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一个孩子就象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

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一次我在大班绘画中组织活动《石子画》。物质准备:广告色、油画色、排笔、棉签、洗净石子等,知识经验准备:画

前组织幼儿到室外采集石子并用采集来的石子和有关石子

图片布置活动室。根据,《纲要》精神的新理念,教学时未

出现整体的范画,教师只对主体部分的难点稍作指点,接下

去就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或图案等来装饰、绘画对幼儿

进行个别指导。结果这堂课幼儿的绘画作品千姿百态,各具

特色,出现了种种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是染石、有的

是画石子、有的是几个人制作连环画、有的用石子组画。整

节课气氛非常活跃,创造性意识明显增加。而以往绘画教学只是根据历来传统教学模式,先出示范画,老师引导幼儿观

察按照老师示范讲解画法,然后幼儿分别自己绘画,画前老

师叮嘱幼儿不要和老师画得一样,但结果,在幼儿的绘画作

品中很少发现自己创造性成分,绝大多数都是模仿老师的画,

只有极个别的画面稍有变化,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从这次组织活动可以看出,整节课由于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趣激情。产生的效果跟以前的绝然不同。

1、教育思想不同:后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师的责任是传受知识,让学生学会。前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师的责任是培养能力,让学生会学。后者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必需听老师的,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前者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学生通过学习要实现主体性的发展。

2、教育目的不同:后者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经验或知识,以追求百分为目的;前者的教育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是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

3、教学方法不同:后者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灌输,前者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

4、教育结果不同:后者的教育结果是对前经验或知识的传承和接受,前者的教育结果是使学生成为未能来的知识更新者、新知识的发现者,新科技的创造者,等等。

所以,要实现教育行为真正转变,就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狠抓教学法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观念转变,如评课必须评观念转变,修改教案必需先改观念,观念变没变,关键看教育、教学实践。在此,我们必需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造感知美的环境

国外曾经有一个实验,即把两个生活经验十分相近的班级,安排在环境完全不同的活动室外里。一个活动室里布满了各种艺术品,而且经常调换,另一个活动室却除了雪白的墙以外,什么都不没有。过了一段时间,两个班级的幼儿绘画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前者思维活跃,后者则呆板拘谨,作品单调。可见,从发展艺术思维、萌发审美情趣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努力营造一种愉快有、富有情趣的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运用美、表现美的活动

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在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

以后,教师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自由表现机会,

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咸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

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

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

的想像,组织这节课为幼儿准备石子、棉签、排笔、油画色、等,采用滚、染、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料的

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大胆创作,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组织形式。改变

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枯燥乏

“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新课程的改革,规定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以人为本”从宏观上讲,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第 一位;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关心每个人的利益 诉求,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人文关怀,关注每个人的权益、自由和价值取向。 一、教育必须实现“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一个社会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为最终和唯一目的,当 一个社会开始把人的最终发展与幸福作为生活追求目的时, 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

社会的目标。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迎面而来的将是一个现代化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作为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其全面发展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的体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依附的基础,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新世纪的体、音、美将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二、教育应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学术界对“人文精神”有多种理解,观点虽有殊异,但就其内涵,都有着共同之处,即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关注。“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还在于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的不同,科学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人文则体现价值理性;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辨,人 文涵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过意味深长的话:“医生越是精通科学的思维方式,结果就越有危险地使他的心趋向把人看作物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人文学必须成为大学教育的灵魂。”教育的人文性必须成为教育的灵魂。

