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及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及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及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及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及应用

资料来源海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第一部分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概述

(一)导入技能的意义

什么是导入?导入是指课的开头,也叫课“引子”或“导语”,就象一部剧的“序幕”或一部书的“序言” ,乐曲的“引子”,导语设计的好,可以快速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先生夺人的教学效果。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一环。

教师如能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那么你的课堂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技能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堂好的导入设计,能很快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力集中,把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皮球浮上来了》;

2、能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经过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遗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巩固这些知识,防止回生,就必须反复学习。而联系旧知识导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3、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训练的内容放在哪里以及学习的思路如何。这样的课堂有的放矢,恰当运用导入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专家总结出一线老师的许多好的导入方式,把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进行归纳,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是以知识导入,二是以情绪导入。

以知识导入的开头:

或联旧知识,激发学习思维的“热点”,以较强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学习;或开宗明义,直接点明本课学习的目的、内容、重点。

以情趣导入:

或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老师的引导,将学生带进新的学习情境中,或通过播放音乐、朗颂录音、讲述故事引发共鸣;通过猜谜、游戏、观赏幻灯、图片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直接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常用最简便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其特点是运用对话或提问的方式,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交代课文中的只要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明白学习方法。例1、《养兔日记》;例2、《翠鸟》。

(二)联系旧知识导入

联系旧知识导入,就是重温学过的旧知识,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导入方法,通常是新旧两篇课文作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达到温故而知新。

例1、《惊弓之鸟》

(三)利用课题导入

利用课题导入,就是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根据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解题帮助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例1、《鹿柴》

师:(板题《鹿柴》),大家看看“柴”这个字在这里怎么读呢?

生:(看注音)念“zhai”

师:对,它的意义同“寨”,也写作“砦”)有谁能说说这里的寨指的是什么?“鹿”又如何理解呢?

生:……

师:好,听老师说明一下:“柴”意义同“寨”,是指古时行军作战在山野扎营立木为区落脚“柴”。后引呻为木栅栏叫做“柴”,“鹿”这里是地名。……

明白这首诗的题目,那么,诗人王维在诗中写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相信大家也能够了解了。

例2、《刻舟求剑》。

(四)通过介绍法导入

介绍法导入,是在讲读课文之前,先将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简要介绍,其作用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1、《草船借箭》

例2、《绿色的办公室》

(五)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观察,也就是老师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进行导入,诸如挂图、录像、投影、事物等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在讲解前就给学生留下了初步的整体印象,其特点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1、《秋姑娘来了》

(六)猜谜语导入

猜谜语导入就是运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

例1、《雨》

例2、《影子》

(七)利用讲故事导入

利用讲故事导入,这种方法就是先将课文的主要情节向学生介绍,在故事的关键处设悬念,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使用这种导入方法。

例1、《赤壁之战》

例2、《小鸭子得救了》

(八)生活事例导入

运用学生生活种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

例1、《新型玻璃》

例2、《争吵》

(九)用导游的方式导入

用导游的方式导入,就是老师以导游的角色,根据课文的描述内容,用到有的口吻,把学生带入可问你所描写的已经中,让学生在想象中出不留下一个王正的轮廓,这种导入方式对那些描写景物合名胜古迹的记叙文,更合适。

例1、《参观人民大会堂》

(十)综合导入

例1、《大海的歌》(直观导入加介绍导入)

例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三、导入技能的应用

(一)导入的运用方法

1、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所以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低年级,由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较弱,而感性认识较强,因此,在导入设计时,应注重于直观、具体、形象为主的导入方式,如,通过游戏,猜谜、表演、讲故事,或是运用实物、挂图、录像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中高年级,从低年级的情趣导入,逐步侧重于知识导入,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文化阅历都逐渐丰富,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可以通过直接导入、联系旧知识、利用课题导入、介绍法导入,把学生带入学习佳境。

