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付会理 湘潭大学子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付会理 湘潭大学子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付会理 湘潭大学子
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付会理 湘潭大学子

《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付会理湘潭大学子弟学校

《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公报

中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课题批准号:XJK03CJ003

课题类别:省级自筹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付会理

中教高级,湖南省特级教师,湘潭大学子弟学校校长

课题执行单位:湘潭大学子弟学校

主要成员:胡炳初、曾石军、周湘虹、彭焕明、张华、蒋力余、梁建银、刘秋月、文端根、李海英、何中秋、何永恒、黄蝶、高小平、曹捍东、宋阳波、罗志宇、杜平根、邹民安、陈剑星、卢超富、王进良、周月兰、陈全元

正文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学会学习,努力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三年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总体上讲仍然是一种“灌输—接受”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很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从此全国各地兴起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热潮。然而,当时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要是纯理论的研究,或者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来研究。至于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的问题,虽然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显得不够成熟,还存在着不少盲区与误区。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占主要部分的基础型学科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于是,我们选择如何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作为课题来展开研究,从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拓展科研领域;同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有效落实在学科学习中。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依托中学各学科相应的课程载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发展能力的规律和特点,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只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因条件,而且这种外因条件只有在学生内心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承认学生自身在其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今时代的知识观把知识看作行动或过程,看作个体在试图理解所生活的社会或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或创造的过程。有鉴于此,课程知识不应只是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教学不应是教师面对知识的独白过程,而是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应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了这些要求。

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认为,知识有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之分。缄默知识是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而显性知识则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

以批判性的反思,但它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对显性知识的获得可以起一种基础的、辅助的甚至是向导的作用。由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缄默知识的获得途径只能是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研究性学习正好为学习者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2.心理学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认为:个体智能以多元的方式整体地存在着,个体智能的组合具有差异性,个体智能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表现,个体智能的实质是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追求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自己的学习主题,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投入学习活动,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逐渐成为研究性学习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马斯洛和罗杰斯指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教育遵循人的本能需要,必须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即培养人成为一个知情合一的,有充分独立和创造性的,充满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的“完整的人”。3.教育学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兴起引发了教学理论的深刻变革。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化”与“顺应”两种情况。“同化”是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这时,认知主体便自觉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的变化。儿童的认知处于同化状态时,其认知结构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种平衡,而当儿童的认知不能同化外部环境的信息时,原有的平衡便被打破。这时,儿童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环境,于是又同外部环境达成了一种的新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这样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揭示的认知发展规律看,知识不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存在,而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与情景的相互作用建构生成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即对已有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理解的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4.素质教育原理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应试教育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潮,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人才培养模式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形式是教育教学模式。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理论上,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出学科教学、课外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与规律,构建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研究性学习教育实施载体的网络体系。

2.在实践中,挖掘中学各科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寻求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探索开展研究性学

习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积极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老师们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内容,挖掘研究性学习结合点,配合教学进度,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胡炳初教师在组织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等学科新知的学习,有关规律、原理的探究,化学实验的设计,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等时,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条件,组织学生探索、研究。张华老师经常组织学生综合应用人文信息、数学原理、物理、生物知识,研究解决化学问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学科间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整理出《中学化学教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等研究成果。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思考和探究,通过制订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等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达到研究和行动的良性结合。

2.文献研究:

多方面收集、积累和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文献,国内外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研究成果,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有关理论等,从文献中寻找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通过对文献的筛选、加工、提炼和重新组合,从中引出新的理论与观点。为此,我们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组织

课题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来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另外,学校图书室增添大量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参考书,供师生借阅,同时给每个实验教师选配了霍益萍教授主编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研究性学习学生用书》,嵇永宁主编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编写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高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高中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背景》等参考资料。同时,我们课题组老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经验总结: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我们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改革中,对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筛选、借鉴、整合、完善成功的模式与策略,通过理论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并使之系统化。在研究过程中,先后有胡炳初老师提出了“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李海英老师提出了“合作学习”、梁建银老师提出了“四导法”等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了一批实验案例与经验总结、论文。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

1.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团结协作中探索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梁建银老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义可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自主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科学的学生观;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科学的实践观;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科学的联系观;创新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科学的发展观。

⑴科学的学生观。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应该将学生当人看,应该将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人格尊严,有

