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2018本学期《统计学》期末考试说明

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必须同时达到50分以上才可以及格,期末考核内容涉及了教材的每一章,第6章是推断统计基础,不做单独考核内容,本次考核侧重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侧重考核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整体来看,计算量不大,但不带记忆功能的计算器还是必备神器(考试期间不要随意传送计算器哦),最后,祝愿大家顺利过关!!!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第一题8分,第二题10分,共18分)

五、应用题(即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六、选做题(任选一题,不重复计分,12分)

应用题考核内容:

1.数据特征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2.时间序列分析指标的计算;

3.均值或成数的参数估计;

4. 均值或成数的假设检验.

选做题(二选一)考核内容:

1.统计指数的因素分析(两因素);

2.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应用(不考公式)

特别强调:选做题部分,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学,二选一作答,如果写了两题的答案,只针对第一题给分,第二题不重复计分,请各位同学注意!

《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本章知识体系如下:

一、单选题

1.为了了解X市的人均居住面积,统计总体是( A)

A.X市所有的住户

B.X市每一个住户

C.X市下辖的所有区、县

D.X市所有的住房

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B )

A. 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全部生产设备

C. 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D. 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3.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A )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体重

D. 工人身高

5.语种属于(A )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居民住房状况调查中,属于定序尺度测量的是(C )

A.居住区域

B.居住面积数大小

C.是否满意

D.有几套住房

7.学生的智商等级是(B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8. 为了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

A.技工等级

B.固定资产净值

C.经济类型

D.工业企业数量

9.下列的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C )

A.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B.企业增加值

C.人均销售收入

D. GDP

10.已知5名同学的某课程考试成绩,其平均成绩为80分,则(A )

A.这是5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B.这是5个指标的平均数

C.这是5个变量的平均数

D.这是5个指标值的平均数

二、多选题

1.为了确定失业率,我国统计部门调查了10000个家庭,(AB )

A.总体是我国全部劳动力人口

B.样本是10000个家庭中的全部劳动力人口

C.总体是我国全部人口

D.样本是10000个家庭中的全部人口

E.样本是10000个家庭

2.要了解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BD )

A.浙江省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统计总体

B.浙江省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浙江省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3.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 )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

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BC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固定资产净值

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三、判断题

1、差异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T

2、女性是品质标志。F

3、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F

4、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

5、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6、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

7、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一、单选题

1.对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3.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 B )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普查和抽样调查

4.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D )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5.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B )

A. 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重要的单位

B. 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的单位

C.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赫的单位

D. 按随机原则抽取的有代表性的单位

6.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7.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8.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C )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9.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B )

A.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 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 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10.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C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70,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60

B、115

C、130

D、135

12.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为2,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D )

A.正态分布

B.平顶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13.一组数据的峰度系数为2,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C )

A.正态分布

B.平顶分布

C.尖顶分布

D.偏态分布

14.下列图形中最适合描述一组定量数据分布的是(B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线图 D.饼图

15.下列图形中最适合描述结构状况的是(D ) A.条形图 B.雷达图 C.直方图 D.饼图

二、多选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点。以下应该计算在人口总数内的是(ADE )

A. 2010年10月31日22点出生的婴儿

B. 2010年10月31日20点死亡的人口

C. 2010年11月1日2点出生的婴儿

D. 2010年11月1日2点死亡的人口

E. 2010年10月31日20点出生,24小时后死亡的婴儿

2.某地区对1000户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居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家庭占24%,3000-5000元的占51%,5000-8000元的家庭占15%,8000-10000元的家庭占7%,10000元以上的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 该数列是等距数列 B. 该数列是异距数列 C. 第一组组中值是2500元

D. 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占75%

E. 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家庭占25%

三、判断题

1.组中值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T )

2.一般采用典型调查方式来了解我国钢铁行业产量情况(F )

3. 统计调查误差可以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T)

4.对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一般采用抽样调查(F )

5.一般采用重点调查方式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T )

6.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F )

7. 在组距式分组中,90以上一组中90不应该计入本组(F )

