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中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中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中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最新)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最新)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最新)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美国14.8万亿 2、中国5.2万亿 3、日本5万亿 4、德国3.5万亿 5、法国2.5万亿 6、意大利2.2万亿 7、英国2万亿 8、加拿大1.5万亿 9、西班牙1.4万亿 10、印度1.3万亿 跌宕起伏的2009年已成为过去式,转眼间2010年已过去大半。 尽管以往的历史事件都不能以时间去衡量,但是从过往的历史片段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标志及其发展趋

势。如果顺应了2009gdp世界排名,我们就可以对2010gdp 世界排名全球年度经济上千情况作一些简单的猜想和展望:各国2010年世界GDP排名大致猜测: (1)欧盟20.8万亿美元; (2)美国15.6万亿美元; (3)中国6.5万亿美元; (4)日本5.4万亿美元; (5)德国4.2万亿美元; (6)法国3.4万亿美元; (7)英国3.1万亿美元; (8)意大利2.8万亿美元; (9)俄罗斯2.7万亿美元; (10)西班牙2万亿美元; (11)巴西2万亿美元; (12)印度1.6万亿美元; (13)加拿大1.5万亿美元; (14)韩国1.3万亿美元; (15)澳大利亚1.2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大陆GDP排名终极核准GDP生产部值可能为:3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GDP排名上有很大提升,总体城市GDP排名相对其它国家来说增速较高。 10年10%的增涨速度附加通货通胀问题,超越39万亿元人

民币是可以的。 中国城市GDP排名下期我们将放出数据。 例如,按照相关计算,中国GDP排名生产总值总量将超日本,如何理性看待这一角色换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2010年将迎来全球复苏,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如何退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突破口在哪里?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 化后,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怎样的时机?经历金融危机涤荡后,全球金融机构如何改革?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的低碳经济博弈如何进行?世博精彩启幕,将为中国和全球经济注入哪些新元素?…… 太多的命题,摆在中国面前,也摆在全球面前,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似乎已是一个不太大的悬念。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0年中国GDP排名生产总值将达到52633亿美元,或第一次超越日本(51875亿美元),并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继续扩大同日本的差距。 2009年12月25日,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又上调2008年中国GDP排名生产总值数据1.34万亿元,这似乎给“2010年中国GDP排名生产总值超日本 ”又加了“一把劲”。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一、基本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所有国民(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国或其他地区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或本地区,都要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二.内涵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1.调查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和目标 项目名称: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项目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历年GDP数据,来了解中国在这些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1.2 项目时间 开始时间:2010年6月14日 结束时间:2010年6月14日 2. 调查数据

3. 调查分析 从数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变化: 1)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较之1977年,有很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GDP,这可以理解为一些工作从过去的混乱,开始步入正轨的一个表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高达31.24%,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可以把这理解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特点 2)1979-1982年,连续四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实际负增长。显示当时的财政政策,是黄老之术,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而对于通过改革而释放出来的个体经济活力和财富,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征收;对于同步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税收的负担也实际上下降。 3)1983-1985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显示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可能是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 4)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显示再度回到黄老道路,藏富于民。 5)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6)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7)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小/平南巡的东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16.30%。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8)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CPI保持低位、11年中有6年为实际下降的情况下,CPI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率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分析人士总结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120515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部分总产出和增加值取自工业年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SB301表),总产出为总产值加销项税。规模以下部分根据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核算实际情况推算确定。销项税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取9%。增加值参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但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排行榜

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排行榜 每年国际金融机构都会发布关于世界经济状况的报告。根据2012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行榜,我们发现排行榜上领跑国家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原因之一是各国之间的发展速度有所变化,此外,部分国家受到了美元汇率的影响出现了经济发展波动。总而言之,近几年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只能概括为差强人意。首先是金融危机,紧接着发达国家债务危机,这两场风暴极大的影响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在发达国家经济局势疲软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保证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势头。其中做出贡献最大的当属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一.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世行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生产总值为7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美国依然领先于其他国家,2012年美国GDP名义增长3.9%,达到 15.6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排在第2位的是中国,名义增长率达到12.7%,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GDP名义增长率达到170%。自 2007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家。2010年,中国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此外,中国的加工业年产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如果中国可以按照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水平发展,在不就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其他世界主要国家中,去年日本GDP增长1.6%,德国和法国分别增长4.8%、5.7%,在表中的排名没有变化,分列三、四、五位。前5名国家GDP占全球GDP 的50.1%,同比增长0.6%。其中增速最快的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近1万亿美元。 相比而言改动较大的是第6至第10位。英国与巴西调换位置,升至第6;俄罗斯超过意大利,升至第8,意大利降至第9;印度依然排在第十。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占据第11至15位。前十五名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三(74.6%)。其中前十名国家在最近6年里经济总量份额由以前的66.5%下降至65%。虽然下降幅度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已经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逐渐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详情见下表:

