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垄断的低效率及其对策;

2.外部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3.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4.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策。

一、单项选择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

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

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d.收入分配不均。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其边际成本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a.大于;b.小于;

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

3.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a.垄断厂商没有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进行生产;

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4.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

a.等于边际成本;b.小于边际成本;

c.高于边际成本;d.无法确定。

5.垄断厂商的产量()。

a.等于竞争产量;b.大于竞争产量;

c.小于竞争产量;d.以上都不对。

6.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待竞争性行业中厂商垄断行为的原则是()。

a.限制;b.提倡;c.放任;d.支持。

7.被谢尔曼法禁止的经济行为是()。

a.差别价格; b.垄断;c.纵向合并; d.以上都不是。

8.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并不为此支付费用,这种现象称之为()问题。

a.公共物品; b.搭便车;c.外部经济; d.外部不经济。

9.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

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10.经济活动具有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的含义是()。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11.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2.个人乱扔生活垃圾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3.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14.有关社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a.与私人成本没有关系;b.包含私人成本;

c.不包含私人成本;d.以上都不正确。

15.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

a.不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b.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

c.经济社会中所有人负担的全部边际成本;

d.经济社会中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负担的边际成本。

16.单个消费者进行决策的经济量是()。

a.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

c.社会成本和私人收益d.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

17.从社会角度考虑效率的原则是()。

a.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b.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c.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d.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18.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外部经济;b.消费外部经济;

c.生产外部不经济;d.消费外部不经济。

19.某项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

20.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生产者只把()计入考虑,产量将()有效水平,价格将()有效水平。

a.私人成本,高于,低于;b.社会成本,低于,高于;

c.私人成本,低于,高于;d.社会成本,高于,低于。

21.对于造成污染的生产活动,适当的征税额()。

a.等于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b.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c.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间的差;d.等于私人边际成本。22.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可以采取下列()的方法。

a.征税;b.明确产权; c.补贴;d.以上都可以。

23.对私人汽车的污染排放征税将会直接引起()。

a.私人汽车所有者购买更多的污染控制装置;b.对公共汽车运输的需求上升;

c.私人汽车的运输能力提高;d.以上都不是。24.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可以由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推导。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

25.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生产的效益;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d.成本和效益比较。

26.公共物品消费的性质是()。

a.非竞争性或非排它性;b.非竞争性与排它性;

c.竞争性与非排它性;d.竞争性与排它性。

27.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

a.只有一个消费者;b.只有一个生产者;

c.生产成本为零;d.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28.消费的非排它性是指()。

a.只有支付价格才能获得消费权利;b.不支付价格也能获得消费权利;c.只有一个消费者;d.只有一个生产者。

29.下列哪种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失灵问题最不显著()。

a.国防;b.教育;c.电视节目;d.饮料。

30.“搭便车”现象源于()问题。

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

c.社会福利;d.不完全信息。

31.由政府生产的物品()公共物品。

a.一定是;b.不都是;

c.一定不是; d.无法确定是。

32.对纯公共物品,提供给多一个消费者使用的成本为(),排除他人使用的成本为()。

a.无穷大,零;b.零,零;

c.无穷大,无穷大;d.零,无穷大。

33.下列哪一种是公共物品适合的定价方法()。

a.市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b.由消费者个人决定;

c.免费;d.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4.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优势是()。

a.不受资源稀缺性的制约;b.无须面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确定性;c.能劝说公民为公共物品付款;d.不需要保持理性。

35.如果A、B、C是社区中仅有的三名成员,A愿为第10个单位的某公共物品

支付20元,B、C分别为15元和25元,则当()时政府应生产第10个单位的公共物品。

a.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5元;b.边际成本小于等于60元;

c.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0元;d.边际成本小于等于15元。

36.次品的价格下降,但是出售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

a.边际收益递减;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d.搭便车。

37.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销售数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

