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RJ八年级(上)中国历史2单元(孔诗韵)知识点

RJ八年级(上)中国历史2单元(孔诗韵)知识点

RJ八年级(上)中国历史2单元(孔诗韵)知识点
RJ八年级(上)中国历史2单元(孔诗韵)知识点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课标三维目标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自强”与“求富”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告失败,“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击得粉碎。随之而来的领土主权丧失,明显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的落后。国内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等农民革命运动也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地位。清政府内部一些参与抵御外国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官僚,对西方技术有了切身体会,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先后打败清政府。清政府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以解除内忧外患。

b.清朝内部一些官员认识到外国军事技术先进的结果。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清朝一些官员初步认识到外国“船坚炮利”,武器比中国先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威力。

总之,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他们逐步认识到,不论是镇压内乱,还是抵御外侮,都必须依靠洋枪洋炮,并进一步学习制造洋枪洋炮。

考查洋务运动的背景,例如(20 12年浙江富阳)面对鸦片战争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1 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这里的“变法”是指( )。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②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1 9世纪90年代。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拓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的另一个政治派别是顽固派。顽固派与洋务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区别仅在于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上,顽固派以“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对世界毫无所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一个集团。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出于维护其统治的目的,本是顽固派代表人物的慈禧,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态度。

(2)洋务运动的目的与主张。

①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手段,对外抗击侵略,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②洋务运动的主张。

洋务运动前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提出“自强”的口号,后期以创办民用工业为主又提出“求富”的口号。

[迁移]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异同点。

在阶级属性(都是地主阶级)以及巩固清朝统治这一根本目的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治国主张上形成了尖锐对立。洋务派认为中国封建制度虽然好,但物质技术赶不上西方,认为应该实行改革,学习西方。顽固派则认为中国仍然是“天朝上国”,封建制度尽善尽美,外国的技术不过是雕虫小技,主张固守旧制,反对改革和学习西方。顽固派在当时的力量是强大的,是冥顽不化、极端腐朽反动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阻力是相当大的,这也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面临守旧势力的强大阻力,都必须冲破守旧势力才能开辟道路。洋务派面向世界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改革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3)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1 9世纪70~80年代,洋务派筹划海防,建立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此外,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 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186 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1 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画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对燃料、材料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利润,即“求富”。同时,

洋务派兴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富”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在“自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新式海军: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兴办军事工业就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1 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湘军和淮军普遍改用洋枪洋炮装备,采用洋操训练,成为新式陆军。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又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新式海军以使用蒸汽动力、装备洋炮的铁甲兵舰为主。

④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2.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言论,包含了对于民族自强的追求,近代海军的创办直接显示了抵抗侵略的愿望;而创办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华的扩张。尽管洋务运动没能使当时的中国摆脱民族危机,但不能因此否定洋务派在民族自强道路上一定程度的主观努力和从长远来看的铺垫之功。

(1)洋务运动的结果和性质。

①洋务运动的结果。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拓展]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原因:①西方列强不愿意中国富强起来,所以破坏洋务运动,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②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训:①洋务运动的失败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只有推翻封建制度,才能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只有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真正的近代企业制度,才能提高企业效率,中国的工业化才有保证。②说明地主阶级洋务派无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无法挽救中国的危亡。

②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又是地主阶级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部分崛起的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自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洋务运动的作用。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加以认识。洋务运动既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例如(20 13年无锡)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注意]“近代化”有时也称“现代化”,是指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主要标志是工业化,也包括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如政治民主化,以及人民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洋务运动首次在中国创办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方法·技巧平台

3.创新·思维拓展

4.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1)评价标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因此,在评价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由结局分析其局限性,由客观作用分析其积极性,客观公正地总结。

(2)评价

积极性方面:①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经济上,它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直接创办了国营洋务企业;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私

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军事上,它引进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建立了新式海陆军。文化教育上,一是它大力引进和介绍西方近代文化,促使中国风气逐渐开化。

②它通过办新式学堂和派人出国留学,既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又开始了建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努力。尽管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但它给古老的中国开始赋予近代文明的因素,从而开启了中国社会漫长而艰辛的近代化历程。

③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一定的努力。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就包含了对民族自强的追求,近代海军的创办直接显示了抵抗侵略的愿望,特别是创办民用企业,企求“分洋商之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华扩张。

