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2013年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二十国集团代替八国集团叙利亚问题

(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2.争站国际道义制高点3.文斗武备4.合作大于争斗

(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在中东,奥巴马“无奈”地接受了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推迟对叙动武。俄罗斯重返中东势头强劲,着重加强同伊朗、叙利亚和埃及关系。

(四)中东动乱不已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

(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

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丰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中国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主要有四个:

一是融入国际社会需做更艰苦努力二是履行国际义务任重道远

三是周边安全常受干扰四是美国加快战略重心东移,麻烦不断

所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影响国际关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具体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独立性;

2.具有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稳固的组织形式。

据此三条件,国际行为主体有: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跨国公司

其中主权国家行为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

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主体,它内在行为的根本动因就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国家利益根据不同的内容领域,可以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安全利益主要是指国防领域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按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重要利益、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有时为了获得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

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其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增进国家利益。二,国家利益还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良好的外交政策、成功的外交活动往往是有益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三,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的动因。国家间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变化都取决于国家间不同利益的分化与组合。利益驱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去寻找朋友,反对敌人,从而进行外交政策的调整,改变国际力量对比,推动国际关系的演变。

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力量以及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的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一国的物质力量,又包括一国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一国已有的现实力量,也包括一国潜在的以及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机制。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国力包括了下述五个要素:

1.资源力。指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资源力是构成国力的基本要素,资源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

2.经济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

经济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最终要靠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3.军事力。包括核军事能力,常规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结构的质量,战争理论的先进等多方面。

如果说经济力是综合国力之本的话,那么,军事力就是国力的外部体现和象征。如果把综合国力比作一个人,经济力和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位置就好比是身躯和拳头的关系。在当前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少,各国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具有足够威慑力量的军事实力,仍然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军事手段可能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4.科技力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极为精辟的论断。在综合国力中,无论是军事力量的增强,还是经济发展的加速,没有科学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民族素质的提高、理论思维的发展,没有科技的促进也是不可能的。科技在促进工业劳动生产力提高方面所占比重已达60-80%,在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中,科技因素几乎是产业发展的全部动力来源。

5.精神力。包括政府的工作效率、国家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社会制度等等。

综合国力的五大要素中前四大要素可称为硬国力,精神力可称为软国力。软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和调动硬国力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仍然存在大的问题,许多方面不仅与发达国家,即使与中上等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仍有待于提高。二问题就是人均收入比较少.

综合国力的估量:一个公式:克莱因国力方程即一个国家可以估算的国力=国家的物质国力X 精神国力。PP =(C + E + M )X(S + W )

可以被估国家的经济军事国家贯彻国家

算的国力有形实体实力实力战略战略的意志

越南为什么能够在越南战争中战胜美国?

1969年美国和越南的综合国力指数分别是:

越南:180 X 1.7=306

美国:480 X 0.6=288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国际定位——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第一,明确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

第三,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和目标格局中的位置。(多极,中国算一极)

3、外交目标

第一,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第二,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达到的国际目标———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第三,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4、外交原则和策略

第一,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即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问题上,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第二,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第三,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四,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

六、学习这门课,重点应掌握哪些内容

一个科学分析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两个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潮流

三个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重大成就、历史贡献和困难挫折,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五个严峻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一、世界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所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世界政治格局包含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主体是国家。

第二,国家间由政治关系的结合而形成的政治力量结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本质内容。

第三,世界政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

决定世界政治格局构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利益和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特别是霸权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调整、重新组合,以及由此构建的地区乃至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和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

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

第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直接取决于充当该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中主角国家的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战略变化,就会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第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的。

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初期美国妄图独霸世界,苏联采取相应的措施反抗,由此形成两极格局。

(二)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对抗。

(三)20世纪60-70年代初国际政治力量分化与改组

(四)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终结

(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

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为了各自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权力与地位等而达成的谅解和协议。

由于谅解和协议主要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所以称之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

美苏英三大国在战争期间达成的谅解和协议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战略步骤,制定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中协同作战的军事计划。

第二类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第三类是关于战后世界秩序安排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作用的问题。

第一类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圆满实现。第二类、第三类谅解和协议主要在战后实施,它们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

苏、美、英,主要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这就为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雅尔塔体制的作用

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A.缓和了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矛盾,对于增强同盟国的团结,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过重要作用。B.对于战后在日德实行民主改革,消除两个战争策源地发挥了一定作用。C.对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A.体现了美苏等大国的强权政治。B.制造了军事上的两极分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长期对立,成为战后世界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

冷战的含义

虽然有战时的谅解和国际协议作为基础,但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并不顺利。它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建立。所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除了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