38.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待销售商品平均质量()。

a.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39.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数量减少的现象可以称为()。

a.道德风险; b.搭便车;c.公共物品; d.逆向选择。

40.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生产和质量信息的情况称为()。

a.道德风险b.搭便车;c.排它性;d.不对称信息。

二、多项选择

1.某种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下面()的活动会引起正的外部性。

a.消费比萨饼;b.在课堂上教育某位学生;

c.公共场所吸烟;d、注射麻疹免疫针。

3.下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外部性。

a.企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

b.家庭主妇铲掉家门口的雪;

c.在一个人的封闭环境里吸烟;

d、养蜂人的蜜蜂给邻居的果树授粉。

4.流感疫苗接种具有外部性是指()。

a.医生从接种中得到更多的收入;

b.接种减少了其他人感染流感的可能性;

c.接种减少病假,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d.要忍受接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5.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可能是指存在()的情况。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6.用征税的方法纠正污染的优势在于()。

a.社会问题的控制权集中;b.减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c.社会问题的控制权分散;d.拉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7.科斯定理表明()。

a.政府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

b.在一定条件下私人之间的协商能够消除外部性问题的影响;

c.通过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一定有助于提高效率;

d.政府不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

8.外部经济问题发生在()时。

a.当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交易涉及的所有成本和收益;

b.当竞争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上;

c.当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d.当市场不能完全出清时。

9.认为市场不能提供纯粹公共物品的理由是()。

a.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b.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搭便车”;d.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10.政府提供国防这类公共物品的经济理由是()。

a.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b.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影响;

c.私人对这类公共物品的评价低;d.避免私人生产的亏损结果。11.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信息的原因是()。

a.信息是稀缺的;b.信息的生产需要成本;

c.有些信息是公共物品;d.获得信息的过程存在悖论。

12.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指()。

a.卖方故意隐瞒有用信息;

b.买方的认知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信息的成本昂贵;

d.以上都有可能。

13.名牌产品的价格一般比非名牌同类商品的价格高,这意味着()。

a.消费者经常把品牌与商品质量联系起来;

b.价格的差异完全来自生产成本的差异;

c.名牌商品的广告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d、名牌商品的生产者采取了价格歧视。

14.下面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和病人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

b.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完全信息;

c.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d.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2.公共物品;3.搭便车;4.公共地悲剧;5.外部性;6.科斯定理;

7.信息不对称;8.道德风险;9.委托-代理问题;10.政府失灵;11.寻租。

四、判断题

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价格机制。()

2.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

3.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

4.政府治理垄断的目的有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产量。()

5.可以通过物品分割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6.严格监督可以杜绝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7.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来生产。()

8.污染具有负的外部不经济,所以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手段禁止这种行为。()9.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10.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各种手段的本质是社会成本的个人化。()

11.“科斯的灯塔”属于垄断问题。()

12.交易费用都是事前的费用。()

13.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是的一种典型情况。()

14.保险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上存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15.“劣币驱逐良币”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16.逆向选择都是由事先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

17.由于不完全信息,物品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

18.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的性质。()

19.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可以彻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20.寻租活动是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五、辨析题

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2.垄断增加了生产者剩余,也增加了总剩余。

3.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5.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各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求得的。

6.政府提供的产品不都是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

8.像公路、桥梁及电视广播等是纯公共物品。

9.公共地悲剧是公共财产被滥用的现象。

10.污染的危害是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

11.外部经济问题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12.外部经济意味着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13.“庇古税”的实质是社会成本的内在化。

14.交易费用等于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15.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知道的信息内容是不一样的。

16.信息不完全的唯一原因是获取信息需要代价。

17.企业员工在未受到监督时倾向于逃避工作,这是一种逆向选择现象。18.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19.如果产权完全界定清楚,就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六、简答题

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3.完全垄断的存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4.外部性问题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5.以污染为例说明政府采取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外部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6.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7.公共物品的生产为什么有市场失灵现象?