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终生发展。我们现在把这“以人为本”里的“人”换成了我们教育的对象“生”,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可是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还得关注一下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们的身心发展。教育应该是让受教者和教育者都有幸福感,这才能实施教育初衷。 一、关注老师的终身发展,为老师的成长学习搭建平台。 现在很多地方也关注到老师的继续再教育,但是把继续再教育搞成了摊派任务,到了老师的暑假休息时间就像赶趟样的,这里学那里听的,学完后写反思,写笔记,开了学这都忘光了。听了一堆报告当时振奋了一下,回去之后就成了负担,还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就为了几个学分,事实上这种短暂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教师真正的技能学习还是在读书期间学到的,真正的提高还是要到学校里完成,我认为学校可以给每个老师量身定制一个学习发展计划,把老师送到大学里学,或者和大学做好联谊,让专门的大学老师给各个专业的老师进行系统的上课,这才是有效的。例如:有的老师自己考上了华师的在职研究生,刚好上课的老师就是我们初中课标的编写者,对教材吃的很透,这样的有的放矢怎么会对教学没有用呢?让老师始终保持着学生的身份和学习状态,他们才能感同身受的教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老师的工作压力。 老师都觉得累,什么累呢?心累,其实如果一心只搞教学也不存在着累,自己熟悉的东西,天天摸也不觉得辛苦,累的是有很多的琐事。各级的比、学、写,让老师无形的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在国庆放假前我们一般普通老师就接到三个部门的写论文的要求,就放7天假,很多都是有家有口,希望能走亲访友,一天一篇也得三天,这就跟学生一样的,玩也觉得心理负担大,还要同头比课、同校比课、同片比课、同区比课,一学期几乎每个星期都不消停的比,就是不怕也比怵了,比反感了,这不是压力吗?当班主任的老师更是每天心力交瘁,现在的孩子们问题那么多,他们就是弱势群体,需要呵护的对象,无论你对或不对只要出了差错,都是你不对,有谁又愿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老师们责任心的懈怠,不是老师缺少良知,是被现在的教育现状给逼怕了。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增强老师的工作能动性。 孩子们需要尊重和鼓励,老师们需不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很多的条例定的都是老师不能怎么怎么样,或者是老师没有做到这个就不给优、不给晋级、不给绩效。我想如果在企业里,这应该是个很拙劣的领导者,老师就靠那么点工资生活,绩效全拿也要拼死拼活,一点没有做好还全年没有戏,做到了也不一定能拿到,那谁愿意去做呢,应该把机制反过来定,多点鼓励,多点奖励,做好做差不一样,按劳分配,按效定级,等级细化,不搞大锅饭,不搞模糊主义,在正常的生活保证下重奖个性创新的实效人员,调动老师自主的工作学习,争先创优。 以上都是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够为教育献上良策,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效,做到让老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摘要:市政道路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方向,也是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主要满足道路的运输功能要求。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人为本和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角度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以人为本 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人性化的感受。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市政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满足传统规范的同时,还应向更人性化方面设计。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性化,因为这样修出来的路才不会给人一种充满危险和噪音的感觉,而是一种旅途享受。 1“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一般的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主要依据的是设计规范。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侧重于细部的处理以及把握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深层需求,给人以最大的满足感,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更高境界。在今后的道路设计中,应大力提倡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的品味。 以人为本与常规设计的区别是: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的需要,设施要齐全、到位。有时新事物的出现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来决策。观念要转变,措施要得力,才能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的建设中,处处体现政府对市民的关爱。 2具体的设计 2.1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好,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甘肃省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任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人”就是学生,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把握好三个层面。一、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人能够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树立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二、教育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方法上的人本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营造能够使学生自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于先天及家庭教育、培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讲的是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校教育活动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成长进步。教师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编写教案,把差异转化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并内化为教学的动力与活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低起点、宽入口的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充分关照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个别辅导上,要增强针对性,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自身

