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程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程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程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程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课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运动和力》复习课导学案

邾城街第五初级中学江宏

一、基础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

态。

(2)得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_____而概括得出的。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利用和防

范举例:①利用:。②防

范:。

3.平衡状态:物体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4.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5.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 (2)大小_____; (3)方向_____; (4)作用在

___________。

6.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

大小和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___________。 (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7.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_____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_____________的力。

8.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___ __、 (2) ____ _。

9.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2、、3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2、、3 二、考点分析、考题赏析

考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

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5.牛

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

明。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1 (2011·河源中考)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C.落到地面上

D.立即停止运动

考点2、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如“惰性”:惯性可理解为“惰性”,表现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2.普遍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例2 (2012·临沂中考)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考点3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角度:科学推理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3 (2013·泰州中考)如图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

的自由下滑。

(2)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个力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运动。

考点4、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1.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判定:二力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2.平衡力的合力: (1)一定等于零。 (2)当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平衡力,即在这个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求力的大小:已知二力平衡的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另一个力与已知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

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5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考查角度:①实验中干扰因素(摩擦力)的影响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步骤

例5 (2012·襄阳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

条件”的实验中:

(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

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

是。

(2)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

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

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二力平

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考点6、对摩擦力的理解 1.摩擦的种类: (1)滑动摩擦、 (2)滚动摩擦、 (3)静摩擦;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产生条件: (1)两物体间表面粗糙。 (2)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两物体相互挤压且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上有压力。

4.增大有益的摩擦的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例6 小明用大小为10 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推着重为50 N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 N。摩擦力的方

向。

当用20 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为N。若将推力增大到30 N,摩擦力为N。

小明用大小为10 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推着重为50 N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 N。摩擦力的方向。

当用20 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为N。若将推力增大到30 N,摩擦力为N。

考点7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考查角度:①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形②操作方法的改进

例7 (2013·长沙中考)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

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

(4)实验中,小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经常不稳定,为此,小华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其中的好处是。

三、课堂练兵

基础题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经验

B.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4.子弹从枪口射出去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 )

A.受到火药的推力

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具有惯性

D.惯性大于阻力

5.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 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方向是 。

中考试题

1、 (2013·临沂中考)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

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

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前倾或后仰

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

2、(2013武汉中考)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

动。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上滑板车之后与踏上之前相

比,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强会 ;小朋友的另一只脚用力蹬

地,使踏板车向右滑动起来,脚离地后,由于 ,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请在图中画出滑板车向右滑行时前轮对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3、如下左图所示是一架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的示意图。如果用F 表示钢索的拉力,用G 表示电梯受到的重力,那么能正确表示电梯受到力的示意图的是( )

4、(2012·绍兴中考)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 、B 、C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 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 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

一定律

5(2013·日照中考)(1)如上图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上右图所示,由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

表面材料 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 从A 处下滑 从B 处下滑 从C 处下滑 毛巾 44 45 45 27 28 27 14 13 13 棉布 50 51 50 31 30 31 16 15 16 木板 67 68 68 41 40 41 21 20 21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李丽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大

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张华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

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如图是他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实验装置图。

①李丽同学为了完成她自己的探究应该按两个图所示的方案进行。

②张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请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N之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

像可以得出Ff与FN的关系是。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呢?”张华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

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图甲的示数一样,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的结论。而李丽将图甲中

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图甲中示数的一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

关”的结论。你认为的结论是错误

的,错误的原因。

FN/N

Ff/N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3890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 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 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中学初中体育教学足球正脚背运球教案