8.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等于组内各变量值的平均数。(F )

9.进行统计分组时,组数并非分得越多越好。(T )

10.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T)

11.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F)

12.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T)

四、简答题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类: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非全面调查: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二阶抽样、多阶抽样等;

非概率抽样:判断抽样、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第三章数据特征的描述

一、单选题

1.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企业月均营业利润为26万元和225万元,标准差分别为2300元和7800元,则

月均营业利润的代表性( B )

A.甲企业较好

B.乙企业较好

C.代表性相同

D.无法比较

2.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3.众数(D )

A.总是小于算术平均数

B.是分布数列中标志值最大的数

C.是分布数列中最大的频数

D.不受分布数列变量值大小变动影响

4.中位数是(C )

A.是分布数列中标志值中等大的数

B.总是等于算术平均数

C.把频数分布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标志值

D.反映现象集中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5. 设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6厘米,一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00厘米。篮球运动员组的身高标准差为2.5厘米,小学生组的身高标准差为1.7厘米。根据该资料判断( A )。

A. 篮球运动员组身高较均匀

B. 小学生组的身高较均匀

C. 两组的身高不能比较

D. 无法比较

6.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7.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C)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难以判断

二、多选题

1.在各类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DE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

D. 众数

E. 中位数

2.在组距数据中,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也受到权数的影响,因此(ADE )

A.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

B.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

C.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

D. 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

E.当组中值的权数相同时,权数对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

3.能够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都加以综合,以便对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有(ABE)

A.平均差

B.方差和标准差

C.四分位差

D.全距

E.变异系数

F.算术平均数

G.众数

H.中位数

三、判断题

1、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

2、一组数据里面众数可能有多个 T

3、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T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T

5、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T

6、权数起作用的前提是各组的变量必须互有差异。T

7、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T

8、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比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T

四、简答题

1.描述数据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答:描述数据特征有三种:

(1)集中趋势指标: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离散趋势指标: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3)分布特征指标: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2. 一位统计学家把一只脚放进 60℃的开水里,另一只脚放进冰水中。然后宣布:现在,在平均值的意义上,我感觉很舒服。谈谈你的看法。

答:冰水和60℃的水的平均温度为30℃,30℃是温水,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从平均角度来考虑的,可是实际上,一只脚0℃一只脚60℃是很不舒服的,也就是我们在认识问题时,既要看他的一般水平,还要分析它的内部离散情况即变异程度,若离散程度较小,则说明平均水平比较具有代表性。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选题

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A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速度

2.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B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3.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B )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4.平均增长速度是( D )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5.累计增长量等于( C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

6.增长1%的绝对值是( D )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

7.某企业某年销售额为60亿元,至报告年达到180亿元,则销售额报告年在基年的基础上(C )

A.翻了3番

B.翻了2番

C.增长了2倍

D.增长了3倍

二、多选题

1.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ABCE )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速度

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ABD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量

E.增长速度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CE )

A. 银行历年储蓄存款余额

B.历年产值

C.各月末职工人数

D.各月商品销量

E.历年粮食库存量

4.时期数列的特点是(ACE )

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

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

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5.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AD )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期数列

E.时点数列

6.某企业2000年总产值为50万元,2003年为100万元,则2003年的总产值比2000年(ABD )

A.增长了50万元

B.增长了100%

C.增长了50%

D.翻了一番

E.翻了两番

7.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AC )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

A.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9.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E )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B.某商店各月商品销售额

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

D.某供销社某年各月末人数

E.某企业历年产品产量

三、判断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T

2.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F

3.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T

4.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T

5.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F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T

7.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T

8.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T

四、简答题

1.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有哪些?因素分析的模型有哪些?

