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第38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V ol.38N o.5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

想象的真实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史书记载,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直居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虽曾到鹿门山览胜,却并未隐居鹿门山。对于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歌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同时及其后的文人总是努力把他纯粹隐逸化处理,让孟浩然隐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便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0。

关键词:孟浩然;鹿门山;隐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1)05-0182-03

作者简介:周相录(1966)),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5旧唐书#孟浩然传6云:/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1]50505新唐书#孟浩然传6亦云:/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0[2]两书的记载虽有些微差异,但所述基本事实是相同的,即孟浩然四十岁游京师之前,曾隐居与其家住地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正史的这一记载,为后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认同,如佟培基5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6即谓孟浩然/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0[3]1。/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0[3]4。陈贻焮先生亦谓孟浩然/隐居鹿门一事是毋庸置疑的0[4]1。许多文学史也持同样的看法。如郭预衡主编5中国古代文学史6(第2册)即云:/孟浩然,,少尚节义,曾隐居鹿门山。0[5]但这一看法不但缺少坚实可靠的文献支撑,并且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孟浩然并未隐居鹿门山,因此,这一看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首先,孟浩然四十岁入京之前,一直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并未隐居鹿门山。其5答秦中苦雨思归而袁左丞贺侍郎6云:/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0[3]1075论语#为政6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0/苦学三十载0意味着作诗之时,孟浩然已达不惑之年,而此前他一直/闭门江汉阴0;水南为阴,孟浩然的涧南园在汉水之南,故/闭门江汉阴0即指闲居涧南园。孟浩然一生居住于襄阳城南岘山脚下/冶城0的/涧南园0,涧南园北面有一条襄水,他称之为/北涧0。岘山、涧南园、北涧等及其附近之景致,孟浩然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每每咏及之。如5涧南即事贻皎上人6:/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0[3]3375题明禅师西山兰若6: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治(冶)城。0[3]55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之后,仍然居住在涧南园,而没有迁居于鹿门山,下面的例证对此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白。5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6: /尝读5高士传6,最喜陶征君1。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

1陶征君指陶渊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结庐人境,而不是栖隐山林,绝尘远俗。孟浩然效法陶渊明,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栖隐田园。栖隐田园既能享天伦之乐,又能有隐逸之趣,在没有外在压力)))如经济宽松,无衣食之忧)))的情况下,应是一种较为完美的选择。不但如此,遁隐山林在后代士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隐逸。白居易5中隐6:/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0

收稿日期:2011-05-10

#

182

#

同列,吾慕颍阳真。0[3]3305京还赠张淮6:/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0[3]1215岁晚归南山6:/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0[3]3325留别王侍御6:/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0[3]257此类例证甚多,在其别集中触目皆是,此不赘述。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孟浩然5北涧浮舟6云:/北涧流常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0[3]46/五湖0用范蠡泛舟五湖之典。5国语#越语下6: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以致越国强大。/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隨使者至于姑苏之宮,不伤越民,遂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于越国矣。.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0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既然孟浩然已明确表示,涧南园环境优美,足以安身栖心,愿终老此一/人境0,/何必五湖中0,我们有什么理由无端相信他不/结庐在人境0,而跑到与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隐居呢?