冷战爆发的原因

A.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B.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

C.实现美国称霸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冷战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A.1946年2月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

B.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1946年9月杜鲁门的助理克利福德起草《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提出对苏联实行冷战的纲领。

D.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

一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二两大经济体系形成。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四欧洲分裂为东欧和西欧并分别从属不同集团。四中国国共内战爆发。五朝鲜半岛分裂。六美国调整对日政策。两极格局瓦解标志点

第一,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第二,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已经宣告解散。

第三,1990年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

第四,俄罗斯尽管继承了苏联的主要财富和在联合国的地位,但其实力已今非昔比,且内外交困,再不可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了。

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长期高强度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削弱了美国是直接原因;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是根本原因;第三世界崛起动摇了两极格局是重要原因。

战后形成的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1)政治上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2)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3)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4)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5)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第二,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

第三,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第四,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多边竞争”。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现实中美国不可能单独处理世界上的各种事务。

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发展壮大以及对自己力量的捍卫,也会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形成制约作用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实现有赖全球力量对比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全球力量对比由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占优势向其他大国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缩小、力量对比大体均衡的转变;由发达国家占优势向非西方国家缩小差距,最终达到力量平衡的转变。当前这两个转变正在进行,但最终实现尚需时日。

世界政治格局实质上是大国关系格局。大国关系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不可能在大国关系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形成。它只能在大国力量对比相对均衡、关系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当前大国力量对比不均衡、关系不稳定,因此世界政治格局处于塑造过程中。但从目前情势来看,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很可能是多极的,而不是单极的。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

2.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3.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2.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3.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4.多极化是新“合力”驱动的结果

三、倡导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相互需要又有种种矛盾摩擦的奇特局面,前所未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化挑战为机遇,摸索出符合时代的新模式

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

五、当今世界在深刻复杂变化中变革、调整中

1.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仍然处在变革与调整之中

2.国际机制和秩序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3.大国关系处在深刻的调整中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刻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力是两极格局崩溃。美俄、美中、美欧日和俄欧日关系都出现了巨大调整和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能是各大国对自身在世界中有利地位的追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国关系变化情况:

1.1994年后,俄罗斯执行“全方位”外交,俄同美国、欧盟的关系虽有调整,但美俄、美欧仍然维持着伙伴关系。

2.中国是这一时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国关系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其他大国对中国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上。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先后同我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建设性战略合作、全面伙伴、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日本调整对俄政策,两国在199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世纪之交,大国关系调整情况:

1.作为一个大国,印度明显实力不足。但由于大国竞争的需要,印度被纳入了大国关系调整的视野。

2.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不稳定、最易于发生调整和变化的关系。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3.美国与中俄关系由于1999年北约侵略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关系受损。小布什上台后一度把中俄作为主要的战略对手,致使美国与中国关系风波不断。911事件”后,中俄、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改善。

4.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对外关系明显发生了对美一边倒的迹象。日本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企图挑战美国的大国而成为追随美国的国家。主要原因是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美日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日本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力量抬头所致。

如果说20世纪最后十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围绕着超级大国苏联解体这个主轴运作的话,那么21世纪头十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则是围绕着超级大国美国的衰退这个主轴运作。

新世纪头十年大国关系调整情况:

十年中,导致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衰退,一是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9?11之后,美国试图借助反恐的旗号,从中东入手,谋求在冷战时期没有获得的全球霸权。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劳民伤财且无法脱身,加之阿富汗战争重荷,美国被拖进旷日持久的困境。

接着,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又引爆成全球金融危机,让美国自身饱尝前所未有的伤筋动骨之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但是受到美国内外诸多矛盾的制约,如今成效甚微。

与美国衰退相对应,是新兴大国举世瞩目的群体崛起。人们热议的所谓“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也好,“希望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也好,都是对新兴大国崛起的标志性、形象性描述。发达大国“七国集团”似乎也在逐渐让位给“G20”,其中多数国家就是新兴国家。

从美国方面来说,仍热衷于单边主义却又力不从心,于是竭力打造多边合作包装下的单边主义。然而,决不可把美国的衰退估计过分,决不可忽视美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力;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即使是负面的,也都说明它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其他大国,包括新兴大国,不约而同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无不把对美关系当作外交的“重中之重”,借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可以说,如今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依然是美国政策影响下的地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安全环境的,依然是以美国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未来的发展变化:

未来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主要围绕西方与中、俄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来进行。受此影响最明显的将是美日、中日关系。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

