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殷殷深情系桑梓_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殷殷深情系桑梓_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殷殷深情系桑梓_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殷殷深情系桑梓_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霍松林先生与天水师范学院学术交往纪念专栏

栏目主持人:杜松奇

(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持人语:诗书学脉泽桑梓,硕德仁风润杏坛。作为具有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的一代宗师,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文化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的学术文化,并影响着新世纪的学术发展,为海内外诗词界、书法界、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所敬重和仰慕。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为曾经哺育过他的家乡增添了光彩,其道德文章也成为天水后学仰慕的一座丰碑,但先生对于家乡的感情和帮助远不止于这些声名的影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亲历者,我因工作关系与霍松林先生交往已20余载,见证了先生为家乡建设付出的心血和具体有效的行动:亲自参与伏羲文化、杜甫陇右诗研究、

“二妙轩”碑廊建设等历史文化

资源的开发与推介工作,为麦积山、南郭寺、伏羲庙、玉泉观等天水名胜古迹和学校创作、题写楹联;为天水籍作者的著作作序写跋;为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思路,培养学生,捐赠书籍画作。天水师范学院是天水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的发展一直得到霍先生的关心与指导,凡是对学校发展有益的事,他都大力支持,有求必应。在霍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我们开辟专栏,约请天水师范学院与霍松林先生有学术因缘的教师,回忆先生对家乡的殷切之举与拳拳之心,就教学和学术研究、书法及诗词创作与先生促膝访谈;分析研究先生博学多能的文化素养,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学术文化品格,关心国事民生的人文情怀,品学兼优、知能并重的素质教育文化理念,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兼擅融通的文化人格;探究总结先生诗词赋联创作的特色;感记先生为我校捐赠书籍字画的因缘及经过,以表达家乡人民对霍松林先生的敬仰与感谢,也作为天水师范学院与先生学术交往的隆重纪念。衷心祝愿霍先生健康长寿,幸福欢乐,永葆艺术青春!

殷殷深情系桑梓

———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杜松奇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4-0001-04

收稿日期:2010-07-25

作者简介:杜松奇(1953-),男,甘肃成县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霍松林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高等学府教书育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经历传奇,90岁高龄的他至今仍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问世,旧著一版再版。我和霍先生交往已20余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生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

一、情系桑梓,关爱家乡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知识分子总是本民族精神领域的代表。他们的心态,最能体现本

民族的精神状态;他们的追求,最能代表本民族的价值取向。而优秀的知识分子,总能将自身的经历与时代风云的变换相结合,将自己的心声与民族的精神相融合。霍先生的爱国之情首先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这是先生丰富情感的根基。霍先生对天水的文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还在天水市委工作,天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战略,如何找准、搭好这个文化平台,这是我当时下决心要解决好的问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均十分珍贵,享誉海内外,然而,天

2010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uly ,2010第30卷第4期Journal of T 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0No.4

水历史文化的标志,应当首推伏羲。伏羲为“三皇”之首,是华夏之祖、文化之根,天水市内现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伏羲庙建筑群。近年来,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来天水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作为“羲皇故里”的天水,弘扬伏羲文化责无旁贷,同时,搭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达到“让世界了解天水,让天水走向世界”的宣传目的,对天水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伏羲文化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学术界有威望、有影响学者的大力支持,当时天水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系霍松林先生,就伏羲文化研究给予指导,霍先生慨然允诺,详细地论证了天水与伏羲文化之关系:

关于伏羲其人其事,前代学者只就零散的文献资料,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进行阐释,因而无法展示真象。闻一多先生独出手眼,综合运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才为伏羲研究开辟了新道路。然而,闻先生未能亲到古成纪所在的天水一带进行考察,因而足以证明“伏羲生于成纪”的山川、古迹、民俗和大量民间传说,都未利用。……近些年来,在天水一带发掘了100多处古文化遗址,特别是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及其大批出土文物,震惊中外,为研究中国古代人类活动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资料。而大地湾遗址,恰在古成纪范围,其附近一带,既见于古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又至今依然存在的女娲祠、“羲皇故里”砖刻、“娲皇故里”牌坊、白蛇碥、葫芦河、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以伏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等,都与大地湾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其密切联系。这就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无数有力的物证。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初祖”;天水,则是屡见于古文献记载的“羲皇故里”。随着中华巨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张目奋起、昂首腾飞,海内外“龙的传人”满怀豪情,纷纷来到天水寻根祭祖;随着“周易热”遍及五洲,天水的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与伏羲传说血骨相连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又吸引了无数中外学人,飙轮银翼,络绎而至。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给“羲皇故里”的人民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伏羲文化、弘扬伏羲文化责无旁贷,迫在眉睫。(霍松林先生《伏羲文化序》)

先生不仅以其精深、渊博的学识论证了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还亲自为公祭伏羲撰写祭文,称赞其“曰有伏羲,世称人祖。观法于地,观象于天;始画八卦,文字起源。民处草昧,茹毛饮血;始作网罟,以渔以猎”的历史功绩,倾全力为家乡宣传、推广伏羲文化。经过充分筹备,天水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10月举办了首届伏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的60多位专家欣然应邀与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于2002年成立,我们邀请霍先生担任研究会顾问,先生积极策划,多方奔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努力,今天,伏羲文化已经成为天水乃至甘肃重要的文化品牌,天水也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这与霍先生的大力支持、身体力行的参与、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是分不开的。