其次,孟浩然的任何作品都没有显示他曾隐居鹿门山的事实,而只表明他曾至鹿门山/到此一游0。孟浩然以鹿门山为题的作品仅两首,一首是5题鹿门山6,一首是5夜归鹿门寺(一作歌)6。前者云:/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0[3]52此诗写他从家住地涧南园/清晓因兴来0鹿门山览胜,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回荡着隐逸气息的境界,自己的向往之心沉浸其中,不觉之间/夕阳0已/晚0,最后带着一些未能尽兴的遗憾踏上归途。无论从诗的题目还是从诗的正文看,孟浩然写作此诗之时都不是已经隐居鹿门山,而是从家住地涧南园到鹿门山作短暂的游览。后一首诗从题目看,当是/归鹿门0时所作。诗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0[3]86这首诗是支持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唯一内证,陈贻焮先生即曾说:/他的5夜归鹿门歌6,,这是孟集中现存明确写他隐居鹿门山的惟一诗篇。0[4]7徐鹏先生也曾说:/后者(指5夜归鹿门歌6)))引者注)则写他傍晚返归鹿门的情景,大概就是他隐居鹿门时所作。0[6]但/归鹿门0与隐居鹿门毕竟还不能算是一回事儿,因为隐居的必要条件是以/隐0为主要生活方式,身、心远离尘俗世界一定的时间长度,但此诗所表达的内容显然尚不能完全满足前述的两个条件。笔者以为这首诗是孟浩然从外地回家乡时所作。渔梁即渔梁洲。5水经注6卷二八5沔水6:/襄阳城东有东白沙,白沙北有三洲,东北有宛口,即淯水所入也。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0[7]孟浩然自北方回家乡,经过渔梁洲,想起了汉代曾隐居于此的隐士庞德公,而庞德公后隐于鹿门山,孟浩然遂由渔梁洲而及鹿门,表示自己对隐逸的一些向往,诗歌仅此而已。陈贻焮先生谓:/这诗与前引5登鹿门山怀古(即题鹿门山)6中所述水程相同。0因此,/-幽人.自指。-自来去.,当是独自往来于涧南园与鹿门隐居之间0[4]8。这是对孟浩然诗意的误解。其实,前面既云/忽到庞公栖隐处0,下文的/幽人0自然是指庞德公,这一点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陈贻焮先生说: /想孟浩然有意步武先贤,借扬清德,故虽偶住鹿门,而仍以归隐名山相标榜。0[4]8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的说法,因为按照陈先生的说法,孟浩然到鹿门山最多不过是/小住0而非在一段时间内定住,只不过他过于相信史书的记载,反而导致了对孟浩然诗作本身的一些曲解。

孟浩然集中与鹿门山关系比较密切的诗作尚有以下三首:5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6、5白云先生王迥见访6、5和张明府登鹿门山6。5登6诗云:/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门(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相失。0[3]161据诗意,鹿门山显然是孟浩然友人王迥所居之所,而非他自己的隐居之处。此点还可以得到第二首诗作强有力的佐证。5白6诗云:/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0[3]353/客0即王迥,自号巢居子;/涧泽水0当指孟浩然居住地涧南园北面的/北涧0。/常游涧泽水0,是说王迥曾多次就访孟浩然,二人一起泛舟北涧。如果孟浩然也隐居于鹿门山,他何以会有如此表示?第三首诗的题目表达得更明白,是/登鹿门山0而不是隐居鹿门山,而且该诗是/和张明府0之作,连孟浩然作此诗之时是否曾/登鹿门山0都无法确切证明,更不用说无法证明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了。

再次,现存资料显示,与孟浩然相距时代最近的盛唐人,如张子容、王士源、李白、王维、杜甫、刘眘虛等人,都没有提到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张子容是孟浩然的好友,襄阳人,早年曾隐居于襄阳白马山白鹤岩,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及第,与孟浩然往来密切。现存张子容诗中有四首与孟浩然有关的作品,分别是5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6(其中一首亦作王维诗)、5乐城岁日赠孟浩然6、5除夜宿乐城逢孟浩然6,而无一首言及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不但如此,其5送孟八归襄阳6其一更云:/杜门不欲(一作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5子

#

183

#

虚6。0[8]1176-1177如果孟浩然入京之前曾隐居鹿门山,张子容何以劝他/归旧庐0而不是归鹿门山?5唐才子传校笺#张子容6:/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唱答颇多。0[9]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据孟浩然5寻白鹤岩张子容颜处士6,张子容曾隐居于襄阳白马山白鹤岩,根本不是鹿门山。王维是孟浩然在京师结识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朱庆余5过孟浩然旧居6即谓:/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0[8]5882可王维同样没有言及孟浩然与鹿门山的关系。杜甫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二首,李白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五首,刘眘虛现存与孟浩然有关诗二首,它们同样没有把孟浩然与鹿门山联系起来。如果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而同时代的人却不置一辞,这不同样让后人觉得有些不可理解么?更值得注意的是,宜城王士源天宝初曾为孟浩然集作序,其文近七百言,仅谓/开元二十八年,,终于南园,年五十0[3]432-433,而无一言提及孟浩然的隐逸,鹿门山更是不见踪影。