独立个性和生命价值的人。以往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把学生当人看的,因为我们过分地关注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把学生单纯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我们的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被逼着在一条道路上往前走,而路标都只是知识、考试、分数和升学之类,这在无形中便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天性,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曾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不把学生弄成残废就决不罢休的教育,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它切中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新的学生观,还应该看到,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并不是因为无知而求学,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学习。学生不是小偷,不是老师严密监控和管制的对象,他们拥有自由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权利。在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具有同老师完全平等的地位。

(2)科学的协作观。当今社会,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要求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分工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团结协作,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团结协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包打天下”的情形比较严重,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的“官僚”导致学生间、师生间很少有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并提倡和鼓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精神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沟通与合作的美好天地。如《对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需要课题组的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有的学生可以去农村实地调查,寻找事实依据;有的学生可以去查阅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寻找理论依据;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可以进行理性思考,推论出科学的答案;有的学生文笔流畅,可以把各方面的信息归纳整理成文章。所以,无论是证据的获得还是最后立意的告成,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单枪匹马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很难完成一个研究课题的。

(3)科学的发展观。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

程。因此,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时就要有创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实现事物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相当重要的途径。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

胡炳初、曾石军老师分别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学习新知,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确定研究的内容、选择研究的方法的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主动性、过程性、研究性、交互动态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价值应该定位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等方面。他们的论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和“解读研究性学习”分别发表在《中国育才》2005年第四期杂志上和在国家级骨干老师培训班上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3.对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这些知识的排列是纵向的、线形的,相互之间完全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载体变成了“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聚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前提,自主探究,尝试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能够消除各学科之间的隔阂,更深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可以分为认知与拓展两种类型。认知型研究性学习是指各学科课内围绕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配合教学进度,以在学校、在课堂完成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型研究性学习则指与学科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运用学科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4.构建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指向是: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先导,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所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它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收录信息、探求结论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它要求在研究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新的研究打好基础;在学习中研究,拓展思维空间和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首先,我们在中学的学科教学之中,以章节内容为载体,挖掘结合点,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智能的构建过程,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

↓↓↓

↓↓↓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语文、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得到普遍实施,据此所成论文2002年11月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荣获省一等奖。后来,以此为基础,胡炳初老师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探索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至少总结出实验探究型、情景创设型、调查研究型、社会课题型等几种模式。具体请见《教师研究成果汇编》P.18-22。

另外,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科教学,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还摸索出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顾名思义即研究、讨论式教学,它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所解决的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而是贯穿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它分为(一)指导选题、(二)独立探究、(三)小组交流、(四)大班讲评、(五)总结提高五个步骤,故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或“五步研讨式教学法”。(有关“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育才》2005年第三期杂志上,荣获湖南省2004年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请见我校《教师研究成果汇编》)。

5.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它是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通过讨论交流训练技巧,如同意他人意见、婉拒他人、达成一致、解决冲突等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技巧都可以在实践中直接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各科学习都有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课题组李海英教师把合作的观念引入课堂教学,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集体讨论、研究解决,教师精讲、点拨,只起引路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所成论文发表在2007年第1期《素质教育论坛》上,荣获2006年度湘潭市

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请见《教师研究成果汇编》P.44-49)。

(二)实践中的收获

1.在课堂,各学科都积极开展认知型研究性学习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课题组积极推动,我校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劳、信息等各个学科各个年级都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并根据现行中学教材,挖掘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围绕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开展认知型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老师撰写形成的研究论文,涉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等中学11个学科教学领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语文组周湘虹、高小平、杜平根和生物组何永恒等老师,数年来一直坚持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准备材料,在每天的课前,学生都要轮流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大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搜集资料与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等。

化学组胡炳初、张华等老师抓住学科结合点,多次组织学生奔赴湘潭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电化厂、湘潭中心医院,去到湘大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环保中心实验室、图书馆等,实地参观,开放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聘请大学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结合教材的介绍,更深刻、全面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丰富了学习的体验,初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周湘虹、胡炳初、邹民安等上供观摩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示范课多场,学校举行《感受大自然》、《让世界充满爱》、《湘大水质的调查与分析》、《金属的冶炼方法》、《神奇的纳米材料》、《有色金属》、《合成材料》等专题报告会数场,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等。

现在,各科教材与练习资料、习题集里面都有很多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与习题,我们学校都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在体验中学习与感受知识技能的形成、发展。