美中关系的好转,战略合作加强将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美国加强与印度关系、日本加强与印度关系的动力降低。中印关系、中俄、中欧关系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份量会继续加重。俄罗斯、印度和欧盟将会从中美日三边关系调整中收获最佳利益。

在可以预期的较长时期内,美国日本防范中国和中国防范日本美国的势头会加强。但这三国将维持相对和平的关系。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积极阻止中美关系向合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日本可能像二战后的英国那样,为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免受中国挑战,可能引导美国进入中美关系磨擦甚至冷战对抗的“陷井”。

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1、大国关系紧紧围绕着国家利益进行调整

2、大国关系紧紧围绕其国际战略进行调整

3、大国关系因力量对比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4、大国关系因国内政治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当今世界政治存在的问题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

1.新干涉主义盛行

2.“遏制”中国的战略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3.美国的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二、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当今世界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世界不少国家都是由多民族、多部落组成的,由于历史的纠葛、现实利益的冲突、政治上的分歧、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殖民主义的后遗症,一些部族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又常常升级为内战。前宗主国或一些大国为各自的利益纷纷插手,从中渔利,致使内战一打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既害国害民,又破坏了地区的稳定。

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

从行为主体看主要是来自其他国家;从行为方式看主要指其他国家军队实施的武装入侵或针对国家政权组织实施的颠覆活动。非传统安全威胁,从行为主体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涉及非政府组织、国际运动、国际思潮乃至个人;从行为方式看出现多样化的现象,已从传统的军事威胁扩大到恐怖袭击、破坏信息及其他公共实施,制造民族分裂、宗教冲突和社会动乱,特别是恐怖主义手段;从威胁的对象来看,不仅危害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危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前,国际社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威胁。其中恐怖主义尤其值得关注和警惕。

四、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不确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指确定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出现新的难以预测的情况;另一方面指确定因素之外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和难以预测的因素。中国要警惕和防止以下几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要防止周边环境的恶化。其次,警惕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再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遭受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时,往往采取转嫁危机的方式渡过难关。最后,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手段的进步,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军事情报的刺探,以及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也日益加剧。综上所述,中国的国际环境将受到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的含义:指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有机体。世界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世界经济的形成有如下5前提:

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并巩固。国际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

国际分工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

充当世界经济主角的三条件

1.必须具备强大的自然力、经济力和科技力

2.必须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3.必须对经济的发展变化具有调整的能力

经济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与就业结构、原材料与能源结构、经济战略与决策等,一个经济大国必须在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保持经济活力,增强经济优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向两大经济体系竞争合作,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经济竞相发展,多极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这样的过程。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进行调整,区域经济组织竞争加强。

4.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1.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为对抗“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互会,最初的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

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为何能够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仰仗强大的经济实力。

--国际上缺乏能够制衡美国的强大经济对手。

--在经济上独霸世界是战后美国控制世界的十分广泛的计划之一。

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是怎样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

--领导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按照美国的意愿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世界经济扩张的工具。

--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控制了西欧和日本。

--实施第四点计划,向亚非拉地区渗透。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封锁。

--建立经济安全网和军事安全网,维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战后西欧经济极度困难,资本主义统治岌岌可危;而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欧洲作为盟友。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一方面,从经济上,尔后从政治上便利美国控制西欧各国,把西欧各国牢牢绑在美国的反苏、反共的战车上;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恢复西欧各国经济,稳定西欧各国局势。它的实施也推动了西欧联合的进程。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美元危机不断,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丧失。

B. 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

C .苏联经济实力增强。

D. 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成长、壮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

E.两大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3.20世纪70年代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变化主要体现在:

--美欧日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发生了重

大变化。美国所占比重不断减少,西欧、日本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美元丧失世界货币的绝对统治地位,马克、日元成为世界货币。

--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自197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逐渐成为世界头号贸易逆差国。德、日成为对美最大贸易顺差国。

--国际投资也出现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从1985年起,美国成为债务国。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拥有综合经济实力优势;日本、德国拥有资金、贸易等方面优势。美日欧三方经济既协作又竞争,既合作又摩擦。

3、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遭到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苏联(俄罗斯)丧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C.美国10年新经济繁荣,实力有了很大增强,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但美欧日三足鼎立世界经济的格局末变。

D.东亚、中国、印度经济崛起。

E.地区经济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主权国家(基本主体)区域经济组织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重要的非国家主体)

4.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强劲增长,经历着一场从格局、结构到增长方式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世界各主要经济力量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调,推动着经济秩序的演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一、2014年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一)世界经济将实现温和增长