中学初中体育教学足球正脚背运球教案 课的设计: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以新授“足球运球”为课的主要内容,在遵循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本课把传统游戏“障碍跑”与足球运球的教学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戏,不但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过渡和教学内容由难到易的迁移,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合作的精神。 课时计划 年级:初一年级人数:32人课次:球类项目第1次课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70%的学生掌握足球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足球相关练习,积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足球练习和游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学习切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教学内容(1)正脚背运球 (2)身体素质练习 重点 人不离球(将球控制 在脚下) 难点 运球过程中的扩大视野,随 时观察周围情况的习惯 课的结构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 间 次 数 组织形式与要求 开始部分2′一、课堂常 规 1.师生问好。 2.布置本课内容,提出 希望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 1.体委整队,报告人 数。 2.师生问好。 3.认真听讲,明确本 课内容目标和要求 1/ 1/ 1 组织:四列横队站立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精神饱满,注意力集 中。 3.认真听讲;明白目标 课的结构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 间 次 数 组织形式与要求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彩灯闪 烁 C. 海水奔 腾 D. 春风拂面 2.如图甲,水平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s内物体不受摩擦 力 B. 4~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C. 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3N D. 6~8s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 2015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了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孙可 B. 地 面 C. 看台上坐着的观 众 D. 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L甲=L丙 C. L甲=L乙<L丙=L D. L丁<L乙<L甲<L丙 丁 5.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足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远 B.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得最远 C.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近 D. 朝各个方向跳得都一样远 6.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 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 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利用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采取的正确投掷方法是() A. 在目标的正上方投下 B. 刚过目标就 投 C. 提前投下 D. 都不行必须降落 8.一辆重4×105牛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它受到的阻力是5×104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 A. 4×105牛 B. 5×104 牛 C. 4.5×105 牛 D. 3.5×105牛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下来 B.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C. 交通法规对各类车辆限速,是因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汽车惯性越大 D.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所受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 了 B. 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C. 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 来 D. 冰块融化成水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2~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 0~2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等于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D. 5s~7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大于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运动和力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树上结出桃子 2.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艄公用撑杆推岸,船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3.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4.下列物体中,接近20N的是() A、一个中学生 B、一个书包 C、一辆载重的汽车 D、一支钢笔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发生() A.飞扬的尘土就不会落回地面 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里 C.人头撞到墙上不会感到疼痛 D.人轻轻一跳就会离开地球 6.下列有减小摩擦力作用的是() 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②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塞入试管口③自行车轮胎表面做有凹凸花纹④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⑤浴室的窗上装有磨砂玻璃 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人无法走路 B、火柴头难以划燃 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D、自行车刹车失灵 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9.下面几个事例中,对我们不利的惯性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物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浇地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停下后,瓢里的水泼出来 C.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 D.车突然刹车,车内的乘客会倒向车行进的方向 10.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汽车惯性消失了B.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汽车受到重力作用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11.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质量为100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 数为() A.100牛B.0牛C.0.98牛D.200牛 12.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推力去推它,若没有推动,则( )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1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初中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教学设计及教案

明溪县初中教师技能比武体育公开课《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教学设计及教案 明溪县城关中学 陈江龙 2018年12月

《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愉快、团结向上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足球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刻苦练习和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足球课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踢球是足球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足球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技战术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对脚背正面踢球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足球是他们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通过了解,大部分男生有着一定的基础,都比较热爱足球运动,因此参与程度比较高,但是女生的基础相对比较差,不太爱运动。七年级的学生是小学刚升到中学的,由于他们是来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重新组建的班级,所以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不断地注意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课的很多方面都能够渗透培养他们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课多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等教学方法并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学习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练习,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掌握脚背正面踢球动作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做出脚背正面踢球动作,并发展下肢力量、灵敏、速度等素质。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综合卷B)

BFB 科学八年级(上册)周周清测试卷(五) 第一章运动和力(综合卷B)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 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照物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相等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速率相等 3.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知……………………() A.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B.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C.经过15秒钟,乙车运动的速度比甲车大 D.经过30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4.下列关于力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存在力 D.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就一定不存在力 5.(2014.重庆)如图是个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B.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他们的惯性越大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和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将立即停下来 6.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以下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拖动布带互拉的力始终大小相等 B.甲若获胜是因为甲拖动布带拉乙的力大于乙拖动布带拉甲的力 C.在僵持状态下,甲拉绳的力与乙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僵持状态下,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7.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秤下面挂一个砝码时长度为5厘米,挂2个砝码时长度为6厘米,挂4个相同的砝码时,弹簧秤的伸长是…………………………………………………………( ) A.8厘米 B.7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8.使用弹簧秤时,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9.对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 B.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 C.合力可能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也可能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

脚背正面踢球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随着校园足球运动在全国中小学校园积极有效的开展,我也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勇敢、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它是足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射门与传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节课通过学习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着重要让学生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并支配足球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技术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思想活跃、好动、模仿能力较强。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定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采用游戏导入法、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合作比赛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游戏比赛中练,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习脚背正面踢球动作,掌握脚背正面触球方法,改进支撑脚位 置,脚背触球瞬间小腿法力,大腿带动小腿摆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引导、讲解示范、自主、合作练习等形式实施教学,在游戏 教学中,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发展奔跑、灵敏、协调等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刻苦锻炼、积极进取精神和团结 协作的意识及行为。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踢球时脚背接触球的位置和支撑脚的的角度。 难点:踢球时身体的协调控制以及踢球的位置。。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班级:四年级 班主任:胥海清 2014年秋季