2.课堂内外结合,开展拓展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追求“开放”,但进行适度的引导与管理。拓展型研究性学习由学校设立共同主题,

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并确定每周课时,有效地控制学生研究和学习的范围,控制学生的工作量。胡炳初、张华、周湘虹、何永恒、邹民安、曾石军、梁建银等老师在科技活动课、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等课中,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围绕“环境污染”、“网络诱惑”、“湘大水质与结石病”、“湘大白蚁”、“吸烟与身体健康”、“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调查与分析”、“金属锈蚀”、“材料”、“槟榔文化”、“湘莲产业”、“市场经济”、“封建迷信与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实验、走访专家、查找文献,展开课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难以计数,其中优秀的作品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中,获得省级奖励的有8篇,市级奖励的有15篇。广大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3.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从事该项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整理出来,主要有三个部分:

(1) 课堂教学实录

我们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拍摄下来,做成DVD光碟,目前已经制成的有初二到高三年级的共8个。

(2) 教师研究论文

三年来,课题组老师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分别涉及中学11个学科领域,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论文共30余篇,发表8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省级刊物发表1篇,市级刊物发表1篇。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共有13篇论文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2篇,省二、三等奖3篇,市级一等奖1篇,市级二、三奖8篇。

(3)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广大学生也积极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难以计数,其中研究报告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优秀项目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9项,市级二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3项;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

在全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1篇,同时荣获省二等奖。

五、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社会效益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相长”,学校科研氛围加强了,共有8篇研究论文在《中国育才》、《中学物理》、《素质教育论坛》、《教育与科研》等全国性刊物和市级刊物上发表,有2篇研究论文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有1篇在国家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上重点发言,有1篇在全市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重点发言。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市、全省及至全国,为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有益参考,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各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力提高了,部分研究上卓有成效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从中领悟出一些有效的知识整理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自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在近几年的高考与会考成绩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⑴高考成绩硕果累累

2003年高考,29人参加,13人上本科线,其中6人上重点本科线,本科上线率44.83%。

2004年高考,43人参加,21人上本科线,其中5人上重点本科线(600分以上3人),本科上线率48.84%。2005年高考,53人参考,本科上线28人,重点本科上线11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本科上线率52.83%。2006年高考再创辉煌,52人参加高考,一本录取7人,二本录取11人,三本录取14人,本科一次性录取率为61.5%。

⑵中考成绩喜获丰收

尽管初中生源不好,部分优质生源外流,学校还是取得喜人成绩。2003年,中考68人参加,正考合格率100%,11人上湘潭市一中线。2004年,中考68人参加,正考合格率98.53%,11人上湘潭市一中线。2005年,中考58人参考, 正考合格率100%,700分以上20人,7人上市一中录取线,2006年,中考64人参考, 正考合格率98.46%,850分以上25人,9人上市一中录取线。

因此,学校荣获

2003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2003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5年湘潭市市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2006年湘潭市市区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

2006年通过专家评估验收,学校晋升为“湘潭市示范性学校”、“湘潭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模式,它呼唤研究、实践与创新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必将成为现代人学会学习的最重要的策略,但其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并不深厚,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对其目标、目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会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也将不断发展、调整和完善。加之研究性学习方法与传统学习方式一样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使其凸现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点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实践。

2.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推广到低学段层面

我校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已幅射和影响到初中和小学学段的教学,引起了基础教育中、低学段一线教师的重视。美国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主动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完成学习任务,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有许多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了。

3.研究性学习应与德育互相渗透

研究性学习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许多学校和媒体似乎都囿于对学生进行智育活动。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和目前部分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都说明研究性学习与德育也是相互渗透的。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这与“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原则内涵相仿;研究性学习目标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恰好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德育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其理论的相互渗透与涵盖显而易见。同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也证明二者的相互渗透。许多的研究性课题,它们既是以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和创造性应用为主的课题,同时也要求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德育性质也体现得很充分。足见研究性学习与德育渗透的深度与广度。也可以说明研究性学习是德育的新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4.对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与管理

受现有社会经济基础、价值观念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对升学的帮助还来不及或说是尚不能充分体现和认识的今天,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软课程”,有时学校不得不采取一些“逼范”的办法,但这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初衷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江浙地区部分重点中学,他们大多采用“学分制”管理,只有当学生按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来开展,参加了规定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相应的体验与感悟,并有一定的成果后,学校组织相应的评价,再赋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修满相应的学分后才准予毕业。这种管理模式目前比较普遍。但由于其课程的开放性,评价的多元性,加之我们所习惯地用标准答案来甄别学生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其评价和管理的难度都非常大。因此,进行“学分制”和其它方式评价和管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亟待加强和深入。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

