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1968年10月7日,美国主要制片人和发行人表示,他们就电影分级法达成一致意见,关于电影分级制的法律于1968年11月1日起生效。(所谓法律也就是电影主要行业的自律性规范文件。)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瓦伦蒂赞成新的分级制度,即凡美国生产的影片分为四级,以期望既给制片人更大的创作自由,又保护青少年免受因这种表现自由而遭受有害的影响。从1968年11月1日起,每部影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为不同等级。这项工作由美国电影协会下属的电影制片法管理机关实施(该机构的领导人是杰弗里.舒洛克)。根据1968年电影法的分级制,影片分为这样几类:

G级-----适于一般观众的影片;

M级-----适于成年观众的影片;

R级------限制16周岁或更大一点的观众观看,除非这些观众由父母或监护人陪伴;

X级-----禁止16周岁以下观众观看的影片。

这个法规受到了普遍的赞扬。该年10月8日,由宗教、广播、电影等机构联合发表了一个共同声明,对新的电影分级制给予“完全和真正的支持”,但也有反对者(如瓦特.里德.吉尔,重要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认为该法所规定的审查制度不实际和不方便,应在协商自愿基础上进行修改。

1970年1月27日,瓦伦蒂宣布美国电影协会对电影分级法进行了修改。“M级”改为“GP”,即任何观众都可观看。后来8年中又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GP”改为“PG”(适用于父母陪伴者),“R”级观看者年龄由16周岁升到17周岁。这样,制片人和电影院老板在5年内终于设法取消了“正风会”的ABC等级制,于是,满17岁的人可以进影院了。

1990年10月3日起,美国电影分级制又作了修改。“X”级改为“NC-17”级(即17周岁以下观众不能观看的影片)。在此之前,美国电影协会受到相当大的要求其修改分级制的压力,原因是过去“X”级影片,在大家心目中是色情电影。凡色情电影一般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等传播媒介就不给登广告。一般的电影院也不让上映,而且美国电影协会也不保护其版权,上座率和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制片人干脆另划一类A,意思是成人电影,是艺术片,而非色情片。在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之后i,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瓦伦蒂终于在1990年9月26日宣布了上述的修改。依据新规定:“NC—17”级影片被认为是艺术片,可以在传播媒介上登广告,可以在一般电影院上映,而且美国电影协会也保护其版权。