从现存文献看,最早把孟浩然与鹿门山联系起来的文人,大约应属中唐的苻载,其5从樊汉南为鹿门孟处士求修墓笺6:/窃见故鹿门孟处士浩然,,前日,辨觉佛寺岘首亭,恭睹明公,垂意拳拳,将墓文表隧封起窀穸,阖境缙绅,瞥闻嘉声,风动兴感,偕至踊跃。0[3]442-443樊泽曾两度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5旧唐书#德宗纪上6云,兴元元年(784)正月,/丙申,以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0[1]340。5旧唐书#德宗纪下6又云,贞元八年(792)二月,/丙子,以荆南节度使樊泽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0[1]373。十四年(798)九月, /己酉,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襄州刺史樊泽卒0[1]388。苻载上书樊泽求修孟浩然墓,时间当在兴元元年至贞元十四年之间。苻载虽然称孟浩然为/鹿门孟处士0,但并没有明言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但从此之后,有关孟浩然与鹿门山有关的文字就越来越多。陈羽5襄阳过孟浩然旧居6云:/襄阳城郭春风起,汉水东流去不还。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0[8]3896白居易5游襄阳怀孟浩然6云: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0[8]4776施肩吾5登岘亭怀孟生6云:/岘山自高水自绿,后辈词人心眼俗。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管束。0[8]5593-5594陈、白、施三人虽然悼怀孟浩然时言及鹿门山,但仍未明言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至晚唐,孟浩然与鹿门山的关系更加密切,其家其墓均从汉水之西的涧南园、凤林山/迁0到了汉水之东的鹿门山。贯休5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6其一云:/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空余岘山色,千古共嵯峨。0其二云:/冢穴应藏虎,荒碑祗见苔。伊余亦惆悵,昨日郢城迴。0[8]9352认为孟浩然墓在鹿门山的诗人还有罗隐、齐己、张蠙等人。罗隐5孟浩然墓6云: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0[8]7553-7554齐己5过鹿门作6亦云:/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0[8]9466张蠙5吊孟浩然6亦云:/每每樵家说,孤坟亦夜吟。,,亲栽鹿门树,犹盖石床阴。0[8]8072

我们应该还记得李白的那首5赠孟浩然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0[10]其实,真实的孟浩然原来绝不是完全无意功名的/高士0,遭遇挫折之后也决不是完全超脱的/隐者0,但他对仕宦的热切渴望与仕宦受挫后的痛苦,却被后来的文人有意无意地淡化,他为了舒缓心灵痛苦而表现出的向往隐逸的一面,则被后来的文人有意无意地日益强化,仿佛孟浩然真的是一个天生就向往、后来更铁心归隐的文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诗作不过是强化孟浩然主动栖心隐逸的一个开端,把孟浩然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密切联系起来不过是这一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后的历史还有很多/好戏0要上演。遗憾的是,新、旧5唐书6的编纂者对史料甄辨不精,把后人对孟浩然的想象,变成了仿佛真实的历史。这也应该算是一个/美丽0的错误吧!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779.

[3]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陈贻焮.唐诗论丛#孟浩然事迹考辨[M].长沙:湖南民出版社,1980.

[5]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96.

[6]徐鹏.孟浩然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

[7]郦道元.水经注:卷28[G]//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382.

[8]曹寅,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159.

[10]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461.[责任编辑海林]

#

184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全诗抒发了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②代谢:交替、转换。③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胜:优美的。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④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梦泽:指云梦泽。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⑤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

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文学知识】 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一生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以五言诗著称。风格平淡自然。 ②近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其特点是格律严密。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至唐代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定型。为了跟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参考译文】 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只见那鱼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梦泽更加辽阔无际,令人感到深远。面对还屹立在岘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而无所作为,禁不住眼泪沾湿了衣襟。 【阅读理解】 一: 1.此诗开首即发议论,似乎与题目无关,有人称之为“凭空落笔”。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2.第三句紧承第二句中的“____”字,第四句紧承第二句中的“_____”字。 3.第五、六句写_______,“水落”“天寒”既表现了________,又烘托了_________。