平昌县元沱小学四年级 1 班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第 1 周时间: 201 4 年 9 月 3 日教师:胥海清 一、本周主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 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小学三年级《小足球:正脚背运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小足球:正脚背运球》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目标和内容来设计、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关注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基础能力与需求,结合正脚背运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情感,设置多种练习手段和辅助措施,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同时,通过活泼的练习形式、竞赛活动与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正脚背运球是足球运球技术中最基础的方式,一般运用在直线运球上,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推拨球的动作方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力度很难控制,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到感觉。因此,需要将正脚背运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教材化的处理,并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易懂、易学、易记忆。一是巧妙运用名牌和球鞋,最为直观化地让学生记住正脚背的位置。二是运用口诀化的讲解和教师的示范解决正脚背运球技术中的几个要点,即:提膝蹦脚轻轻推,紧紧跟上小足球。三是运用“木头人”游戏解决学生趟球过大的错误动作。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多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他们随着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本课从提高技能入手,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 四、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以游戏“百变大咖秀”和脚下有球无球的小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既活动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球性。 2.基本部分:球性练习:推拉球→“找礼物”自然分组→讲解与示正脚背运球的动作→利用轮胎练习推拨球动作→推一次、推两次到推三次的正脚背运球技术动作练习→木头人游戏→运球射门游戏→轮胎搬运球游戏 3.结束部分:巨型向日葵→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宣布下课→收放器材 五、主要特色 1.准备部分运用游戏“百变大咖秀”和脚下有球无球的小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到游戏的学练中。 2.“找礼物牌”小游戏的运用使学生自然分组,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得到了与不同的同学合作的机会。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密度的测量与公式运用、第二章运动和力.doc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密度的测量与公式运用、第二章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辅导讲义 专题密度测量与公式的运用、运动和力以及运用 测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测量密度 目标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常考点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质量及其测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A、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C、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

二、密度及其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 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v 2,那么固体的体积v v v =-21(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③用公式ρ= m v 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v 1,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v 2,则v v v =-21,③用公式ρ= m v 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 1-m 2)/ V 。

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教案

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 一、指导思想 全民健身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是关键,教会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方法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职责。本课以《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坚持以学生的身体发展、兴趣爱好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让学生能够“快乐”、“参与”、“创造”的氛围与条件,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本课采用自主练习,重点指导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练习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让每一位同学保持兴趣,为将来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的选择 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特点,依据我校的场地、器材的优势,从而选择决大多数同学喜欢的足球运动中的射门部分作为本课教学内容,调动积极性的同时练习了技术,以达到自学、自练、自控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的设计 足球是决大多数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足球的技术特点,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这一兴趣。本课从情感教学入手,以快乐体育为核心——让学生在(1)~(4)号不同大小的球门中自由选择练习选择难度,以激发情感,让学生带者思考去练习为出发点,使学生逐渐掌握用头脑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本课利用教学开始部分的新颖变化,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从一开始就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足球练习中来,激发每一位学生想练、积极练的热情,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后面的教学工作顺理成章设置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强化了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 愉悦身心部分:采用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有一种足球运动员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节徒手射门练习为下面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探索和巩固技能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正确掌握技术的学习步骤。 大胆体验部分:是情感的激发,利用心理暗示,使学生进入一种幻想自己就是足球明星的兴奋状态,从而为学生积极锻炼提供原动力。 教学比赛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在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强化体质部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上肢力量的练习方法,并加以练习。 恢复身心部分:让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放松,使他们的心情逐步平静下来,为下面的总结评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2017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运动和力 测试卷

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2.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3.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 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由对话内容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列哪个概念() (第3题) A.速度B.时间C.路程D.参照物4.语馨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6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4 m/s,那么,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 m/s B.10 m/s C.4.8 m/s D.5.2 m/s 5.清明节会船是民间传统习俗。小科参加了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龙舟C.小科的手臂D.湖水6.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A.手握钓鱼竿的人B.钓鱼竿 C.拉住鱼的钓鱼钩D.鱼 7.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B.成语“以卵击石”其实蛋撞击石头的同时石头也撞击蛋 C.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 D.“风吹草低见牛羊”风给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 9.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第9题)(第10题)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 态G 甲>G 乙 ,则甲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5 N B.等于5 N 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1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11题)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篇一小学法制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