答: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因素分析模型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等

2.时间序列中总量指标有哪两类?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

答:时间序列总量指标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序时平均数采用算术平均数方法;时点指标分为连续时点指标和间断(不连续)时点指标,连续时点指标序时平均数采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间断时点指标若间隔相等,则序时平均数采用首末折半法,若间隔不等,则采用加权首末折半法。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单选题

1.某企业计划将本月产品的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6%,实际降低了3.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程度为(C )

A.58.3%

B.97.4%

C. 102.7%

D.171.4%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B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D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二、判断题

1. 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比较”,平均指数是“先平均后比较”T

2. 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报告期数量指标T

3.我国CPI指数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方法编制T

4.我国编制CPI指数时,需要收集居民消费品的各种种类。F

第七、八章参数估计与参数检验

特别提示:

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在小样本情况下(n<30),无论总体是什么分布,若总体方差未知,用样本方差替代总体方差,此时,采用t统计量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其他情况全部采用Z统计量。

总体成数(比例)的区间估计:因为成数问题的样本量一般不能太小,故总体成数的置信区间全部采用Z 2.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小样本,总体方差未知时,用T统计量检验,其他情况全部采用Z统计量检验。总体成数(比例)的检验:全部采用Z统计量检验。

一、单选题

1、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B )

A.概率度

B.概率保证程度

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2.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称为抽样估计的( A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3. 当样本单位数充分大时,样本估计量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的可能性趋于1,称为抽样估计的( B )。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有效性

D. 充分性

4.当总体的分布未知,假设总体存在均值和方差,在样本量较大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 )。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2

χ

分布 D. F分布

5.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且为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B )。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2

χ

分布 D. F分布

6. 假设总体服从二项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8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A )。

A. 近似正态分布

B.服从二项分布

C. 不可能服从正态分布 D 无法确定

7.在假设检验中,第Ⅱ类错误是指( B )。

A. 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 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 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 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8. 在假设检验中,第I类错误是指( A )。

A. 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 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 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 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二、判断题

1.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且为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正态分布。F 2.在样本量固定的情况下,没有办法使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同时减少.T

3.当t分布的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候,t分布趋于标准正态分布。T

4.假设检验中第Ⅱ类错误是指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F

5.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称为抽样估计的无偏性T

6.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参数的真实值,这种性质是估计量的一致性T

7. 假设检验中第I类错误是指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T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选题

1、相关系数ρ=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 D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完全负相关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

3、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D )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4、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B )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 B )

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6. 每吨钢锭的成本y(元)和每一个工人劳动生产率x(吨)之间回归方程为y=320-0.8X ,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平均( D )。

A. 降低320元

B. 提高320元

C. 提高0.8元

D. 降低0.8元

二、多选题

1、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ABD )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2、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ABE )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3、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ABE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4、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CD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三、判断题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F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F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F

4、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F

5、雨雪量与农作物之间是不完全线性相关关系 F

6、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F

7、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F

8、相关系数是线性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T

9、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T

10、样本回归函数中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是随机变量。T

11.相关系数可以大于1,越大表示线性相关程度越大。F

12.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0≤r≤1。F

13.回归模型中常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参数。T

计算题部分

1. 甲乙两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2.某机构想了解A、B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情况,分别从两地区收集了20位居民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试分析比较A、B两个地区的贫富差距。

3.香港证券交易所某周两只上市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的收盘价如下(单位:元):

利用描述统计指标比较两只股票的风险程度(价格的波动程度)

4. 某钢铁厂2007~2012年钢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填充下表。

5.某公司2010-2015年的产值如下表所示:

要求:(1)根据表中资料,计算该企业各年的产值(保留整数)。

(2)计算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保留小数点两位)6.已知某省份近年财政收入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1)求该省各年的财政收入水平(保留整数)。

(2)计算该省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保留小数点两位)

7.某保险公司推出一批理财产品,为了了解客户购买意愿,随机抽取100名客户调查可能的购买金额,已知样本标准差为21.88千元,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95%的概率保证下,试求该理财产品购买金额的可能范围。

8.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以生产袋装食品为主,为对产量质量进行监测,企业质检部门经常要进行抽检,以分析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要求。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食品中随机抽取了25袋,测得每袋重量平均为105.36克。已知产品重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标准差为10克。试估计该批产品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9.某银行为了了解客户对其一款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随机抽选了300名顾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可能购买的有200人,要求以95%的概率估计全体顾客购买这款理财产品的比例的区间范围。