1、世界经济筑底缓慢回升。发达经济体增势明显上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然温和。

2、全球经济发展分化发达国家美欧日发展参差不齐,“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亦显“纯色不一”,印、巴西、俄、南非经济增速滑落,中国增长减缓,但仍是一枝独秀。

3、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将共同牵引

(二)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1.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或打乱新兴市场发展秩序

2.超大型自贸区安排或打乱现行国际经贸格局,加剧全球市场尤其是规则博弈。

后危机时期,国际发展环境将发生三大变化:

一是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将由宽转紧;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盛宴”近尾声;

三是国际资本廉价融资的“狂欢”行将终结。

二、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际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

3、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消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

--某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新的政治经济霸权。

4、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贸易

5、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各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使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加大。

二是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捷,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这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监管难度,加剧了区域和全球的经济风险和市场动荡。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持续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一些国家采取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滥用贸易救济的现象频频出现,这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四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减贫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进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困难加剧。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球有7600万人重新陷入了贫困。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为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需要,冷战后世界各类国家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这此调整和改革主要集中在:

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调整与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幅度调整与更新。

(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深重1、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2、全球金融资产空前缩水

3、全球发展问题骤然恶化⑴人均GDP负增长人口猛增⑵全球失业率普遍攀升⑶贫困人口普遍增加

三、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可持续发展问题严峻第一人口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第三能源问题

20世纪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的伟大贡献

第一,20世纪初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20世纪社会主义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在这些国家率先进行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初步尝试,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第四,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战胜和制止了帝国主义战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一、苏联的建立和解体

(一)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1922年12月30日,根据列宁的提议,决定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共和国组成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到1940年,先后有15个行政单位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二)苏联的霸权主义

1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1961年的柏林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后,乘美国在亚、非、拉战略收缩之机,积极对外扩张,推行南下战略, 插手世界事务,与美国全面争夺世界霸权。(1968年苏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第一阶段(1985年春—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科技、经济发展和实行改革的主张,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目标是全面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1987年10月—1990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官僚社会主义”。1990年7月苏共28大,把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危机。

4. “ 8 ·1 9 事件”的失败与独联体的成立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 人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维护联盟的统一。“8·19事件”不仅以失败告终,而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截至1991年12月16日,苏联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均宣布独立。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国家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

东欧及东欧剧变

战后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实行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高度集权模式不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各国开始探索新的经济模式。

东欧政局剧变80年代末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东欧政局急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东欧剧变的影响

政治上结束了东西欧对峙的局面军事上为北约东扩提供了条件经济上促使东欧逐步融入西欧

苏联解体、东欧转轨的原因

1. 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2.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泛滥,民族矛盾尖锐。

3. 政治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4.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5、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果。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第一,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第二,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第四,坚持走改革之路。

二、发展趋势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很快。

第一,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二,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二)20世纪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的外交政策

以发展亚非拉国家关系为重点的外交关系

第一,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第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第三,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对派第四,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被概括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中国顶住了来自美苏两个大国的压力,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在维护自己的主权和权益、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三)20世纪70年代联美反苏,基本实现与西方关系的正常化

外交政策的调整: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采取改善中美关系,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政策

中国外交关系的大发展

第一,调整中美关系,两国实现建交第二,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三,改善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第四,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1、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3、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1、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

3、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4、多边外交日益活跃

5、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安全环境

1、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简单的概括为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的风险确实在加大

2、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上升

原因:第一,美国重返亚太

第二,周边某些国家在海洋方面挑起事端

第三,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采取一系列反制举措。

3、中国正处在改善安全环境的一个关键期,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理念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由时代观、国际定位、外交目标、外交原则和策略四个部分组成。

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国际定位——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第一,明确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

第三,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多极,中国算一极)

3、外交目标

第一,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第二,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达到的国际目标———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第三,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4、外交原则和策略

第一,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即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问题上,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第二,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第三,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四,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五,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五项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存在、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各国人民自由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尊重主权,就必须尊重该国的领土完整,侵略他国的领土,就是侵犯他国的主权。

互不侵犯就是禁止侵略,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保证和补充。

互不干涉内政不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外政策,不以任何强迫手段将本国的意志强加于别国,充分尊重别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平等互利要求各国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相互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

和平共处就是各国和睦相处共同生存发展。它既是前四项原则的出发点,也是实行前四项原则的必然结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印两国的双边条约中首次出现五项原则的内容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

1、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4、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5、外交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6、构建“和谐世界”的新外交理念

江泽民提出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观的思想

基本特点:综合性是新安全观的基本特点

内容:1、共同利益是地区安全的基础

2、相互信任是地区安全的政治条件

3、安全合作是地区安全的首要条件

4、平等协商是地区安全的基本原则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最早是在200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一、中美关系的定位