孟浩然《春晓》诗意及赏析

孟浩然《春晓》诗意及赏析 《春晓》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孟浩然《春晓》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诗意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

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

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

孟浩然的仕与隐情结 导语: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的孟浩然,经常被前人以一种隐逸的姿态来进行解读。但这种隐逸情怀的深层面却是与他仕隐情结的矛盾和融通密切相联系的。 一归隐待仕的积极进取之心 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孟浩然的经历在唐文人中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往纵深处探究,他的经历却也是比较典型的。 孟浩然的前半生在襄阳几乎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在他的隐居岁月里,儒家宣扬的入世致用思想总是困扰着他的人生追求和诗歌写作。其诗或明或隐、或正或侧地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孟浩然的早年隐居是为出而隐,是在以隐居的名义下打出自己“处江湖之远”的名气,来引起“居庙堂之高”的统治者的注意,是为积极入世做准备的。这在当时的唐代俨然已成一种风气。孟浩然在诗歌里所体现出来的才情韵气,很大程度上是与体现唐朝社会整体利益的儒家入世思想,体现盛唐文化中的建功立业之志是相联系的。 孟浩然在构建他美好入世理想的同时,也向往着山林隐逸的高趣。这种隐逸的高趣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唐士大夫们一方面汲汲奔走于仕途宦海,以求在入世致用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希望在承担社会化使命的同时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与人生自由。道家作为儒家的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对孟浩然的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情趣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孟浩然与自然界的沟通与亲和,只是为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是对自我人格独立和生命高洁的自然净化。 二求仕不得、欲隐不甘的矛盾无奈之情 孟浩然怀着“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长安早春》)的无比自信进长安求仕,并以清新俊逸的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而名动京城。然而他的梦想很快在应举落第和“无劳献《子虚》”(王维《送孟六归襄阳》)的残酷现实面前破灭,并因诗作《岁暮归南山》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为唐玄宗所弃用。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意: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 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出自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参考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 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 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 只有我这 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 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 山中两个场景, 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 争渡、 向江村、 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 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 清幽的景色, 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 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 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第 1 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 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 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 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 2 句: 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 "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 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 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 3 句: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 朦胧而迷离, 山月一出, 清光朗照, 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 树影
1/5

孟浩然练习题及答案

《孟浩然》同步练习 一、填空 1、孟浩然是一位代诗人,名浩,字。襄阳人,人称孟襄阳。他的经历较简单,早年隐居在离襄阳城30里的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在太学赋诗,举座嗟而佩服。曾游览东南各地,与齐名,人称“王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均有交往。李杜都有诗赞颂他。他的诗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多反映隐居田园生活。是盛唐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我们曾学习过他的诗,现在还能默写:《》: 。还读过他的《》。 2、本文作者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战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在澳门回归期间又一次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作了惊心动魄的《》,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 二、初读课文,要注意字词的形、音、义,请做好下列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最好再写一遍。 张洎()轴尘缣()古颀()而长,峭()而瘦提书笈()负琴而从张祜()襄阳美会稽()酩酊()大醉皋陶()魏阙()舟楫()红颜弃轩冕()徒此挹()清芬到家日已曛()糟粕()沿月棹()歌还 2、根据课文,填写出下列句子空出的词语、句子。 A、你在孟浩然诗中所意识到的诗人那身影,能不是“”的吗? B、他在序文里用来开始介绍这位诗人的“”八字,与夫陶翰《送孟六入蜀序》所谓“”,无一不与画像的精神相合,也无一不与孟浩然的诗境一致。总之,,,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C、岩扉松径长寂寥, D、坐观垂钓者, E、气蒸云梦泽, F、,疏雨滴梧桐。 3、请背诵孟浩然的“出谷未停午”和“垂钓坐盘石”。请认真体会“淡到看不见诗了”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请再读课文,考虑如下问题: 1、作者在开头写王维画的孟浩然像和张洎的题识,这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方面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重谈其人,后半部分重说其诗。请分别说说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诗有何特点? 四、细部揣摩——请仔细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那画像就是孟浩然的,那依据是什么? 2、“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

