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4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2011年4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2011年4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2011年4月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中学教育学

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受教育权上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贤人”和“君子”。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著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不同阶级的人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的论述了儿童教育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此时期是萌芽阶段,教育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3.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4.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的《教育论》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

拉伊(德国)的实验教育学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凯洛夫(前苏联)的《教育学》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论述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学

5.布鲁纳(美国)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认为“全面”和“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第二节中学教育学概述

一、中学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二中学教育学的内容结构

教育的基本涵义

教育的价值

中学教育目的

中学教育制度

中学教育内容(课程)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

中学教育途径

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况记录法,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法)

内涵: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记在自然状态下,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测试法)

内涵: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来了解分析现象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条件的观察。

行动研究法

内涵: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探讨性的研究方法,他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特点:(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定义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构成要素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

(二)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

(三)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第三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说(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正式提出的相关学说)

(二)心理起源说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观点)

4.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形态教育

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

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的贫乏性

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教育方法的单一性

古代教育

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

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现代教育

教育目的多样性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

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

第一,教育手段不断变化。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教学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人性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

5.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6.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7.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

(五)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

文化影响这教育人员

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3.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

(三)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第五节 教育与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

(一)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目的

(二)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机构

(三)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内容

(四)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人员

(五)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途径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其表现有:

(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发展的含义

1.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

2.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顺序性:指认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要循序渐进。

(二)阶段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三)不均衡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必然不均衡;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必然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四)差异性: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必然存在着个别差异。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五)互补性:指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每个教育者都要努力发挥青少年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就存在。 中学生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

中学生发展的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生理特征 体态骤变

机能增强(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肺功能增强)

身体素质提高 性发育成熟 心理特征 认知能力(目的性、自觉性提高了)

情感 意志 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节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二、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 (一)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 第六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遗传素质指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

(四)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并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3)人的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3.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4.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自然环境中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

6.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从根本上给予影响

(1.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2.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职人员,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决定(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

(二)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1.教育的自身状况:(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影响教育速度和规模、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管理水平制约教育功能的发挥)

2.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氛围、父母的文化水平

3.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够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政治制度的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

1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1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成熟是身心发展的一种准备状态,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1.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从教育目的的内部结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二是指明教育者要实现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目的的外部结构来看,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国家的教育目的,简称教育目的;第二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又称培养目标);第三层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

3.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第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

4.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木钉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对象,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要以其对社会的效益为衡量标准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第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第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私有制阶级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导致人片面发展的原因

第四,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

2.学校教育制度从纵向上保证了学校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上看,各类学校之间相互交叉、衔接,学校类型日益丰富,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类型

3.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是指两只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已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单轨学制(三)分支型学制

4.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一)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人口状况(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5.《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

6.《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7.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

8.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六、三、三”学制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

第一节中学教师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人员

2.中学教师是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3.中学教师职业的价值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延续、发展、创新人类社会

(二)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提高个体高效发展

4.中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好学生,或把学生教好,也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他应获得的发展水平。其基本任务是教好功课

5.中学教师的素养

(一)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对待学生的态度:热爱学生、尊重学校是教师职业道德结构的内在体现,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依据

(二)教师的业务素养

1.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2.广博的文化知识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1)组织管理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

第二节中学生

6.中学生概述:

(1)中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

(2)中学生是未成熟的人

(3)中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中学生的教育原则:全面教育原则、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第三节师生关系

8.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属性

9.师生关系的特点:

1.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指在学校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实现教育任务的保证

2.心理关系:就是人知情感关系

3.道德关系: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履行道德义务的前提下而形成的关系

10.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1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师生间的交往和对话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初级阶段

(1)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2)师生之间的广泛交往

2.深化阶段:要使师生关系不断深化,必须运用多种交往方式,既要有正式的交往,又要有非正式的交往3.巩固、发展阶段: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不克随意疏远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爱护关心学生,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针对的给学生提出改进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计划

中学课程(一)

第一节课程的含义

1.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课程,如:“宽著

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斯宾塞(英国)在1859年发表的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课程一词,该词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道”

