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中心疝的研究进展

脑中心疝的研究进展

脑中心疝的研究进展
脑中心疝的研究进展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临床 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行床头钻孔血肿引流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获得颅内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实施床头钻孔引流后实施开放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压迫,提高患者预后。 标签:钻孔引流;标准去骨瓣减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 脑疝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1],但是对于病情十分危重,进展较快的脑疝形成患者,快速解除颅内高压对生命中枢的压迫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脑疝形成患者实施紧急钻孔减压,之后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患者,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41.2±2.9)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0例。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1.3±2.8)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5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瞳孔状态以及意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技术,其中观察组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即请脑外科医师行床头的钻孔血肿引流,并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史采集】 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 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2. 神经系统检查 (1) 全脑症状 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 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如有CT检查,可不作腰穿,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脑疝形成。 2.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出现高密度影,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扩展方向。 3. 脑血管造影:显示占位病变征象。有助于鉴别其它脑血管病所致的脑出血。 【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 2. 对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出血扩展方向、血肿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作出诊断或估计。 3. 与其它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相鉴别: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脑动脉炎、口服抗凝剂等所引起的脑出血。 【鉴别诊断】 1.昏迷病人 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 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当再灌注时,在缺血区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细胞和血浆蛋白在细胞间空隙的堆积引起细胞外水肿。当水肿发展时,由此引起的局灶性和半球的肿胀使得脑中线结构移位。最终水肿脑组织的额外体积引起颅内压的增高。 脑织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的结果引起神经功能减退。神经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之一是意识水平的下降,但并非都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有研究表明,小于50%的病情加重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但早期有全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全脑颅内压增高不明显的患者,其意识水平的下降与中线移位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而与下行性疝无关。其机制可能与脑干的扭曲、广泛大脑半球功能障碍或由于组织移位造成的压力使血管移位有关。中线偏移4-6mm可以引起嗜睡,中线移位6-8mm可以引起昏睡,而中线移位大于8.5mm可以引起昏迷。 脑出血时血肿的占位及继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引起的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当血肿或水肿的压力引起一定程度的脑组织移位时,可影响室间孔或导水管的脑脊液循环的通畅,使侧脑室内的压力增高,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显著升高。当颅内血肿直接或间接(血肿与脑室之间的脑组织因缺氧、水肿,经一定时间后软化,穿破)破入脑室时,更加重这种颅内压增高。小脑的血肿或梗塞,易于阻碍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出,而使颅内增高发生较早且较严重。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的要晚一些。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形成不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各阶段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论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还是术前麻醉完成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结合神经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手术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前麻醉时间,进一步降低脑疝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 标签: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管理 当患者颅腔内某部分出现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会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将会从高压区逐渐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导致血管、脑组织和神经等重要结构出现移位,进一步引发严重临床症状[1]。本次研究中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患者手术护理方法以及流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时间和术中时间,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1.3± 2.1)岁,10例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肿胀、其他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4 3.3±1.8)岁,16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肿胀、其他4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昏迷状态,其中30例浅度昏迷,3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受伤机理、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成立外伤性脑疝手术护理单元: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人员中选择6名人员成立专病手术护理单元。对该6名单元患者进行麻醉专业知识、脑疝专业理论知识、手术特殊环节等强化培训。其次制定出护理流程:根据患者术中麻醉过程中的重点观察环节以及诊疗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护理流程。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改进、检验护理流程,同时根据神经外科医师以及麻醉医师的习惯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流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高血压性脑出血模拟案例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例:患者,男,65岁,退休工人,因“发现神志不清2小时”急诊入院。2小时前家人发现·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卧于床上,身周见呕吐物。伴咖啡色物,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查体:BP220/130mmHg,P56bpm,R19bpm,SPO2 89%,中度昏迷,瞳孔等大,0.3CM,对光反射消失,两肺呼吸音清,闻及喉鸣音。心率齐,未及病理杂音,巴氏症(+),头颅CT:左丘脑血肿,溃入脑室,脑干,两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陈旧脑梗。 模拟案例检查评分表 项目一 1.立即上前迎接 2.查生命体征,判断病情。 3.即时通知医生,医生即时到诊室。 4.开通绿色通道。 5.根据不同病情,添加检查要点。 用时1分钟,计时1分钟 病人到达急诊,分诊护士主动到大门口接诊。立即测生命体征诊断病情危重程度,对危重病人立即通知急诊科医生及护士。 (护士,急诊医生,实习医生到场) 分诊护士:心率58 bpm,R19bpm,血压BP220/130mmHg,。 (一般治疗) 用时2分钟,计时3分钟 医生:吸氧,心电监护,患者口角有呕吐物,清理口腔并吸痰。测血糖。 开通一路静脉通路NS100 iv gtt st!(立即开始心肺等基本查体) . 用时1分钟,计时4分钟 各护士按医嘱执行,并一护士通知患者家属挂号。挂号窗口拥挤,回急诊。 患者家属:窗口太拥挤,挂不上。 医生:开通绿色通道。 (医生继续查体中,实习医生填写绿色通道申请单,并开始填写急诊病历首页) 项目二 6.病史采集规范,体检准确 7.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要求。 8.在进一步检查前与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 9.留取标本规范,及时送达。 10.与相关科室联系 11.对病人进行治疗 病史采集用时3分钟,计时7分钟 护士:血糖5.6。BP220/130mmHg,P56bpm,R19bpm,SPO2 89% 医生:加大氧气流量到5L. 5%硫酸镁10ML im st! 医生:你们几点钟发现病人的,当时患者还有意识吗?有没有抽搐?身边的呕吐物的颜色?性质?有没有大小便失禁?