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那么孟浩然的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孟浩然的代表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在唐朝并称“王孟”,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诗歌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从很早的时候便被世人传诵、学习。那么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呢,别急,听慢慢道来。 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短小而好记,最耳熟能详的要数《春晓》,虽然已过去很多年,现在还是能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诗歌描写了春天草长莺飞、春寒料峭、花开花落的美好图景,一场春的聚会如期而至。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的艺术手法,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人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引人深思。草木一长一败,花开花落的转瞬,人生亦不过如此,语言简洁含义深远。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路过友人生活的村庄,友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酒过三巡后,看着窗外村庄里各自做着手头上的事,田园生活闲适安逸,典型的农家生活情景,以及与友人再聚的真挚情谊都在字里行间中流转,语言朴实无华,表达最真的感情。孟浩然的诗总是会伴随着各自景色,或田园、或山水、或草木、或建筑,无论是什么,孟浩然总是能以这些最简单的事物,

传达出最自然最真的情谊。 孟浩然的诗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和另一位代表王维被称为“王孟”。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没什么官职,但是孟浩然的诗却永远的被人们传诵、学习。那么他都创作了哪些令人称绝的诗歌,听一一道来。 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多是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于田园的闲适安逸,以及旅途时投住的一些不羁的心情,当然也有一些未能入仕的愤世嫉俗的词句,但是还是在田园诗的成就最好,虽然不及王维的田园诗的意境广阔,但在艺术上有非常独特的造诣,单这点也足以和王维媲美,受后人敬仰。 孟浩然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诗,最有名的当属《春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唐诗三百首里的名篇,还被收录进语文课本,很小的时候变朗诵、学习。还有《过故人庄》便是上面提到的旅途投住时的心情,也是一首有名的田园诗,朴实的田园生活,诚挚真切的友情,在孟浩然的诗句下栩栩如生。再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赠友人的著名山水诗,山水和表意相结合,借盛唐的繁华,抒发自己想入仕却不得,闲居的无聊,以及对友人的羡慕和不甘的心情。还有很多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通过这几首都能发现,孟浩然的诗,无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总是和田园风景离不开,也是他独有的特色。 孟浩然生平简介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

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

《苏东坡传》判断题: 1、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由。() 2、苏东坡去世后,孝宗时溢号文忠公。() 3、苏轼为纪念求雨成功而把后花园亭子改名为“喜雨亭”。() 4、“王安石变法”中,苏轼因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而遭罢免。() 5、“东坡居士”别号由来:苏轼被贬徐州务农开垦了城东一块坡地。() 6、苏东坡上湖州任职因《谢恩表》中关心农人无粮食而入京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7“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像苏轼的第二故乡。() 8苏堤是苏轼在疏浚西湖挖出的泥筑成的一道堤坝。() 9、在王安石变法政争中反对派之首是苏东坡。() 10、“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象征了苏东坡一生漂泊。() 11、苏轼最难过而又写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是在任密州太守时。() 1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用的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海

南时所作。() 14、雄心万丈的神宗皇帝信任苏东坡,反对变法。() 15、苏东坡在惠州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小住胜地”。() 16、苏东坡认为养生须卫生环境、运动锻炼。() 17、苏轼为农民祈福,但妻子朝支却染疫而亡。() 18、苏东坡到海南岛时,宋朝统治下的大多是汉人。() 19、苏东坡到海南设法改变了当地人杀牛祭神治病的风俗。() 20、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让我们感受到苏东坡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 21、苏东坡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22、苏东坡喜爱徐州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为“小住胜地”。() 23、王安石曾花巨资疏浚黄河水道,却以失败告终,苏东坡指导有方,最后取得了治水的大胜利。() 24、苏东坡喜欢炼瑜珈,还赋给了瑜珈几项中国要素。() 25、苏东坡迷恋炼丹,他曾到道观闭关七七四十九天。() 26、苏东坡在徐州治水成功。() 27、苏东坡曾与程颐结怨。()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孟浩然生平个人简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 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 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 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 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 《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 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 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 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 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 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 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 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 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 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 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 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 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 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孟浩然小传