10.一家调查公司进行一项调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市电信营业厅大客户对该电信的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人员随机访问了30名去该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大客户,发现受访的大客户中有9名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比两年前好。试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大客户中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比两年前好的比例进行区间估计。

11.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某市老年人口比重为15.6%,该市的老年人口研究会为了检验该项调查结果是否可靠,随机抽选了500名居民,发现其中有80人年龄在65岁以上。问: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否支持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为15.6%的看法?(α=0.05,)

12.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700小时。现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36件,测得其平均寿命为680小时。已知该元件寿命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为60小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确定这批元件是

否合格?(提示:0.0251.96,

Z=

0.051.645

Z=

13.某企业生产的一种袋装食品,按规定要求平均每袋重量为800克,先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6袋,测得平均每袋重量为791克,若假定样本标准差为18克,假定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要求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这批产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14. 某品牌手机为了了解消费者对其一款手机的喜欢情况,随机抽选了30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喜欢的有200人。(α=0.05)该手机品牌2013年发表声明称消费者喜欢该手机的比重为70%,试用上述资料判断: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否支持该企业声明?

15.某旅游景区希望游客不满意率低于15%。随机访问了120名顾客,其中15人表示不满意。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否断定该旅游景区的顾客不满意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16. 为研究产品的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1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 (万元)、销售利润为Y (万元)。调查资料经整理如下:

225X =∑

,25Y =∑,2

4000X =∑ , 2

600Y =∑,

800XY =∑。

(1)试分析X 与Y 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大小;

(2)建立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模型,预测当销售额为360万元时,销售利润可能达到多少?

17.已知五位同学统计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资料如下表:

要求:(1)分析X与Y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大小(2)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其意义

(3)求判定系数,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

18.某工厂生产的某种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的数据如下:

要求:(1)分析X与Y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程度大小

(2)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其意义

(3)求判定系数,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

19. 已知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商店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20.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其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该企业生产费用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这里给大家。篇一:统计学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最全面的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统计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大部分的中职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加上统计学这门功课在生活上比较少体现,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 (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bias)。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

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实践有一点遗憾,但同时对我未来的新工作也充满了期待。 刚到服务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没底。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服务业做哪些主要工作。但也正因为是这样,我也很确定自己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刚进入服务业的时候,主任并没有马上让我们做一些复杂的工作,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我们在电脑上熟悉了有关文件的路径和数据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5==∑∑=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 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 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贾俊平 统计学 总结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的分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文字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木数据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数据: 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90cm,200cm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总体比例(T)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样本标准差(s),样木比例(p)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1. 数据来源包括直接来源(一手数据)和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2. 抽样方式包括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 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4. 5.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是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 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层次 分类的 数据 顺序的数据 数值型数 据 按时间状况 截 面 的 数 据 时序的 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察的数 据 实验的数 据

6.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计算机实训内容, 要求: 1.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3.数据排序 4.分类汇总-利用数据透视表 5.对比条形图 6.环形图 7.累计频数图 8.散点图 9.雷达图 等等 频数分布图两种方法: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数值型和顺序数据 数据-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统计学计算题五

统计学第五次作业答案(第十二章指数) 一、简答题 简述编制综合指数的两个基本要点及一般原则; 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原理的两个要点是:第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使全部个体的数量得以综 合;第二是固定同度量因素,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综合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区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且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以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且固定在报告期。 二、计算题 解:设原料基期平均价格为0x ,报告期平均价格1x ,基期购进数量为0f ,报告期购进数量为1f ,则有: 11 1 1 3.86610 3.011202715.8 3.72610120730x f x f ?+?= = =≈+∑∑ 00 00 3.20200 2.754801960 2.88200480680 x f x f ?+?= = =≈+∑∑ 011 3.20610 2.751202282 3.136******** x f f ?+?= =≈+∑∑ (1) 总平均价格指数10 3.72 129.17%2.88 x I x = == 总平均价格变动的绝对量: 11001 3.72 2.880.84x f x f f f -=-=∑∑∑∑(元) (2) 固定构成指数1101 1 1 3.72 118.85%3.13 x x f x f I f f = ÷= =∑∑∑∑