1

八大电影公司简介

好莱坞最早的八大影业是指米高梅(MGM)、派拉蒙(Paramount)、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华纳(Warner Bros.)、联美(United Artists)、环球(Universal)、哥伦比亚(Columbia)和雷电华(RKO)八家。这八家电影公司创立组成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为所有在美国上映的影片分级,并为美国电影的利益进行游说。当时的八大影业全是垄断企业,特别是前5家公司,不但垄断了电影制作、发行各个环节还拥有自己的院线,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迫于美国反垄断法而出售了自己的院线(但目前大电影公司又开始介入影院经营,如索尼已拥有美国最大院线20%的股份)。由于失去院线加上电视普及的冲击,八大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导致雷电华在50年代破产,但因为迪斯尼(Walt Disney)的崛起,填补了雷电华留下的空位。之后好莱坞开始进入萧条期,20世纪70年代,原来的第一大公司米高梅逐渐衰落,而被联美收购,但联美的好日子尚未开始,就因为投资了影史上最最亏本的“巨片”《天堂之门》而破产,反而要米高梅来收拾残局,组成了米高梅/联美(MGM/UA),八大影业变为叽蟆S氪送 保 恍┬」 驹?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并崭露头角,象三星(TriStar)、新线(New Line)、卡洛可(Carolco)、奥利安(Orion)等,但它们始终没有达到七大的规模,三星和新线直到被大公司收购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好莱坞开始复苏——大购并开始了。先是依旧衰弱的米高梅被CNN的母公司特纳广播收购,特纳已经有了新线和城堡岩(Castle Rock——《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等名片的制作公司)两家电影厂,并很快发现米高梅的烂摊子很难消化,于是特纳在留下米高梅唯一值钱的东西——世上最大的影片库来充实自己的电视节目后(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米高梅/联美的老片的DVD是由华纳发行的原因),就把米高梅转手给了一家意大利金融财团,唯一让米高梅感到一丝希望的是特纳没有夺走007的版权。1985年,即使《星球大战》三部曲的发行也未能使福克斯摆脱破产的阴影,澳洲人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及时出现并收购了它,媒体大亨默多克确实有起死回生的绝招,在新闻集团的运作下,福克斯不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FOX。日本的索尼收购了CBS唱片后也在1989年从可口可乐手里收购了哥伦比亚和三星,组成了索尼影业(Sony Pictures/Columbia-TriStar),尽管新公司一开始连续多年的亏损让索尼不堪重负,但索尼并不愿放弃。而索尼的同乡松下在收购环球及其母公司MCA后,发现盈利遥遥无期,也未能给其影音硬件的销售带来多大好处,便将MCA售与了加拿大酒业巨头西格玛。迪斯尼通过《小美人鱼》也重展雄风,并且为了区别其儿童片的发行,迪斯尼成立了专门发行“大人片”的试金石(Touchstone)和好莱坞影业(Hoolywood Pictures),并将三个发行品牌集合为比威发行公司(Buena Vista——BV)。但进入90年代后,凭借《本能》、《终结者》系列等成功巨片春风得意的卡洛可却开始遇到了大麻烦,它的规模无法承受连续进行的大投资,《割吼岛》的失败让它血本无归、掏空家底,《星门》的上映让卡洛可彻底破了产,它的影片库出售给了米高梅。时代华纳在90年代收购了特纳广播,新线和城堡岩也就加入了时代华纳。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七大公司全部都成为了跨国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迪斯尼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片商Miramax和ABC电视网;派拉蒙被拥有MTV的维亚康姆(Viacom)收购,并建立了UPN电视网;福克斯重组为福克斯娱乐集团并建立了美国第三大独立片商福斯探射灯(Fox Searchlight);时代华纳与AOL合并;西格玛收购了宝丽金后,由于发生巨额亏损,又被法国媒体巨头维旺迪购并,重组为一家新公司维旺迪-环球(Vividen-Universal);米高梅尽管仍未恢复元气(其市场份额甚至不及Miramax等独立片商,海外发行权也委托给了福克斯),但也建立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并且既收购了卡洛可影片库后,又收购了奥利安、宝丽金影业等破产公司的影片库,重新拥有了世上最大的电影库。当然,新成立不久的梦工厂(DreamWorks)也开始显露实力,但无论从其市场份额还是涉及业务的深度广度来说要成为新的第八大还有距离。2004年,长久的谈判之后,其间经历索尼的犹豫和华纳的放弃,索尼影业终于倾30亿美元巨资,并负担了米高梅的20亿高额债务,确定了对米高梅集团的收购,而最终的收购工作也将在2005年年中完成。通过这次收购,索尼取得了米高梅丰厚的影片库,也为进一步占领电影之场做好了准备。这次收购也就意味着,曾经的八大又少了一家。因此,现在八大影业已成一种俗语,指的是好莱坞的主流片商,真正称的上“大”的目前只有6家,也就是美国电影协会(MPAA)目前的6个成员:索尼影业(Sony/Columbia)(包括米高梅(MGM/UA)),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Disney/Buena Vista)、华纳(Warner Bros.)、派拉蒙(Paramount)、环球(Universal)。

美国电影文化对国际文化的影响

[摘要]美国电影中融入了美国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从文化的视角对美国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电影中所体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包容性。 [关键词]美国电影好莱坞文化特征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就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1]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好莱坞电影同时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形响嗤之以弃。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