局限性方面:①从目的上看,它是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②从改革程度上看,它的改革只是初步的,学西方只学到技术层面,未触动封建制度。

③从效果上看,由于其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改革的严重不彻底性,洋务运动效率十分低下,未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7课戊戌变法

课标三维目标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丧权辱国的条款使中国主权又一次沦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众举人群情激愤,康、梁联合各省1 300多名举人集会,联名上书光绪帝。康有为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各项主张,重点尤在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1)维新运动的兴起。

①含义: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改良运动。

②兴起的原因。

a.社会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

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空前严重。1 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更加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瓜分殖民地,寻找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以及对外投资场所。《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沉重的外患促使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b.经济原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变法改革社会现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侵略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可能。再加上巨额赔款,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困难,放松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1 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了近代化的又一次探索。

③运动兴起的标志:“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拓展]公车:汉朝时期封建政府用马车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便用“公车”代称入京应试的举人。

[注意]“公车上书”受到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阻挠,没有成功,但这次上书,维新派将其思想主张示于国人,引发了民众对中国民族危机问题的更大关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这次上书最关键之处还在于,它实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维新运动的发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刊、成立学会、著书讲学、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和参加维新变法活动,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一方面在家乡讲学,一方面著书立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培养维新骨干。1895年7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8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强学会”。从1895年到1 898年,全国成立倡导维新变法的学会、报馆、学堂达300多所。其中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等编辑的天津《国闻报》在南北舆论界有很大影响。维新派在这些活动中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使维新变法运动逐渐高涨起来。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领袖人物。

例如(2013年兰州)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提醒]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的不同

“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变法而掀起的整个运动,其时间从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至戊戌变法全过程,而且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上书、办报、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不包括其他活动。

2.百日维新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康有为“心怀胶东之耻”,又向光绪帝上书,痛陈“事变以来,日迫一日”,瓜分之祸“若箭在弦,省括即发”。在维新变法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资产阶级选择了依靠皇帝推行变法的途径。越来越倾向变法的光绪帝最终接受了维新派的变法请求。他想通过变法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光绪帝于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实行变法。

从1898年6月11日起,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四个方面。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失败,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①背景:德国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引发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③戊戌变法的意义。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说明在政治方面他们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既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又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同时,任用维新人士,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给民族资本主义以适当的发展机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冲击封建传统的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强军事力量以挽救危亡。总之,变法法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归纳]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爱国的救亡图存的运动,资产阶级试图通过这次政治改革运动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宣扬民权提高社会的民主意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

(2)变法的失败。

①戊戌政变。

维新派的改革措施,遭到顽固派的极力反对,变法法令的执行受到阻挠和破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早有预谋的。早在1898年6月15日,即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就令光绪帝将翁同酥革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准备伺机而动。慈禧太后又强迫光绪帝宣布,订于秋季去天津“阅兵”,她想届时发动政变,迫使光绪帝让位。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手中没有兵权,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在顽固派发动政变前束手无策。

1898年9月2 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慈禧太后下令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政变”。

②失败的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宣告失败。

(3)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2.方法·技巧平台

维新派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没在变法的法令中得到体现,这是维新派斗争的一种策略。因为维新派发起变法要依靠光绪帝的支持,而光绪帝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如果直接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恐怕难以为光绪帝所接受。

3.创新·思维拓展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①从主观上看: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他们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本身就有矛盾的一面。②从客观上看:一方面,这场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如:为破坏变法,慈禧太后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并控制了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帝破格提拔维新派;各省官员都对变法阳奉阴违,托词抗命;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也对变法不利。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沉沦。(2)教训:戊戌变法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它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8课辛亥革命

课标三维目标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 1866~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

中山市)人。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

地读书,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他希望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1 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拒绝。甲午惨败的事实使他认识到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才有出路。从此,他投身革命,组织团体,建立政党,为革命积蓄力量,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l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二十多人,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已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从此,孙中山开始了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

(2)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4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组织的成员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规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干事,还决定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出版时改名为《民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解决国民经济生活,消除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

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注意]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前提,因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民权可言;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2.武昌起义

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和他领导的革命党在许多地方发动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经过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汉口、汉阳新军起义响应,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武昌首义。