高血压并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并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神经外科李银711500)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心血管内科朱纯锋 711500)【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管理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32例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合并脑出血血压的管理的患者发病至 预后1年的血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临床治愈127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它是影响该类病人生命、功能、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控制与血压升高有直接的关系。为此,管理好血压的重要性,将有助于减少死亡率、改善高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压管理 在我们贫困的基础医院,高血压并发脑出血为常见病。近年来头颅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诊断日益快捷、准确。手术发展丰富了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轻,安全性增加。但围手术期及术后血压控制不良至死亡率上升。措施是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和术中处理及术后血压控制。处理越充分、完善,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发生率,就越低,症状就越轻。现就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份132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情况作如下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科住院临床资料132例中,男89例,女4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基底节76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34例,枕顶叶脑出血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6例,颞顶叶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7例(88.5%);有合并症15例(11.5%)。 1.2入院时情况:入院GCS评分:3-7分20例,8-12分89例,13-15分13例;双侧瞳孔散大、对侧反射消失12例,单侧瞳孔散大。对侧反射消失反应迟钝24例,均有不同程度表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117例。 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1-24小时行头颅CT检查。基底节脑出血35例,丘脑出血12例,枕顶叶脑出血5例,以血肿量(cm3)=血肿最大层面的直径(cm)*血肿最大层面的宽度(cm)*整个血肿层厚(cm)*0.5公式估算血肿量[1],10-30ml 45例,31-60ml 35例,61-90ml 52例,中线移位大于0.5cm,偏移1.0cm23例,偏移1.5cm23例,环池受压25例。 根据中国急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推荐意见(2011修改稿)出血急性期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5 mmHg应予以降压,舒张压超过140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微量输液泵注,),并严

脑出血脑疝

脑出血脑疝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致命性脑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脑出血一旦发生脑疝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及时清除血肿等积极治疗。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是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作为医疗工作的一部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天的标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住院护理,一方面能够给护士提供可预见性的工作,工作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能够让患者的家 属明确护理目标,并积极参与。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脑疝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手术顺利。其中男49例,女11例,平均年龄(±)岁。发病到手术时间46例患者),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严重,并讲解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讲解颅内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时间、方法、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术后按照每日治疗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根据脑出血脑疝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内容,以时间为横轴,纵轴内容包括入院知道、检查、抢救、遵医嘱治疗、护理、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内容。内容由科室及护理部统一制定,由责任护士执行。(1)术前护理:入院时对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告知患者病情,并告知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可能的并发症、术前术后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取得家属的主动配合。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等。(2)术中配合:术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生命体征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则提示脑疝加重,应尽快抢救。(3)术后护理。患者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患侧,保持引流通畅。如果出现引流不畅,可术后1~2d再进行尿激酶冲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体的量、颜色、引流管情况。定时窗口及引流管消毒,每天更换引流袋。术后定时协助患