美国电影60-70年代赏析

美国电影60-70 年代赏析 一·前言: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样十年的区分也不是说一定在十年内,关键是关联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是很难界定清楚的,只是大概。美国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电影史离现在不太近又不遥远,,所以对其作用与意义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然而也因为这个原因讨论它又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了解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国电影的崛起也许能指出一条出路。个人认为,任何事物是有联系的。任何艺术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以文艺复兴为参考,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等角度试图了解这一时期的电影特色。之后笔者同时也认为,这一时期的电影是处于一种承上启下或者说是一种近似于文艺复兴的前期的状态。很多电影人开始探索好莱坞辉煌以后的出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二·背景: 表现:笔者认为三十到四十年代,美国电影始终处于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中类型影片,在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 年代初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对白、歌曲和音乐的使用,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 而四十到五十年代,美国电影开始下滑呈现颓势。“美国电影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 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 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 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 年前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最甚者是自1947 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1948 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 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主要发生在40 年代中期至50 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 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而七十年代后的美国电影又开始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流派,包括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形式主义Formal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film,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真实电影与后现代电影相继完善并日渐成熟。可见,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其重要意义。原因:历史方面:美国历史自1960 以后,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 经济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 则仍不断膨胀;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 继续增加, 1970 年, 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 社会方面:1960 年初期, 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1960 年代中期, 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由于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集中, 60 年代后期, 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 70 年代初期, 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 是大恐慌以来, 最严重的一次. 文化方面:社会摇滚的盛行,嬉皮士的出现,美国出现了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有更强烈的怀疑精神。所以那一时期的电影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三·六十年代电影概况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G.R. 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

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观《世界电影史有感》 电影,这一元素自诞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一直活跃在近现代文明的历史舞台上。自2009年底2010年初的《阿凡达》在全球掀起一阵新的狂热效应之后,单单对于电影本身的了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了。越来越多的影人及资深影迷纷纷将目光转移并锁定在了电影的制作背景上。而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其运作模式还是拍摄水准制作功底都位及全球电影界的翘楚。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无论是《与狼共舞》的叙事,还是《骇客帝国》的科技,或者是卡梅隆曾经保持了13年的全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都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以此切入分析《阿凡达》获得成功的背景。正如知名电影评论人莫绶所言:“《阿凡达》的成功并不是一鸣惊人,而是根植于美国文化创意领域深厚的积累沉淀。” 如今我在读完《世界电影史》之后对其中美国电影史部分,特别是战后至今的美国电影史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想在此谈谈我对其的看法并分析一下我所理解的战后至今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由于阅读时间仓促,且下文所述皆为个人粗浅见解,还望老师指正。 一件艺术品往往和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通常是将艺术家的名字记录下来。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把个别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置于一种社会真空状态之下,或者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处于社会历史之外。如果说个别艺术家超越了社会生活,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社会生活同样高于该艺术家的整个内在,因为每部作品至少都带有两个印记——艺术家的印记及其作品所在环境的印记。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时期的电影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整个大环境下各个不同导演发挥各自的主观想象力与创造力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 “战后初期美国好莱坞电影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罗斯福的自由主义在恢复时期(1945-1947)风行于好莱坞的一些制片厂内,这个时期社会纠纷很多,在这个电影 的首都也不例外。那些战前的电影大师,如约翰·福特、卡普拉、惠勒,似乎准备重显 身手,大干一场。电影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卖座打破了记录(1946年售出50亿张影票),盟军的胜利又为好莱坞打开了新的世界市场。(日本、西德、意大利 等轴心国)”[1] 威廉·惠勒以极大的热忱和心血拍了《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这部具有鲜明时 代特征“恢复时期”特点的影片。这位作风细致的杰出艺匠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三个复员军人——一个银行家,一个飞行员,一个失去双臂的残废者一一归来的情景。故事结局虽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排行榜