①背景: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多次发动反清

武装起义,均遭失败。1911年,湖北的革命团

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联合成立

领导武装起义

的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革

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发

展了大批革命成员,他们积极地为起义做着准备。

[拓展]新军:清末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军事制

度编练的近代化新式陆军。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失败以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新建陆军”,由德国教官用西法训练,以新式枪炮装备。《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在中央设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改编军队。1905年又计划全国编练新军36镇,到清朝覆亡前,全国已编练成新军14镇。

②经过:10月1 0日,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秉坤等率领下首先鸣枪起义。他们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革命党人打开库门响应起义。其他各营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连续发动三次猛攻,攻克总督衙门,并在一夜之间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也先后起义。1 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控制。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注意]辛亥革命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辛亥革命指武昌起义,而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发动、保卫成果等。

③影响:武昌起义后不久,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2)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王朝统治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 2年为民国元年。

[规律]中华民国成立于公元1912年,民国纪元法为民国一年。

民国纪元=公元纪元- 1911

公元纪元=民国纪元+1911

意义: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拓展]中华民国(1912~1949年)

中华民国是指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简称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公历,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从此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政权。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斗争.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宣称维持中华民国法统。

(3)辛亥革命的结果、性质和历史影响。

①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中,西方列强看到清朝大势已去,便打出“严守中立”的旗号,暗中物色新的代理人。他们认为袁世凯是合适的人选,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训练新军。他采用日本、德国的训练方法,购进外国装备,还利用师生、部属关系培植大批亲信。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1905年建成北洋新军,初步形成了北洋势力。袁世凯得到列强的支持,指挥北洋军向湖北革命政权发动猛攻,相继攻克了汉口、汉阳。与此同时,他派人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企图谋取中华民国总统的职位。革命党人表示,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清帝退位,就把政权交给他。1912年2月1 2日,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注意】我国封建帝制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止,共经过两千多年。

[点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压力和北洋大军军事上的步步进逼,资产阶级不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不了强大的力量,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缺乏进一步的革命纲领和目标。所以,只能拱手将革命成果让给袁世凯。②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历史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方法·技巧平台

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发生在1 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结束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创新·思维拓展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1)主观上是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妥协。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既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改变。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3)具体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三民主义也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为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④没有联合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训: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有坚强的革命政党领导;联合广大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将反帝和反封建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三维目标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新青年》的创办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①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加剧,西方宣传民主、自由的思想也逐渐传入中国。日益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主张。辛

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知识阶层,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影响。

②袁世凯为推行专制独裁,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登上民

国总统的宝座。他一步步破坏民主共和、实

行专制独裁,积极从事帝制复辟。为配合政

治倒退,他在思想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孔教,

借助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和

纲常名教,为其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服务。

[注意]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

复古并非要吸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

华,而是仅借用封建伦常等部分为其所用。

③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失

败后认识到,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让人们从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尊孔复古逆流,1915年,先进的知识分子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向往的民主自由背道而驰。②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为维护其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④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扫除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尊孔复古等障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莅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他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同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注意]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宣战,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民主与科学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为了便于理解记忆,人们在翻译这两个词时便以单词第一个字母的译音再加上“先生”二字,既通俗又生动,让人过目不忘。因此“德先生”和“赛先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前期的基本内容。

①主要阵地:《新青年》。

②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

[拓展]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2.“新世纪的曙光”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看到了中国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新曙光,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1)背景: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相似,都是封建压迫深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而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倾向于社会主义,也推动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在认真了解、吸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2)新阶段的表现:

①在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其中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②五四运动以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迁移]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有什么现实意义?

“新”是针对“旧”而言的。“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即用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反对封建的道德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用“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迷信。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文化。这场运动的“新”在于它是对人们封建思想观念的洗礼,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所宣扬的“民主”和“科学”观念直到今天仍在启迪着我们。

2.方法·技巧平台

3.创新·思维拓展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②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中考命题趋向

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是历年中考的重中之重,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以及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抗争与探索。主要考点有: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评价;戊戌变法的兴起、发展和结果;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内容和意义。本单元知识点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根据历年交叉命题的特点推测,今后这些知识点仍是中考重点,并向考查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列举题或简答题。

归纳·总结·专题

1.单元知识结构概览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背景:清政府内外交困

目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代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自强、求富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

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

道路

戊戌变法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兴起和发展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创办

《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戊戌变法失败

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高潮: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为

临时大总统

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背景:西芳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等为维护

护封建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

化运动

口号或旗帜: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内容:前期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

