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聊斋志异_对女性的价值功能期待

_聊斋志异_对女性的价值功能期待

学教育

古典重读

2010.04
《聊斋志异》对女性的价值功能期待



闫萍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其价值功能期待是从男权社

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反映出男权社会“女为男用
”的角色价值意识,折射了中国传统社

会的男权文化心理。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价值文化心理

《聊斋志异》所呈现的是一个幻想和寄托的异
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蒲松龄为我们构筑了一个
复杂纷纭的女性人物画廊,其中不少女性形象充满
着理想色彩。这些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
求和企盼的产物,其价值功能期待是从男权社会的
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

一.理想女性形象具有青楼女子的
“色”与“艺”
追求事物的外在美是人生而就有的自然欲望。


“目好色,耳好音,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
情理者
”。[1]所以,男人对女人美色的喜好,作为生命
性情之自然需要,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时代都不得
不认可的事情。父权社会中,女性被沦为
“第二性
”,
其自然属性的角色定位就是满足男性性欲的工具
和供男性赏玩的物品。在这种女色文化形态下,女
性的整个身体极其附属要件,便有了充分刺激男性
的性冲动和性欲望,实现男性对女性的审美奴役,
最大可能的发挥女性性角色功能的作用。蒲松龄格


学教育

古典重读


2010.04
外重视女性的
“美色
”:“写美人以
《红楼》、《聊斋》为最擅长,然二者
相较,《红楼》尚不及《聊斋》色相
之多。”
[2]在作品中,凡是作者极力
标举的女子,大多是年轻貌美,绝
世无双。非现实中的女子更是如
此。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性交往之
初,蒲松龄是把女子的美色作为
吸引男性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唯一
因素来表现的。不管是男子主动
求偶,还是女子主动投怀送抱,当
男女相遇,男子看重的无一例外
的是女子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
之,但这些书生的爱美之心,在很
大程度上却是色欲之心。他们见
到一个美女,就幻想着占为己有,
或良宵一度,享受枕席之欢,甚至
是见一个爱一个,有的同时爱几
个,即使有的美女自称为鬼狐也
在所不惧。耿生乍见青凤,便有非
份之想:
“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
也!
”(《青凤》)耿生与青凤这时尚
无接触,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情,耿
生急于想与青凤发生关系,完全
是他单方面欲的流露;《娇娜》中
的孔雪笠,先是爱上
“红妆艳绝

的香奴,接着又爱上
“娇波流慧,
细柳生姿
”的娇

娜,后又爱上
“画
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
仲”的阿松;《封三娘》中的孟生,


“忽睹两艳,归涉冥想
”;《青梅》中
的程生,一见狐女
“丽艳
”,不但不
惧,反而
“遂与狎
”。可见,女子的
美被高度欲望化了,成为满足男
性色欲的一种功能代码。
不仅如此,作者还让花妖狐
魅变成的美女在书生孤寂落寞、
为情欲而存想时,主动地逾墙而
进,叩斋而至,自荐枕席,让书生
可以随心所欲的释放被压抑的情
欲。《胡四姐》中的尚生,独居清
斋,颇存想。忽一女子逾垣来,曰


“秀才何思之深?”生就视,荣华若

仙。惊喜拥入,穷极狎妮。表面看

来,作者是在颂赞女子的主动多

情,其实强化是男性的情欲需求

和女性
“以充男用
”的性角色功

能。所以,
“这种形象的创造,实际

上是男子性意识被动需求之特点

的具体表现,把自己敢想而难为

之事假象于女子身上,自己从而

成为被动的受益者。士子们既维

护了自己正人君子的面目,又得

以恣情的放纵。”
[3]也正是如此,作

者笔下的理想女性常常是不记名

份,两人或多人共事一生,或者让

书生享有
“得一美人,而千古之美

人,皆在床闼
”的快事(《嫦娥》)。

许多女子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

去。《汾州狐》、《双灯》中的狐女,

自荐枕席,然后适时离去,来无影
去无踪,不给男性留下任何负担。
《莲香》中的李氏,送桑生一只绣
鞋,赏玩之时,女子便至。甚至是


“春风一度,即别东西
”(《荷花三

娘子》)。这完全是封建道德约束

下的男性之理想境界,从某种程

度上暴露了作者作为男人不自觉

的暗中希冀和追求。正如弗洛伊

德所说,这类创作,
“正象梦一样,

是无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

足。”
[4]