美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接触、发展关系的战略决策以来的中美关系,这一关系一直处在一个稳定的大的框架中。所以形成这样一个稳定的大框架,是由中美双方的意愿和行为决定的:美国一直设想和努力将中国纳入它主导的世界体系,希望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朝着接受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权民主价值观的方向演变。

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并没有挑战现有的世界体系,在这点上中国同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况且中国现在还不具备挑战美国全球地位的实力。

因此,美国从尼克松到小布什的几任总统,他们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在定位中美关系上也一直是稳定的。

但是,在中美关系稳定的大框架下,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矛盾。

中国不挑战现有的世界体系,或者按照美国的说法,中国做国际社会和美国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并不等于中国会完全照着美国希望的方向演变;这里有个对“负责任”含义的理解问题,究竟对谁负责、怎样负责。中国再三向国际社会强调做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所谓的责任有自己的定义,不可能完全符合美国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一些国际行为常被美国视为不负责人甚至威胁的原因。

在美国看来,中美关系存在着三大不确定性: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确定中国发展起来后对美国的影响也不确定台湾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这三大不确定性正是中美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长远战略利益冲突的表现。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两种战略,即接触和防范的战略:在坚持同中国接触以影响中国发展方向的同时;美国从未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和防范,“9·11”后美国的战略重点加快向东亚转移,就是美国防范中国的重要体现。这也正是“利益攸关方”和对华“围堵战略”能出自佐利克一人之手的原因。

二、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几大因素

1台湾因素2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因素3经济因素4防止扩散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5战略安全问题台湾因素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因素,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一个经常起作用,而且危害很大,可以产生致命后果的重要因素。二战后,世界上有四个国家造到分裂,其中,德国、朝鲜和越南一分为二,是源于当时的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是中国内战留下的结果。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因素这是中美发展关系中的一个负面因素,也是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和长远的战略利益的冲突。美国极力在全世界推广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利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和平演变社会主义是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一致主张。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础,也是中美关系同当年美苏关系的一个重要不同。中美存在着巨大的贸易联系,两国互为大的贸易伙伴。所以无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布什政府都支持中国加入是世贸组织。中国向美国出口廉价的商品,支持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5%,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这个比例只有25%到30%,日本和美国也只有20%左右。

防止扩散大规模杀伤武器问题

大规模杀伤武器,指生化武器、核扩散、输出导弹等。美国指责中国向伊朗、巴基斯坦输出大规模杀伤武器,长期影响了两国关系。

影响中美关系的战略安全问题

在维护冷战后全球和地区的安全方面,中美有着共同的要求,美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在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竞相进行核实验的问题上,中美有着共同的立场,对两国都进行了谴责。

在反恐和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有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多次了举行朝、韩、中、美参加的四方会谈;2003扩展为原四方再加上俄罗斯和日本,变为六方会谈。

在解决伊朗的核试验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总结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论,中国发展同美国的正常关系建立在三个公报基础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开始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8年12月,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签署,美国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原则,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

1982年8月17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进一步谈到了对台军售问题。

以上三个公报为发展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

美国在这三个公报外,另加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中国认为它是美国的国内法,不予承认。

总结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处理,

美国历届政府都是根据对华政策中的三公报一法案,主张台湾不独,中国不武,两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这从美国一方面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和反对台湾独立;另外一方面以支持台湾建立的民主社会和保持两岸军事平衡为名,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同台湾加强实质性的军事合作中可以看出。

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台湾问题,是因为台湾问题历来是美国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对美国来说,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成本最低。

从新中国的历史上看,美国一直要和平演变中国,通过鼓励台湾发展民主,台湾成为美国牵制、影响、平衡中国发展方向的一张牌;

从当前看,中国的崛起首先要威胁到的就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在这一情况下,台湾问题就成为美国制约、延缓、牵制中国崛起的一张牌。

目前的中美关系:

1互为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

2军事上不对称

3外交上去意识形态

4中国的陆权对美国的海权,美苏海陆都争夺,中美在朝、越陆上对抗,美国没占到便宜。美国讲,在亚洲陆上是中国的,海上是美国的。

5美认为中国市场无限,是有待美开发的宗教殖民地。

6中美关系外溢效益扩大,不仅限于双边关系,还牵扯到地区、世界的稳定。

大陆的新特点:

主动性;

时效性。软得更软,硬的更硬。硬的方面:如从实战出发,在福州两次战机锁定,从军事说已经击中你了。一个是信息能力,一个是火力。软的方面:如水果零关税、熊猫、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学费标准相同。