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排行榜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每年票房市场占有份额来看,好莱坞中能称得上大电影公司的只有六家,包括华纳兄弟影业(Warner Bros.)、派拉蒙影业(Paramount)、20世纪福克斯影业(20th Century Fox)、索尼/哥伦比亚影业(Sony/Columbia)、迪士尼影业(Buena Vista)和环球影业(Universal)。至于米高梅、新线、派拉蒙优势等影迷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公司,有的已经被收购,如索尼2005年吞并了米高梅,华纳2008年吃掉了新线。有的则是大公司旗下一些专门发行小电影的子公司,如派拉蒙优势、福克斯探照灯、焦点影业(环球旗下)等。狮门影业、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这类则是有特色的独立电影公司,规模不大,但都有独门生存秘技,譬如狮门影业每年靠发行小恐怖片(如《电锯惊魂》系列)占领一定市场份额,而顶峰娱乐最近则靠《暮光之城》异军突起。至于发行过《无耻混蛋》等电影的韦恩斯坦影业,原本属于迪士尼旗下的,但2005年韦恩斯坦影业成功“赎身”,如今也成为独立自主的电影公司了。这就是好莱坞目前最为活跃的电影公司,虽然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每年电影业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由前面六大电影公司收获。这一格局,从新千年开始至今从没变过 华纳兄弟最强势 然而,六大电影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也有高下之分。从2000年至今的9年内,在票房市场上最占优势的当属华纳兄弟影业。每年年终各大公司统计当年票房战绩的时候,华纳兄弟影业几乎都是排到前三名的(除了2006年排名第四),而在2001年、2003年、2006年、2008年,华纳兄弟影业都是当年美国票房最大份额的拥有者,一般都能抢占当年票房市场15%-18%的份额。今年9个月各大电影公司的表现,华纳的成绩依然是最亮眼的,所收票房竟然占到总额的20.6%,比目前排名第二的派拉蒙影业要高出3.4个百分点,如无意外,今年的票房冠军依然是华纳兄弟影业。为何华纳兄弟影业能在新世纪票房市场上独占鳌头,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哈利·波特》系列。 但华纳并不只靠吃波特的老本,去年《黑暗骑士》的成功可能会让“蝙蝠侠”系列成为华纳接下来十年内的票房利器。目前华纳面对迪斯尼影业将皮克斯、惊奇漫画公司等票房制造机收编旗下的严峻考验,也都做出有力措施——开发DC漫画影业部门(DC漫画超能英雄包括蝙蝠侠、绿灯侠、超人等)。避免市场份额被惊奇漫画的超能英雄电影,如《X战警》、《蜘蛛侠》等完全占领。另外,华纳在小成本电影的发行上也有不少心得,今年暑期档他们发行的一部造价只有3500万美元的喜剧《宿醉》,光是在美国就已经收回2.74亿美元的票房。做好大片续集、成功开发新大片系列,以及同时兼顾小成本电影,这一经营方针让华纳兄弟影业成为美国六大 电影公司中最有“钱途”的一员。 迪斯尼坐二望一 迪斯尼影业在过去十年中的成绩可能只属于中等生,除了在2000年以及2003年成功当上当年票房老大之外,其余8年成绩相当不稳定,2002年和2006年当过票房亚军,2004年和2007年成为票房季军,其他时候都是不入三甲。从公司经营状况来看,先前的迪斯尼比较依赖《加勒比海盗》系列和皮克斯动画片,没错,这两个都是票房利器,但致命缺点在于产量不高。在这些电影缺席的情况下,迪斯尼并没有找到其他电影与各大电影公司抗衡,最终导致成绩飘忽不定。 不过,在未来的日子里,迪斯尼有望成为优等生。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收购了惊奇漫画公