8.什么是成本—收益分析?

9.举例说明什么是不完全信息?

10.以旧车为例简要说明逆向选择问题。

11.简述反托拉斯法的内容。

12.什么是公共选择?它有哪些特点?

13.简述寻租理论。

14.为什么高档商品几乎不出现在地摊上?

15.简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6.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17.简单说明不完全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

18.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及其成因。

19.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20.简要说明政府控制利率上限是否会导致寻租现象。

七、论述题

1.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2.什么是科斯定理?如何理解明确界定产权的方法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影响?

3.为什么存在生产或消费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4.什么是激励机制?其设计目标是什么?

5.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6.论述信息不完全类型的市场失灵以及如何克服信息不完全问题

7.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8.论述寻租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对策。

9.试述西方产权理论及其运用。

八、计算题

1.如果按照对于公共电视服务的不同偏好将消费者分为三组,他们对公共电视

节目小时数t的需求曲线分别是,t

1=100-P,t

2

=180-P,t

3

=280-P。假

定公共电视服务是纯公共产品,提供该服务的边际成本为每小时80元。计

算:

a.公共电视的均衡播放小时数。

b.由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电视节目时均衡播放小时数。

2.假设有8个人住在同一条路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每一盏路灯支付3元。若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3,x代表路灯的数量。计算:

a.最优路灯数量。

3.假设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成本函数为C=40Q,计算: a.由垄断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以及利润。

b.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产量和价格。

c.由垄断生产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4.如果从私人角度看,某企业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从社会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可多得16元,成本函数C=Q2-40Q,计算:

a.帕累托最优状况下,用政府补贴办法可以增加的产量。

5.某化工厂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600-2Q,生产的私人成本函数C

P

=3Q2-400Q

+4000,社会成本函数C

S

=4.25Q2-400Q+40000,。计算

a.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以及利润。

b.帕累托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6.假设一个养蜂场和一个苹果园比邻,它们都位于完全竞争市场上。记苹果的

=H2/100,苹果园的产量为A,蜂蜜的产量为H。假设养蜂场的成本函数为C

H

=(A2/100)-2H,蜂蜜的价格是2元,苹果的价格是3元。

成本函数为C

A

计算:

a.养蜂场和苹果园独立经营时,各自的均衡产量。

b.养蜂场和苹果园合并经营时,蜂蜜和苹果的均衡产量。

c.本题中帕累托最优的蜂蜜产量。

d.养蜂场和苹果园独立经营,实现帕累托最优产量时对每单位蜂蜜产出的补贴量。

7.某海湾周围居民以渔业为生。假设经营一条渔船的成本为每月4千元。当q 条渔船同时作业时,渔业的月总收入为f(q)=20q-q2,单位:千元。计算:

a.捕捞许可证免费,海湾作业的渔船数量。

b.利润最大化的渔船数量。

c.保持b数量的单位渔船捕捞许可证费用。

九、案例分析

1.20世纪初的某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告诉同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尔奇安(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上见到窗外的稻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询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告诉他们的是,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但铁路公司没有向农民收取相应的费用。两代经济学家遇到的是什么类型问题?这类问题如何解决?

2.17世纪初期,作为隶属英国的政府机构,领港公会建造了两座灯塔。虽然领港公会有特权建设灯塔,并向使用的灯塔的船只征收费用,但公会却不愿意在灯塔上投资。在1610年至1675年之间,领港公会一个新的灯塔也没有建造。在同一时期内,私人投资建了10个灯塔。私营投资者必须向政府申请特权,准

许他们向船只收费。灯塔建成后,过路钱由海关的公务员根据船的大小及航程上经过的灯塔多少收费,对应不用航程的灯塔费用印在小册子上。这些私营的灯塔是向政府租用地权而建造的,租约期满后,就多由政府收回让领港公会经营。到了1820年,英国私营的灯塔只剩22个,而由领港公会经营的是24个。但在这总共46个灯塔中,34个是私人建造的。1820年之后,领港公会开始收购私营的灯塔。1836年,政府通过法例,领港公会将私营灯塔逐步全部收购。1842年之后,英国再没有私营的灯塔。英国政府在当时解释要收购私营灯塔的原因,不是因为收费有困难,而是政府认为私营收费大高。灯塔提供服务的特殊性是什么?究竟由谁来建设灯塔?又由谁管理灯塔?