孟浩然小传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到长安,求仕失望。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了几年,重回故乡。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的幕僚,最后还是归隐,死在家里。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没有入过仕途,而且完全生活在开元承平时代,没有经历很多生活风波,这就决定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不够丰富,但他的思想也没有发展到幽冷孤独的程度。 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矛盾。他的《书怀贻京邑同好》诗说:“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他对于仕途的热望以及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但是,他四十岁北上长安,除了赢得诗坛盛名而外,求仕的希望完全落空了,他的心情开始转为愤激: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侍御维》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归故园作》 由于求仕失望,转而对当朝的权贵深表不满。《新唐书》本传说他曾经对玄宗朗诵后一首诗而遭到斥责,事情也许不可靠,但在说明这首诗的愤激心情上,却很合乎真实。大概到了晚年,他这种仕与隐的矛盾才渐渐冲淡下来。 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这些诗,有一部分是漫游秦中、吴越等地所写的。例如: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江上思归》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孟浩然《春晓》诗意及赏析

孟浩然《春晓》诗意及赏析 导读:《春晓》原文 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诗意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

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 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48)汇总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五四 ”运动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 A 、 鲁迅 B 、 钱玄同 C 刘半农 D 、郁达夫 2、下列哪个事件与张飞有关? A 、 水淹七军 B 、 刮骨疗伤 C 、 三气周瑜 D 、 智取瓦口关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选自 A 、 警世通言 B 、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醒世姻缘传 4、 “仁者无敌于天下。 ”出自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大学》 D 、 《庄子》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哪位诗人写的?() A 、 王维 B 、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6、以下哪个字不含 “黑色 ”的意思?() A 、 玄 B 、 皂 C 青 D 、苍 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明的 它当时的用途 是: () 他 ”,后来谁创造了 “她”和“它”?() 谢公屐 ”,

A 、 舞鞋 B 、 上朝穿的朝鞋 C 登山鞋 D 居家鞋 8、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 “不知郎中桑落酒 ,教人无奈别离何 ”一句 ,句中所提到的 “桑落 酒”原产地在() A 、 永济 B 、 桑落 C 汾阳 D 、绵竹 9、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 、 朱淑真 B 、 秦良玉 C 李清照 D 、蔡琰 10、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A 、 B 、 C 、 D 、 11、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有一首词是专门描写宋代杭州的 十里荷花 ”,这首词是() A 、 《望海潮》 B 、 《八声甘州》 C 、 《雨霖铃》 D 、 《满江红》 ,其中描写杭州 “有三秋桂子, 12、 “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左手在外 B 、 右手在外 C 右手在上 D 、左手在上 1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A 、 河南 B 、 甘肃 C 陕西 D 、山东

春晓·孟浩然诗歌鉴赏

春晓·孟浩然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晓》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

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赏析】 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跌宕婉转,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的风雨,那些春天里

孟浩然的采樵作阅读答案

孟浩然的采樵作阅读答案 《采樵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孟浩然的采樵作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8.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9.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2)李商隐在《锦瑟》中以“沧海”“蓝田”表现人生的恍惚、迷惘的名句是“,”。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名句是“,”。 8.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9.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3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世俗,以隐士终老。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在这首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本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含蓄地表达了隐居的幽趣。首联上句d“采樵入深山”写的是采樵人,意思是说,樵夫捕捉“桥崩”“卧槎”“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劳动的艰辛。后四句写日暮时拄着手杖唱歌返回,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原味翻译】 采樵人为了打柴进入深山,只见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桥梁崩塌了,只能靠横卧的树权来支撑,勉强可以通行。道路艰难险阻,山崖上垂下的长藤互相