美国十大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当时公司拥有导演E.刘别谦、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并拥有不少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明星,如S.邓波儿、L.杨、H.方达、G.佩克等,他们曾拍摄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影片。这一时期,公司生产的影片样式不一,艺术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影片的技术质量都比较高。 t940年J.福特为公司导演的《怒火之花》可作为艺术与技术质量俱佳的例子。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9月16日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娄巴特技》(1963,一译《埃及艳后》),遭到失败。1972年又推出《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泛滥于70年代的灾难片样式。70年代后期,该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维斯买下了这家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电影制片公司。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莱默尔于1914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月环球城正式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窦萍主演的音乐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赢利颇丰。在它的产品中,象《西线无战事》(1930)那样的严肃作品极少。1946年环球公司和国际影片公司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美国音乐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年代摄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大白鲨》(1975)。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262924.html,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作者:刘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9期 摘要: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多元性是必然的。作为娱乐手段和视听艺术,好莱 坞电影是美国文化在荧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其能在世界范围内强势发展。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130-02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融合碰撞,为达到共存的目的而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美国民族的多源性铸造了其文化的多元性。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特征。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决定了好莱坞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也正是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才使好莱坞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好莱坞电影除了擅长讲故事以及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其完整的叙事结构也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为全球观众所接受。好莱坞电影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多元文化。 一、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成因 美国文化就其创造主体及其特性而言,是一种“移民文化”。由于美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来自世界不同种族、民族、族群的移民,其多源性铸造了文化的多元性。综观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其移民群体是不同的。美国移民始祖基本上是西欧人,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随后北欧人、中欧人、东欧人、南欧人大量涌入,同时非洲人也被迫作为奴隶迁居美国,进而亚洲人、拉丁美洲人纷至沓来。美国移民的动机也因“多源”而呈现多样性。有因宗教迫害而移民新大陆的,有因革命失败而流亡美国的,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到美国谋生的,他们当中有为摆脱不幸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有向往自由民主和优裕生活条件的,也有追求高新科学技术的。 美国移民迁徙还具有连续性。移民浪潮不但没有随着美利坚民族形成而结束,反而因美国的发展与崛起而不断高涨。来自不同时期的移民不仅吸取欧洲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亚洲、非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广泛被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美利坚文明经历了偏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留有浓重祖籍国印记的初步形成阶段,逐渐从欧洲传统特别是英国传统中“独立”而出;后经蓬勃的西进运动与工业革命,新文明在地域上由北美洲东部扩展到西部,在内容上脱离欧洲文明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创造了美国特色。二战以后的美国文明获得了新发展,多元化成为其主要特征。整个美国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由“合众为一”到“由一为众”再到“合众为众”的轨迹。美国移民文化呈现一派斑斓绚丽的多元特色。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 结课影评 《阿甘正传》赏析 电影《阿甘正传》赏析 阿甘正传说时候当时老师说要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是很感兴趣,因为看的实在是太多了,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看过都不下5遍了但当真正投入进去看的时候发现每一次看都会读到不一样的东西! 影片的开场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是成年人阿甘,导演运用车站和等车人之间的聊天巧妙的打开了阿甘的话匣子,也带领观众进入了了阿甘的回忆。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等九路公交车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去去的人。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 阿甘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布巴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布巴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

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这是个智商只有75的“傻子”,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平凡的生活着,然而,当他用略显含混不清的语调讲述回忆时,观众惊讶的发现,阿甘几乎见证了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史。他“教”猫王跳舞,参与“黑白同校”,加入美国最流行的橄榄球运动队伍,参加越南战争,甚至作为“第一批访问大陆的老美”亲生见证了中美的“乒乓外交”。值得关注的是,导演成功地运用交替蒙太奇的手法,将电视中的新闻报道穿插在影片中,阿甘也成了这“画中画”里的人物。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巧妙而又不是自然的叙述了包括水门事件等4次总统遇刺事件以及尼克松辞职等美国的重大史实,更像观众展示了阿甘3次被总统接见的光荣史。成功地让观众们从特技效果中接受了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感觉沉重或压抑。阿干傻气十足的画外音更是诙谐。影片不仅在讲述阿甘正传,而是借阿甘这个憨厚的傻子之口,向观众展示另类的“美国别传”。 在阿甘的生活中有一个女人影响了他一生,她就是珍妮。“快跑,阿甘!”这句话简直是阿甘的座右铭。当童年的阿甘因为带着腿箍且智商较低而受到同学追赶欺辱时,珍妮的一句:“跑,阿甘,快跑!”似乎激发了阿甘天生的奔跑潜能。在这个镜头中导演很好的运用了慢镜头的手法把阿甘在奔跑时腿箍渐渐破碎,跑路的姿势也从难看到优美。腿箍破碎时发出的清脆的金属撞击声,珍妮的一声声喊叫,阿甘的呼吸声。这一切都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奇妙的声画蒙太奇效果。在这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阿甘为了逃避别人的追打而逃跑,他是在跑向新 生! 时隔几年同样的追赶使阿甘跑进了大学,跑上了橄榄球场,跑到了白宫。在当时的美国橄榄球是最流行的运动。这也是阿甘第一次来到白宫见到当时的总统。也正是同样的奔跑但场地不同了,这次是在越南战场。虽然同样是奔跑但这次的意义大不同这次的奋力狂奔于阿甘而言这一次,他跑出了勋章,再次跑进了白宫,并意外和珍妮重逢。但对于他的同伴而言这可是救命之恩。尤其是丹中尉,阿甘的奔跑与营救使他殉国的光荣梦想幻灭,他的后半生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但此后又是阿甘,再次改变的他的人生。 与前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奔跑相比,阿甘后来那次长达三年之久的横跨美国的长跑并不具有任何特殊意义,就因为阿甘“只是喜欢跑”。然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