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

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2.单元学习方法导航

明确一个观点: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随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而深入的。

了解两个方面:各阶级开展的近代化探索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上对现实的推动的区别。

抓住三个阶级: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历程,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第二个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关注四个领域: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个领域的新旧思想的斗争。

3.单元综合课题研究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近代化探索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首先把握两个方面的含义:(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这一阶段,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斗争目标的革命时期。(2)近代化探索:经济上,以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文化上,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勇敢地同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迷信愚昧思想作斗争。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开辟了近代化的道路,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颁布了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法规。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激进民主派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知识点及练习

Unit 2 Topic 1 一、重点短语 1.have a _______/a ________ /a _______/a _______/a _________/ a 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冒/牙疼/发烧/咳嗽/背疼胃疼/咽喉发炎/流感/眼疼 2.take a rest=have a rest __________ 3.not read for too long 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卧病在床,躺在床上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好睡一觉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觉难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日夜夜 9.You`d better=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好-------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不好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大碍 12.much bet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看病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药 15.take------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nd------to------- 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蜂蜜的热茶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躺下 18.look af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看,照顾 19.brush tee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一次意外/事故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担心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心--------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什么严重,没什么大碍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诊断,仔细检查 25.thank you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买------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才---- 28.ice cre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都是---- 30.take some cold pill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enty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型 1. What`s wrong with you/him/her?你/他/她怎么了? 同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You should see a dentist.你应该去看牙医。这是一种表达_____的句子。还可以用以下句式:you`d better(not)_________how /what about-__________-why not/don`t you _______ 3.3.I`m sorry to hear tha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这是表示_____别人的句子。 4.You look pale.你看起来很_____。(1)在英语中表示气色不好,苍白,不用____,而用pale (2)“look ”在这里译作“看起来”,作连系动词,后接____词。如: You look beautiful。你看起来很漂亮。与look用法相同的连系动词还有taste ,sound ,smell ,feel 。如:The soup tastes very delicious .这汤____起来______。 Your voice sound nice.你的声音____起来很______。 The flowers smell sweet .这些花____起来很_____。 The silk feels smooth 丝绸____起来很光滑。 5.------Shall I take you to the hospital?我送你去医院吧? -------No,thank you.不用,谢谢。 Shall I do----需要我做-------吗? take sb to-----------把某人送到某地 6. I`ll take some medicine and see how it goes. 我打算先吃药看看情况再说。 “goes”在这里指事情的进展。“it ”用来代指_______。如: How is everything going?一切进展如何?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一切进展顺利。 7.You`d better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你最好喝加蜂蜜的热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

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略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

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

八年级中国历史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期末学业水平综合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学业评价 (本卷4页,37个小题,时间120分钟,满分l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这是一处“神秘之地”,被称为“世界屋脊”,于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这处地方是( ) A.新疆B.云南C.西藏D.四川 3.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改革开放4.1954年,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 A.通过了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B.进行三大改造 C.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初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6.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次严重错误,其本质是( ) A.过分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 C.盲目追求生产发展的高速度D. 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10来户农户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情不一样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D.土地贫瘠肥瘦不一样 8.中共八大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因为( ) A.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方针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作出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9.“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三者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 B.动乱中中国共产党已着手经济恢复工作 C.党和人民一直同“左”的错误进行斗争 D.“文化大革命”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10.下列不能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是( ) A.中国加入WTO B.《英雄》在全球同步上映 C.沃尔玛超市开到我家门口D.中国收回香港、澳门 11.1992年11月,中共中央确定的哪项决策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经营承包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把中国的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始于( )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C.“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3.下列成就不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2知识点及习题