以人为本——经典广告语诠释本本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经典广告语诠释本本设计理念 1楼 各个品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广告语,简单却含义深刻的文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选出了一些经典的广告语,用来诠释笔记本设计上的理念。 NO.1 科技以人为本 这是NOKIA的理念,其广告和产品的设计中,无不深入体现着这个概念。正如题目,科技的发展始终是要以人为本的。 笔记本上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对这句广告的最好解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设计已经成为了人性化的经典: A. IBM ThinkLight 从T20/X20开始,Thinkpad笔记本电脑开始为其增加了一个称为ThinkLight的设计,所谓ThinkLight其实就是内建在屏幕顶端的一个高亮度LED灯,在光线昏暗的时候开启它可以用来照亮键盘,方便打字。看起来好象只是个小玩意,这个小巧的ThinkLight功能兼具聪明实用的特色,可以说是IBM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B. 苹果的F12光驱弹出键 吸入式光驱一只是苹果笔记本电脑最有特色的一项设计。实用这种光驱你不需要繁琐的推拉操作,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光驱,而且这种操作方式本身就很酷。而apple巧妙的把弹出光驱键设计在了F12键上,在使用中,光驱能够直接的把插入一半的光盘自动吸入,而长按F12键后光驱则会把光盘弹出2/3刚好露出光盘中心圆孔以方便取出。 C. 惠普的触摸板屏蔽键 使用过笔记本电脑的朋友可能都用过触摸板,触摸板以其使用方便,容易上手而受到不少朋友的欢迎。不过由于其设计位置的原因,在打字过程中使用者的手腕会触及触摸板导致鼠标移动,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厂商想尽办法,如设计软件屏蔽等,不过操作起来都不是很方便。而惠普的工程师在触摸板上方设计了一个条形按键,可以通过它一键屏蔽触摸板,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仅仅是”举指”之劳而已。 点评:上面提到的只是人性化设计中的几个绝佳例子,像是富士通的转轴集成设计,东芝FN键快捷设置,IBM一键恢复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的典范。 NO.2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最新的广告语,在一系列的广告中,世界运动明星分别为这句话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没有什么不可能,这是多么豪气和勇敢的字眼!让我们看看本本中,又有谁在挑战着束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吧!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内容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以教师为本”是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以服务为本”是职业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的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一、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第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于是引起一连串的恶性反应,冲击着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原有理念,也冲击着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当其冲的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然而,现实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是学校主管部门的不同层次管理之间,还是学校内部的不同层次管理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致使管理效率极其低下。 第二,教育教学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的管理,二是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改革中强调教学理念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说明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对教师的管理,即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专业要经常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专业师资总是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他们常常是“自学成才”或者是“闭门造车”。 第三,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者”,对他们来说,不适应“应试教育”,对考试有着天然的反感,这种习性使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倾向于那些考试能轻松过关的。因此,不少职业学校为了“生源大计”,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要求,只要在校期间没出现严重问题,交完学杂费的都能

顺利毕业领取证书。这样,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更不认真,不把考试放在心上。也许有人认为,这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事实却不然。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多数学生就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也会失去,教学效果不会好。而且,在这种没有“他律”,也没有“自律”的教学环境下,最终会导致没有“纪律”。 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以教师为本”是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以服务为本”是职业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的理念. 二、与时俱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是把人的发展放到中心位臵,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所谓以人为本的改革发展观,就是改革要逐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目标,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而进行和展开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完善和发展,现代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 展,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

设计以人为本

设计以人为本 对设计下个严谨的定义,很多书籍上可以查得到,也可以百度一下复制过来,但这是我不齿于做的,在这里我只想谈一下我自己对设计的看法,有待方家不吝赐教。 我认为设计和工艺美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设计是工艺美术的一个环节。工艺美术是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不光好看还要能用,是美和功能的有机结合。工艺美术品,大至飞机火箭小至指甲刀挖耳勺,以至我们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只有具备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都是。一件工艺美术品的产生,要经过很多环节,譬如茶壶,从构思设想到制作泥胎、彩绘图案、烧制成型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完成。最初的构思创意环节,即是设计。 这样看来,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就不但考虑好看了,还要考虑实用,甚至实用是第一位的,而美观要服从功能的需要。单纯为了美观,不理使用的都是不成功的设计。比如汤匙,不管怎样设计,总是要方便手拿着舀汤而有不至于伤着嘴为好,最起码前端盛汤的部分要圆滑,后端柄要细长。在这个大的原则下,然后才考虑美观的问题。 所以说设计同绘画等纯艺术的东西是非常不同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更好地应用的问题,还要考虑制作工艺的难易、制作的成本、大众的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设计要以人为本,这确实是做设计的根本。 怎么做设计呢?