反独法制化,2005年3月,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策略上将防独促统分开,和美国合拍。

主动引进国际资源。例如胡锦涛2005年9月13日在“胡布会”上提出,“希望美方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台独作出积极努力”。这是借助美国的力量反台独,不等于中国改变了反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立场。中国希望美国完全不要插手台湾事务的一贯立场没有改变。但美国从1950年甚至是更早以前就已经介入了台湾问题,中国目前不可能将美国完全从台湾问题上排除出去,只能在美国已经介入的基础之上提出对两国更加有利的解决方案。

概括来说,就是美国与中国合作一起遏「独」维和,不牵涉台海问题国际化;若美国支持「台独」,即危害台海和平,才是干涉中国内政。

影响中美关系的战略安全问题

在维护冷战后全球和地区的安全方面,中美有着共同的要求,美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在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竞相进行核实验的问题上,中美有着共同的立场,对两国都进行了谴责。

在反恐和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有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多次了举行朝、韩、中、美参加的四方会谈;2003扩展为原四方再加上俄罗斯和日本,变为六方会谈。在解决伊朗的核试验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但是,在维护全球战略安全问题上,中美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中国反对美国撕毁、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认为这将引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引起国际局势的紧张。中国也反对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的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一系列战争。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要求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撤走阿富汗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军事基地。

今天我们讲的是中美关系问题,在此对中美关系作个总结:中美关系中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摩擦。

中国对此采取的态度:

一是借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和有斗,斗而不破”。

二是面对中美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长远战略利益冲突,即美国所谓的中美关系的三个不确定性和中美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中国应尽可能的寻求同美国的共同利益,扩大两国的合作、求同存异,以此来尽量消解和延长中美之间结构性的、战略性的矛盾的爆发,从而使中国能够赢得较长的战略机遇期,完成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强大起来了,在解决国际关系问题上、包括中美关系,中国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权

(完整版)大学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某点的经度为118°45′ ,试计算它所在6°带及3°带的带号,以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N=INT(118°45′/6+1)=20 L=20*6-3=117° n=INT(118°45′/3+1)=40 l=40*3=120°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测角、量距、测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 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20.016m 。当后视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问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答:m h AB 304.0428.1124.1-=-= m H B 712.19304.0016.20=-= B 点比A 点低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它可消除哪几项误差? 答: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仪器误差对观测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对观测的影响。 7、调整表2-3中附合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当代文学题库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赵满囤是()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锻炼锻炼”》中两个落后的劳动妇女的名字分别是()和()。 3、()在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4、《》是赵树理响应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而创作的短篇小说。 5、1962年,西戎的短篇小说《》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论。 6、马多寿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7、小飞蛾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8、老秦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9、马烽、西戎解放前曾合写过长篇章回体小说《》。 10、短篇小说集《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11、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的作者是()。 12、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13、蒋俗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4、孙犁的《风云初记》中女性知识分子革命者是()。 15、《芸斋小说》的作者是()。 16、孙犁在建国后最早结集的小说散文集是《》。 17、妞儿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 18、小满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9、茹志鹃的小说成名作是《》。 20、()称誉茹志鹃的小说风格是“清新俊逸”。 21、()在五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作家。 22、茹志鹃的小说《》在新时期曾开反思文学风气之先。 23、“双百”方针是由()在()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来的。 24、中宣部部长()1956年向文化界和科学界作了题为《》的报告,阐述了“双百”方针的政策。 25、1956年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申明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6、()在“百花”时期率先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表著名论文《》。 27、王蒙的小说成名作是《》。 28、陆文夫的小说成名作是《》。 29、宗璞的小说成名作是《》。 30、邓友梅的小说成名作是《》。 31、前苏联“特写”作家()的创作对我国的“百花文学”具有重大影响。 32、“百花文学”在新时期曾结集为《》公开出版。 33、柳青在解放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34、徐改霞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35、柳青建国后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36、《创业史》发表后,率先对梁生宝形象表示质疑的文学评论家是()。 37、周立波写“土改”的长篇小说是《》,写“合作化”的长篇小说是《》。 38、浩然在“文革”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拥抱大树练习题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编制者 复旦中学 陆增堂