3.夏天是西瓜销售的旺季,经常有整个村庄的农户同时开着各自的拖拉机,浩浩荡荡进城卖瓜的景象,张三和李四就在其中。进城后,他们碰巧在同一个社区卖瓜,分别把持了社区两个经常使用的出口。这个社区的人口比较可观,收入水平也不低。天气特别热,忙碌了一天,他们连午饭也没有好好吃。到了傍晚要收拾回家,他们发现张三的瓜基本上买完了,而李四的西瓜还剩下不少。李四一边夸张三,一边问他剩下的西瓜是怎么回事。张三的回答是退回来的不好的瓜。李四琢磨,自己卖瓜只是在收款之前给瓜开一个三角的口子,让买瓜的人看一看瓜的好坏。如果允许买回家切开后再退货,虽然自己的瓜总体还可以,但是这样太不划算。张三和李四卖的瓜是类似的,瓜的价格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

第十单元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一、单项选择

1.c; 2.a; 3.a; 4.c; 5.c; 6.a; 7.c; 8.c; 9.d;10.a; 11.b; 12.b; 13.b; 14.b; 15.a; 16.d; 17.a;18.d; 19.a; 20.a; 21.c; 22.d; 23.a; 24.b; 25.d;26.a; 27.d; 28.b; 29.d; 30.a; 31.b; 32.d; 33.d;34.b; 35.b; 36.c; 37.a; 38.a; 39.d; 40.d。

二、多项选择

1.bc; 2.bd; 3.bc; 4.bd; 5.bc; 6.ab; 7.bd;8.ab;

9.abcd ; 10.bd; 11.abcd; 12.abcd;13.ad; 14.abd。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的作用,市场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现象。

2.公共物品是指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或者不能生产从而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一般来说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特点。

3.搭便车是指虽然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但却不支付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的行为。

4.公共地悲剧指的是由于资源所有权非排他性所导致的对某种资源掠夺使用的现象。

5.外部性问题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他人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身所获得或所承担的。

6.科斯定理是指只要法定产权明确,而且交易费用等于零,那么产权初始配置状况不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

7.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8.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发生后出现的被提供服务者从事那些提供服务者所不希望进行的活动,导致风险增大的一种现象。

9.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所导致的效率损失现象。

10.政府失灵指的是政府调节微观经济、解决市场失灵的能力不足。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有限理性、官僚制度的缺陷以及利益集团的影响等。11.寻租是指垄断者为了维护垄断地位、长期占有垄断利润而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贿赂、游说官员、支持选举等。

四、判断题

1.错;2.错;3.对;4.对;5.错;6.错;7.对;8.错;9.对;10.对; 11.错;12.错; 13.错;14.错;15.错;16.错; 17.对;18.对;

19.错; 20.对。

五、辨析题

1.错。由于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以及信息问题,市场有各种失灵现象。2.错。垄断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大于减少的消费者剩余,总剩余也减少。3.错。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4.错。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很难确定,其生产决策主要是成本-收益分析。5.错。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消费者需求曲线垂直加总求得。

6.对。政府可以从事私人物品生产。

7.错。公共物品也可以由私人部门生产,比如道路、交通等。

8.错。公路、桥梁及电视广播这些物品的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它们属于准公共物品。