2、要考虑不同教材内容、体裁特点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的体裁大约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诗文、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如记叙文中,写景物的可以采用导游的方式或挂图,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可以采用讲故事介绍法导入。诗歌可以采用挂图、课题等方式导入。

此外,导入方式的运用提倡多种方式交换运用。避免单一乏味造成负面影响。

3、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现有条件运用。治学应是严谨的态度,在导入中运用的有关知识应准确、真实,不能似是而非,不能给学生与误导。

(二)导入设计的原则要求

1、在教学中,教师开场白的几句话或一段话,既要生动、精彩、简洁,又要让学生能够明白接受,学生明白了、理解了,才能接受下来,才能产生兴趣,教学目的才能顺利实现。

2、导入设计要坚持精炼原则。

导入设计应是短而精,导入的时间不应过长,过长则影响了讲课时间与内容,所以导入应控制在3-5分钟为宜。要精炼、语言简洁、生动,不能做长篇大论的讲演,更不能夸夸其谈,偏离主题。

3、导入设计要坚持实用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导入设计应为实现目标服务,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就要求老师必须熟悉教材,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选择不同的导入技能。做到因文而定,因人而用。

4、导入设计要做到启发与投入相结合。

导入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于启发学生学习与理解课文,并且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投入课文的意境中去,这就要求老师要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技能的评价

1、自然导入新课,衔接恰当。

2、导入时间恰当、紧凑。

3、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目的明确。

4、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情感充沛,语言清晰。

6、确实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情景。

7、能面向全体学生。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下面的案例运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

《趵突泉》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颐和园》这篇课文吗?请你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

生:还有昆明湖。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再说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生:游颐和园的先后顺序写的

师:好,这说明大家学习很用功,今天我们再学习趵突泉这篇课文(板题),看看趵突泉在什么地方,作者都写些什么景物,又是怎样描写的?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课题,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分别设计两个案例。

第二部分讲解技能

一、讲解技能的概述

(一)讲解的意义

讲解是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的行为方式。

讲解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讲解仍让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原理、规律、法则对理解与掌握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讲解能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解能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讲解能培养学生的智能。

(二)讲解的作用

1、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操

思想靠语言传播,传播靠讲解来实现。小学语文负着双重的任务:“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语文教学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是靠简单的政治宣传说教,而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求知,懂得做人。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老师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富有感染力地讲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在亢奋的最佳状态。

3、掌握所学知识。

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传授知识主要靠讲解来达到。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既有语文基础知识,又有作文写作知识,现在还多了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两大块,一些课文涉及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社会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要靠老师适当拓展,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好。

4、与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除了传授知识,还起到示范的作用,学生向老师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老师讲解课文使时的语言表达,他们会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从老师对课文的讲解中吸取词汇,言语风格。因此,用好讲解技能,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运用语言技能也教给学生。

5、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必然要结合提问对学生提出一些思想问题,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反馈理解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地方,

老师又必须通过讲解对其进行解释或补充。师生之间通过不断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讲解技能的类型

(一)说明式

说明式是一种以说明介绍为主的讲解方式,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后果,使学生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在说明介绍时可运用比喻、比较、数字、图表、图画辅助说明,加深理解。

例1、

例2

(二)评论式

评论式是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情的看法或见解,做出评论讲解,或肯定鼓励,或加以补充,或指出错误澄清认识,观点要鲜明准确,论据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语气要温和,态度要诚恳。要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

例1、

例2

(三)描述式

描述式的讲解特点是: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沛的感情,对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空间位置、状况或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或者是人物的行动、心理、外貌神态进行描述,形象逼真、情感动人,以达到入情入景,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

例1

例2

(四)解释式

解释式是老师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说明某个事物的概念、现象、事理,解释词句含义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解释要求语言通俗,明白易懂,解释词语意义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内涵,解释时避免用概念解释概念,或用词解词。