些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得要几节课!这样必然会使教学进度受影响。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在教学中少而精地设计一些研究主题。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必修课程列入新的课程计划,这是时代对每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同时由于这项新的课程刚刚启动,因此还有相当宽阔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研究的空间,所以它呼唤教育界每一位重视理论的实践者和重视实践的理论者的参与。

七、课题研究成果介绍

(一)课堂教学实录,已经刻成的光碟有: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1)》;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2)》;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3)》;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1)》;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2)》。

(二)课题组老师撰写形成的研究论文,初步统计已有:

(1)胡炳初老师的《认知与拓展,实施研究性学习》

2002年11月18日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荣获省一等奖,发表在2005年第3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2)胡炳初老师的《构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荣获2004年度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湘潭市一等奖,发表在2005年第4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3)胡炳初老师的《运用“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荣获2004年度湖南省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4)胡炳初老师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

发表在2005年第4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5)胡炳初老师的《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举例》

在《湘潭市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培训班》作经验发言,并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6)何中秋老师的《谈研究性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已发表在2003年第3期《中学物理》(刊号ISSN1673-2162,CN14-1324/G4)。

(7)梁建银老师的《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探讨》

荣获湖南省2002年度政治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8)蒋力馀老师的《林凡“意工”说探微》发表于2007年第1期《世界艺术》(刊号ISSN1813-9631)。(9)梁建银老师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之我见》发表在湘潭《教育与科研》2005年第7期。(10)杜平根老师的《提高初中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发表在2005年第11期《新课程》(刊号

ISSN1673-2162,

CN14-1324/G4)

(11)刘秋月老师的《创建积极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环境之管见》

荣获湖南省“金旋律”杯首届音乐教育论文征集银奖。

(12)曾石军老师的《解读研究性学习》在国家级高中政治骨干

教师培训班上发言并获得优秀奖

(13)曾石军老师的《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录入国家级

高中政治骨干教师优秀论文集

(14)梁建银老师的《研究性学习与“四导法”》

荣获2004年度湘潭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三等奖。

(15)李海英老师的《音乐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尝试及运用研究》荣获2004年度湘潭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三等奖。

(16)李海英老师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发表在2007年第1期《素质教育论坛》上(刊号ISSN1002-7661 CN42 1078/G),荣获2006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17)文端根老师的《利用几何画板,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18)罗志宇老师的《物理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19)宋阳波老师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0)黄蝶老师的《中学地理教育与探究式学习》

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1)蒋力余老师的《兰芝被遣探故》

(22)蒋力余老师的《略论比兴的审美特征》

(23)蒋力余老师的《略论对偶艺术的美感特征》

(24)曹捍东老师的《排课表中的数学问题》

(25)曹捍东老师的《有趣的植树活动》

(26)曹捍东老师的《古诗之中有数学》

(27)曹捍东老师的《“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问题”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再创造》

(28)梁建银老师的《略论教师创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9)陈剑星老师的《关于地球上两点距离计算的探讨》

(30)卢超富老师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探研》

(31)蒋力馀老师的《挂在青天是我心—林凡绘画艺术禅境管窥》

(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形成的研究报告已有:

(1)《湘大饮用水水质调查与采样测定》

作者:高一课题组指导老师:胡炳初、邹民安

2002年4月在第22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市一等奖,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二等奖。

(2)《星座与性格之探讨》

——就星座影响性格其真实性和星座热所展开的研究

作者:赵玮雯盛娴倩肖璇王雪莹

指导老师:周湘虹、胡炳初

2006年4月在第26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优秀项目省二等奖。

(3)《湘大水质与患结石病的关系调查分析与研究》

作者:高一课题组指导老师:胡炳初、邹民安

2002年4月在第22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三等奖。

(4)《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作者:胡灏指导老师:胡炳初、张华、何永恒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探究学前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目的是通过揭示和发现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丰富完善科学教育知识体系,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2.学前教育科学研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学前教育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的方式,以学前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以获得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系统研究过程。 3.纵向研究: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现象问题进行系统地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4.横向研究: 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行为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也叫横断研究。 简答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0-6 岁儿童 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继承性,创新性,规范性,系统性 3.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多因素性,实践性、迟效性、难控性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②丰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体系③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科研意识和科