各等级平均价格变动的影响额 1101 1 1 3.72 3.130.59x f x f f f -=-=∑∑∑∑(元) (3) 结构影响指数01001 3.13 108.68%2.88 f x f x f I f f = ÷= =∑∑∑∑ 购进数量变动的影响额 01001 3.13 2.880.25x f x f f f -=-=∑∑∑∑(元) (4)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数关系:129.17%118.85%108.68%=? 绝对数关系:0.840.590.25=+(元)(元)(元) 结果表明:该企业报告期购进的该原料的总平均价格上升了29.17%,即增加0.84元。其中,由于两等级的价格平均上升了18.85%,使总平均价格增加了0.59元;由于购进数量结构变动使得总平均价格上升了8.68%,使总平均价格增加了0.25元。 解:设基期产量为0q ,报告期产量1q ,基期单位成本0p ,报告期单位成本1p ,则有 11 14115462004445030610p q =?+?+?=∑ 00 15100402005038028500p q =?+?+?=∑ 01 15115402005045032225 p q =?+?+?=∑ (3分) (1) 总成本指数11 00 30610 107.40%28500 p q I p q = = =∑∑ 总成本增减额 11 00 30610285002110p q p q -=-=∑∑(元) (2) 单位成本总指数1101 30610 94.99%32225 p p q I p q = = =∑∑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本人于XX年11月5日至7日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培训,通过李勇教授详细的讲解该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老师,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课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教学工作在于“教书育人”,主旨在于育人,但仍需以教学作为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李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

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其次,恰当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如李教授所说,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不能取代老师的作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再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师引导学生讲;提问式;案例式;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教材与泛读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等等,以便能够更好的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再次,尽量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设置一些应用性问题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同章节设置一些应用问题,可以将时下学生关心的经济数据与概率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时,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于各行业对外贸易波动性的影响;又或者提出近期的物价、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让学生去预测政策变化对于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去区分Z检验与t检验的差别,均值检验和方差检验的区别。为此可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年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讲课稿

[标签:标题] 篇一: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 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几次的实验课,我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个人是理科出来的,对这种数理类的课程本来就很感兴趣,经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操作更加加深了我的兴趣。每次做实验后回来,我还会不定时再独立操作几次为了不忘记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深我的记忆。根据记忆曲线的理论,学而时习之才能保证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以及掌握更久的掌握。就拿最近一次实验来说吧,我们做的是“平均发展速度”的问题,这是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但是放到软件上进行操作就会变得麻烦,书本上只是直接给我们列出了公式,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我了解的还不够多,在做实验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问题。不奇怪的是这次试验好多人也都是不明白,操作不好,不像以前几次试验老师讲完我们就差不多掌握了,但是这次似乎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内容比较多又是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个人感觉最有挑战性也最有意思的就是编辑公式,这个东西必须认真听认真看,稍微走神就会什么都不知道,很显然刚开始我是遇到了麻烦。还好在老师的再次讲解下我终于大致明白了。回到寝室立马独自专研了好久,到现在才算没什么问题了。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 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操作,老师总是最无私最和蔼的人,我一定努力学习,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 篇二:统计学实验报告与总结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统计学教学总结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 ___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 ___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___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

统计学计算题

注:此为会计班统计学计算题重点。有些我们习题册上包括,有些未涉及,大家可供参考,希望大家考试顺利! 1、某车间30 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2、某班50 要求:(1 中值。 (2)绘制茎叶图。 3、利用第2题的资料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和径叶图。

4、(1)某企业本期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3%,实际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本期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3、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10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13、已知甲班5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为80分,标准差为10分,又 14、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15、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B品种