脑疝患者的抢救指引

脑疝患者的抢救护理指引 1.0 评估 1.1 病人突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上升,烦躁不安,心率减慢,呼吸深慢。 1.2 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发射迟钝,意识障碍加重。 2.0 处理 3.0评价 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脑疝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1.迅速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1.1立即将患者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盘,必要时吸痰。 1.2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抢救;必要时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药物支持:遵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 1.3高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2.迅速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 迅速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20G留置针),遵医嘱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500ml,配以地塞米松30mg或甲强龙1500mg。严重者同时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以利于脱水。 3.病情观察 3.1严密观察神志变化,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测P、R、BP、SP02每15~30 min 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 3.2 准确执行脱水治疗,严格记录24h出入量,注意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3.3若出现高热,主要措施为物理降温,冰敷为主,头置冰帽,四肢大血管放冰袋或者乙醇擦浴,以增加脑组织对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防止脑水肿。 3.4 配合医师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安全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为了防止自伤或他伤应加用床挡,专人守护,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旁。 5.做好心理护理 抢救过程中护士应以真诚、平稳的心态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取得其信任,配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病历

高血压脑出血病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江津市中医院 住院病案 心脑血管科床住院号: 姓名:性别:男病案号: 年龄:61岁婚况:已婚 职业:出生地:重庆江津 民族:汉国籍:中国 家庭地址或单位:邮政编码402260 入院时间:2/7/6 9Am 病史采集时间:20/7/6 9Am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成度:可靠发病节气:小暑前问诊: 主诉:反复头晕头痛10年,复发加重2小时,呕吐胃内容物1次。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出现头晕,头痛,面时潮红,曾测血压高,最高时达180/120 mmHg,曾服用卡托普利25毫克每日三次治疗,服用药物一月余,患者头痛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故自停服用降压药物至今。但以后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感头昏痛症状加重,经服中草药治疗(具本药物不详),患者头昏痛症状时轻时重,但未曾引起重视,也未曾治疗,长期血压值在170-180mHg/100-110mmHg之间。2小时前,患者突感头昏痛症状加重,且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当时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肢体瘫痪,无大小便失禁,故急送至我院,急查头颅CT示:脑室出血,故门诊以“脑室出血”急收入院。