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2004全国地级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

aa按照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序,2002年度 位次城市GDP总量(亿元) 1广州2077.6 2杭州1780.0 3成都1663.2 4武汉1493.1 5沈阳1400.0 6南京1295.0 7哈尔滨1232.1 8济南1200.0 9石家庄1184.0 10福州1160.1 11长春1150.0 以上为GDP超过1000亿元的省会城市,共11个。 12郑州926.8 13西安823.5 14长沙810.9 15昆明730.0 16南昌552.0 以上为GDP在500-1000亿元之间的省会城市,共5个。

17太原432.2 18合肥412.4 19兰州386.8 20南宁356.0 21乌鲁木齐354.0 22贵阳336.4 23呼和浩特(暂缺,请网友补上。但排序是没有错的) 24海口157.9 25银川133.0 26西宁121.3 以上为GDP在500亿元以下的省会城市,共10个。 2004全国地级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 1 黑龙江省大庆市85,578 2 新疆克拉玛依市62,493 3 山东省东营市55,280 4 辽宁省盘锦市53,193 5 福建省厦门市47,270 6 云南省玉溪市47,158 7 广东省广州市47,053 8 广东省惠州市46,754

9 广东省深圳市46,388 10 广东省东莞市43,401 11 江苏省无锡市43,307 12 上海市42,089 13 浙江省宁波市40,853 14 辽宁省大连市39,328 15 江苏省苏州市35,733 16 浙江省杭州市35,664 17 山东省威海市35,031 18 浙江省温州市34,895 19 广东省佛山市34,850 20 福建省福州市34,125 21 广东省珠海市32,682 22 广东省中山市30,693 23 河北省秦皇岛市29,861 24 北京市29,283 25 湖南省长沙市29,042 26 山东省济南市28,958 27 辽宁省鞍山市28,592 28 山东省青岛市28,577 29 吉林省长春市28,154 30 湖北省十堰市27,459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 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NX(X-M)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 加(计算GDP时的投资是指总投资) ●第一类分类:固定投资(既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 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 ●第二类分类: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 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注意:①、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 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②、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 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 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 ③、购买股票、债券等不算。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 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 障金

●原因:①以避免重复计算。②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 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③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 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 ?【X-M】净出口(X是出口,M是进口) ●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 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 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产品最终价值:除要素收入外,还有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收入) 3块:(1)要素报酬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厂商收入 ?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 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 企业债券利息等。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入,个体 户收入。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 在一起,无法区分。

中国历年GDP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历年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 2010 39,798,315 5,879,063 10.3 29,748 4,394 (N) 2009 34,090,281 4,990,526 9.2 25,605 3,748 8.6 2008 31,404,543 4,521,827 9.6 23,708 3,414 9.1 2007 26,581,031 3,495,664 14.2 20,169 2,652 13.6 2006 21,631,443 2,713,495 12.7 16,500 2,070 12.0 2005 18,493,737 2,257,619 11.3 14,185 1,732 10.7 2004 15,987,834 1,931,644 10.1 12,336 1,490 9.4 2003 13,582,276 1,640,966 10.0 10,542 1,274 9.3 2002 12,033,269 1,453,820 9.1 9,398 1,135 8.4 2001 10,965,517 1,324,818 8.3 8,622 1,042 7.5 2000 9,921,455 1,198,475 8.4 7,858 949 7.6 1999 8,967,705 1,083,279 7.6 7,159 865 6.7 1998 8,440,228 1,019,462 7.8 6,796 821 6.8 1997 7,897,304 952,653 9.3 6,420 774 8.2 1996 7,117,659 856,085 10.0 5,846 703 8.9 1995 6,079,373 727,981 10.9 5,046 604 9.7 1994 4,819,786 559,224 13.1 4,044 469 11.8 1993 3,533,392 613,223 14.0 2,998 520 12.7 1992 2,692,348 488,222 14.2 2,311 419 12.8 1991 2,178,150 409,173 9.2 1,893 356 7.7 1990 1,866,782 390,279 3.8 1,644 344 2.3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简答题 1. 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要将中间投入价值从 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掉,那么在核算中间投入 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 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比总增加值更符合增 加值的定义,但是,实践中更广泛应用的却 是总增加值,为什么? 3. 现代管理中常常倡导要提高生产的附加值, 或者要投资于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何在 核算中体现这些要求? 单项选择题

