛盾和思想情绪;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偏弱,无论城镇社区还

是农村,专职的、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数量少,有的

干部缺乏化解党群矛盾的热情和方法艺术,素质有待提高;

群众工作载体陈旧,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借助传统载体开

展工作,对于迅速城市化、信息化和“四个多样化”带来的日

新月异的快节奏不适应。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

制度弹性较大,各地落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群众对

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信任。另外,解决群众诉求的机制

不力,缺乏真正有效的“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问题解

决机制,不能让群众感受到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在全力

为群众办事。

六是社会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滞后造成党群关系紧

张和矛盾增多。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和法制教

育滞后等主客观原因,致使部分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

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抬头。党群之

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与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难以达到有机统一。

一要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机制,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提

高自身素质,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领

导干部读书学习班”、“干部讲堂”、“端正作风大讨论”等活动,加强集体学习带动和促进领导干部个人自学,培养和树

立领导干部自身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要通过学习党章、新的管理制度、业务理论知

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从而善于进行战略思维、驾驭全局和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一系列难题。如以远程教育为手段,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事业

发展,通过统筹各项工作的发展,真正成为抓好各项工作的

三、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党校学员论坛

19

求知/月刊2010/12

行家里手,真正了解自然规律和工作规律,民主决策,科学指导,更加务实地工作,切实解决对群众情感生疏、态度恶劣、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等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忠实履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注重长远发展,协调好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二要落实“五权”促民主,营造新型的党群关系。营造新型党群关系,就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制度创新,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在实处,使民主提倡的各项要求真正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第一,知情权。基层组织直接接触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基层,受益的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享有知情权,就为干部工作提供了民主的基础,因为知情才有依据,知情才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参与权。在扩大基层民主工作中,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的参与力量,他们是整个干部工作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民主、促进民主的重要性,基层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就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第三,选择权。把干部的“升、降、去、留”交给群众去评判,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干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决策权。要完善群众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群众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群众代表真正代表民意。认真研究和探索流动人员不断增多情况下组织民主决策的有效形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必须遵循决策程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群众会议或群众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第五,监督权。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监督成为制约权力的关键性措施,群众监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群众监督就是让群众当“纪委”,始终有效地对干部实施监督。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群众对干部任用监督不到位,监督渠道不宽、不畅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民主监督范围,改进民主监督方法,提高民主监督质量。

三要重视和关心群众的利益,加快发展步伐,切实做好民心工程。第一,要把解决就医难作为民心工程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实施“健康工程”,不断完善新型医疗制度,改革基层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看病难”。第二,要坚持把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作为民心工程的重中之重,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四要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造务实、灵活、高效的群众工作环境。第一,要把抓干部作风转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调动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对策,通过实施两个条例,把好公务员的“入口关”,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良政”,消除不良作风给党群关系造成的隔阂。第二,要构建灵活高效的党群联系沟通体系和机制,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网络载体,做到职责明确、指挥有效,反馈灵敏。要通过查询、分析、反馈等环节,对群众的愿望需求,矛盾焦点,做系统、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测,为领导部门提供前瞻性预警信息。第三,要完善对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要以“严格、实际、可操作”为标准,构建并完善集检查、监督、预防和处罚于一体的群众工作制度。通过法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实现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障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

五要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第一,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就业环境,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难”。第二,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让城乡群众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让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比如现在推行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就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社会。第三,要切实关心和安排好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地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群众解决温饱问题,使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六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群众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关系;要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群众中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课题组成员:刘剑英王禄李亚东

责任编辑:王克明

党校学员论坛20

求知/月刊2010/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