9.对。由于所有权的排他性弱,公共地将被掠夺式使用。

10.错。污染的危害是典型的生产外部不经济问题。

11.对。外部经济意味着社会成本(收益)与私人成本(收益)不一致,导致效率损失。

12.错。消费的外部经济意味着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

13.对。庇古税把不被考虑的社会成本强加于私人成本上,体现了社会成本内部化。

14.对。由于获取信息的代价、有限理性以及机会主义影响,交易费用大于零。15.对。信息不对称下卖方知道的一些信息是买方不知道的。

16.错。造成信息不完全的原因还有“信息悖论”。

17.错。逃避工作倾向属于委托代理问题。

18.错。激励机制可以部分地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相容,从而调和冲突。19.错。现实生活中,产权界定需要一定的费用,当界定费用较高时,产权的完全界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产权界定清楚了,如果交易费用大于零,产权的初始界定将会影响经济效率,难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六、简答题

1.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

况。微观经济学认为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

以下这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

2.答:垄断的存在造成价格相对比较高、而产量低。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存在技术发展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受到损失。

3.答:垄断对经济产生如下影响:(1)资源配置不合理。为了保证利润最大化,垄断厂商会限制产量,难以满足社会真正的需求数量。(2)资源利用效率低。垄断厂商由于限制产量,使其生产脱离最优规模,即长期平均生产成本的最低点。(3)社会福利损失。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以及最低平均成本,导致消费者剩余减少,而且它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结果是社会总剩余净减少。

4.答: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影响”,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5.答:解决外部不经济的办法,可以由政府采取如下对策:(1)管制。制定有关环保的法令及行政措施。(2)税收。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适量征收产量税。(2)确定产权。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程序确定某种经济个体占有某种财产的权利。可把流经下游的河水质量作为一种产权判给下游企业。(4)合并企业的方法。使外部不经济转为企业内部的问题。

6.答: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有:(1)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消费权为整个社会共同占有,并不排斥其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2)非竞争性。对某公共物

品来说,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该种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3)不可分性。

不能将公共物品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销售。

7.答: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私人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

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那么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而自己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难以足量地生产出来,其产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8.答:所谓成本—收益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将一项公共建设项目预期所能产生的收益的现值加以估计,将它与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求出该项目计划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即效率,然后再将各个项目的效率加以比较,决定取舍,做出抉择。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9.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即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和消费的信息。这个假定不符合现实,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要购买的商品的质量,生产者也并不完全清楚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本企业产品,也不完全知道可供给它作出最有利选择的所有生产技术和所能使用的最合算的全部生产要素。

10.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质量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排挤出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轮的价格下降和好车交易受到抑制,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交易的无效率结果,即交易双方无法得到满意的成交量。

11.答: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和限制性贸易的一系

列立法。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由参议院约翰 谢尔曼提出的第一个联邦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规定,凡以限制国外贸易或洲际贸易为目的而签订的一切合同,实行的企业联合或托拉斯,都是非法的。191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设立联邦贸易委员会,授权它对洲际运输商行和除银行之外的公司和个人触犯反托拉斯法的行动进行调查,以消除妨碍竞争的商业行为。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对《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该法禁止银行同资金超过100万美元的从事洲际商业的公司互派董事,规定工会和农民不受该法的限制,禁止法院在劳资纠纷中滥用禁令,压制罢工。1918年通过的《韦伯一鲍莫林法》和1936年通过的《鲁宾逊一帕特曼法》对《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又作了补充和修正。

反托拉斯法的范围很广,原则上任何部门的任何活动如果违反该法的有关规定,都有可能受到制裁,但对工会为促进其全体成员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对电力、海运、空运等公用事业的活动,对农业合作和小企业的合并,对银行和保险业在贷款和利率方而的联合做法,对为扩大出口贸易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给予特别豁免。

12.答:公共选择是指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进行决策和选择。公共选择的特点有:(1)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策者做出的个人决策,而是由政府做出的集体决策。从经济内容上划分,公共决策主要包括资源决策与分配决策。资源决策是关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集体而临的共同问题,这是一个效率间题。