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对提高该地的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如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与范仲淹、李白、崔颢、王勃等名人、名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利用杜甫陇右诗文化来提升家乡的文化知名度、提升天水的城市形象,一直是霍先生思考的问题。1996年,霍先生利用自己担任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特意将“第二届国际杜诗研讨会”定在家乡天水召开,并代天水筹集了六万元经费。先生特致函天水市委、市政府、天水师范学院,提出就杜甫陇右诗展开研讨,向会议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地处陇上的天水师范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写出论文多篇,拟编辑出版,先生得知后,欣然题写了《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书名以示支持。1996年9月,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汇聚天水,就杜甫陇右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天水文化建设中的一场盛事,有力地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2005年伏羲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我主编的《杜甫在陇右诗意画》特邀霍先生担任顾问,先生慨然答应,并主动推荐他的学生、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钟明善先生也任顾问,对此次书展增色不少。正如霍先生《天水诗圣碑林序》云:“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

天水“二妙轩”碑廊的建成,是霍先生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又一生动例证。根据历史记载,“(宋)琬在官时,重修杜甫草堂,集兰州《淳化阁帖》及西安碑林之晋人帖,书杜甫《秦州诗》勒诸石,时称‘二妙’。”可见“二妙轩”碑在清代顺治

年间就诞生了。但世道沧桑,此碑已不复存在。上世纪90年代,天水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杜甫陇右诗文化,决定筹建诗圣碑林。霍先生曾说自己早年曾见过“二妙轩”拓本,可以跟踪寻找。根据霍先生提供的线索,几经努力,我们从漳县获得了“二妙轩”碑拓本。拓本发现后,霍先生又赴天水鉴定“二妙轩”拓本。先生详细论证了此拓本的价值,认为是天水一宝。在碑林建设过程中,先生又亲自为诗圣碑林察看地形、选择地址,甚至诗碑的选材,刻工的选择,霍老都倾注了心血,嘱咐要选取上好的石材、上好的刻工,方能与“二妙”相称。当“二妙轩”碑廊巍然屹立于南山之巅时,先生如释重负,赋诗称赞曰:“山阴王字美,陇右杜诗雄。二妙传羲皇,群贤赞宋公。访碑南郭寺,览胜隗嚣宫。喜作秦州颂,腾飞舞巨龙。”的确,没有先生的指点与帮助,“二妙轩”这一秦州胜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建成,先生关心、支持天水文化建设的拳拳之情也使家乡山水倍增秀色。

二、奖掖后进,扶持学人

从上世纪40年代考入中央大学时起,霍先生一直在外地工作,但他对养育自己成长的这片黄土地,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数十年梦魂萦绕,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随着岁月流逝,怀乡追远之念与日俱增;对家乡教育事业、对家乡后学的关爱和鼓励更是令人动容。每次见面,先生总要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和家里情况。天水杜甫研究会出版的《诗圣与陇右》一书中收录了我的一首小诗,一次,我赴唐音阁拜望先生,没想到霍先生对此竟也十分熟悉,他当场吟诵道:“浩浩天河注水长,诗书文脉载碑廊。秦州宦履如星乱,谁可齐肩宋荔裳?”对我说:“你搞创作也是不错的。”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饱含着对我的肯定,多年来,党务行政工作占去了我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但我始终保持着对文史知识的热爱。受到先生的肯定,使我感到畅心快意!在我起身准备离开时,先生说:“你别急,我送你几本书。”先生进屋,给我拿出自己的《霍松林诗词集》、《青春集》等书,签上自己的名字,边盖印章,边给我讲解印章讲究一名一字、一阴一阳等书法常识。我深切感受到,霍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良师,还是一位善待后学的温厚长者。

天水地处陇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先生深知欲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要大力培养人才。因此,霍先生始终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对家乡学子的鼓励、教诲和殷切期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北京工作的天水籍书法家毛选选,与先生素昧平生,其楷书《杜甫秦州杂诗字帖》完成后,寄给霍先生,求先生作序,毛选选先生后来回忆道,霍先生是著名学者,“有没有时间复信,能不能应允我的请求,未敢抱太高奢望。”没想到霍先生很快就寄来了回信,而且撰写了长达13页的序文,解决了杜甫陇右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天水不少人出版著作,无论是学者还是默默无闻的教师,只要找霍先生作序,先生几乎是有求必应,而且从不应付,篇篇有见地、有特色、有真情。霍先生为家乡后学写序、推介的事迹,已成为天水地区广为流传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先生为家乡学子作序写跋20余篇,书写文化楹联20余幅。麦积区新阳中学是先生的母校,先生在给天水新阳中学的题词中强调学习要“勤奋精研”,为学更要“济世兴邦”;琥珀乡霍家川是先生的家乡,也是一个贫困村,多年来,先生都从自己的积蓄中资助贫困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学成后回报社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先生为家乡琥珀中学撰写的楹联“渭水西来,不畏长途奔大海;龙山东峙,须登极顶望尧天。”充满对家乡学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先生的拳拳桑梓情。