例1

例2

(五)概括式

概括是指教学中学生有时对课文重点难点或某些词句含义理解不清,认识分撒、零碎,着需要教师完整归纳、概括说明。

例:《狼和小羊》

三、讲解技能的运用

(一)讲解技能运用的范围

既要讲解,又不能“满堂灌”,那么就要讲究讲解的运用范围,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讲解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

2、过渡

3、重点难点

4、描述

5、点评

6、小结

7、总结

(二)讲解技能和要求

1、思想性;

2、规范性;

3、准确性;

4、通俗性;

5、情趣性。

(三)怎样提高讲解技能的水平

教师运用讲解技能技巧,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练出来,是建立在各种思想修养和知识智力水平的基础之上的。它与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等其他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就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1、思想修养。

2、语法逻辑修养。

3、文学修养。

4、心理学修养。

(四)讲解技能的评价

1、讲解的语言生动、流畅、有儿童特点;

2、讲解的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无科学错误;

3、讲解的例证充分、贴切、恰当;

4、讲解的程序条理清楚、层次明白;

5、讲解技能应用适宜,其他技能配合恰当;

6、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7、反馈准确、及时,调控自如。

思考与练习

1、讲解类型有哪几种?讲解有什么作用?

2、选择一篇你熟悉的课文,运用一种讲解方式,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你运用这种讲解方式希望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述

(一)提问技能的意义。

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为达到某个一个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启发式教学中,他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精当的提问可以优化结构,清华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二)提问技能的作用

1、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调控信息。

2、激发情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引导方向,巩固强化知识的记忆。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

(一)引发提问

(二)疏导提问

(三)理解提问

(四)索因提问

(五)评价提问

(六)想象提问

(七)比较提问

(八)铺垫提问

(九)总结提问

三、提问技能的运用

1、围绕课题设计提问;

2、围绕中心设计提问;

3、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

4、依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

5、围绕疑点难点设计提问、

6、找准突破口设计提问;

7、围绕含蓄语言设计提问:课文中含蓄语句的内涵凝聚力很强,大多是概括据或中心句,对这些句子进行剖析,挖掘其包含的思想感情,设计提问,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8、围绕细节设计提问

四、提问技能的评价

1、提问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提问思路清晰、步步深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3、问题难易适中,简单提问适量,有一定发展思维的问题;

4、提问的语言简洁、准确、停顿恰当、有儿童特点;

5、面向全体,提问面广,关注大多数同学;

6、学生回答后有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语言准确、富于情感。

7、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学生意外的回答处理恰当;

思考与练习:

1、判断下面的案例围绕那种提问方式进行提问?并说出理由。

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和伯父的对话,教学本课时,一位教师抓住其中的语句设计提问:

“碰壁”是什么意思?难道鲁迅先生真的会撞在墙壁上吗?

“四周黑洞洞”是什么意思?

2、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设计教学案例。

第四部分训练技能

一、训练技能概述

(一)训练技能的意义

训练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疑、提问、启发、演示等由教师的“导”引出学生的“练”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反复练习,操作,落实教学任务,进而形成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训练技能是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技能。

(二)训练的作用

训练的主题是学生,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因此,训练具有双边性的特点。教师的主导必须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有浅到深,由易到难来进行,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所以训练要有计划性、层次性、群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练习、操作,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地说,训练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训练技能的类型

训练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训练训练的形式划分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强化训练;也可按训练的俄目的分为观察训练、思维训练、表达训练;还可按训练的内容划分为识字、写字训练、听话说话训练、阅读训练、作文训练等。

三、训练技能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训练

1、比较训练法

2、顺口溜训练法

(二)识字写字训练法

1、识字教学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与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2)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

(3)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的原则;

2、识字教学的方法

(1)字音教学的方法。

A、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识字工具读准字音。

B、注意容易读错的字。

C、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

(2)字形教学的方法

A、趣味形式法

B、形象分析法

C、形近字比较法

3、字词义教学法

A、直观法;

