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2016年9月刊第26期当代经济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韩文思1、2,潘泽江2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企业的成长和成熟是提升国家、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传统的孵化器模式不能有效整合资源,达成科技企业需求的背景下,高新区充当科技

企业孵化器的角色构建孵化网络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促进科技企业成长成熟的途径。本文基于网络嵌

入理论和孵化理论,在分析科技企业需求特征与传统孵化模式的基础上,从知识流通信息共享链和产

品与服务链两个维度构建了内外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解决了传统孵化器的局限性问题,提出

了一种新的科技企业孵化模式。

关键词: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概念界定;“双层双链”结构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编号:13JZD02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编号:14AZD03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红利丧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要素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区作为创新创业要素的积聚地和创新政策的试验田,不论对于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科技企业作为高新区内创新驱动的心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是带动经济、科技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由于我国高新区习惯于传统的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模式,吸引外来资本、企业和人才来进行技术模仿创新成为了主要方式;对区内科技企业、区内行为主体的联动机制不太重视,没有形成稳固、全联通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明确,到2020年,拟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以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对目前以内生增长为主导的新阶段,为了孵化出更多更强的科技企业,如何整合内生资源,建立起足够强的互信互助价值联盟孵化网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科技企业的需求特征及传统孵化器模式局限性

国内外学界从孵化组织架构和成功要素研究高新区孵化网络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相对偏少且网络结构分析模糊,结论分析深度和信度略显不足。国外学者Sang(2001)分析了日本科技政策对高新区创新体系的作用,认为政府在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助推效果显著;Mariagrazia(2009)通过对252家在园企业专利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新区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提供了温床;Kohl(2011)以沙特阿拉伯为例探讨了在资源驱动型经济环境下,高新区在国家创新系统建立中的关键驱动作用。相比

之下国内学者的研究指向性更为明确。周志家(2004)通过调查厦门高新区的57家在孵科技企业,发现它们对于创业网络普遍存在意识弱、质量差和层次低的问题。刘晓英(2009)以虚拟科技孵化器网络核心概念构建作为逻辑起点,提出基于中心城市的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方案。左伟(2014)认为目前资本投资、企业迁入、人才集聚等间接方法是高新区推动创新的主要手段,而却不太重视区内行为主体、高新区、区域之间的密切合作,没有形成稳固的和流动通畅的创新网络。

上述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对于建立孵化网络存在意识弱、质量差、层次低的问题,通过孵化网络提供的预孵化等各种孵化服务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孵化服务提供者(孵化器)以及孵化服务受益者(入孵企业)是孵化服务的两个互动主体,它们的组织特性是影响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基于中心城市的科技孵化网络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传统的孵化器网络模式过于强调孵化服务的重要性,且比较侧重于孵化器和入孵企业的相互作用,忽略了孵化网络的其他功能及其他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以孵化器为主导的孵化网络由于孵化器能力局限性很难建立起孵化支持体系。传统的以孵化器为边界的科技企业孵化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边界模糊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迫切需要创新科技企业孵化模式。建立起多重主体互信机制和价值联盟网络,使得传统的外生服务孵化模式转向内生网络激发起科技企业主观能动性,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成为继孵化器模式后,更高一级的新型科技企业转为孵化模式。

二、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概念界定

第一个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是Cooke(1996),随后国内外众多国内外学者都对急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创新或创业网络)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如Sean和David(2005)、Aime和John(2009)、刘晓英(2008)、王会龙(2010)、李永周(2015)等,他们大多构建

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