天水师范学院是天水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天水、陇南、定西等地市培养中学师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霍先生一直关心天水师范学院的发展,凡是与学校发展有益的事,他都大力支持,有求必应。2009年我校50周年校庆前夕,我们专程赴西安唐音阁看望先生,当他听到天水师范学院近年来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语重心长地说,“古人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没有先进的教育事业,我们的家乡就不会有长足进步,就会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放在最主要位置上去抓。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天水师范学院地处“羲皇故里”的陇上,就要深入挖掘、研究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东西是我们家乡的长处,也是别人无可替代的,这样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学校的优势。天水师范学院在陇右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要继续努力,积淀几年,会有成绩的。”先生的严谨分析和谆谆教诲,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鞭策我们加倍努力工作,将学校的各项事情做好、做出

色、做出成效。长期以来,霍先生总是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如我校汪聚应同志就是先生的博士生,已成为我校教学、科研骨干。今年毕业的博士霍志军同志,也受到霍先生的严格训练和培养,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功底。

三、虚怀若谷,淡泊名利

霍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已为国家培养了60多位博士生,40多为硕士生,成为学界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导师之一,同时,先生集诗、书、学术研究于一身,是当今为数不多具有国际声誉的国学大师、吟坛泰斗。然而,先生却始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平静得安步当车,平静得亲自下厨擀他喜欢的面条。“我一直当教师,工作任务是教学,所谓‘研究’,就是‘备课’。”霍先生的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仍然有着针对性极强的现实意义。在70年的学术活动和教学生涯中,先生一直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态度,每一门课程,都撰写全面、系统、见解独特的讲义。正因如此,先生先后所讲的文艺学、古代文论、古典文学深受学生好评。试想,一个人游走于多个不同学术领域,且每一个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发现,这是何等的艰难。而且,先生在经历了二十余年坎坷、十多年搁笔的曲折道路之后,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该需要何等顽强的毅力、坚韧、执著的努力和严谨敬业的精神啊!

霍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学与艺术的追求,徜徉于学问与人生的诗意境界,表现出诗、词、书法创作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虽至耄耋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先生的书法作品,多为自作诗词和楹联,先文后墨,诗魂铸字,文心点化。其书作博学众家,其书风雍容大度,雄放豪迈,通达磊落,张弛有度,书风健朗,兼有颜真卿的筋带,黄庭坚的开张,何绍基的豪放,于右任的朴茂,凝重中饱含风骨,儒雅间散发大气,为世人推崇。五、六年前,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西安地区每平方尺即达3000元,先生名满天下,求字的人趋之若鹜,然菩萨心肠的霍先生很少拒绝别人,从不计报酬。其淡泊名利可见一斑。先生年高德昭,却虚怀若谷、平易近人,记得2000年先生80大寿的庆祝会上,先生谦和风趣地说:“今天大家给我戴了很多‘高帽子’,我其实就是一个教书匠罢了。”

霍先生一生节衣缩食、不辞辛劳地搜购图书,可谓真正的爱书人、藏书人、读书人。日积月累,霍先生藏书甚丰,收藏了价值相当可观的书画珍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4月份,先生和我联系,要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图书、书画无偿捐献给天水师范学院,“这些书在我这里是‘死’的,到了学校,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就能发挥一定作用,就‘活’了。有些重复的书籍还可免费给贫困生。”这亲切、真诚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位耄耋老人怎样宽广、无私的胸襟!今年“五一”前夕,先生将3000余册图书和价值上百万元的77件艺术珍品、100余盒音响资料捐赠我校作为永久陈列;以后还要将约上万册图书、几十幅珍贵字画、手稿、珍贵照片等捐赠我校。为了很好地保存霍先生所赠,学校决定专门设立“霍松林艺术馆”。这批图书和书画珍品,凝聚着先生毕生的心血,是霍先生留给我们学校、留给家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先生一生情系桑梓、关爱家乡,淡泊名利的最好见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霍松林艺术馆”建成后,所有参观、学习的人们,定会切身感受到霍先生宽广无私的胸怀、崇高伟大的人格、博大的奉献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具有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的一代宗师,霍先生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活跃的思维、高古的书法和卓著的教益,在全国的教育、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以来都为海内外诗词界、书法界、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等所敬重和仰慕,真所谓“德艺双楷模,诗书两辉煌。”人因地杰、地因人显,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为曾经哺育过他的家乡增添了光彩,其道德文章也成为天水后学仰慕的一座丰碑。霍先生对家乡教育、文化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天水人民也是不会忘记的。在霍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来临之际,书此二、三事,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衷心祝愿霍先生健康长寿,幸福欢乐,永葆艺术青春!