患病来,患者大小便正常,无潮热盗汗,无胸闷、心累及心前区不适,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既往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无职业病史,无中毒史,余各系统回顾无重要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金属等过敏史。 其它情况:出生于江津,我院退休职工。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件好,不吸烟、饮酒。平素性格急躁,20岁结婚,育一子一女。爱人及儿子、女儿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P 92次/分 R 18次/分 BP 168/10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入病房,精神差,自动体位,身体肥胖,正力体型,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全身皮肤无黄染,温度、湿度、弹性均可,未见斑丘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对光反射灵敏。鼻腔中未见异常分泌物,耳听力正常,外耳道无溢浓,乳突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节律均匀,叩呈清音,语颤对等,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处,无扪及震颤,心率92次/分,律齐,A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5次/分,无腹主动脉搏动杂音。肝脾未扪及,莫非氏征阴性,脊柱四肢关节无畸形,双肾区无叩痛,肛门直肠及外生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于丽丽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于丽丽 发表时间:2017-06-21T17:26:53.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作者:于丽丽 [导读] 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2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中央型脑疝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疝问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央型脑疝;临床特点;诊治分析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见一侧额叶或者双侧额叶严重病变,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难以把握手术时机,部分病例病情突然恶化,来不及抢救而导致中央型脑疝,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我们逐步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发现其有特殊的病理过程,早期判断并及时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中央型脑疝患者经随访获得较完整资料者共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颅脑损伤43例,其中滑倒跌伤13例,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主要着力部位为后枕部;梗阻性脑积水7例,嗅沟脑膜瘤5例,双额叶肿瘤3例。入院时患者GCS13~15分20例,8—12分27例,<8分11例;瞳孔无明显变化者32例,瞳孔有变化者20例(其中瞳孔缩小的10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肢体运动障碍5例;烦躁不安、狂躁型精神障碍12例。现43例颅脑损伤患者均急诊CT检查,并动态CT复查。CT示双额叶广泛脑挫裂伤38例;部分患者挫伤灶周围水肿明显,双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小、移位,而脑室后角正常;第三脑室受压变小或消失。双颞叶脑挫裂伤3例及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2例,后者除均有脑挫裂伤外,还可见脑肿胀。CT 示侧脑室变小,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明显受压变小或消失,但多数患者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脑积水和颅内肿瘤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部分患者病情稍稳定者行MRI检查。头颅MRI可发现天幕缘脑中线结构严重下移,中脑肿胀,可下移至天幕下,伴有脑肿胀,基底池尤其是中脑周围脑池及鞍上池闭塞,间脑受压向鞍背、中脑顶盖下后移位,小脑硬向后受压。 1.2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43例入院时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15例开始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入水量、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激素治疗、低温冬眠等治疗,并加强监护。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头痛加重、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多汗等脑疝前期症状,全部转为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冠状切口和(或)标准外伤大骨瓣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本组7例梗阻性脑积水中有2例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缓解后行MRI检查提示赫室内肿瘤,完善检查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5例给予保守治疗,限期行分流手术。5例嗅沟脑膜瘤患者中,有1例因入院时即出现昏迷,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手术;另外2例为择期手术。2例双额叶肿瘤患者为择期手术。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个月,平均8个月。按COS评价预后,良好,能工作、学习为5分有28例,中残,生活能自理为4分有23例,重残,需要他人照顾为3分有2例,植物生存,长期昏迷为2分有3例,死亡为1分有2例。 3.讨论 中央型脑疝是指幕上占位性病变压迫脑中线结构并使之向下移位从天幕裂孔疝出,由此产生一系列生命体征变化及间脑、中脑、桥脑、延髓相继受压表现。其实质为双侧小脑幕切迹疝合并脑干沿中轴向下移位,造成脑干结构受压、牵拉、缺血,严重者导致网状结构中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压,发生不可逆性昏迷或死亡。对于颅脑损伤和颅内肿瘤患者其临床表现均相似,都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病理征阳性,其症状为渐进性加重。脑挫裂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脑挫裂伤灶扩大、出血增多及血肿融合形成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则是水肿加重或者肿瘤卒中,导致中心型脑疝的形成。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外,双颞叶脑挫裂伤、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梗阻性脑积水、嗅沟脑膜瘤、双额叶肿瘤等均可发生中央型脑疝。中央型脑疝病情发展快、病程短、预后差,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病情的观察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代偿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此时脑干功能尚存在,及时手术效果良好,如病情继续进展,一旦脑干功能遭到破坏,则预后不良。中央型脑疝的代偿期患者意识清楚,但逐渐出现烦躁伴精神症状,瞳孔稍缩小,光反射迟钝,逐渐出现神志淡漠,不愿对答,千万不要误以为病情减轻,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影像学的改变,为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早期诊治中对间脑期中央型脑疝认识不足,许多患者错过了这个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在我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观察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呼吸骤停,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强力脱水后患者呼吸和神志恢复;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变化不明显,仅脑水肿略有增加,4例继续给予加强脱水等保守治疗,但患者随后再次出现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抢救无效死亡;2例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总之,中央型脑疝患者的救治,切不可单纯以患者的意识状况、血肿或者肿瘤大小、中线有无移位等来确定手术指征,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宏国,蔡强,杜浩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附32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6):340-342.DOT:10.3969/j.issn.1009-153X. 2011.06.009. [2]陈劲松,刘琦,周明安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2):179-180. [3]张建国,张晓峰,孙异春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术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47-348.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颅内压增高 2.肢体瘫痪 3.语言障碍 4.脑神经损伤5.再出血6.呼吸道管理 7.气管切开护理 8.康复 9.其它并发症护理 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 2. 基础的神经系统体征: 意识(GCS)、瞳孔、运动、语言、脑 神经、感觉、反射 3. CT或MRI的结果,CBC、出凝血功能检验报告。 4. 过去史: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血液病等 5. 服药情况:有无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所用药物的种类、用 法、时间等 6. 病程及此次发病的诱因:有无精神紧张、劳累、睡眠不足、情 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言语、感觉等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5.家庭支持情况 6.病情及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6.1 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壳核出血可出现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主侧半球时有失语、偏侧忽视。大量出血可有意识改变、脑疝等表现。