B、举例法;

C、组词造句法;

D、利用学生已掌握了的词义去理解心得词义;

E、利用反义字逆向推义;

F、利用比较法教学字义;

G、通过学词掌握字义。

(三)听话、说话训练

A、听话训练

(1)听说的方法;(2)听辨训练(一是对有毛病语句听辨;对意义含蓄的语句听辨);

B、说话训练

——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

1、说话训练的方法

(1)口头答问。

(2)看图说话

(3)口头作文

2、说话训练的内容

(1)基本句式

(2)修辞手段

(3)表达方式

(四)阅读训练

1、词句训练

A、词的训练;

B、句的训练

2、段的训练

3、篇的训练

4、朗读及默读训练

(1)朗读的要求(2)朗读的方式(3)朗读的技巧

5、背诵训练

6、复述训练

(五)作文训练

1、写话训练

2、片段训练

3、写成篇的作文训练

四、课堂练习技能的评价

1、与教学内容、目的的练习紧密,配合恰当。

2、难易适中,由难到易,有难有易

3、题量适中,密度适合;

4、形式多样,与内容协调一致;

5、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关系处理较好;

6、反馈及时,反应准确,应变能力较强。

思考题:

请你围绕一篇课文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说明你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词的训练。

第五部分板书技能

一、板书技能概述

板书也是课堂教学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属于符号系统的无声的教学语言,和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相辅相成,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一)板书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板书的作用

板书被称为“微型教案”,它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老师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准确的语词,简单的线条和图示,生动的简笔画,勾画出它的主体结构、重点和中心,以及它的结构层次和内在联系。

1、体现题旨;

2、导学作用;

3、示范作用;

4、解疑作用;

5、反馈作用。

二、板书的类型

1、词语式;

2、提纲式;

3、对比式;

4、表格式;

5、条幅式;

6、填空式;

7、简笔画、示意图式;

8、图解式。

三、板书技能的应用

(一)怎样设计板书

1、板书设计的原则

(1)板书应具有直观性;(2)板书应具有启发性;(3)板书应具有条理性;(4)板书应具有艺术性。

2、板书的构思

(1)从课文突破,进行点题式构思;

(2)从关键词语突破,进行整体性构思;

(3)从重点句子突破,进行并列式构思;

(4)从中心段突破,进行启承式构思;

(5)从篇章结构突破,进行辅陈式构思;

(6)从课后习题突破,进行回现式构思。

3、注意板书的造型美

(1)结构对称;

(2)偏正参差;

(3)回环变化;

(4)层次渐进;

(5)行文线索;

(6)对比图案;

(7)立体字形;

(8)彩色显示;

(9)指示线条;

(10)综合布局。

(二)板书运用的要求

1、把握演示板书的最佳实效。

(1)层递型课文宜边讲解边演示板书;

(2)示学型课文宜在开课在之前演示板书。(3)归结型课文宜于讲授之末演示板书。

2、演示板书的最佳方式

(1)书写演示式

(2)遮幅演示式

(3)组合演示式

(4)粘贴演示式

(5)影射演示式

四、板书技能的评价

1、板书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板书设计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3、板书强化了讲解内容,便于记忆;

4、板书形式与内容吻合,图形、表格使用得当;

5、板书设计有艺术性,布局合理,给人美感;

6、板书的文字、符号规范、正确

思考练习:

任选一篇课文,设计两种以上的板书,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第六部分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概述

(一)结束技能的意义

结束技能是一节课或一章书讲授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技能训练、拓展迁移,使学生领悟主题,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转化升华为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作用

1、深化中心,领悟主题

2、巩固知识,启迪思维。

3、训练技能,承前启后

二、结束技能的类型

1、归纳式;

2、比较式;

3、演练式;

4、评价式;

5、拓展延伸式;

6、深化中心式。

三、结束技能的应用

(一)运用结束技能的原则

1、运用结束技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要尽量练习新旧知识,为下一课创设教学情境或悬念。