〔责任编辑吴卫东〕

叙事作文:老师二三事作文700字

老师二三事 政治者,乃德与法之载体也,故政治书常字数繁多,所学其者,无不抱怨政治字数之多也。因而,能掌握且言之绘声绘色之人,必为良师也。 马师,乃一奇女子者也,明知政治之难,却仍毅然赴教。虽外表似一娇柔女子,但其眉宇神态早与无私先辈无异。有一个玲珑小口,吞吐古今圣人之识。手执教案一本,但微微一听,口若悬河,满坐学子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更有甚者,忽眉飞色舞,俄而抓耳挠搔神似明中吴承恩一书悟空听道也。 其教育方法亦甚为个性。忆上学期,马师授吾等之初。谓余等吾:“尔等自抄重点题目于投影仪也。”吾等皆不知马师之言有何意,但仍按其言做此事也。日日记题于书中,后方值期中考试而知其故:政治考试乃开卷考试,书中题目之繁杂,非余等可以想象也。故命余等日日记题,以防期中期末考试之难题也!马师之防患于未然,非吾等可以想象揣摩也。 一日,吾当选为政治课代表,日日进出于办公室,送入办公室之作业,当天即可取回发以众,不济,则作业取于次日也。马师之敬业,吾亦将学也! 马师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以资历深厚来压吾等,而以平常心待之。余等之喜,乃马师之喜;余等之怒,乃马师之怒;余等之悲,乃马师之悲也。 今吾拜马之师门下,行弟子之职,执弟子之礼。无入室之说,堪

堪登堂,若得马师学识亿万分之一,则无畏于纷纷繁题也;若得马师精气神亿万分之一,则不枉为先生之徒也;若德懿亿万分之一,则无愧于马师多年悉心教导也。 吾至爱吾师,无他,只因其兢兢业业,善言授业,授吾等大道之真妙理,教吾等学做人,会做人及做真人。得马师授教一日,则受益无穷也。 吾对马师之敬爱,如涛涛江水,奔涌不绝,因感此情难以言语,故书此拙文,略表敬意。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 ——上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 2016年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125周年诞辰。为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的教师品德,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宣传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经研究决定,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25周年海市“爱满天下”诗歌创作大赛,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满天下 主题诠释: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中国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奋斗了一生,留下了大量著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更是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的大众化“独开风气之先”。国事多难,民情艰苦,他是民族革命的歌者。他是代民吁命,为国振臂高呼的诗人。他的诗,以小见大,题材众多,通俗易懂,蕴含深意。他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以及他身体力行的崇高师德,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遵循,有着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将聚焦“爱满天下”的主题,让广大师生通过解读陶行知诗歌及创作等活动,更深更好地认识陶行知、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以诗“情”话“意”,叙述爱党敬业、教书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情怀,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二、活动对象 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 三、主办单位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英盛教育基金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梦陶艺术剧社 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教育新闻网 《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等。 五、活动组织 1、活动日期: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18日 2、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陶”阶段(2016年3月1日- 3月31日) 下发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网络发布。 在区教育党建网上开辟“爱满天下”专题网页。由SMG版权资产中心提供“陶行知”专题资料篇,挂党建网供学习。按照英盛教育基金提供的陶行知诗歌120首,认真组织教育系统内的品读活动,形成学校上下同读共成长的效应,感悟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崇高精神。 第二阶段:“创·陶”阶段(2016年4月1日- 5月20日) 4月1日- 5月6日,各基层单位发动教职工,围绕主题开展不同组别的四项活动。 活动 1.解读陶诗:每人最多不超过三首,以文字解读(时代背景、诗意、诗背后的故事、诗的现实意义等)文字短小精悍,不超过200字。 活动 2.诗歌创作。开展校内诗歌创作(仅限诗歌,文体不限;作品内容以抒发爱党敬业情怀、弘扬师德师爱为主题)。 活动3.陶诗演绎。以绘画、雕塑等形式演绎陶诗诗意。 活动 4.陶诗品读抄录:以书法、篆刻形式品读抄录陶诗,进一步感悟陶诗的内涵。 5月9日前,学校选择优秀作品,按照不同活动组别参赛,上交作品(参赛表另附)。 5月16日- 20日,邀请专家按组别进行评审。获评作品通过区教育党建网“爱满天下”专题网页,或通过新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布。 第三阶段:“研·陶”阶段(2016年5月23日-10月18日) 5月23日- 6月17日,(此阶段学生可加入)发动各基层单位师生,采用配乐诵读、歌舞;数字故事、微电影新媒体;沙画、课本剧、小品、

我和我的导师

导师趣记 他脸上没有多余的肉,罩着一层泛黄的肌肤。身体很瘦但却又不高,总是穿着他那件有些历史的发黄的老式夹克和一双手工布鞋。你总是能从芸芸众生中一眼就瞅到他的,因为他的老夹克特别抢镜头。他总是操一口山东话味很浓的普通话讲课,我们对于他的普通话总是津津乐道。 这就是我的导师,很朴实、很朴素。 西游记 我们本是师徒5人的,我是导师招纳的唯一的女弟子,也是最小的弟子,但我却是其中最闹腾的,我上面有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我就脑子一灵光,自认为自己是小白龙了,自然三个师兄就分别是猴哥、八戒、沙僧了,那么导师呢?大家自然是会猜出来的。 记得有次吃饭,我一直“口出狂言”,“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导师听到后立马笑开了花,后来上了一盘特别好吃的菜,导师让二师兄夹菜吃的时候,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八戒,多吃点这个菜”。 这就是我的导师,经常会快速融入我们之中。 面粉记 我的导师是不喜吃外面的饭的,原因很简单-----师母的一手好厨艺。我们平时也就跟着导师享口福了。冬至当日,导师挨个打电话通知早点去帮忙包饺子,因此我和师兄便早早就去了,到了之后,看到导师和师母正在忙活,我们也立刻洗了手干了起来,包饺子是件再有趣不过的事了,尤其的好几个人一起包的场景,我们分工明确,我是负责包饺子的。导师在我们去之前就在桌子上摆了好些好吃的小零食,我是最贪吃的,一边包饺子一边啃着零食,结果倒好,惹得嘴边都是面粉,真真成了爱贪吃的面粉姑娘了,导师和师兄对视一眼,纷纷“窃笑”,我也傻乎乎的跟着傻笑,最后好在师兄交代实情。 这就是我的导师,会像朋友一样跟我们“闹”。 退学记