6.2 丘脑出血时对侧轻偏瘫,深浅感觉同时障碍。可出现精神障碍,表 现为情感淡漠、视幻觉及情绪低落,还会有言语、智能方面的改 变。 6.3 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吞咽障碍、 一侧面部发麻、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症状。出血量大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出现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视麻痹、呼吸困 难、有去大脑强直发作、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危急。 6.4 小脑出血: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 部疼痛。出血量不大时出现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意识逐渐模糊或昏迷,呼吸不规则,最后枕骨大孔疝死亡。 6.5 脑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较其它部位出血常见, 而昏迷较少见;根据累及的脑叶不同,出现局灶性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能理解、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等;颞叶出血可有Wernicke失语(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言语)、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则有视野缺损等。 6.6 脑室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 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血性CSF。出血量大者,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病理反射阳性,常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呼吸不规则等,预后差,大多迅速死亡。 7.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APTT、CSF 等。 8.特殊检查结果:头颅CT或CTA、MRI、MRA、DSA等。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康复的介入及效果。 干预措施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1. 体位与活动 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脑疝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脑疝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立即置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路 ↓ 通知医生,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防止坠床 ↓ 吸氧、备好吸痰器、吸痰盘、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 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呼吸、血压、心率、 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 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 采取心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心肺复苏措施 ↓ 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 头部置冰袋或冰帽 ↓ 病情好转后,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 记录抢救过程 【流程】 立即抢救 ↓通知医生 ↓严密观察病情 ↓置冰袋↓记录出入水量 ↓基础护理 ↓功能锻炼 ↓记录抢救过程 脑疝病人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脑疝病人常见的先兆症状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上升,一侧瞳孔散 大,脉搏慢而有力,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健侧肢体活动障碍等。 (二)护理人员发现病人有脑疝先兆症状时,立即置病人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 一侧,烦躁时加床档,要防止坠床,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如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10mg快速静脉点滴。 (三)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备好吸痰器、吸痰盘,及时吸净呕吐物及痰液,同时给

予心电监护监测。 (四)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做好脑室引流准备。 (五)若病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 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等药物治 疗。 (六)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进行脑复苏,防止脑水肿。 (七)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和家属, 并向家属说明脑疝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尽可能避免脑疝再次发生。 (八)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督促医生补记医嘱,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二﹑处理程序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53例额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额叶挫裂伤及中央型脑疝的特殊性,初步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治疗策略,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53例治疗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41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为中央型脑疝,具有突发性。结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复查CT,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在脑疝发生前或间脑期手术是救治的关键。 标签: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中央型脑疝 额叶挫裂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早期症状轻,但在病程中一些患者可突然加重,危及生命甚或死亡,因此具有潜在危险性、突发性,手术是救治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是救治的关键。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龄5~67岁,以中青年居多;车祸伤37例,坠落伤及跌倒伤12例,打击伤4例;合并颅骨骨折17例,四肢骨折6例,血气胸1例,脾破裂2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清楚7例,嗜睡5例,意识模糊16例,浅昏迷21例,中昏迷4例;GCS评分5分4例,6~8分16例,9~12分21例,13~15分12例。住院治疗中单瞳散大3例,双瞳散大3例。 1.3 CT扫描 CT扫描为额叶不规则高低混杂密度或合并血肿,单侧挫裂伤25例,双侧挫裂伤28例,其中合并单侧脑内血肿>30 ml 5例。侧脑室额角受压24例,三脑室、鞍上池受压或闭塞13例,环池受压或闭塞9例;枕骨骨折16例,额骨骨折1例。 1.4 治疗方法 8例急诊开颅手术,余先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根据脑水肿程度使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制酸剂、尼莫地平,营养脑细胞,吸氧,营养支持,防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正常。在保