在米高梅制片厂(MGM)的鼎盛时期,每部米高梅电影都以“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字样结束。尽管并不是每部美国电影都是由好莱坞制作的,但是大多数美国电影都是一个特定制作模式的产物。此模式将各种不同的要素以一种独特方式加以融合,同时好莱坞也不断地将该模式加以完善。 “好莱坞”不仅仅指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制作电影的场所。它不仅包括制片厂、实验室和其他类似的建筑,也不仅包括制片人、明星、导演、编剧和其他参与电影制作的人员。“好莱坞”也是一套统一连贯、观众乐于接受的美学和风格的规则。这些规则背后是一个用以维持和支撑它们的工业体系,其中包括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以及围绕这些制度的电影文化本身。 电影文化的范畴包括广告、宣传和影迷杂志的文章(或者呈现方式)以及观影经验,后者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1908年在镍币影院观看长度为一卷本的电影的经验与1920年代在电影宫观看无声片的经验大相径庭。同样在1950年代免下车影院,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小银幕多厅影院,这些场所中的观影经验和今天多厅影院(8-15米的银幕)以及超大影院(16米以上的银幕)中的观影经验也完全不同。 而该书探讨的正是美国电影的现象,即它是什么,以及它如何运作这样的问题。为了使读者了解美国电影是什么及其运作方式,就有必要探讨其制作方式。好莱坞有自己的运作方式,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它发展出一套制片厂、明星、发行、呈现、宣传和市场的独特的体系,这套体系确保了利润。这种制作模式不仅确定好莱坞商业化的本质,而且还决定拍摄电影的种类,这些电影的呈现方式,以及这些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 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五章)集中探讨的是好莱坞的定义,即它是一个独特的、有效的体系,制作不同寻常的产品——电影。第一章“电影作为一种机制的出现”追溯了美国电影制作的历史演进:从玩具、新奇的玩意、游乐场的杂耍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制作模式,该模式旨在以天衣无缝的叙事来娱乐大众。随后几章将探讨“经典好莱坞电影”(第二章集中探讨“叙事”,第三章集中探讨“风格”)、“制片厂体制”和“明星制度”,这部分探讨了该体系的本质,并详细描述了作为一种独特制作方式的好莱坞的基本构成元素。 正如好莱坞将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纳入一个有效的系统,它也将其生产的电影分门别类:通过类型体系来制作并销售电影产品。所以,本书的第二部分(第六章到第十一章)通过探讨主要的电影类型与特定的工业文化机器之间的关系,即类型与好莱坞机制以及好莱坞大众文化机制的关系,来审视好莱坞电影的运作方式。 在电影产品领域,类型体系重复了一些以电影工业体系为基础的组织方式。该体系奠定了宽泛的电影类型范畴。这些类型通过经年的实践证明其商业价值,并有助于稳定生产流程,从而降低资金风险。观众会去电影院观看与他们以前看过的相似的电影,也就是说,观众反复观看喜剧片、情节剧、战争片、西部片和其他类型电影。 该部分还将这些类型电影与更普遍的文化观照相联系,后者启发了前者,而前者使这些观照得以具体化。这些章节按年代顺序加以安排,粗略对应的是各个时代制片厂生产的最优秀的类型片。