之前说我是师门中最闹腾的,其实不仅仅如此,我还是最伤脑筋的,因为突然有一天,我对导师说“我不想上学了,打算退学”,当时迷茫、失落各种情绪围绕着我,我开始厌学,开始看不到自己将来的出路,开始变得浮躁,开始觉得上学简直就在浪费生命,导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他没有批评,也没有责备,知识浅浅的说了句“坐下来聊聊吧”因为跟导师是亦师亦友的,所以之间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可以谈学习,可以谈生活,也可以谈感情。我们谈了很多,本是一脸沮丧的我,跟导师聊着聊着就突然开心起来。我之所以想退学一来是因为不喜欢自己当前的状态,总觉得自己很难再有所发展;二来是因为把时间都花费在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上太过于煎熬。导师的两句话现在还常常浮在耳边“你敢保证想在退学就能找到你喜欢的工作吗?”“能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做好害怕以后找到兴趣所在时做不好吗?”这两个问句着实让我打了个冷颤。 这就是我的导师,出现问题时能倾听我们心声的导师。 出游记 我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不愿意封闭自己的视野。因此我最喜欢外出,喜欢去远地方开开视野,每次跟导师说起的时候,他总是十分赞同,“去外面看看,长长见识,是很好的机会”他总是这样说。当其他同学担心导师会不会同意远行时,我总是能拿到赞同票,因为在导师眼里,我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好好生活。 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个支持我的导师。 既然是我与我的导师征文,我更愿意写一些真实的、平淡的、朴素的小事情,而不是花大量篇幅来写导师的科研认真、工作严谨、要求严格,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导师必备的。我的导师自然也都有。 下节是导师的课,我要收笔了,哦,no,他早早来了,还是那件泛黄的老夹克和那双旧布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学习行知思想弘;:jii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口张锦贤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缅怀陶行知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宣传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一生。在他颇为丰厚的著述当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的激情;一字一句;充满着求务实、求创新、求发展的精神。尤其是他“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如永恒的榜样和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 陶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中。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就立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的爱国抱负。留学美国时,他毅然转入师范大学学教育,放弃申报博士学位,提前返回祖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对普通大众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感。他说: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他关爱难童,想方设法为难童增加营养,亲自为难童募集寒衣。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的治学格言,也是他做人的准则。在他看来,追求真理做真人,一要说真话,二要求真理,三要做真入。在育入学校办学最艰苦的日子里,陶先生带领师生外出募捐,并宣传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律归公,任何人不得挪用分文。为此,陶先生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装公款,一只袋装私款。有次,在募捐归来途中,他忽然发现私款r1袋星一分钱也没有了,虽然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他决不从公款口袋拿一分钱,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他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做到不留一点空隙。当他得知--JL子陶晓光为了求职,托人搞到了一张假的学历证明时,即刻写信指出:“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并叮嘱:“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一生乐于奉献,积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20年代,已经担任了大学教授、系主任的陶行知,放弃了四百银元的高薪,连同自己平日积蓄的一千银元和四千元稿费,怀着“四个一百万”的宏愿,来到南京北郊荒野的晓庄村开荒山盖草房,办晓庄师范学校。在重庆育才学校时,他把当参政员的三百银元车马费,全部献给育才学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辛,陶行知“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陶行知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陶行知提倡创造教育,他自己就是创造、创新的典范。陶先生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发扬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甚至牺牲的献身精神,坚持对教育进行改革试验。他不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在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和试验各级各类教育中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他创立“生活教育论”,发表《创造宣言》,形成了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至今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他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这一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二、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领会陶行知与时俱进的 ?2002年?第2期?总第t36期?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5篇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5篇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1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1 光阴似箭,研一的生活恍若白驹过隙,匆匆谢幕。在这一年,我充分意识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都不再与本科相同,自己一定要有一颗医学的心,要有明确的课题与目标,要有自主学习的态度,要学会掌握上下而求索的方法。但是还好,在医学的道路上,我不是独行,我有同学,有学长,更重要的是,我有着时刻为我指点迷津的导师。在我的眼中,我的导师是一个品德高尚,理想崇高的人。身为影像科学术带头人的他总是先人后己,处处为别的老师和同学着想,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我们能好好学习,丰富业余生活,他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临床科研工作和人才的培养工作。陈老师的一言一行非常符合我心目中一个优秀导师的形象,堪称导师的楷模。 导师是一个在医学中有着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精神的人,每次都能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并将我们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如此,导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显得平易近人,说话也不古板,称得上是“性情中人”。 记得第一次的学术会议后的聚餐活动中,导师亲自背诵了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大家助兴,语气激昂澎湃,真正抒发出了一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我想这可能就是导师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心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导师会组织我们学生及科室人