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

足球基本功脚背正面颠球技术教学教案

足球基本功---脚背正面颠球技术教学教案 班级六年级年级学生人数:40 任课教师:张国强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足球颠球(脚背颠球)方法,熟悉球性,提高控球的 稳定性。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 意识。 场 地 器 材 足球41个 小球网:41个 接力棒:4个 重点难点重点:触球位置。难点:发力方法。 教学 流程 “抓尾巴”游戏→“大球-小球”游戏→比比谁最棒:不限方式颠球→学习脚背颠球→跑颠接力竞赛游戏 课的结构时间次 数 学习内容教法学法组织与队形 准备热身部分10分钟1′ 4′ 3′ 2′ 4 × 8拍 1.课堂常规: ①体委整队、报告 人数、师生问好。 ②安排见习生,宣 布目标、内容。 2.“抓尾巴”游戏 “大球-小球”游戏 4.关节活动操(专 项) 1.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上课 安排见习生 宣布课的内容与 任务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 完成抓尾巴游戏以 热身。 教师喊口令,学生 做。 教师指导重点拉 伸膝踝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学生听教师讲解 学生一起完成抓尾 巴游戏。 “大球”双脚并拢, “小球”双脚跳开。 学生充分活动各 关节 ★★★★★★ ★★★★★★ ★★★★★★ ★★★★★★ ☆ 组织:按照四列横队站好 基本部分30分钟5′ 15′ 10′ 20 次 20 次 20 次 20 次 40 次 2次 一.、“比比谁最棒” (不限方式的尝试 颠球) 二、学习颠球(脚 背颠球) 1.无球的模仿颠球 动作 2.用球网网住球进 行自由练习。 3.一人一球(脱球 网)进行一抛一颠。 4.两脚连续交替颠 球。 三、竞赛游戏:跑 颠接力。 课的导入: 同学们,大家通过 各渠道了解(比如: 电视、日常生活 中),有谁知道把足 球像踢毽球一样颠 起来的动作方法? 我们来比一比谁最 棒? 2.四人小组之间进 行每人三十秒自由 颠球比赛,教师巡 回指导,比比谁最 棒。。 1.教师讲解颠球要 领并做示范: 脚向前上方摆动, 用脚背击球,击球 时踝关节固定,击 球的下部。两脚可 交替击球,也可一 只脚支撑,另一只 1.学生先进行讨论 和尝试练习,教师 在旁观察。 2.四人一组,进行 自由颠球比赛(不 限颠球方式,球不 落地即可)。 1.无球的模仿颠球 动作集体练习,掌 握颠球动作,统一 练习. 2.学生体会并自行 练习用球网网住球 自抛自颠。 体会发力方式和触 球部位。 3.学生一人一球进 行练习。在脱离球 网的情况下,要能 稳住球。 4认真练习,掌握 要领,相互观察。 ★★★★★★★★ ★★★★★★★★ ★★★★★★★★ ★★★★★★★★ ☆ 组织:将分成四人一组 ★★★★★★ ☆☆ ☆☆ ☆¤☆ ☆☆ ☆☆ ☆☆ ★★★★★★ 组织:学生面向老师站成四 队 ★★★★★★→ ★★★★★★→ ★★★★★★→ ★★★★★★→ 组织:面向游戏终点线呈四 列纵队。

初中科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 运动和力第四节 运动和力-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车厢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且M>m.设物体与桌面之间无摩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之前将().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判断是否相碰 【答案】B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m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取决于它原来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既包括运动的方向也包括运动的速度. 【解答】车停止前,物体M、m和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选B. 2.【答题】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 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答案】C 【分析】(1)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是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的力.(2)物体静止的传送带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确定摩擦力方向. 【解答】A.C.物体静止在传送带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选项A不全面,选项C正确.B.D.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传送带是受力物体,物体是施力物体.所以B和D选项是错误的.选C. 3.【答题】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 列车向左匀速运动 B. 列车向右匀速运动 C.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D.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答案】D 【分析】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只要把本题中的水和平时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自己进行类比,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容易.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是谁,然后将物体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不受力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 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