1. 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 A. 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 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 上海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建立了一 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 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的国 内生产总值。

3. 在国民经济范围内,面粉是中间产品,这 —命题 ________ 。 A. 总是对的 B. 总是错的 C. 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 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 能成立 答案:1.C 2.B 3.D 三、多项选择题 1. 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 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 ________ 。 A. 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 B. 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 框架 C. 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 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 D. 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 算 A.上海 国外 B.广州 C.上海兼广州 D.

等提供了起点 E. 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 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 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 A. 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 B. 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 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C. 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 D. 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 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时不对其进行产 出核算 E.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 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内在地构成了 高校总产出的一部分 3. 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固定资本形成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 产品价值 B. 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 -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 C. 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变化共同构成最终产品 使用的一个主要部分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 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 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 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 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 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 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虛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 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演变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的演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的。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式开展于1985年,建立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但当时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仍然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一个附属指标,并且在实际中更多地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其核算方法也不规范,主要是在MPS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物质生产部门中非物质服务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法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后形成的。这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生产核算,没有使用核算。 1985年,首次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试行)》。 1989年,首次建立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并基于国民收入使用法开始试算。 1990年1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对原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二是规定了大修理基金的处理方法。但它仍是一个以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为基础,辅以有关调整补充的方法。 1992年12月,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原则要求,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首次建立起我国独立的、比较系统的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这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附属地位变成核心地位。 1993年10月,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基层企业统计一套表要求,制定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这一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并对原方案中有关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修改。如,修改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社会消费等指标的定义;改进了工农业不变价总产出、政府消费、存货增加的计算方法;明确了差旅费、会议费、养路费、排污费等的处理方法以及邮政储蓄业的行业归属等。 1997年5月,根据联合国1993年SNA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对国内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 2.(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 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法: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 =79(亿元) 3.(1)总产出8500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2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186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186亿元。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00-4124=4376(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376-259=4117(亿元)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支出-各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营业赢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 居民消费计算方法:收支平衡法直接计算法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付给国外的要素的+来自国外的要素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3投入产出统计 1)核心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产品部门表组成投入产出表第I象限核心充分结实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2)表的平衡关系总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3)直接消耗系aij=xiy/xj j对i的直接消耗 4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分析无论用何种方法须要将各种现价分别通过价格指数缩减法将价格保持在基期水平上,然后再计算比率2)产业结构(用各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3)最终使用结构为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计算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4)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国际比较:a汇率法(操作简单但不能很好的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差异)b 购买力平价法(资料难取得但可以很好的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差异) 5收入分配统计 1)初次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流量(以交换为基础)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产生于各种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它代表资产使用的报酬)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3)收入再分配统计(非交换式的收入分配)转移(单方面收支)分为经常性转移和资本转移:①经常性转移通常含:所得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其他经常性转移②收入总量关系可支配收入总量=初次收入总量+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③从收入的使用来看,可支配收入是指最大可能用于消费指出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之和=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再分配收入-对国外的再分配支出=国民消费+国民储蓄④应用资金流量表可以a结合收入分配过程分析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即分许每一部门获多少收入占总收入的多大百分比b针对可支配收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⑤居民总收入=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总收入-所得税支付-社会保障支出-其他转移支出洛伦兹曲线:直观但难以确切的表示出分配的均等程度;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越不均等 0.2-0.6较为合理<0.2平均主义,降低生产效率>0.6严重不均社会问题 6财政统计1)财政收入从管理渠道看,财政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筹集形式:无偿和有偿预算内收入总额是财政统计的基本指标反映国家预算集中的财政收入总量 2)财政支出统计(按管理体制分为预算外支出、预算内支出)从支出的用途看: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在分组的基础上可计算各项比重,分析支出的构成3)财政的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工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怎么计算 核算国民收入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但最为常用的为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 1、定义:是把一国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2、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1)个人消费支出总额(C):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 (2)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其中: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3)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4)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Y=C+I+G+(X-M) 或 Y+M=C+I+G+X 收入法(或成本法) 1、定义: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而成,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要素成本法。 2、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的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 3、按收入法计算的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2012年中国GDP总量,2013-2060中国,美国,日本GDP总量,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排名

