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0.2 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2 苏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0.2 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2 苏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0.2 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2 苏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0.2 血液循环》名师精选教案2 苏教版

第二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学生体验】:学生4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x k b 1 .c o m

【讨论】: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

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红,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质疑】: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2、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51页

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形状:倒置的梨

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

心脏的功能:象一台水泵,使血液在提内不听地循环

二、心率和脉搏: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

2、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一、人体的血液循环:

1、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静脉血)

—→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

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

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

5、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6、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

7、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8~12kPa)

8、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最新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等,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1: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书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 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下面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生物七年级老师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初中生物教案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种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

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2:种子的萌发 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 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 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 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 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 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涡虫身体特征 2、寄生华枝睾吸虫血吸虫 3、主要特征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难点: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教学过程: 引入: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和课后,等一下同学们上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把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你们问过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完整word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生物复习教案(上册)一、自主复习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乙、生物能进行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_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______ 和6 、除____________ 外生物都由 _______ 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 ____________ 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__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查: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__ ,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_ ______ 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______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______ 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______ 、_______ 、______ ,适宜的______ 和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 。_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关系、__ 关系、关系、_____________ 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 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__ 的。 2.牛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__________ 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能 __________ 。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