员去春游,让我们放松心情;也会在国庆节时,请我们研究生去他家一起包饺子吃,其乐融融,温馨的就像是一家人。 导师不光教我书本上和医学上的相关知识,还在教我如何做人和做事。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做事有时候真的是没把脑袋带出来,所以也没少得罪人。记得最清的一次,就是上学期,我顶撞了一个老师,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俩在一件小事上意见不一致,我就当场翻脸了。事情过去之后我就后悔了,但是我还是拉不下脸,不愿意服软。这时我就去找了导师,本想导师肯定会批评我的,但是他没有。他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他告诉我说:“出了社会,像你今天碰到的这种事很多,那时候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办。现在,我作为你的老师,我不会给你说不好的话,在你走弯路的时候我会给你指出来,但是你要首先学会适应社会。人在适当的时候是要学会低头和忍让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有自己的主见固然好,但是还是要适当的看清自己的处境,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听完了导师的话后,我就思考了很多,主动向那位老师认错,然后和那个老师也和解了。现在我体会到了,原来适时的妥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就好。 进入影像科一年多以来,导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鞭策着我,让我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同时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影像科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 生而为人,必有师者。师也,教人而为学,育人而为才,以学授

陶行知先生诗教故事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善用诗教的楷模。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先生曾经写了一首《中国人》的诗赠给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这首诗适合朗读,学生读起来自会产生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与自豪感,可谓以诗陶冶心灵、鼓舞斗志的成功范例。陶先生还曾经把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抄给一位学生,希望他奋发上进,惜时努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接到这首诗的学生非常感动,常常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诗歌是教育的羽翼,心灵的甘泉,寓教于诗,以诗育人陶先生很有机智。如对因一件小事闹翻而骂人的学生,陶先生即兴而成一首《骂人》朗诵给学生:“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人的嘴巴骂自己。”有一位受诗教熏陶的学生立刻回老师:“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人之手打自己。”

心心相通,心灵相应,这可谓教育史上精彩的一幕。 以诗激励陶冶人的心灵是有其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教育家孔子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寥寥数语,指出了诗歌的的认识价值和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人常说,赠人良言似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积累一些育人的诗歌短句,恰到好处的运用。比如用王国维的词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使他们懂得,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是要经过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再如,对青春期萌动的中学生,可选用冰心的现代诗,教给学生理智对待生活:“嫩嫩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淡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老师二三事_初一作文_2

老师二三事 “老秦,手给我伸出来!”然后就听见两声“啪啪”的声音。老秦淘气,是班里的“专政”对象,这不,他又挨打了。 老秦留着一个倒瓜子头,头发向前翘着,正如无所畏惧的老秦一样无所畏惧的向前伸着,眉毛浓淡分明,眼睛小小的,从侧面看去很搞笑,塌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话多成灾”的大嘴巴。 老秦上课捣乱时生龙活虎。历史老师拿着“金箍棒”提问一个同学问题,那个同学支吾半天也没回答出来。老师说:“好,那你就……”历史老师还没说完,老秦大声说:“把手伸出来!挨棍!”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老师让那位同学坐下,然后盯着老秦说:“好吧,那你来回答一下。”老秦一个字也吐不出,老师就让他站那儿。我本以为他会安静地站着度过这堂课。可我猜错了,我高看他了,他不一会儿就坐下了,老师也没有看见。而他津津有味的看起了课外书,老师一来,他就装学习,刚一走,就又看了起来,和老师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老秦上课睡觉时丑态百出。在一节自习课上,一向生龙活虎的老秦却安静了下来,估计是昨夜打游戏没有睡好。只见他一只手支撑着将要垂下来的脑袋,一只手放在桌子上,眼皮用力向上翻可还是眯成了一条线。嘴巴一张一合地好像在吃什么美食。不一会儿,那最后的一条线也合上了,老秦进入了梦乡。我用手轻轻碰了他一下,没反应,又碰了一下,还是没反应。我想了一下,用本子卷着对着他的耳朵说:“老班来了!”老秦最怕老班了!只见他“嗖”的一下脑袋直了起来,

立马调整好自己的坐姿,手往桌子上一放,拿着一支笔,低头看题。过了一小会儿,他左右看看,小声问我:“嘿,老班哩?”我笑着说:“开会呢。”他咬牙切齿地说:“什么人呀,刚睡着。”说完又恢复了原有的姿态。 老秦下课玩游戏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下课同学们玩砸沙包游戏时,每次抢沙包时,无论哪个人接到沙包,老秦总会飞速跑过去,推那人一下,或者给人一脚,然后被追着跑。这时老秦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运动才能和机智,来了个老秦绕坛跑,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秦虽然坏毛病多,但他也在改变,用老班的话说:变得越来越“懂事”了!而且他聪明机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是我们班不可缺少的“开心果”。