2024年中国GDP:1192610亿元,人均GDP:87192元 USD$181247.7204亿美元USD$254562.614亿美元 2031年中国GDP:1763798亿元,人均GDP:121593元 USD$268054.4073亿美元 2032年中国GDP:182012年中国GDP总量,2013-2060年中国GDP,美国GDP,日本GDP,人均G DP,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预测排名 2011年中国GDP:473104亿元,人均GDP:35114元 USD$71900.304亿美元(2011年中国GDP最终核实数) 2012年中国GDP总量:519322亿元,人均GDP:38852元 USD$83492.283亿美元(1月18日公布2012年GDP) 2013年中国GDP:560868亿元,人均GDP:44962元 USD$85238.2979亿美元 2014年中国GDP:604896亿元,人均GDP:48088元 USD$91929.4833亿美元 2015年中国GDP:651473亿元,人均GDP:51359元 USD$99008.0547亿美元 2016年中国GDP:700659亿元,人均GDP:54776元 USD$106483.1307亿美元 2017年中国GDP:752508亿元,人均GDP:58339元 USD$114362.9179亿美元 2018年中国GDP:807065亿元,人均GDP:62047元 USD$122654.2553亿美元 2019年中国GDP:864367亿元,人均GDP:65898元 USD$131362.766亿美元 2020年中国GDP:924441亿元,人均GDP:69890元 USD$140492.5532亿美元 2021年中国GDP:987303亿元,人均GDP:74020元 USD$150046.0486亿美元 2022年中国GDP:1052959亿元,人均GDP:78283元 USD$160024.1641亿美元 2023年中国GDP:1121401亿元,人均GDP:82676元 USD$170425.6839亿美元

中国历年GDP数据(1952年-2010年)2

历年主要指标 历年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 GDP (本币) GDP (美元) 增长率 (%) 人均GDP (本币) 人均GDP (美元) 人均GDP 增长率(%) 2010 39,798,315 5,879,06310.329,7484,394(N) 2009 34,090,281 4,990,526 9.2 25,605 3,748 8.6 2008 31,404,543 4,521,827 9.6 23,708 3,4149.1 2007 26,581,031 3,495,664 14.220,1692,652 13.6 2006 21,631,443 2,713,495 12.716,500 2,07012.0 2005 18,493,737 2,257,61911.314,185 1,732 10.7 2004 15,987,834 1,931,644 10.112,336 1,490 9.4 2003 13,582,276 1,640,966 10.010,5421,274 9.3 2002 12,033,269 1,453,820 9.1 9,398 1,135 8.4 2001 10,965,517 1,324,818 8.3 8,622 1,0427.5 2000 9,921,455 1,198,475 8.4 7,858 949 7.6 1999 8,967,705 1,083,279 7.6 7,159 865 6.7 1998 8,440,228 1,019,4627.8 6,796 821 6.8 1997 7,897,304 952,653 9.3 6,420 774 8.2 1996 7,117,659 856,085 10.05,846 703 8.9 1995 6,079,373727,981 10.95,046604 9.7 1994 4,819,786 559,224 13.14,044 469 11.8 1993 3,533,392 613,22314.02,998 52012.7 1992 2,692,348 488,222 14.22,311 419 12.8 1991 2,178,150 409,173 9.2 1,893 356 7.7 1990 1,866,782 390,279 3.8 1,644 344 2.3 1989 1,699,232 451,311 4.1 1,519 403 2.5 1988 1,504,282 404,149 11.31,366 367 9.5 1987 1,205,862 323,973 11.61,112299 9.8 1986 1,027,518297,590 8.8 963 279 7.2 1985 901,604 307,023 13.5858 292 11.9 1984 720,805 309,757 15.2695 299 13.7 1983 596,265 301,799 10.9583 295 9.3 1982 532,335281,287 9.1 528279 7.5 1981 489,156 286,895 5.2 492 289 3.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