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组图)

第1页:米高梅影业:5头狮子演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中国观众也开始熟悉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公司,熟悉出现在片头的电影公司的标识,比如,梦工厂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米高梅的雄狮,华纳兄弟标有WB字样的盾牌等。但你知道隐藏在这些标识背后的故事吗?梦工厂影业公司标识中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到底是谁?派拉蒙影业公司标识中的那座雄山原型究竟位于何方?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标识中手持火炬的女人又是何方神圣? 米高梅影业:5头狮子演过雄狮利奥 米高梅影业 1924年,电影公司宣传人员霍华德-迪斯为塞缪尔-高德温的高德温影业公司设计了“雄狮利奥”标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队——雄狮队。几年之后,高德温影业公司与米特罗影业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业公司合并,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米高梅,并保留了雄狮利奥这个标识。 自此之后,共有5头狮子扮演“利奥”这个角色:最初的狮子名叫“斯拉特斯”,“统领”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无声影片;第2头狮子名叫“杰基”,是米高梅“雄狮军团”中第一个被观众听到怒吼声的成员。由于仍处在默片时代,当雄狮利奥的标识在大银幕上出现时,相关人员会用留声机播放杰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杰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头狮子;第3头狮子名叫“坦纳”,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当时杰基仍然出现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头狮子没有名字,鬃毛非常浓密,但被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第5头狮子就是自1957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利奥。 米高梅的座右铭是“为艺术而艺术”。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英语电影赏析教案

英语电影赏析教案 【篇一:英文电影赏析教案(课时授课计划)】 附件4: 课程教案(课时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英文电影赏析 课题:重温《阿甘正传》,再现美国文化历史 授课对象:南湖校区本科生 授课周次: 5周 课时:6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电影,让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增进同学们 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课外拓展同学们的词汇量与语法知识。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技术课还应写明注意要点、技术要求等) 教学内容包括:introduction to film, plot description, film appreciation和film analysis四个方面。 重点:了解影片中主要人物gump’s mother, jenny, captain dan;影片主题destiny和love;影片中涉及到的美国历史与文化,如 ping-pong diplomacy, the assassination of president wallace, the 3-k party, the desegregation of black people等。 难点:对影片中历史文化的认知较少会影响学生对整部影片的把握;模仿影片英文对话过程中语音等的纠正;对影片的英文概括将是难点。

【篇二: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 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执教人:何菲 课时说明: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指导学生提高对西 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 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观看电影中的其精彩部分(highlight),在“质感”的英语中感 受体悟原汁原味的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大 胆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悟,从真实的交流中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查找 材料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喜欢思考, 能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但他们也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2. 教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

浅谈美国电影文化

浅谈美国电影文化 [摘要]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因特网时代,谁买下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时代。”诸如“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日常生活、走向世每个角落。 [关键词]美国电影;好莱坞;文化特征;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 一美国电影中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而美国公民鼎立膜拜这种个人英雄,他们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因此,美国电影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希望以此鼓励自己民族,勇于承担自身责任, 并为社会做出贡献。《2012》里那位黑人总统,在人类大难临头之际,他放弃了登上逃生船的机会,留下了这样一句台词:“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要胜过二十个老政客。”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是一种以人类未来为己任的英雄主义境界!《蝙蝠侠》、《夜魔侠》(超胆侠)、《钢铁侠》、《绿巨人》中,男主角都以个人超凡的能力拯救社会,惩罚罪恶。而这类的孤胆英雄在电影的开始往往只是平凡人,体现了平凡的公民也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他们无论面对何种危机,苦难,无论收到何种致命的打击,从来不相信失败,英雄们总是用无比清醒的理性的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布局,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典型的例子如《勇闯恶魔导》,《极限特工》,《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等等,在电影中广泛制造完美英雄的个体力量,将此力量无限 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美国电影中永恒爱情和家庭亲情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哪部电影,都或多或少的描述爱情的完美与永恒。家庭是美国人最为重要的部分,911后美国彻底改变了人生活观念:家庭最温暖亲情最可贵。所以反映爱情和家庭亲情的美国电影用着神起的力量,仿佛人与人之间