研水平④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等基本原理。 ②课题的选择,文献查阅、研究计划的制定、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践法、教育测验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及各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③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和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是学前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类: 方法论、具体方法、辅助方法②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类: 准备阶段的方法: 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件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 实施阶段的方法: 形成事实,形成理论的方法。 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和推广运用的方法。 ③按问题性质分类: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K.马克思、F.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察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如果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察。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用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察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察时可借助仪器及时作记录,不要事后回忆。③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统计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 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法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①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种必要的安排。②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

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的撰 写

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慧 (根据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问题。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为什么课题研究一定要写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报告有几种规范的基本格式和内涵。 3、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重要性 第一,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研究报告起草过程实质是深层次研究过程。这个过程要预先进行实验数据的加工和研究素材的选取。经过研究数据测试、加工、提炼,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要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和对策,找到准确乃至创新的结论。 第二,研究报告是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完整和真实的体现。研究报告能够回答五个问题,一是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二是怎么样研究这个问题的。三是研究得出那些结论或成果,结论是不是科学。四是这些结论和成果有什么社会反响和效果。五是还有那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三,撰写研究报告是课题管理部门的要求。不论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还是省级规划课题都有这个要求。

二、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及内涵要求 (一)研究报告的特点要求。 一是有鲜明的研究结果(结论)。其研究结果符合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表明课题选题的目的,而且是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措施要得到结果或结论。二是有证明其结论的科学依据。研究者引证准确,实验测试条件及方法合理,所得数据可信,推理严谨合乎逻辑,统计分析、运算正确。三是有研究过程证实。包括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或实验步骤的证实。 (二)研究报告格式的规范。 重点介绍基本格式一: 1、开头标志。 课题开头标志,能够让课题管理部门或其它阅读着对课题来源、课题级别、课题所属学科、课题主持人、成员、单位等一目了原。 课题类别:(如: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不同的课题批准号,代表了某种内涵。如:湖南的课题批准号XJK06AJ001 X代表湘,意指湖南省;J代表教育;K代表科学; 06代表;A代表重点资助课题;J代表基础教育;001代表课题号。)。 学科分类:(教育科学的学科分类,当前全国约定俗成的按十四个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基本理论、德育、教育经济与管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 ①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含义 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 (二)正确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选题的来源 (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 1.在理论学习中选题 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从研究文献中选题 (1)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2)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 3.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 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4.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 二、选题的来源 (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 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 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 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 (一)选题的条件 1.广博的知识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填空题

、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实践和一规划_。 3.—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排序式、量表式、_是否式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行动_、—合作一、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处理_、_绘制图表_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7?标准分数是__离差—和__标准差_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_ 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实验室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 和现场试验 _________ 。 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成文资料_______________ 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被试流失和环境干扰。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 7 ?标准分数是________ 离差_________ 禾廿 _______________ 的比值。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 自变量____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________ 。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排序式_________ 、量表式、____ 是否式______ 、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行动_____________ 、 ____ 合作 ____ 、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 数据处理______ 、—绘制一图表 ____ 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________ 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实证标准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_哲学方法论_、一般的科学方法论与_具体的研究方法_。 32?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具有推测性、根据性、__不矛盾性_____ 、―解释性一和接轨性。 33?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__,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__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4.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循环圈。 3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 至__+100 ________ 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 ?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35.取样观察法包括 _____ _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3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 —外审”和“内审”两类。 3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__支持模式_和独立模式。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研究一般分为一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访谈结构划分,访谈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三种类型。 37.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9.基本的文献查阅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亠参考文献杳找法和综合查找法等。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统计、亠推论统计__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深教院通〔2015〕144号 关于表彰深圳市2015 年高考模拟试题 命题比赛获奖教师的通报 各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科培中心)、各新区公共事业局教科研中心,市局直属各高中: 为促进高中教师更深入地研究高考,提高各学校和学科的高考备考效率,为2015年高考提供考前复习训练题源,我院开展了“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活动。经各学科评委客观、公平、公正评审,评选出一等奖试题34份,二等奖试题60份,三等奖试题82份。现对命题比赛获奖教师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教师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进一步推动我市高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附件: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获奖教师名单 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 (联系人:龚湘玲,联系电话:82672129; 汪进阳,联系电话:25913384)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电子)