统计学个人心得

统计学个人心得 12级会计7班 3212005244 谢翠欣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在我眼中,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非常单调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而是仅仅需要搜集原始资料,套用数学公式而已,我甚至不是很喜欢这门课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统计学在学术研究中,在公司决策中,在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开始了解到统计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统计的原始资料全部来源于实际生活。统计学也是一种成熟的学科,它有它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是相当科学的,它是以数学作为它的基本工具,但它有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它可以对生活中大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期末,老师布置了分组调查问题的任务,我们小组分工地完成了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通过一整套的调查流程,从问卷设计、寻找答卷人、调查结果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是一件很意义的事情。 因为要考试,所以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思考这门让我痛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至此统计学不再仅仅是一些无数抽象公式的代名词,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科学。 总论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简单,引出概念,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理论上来说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内容要难于抽样估计。但是个人觉得《抽样估计的行文并不像假设检验》那么好理解。统计学这本书喜欢先向学生介绍很多概念和公式,再将公式引用到例子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介绍公式的同时,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公式真正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单纯的死记硬背效率颇低。拿抽样估计来说,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之多,方法之众,让同学们的脑袋混沌了好久。大家私下交流,混沌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只将条件带入相应的公式计算答案的方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相关与回归分析同样吸引人。因为之前我片面的认为相关关系没有确切的规律可循,更不容说计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了。然而科学证明,不但相关系数可以计算出来,回归方程也可以用来做分析预测。我想起了一句话:任何学科脱离了统计都将不是科学。只有统计能仅凭现象就能分析归纳出事务的内在联系,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更明朗的世界。 时间序列分析在我看来是和我的专业---会计联系最紧密的知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析出公司销售额的各种增长情况,公司的销售额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规律,还能建立一个模型对未来的财务情况做出预测。 这么快一个学期统计学的学习就结束了,我才刚刚了解统计学,我知道统计学知识还能运用到店铺开设选址等等的问题上,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我以后还要继续深入了解统计学,并且运用它服务生活。

医学统计学重点

医学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 (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 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 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 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2 1、下表就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得分组数据。书p26 <1)讣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得向上累讣频数;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得向下累讣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得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讣算:Me=U- =18-0、22=17, 78 、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3、试根据表中得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 50 解:该地全年平均旅游人口数为: + 5000 + 5200 + 5400 + H = 二 ---- J = 5250人 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解=则该地区该年的平均在册人数为: 34(用+ 352"*2 严2心2孤 4+325() + 359()x2+359()+357. 今 = 3472 人 5-1 2 2 2+4十2+4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 数得平均比重。 表:某企业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 —hy + Z>2 + ? ? ? + — b 鶴 —X1000 +1050 +1070 H —x 1108 --------- 2 --------- = 1058 (人) h = 2 -------------------- 2_ = 2 n — 1 - = 2 = ^22_ = 19.57% Z> 105 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得指标值。 表: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表4T1 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外,确时为了避免 ?节变动的影响,还需计算年距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木期发展水平 年距发展邃度■纳洞期发展水平 〔4-16) 7、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得位置。P61 —tz - + iZ - + ??? + —CI — X 200 + 206 + 206 + — x 218 ;=2_LJ ------------------- 二=2 ---------------------------- 2— = 207(人) ft 4-1

教育统计学与SPSS-名解总结

教育统计学与SPSS-名解总结

第一章导论(阅览前必读:书上每个章节后的名解我全都列出来了,黑色字体的都是书上原文,量多,但有些不重要的名解没必要背,你挑着背不要 被吓到。绿色是章节题目,红色的就是我的一些说明、补充、吐槽,一 个人打字很无聊啊有木有!一直自言自语啊有木有!并非书上的名词解 释,看看就好,可删。这段紫色的也删了哈。接下来……正文,走你!)统计学(statistics):即研究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 方面有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 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 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简言之,教 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研究教育科学领域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descriptiive statistics):是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 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 均。 Or:是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 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一种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inferencial statistics):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

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的团体。 Or:是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推论总体或全局情形的统计方法。这是统计学中的主要内容。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statistics):是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的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实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Or: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他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小数永存法则:从总体中抽取的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是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