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内容摘要:智障学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实现培智学校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关健词:培养智障学生生活习惯

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人生,个人具有良好的品质,就必须有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智障学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实现培智学校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为了让智障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生活,现就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以前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教学许多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教学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智障学生实际,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通过反复观看一些有关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课件、动画和视频短片,把教学内容化静为动、有声有色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小要求,让学生一边观看,教师一边讲解、再讲

解,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后学会简单回答问题,并当堂消化授课内容。如:在讲授培智教材实用语文第六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脚的卫生》,教师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现出“洗脚”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通过教师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播放设计的教学视频资料,让学生很直观地接受“勤洗脚,利健康;袜要天天洗,鞋要常常换;鞋袜保清洁,卫生又健康。”的教育。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借助多媒体设备,科学设计教学课件,才能更好地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训练,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面对“特殊教育、特殊学生”这样的新课题,对我们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来的教师是一种全新挑战和考验。学科教师必须拟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才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正如人们常说的“先有思路,后有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结合智障学生实际,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要形成严要求、严训练、严管理的氛围,同时在讲授知识和讲解内容时教师不但要时刻提醒智障学生所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多讲解和做示范,然后再指导学生也反复训练、操作,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一定的收获。如:在讲授生活第六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服装整洁》时,教师让学生先认识衣领、衣袖、衣襟,教师先在讲台上一边讲解一边重复示范,引导学生认识服装各结构的名称,然后以儿歌形式让智障学生加深对“衣领要翻好,领巾要戴好,钮扣要

扣好,拉链要拉好,裤带要系好,鞋带要系牢,穿着整齐要记牢”的印象。最后再通过同桌合作、互动反复训练和操作,以强化训练效果。教师还应督促智障学生在课余时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克服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常此以往,持之以恒,才会在他们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生活习惯的印痕。才能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生活条件。

三、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智障学生往往还伴有其他缺陷,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信,不能正确面对困难重和挫折,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科任课老师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针对部分智障学生由于小脑发育不全、脑瘫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这类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实用语文课中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和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还要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通过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自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生活指导课上,由学科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教师做好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练,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活动课上,教师让

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动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因此,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整合,让智障学生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

四、家校协调配合,共同指导,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巩固和完善学校教育。弱智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凡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习惯,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有愚公移山的恒心,训练孩子不怕啰嗦,不怕絮叨,放低要求,要做好高投入,低产出的准备,要为孩子迈出的一小步而高兴,为孩子的细小进步与改变而惊喜,并多给予赞赏。让父母与孩子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良性刺激,刺激父母更加努力投入精力,刺激孩子向更好发展。同样学校也要与父母配合,做到家校步调一致、共同协调配合、共同指导,把学校的教育训练计划同家庭的常规训练综合起来,让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如在学校教师训练学生叠被子,回到家中家长也让学生叠自己的被子,学校训练学生扫地、拖地板,家长也要指导学生在家中打扫卫

生等等。总之,家长要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协调、配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家中多做日常家务事。俗话说“懒娘历练勤孩子”。为了孩子将来能自理自立,家长要做“懒娘”,现在多让孩子受点累、吃点苦、多体验生活,让我们学校与家长共同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多受点煎熬,孩子的将来就会让我们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总之,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细心、恒心;还需要我们对智障学生通过一点点的要求、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激发他们、鼓励他们。让智障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生活、珍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霍吉(译者:吴溪)《习惯的力量》北京市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年5月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刘全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天津市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

个人简历:陆声识,男,壮族,198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162班实验专业,于2003年10月参加工作,2003年至2008学年在者腊乡革豆小学任教,担任村中心学校教研员、电教员、实验员;2008年至2009学年在者腊小学任教,担任者腊小学教导副主任兼电教员;2009年至2010学年在布那小学任教,担任布那村中心学校教导主任;2010至2012年8月在老龙小学任教,担任老龙村中心学校教导主任。2012年9月至今,在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担任教务主任。

地址:文山州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663100

电话:181******** 159******** 电子邮件:25225460@QQ。CO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