附件 深圳市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 获奖教师名单 一等奖 市局直属高中 学校 学科命题人 深圳中学 语文刘艳平 深圳中学 数学郭玉竹 刘 锋 张文涛 深圳中学 英语李北京 郭炜敏 邹艳萍 深圳中学 政治安代杰 饶智勇 李 丰 王旭东 深圳中学 物理许如基 杨政平 张艳君 冉先进 深圳外国语学校 英语金 天 杨素宁 刘晓冬 郭 川 深圳外国语学校 政治佘志龙 蒋 壮 李兴梅 王 蕾 深圳外国语学校 化学林琼丽 胡端年 孙 丽 苏玉婵 深圳外国语学校 生物肖什元 王 云 陈文昕 陈育红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数学金 宁 徐荣生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地理陈 旭 袁连兴 李兴文 庄惠芬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语文李剑林 深圳科学高中 地理艾志华 王乐乐 冉 杰 王芳丽 深圳科学高中 化学赵继海 敖小立 徐俊龙 刘 蒙 深圳科学高中 生物邱礼伟 杨香青 喻能丽 谢之文

【最新2018】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笔记整理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 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 研究过程客观。 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背)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 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 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 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教学指导委员会暨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教学指导委员会暨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2008年,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室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工作计划”和分管院长的指示,顺利地完成了本年度既定的工作任务。现将2008年“**蓝天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蓝天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情况 2008年2月22日,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面启动“六项工程”动员大会。此后,各项工程(即: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和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陆续进入实施阶段。(转载请注明来自: ) (一)教学名师培育工程 教学名师培育工程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下达了院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评选通知。此后,17位教师提出申请,经过评审,产生院级名师2位,院级骨干教师7位。此外,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我院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为了提高院级名师、骨干教师的整体水平,还将于2008年12月底遴选省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育对象,进行重点培育。 (二)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于2008年4月开始启动。在下达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008年度立项申报通知后,有32门课程申报,16门课程被列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其中,本科课程10门,专科课程6门,初步投入建设资金19.2万元。 (三)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于2008年4月启动,15个专业申报,12个专业批准立项,其中本科专业4个,高职专业8个。2008年10月,还组织了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申报了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8个省级特色专业。 (四)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 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于2008年3月启动,下发通知后,7个实验实训中心进行了申报,5个实验或实训中心获立项。此外,还组织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教育厅批准,我院“汽车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成功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五)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doc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

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假设: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工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P189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 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关的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P160 .统计分析研究:是依据统计原理对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学前教育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决和统计检验的方法. . ?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幼儿的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然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 法.P213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 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 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P145 活动产品分析法:就是对儿童活动产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P151 封闭式问卷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题库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 单选题 1.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___。 A客观;B准确;C创造;D学术价值 2.大样本是指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___以上的样本。 A15;B30;C40;D50 3.学前儿童是指___儿童。 A0-6;7周岁;B0-6岁;C0-3岁;D0-5岁 4.基础研究又被称为___,它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基本理论研究;D应用研究 5.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是___。 A应用研究;B定量研究;C基础研究;D定性研究 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时期是___。 A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50年代 7.抽样偏差小,则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___。 A不好;B好 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学前教育;B教育科学;C科学;D学前教育科学 9.保证观察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的基本条件是___。 A制定计划;B确定观察对象;C观察报告撰写;D执行计划 10.在现场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对观察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叫___。 A突发事件;B不利事件;C典型事;D意外事件 11.科学表现为___。 A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系统化的结论;C一般性知识;D一般性结论 12.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叫___。 A个体;B总体;C样本;D大样本 13.研究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和程序叫___。 A随机抽样;B抽查;C抽样;D选择 世纪末以前是学前教育研究的___时期。 A萌芽时期;B迅速发展时期;C多样化时期;D以自然观察和经验总结为主 15.对比组时间系列设计是___的延伸。 A单组时间系列设计;B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单组前后测设计 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理论研究 17.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___的一个分支学科。 A学前教育科学;B学前教育;C科学;D教育科学 18.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 A可行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9.封闭性问卷也叫___。 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性问卷;C送发问卷;D邮寄问卷 20.论文的主体部分是___。 A摘要;B正文;C标题;D引文注释 21.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验是___。 A操作测验;B目标参照测验;C标准化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 22.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叫___ A样本;B随机样本;C大样本;D小样本 23.行动研究法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___于1946年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库尔特勒温;C卢梭;D福碌贝尔 24. _____是指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开发研究 25.科研活动的主题是___。A科研课题;B问题;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26.学前教育个案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手段是___。 A测验;B调查;C观察;D访谈 27.文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 A客观;B准确;C庞杂;D“去伪存真” 28.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___。 A定性;B开发研究;C定量研究;D综合研究 29.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系统化时期在___。 A20世纪初;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 30.标志两列变量相互关系的量数称为___。 A相关系数;B方差;C标准差;D中数 答案: 单选