分配决策是关于财富和收人再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2)非市场性。私人物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生产和分配的,而公共物品则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程序来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能通过经济市场来有效率地解决,只能通过政治市场来解决。在政治市场上,需求者或消费者是选民、纳税人,供给者或生产者是政治家、政府官员。(3)规则性。在个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公共选择必须确定规则以便协调人们的行为。政府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或多数人偏好的规则。

13.答:寻租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

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有关寻租的大部分讨论一般集中在由政府培养或保护的垄断上,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强有力的垄断形式。寻租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存在一个确定的个人寻租而引起的社会净福利损失领域。即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的代价正好与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于是代表垄断高价造成的超额利润的部分资源就被耗费掉了,而不是由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这种资源的耗费是用于取得垄断这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形成垄断的活动也是一种竞争性产业,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投人寻租活动的所有资源等于所有的垄断利润。由于垄断会产生类似租金的垄断利润,追求利润的动机总会使一些人进行争取垄断地位的活动,这样形或垄断的活动就吸引了许多资源投人,结果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14.答:地摊市场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出售低档商品的市场,因此消费者只愿意支付低档品的价格。这种价格对于高档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无利可图或亏本,因而他不愿意在地摊市场上出售;即使消费者知道地摊市场上有高档品,但由于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会使消费者而临不利选择,从而消费者同样不愿意对潜在的高档商品支付比较高的价格,而只愿意支付它们的平均价格,最终均衡价格将使高档商品所有者无利可图或亏本,高档商品退出地摊。

15.答:委托-代理问题一般是指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目标不同。

代理人有代理人的目标,委托人的目标并非就是代理人的目标,代理人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这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比如,经理可能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以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

工人可能追求工资收人的最大化,或者在工资收人既定的条件下追求闲暇的最大化,因而可能在工作时偷懒、怠工。(2)信息不对称。相对于委托人而言,代理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形成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后果是产生道德风险,即在交易发生后,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故意采取有利于自己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3)产权关系不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资产由人力和实物两部分组成。经营失败,经营者群体或代理集团丧失的是个人信誉、财产或自由,这与委托者实物资产损失总额相比是不足道的。

经营者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取风险过度的行为或掠夺性资产转移行为,使委托者的利益受到损害。(4)契约不完全。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签订的契约中不可能预料到未来所有的情况,也不可能规定各种情况下的各方责任,不完全契约为经营者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施行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6.答: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好车,一半是差车。设好车主索价200元,劣质车主索价100元。

再假定买主对好车愿支付240元,对差车愿支付120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即买主知道哪些车是好的,哪些是差的。那么,好车会在200至240元之间成交,差车会100至120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而且旧车主会隐瞒好车的问题,以次充好。买主只知道好车与差车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竟是好车还是差车。于是,他对每一辆车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根据概率判断是(240+120)/2=180元。这样一来,好车将不会以此价卖出。好车被逐出市场,市场中全部是成交价格在100至120元之间的差车。成交价格过低导致成交数量和质量不足,市场价格机制的效率性被破坏。17.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即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的清楚信息。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产生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完全产生于所谓“信息悖论”。即市场经济本身

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8.答: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同时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相应信息的市场约束条件。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信息的分布不完全,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不仅来自信息不完全,更重要的原因是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高昂,限制了他们去掌握与对方一样多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就难于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会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要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而监视。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的或者说不对称的值息。