蒲松龄还以大量笔墨赋予他
理想中的女子聪慧机灵、酷爱吟
诗弄文、工书画、擅长琴棋歌舞等
特点,连琐、绿衣女、小谢、秋容、
小翠、瑞云、香奴、娇娜、聂小倩、
林四娘、小二等等都是如此。她
们或为书生的诗朋文友,或以其
才艺为书生增添生活乐趣,使书
生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实际
上,这是文人士子处于吟诗作赋
的心理习性而要使自己面对的女
子都能附庸风雅,以符合自己的
细腻精致的情爱心理和
“红袖添
香伴读书
”、“小红低唱我吹箫”

等生活格调。许多女子还具有酬

应谐谑的特长,如《狐谐》中的狐

女口齿伶俐,诙谐风趣,在与一群

书生的谈笑中,击退了书生们的

一次次口舌轻薄,显示出了高



的见识和从容的风度。但书生们

看到的是狐女的诙谐,能供其驰

骋口舌以博一乐,故
“数日必一

来,索狐笑骂
”,这迹类青楼的调

笑取乐。

这些理想女性,很大程度上是

照青楼女子的形象塑造的,突出

的也是青楼女子所具有的可赏可

玩的角色功能。古代的一般女子,

大都缺乏文化教养,来不得风雅,

且拘于礼教,保守呆板。而青楼女

子都是一些才智和艺术趣味高出

一般妇女之上的女性。她们不仅

姿色出众,伎艺超群,而且能够歌

唱诗词,善诗能文,精通琴棋书

画,且不拘礼教,风流放诞(唐代

还特别重视妓女的巧言谐谑),令

文人雅士大为倾倒,成为惟一能

够吸引文人士子情感和满足精神

需求的女子。蒲松龄如此塑造其

理想中的女子,可见他也有着古

代文人的青楼情结。

二.理想女性形象具有
“贤妻

良母
”的“德”与“志”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种以

剥离女性人格、剥夺女性人权为
要害的
“女德
”观念经由世代的沿
袭,迅速得以强化。及至明清,父
系文化又加倍的约束女性,女性
完全被物化为男权社会维护秩序
的工具。由这样的社会心态和价
值取向组合而成的女奴文化背景
施巨大的影响于小说的女性形象
塑造,造成了这一历史时期小说
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带有依附隶
属男子的奴性色彩,充当着图解
女德观念的模式化的可悲角色,
《聊斋志异》的理想女性塑造也没


学教育

古典重读

2010.04
有摆脱这一思维惯性。作者津津

乐道妻妾之德,极力标举
“贤妻良

母”式的女子,把女性在家庭内的

角色功能强化到极至。

蒲松龄从传统社会人伦关系
中的宗法等级观念出发,从处理
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期望女性
在妻妾位置上各守其分,以维护
男权社会的家庭秩序。许多理想
女子,都具有封建的
“纲常
”、“尊
卑”意识,做到
“以命自安,以份自
守”,妻妾和谐共处,奉孝公婆、侍
候丈夫、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关
系。《邵女》中的邵女嫁与柴廷宾
为妾,正室金氏横加摧折,而邵女
安份知命,侍奉唯谨,终于感化了
金氏,妻妾融穆相安;《妾击贼》中
之妾,身怀绝技,可敌百夫,而深
受正室的鞭挞,毫无怨怒,自认为
“是吾分耳,他何敢言。”后来得到