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揭幕仪式发言稿

英才高级中学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 揭幕仪式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参加陶行知先生纪念塑像揭幕仪式,作为发言老师,我感到特别激动! 同学们,你们了解陶行知先生吗?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简单的说,他就是在我们中国最危难时期的一位“最美”人民教师。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在陶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一样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堆。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看完这则故事我深刻感觉到先生卓越的教育机智,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进英才转眼大半年了,一开始对于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我很是苦恼,在看到先生教诲,以及向英才的领导和老教师请教后,我懂得了再多的抱怨不如去认真研究一下怎样以最佳的教育方式去教我们的学生,因为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责任。后来,听到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来英才后思想道德有很大进步,听到同学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自己的理想和进步,而不是今天到了什么段位,或者又和谁分手的时候,我内心是欣慰的,也更加对先生顶礼膜拜了。 先生说:“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有的同学可能听不大懂,简单的说就是告诫你,任何事情要及时去处理去完成。据我的观察,我们的同学身上有一个通病,而且病得不轻,那就是懒。“病即医”,同学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医生,每天上的课就要认真去听,每天该完成的作业就必须当天完成,每天不懂的问题就及时问老师,弄明白。当然,你们也可以团队协作去治好懒惰的毛病。 从今天开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每天都能看到陶行知先生伟岸的身形。我们要以先生的智慧与人格为标尺,比照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刻不忘先生所倡导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处世治学原则,对学校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求真尚美”的英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 高贤信 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②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③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感到自豪。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博物馆走向群众。 ④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工,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作为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积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⑤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关注到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副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⑥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 (选自《经济》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内容来看,二月河先生是一位专职作家。 B.第②段中的“南唐北凌”,“唐”指的是唐浩明,“凌”指的则是二月河。 C.二月河先生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D.“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值二月河先生去世一周年。 16.文中写了有关二月河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7.本文表达了“我”对二月河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3分)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思想使我备受启迪。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它是学生学好各科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思想,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一、师生关系生活化 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必定要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就没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如今的学生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陈腐的教师权威已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成了真正教书育人的前提。 作为教师,一要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及内心世界等。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七八个人围着,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我们那一代人相比定会有所不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苛求,用成人的心理和眼光对待他们,保持一颗童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是构建生活化师生关系的基础。二要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一言一行中,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自今对人们的影响就很大,如今看来不免有简单粗暴之嫌,往往不知不觉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三要宽容学生,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犯错在所难免。学生犯错正是教师施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但得注意方式方法,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往往比惩罚更有收获。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做到宽而有度,这样才能让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躬行(gōng xíng)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冗长:(、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纪念他。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写人作文:老师二三事作文1000字

老师二三事 教室里,一位脸色苍白的女老师正在讲课,她的神情有时严厉,有时慈爱。她的教风也是时而严肃,时而幽默。学生们似乎并不怕她,每当讲到笑点时,教室里总是传出爆笑声。 这,就是我们班的语文刘老师,她教我们一年多,而我屡屡和她“交锋”,但每次都让我心服口服。 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上,刘老师正在讲作文,她说这堂课要进行作文考试,时间是40分钟,还有写满六百字,她的语气不容我们质疑。我一听一惊——天哪,我不是听错了吧?要知道,以前写作文也就四百字上下,至少也得一小时,她太不近人情了!写作文时,我也的确出了问题——我没有准备好素材,作文只写了不到十行。结果可想而知,我和另外几个没完成任务的同学一起被刘老师“教育”了一通。这件事的影响就是,我再也没有拖拉过,年底,我们班还出版了《作文集》。 五年级第二个学期,《同步阅读》中有一篇文章名叫《刘姥姥进大观园》。当我读到“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时,整个人笑得喘不过气来,我立刻想到了刘老师,因为她们都姓刘。因此,我在同学们面前提起刘老师就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搞得很长一段时间里,和我关系比较近的同学一提起刘老师就想起刘姥姥。后来,我不管刘老师愿不愿意,便一见到她就大喊这句话。 最令我吃惊的就是刘老师,她每次听到我这么喊,都是微微一笑,

她并没有责怪我,更没有向我的家长告状,而是在一次交谈中,她提示我只注意到文学作品中的笑点,而忽视了文学家对人物的刻画深意,她还幽默地说:“刘姥姥可是《红楼梦》中出色的外交家哦,她的生存之道令人叹服啊。”这我可没想到,果真如此吗? 这件事倒是大大激起了我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正好,刘老师在班里正在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我在那段时间里不仅看了原著,还上网查了有关“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资料。我这才知道自己的无知,我只注意有关刘姥姥在大观园闹出的笑话,而忽略了阅读一部名著真正的意义。这件事的影响就是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广泛阅读中,我吸收了文学作品中的营养,不仅爱上了书,还爱上了写作,我还经常创作小说呢,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出版我个人的作品集。 因此,我也不得不承认,刘老师的确是一位豁达,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纪念陶行知-高三作文

纪念陶行知-高三作文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难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人心中的陶行知先生,且以一个青年文学爱慕者的姿态浅谈对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认识,以示敬佩之情。 在我眼中,陶行知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个启迪无数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带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虽然我与陶行知先生错过了大半个世纪,无法亲眼领略他的风姿,无法聆听他的谆谆教诲。但他那被历史牢记的精神宝藏透过薄薄的纸张折射出迷人的光辉。向后人叙说着何以为师,何以为人! 陶行知先生的文学造诣之高是世人所共知的,难以用文字比拟。他著有多部诗集,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篇章。当然,陶行知先生作为现代文学教育史上的伟人,我们不得不谈谈他的三大核心思想:“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便是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观当今社会,很多人认为“终身学习”的态度已经过时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至理被当做老掉牙的碎语。经济社会的日益蓬勃的同时,国人的精神世界却面临崩塌的危险。人们的教育观怎么了?所以,继承并宣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教育是终身的,它以生活为前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离开了教育的生活是静止乏味的!生活和教育仿佛是生命的两根脉搏,两