19.答:产权与所有权的主要区别有:(1)所有权强调的多是对客体的归属关系,面产权则更多地强调在归属意义上产生的多方面的权利。(2)所有权强调的是稳定的、本质的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而产权则强调变化的、动态的或有时效的主客观关系。(3)所有权带有封闭的、凝固化的特点,产权反映了开放性的财产权利的分解和组合,反映了已发展了的财产关系。20.答:政府控制利率上限的直接影响是,货币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长期存在超额需求。从投资者方面看,为保证投资的顺利进行,将采取向银行游说、贿赂甚至超额抵押等手段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从放贷者看,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可以获得高额的报酬,将采取向政府管制部门游说、送礼等手段,借以私自提高利率而获益。这些都属于寻租现象,用于游说等非生产行为的花费是寻租费用的具体表现。

七、论述题

1.答: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当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生产商品的社会成本时,消费者的估价与社会估价出现偏差,社会资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救命血清一剂难求,背后是“市场失灵” 据报道,19日上午,北京市一名16岁男孩被眼镜蛇 咬伤,情况危急,急需抗眼镜蛇毒血清救治,但北 京的医院普遍没有这种血清。后来其家属和媒体多 方寻找,却被多地医院告知“已用完”。直到昨日12时,救命血清才从云南一医院送达北京相关医院。 查卫生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抗蛇毒血清中抗眼 镜蛇毒血清赫然在列。但像涉事男孩这样一剂难求、 各大医院遍寻无着的案例,近年已多次发生。目前,我国只有上海赛伦公司生产抗蛇毒血清,别无分号。 抗眼镜蛇毒血清自2010年停产,至2013年底再启 生产,保质期至多3年,生产周期则要9个月,这 也造成近年抗眼镜蛇毒血清频频告急。而短缺的更 深层次原因,则在于被剧毒蛇咬伤毕竟属于偶发, 赛伦公司在血清生产上长期处于单品亏损状态。由 于需求量和利润都有限,涉事企业难免不感兴趣。 而使用率偏低、保质期偏短、报废率较高、需在特 定温度下才能保存,也会让医院选择弃用。正因“市 场失灵”,抗眼镜蛇毒血清才会一剂难求。去年媒体 曾报道,苏州市21岁小伙被蝰蛇咬伤,因血清遍寻 无着,抢救三天三夜,生命终为蛇毒吞噬。而抗蝰 蛇毒血清在10多年前就停产了。要知道,抗蛇毒血