美国著名电影公司(表)

美国著名电影公司 1 现在的七大公司(除迪斯尼本身为大公司外,其余均为其它公司的附属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1912.5 1993年,被维亚康姆集团收购 环球影片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Co. 1912.6.8 2004年,通用电气把环球和旗下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合并,成立NBC 环球,现即隶属通用电气公司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 Bros. 1923.4.4 1990年,时代(1918)与华纳合并为时代华纳,2000年时代华纳现美国在线(AOL )合并为AOL 时代华纳,2003后又改称时代华纳 华特迪斯尼公司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1923 皮克斯动画工厂(PIXAR Animation Studio)(1986年)(2006年1 月24日收购) 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Miramax )(1979年)(1993年收购) 试金石电影公司(Touchstone Pictures )(自己成立的子公司) 好莱坞电影公司(Hollywood Pictures )(自己成立的子公司) 米高梅电影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1924.4.24 1981年,联美被米高梅收购;2005年底,被索尼收购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1924 1989年9月25日,被索尼收购,改名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1935.5 1984年,被默克多的新闻集团(澳大利亚)收购 以前的八大公司(上述途迪斯尼外加以下两个) 联美(联艺) United Artists 1919 1981年,被米高梅收购 雷电华电影公司 Radio Keith Orpheum 1928 1951年退出电影圈 其它公司 梦工厂 dreamworks 1994.10 2005年被派拉蒙收购,2008年又分家 新线公司 New Line 1967 1993年,被时代华纳收购 城堡石娱乐公司 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 1987 1993年,被特纳收购,1996年,特纳被时代华纳收购,现隶属华纳兄弟 狮门电影公司 Lions Gate Films 1997

美国电影文化价值观解读

电影中美国文化价值观(1)电影是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的载体,而美国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有世界影响的大片,在无声无息中渗透美国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世界价值观的主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世价值,成为世界人民的生活信条和生活指南。 李徽:《变形金刚 3》所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析:一、新时期美国寻梦:美国梦指的是: 在美国人人享有均等机会,可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理想。二、重书个人主义英雄轶事: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精神。美国英雄是平民英雄———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三、再现救世主义救世神话:美国人深信“我们是上帝选中的民族,我们要把自由传播到世界各地。个人价值、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崇尚自由这些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正随着影片不断侵入其他国的本土文化。 白姣:《当幸福来敲门》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探——一、影片创作背景:美国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出版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而来,是借鉴的真实的人和事,它叙说了美国一个小人物如何从社会底层挣扎着追求成功的过程,属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二、影片主要故事情节:《当幸福来敲门》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家克里斯·加德纳真实的人生故事的翻版,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它是一部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的平凡小人物的艰辛奋斗的血泪史。三、影片所折

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是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其核心就是崇尚人人平等自由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1. 首先,该部影片体现的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独特的幸福观。 2. 其次,该部影片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美国梦的不懈追求。 3. 然后,该部影片还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真实地再现了清教徒的奋斗历程。 4. 再者,该部影片反映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美国人非常崇尚的个人主义。首先,影片中体现了主人公独立的观念和自助的精神; 其次,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 再者,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在艰苦的个人奋斗历程; 最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还表现在对个人、社会、家人的责任感。 5. 该部影片中还反映了美国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其他思想。 任晓琨:从《变形金刚 3》看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折射:、《变形金刚 3》概况。二、《变形金刚 3》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 新时期美国寻梦:所谓美国梦,它有双层的含义,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它是指美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则可以理解为,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只要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并实现自身理想,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创意、勇气和决心才能迈向繁荣,而不是依赖某种特定的社会阶级或者他人的援助,而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则是他拥有财富的多少。( 二) 重书个人主义英雄轶事。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都是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其中个人主义体现的是美国人对自由的崇尚,而英雄主义则是针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三) 再现救世主义救世神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