2、运用结束技能要针对本课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网络。

3、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结束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积累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结束技能的选择

课堂教学结束的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教学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选择结束方式,不能千篇一律。

1、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结束方式。

(1)属于介绍,说明科学知识一类的课文,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因此,一般采用归纳是、演示式。

(2)写景抒情的诗歌,常用演练朗读式,可配乐朗读练习,登台朗诵表演;

(3)寓言,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的教学结束,长采用对比式演练式,评价式,深化中心式,拓展延伸式结束。

(4)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常用的结束方式有:评价式、演练式,拓展延伸式和归纳是。

(5)以写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语言优美,画面秀丽,所写对象栩栩如生,教学结束时可采用拓展延伸式,演练式,归纳是等方式结束。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束方式。

(1)一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教师要采用趣味性较强,操作简单又能激发情趣,便于记忆的方式,如朗读练习式、录音、录像演示式,游戏演练式等。

(2)三四年级所学知识量有所增加,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缺少一定的推理能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可选用比较式、拓展延伸式、分角色朗读演练式、评价式等。

(3)五六年级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增强,并逐步形成了知识网,推理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思考,有求异探新的心理特点,因此,五六年级常用的结束方式有:归纳式、拓展延伸式、评价式、深化中心式等。

四、结束技能的评价

1、结束时有明确目的;

2、结束时安排学生活动(练习、提问、试验、操作等);

3、结束内容概括、表达清楚。与本节课内容联系密切、恰当;

4、结束过程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作业明确、适当。

6、时间掌握得好,不拖堂。

7、结束时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思考与练习

1、游戏结束技能比较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为什么?设计一节游戏结束的案例

2、拓展延伸式的结束技能有什么作用?设计一节拓展延伸式结束案例。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方案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方案 王勇 根据《荥阳市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の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语文教师培训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の要求及专业发展中存在の问题为现 实背景,按照“按需施训、注重实效”の原则,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整合 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の 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参训教师の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等有明显提高,增强专 业发展意识,促使他们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他们更好地服 务余姚教育打下坚实の基础。通过培训,引导参训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の同时,能在 本区域较好地发挥“领头雁”の作用。 具体目标如下: 1.提升师德修养。通过理论学习、榜样示范、吸收内化等,增强教书育人の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 2.丰富专业知识。通过听讲座、研讨、实训等形式,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合理分析教材,提高备课、上课等技能,不断丰富学科本体性、条件性、实践性等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切实提高参训教师语文综合实力。 3.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上课、诊断等活动,对课堂教学の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反思,积极探索课堂教学の规律,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の有 效性。 4.具有一定の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导师の理论引领,树立研究意识,掌握教学研究の基本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の水平,具有可持续 发展能力。 三、培训对象(学段、学科及层次、人数等)

当前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

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导学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语文组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理解、充分体会、充分讨论、充分思考……何为“导学”?是指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整理成小卡片。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5分钟)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1)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应掌握的要点有如下4个: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简称“两个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练一练: 1、填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填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解并熟练背诵4条基本理念: 练一练: 3、简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简答: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哪些语文素养? 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③丰富语言的积累 ④培养语感, ○5发展思维 ⑥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8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9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0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5、填空: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简答:你是如何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句话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还是提倡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的,比如儿歌、讲故事比赛等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否也运用好这个好的教学方法呢?前段时间在立体评教活动中听了一节有小游戏的语文课,让我很受启发。 小学生,特别是5---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仅仅是萌芽。所以,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语文,还是可以把游戏引进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我以为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所以设置一个游戏,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第三、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作为主导的教师,