了正室的善遇。《珊瑚》中的珊瑚,
“性贤淑
”,却受尽婆婆的百般诟

责和丈夫的鞭楚,但她终无怨色,

被逐出后仍在婆母病后克尽妇

道,逆来顺受,终于感化了婆母,

这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个“贤妻
”、
“孝媳

的典范。而非现实中的女
子也都是在男女关系中大胆开
放,不守
“妇道
”,但进入家庭生活
中却温顺贤德,尤其是在
“事姑

舅”方面堪称
“孝妇
”。

她们除了讲究等级名份、侍

奉公婆外,还很出色地担负生儿

育女,传宗接代,相夫教子,料理

家事等等职责,承担着男权社会

所赋予的
“职志
”。

在宗法时代,子嗣代表着家

族兴旺,多子多孙成了众人的期

待。儒家思想是
“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
”,在婚姻问题上注重
“昏礼

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也”[5],把女性看作

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衡量女子的

一个重要价值尺度就是看其是否
尽职尽责地履行了这一责任和义
务。所以,《聊斋》中的许多女子都
为男人留下了子嗣。而被作者所
称颂的侠女(《侠女》),更是专为
男子传宗接代的工具。妻子如果
不育,丈夫自然可以再娶,以延续
香火。女子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
男人这样做,并主动帮助男人娶
妻纳妾,以承子嗣。这在《林氏》、
《颜氏》、《阿英》、《巩仙》、《霍
女》、《莲香》等故事中都有表现。

理想女性大多都是持家、理

财之能手。她们
“外理生计,内训
孤儿,井井有法
”(《白于玉》)。许
多贤妻理家均能致富,如阿宝“善
居积,亦不以他事累生,居三年,
家益富
”;红玉在冯生迭遭大狱家
贫至极时,未明即起,夙兴夜作,
却要冯生
“但请下帷读,勿问盈
歉”,“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
家”。《小二》篇中的小二
“为人灵
巧,善居积,经纪过于男子。尝开
琉璃厂
……诸肆莫能及
……居数
年,财益称雄,而女督课婢仆严,
食指数百无冗口。”此外如《小梅》
篇中的小梅,《细柳》中的细柳,
《黄英》中的黄英等等,莫不如此。
这些都是
“治家型
”的典型,是对
女子
“主内
”之职的最理想的描

绘。

而有些女子又是
“相夫
”的典

型。《风仙》中的风仙,当丈夫
“以

游荡自废
”时,对丈夫说
“君一丈

夫,不能为床头人吐气耶?黄金

屋自在书中,愿好为之。”以镜相

赠,激励苦读,时过二年,一举而

捷,富贵荣显。《胡四娘》的四娘,

因丈夫程生赤贫,频频受众姐妹

羞辱,但四娘表现得很有城府,只

是“不怒亦不言
”。后助程人遗才

籍,并激励程:
“曩久居,所不被

呵逐者,徒以有老父在;今万分不

可矣!倘能吐气,庶回时尚有家

耳。”后程在其激励下飞黄腾达。

其他如《辛十四娘》、《柳生》、《小

二》等

等,其中的女子也都是以远

见卓识对丈夫进行劝谏,使之避

祸趋利。

宗法人伦观下,女子为夫守

节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也
成为社会施加于女性的职责,她
们毅然将自己的生存意义寄托于
为夫守节的精神苦役中。蒲松龄
理想的贤妇形象也是如此。例如
《乔女》中的丑妇乔女在丈夫穆生
死后,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仍然拒
绝了孟生的求婚,坚持守节而终。

对此,蒲松龄给予高度称赞。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理想

女性,是典型的男性中心意识下

的产物,也是典型的文人中心意

识下的产物。换言之,她们是对男

性具有最大利用价值、能最大程

度地满足他们各种需要的女性,

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

神的,婚姻家庭的、爱情事业的等

等。这要求委实有点苛刻,对女性

也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为了

满足这个男权社会和落魄寒士的

需要,便只能委屈女人了,这充分

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

心理。

注释:


[1]《荀子
·荣辱》


[2]解弢《小说话》,转引自朱一玄《聊
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版,
51
6页。
[3]周怡《人妖之恋的文化渊源及其心
理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
3期,
57页。
[4]《弗洛伊德自传》,辽宁人民出版社
1
986年版,第90页。
[5]《礼记
·昏义》。

闫萍,女,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