脑疝练习题

201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训练题库 令狐采学 ——脑疝练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抢救幕上脑疝时应首选(成人) A.气管切开 B.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C.尽快行疝侧去骨瓣减压 D.快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 E.以上全不是 参考答案:B 2.脑疝确诊后最先采取的治疗措施应是 A.立即钻孔探查 B.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 C.立即行CT检查 D.立即行MRI检查 E.立即行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B 解析:对于脑疝病人的处理,应立即静脉输给降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做好术前准备。

3.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裂孔疝主要临床表现差别在于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烦躁不安 D.血压升高 E.早期发生呼吸骤停 参考答案:E 4.脑疝发生后下列哪项措施是禁忌的 A.立即静滴甘露醇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积极明确病因,尽早去除病因 D.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E.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 参考答案:E 解析:因腰穿引流脑脊液会使幕上、幕下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加重脑移位。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可迅速降低幕上压力,减轻脑组织的向下移位,其他措施有益于降低颅内压,故E是禁忌的。 5.哪一项不是枕大孔疝的常见病变 A.大脑半球肿瘤 B.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 C.四脑室室管膜瘤 D.听神经瘤

E.脑干胶质瘤 参考答案:A 6.哪一项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A.意识障碍 B.一侧面神经麻痹 C.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D.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E.血压增高 参考答案:B 7.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引起再次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 B.脑血管痉挛 C.脑干挫裂伤 D.小脑幕切迹疝 E.枕大孔疝 参考答案:D 解析:头部外伤病人出现再次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继发颅内血肿形成脑疝所致,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8.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 A.额叶内侧 B.颞叶沟回 C.顶下小叶 D.枕叶

高血压脑出血案例

高血压脑出血案例 一、诊疗概要: 患者王某,男,54岁,因“突发头晕、左侧肢体无力约2小时”于2016年3月21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入院诊断: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自发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以营养脑细胞、止血、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当晚23:05出现烦躁不安,给予冬眠灵及非那根镇静治疗。3月22日6:40患者出现呈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考虑为颅内出血量增加可能,立即给予降低颅内压,急诊复查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明显增加并破入脑室”,遂拟急诊局麻下行双侧脑室锥颅术+血肿腔锥颅术以解除脑疝。患者于2016年3月22日7:43送入手术室后突然出现呼吸骤停,口唇发绀,立即给予对症处理。经过积极抢救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呈深昏迷状态,返回病房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止血、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3月29日5:25心电监测显示室颤,立即予抢救,经抢救无效于6:05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多器官功能衰竭。2、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3、脑疝。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5、糖尿病‖型。 二、专家分析意见 依据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历资料及陈述意见,并向双方提问后,经讨论认为:1、由于未行尸检,未能明确患者的病理死因,据现有病历资料分析,考虑患者系因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脑疝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可能性大。 2、医方于本次诊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过失:

(1)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评估不足及相关的处理存在欠缺。患者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明确,后续出现急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疝的风险高,但医方未予充分重视,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评估不到位,影响后续的处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方仅予保守治疗措施,未根据患者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的情况及时复查CT。另本例患者病情不稳定,有再次出血继发脑疝的风险可能需手术治疗,应予禁食,但医方予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对患者的处理欠到位。(2)病情观察不到位。根据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记载,患者于2016年3月21日23:05已出现烦躁不安,于冬眠灵及非那根镇静治疗后,2016年3月22日1:00患者仍烦躁,再予地西泮镇静,相关病情及处理措施在病程记录均未见体现,亦未见医方予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的记录,且在未仔细检查病人并对病情分析的情况下,采取镇静的措施亦有待商权,可能会影响对患者病情的后续观察。医方观察病情欠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直至3月22日6:40医方才发现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并予抢救处理,对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3)病历书写存在瑕疵。病程记录过于简单,未能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记录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相符,如3月21日至22日护理记录中,患者呼吸频率一直为20次/分,与患者当时情况明显不符。且3月22日1:00左右医方查房时并未实施神经系统专科检查,但在护理记录中却记录有患者瞳孔大小及反射情况。 (4)告知存在不足。据病历及相关资料,未见记录显示医方充分告知患方病情的的严重性并就转诊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家属沟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