2.课程的含义

(1)课程作为学科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4)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5)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3.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的本身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

(4)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4.文本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

5.课程是只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6.体验课程其课程事件是由一系列书面的、口头的、行为的“文本”构成

7.影响课程的因素有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

8.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9.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相关辅助材料

10.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

11.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标、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要部分

12.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13.课程类型是指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具有某一相同属性或共同特征的课程所形成的汇集或种类14.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一、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

隐形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非学术性的影响,是无意的、隐含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最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显性课程主要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2)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不同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

(2)选修课程是指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而不是必须学习的科目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5.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一)把基础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二)实施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

(三)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与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整合

中学课程(二)

第四节中学素质教育

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2.应试教育体现了以应对考试和进行选拔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

3.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方面

4.广义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5.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6.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7.中学德育应遵循的规律和要求

第一,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

知行统一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即思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或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知、情、意、行的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第二,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

德育过程就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摸清学生的思想矛盾,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与美丑,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第三,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第四,从教育作用的角度看,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8.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9.智育是人类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主要途径

10.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

11.美育是运用美的素材,培养受教育者美的素养的教育,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

12.劳动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构建其劳动素养的教育

13.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1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15.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目标化、课程目标结构化、课程结构系列化、课程内容结构化

第五节 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16.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依据

(1)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2)素质教育的目标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中学教学(一)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一)教学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工作)

(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2.教学的价值体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两方面

3.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一)使学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三)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二节 中学教学过程

4.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5.教学过程是知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6.教学过程的规律(简称教学规律),就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须的联系

7.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

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辩证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的理解掌握知识,并得到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时,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1)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8.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

间接知识,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直接知识,即个体从直接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一般属于感性认识。

学生要把间接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深刻的理解它和运用它,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做17.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 (2)统一性和多元性相结合 (3)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 (4)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

基础。学生没有一定的直接知识,间接的书本知识也就学不好。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间接知识的教学,又要适当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既使学生在获得直接知识的基础上,学好间接知识,又要使学生在学好间接知识的前提下,将亲身得来的直接知识、直接经验、感性认识条理化、理论化。

9.教学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智力、能力和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发展的关系,其主要的规律表现为:

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和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水平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0.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的

(2)教学的教育性是由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3)教学的教育性,也受师生关系的影响

11.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学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教学效果测评

第三节中学教学原则

12.教学原则是指为了有效的进行教学,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及教学实践提出的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

13.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育目的(2)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3)实践依据

14.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1.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2.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3.让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身心各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重视师生的反思活动

(三)创造性的学以致用原则

创造性的学以致用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的用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方面为:

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3.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具体方面为:

1.实行班额小型化或分组教学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教师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不足

中学教学(二)

第四节中学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规划,并形成操作方案

2.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

(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需要和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

4.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和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5.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目标分析、内容研究、教学方法选择

6.目标分析

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系统中起着“纲举目张”之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描述中学教学、学习目标时,应注意:

(1)中学教学目标的内涵

(2)对中学生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7.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基础的基础

8.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式

9.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教学的目标、任务;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教师的素养条件、学校的设备条件

第五节中学教学模式

11.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性。

12.教学模式的构成: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作用方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

13.教学模式选择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要考虑下列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条件等

14.教学模式的运用

运用教学模式时,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注意灵活运用,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15.教学模式要有创新

中学教学(三)

第六节教学技术概述

1.教学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第七节教学基本技术

2.教学语言技术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精心设计的口头语言传递知识、指导训练、组织教学和进行师生交流等的行为方式

3.教学语言技术的作用

(1)传递教育信息(2)启发学生思维(3)提高语言水平

4.板书技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和多媒体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标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5.板书包括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

6.板书的作用

(1)增强教学效果,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揭示知识的结构体系和内在联系

(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帮助理解和记忆

(4)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5)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7.结束技术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室,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回忆(2)揭示要点(3)巩固应用(4)拓展延伸