无心的错误阅读答案

篇一:《《无心的错误》读书笔记》 《无C'的错误》读书笔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同学常常犯无心的错误,更有甚者,连道歉的话也不会讲,以一句"我又不是故意的"变万事大吉了,或者把它当作了自己的理由去辩论,以至于无理争三分,甚至大打出手。 《无心的错误》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美国留学生在飞机上,因为无聊没事做就随便开了一个玩笑,说他身上有炸药,他要劫机。就是这个无心的错误,使这个美国留学生白白浪费蓝自己的青春,被判了15年的徒刑。无心的错误,什么是无心的呢?醉酒驾车 筆事的人是有心出事的吗?偶尔试一次毒品,作为体验生活的人是有心犯罪的吗?考试时受不住朋友请托而传个纸条是有心犯规的吗?其实这些事情都没有坏的动机,但是犯了杀 人,吸毒,考试作弊的"罪行",它们有轻有重,却同样在生命的白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 "无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你既然长了心,为什么要弃它于不顾呢?"错误" 就是错误,无论你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知道错了,请你及时改正,以免下次故伎重演。如果错误 造成了某种伤害的后果,那么请你勇敢地承担它,这是你的责任,同时也是你的义务。不要 再犯"无心的错误” 了 ,记住"无心"就是一种错

误。 任何错误都会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今天的你,可以用年纪小搪塞过去,那么明天或长大成人以后呢?如果仍然"不懂得审读自己的行为只旧那无心, 就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篇二:《《无心的错误》读书心得》 《无心的错误》读书心得 《无心的错误》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美国留学生在飞机上,因为无聊没事做就随便开了一个玩笑,说他身上有炸药,他要劫机。就是这个无心的错误,使这个美国留学生白白浪费蓝自己的青春,被判了15年的徒刑。无心的错误,什么是无心的呢?醉酒驾车肇事的人是有心出事的吗?偶尔试一次毒品,作为体验生活的人是有心犯罪的吗?考试时受不住朋友请托而传个纸条是有心犯规的吗?其实这些事情都没有坏的动机,但是犯了杀人,吸毒,考试作弊的"罪行", 它们有轻有重,却同样在生命的白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点。"无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你既然长了心,为什么要弃它于不顾呢?”错误”就是错误,无论你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知道错了 ,请你及时改正,以免下次故伎重演。如果错误造成了某种伤害的后果,那么请你勇敢地承担它,这是你的责任,同时也是你的义务。不要再犯”无心的错误” 了 ,记住“无心"就是一种错误。 任何错误都会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今天的你,可以用年纪小搪塞过去,那么明天或长大成人以后呢?如果仍然"不懂得审读自己的行为,只怕那无心,就会惹下天大的麻

想象的真实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周相录

第38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V ol.38N o.5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1 想象的真实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辨伪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史书记载,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直居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虽曾到鹿门山览胜,却并未隐居鹿门山。对于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歌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同时及其后的文人总是努力把他纯粹隐逸化处理,让孟浩然隐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便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0。 关键词:孟浩然;鹿门山;隐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1)05-0182-03 作者简介:周相录(1966)),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5旧唐书#孟浩然传6云:/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1]50505新唐书#孟浩然传6亦云:/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0[2]两书的记载虽有些微差异,但所述基本事实是相同的,即孟浩然四十岁游京师之前,曾隐居与其家住地涧南园一水之隔的鹿门山。正史的这一记载,为后来的许多研究者所认同,如佟培基5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6即谓孟浩然/青年时慕汉庞德公高风,与张子容同隐襄阳县东南鹿门山0[3]1。/孟浩然久居襄阳鹿门山0[3]4。陈贻焮先生亦谓孟浩然/隐居鹿门一事是毋庸置疑的0[4]1。许多文学史也持同样的看法。如郭预衡主编5中国古代文学史6(第2册)即云:/孟浩然,,少尚节义,曾隐居鹿门山。0[5]但这一看法不但缺少坚实可靠的文献支撑,并且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孟浩然并未隐居鹿门山,因此,这一看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首先,孟浩然四十岁入京之前,一直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并未隐居鹿门山。其5答秦中苦雨思归而袁左丞贺侍郎6云:/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0[3]1075论语#为政6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0/苦学三十载0意味着作诗之时,孟浩然已达不惑之年,而此前他一直/闭门江汉阴0;水南为阴,孟浩然的涧南园在汉水之南,故/闭门江汉阴0即指闲居涧南园。孟浩然一生居住于襄阳城南岘山脚下/冶城0的/涧南园0,涧南园北面有一条襄水,他称之为/北涧0。岘山、涧南园、北涧等及其附近之景致,孟浩然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每每咏及之。如5涧南即事贻皎上人6:/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0[3]3375题明禅师西山兰若6: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治(冶)城。0[3]55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0之后,仍然居住在涧南园,而没有迁居于鹿门山,下面的例证对此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白。5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6: /尝读5高士传6,最喜陶征君1。日睹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恓恓徒问津。中年废丘壑,十上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 1陶征君指陶渊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结庐人境,而不是栖隐山林,绝尘远俗。孟浩然效法陶渊明,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栖隐田园。栖隐田园既能享天伦之乐,又能有隐逸之趣,在没有外在压力)))如经济宽松,无衣食之忧)))的情况下,应是一种较为完美的选择。不但如此,遁隐山林在后代士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隐逸。白居易5中隐6:/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0 收稿日期:2011-05-10 # 182 #