202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20年1月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完整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

规律:事物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或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科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伦理性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科研课题: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它是科研工作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从业已发现和形成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并确立为某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课题的问题。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科学性原则: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性课题要有理论依据。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论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科研假设:科研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学前教育文献:记载了有关学前教育知识和信息,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教科书:为某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学习而编写的专业书籍,偏重于阐述某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介绍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的问题,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文献检索: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 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求新的阅读。 文献综述: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 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 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随机性原则:抽样时应使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样本。 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型上对研究适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的具体描述。 观测指杏示: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 主观偏见: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 实验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发现研究对象表现出有价值的行为时随即进行的描述性的记录,它 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 调查法:调查研究法的简称,是研究者根据 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运用座 谈、访问、测验、调查表等手段来收集研究 对象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 分析,来认识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向有关单位或研究 对象发放经过设计的统一的问卷来收集研 究资料的调查。 访谈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口头交流的方 式,向调查对象提出经过思考或设计的问 题,引起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来收集信息资料 的一种调查。 事实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 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 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它一般涉及三种事实: 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和人的实际行为。 5.问卷:原意是指一种为了统计和调查用 的表述问题的表格。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 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 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 资料的一种工具。 态度性问题: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 一现象或某类人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 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人的思 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 面的内容。 问卷回收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 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 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 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开放性问卷:又叫做无结构型问卷,是指设 计者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甚至对问 题回答形式不作任何具体要求的问卷。 综合性问卷: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 计而成的兼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 问卷。 邮寄问卷:通过邮局来发放和回收的问卷。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法: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 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 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 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遍 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映自己真实的观 点、态度和行为。 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根 据研究的需要,运用客观性的测量工具来收 集有关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结果的数量化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 效果,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 法。 常模:是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的平 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 标准化测验: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 行的测验。 量表:就是由教育或心理专家按照严格的科 学程序编制而成的用于测定和评价个体某 种心理品质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一般由测 验指导手册、测验专用的物品材料及记录表 格等组成。 自编测验: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编制的测验工 具进行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是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测 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操作测验:是测验内容不涉及文字,而是以 实物、图形和工具呈现,被试只需动手操作 即可完成的测验。 纸笔测验:指测验内容为文字材料,被试用 文字来回答问题的测验。 人格测验:一般是指对研究对象的个性倾向 性方面的测试,包括对人的兴趣、态度、意 志、情绪、性格、气质等内容的测试。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1985年由北京师 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陈帼眉教授等人编制的 用于测试我国城市和大城市郊区3~6岁幼 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测试 内容分为4个部分16项分测验。其中第1、 2、4项是语言能力测验,第 3、5、6、7、 8项是认知能力测验,第9、10、11项为 社会认知能力测验,第12~16项为身体素 质和动作技能测验。 专家评价法:将制作完成的测验工具及其相 关材料送交教育测验方面的专家,请其对测 验工具及其制作的过程作全面的分析,并提 出评价意见。 测试结果分析法:制作者自己选择一个具有 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该样本中的被试进行 系统的测试来获取反映测试过程和结果的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评估来鉴定测 验。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 定的方式来主动地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使 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或产生变化,通过观测 现象产生或变化的事实来确定条件与现象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现场实验:也叫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 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为引起 研究对象的身心发生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 现或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 量,又因它被认为是造成某种教育现象发生 变化的原因,又被称为原因变量。 因变量: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 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又称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除自变量 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 验结果的因素。 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 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 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 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 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 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 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的研究目的,为 科学地验证理论假设而对实验的条件、实验 的形式和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体计 划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 双盲法: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 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 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 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 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所得结论的 可推广程度,即实验结果能被正确地应用到 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 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总体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推广 到相同或相近的对象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多重处理干扰:一个被试受两项或两项以上 的处理,会产生一种后遗效应,导致不能推 广到单独处理中。 测验的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 用,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 体中。 随机分配等组前后测设计:这是教育实验中 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设计。其具体的操作 是:随机抽选被试,并将被试进行随机分组。 然后使实验组接受自变量操纵,而控制组不 进行实验处理。