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那么容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或布置若干篇古诗文,约好一个星期以后比,以后再增加量,如此往复。 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3、小小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有些文章演化为小话剧。 4、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这样的游戏还很多,也希望朋友们都来想一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游戏”,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的共同追求的目标。这里分析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从深入研究课本,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师们都知道,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后上课。当然,我们平时都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认识生字,读不通句子……遇上这种情况我就很生气,往往把学生批评一通,横加指责,说他们态度不端正,预习不到位。但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要求到位吗?明确吗?是啊,我们并没有对学生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做出明确的要求,也并没对学生的预习做充分的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预习到位了。所以老师们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要基本做到:1、课文要多读,读通读顺读准确,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资料或作记号,以便课堂中提出来解决;3、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个记号等。学生们若能按要求做好课前的预习,那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预习,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学目标也定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简笔画、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多样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提出 (一)自主创新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验的习惯和能力。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创新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就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基础方式和基础保证。 (二)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内外环境和实施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显而易见,不仅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目标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十分一致,而且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等新一轮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新一轮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思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从哲学基础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基础是人其有主观能动性,从事自觉的活动,奴驾着人的自身发展。学习活动应该是人发展自己的实现活动,必须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自主意识参与全过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在接受外部影响的同时,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自主学习,勇于创新,促进多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2、认知心理学。当代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目标是揭示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如何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实现脑、眼、口、手、耳五种感官的“解放”,并且做到五官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激励学生广泛地参与。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最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9页)

最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独立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办事不灵活,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那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呢?所谓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那么语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将如何具体实施呢?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培训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培训计划 篇一:张莉小 张莉(小)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特制定教师个人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求真、求实、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后盾,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开展个人研修。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及时把握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3.立足常规教学 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注重经验积累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随时上传到小学语文论坛和个人博客里,以便达到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研修内容 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制定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努力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习作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习作内容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问题并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教材中的习作类型及习作难点。 3、课堂教学 设计一节本年段写话指导课,上一节写话研讨课,可结合区域合作体教研活动进行。 4、案例分析 对习作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和再设计,以此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创新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创新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总结 报告 一、研究背景 1、实施创新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21世纪,知识经济已经主宰了社会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指出了时代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在于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教育基于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认为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答案以及对其最好的处

理方法,并将这些答案和方法用于以后的生活。这是一种接受教育,因此,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关键的。显而易见,不仅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目标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十分一致,而且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等新一轮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是小学教育教学新一轮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基础 1、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例。其主要构成因素是:(1)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定的主题;(2)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3)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4)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5)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6)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 2、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在学科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在2000年3月结题的省级重点教研课题“以自学为核心的五自能力的研究”的研究中,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7324552.html, 浅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周爱英张守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7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妙趣横生;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84-02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质疑、再从随堂练习到课后巩固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是否产生了实效。彻首彻尾地将四个环节完善起来,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张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准备,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教了33年历史的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此,每一节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语言妙趣横生、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自于教师一丝不苟的课前准备。 二、针对提问,深入浅出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学科“班班通环境下的自主导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导学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语文组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理解、充分体会、充分讨论、充分思考……何为“导学”?是指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整理成小卡片。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5分钟)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感想完整版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感想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感想 XX年8月2日至4日,我县组织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我幸运地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从县教研室xxxx老师的《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到xxxx老师的《依托集体备课》;从xxxx老师的《小学语文课标的目的和认识》到xxxx老师的外出学习汇报《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优质课堂观摩《给予树》到《揠苗助长》、《“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不但开阔了眼界,真是受益匪浅。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在朱建淑老师的合理安排和精心指导下,我们每位教师都感觉收获不少,下面将我这几天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在培训期间,我们观摩了优质课堂《给予树》、《揠苗助长》和蒋军晶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使我们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蒋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蒋老师对于《红楼梦》的深刻解读,对人物王熙凤的性格把握是那样准确。教学中,他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凤辣子的衣着、言行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他适时点拨,语言风趣,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在愉快的学习中,学生最终明白了凤辣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关心林黛玉,而是讨好贾母、炫耀自己的地位。从中可见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深厚,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