基本的程序首先调研。要了解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审美特点,加工制作方法,所使用材料的成本,还有很好理解怎样更便于使用。比方说你认为可以这样,但没有办法做出来,这就不行。比方说,你认为用到贵重金属非常美,但计算一下成本非常高,没有几个人能用的起,这也不行。再比方说,你认为很美,但已经不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了,结果也将不会受到人们的喜欢,这都不行。要做到这些,一是查阅资料,二是参观考察,三是设计者综合分析。 我们中学的设计教学,在这方面最欠缺,甚至完全漠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都没有领会,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记得看过一节市级优质课,讲得是建筑,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纽约的建筑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设想。一名学生批评说纽约的摩天大楼没有人性化,冷冰冰的,应该建成类似于流水山庄那样,教师对这名学生表示赞赏。我认为这名学生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最关键的是缺乏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纽约是国际大都市,寸土寸金,人只有往空中居住,加之工业的发展使得钢架结构的建筑能够得以实现,才有了摩天大楼这样的建筑。 调研以后,进行构思创意,推敲诸多细节,做出图纸,甚至还需要制作模型或样品。考虑到大热天,辅导老师及各位学员很辛苦,我不想用较长的篇幅来为难他们,还些环节就不详细论述了。 我们现在的教学,总爱把学生看成白痴,不敢让学生涉猎难度太高的东西,简单的知识非得图解,对于一项活动的许多环节总是减之再减,生怕把学生难着,在课堂不假思索的一呼百应,谓之气氛活跃。长此以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浅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摘要】本文简述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做文章,具体阐述了:“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沟通”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有效方法:“激励”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把人为的制度管理这种死的东西活用,做到“人性化”。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目标,达到管理目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关键词】尊重沟通激励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学校要管理,学校呼唤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能否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才智和被管理者的作用,这决定于管理者的思想,管理水平。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出质量。然而,在管理者的工作实践中,在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时常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被管理者的自尊、人格,甚至侵犯了被管理者的权利。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对人的:尊重、关怀、爱护、体谅、欣赏等方面。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就是要在“尊重、沟通、激励”六个字上做文章。 1“尊重”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 每一个集体、团体,要实现目标,靠的是团结。只有把团队的整体实力展现出来,才能使管理思想更清晰,目标更容易实现。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多听意见,维护每个人的权益。实际上,这也是管理者一个调研、分析、、综合的过程。有的学校开学初,特意设计一个征询意见的表格,把每位教师所希望担任的年级、学科;自已有什么特别要求;对学校有什么合理建议都反映出来。对这些意见,学校又很重视。认真对待,专门一桩桩、一件件落实。安排工作尽量满足老师的要求,只要是合理化的建议就采纳,老师称之为“连心卡”。还有一个“帮你了确一个小心愿”为主题的活动,也很有人情味:就是在班会上让每个孩子许一个小小心愿,对特别困难一时不能如愿的学生,班主任就组织学生帮助他、满足他。这种做法都是对人格的尊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 人人都渴望尊重,教师也不例外,哪怕一句温暖鼓励的话,可以使他干劲倍增,孩子需要一句“你真行”,有可能会改变他的人生,尊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尊重能创造奇迹。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集体中,管理者以及每个人的文化层次。思想素质,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甚至产生矛盾都是正常的,如何达成一致,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缩小对事物差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让每个人愉悦地工作和学习。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摘要:现代社会的建筑除了对质量的要求外,更加关心人性化的设计,使人能够有一种舒适的感觉。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当今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住宅设计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humanity, so that people can have a feeling of comf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an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idea.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尤其是自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法提出以来,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古希腊先 哲普罗塔格拉斯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培根也认为“人应当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万物都在协调一致地为人效劳”。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生存逻辑,最终造就了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内涵 1、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以建造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设计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智能化的高品质现代商业住宅区。 2、建筑立面、空间组合与环境独具特色 在建筑设计中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均体现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手法多变,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使形体塑造更具魅力。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而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普遍尊重,是对自由、平等、法治等理想社会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作为人的培养的主体,学校教育承担起人本教育的理念,光大人的自由、创造与价值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的内涵,为个体的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正是开发潜能、革新天赋,扩大生命内涵,为人的发展奠础的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对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第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首先就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就要教师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现实发展情况和需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为学生排除通往未来的路障,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主动地、积极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我们平时所讲的“甘为人梯”指的就是这种理念。而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做起。民主、自由、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反映到师生关系上,就是要平等和相互尊重,不仅要学生尊重老师,更要教师尊重学生,这就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做起。现代教育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等,无一不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派生出来的。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完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身心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第二,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人为本,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