者并存,才能让生命充满活力。在当代,我们不能一味推崇教育,沦为课本学习的奴隶;也不能一味注重生活,离弃教育,枯燥地活着。“教育即生活”至今仍是不朽的理念! 约翰。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的理念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先进性,而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使中国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对此我的理解是:走出学校的圈子,融入到社会中去学习,去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才是真正叩响了人生的“大学”门。局限在学校的小圈子里无法全面地了解世界,无法成就人生!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校园里走入社会中,象牙塔里的学子更是推崇“社会实习”的开展。这很大程度源于陶行知先生对后人的影响。 “教学做合一”,在我认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文里对老师的职责阐述仅仅是授业解惑而已,但新时代对一个教育着的要求绝非仅次而已。对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塑造灵魂”。教学过程应追求艺术性和功效性。为师者要把传道,进修,育人这三个方面都做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育人方式的艺术性。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果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面对因帮助女同学不受欺负而击打同学的学生,他以奖励糖果的方式肯定了该生正义的初衷,肯定了该生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敢,用春风化雨的宽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冲动的错误,在思想上改正。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为当代所稀罕。倘若这种“春风化雨”的教育

精选关于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精选关于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小编收集了我和我的导师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和我的导师 题记:硕士论文进入定稿阶段,最后一部分是致谢。可是要感谢的太多,写起致谢大有不可遏止之势。罢了,只好另撰文来记载我心底那么那么多感动。给我最多帮助的就是我的导师吴昌林。毕业在即,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硕士生导师。 吾师吴昌林,我们专业八人称他为老吴。其实所有老师都被我们叫老了,比如老丁,还比如年轻的博士老蔡等。连文学专业“惟三”的三个男人都被冠之以老字开头呢! 对导师一见钟情绝不为过。当然此情非彼情。第一节课,是

在六栋上的,像见面会似的。老吴两手空空,自我介绍后,让我们随便谈谈自己的情况及未来的愿望。我们就在他营造的美好氛围里有些热烈而又带一丝害羞地介绍自己,从哪里来,毕业学校,在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涯的打算。几乎每个语词和学术貌似离得很远。而就在这样的开场课中,我们相互了解,不止我们和老吴,也是八个人增进了了解。也就在这样的聊课中,老吴发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包括我们的优点和有待进步的地方。当然这是后来和老吴聊天才知道的。比如我对未来有目标,知道明天该做什么,但有时候不免拘谨而显得内向。老吴鹰一般的眼睛锐利而锋芒四射,我承认我无处可逃,而且心里隐隐约约有种被了解的幸福。可以说,老吴是睿智的,睿智的沉稳、博大。 因为见面课,我们八巨头对老吴一致认为,老吴是所有导师中最亲切可人、最平易近人的老师。对于我来说,是最能让我放松的老师。这对于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怯师症的重病患者来说,多么难能可贵!而这又反衬老吴多么强大的亲和力。可这种美好的感觉太短暂。当研究生秘书陈老师通知我的导师是吴老师时,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我想这将是我在南方生活的美好开始。第一次对一个长者更是师者有这么轻松的感觉,也许你无法体会。问题不在于此。当我到他办公室,正式以弟子身份拜访他时,我才知道我是烂泥抹不上墙,老毛病又犯了。好像有一个声音一

陶行知先生写的糊涂的先生这首诗

陶行知先生写的糊涂的先生这首诗,对我的触动较大。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是凡人,都有感情,有喜怒哀乐,对人对事有喜好有厌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以此来评判一个学生,给孩子贴下一个个不好的标签,将其永远定在那里,这样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虽然我们班里有几十号人,对于老师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可对于一个家庭却承载了全部的希望。所以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无论是富有的, 还是贫困的,只要走进班级,他们就是学生中的一员,每位教师就有责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引领他们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 虽然我工作时间并不长,今年也是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理解得还是蛮深刻的,那就是每个所谓的问题孩子,其实背后可以说都有一段“故事”,一定有他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一段心路历程。下面我就讲几个例子,说说我工作以来碰到的情况吧。 我以前教的一个班里有个学生,非常不合群,据其他同学反应,他从来不跟别的学生交流,课堂上也不吵闹,就呆呆地坐着,上课也不迟到,每次都是踏着铃声准时进教室。说他违纪违规,还真是没有,但是看他又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副凡事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后来的一件事,我了解到他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数学老师要求大家准备一本厚的笔记本,用来摘抄错题,说最好整个初中阶段都用这一本,所以最好用稍微质量好一点的。结果那个学生用的就是学校发的那种薄薄的数学本。数学老师就把他叫来办公室,问他是不是没钱买本子。他马上态度很凶地顶撞:谁说我没钱,你怎么知道我没钱,凭什么说我买不起。后来我听说整个事情的经过,就开始留意这个学生,终于了解到,原来他对一切事情的漠不关心其实都是装出来的。他父亲得了癌症去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