孟浩然的归隐诗词《岁暮归南山》赏析

孟浩然的归隐诗词《岁暮归南山》赏析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是对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的解释与说明,是说因为自己不才又多病,而不被重用不受朋友待见,所以才决定放弃仕途,选择归隐。其实,“不才明主弃”一句,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孟浩然生逢盛唐,早年有志用世,抱负非凡,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说自己“不才”,实是自谦语;其实,这个“不才”也有发牢骚的意味,抱怨自己有才却不被“明主”所识。所以,这个“明主”,其实未必英明;

但作者求仕心切,以“明主”称之,表达了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曲折。孟浩然早年辞亲远行,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游洞庭湖后,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干谒张说;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然而他的一番努力,似乎并没有为他进入仕途增加砝码,所以“多病故人疏”句,有抱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的意思,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十分委婉。此外,古代,“穷”、“病”相通,说“多病”即“途穷”;再者,说自己多病而疏远“故人”,使得“故人”没有机会推荐自己,才不被明主所识,这才是诗的主旨。 关于这两句,有一个小故事。孟浩然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其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他出来见圣。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扩展阅读: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吕颐浩,字元直》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 ..。累官入为都转 运使。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 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 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 至江宁,奉简宗明受改元 ..诏令,会监司议,皆莫敢对。吕抗曰:“ 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 颐浩乃与张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二年,颐浩乃大 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秦桧曰:“ 颐浩治军旅,桧理庶务,如种蠡 ..分职可也。” 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屡请兴师复中原,谓: "太祖取天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 "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县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 (选自《宋史·吕颐浩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B.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C.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D.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博士,古为官名,职责为掌管图书、通晓史事,以备顾问;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

春晓译文赏析

?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我们的古诗词英译评析当 然少不了唐诗。孟浩然的诗风格明朗,语言清澈,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唐代诗人中除李白、杜甫外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位。在各种诗体中,孟浩然尤其工于五言诗,本节我们就来分析他的《春晓》的几例译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小诗,初读之下似觉平淡无奇,但如果反复读之,便会发现诗中别有天地。它的魅力不在华丽的辞藻或奇绝的手法,而在于它行云流水般平易自然、悠远深厚的韵味。诗人写情,只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来描写,但又不铺陈开去,只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让读者自己去捉摸、去猜想。诗人写景,仅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从听觉角度着笔描写春之声:鸟声婉转悦耳,啁啾起落,远近应和,春风春雨,潇潇洒洒。淡淡几笔,就绘出了融融春意,表现出诗人惜春爱春伤春的内心感受。全诗言浅意浓,景真情切,像是从诗人心底流出的一股清泉,读之令人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译文一: ?Spring Mornings ?Tr.徐忠杰 ?One slumbers late in the morning in spring, ?Everywhere, one hears birds warble or sing. ?As the night advances, rain spatters; winds moan. ?How many flowers have dropped? Can that be known? ?首先题目的翻译有问题,该诗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而不是几个或 好几个春天的清晨。正确的译法应该是a spring morning。一、二行的 One slumbers late in the morning in spring, Everywhere, one hears ┅似乎 写景的客观性太强了些,让人难以体会诗人融于景中的情和意。但birds warble or sing用得好,表现了前两行诗中春意盎然的景象和诗人爱春的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引用教案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引用教案 一、引用在现代文中的作用 1、说明文中的引用诗歌。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2、散文中的诗歌。 如:《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