Unit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一、短语归纳 help with housework帮助做家务on weekends在周末 how often多久一次hardly ever几乎从不 once a week每周一次twice a month每月两次every day每天 be free有空go to the movies去看电影use the Internet用互联网 swing dance摇摆舞play tennis打网球stay up late熬夜;睡得很晚 at least至少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上舞蹈课和钢琴课 go to bed early早点睡觉play sports进行体育活动 be good for对……有好处go camping去野营 not…at all一点儿也不…… in one’s free time在某人的业余时间 fifteen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百分之十五的学生 the most popular最受欢迎的such as比如;诸如 old habits die hard积习难改go to the dentist去看牙医 morn than多于;超过less than少于help sb. 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How about…? ......怎么样?/ ……好不好?want sb. to do sth.想让某人做某事 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一般疑问句?……有多少……? 主语+find+that从句. ……发现…… spend time with sb.和某人一起度过时光It’s+ adj.+ to do sth. 做某事的……的。ask sb. about sth.向某人询问某事 by doing sth. 通过做某事What’s your favorite……?你最喜爱的……是什么?the best way to do sth.做某事的最好方式 二、语法讲解 1. exercise (v/n)的用法 1)(动):锻炼. 如:He exercises every day. 2) (可数名词):“...操;练习”. 如:do morning/ eye exercises; do math exercises (不可数名词):“锻炼;运动”讲:如:We often do / take exercise on weekends. 练习:1、The old man is very well because he often __________. A . drinks B. exercises C. sleeps D. plays 2. ----How often do you usually go shopping? —Sometimes/Twice a week. 有时候/一周两次. 1) go shopping 意为“去购物”。Go+ v- ing : 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如: Go swimming/ shopping/skating/skiing/fishing/climbing/hiking 2)频率副词:always=all the time,usually, often, sometimes=at times,hardly ever, never它们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频度副词放在be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之后,实义动词之前,在程度上有所区别,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always > usually > sometimes > seldom > hadly ever > never 100% 80% 60% 30% 10% 0% (1).sometimes: 有时候;sometime:某时;some times:许多次/倍; some time: 一段 时间 (2). hardly(adv): 几乎不hard 硬的;eg: The stone is hard. 困难的;严厉的;勤奋的a hard writer 努力地;猛烈地study/rain hard 练习1、The ground is too to dig 2、I can understand them. 3、It's raining ,the people can go outside. 4、—How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 ——It rained _______. People could ___________go out. A. hardly; hard B. hard hard C. hardly; hardly D. hard hardly 3)how often表示“多久一次”,是对动作的频率进行提问。 频率副词: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次数+时间段: 如:once or twice a week every +时间段: every day (每天) 区别:everyday(每天的;日常的) 注意:表示“一次或两次”时,一般用once和twice表示。如:once a month(一个月一次) 而表示“三次或以上”时,则用“数词+times”结构。如:five times a year (一年五次) 4)由how构成的疑问词组的用法 ?“多少”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如:how many programs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如:how much coffee 但how much=what’s the price of..? 还有“多少钱”的意思 如:How much are those pants? ?how many times: “多少次”. 其答语表示次数。如:once ,twice,three times等 ?How old...? 询问年龄如:How old are you? I am five. ?how long多久(时间) 常用for two days,for three hours等回答。 多长(某物的长度)如:---How long is the river? --- 10 kms. ?how soon 用来询问过多久,多久以后,其答语是in two hours,in three days等。 如:How soon wil he come back?In an hour。 练习:1、--________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Three miles. A. How far B. How much C. How soon D. How long 2、—______do they play basketball?—Every day. A.How soon B.How much C.How many D.How often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单 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走私鸦片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扭转贸易逆差。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9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领导者:林则徐 措施: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销毁鸦片。 结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意义: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

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起讫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初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 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

商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不平等条约名称及签订时间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0多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知识点归纳