8.结束的作用

(1)对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印象,强调重点和关键

(2)前后联系形成系统,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

(3)拓展延伸,促进思维发展

(4)获得反馈,掌握思维进程

9.教学组织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10.教学组织技术的作用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提问技术

提问的类型可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 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作好辅导 18.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片面性 [答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答案]: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教学目的 D.教学条件 [答案]: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

5、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 校长 B. 学校 C. 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复习指南答案(同名10293)

2013年7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 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对)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错)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对)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4.完形一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6.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闯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问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1.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 1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1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文字版) 一、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题干】平时嗓门大的小强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老师批评说“声音那么小,难道你是女孩子么?”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做法?()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反思 C.不合理,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2.【题干】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非常好的运动循环小学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题干】某校经常组织一学科教师互相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德结对 D.自我研修 4.【题干】焦老师积极参加备种教师培训活动,返校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将其还用于教学实践,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B.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C.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 D.有助于增进学校合作 5.【题干】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 B.给予行政拘留 C.责令其悔过 D.责令其赔礼道歉 6.【题干】某校规定: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教室,一旦发现,将立即没收并予以统一销毁,该规定侵犯的学生权利是()。 A.人身权 B.财产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7.【题干】小学生李某多次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对于李某,学校可以采取的管教方式是()。 A.收养教育 B.强制劝退 C.开除学籍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A 、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 、喀斯特地貌发育 C 、高原山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 政治 )、 (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 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面积最大。 喀斯特地貌发育 )的浅内陆山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长江 )和 ( 珠江)两大流域。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 "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 调 整 )( 巩固 )(充实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 2003年 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 自治州、( 2)个地区、和( 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A 、赫章 B 、 玉屏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 B 、玉屏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韭菜坪 C 、威宁 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 、綦江 B 、乌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 是 ) C 、 威宁 D 、 黎平 B ) C 、威宁 D 、黎平 D ) B 、玉屏 D 、黎平水口河 ) C 、 南盘江 D 、清水江 A ) C 、凌冻 D 、冰雹 D ) C 威宁 D 铜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2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发布人:李昌虹 (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P2) 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P5) 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P2) 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 (P6) 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 楷书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 2 分,共 58 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 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 60 名学生是红色 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7、为了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P1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P11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P8 4.贵州东与(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P14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P14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P15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P8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P20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P2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P33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P27~ P28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P41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P49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P66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P73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 )人/平方千米。——P74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P77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P83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P44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P42~43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P96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P97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P103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P102

[训练]贵州省情考试题(271题全集含答案)

1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第4题: 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D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第6题: 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第7题: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最多, 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第8题: 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第9题: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第10题: 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第11题: 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 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第12题: 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1 第13题: 正确答案:错误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第14题: 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第15题: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 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第16题: 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 的贵州。 第17题: 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第18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第19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 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答案】C 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

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 B.梳理行文思路 C.区分观点与材料 D.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 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D.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省情试题

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1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答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理解组成命题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命题进行思维。 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答案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来说明存在于头脑中的表象。 3,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答案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4,“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答案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考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的特征 5,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答案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考点幼儿想象的发展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的想象。 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答案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考点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分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7,()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 答案 A,家长学校 B,家长参与 C,家长会 D,家访 考点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分值 2 分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 2901 )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海拔( 148 )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最高达( 42。5 )o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 --15。3 )o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西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北盘江)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 2400 )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 5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 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居全国(第五位)。 12、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13、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4、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5、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空)、(航天)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8)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17、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性别)和(年龄)。 18、贵州省2003年末总人口为( 3869。66 )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上年下降2.05和1.71个千分点,实现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逐年下降0.5个千分点以上的要求。 19、到2004年,贵州省人口达到( 3903。7 )万。人口密度为(221。7)人/平方千米。 20、国际上一般将( 65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 10% ),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侗族)、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5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 23、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 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 24、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5、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26、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具特色,贵阳市以(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黔中)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航天)、电力、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名酒)之乡;六盘水市以(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贵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始于 (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8.__________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型 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