两组在自变量操纵前后都进 行因变量观测。 经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 中通过探究和反思而获得的有效的知识和 技能。 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 取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是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 探索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是通过日积月累而 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进行任何特殊处 理和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们依据教育实践 所提供的事实,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 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 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经验思维方法:是相对于理论思维方法而言 的,它是人们运用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形成 的亲自感受、直接知识乃至传统惯例等进行 思维活动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和把握 具体事物及外部联系,借此获得新的经验和 将经验上升形成一定层次的理论。 理论思维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 循严密的逻辑而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它是 用来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帮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释性总结:除了对经验产生过程的一系列 事实进行描述之外,还必须分析经验存在的 理论依据,揭示其原因和理由,发现与经验 相关的事实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 关系,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经验总结。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 的探索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 科学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 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来拟定和实施行动计 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预诊:是研究者为准备实施某次研究活动而 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 析。 论证会:是对教育经验总结所形成的结论进 行论证的一种方式,就是邀请有关的教育理 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的人员集 中对某次教育经验总结的研究活动及其结 论进行研讨,鉴定其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水 平,并提出有关意见。 研究资料的整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 对研究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 符合科学要求的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的研究活动。 研究资料的分析:是研究者在对原始的研究 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资料的性质和特 点以及各种各类的研究资料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行具体剖析,以求发现各种教育现象之 间的关系,探求教育活动规律的科研活动。 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 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 象的意见、态度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 数据资料: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通过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得到的用 数量形式来表现的有关资料。 摘要:就是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区分主次,将最典 型、最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内容突出出来。 比较: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 象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说是一 种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性,或从 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寻找同一性的思维方 法,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组(个)研究对象在不 同发展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的比较,或者是 对某一事件在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上的特 点所作的比较。 横向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 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所进行的比较。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求异比较:就是对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差异性 进行的比较。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或事物 的属性)按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思维方 法,即将某些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与其 他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区别开来的方法。 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 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指将有关事物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 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力求从整体的认识上 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 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 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各成分的数 量而进行的分析,主要解决“有多少”的问 题。 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 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 法。 完全归纳法:是指从所有的个别事实和各个 部分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从部分事实中归纳出一 般结论的方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 归纳法。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 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方法。 公理演绎:是指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理 和结论出发进行的演绎。它由三个判断组 成,其中前两个判断是前提,后一个判断是 结论。 假设演绎: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它 是一种条件判断,即前一个判断的存在是后 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 统计图:是运用点、线、面、体组成的几何 图形来更形象更概括地表明所研究的问题, 便于理解和记忆。中数:是指按大小顺序排 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正中间的数,又称中位 数。 正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也发生或大或 小的同方向的变动。 负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发生或大或小 的反方向的变化。 零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毫无关系。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科学 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发 现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 值的、被同行专家认可的增值知识。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是指研究者在科研过程 基本完成之后,按一定的形式和规则,运用 文字或图表等对研究过程及所获得的结论 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表达。 论文:是专门讨论和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自己对 某一教育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 获得一定的结论之后,用来系统地阐述研究 过程及研究结论的文章。 科研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 形式,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 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评价:是人们以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价值判 断活动,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作用、功能进 行分析、判断和评定的社会活动。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是人们对某项教育科学 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效用性等方面所进行的 分析、判断和评定。 自我评价:是研究人员对自己已取得的教育 科研成果进行的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是聘请相同(相关)领域中 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专家来对教育科研成 果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标 准是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评语式的鉴定。 定量评价:是评价者通过借用或编制评价工 具、运用数量化的手段来对教育科研成果进 行评价的方法。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 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 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 作。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 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 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 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 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 动。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带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剖麻雀法:即研究者注重个案的典型性或 对某类总体的代表意义,企图通过对个案的 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来认识 同类个体或事件的一般性质的个案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 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 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 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 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 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 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 样本。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个案追因研究:就是在某种教育现象发生或 研究对象的某种身心品质形成以后,研究者 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教育现象发生或研究对 象身心品质形成过程的各种资料,追寻和探 究其发生或形成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