拥抱大树练习题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编制者复旦中 学陆增堂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8 拥抱大树 1 一天,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出现了一幕奇怪的场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嘴里喃喃自语:“啊,亲爱的大树,对不起,我不该虐(nüè)待你,请原谅我吧……” 2 壮汉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神情真挚感人。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很认真,有两人还拿着相机拍照。过了好一会儿,旁边有人招呼:“嗨,丹尼尔,行了。”那壮汉才松开双手,又在树干上重重地吻了一下,离开了人行道。 3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个叫丹尼尔的壮汉,就是这家快餐店的老板。他每天接到许多外卖生意,要骑自行车去送贷。为了方便,同时防止失窃,丹尼尔就用铁链把自行车锁在店门前的大树上。没想到,有一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就给纽约市绿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待树木。不久,丹尼尔便收到一张罚款通知书,上面写着:虐待树木,罚款一千美元。 4 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他向绿化管理局承认了错误,请求从宽处理。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一个特别的方案:由于丹尼尔是初次犯错,可以免去罚款处分,但丹尼尔必须以拥抱的方式向那棵树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将自行车锁在树上,而且要经常给树浇水。丹尼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拥抱了大树。 5 当记者采访这一新闻时,丹尼尔说:“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爱护它。我拥抱大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表达我的歉意,表示我爱护树木的决心。”他还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 【预习练习】 一、读准词语.

测量学课后习题答案(2)

简答题 1、工程测量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测图、用图、放样(放图)。 2、测量上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所用的直角坐标系统有何不同? 答:坐标轴互换;象限编号顺序相反。 3、什么叫大地水准面?测量中的点位计算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为什么? 答: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闭合的那个水准面。不能,因为大地水准面表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闭合曲面,这给测量中点位计算以及绘图投影带都会带来很大麻烦。 4、测量选用的基准面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答:条件:1)基准面的形状和大小,要尽可能地接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要是一个规则的数学面,能用简单的几何体和方程式表达。这是因为:1)所有的测量工作都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是以地球为参照的,所以要保证测量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为了尽 可能地方便测量中繁杂的数据计算处理。 5、水准仪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答:1)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2)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3)当仪器整平后,十字丝必须满足水平的条件

6、为什么把水准仪安置在距离前后视两根尺子大致相等的地 方? 答:可以消除或减弱视准轴水平残余误差、对光透镜进行误差、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对高差观测值的影响。 7、为什么水准测量读数时,视线不能靠近地面? 答:尽可能地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 &转点在测量中起何用?转点前视点变为后视点及仪器搬至下一站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宽容许发生任何移动?如何选择转点? 答:起传递高程的作用。若发生移动,则前、后两站所测的不是同一个点,就达不到其转递高程的作用。选择转点首先应考虑其要与前、后两点通视并且与前、后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一般应选在质地比较坚硬的地面上。 9、用经纬仪照准在同一竖直面类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子,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在一个测站,不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子,两视线之间夹角是不是所测得的水平面? 答:一样。不是,两视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夹角才是所测得的水平角。 10、什么叫竖直角?在测竖直角时,竖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与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有什么不同? 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水平度盘是固定不动的,指标随望远镜的转动而转动;而竖直角观测中,指标是不动的,竖直度盘随望远镜的转动而转动。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当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雪垠的长篇小说《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益言的《红日》等。 7、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__梁斌、郭小川、闻捷和瑛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白羽、、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9、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11、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12、《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13、《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5、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判断题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B A.正确 B.错误 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A A.正确B.错误4.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B A.正确B.错误 5.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要方法。A A.正确B.错误 6.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称。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是。 A.自然法典 B.

公有法典C.谢尔曼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 A.比较方法B.系统方法C.哲学方法D.统计方法三、多选题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 A.价值论B.运行论C.本体论 D.规范论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 A.财政调控制度 B.金融调控制度 C.反垄断制度 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一、判断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B A.正确B.错误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A A.正确B.错误 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 A.正确B.错误 4.经济法

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A A.正确 B.错误 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 A.正确B.错误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A A.正确B.错误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 A.经济性B.规制性C.现代性 D.强制性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3.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谢尔曼法》 B.《煤炭经济法》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测量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习题1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63°45′, 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306579.210m+500000m)=.790。 ?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习题2