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设计心理学论文——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目录 一、设计心理学 (3) 设计心理学简介 (3) 以人为本的定义 (3) 二、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 色彩运用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 (3) 光影在室内设计中造成的心理影响 (4) 材质运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心理学运用 (4) 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的运用 (5) 三、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6) 室内设计的含义 (6)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6) 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7) 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7) 四、个性空间设计 (8) 符合美观的需要 (8) 符合情感的需要 (8) 符合新颖的需要 (8) 符合精神文化性的需要 (8) 五、室内设计风格独特化分析 (9) 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9) 经济适用性特点 (10) 独特的色彩搭配 (10) 符合人们的行为生理特性 (10) 符合人们的行为生理特性 (11) 六、室内设计的发展要求 (11) 七、室内设计效果图欣赏及分析 (12)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简介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设计管理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定义 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创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适应、满足作为“人”的需求。 二、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运用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 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 色彩给予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极大的影响。色彩能引起人们癿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现在色彩环境创造的手法极为丰富。不同室内环境设计常采用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气氛:如在缺少阳光的阴暗的空间中采用暖色调以增强亲切的温度感;在光线充足的空间中则多施以浅灰色调以降低明度;在人们逗留时间短的共享空间中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以增强热烈的气氛;在客房、办公室空间则采用调和色、灰色以取得安定柔和、宁静的气氛;在高大空间中则以丰富的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并加强空间的稳定感。像红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而蓝色、蓝绿色等冷色系颜色则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小。物体看上去的大小,不仅与其颜色的色相有关,明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红色系中像粉红色这种明度高的颜色为膨胀色可以将物体放大。而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为收缩色可以将物体缩小。像藏青色这种明度低的颜色就是收缩色,因而藏青色的物体看起来就比实际小一些。明度为零的黑色更是收缩色的代表。

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当代中小学德育教育

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当代中小学德育 教育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仍有借鉴价值甚至指导意义。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做人做事是最根本的东西,是真正的学问。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讲到《论语》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特别指出,此句的重点在于“时”与“习”,学问在孔子的思想上,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水平高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有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因此,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学到了新知识,时时练习就是很高兴的事,而应是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反省,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微笑。《论语》开篇就讲做人做事之道,可见孔门弟子对孔子思想的整理时就认为:做人做事的学问是孔子对学生的首要要求,是最基础的与最根本的教育。 上述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再来看孔子自己是怎样说的。《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要求

学生: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友爱同事,处事谨慎,言而有信,爱人如己,亲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学习知识文化。在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中,做人与做事是第一位的,我们将之总结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孔子的学生子夏是孔子杰出弟子之一,小孔子44岁,孔子死后,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他对孔子这一思想有深刻的理解。《论语?学而第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的观点,看到有道德学问的人,马上跟他学习,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为同事办事能尽力而为,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一定可以说这个人很有学问。子夏作为孔子的亲传弟子,他的这一段话无疑是对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阐释与证明。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如何做人,个人修养的内涵与外用,都有丰富的内容,系统的阐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孔子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为后世所景仰。 当今中小学教育中强调“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了重要位置,应该说是对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继承。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重智轻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校不能有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这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 深层次问题。 1、基本需求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2、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不像基本需求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里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注重的是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的本领的训练。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死的教条。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 2、把学习看成只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 3、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一个个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如果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那应该怀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 4、思维能力的薄弱,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结论轻探索,它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它,然后巩固它,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而且,这些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习者的,学习者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 5、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产品设计以人为本