8上Unit2知识点归纳 一、短语 1.比人聪明cleverer than people 2.更少的广告fewer advertisements 3.学校什么样?What’s school like? 4.玩具卡车a toy lorry/truck 5.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 6.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 7.给我的表兄买个足球buy a football for my cousin=buy my cousin a football 8.一块橡皮an erasr/a rubber 9.练习踢足球practise playing fo otball 10.在八年级in Year8=in Grade8=in the8th grade 11.一所混合学校a mixed school 12.在我的所有学科中among all my subjects 13.读书周a Reading Weeking 14.在读书周期间during the Reading Weeking 15.读更多的书read more books 16.临近这周结束时near the end of the week 17.在这周结束的时候at the end of the week 18.与某人讨论某事discuss sth with sb 19.与我的同学讨论这些书discuss the books with my classmates 20.在课堂上in class 21.上课have lessons=have classes=have a lesson=have a class 22.学习外语learn foreign languages 23.似乎开心seem happy=seem to be happy 24.似乎要做某事seem to do sth 25.似乎走的更快seem to go faster 26.对学校更多的了解learn more about the school 27.帮助某人做某事help sb with/do sth 28.认真倾听我的难题listen carefully to my problems 29.主动给我帮助offer me help=offer help to me 30.在星期五下午on Friday afternoon 31.结束比往常早en d earlier than usual 32.一起做运动do sports together 33.每次every time 34.上个月last month 35.打棒球play baseball 36.在我们三个中among the three of us 37.其他任何一个学生any other student 38.我的其他任何一个同学any other of my classmates 39.我的所有其他同学all my other classmates 40.其他的学生the other students 41.学生的数量the number of students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最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打破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格局。旧教材对共和国史的编写分成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编写的。而新教材打破了这种编写格局。前三个单元基本上还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接下来的四个单元则完全不是这样。 这本教材高度浓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巨大空间。正文内容极少,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大量的不知做什么的剩余时间。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最伤神的事情。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处理的话,又会给教师和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这本还有一处非常值得一提就是自由阅读卡。每一课的自由阅读卡都是与那一课有一定联系、或富有知识性、或富有趣味性、或极富时代气息极令时人关注的点点滴滴。如国旗的诞生趣味性知识性很强;“三八线”、香港和澳门区微极具知识性,是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再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希望工程等,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十分富有时代气息。 在处理教材上,由于没有教过,这里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一点大

胆的设想而已,望教过这本教材的教师能诚挚地提出严厉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能受到点滴启迪,我会永远感激。 一、利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学习七年级上、下册时发言踊跃,互不相让,而从学习八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变了,变得安静多了。经调查分析,排除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对近代史及现代史知之甚少,有的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究其原因是缺乏课外阅读。由于学生对近代史、现代史缺乏了解,当然很多问题就无法谈论,更不用说陈述自己的观点了。 二、利用教材给出的弹性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所谓“说教”其实就是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生硬地让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一般都比较简单扼要。其实,这种简要反而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知识素养的教学弹性空间,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如: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关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教材总体上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了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周总理在大会上即兴发言的经典故事。现代史中之所以选用万隆会议,是因为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这项重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总理灵活、机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1-14课)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 (1—14课)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四条基本线索: 屈辱史: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 战黄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严重侵华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p7八国洗劫北京p19、日军旅顺大屠杀p14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 背景 1.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4.地点:广州虎门。(●★记:P3 虎门销烟图) 5.人物:林则徐(清朝道光皇帝时)。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6.鸦片的危害:P3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③、削弱军队战斗力。④、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7历史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8月)

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帮忙做家务 2.几乎不 3.在周末 在平时/在工作日 4.一周一次 一个月两次 一天三次 5.多久一次 怎么会? 6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的使用 7.熬夜 8.早睡 9.至少/起码 10. 锻炼新| 课|标| 第|一| 网 11吃健康的早餐 12.太忙了 13.对….有益 14.上舞蹈课和钢琴课 15 在。。。的业余时间 16.课余活动 17.三四次 18.一至三次 19.多于 20.少于 21.例如 22. 看牙医

23. 向。。。询问。。。 24.几次 25. 一点也不 26. 与。。。一起度过时光 27.一个16岁的高中学生 28. 旧习难改。 29.。。。怎么样? 30.通过做。。。 31. 想要某人做某事 32.做某事的最好的方式是。。。 33. (对。。。来说)做。。。是。。。的 (形容词是事物的特点的用for sb,是人的品质特点的用of sb)It’s good to relax by using the Internet. 34. (总是---通常---经常----有时候---偶尔-从来没有) 35.百分之十五的学生 36.其余的(特定的,确定的范围) 37.去看牙医 38.别担心 39放松的最好方式 40快乐时光过得快 41; 我兴奋的听到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42.尽早做某事 Unit2 单词默写 n.家务劳动adv.几乎不;简直不;刚刚adv.曾经;在任何时候adv.一次;曾经 adv.两倍;两次n.因特网 n.节目;程序;课程;节目单adj.满的;充满的;完全的n.摇摆;秋千v.摇摆;旋转adv.或许;也许;可能 摇摆舞adj.最小的;最少的 至少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师: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 授课课时:32课时 (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

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它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一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史,在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在这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就成为了本册书的灵魂和编写的主线。 七个单元的章节设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建国—改造—十年探索—文革(遇挫折)—纠错提出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主线下又穿插入了五个小专题: 民族专题 国家统一专题 外交事业发展专题 科技文化成就专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