测量学_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000=464m ,==d D Mm m 2000×=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cos236°41′49″=-67.922m , =?1B y ×sin236°41′49″=-103.389m 。 =?12x ×cos155°35′33″=-89.702m , =?12y ×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 2997.425m =1y 2031.876m =2x 2907.723m =2y 2072.581m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291 46 36 8、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1 18 42 8 41 18 6 8 41 24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摄影测量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1.2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地形测量领域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 、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 ;建立各种数据库 ;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非地形测量领域:生物医学、公安侦破、古文物、古建筑、建筑物变形监测 2.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模拟摄影测量阶段:(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2)利用光学机械模拟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3)得到的是(或说主要是)模拟产品。(4)摄影测量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十分昂贵的立体测图仪进行的。(5)利用几何反转原理,建立缩小模型。(6)最直观,好理解。解析摄影测量阶段:(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3)得到的是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4)引入了半自动化的机助作业, 因此,免除了定向的繁琐过程及测图过程中的许多手工作业方式。 但需要人用手去操纵(或指挥)仪器,同时用眼进行观测。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1)使用的资料是数字化影像、(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 。(3)得到的是数字产品、模拟产品。(4)它是自动化操作,加人员做辅助。 3.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摄影测量的根本区别在于: 1.两者采用的原始原始资料不同,前者是是数字影像,后者是硬拷贝影像。 2.两者的投影方式不同,前者是数字投影,后者是物理投影。 3.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前者是自动化,人员做辅助,后者是其本人人工进行。 第二章 3.摄影测量学的航摄资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航影仪应安装在飞机的一定角度,飞行航线一般为东西方向。 2.相邻两像片要有60%左右的重叠度,相邻两航线间要有30%左右的重叠度。 3.航摄机在摄影曝光的瞬间物镜主光轴保持垂直地面。4.像片倾角,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5.航线弯曲,一般要求航摄最大偏距△L 于全航线长L 之比不大于3%。 6.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为像片旋角,以K 表示。一般要求K 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 4.计算题对于18cm*18cm ,航向:18*60%= 旁向:18*30%= 对于23cm*23cm, 航向:23*60%= 旁向:23*30%= 8.如何对空中摄影的质量进行评定? 1.检查其航向、旁向重叠度是否达到要求。 2.检查其航向弯曲是否超过3%。 3.检查其像片旋角是否小于等于6°,个别不大于8°。 9.造成像片上影像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其影响进行改正? 因素:1.地面地形起伏 2.像片倾斜,产生像片位移。3.航线偏离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 改正: 13.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各有何用?(各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是如何选择的?) 答: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方空间坐标系;另—类是用于描述地面点的位置.称为物方空间坐标系。 (1).像方空间坐标系①像平面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y x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②像空间坐标系,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 为坐标原点,y x ,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y x ,轴平行,z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xyz S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为此,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XYZ S -表示。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S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 (2)物方空间坐标系①摄影测量坐标系 ,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XYZ S -沿着Z 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 ,得到的坐标系p p p Z Y X P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②地面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手系,用t t t Z Y X T -表示。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由于摄影测量坐

测量学_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 A.1956黄海高程系 B.1956年黄海高程系 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 A.1954北京坐标系 B. 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 D.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 轴,向东为正 B.y 轴,向东为正 C.x 轴,向北为正 D.y 轴,向北为正 1-3、A 点的高斯坐标为=A x 112240m ,=A y 19343800m ,则A 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1-4、在( D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 100km B 50km C 25km D 10km 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 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 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1-7、地理坐标分为( A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A 28 B 29 C 27 D 30 1-9、高斯投影属于( C )。 A 等面积投影 B 等距离投影 C 等角投影 D 等长度投影 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B )。 A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B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C x 与y 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D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第2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2-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D )位数。 A 5 B 3 C 2 D 4 2-4、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 B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 别了,我爱的中国》练习题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8 别了,我爱的中国 1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与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是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2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3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4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5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

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6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別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7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为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8 这是我的誓言! 9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注]本文作者郑振铎(1898-1958)。文章写于1927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郑振铎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毅然出国,在他离开祖国之际,写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一)预习练习 一、看拼音读准汉字 rùn shī

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对你所学专业起什么作用? 答: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它的任务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 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需要测区的地形信息和地形图或电子地图,供工程规划、选择厂址和设计使用。在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测量,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于实地,以便进行施工;伴随着施工的进展,不断地测设高程和轴线,以指导施工;并且根据需要还要进行设备的安装测量。在施工的同时,要根据建(构)筑物的要求,开始变形观测,直至建(构)筑物基本上停止变形为止,以监测施工的建(构)筑物变形的全过程,为保护建(构)筑物提供资料。施工结束后,及时地进行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供日后扩建、改建、修建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在建(构)筑物使用和工程的运营阶段,对某些大型及重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还要继续进行变形观测和安全监测,为安全运营和生产提供资料。由此可见,测量工作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十分广泛,它贯穿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大型和重要的工程,测量工作更是非常重要的。 2、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 答: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观测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是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5、表示地面点位有哪几种坐标系统? 答:表示地面点位有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答: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见图。

测量学考试题库(附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 (4)绝对高程(5)相对高程 填空题 (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 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 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