产品设计 以人为本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lndustrial Design) 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从工业设计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设计的构思到最终的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来进行的。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所谓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不同的人群对消费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 在现代社会中,陈列在商场橱窗中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另人目不暇接。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不需要,那么就会造成产品的滞销。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工业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为企业设计出社会需要的产品,企业再将产品投放到社会中以获得利润,社会也满足了相对应的需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也是评价一个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企业、消费者、社会、技术与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益,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总而言之,产品设计,需要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设计的以人为本,是和人的需要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 设计的原动力。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于是不断推动设计向前 发展并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所以说谈到以人为本, 我们可以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设计, 才算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标准。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也曾说过“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也在某种程度上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 就社会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准来说,是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除 此以外别无奢求。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设计作品便是用 来捕杀猎物的石棒,长矛等工具。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原始人类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中不可能将它们制作的非常美观和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而且相对于教育观和教师观来说,考察的频率更高。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对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进行理解并加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包括: 知识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应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此,考生应理解每个规律的内涵,以单选题形式备考。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进步和追求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材料分析题中,常常考察班上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老师仍然对其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成长,体现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反之,对差生嗤之以鼻,则没有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

对于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材料题中常常考察,班级中有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老师并没有一味地责备他,而是耐心教育学生并引导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的知识内容的介绍,接下来做几个练习题: 【练习题】 1.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1.【答案】B。解析: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练习,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答案】C。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规律,学生错过某一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则这一方面在日后付出再多努力也很难发展地很好。 知识点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从整体来评价,不能只看一方面,或把学生拆分来看,这都是不正确的,应该把学生当作完人。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环艺0902 徐文雅 2009113000 《交换空间》这一家装栏目中有一期的设计师在卧室床头两侧各按了一个牛眼灯,为的只是怕一方看书的灯光打扰对方的休息;在阳台晾衣架的上方按上小电扇,为的只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以便于及早晾干不妨碍第二天穿用。而中国家装之父-余静赣先生,提出将阳光、植物、水、引入室内以更贴近大自然,以及提出厨房开放,让油烟适量飘进餐厅,让孩子可以看到父母煮饭、炒菜,甚至帮厨,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及对他的关爱,加深感情…..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可是设计师却做的如此的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体贴了业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余工先生可以从人心最根本的感情出发,真正做到了室内空间“以人为本”!同样做到了以“自然,以人心为本”!这将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发展到顶峰。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理事长傅立民说,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设计、室内装饰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营造安全、健康、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需求,这是广大室内设计师的根本宗旨和光荣任务。 印度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史瑞康特·尼瓦沙在发言中强调,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在为别人做设计时,首先应该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所处的生活处境是什么。但是,仅仅知道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心去理解他们的这些想法,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处境。因为,这世界上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看待设计的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同,即使是在一个国家、一个大背景下生长的人,他们的想法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史瑞康特·尼瓦沙认为,和任何奢华的事物相比,人本身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他一再强调,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要考虑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的宗教、健康、生态、习惯、经济、情感、安全等。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把这些因素都整合起来。当然,要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不是单单依靠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业者不断在实践中积攒经验,并不断勇于开拓新的技术模式,并将其和传统的设计思维良好地结合起来。 现在不少专家学者都呼吁要将人类工程学的概念融入到室内装饰的设计中去。所谓人类工程学或者功效学,是指我们必须考虑到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类可能更能够产生出更高的效率,做什么样的设计能够帮助人们感到更加健康,更加好的更加有效的工作。这不光是一种身体上受到安全保护的感觉,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上的保护。史瑞康特·尼瓦沙说:“我们给一个人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或者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光给他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需求,还要考虑心理需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