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

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

幼教教育

12 2015年22期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

朱燕玲

阳朔县幼儿园,广西桂林 541900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成功与失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有利于更好的指导游戏,促进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介入,如在游戏中遇矛盾激化时、在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幼儿反复尝试解决冲突但未有效果时。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可采用提问、动作示范、平行式、垂直式等策略。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2-0012-01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何时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1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出现介入幼儿游戏的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情况。那么,何时才是适当的介入时机呢?

1.1 在游戏中遇矛盾激化、冲突加剧时

在游戏中,适当的斗嘴有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小打小闹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冲突只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时教师大可不必介入,可旁观幼儿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即可。然而,幼儿情绪自控力毕竟较差,当冲突长时间持续,甚至加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就有必要介入了。

案例一:小班自由游戏时间,皓皓在玩具区玩积木,突然,毛毛从“娃娃家”跑过来用飞机推倒皓皓的搭的房子,皓皓很生气,一边大声喊“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房子”。如此反复,毛毛一再“挑衅”,皓皓发火了,抡起拳头打了毛毛的头,并把他推倒在地。

案例中,皓皓和毛毛从单纯的游戏发展成了肢体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以制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否则这场肢体冲突可能会对两位幼儿造成伤害。

1.2 在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介入

教师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幼儿的陌生感,为幼儿选择角色进入游戏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游戏中,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求助教师帮助时,教师要及时回应。

案例二:菜市

中班角色游戏时,教师发现“菜市”里的三个伙计站在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小吃店”,手里摆弄着其他玩具,于是教师走进了“菜市”。

教师:“宝宝你们站在门口看什么呀?”

幼儿:“小吃店好多人,我们这没人来,不好玩。”

教师:“怎么会没人来呢?”

幼儿:“小朋友们都忙着去吃东西……大概太忙了,没时间来买东西。”

教师:“那如果小吃店的东西卖完了怎么办呢?”

幼儿:“我们给小吃店送货上门吧。”

教师:“送货?怎么送?”

三名幼儿热烈讨论起来,不一会,一幼儿找来一辆手推车,装上一些菜就出发了。边走边喊,给小吃店送菜喽。

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菜市”伙计因没有顾客而无法进行游戏,便立即引导幼儿讨论,使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1.3 幼儿反复尝试解决冲突但未有效果时

案例三:中班自由游戏时间,齐齐和佳佳在一起玩玩具,齐齐特别想玩佳佳的小鼓,先是说“给我玩一玩吧”,接着说“我用哨子跟你换吧”,后来又说“我们轮流玩吧”.但佳佳就是不给他玩。

案例中,如果教师开始就介入,那么齐齐就不会再提议用“交换”、“轮流玩”的办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难以发展。因此,教师不宜过早介入,而应仔细观察,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尝试了多种办法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同伴冲突时,教师才宜适时介入,以免幼儿产生负面。就本案例而言,当齐齐尝试了多种办法仍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可及时介入.这样既给了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又避免了幼儿不良情绪的滋生。

2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及策略

2.1 介入游戏的方式

(1)平行式介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

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

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板及挂历纸,其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式衣服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裙子,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2)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人~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师应直接干预。但这种方式

容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2.2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1)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语气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在做什么呀 ?”“你要做什

么呀 ?”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行为判断。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

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由此可见,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如在泥工坊游戏时,教师观察发现,幼儿什么也没捏出来。有的幼儿开始不耐烦,流露出沮丧的情绪。这时教师坐下来,捏出了各种东西。幼儿得到了启发,对泥工的兴趣也增加了。

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

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参考文献

[1]秦洪蕾,胥兴春.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J].幼儿教育,2012,(6):18-20

[2]王海英.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与策略[J].山东教育,2003,(6):16-17.

[3]陈美菊.教师介入游戏游戏的支持性策略[J].幼儿教育,2007,(9):1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