清有无之间,治疗结果大不一样。有专家就说,有之,治愈率更高,几千元解决问题;若没有,以蝰蛇为例,综合治疗成本将高达数十万元,还不一定治得好。剧毒蛇的抗蛇毒血清,本应带有公共品的性质。既然被剧毒蛇咬伤,公民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市场也“失灵”了,那么,就该由政府提供公共品来填补短板。首先,对于抗蛇毒血清生产企业的部分单品亏损,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弥补,维持这些救命单品的生产供应。这包括,要打破抗蛇毒血清生产的垄断状况,规避“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菜篮子里”的风险。再者,对于医院的抗蛇毒血清储备,同样以财政补贴来弥补其因使用率低、报废率高等因素导致的亏损,以维持供应,有备无患,应对不时之需。再有一点,至少以省为单位,建立起抗蛇毒血清的统筹调配机制,而不是一旦有人被剧毒蛇咬了,抗蛇毒血清遍寻无着。救命如救火,时间耽误不得。2012年8月,浙江省便着手建立了全省范围内的抗蛇毒血清应急调剂机制,并公布了血清定点备货医疗机构。这样的先进经验,理应加以推广。 毒蛇的抗蛇毒血清属于基本医疗服务,它带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此案例中,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蛇毒血清的供给不足。据统计,在我国,抗蛇毒血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 论 一、判断题 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B A.正确 B.错误 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 市场经济国家。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 经济法学体系。 A A.正确 B.错误 4. 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 B A.正确 B.错误 5. 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 要方法。A A.正确 B.错误 6. 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 称。B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 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 是( C )。 A.自然法典 B.公有法典 C.谢尔曼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C )。 A. 比较方法 B.系统方法 C. 哲学方法 D.统计方法 三、多选题 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ABCD )。 A.价值论 B.运行论 C.本体论 D.规范论 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ABCD )。 A.财政调控制度 B.金融调控制度 C.反垄断制度 一、判断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 B A.正确 B.错误 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 代法。 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A A.正确 B.错误 4.经济法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 代性。 A A.正确 B.错误 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A A.正确 B.错误 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 A A.正确 B.错误 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 法。 B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 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 C )。 A.经济性 B.规制性 C.现代性 D.强制性 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B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 英国 3. 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 )。 A.《谢尔曼法》 B.《煤炭经济法》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4.经济法发展特点之一是(C )。 A.从常态法到病态法 C. 从边缘法到基础法 D.从趋同走向差异 三、多选题 1.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包括(ABCD )。 A.垄断 B.信息偏在 C.公共物品 D.外部效应 第二章 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 一、判断题 1.经济法体系是由经济法律和法规组成的整体。B A.正确 B.错误 2.社会保障法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B A.正确 B.错误 3.市场规制法比宏观调控法产生更 早。A A.正确 B.错误 4.CEPA 也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A A. 正确 B. 错误 5.经济法能够被行政法与民法所替 代。B A. 正确 B.错误 6.经济法是一种国家干预之法,其宗旨是确立和规范国家干预,实现国家干预的法治化。A A. 正确 B.错误 7.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经济法就没有民(商)法的意思自治。 A A. 正确 B.错误 二、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不属于经济法主要渊源的是(D )。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政府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2.经济法的地位是经济法在(A )中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关于市场失灵理论的问答题 1、在经济学看来,官员腐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道德风险,因此也需要进行机制设计来减轻这种道德风险。运用相关理论说说你对高薪养廉的认识。253 委托人如何促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主要通过委托合同的设计,其核心条款就是工资、奖金或者股权等薪酬制度的内容,因而这类问题就是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合理的制度来激励人们,使得代理人在追求最大利益时,同时也能够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具体措施:效率工资(高工资的激励,高价格的激励,高薪养廉等)、更好的监督和延期支付、更加完备的合同 以股东-经理为例:通常股东会把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如果企业经营绩效取决于经历的努力,那么将给予经理企业分红、利润提成、股票期权等。 或者,当本企业的的利润水平高于了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时,股东就可以断定经理的工作是努力的,给予奖励和高额的报酬,反之给于一定的惩罚。 除此以外,市场对行为也有着激励和约束租用。最重要的就是经理市场的声誉对经理的隐性激励,使得经理的行为会更加符合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要求 。 2、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常可以运用哪些办法来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48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会出现资源趋于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的现象,市场变得“稀薄”和不完全,经济缺乏效率,这种市场做出逆淘汰的现象就是逆向选择。 克服逆向选择,就必须使买卖双方信息对称。通常有信号筛选和信号发送。 道德风险:在隐藏行为下,代理人面临责任心下降的诱惑,这就会出现代理人所采取的行动与签约是委托人所期望的不一样。代理人这种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会改变委托人盈或者亏的概率,使委托人面临更高的风险。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在于委托人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 3、按照贝克尔的观点,不对称信息在婚姻市场中也普遍存在。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婚姻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哪些措施有助于减轻不对称信息的影响? 逆向选择,结婚前隐藏信息;道德选择,结婚后违背承诺 4、什么是负外部性,联系图形并运用恰当的理论说明为什么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或者说会损失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有那些主要手段?203页 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一个人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无需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由局外人承担了。显然,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外部性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的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市场缺乏效率,对于负外部性来说,使得市场量大于社会最优量,说明资源被过度投入到这些产生负外部性的地方。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第四章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概念,是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得尔·斯密(Wendell R .Smith) 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是买方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消费者群,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准备进入的目标市场,并针对该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技术方案,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营销观念。企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化(Segmenting) 、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 、进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也称STP 战略) ,决定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 图4 — 1) 。 STP 战略图4 — 1 导入案例:成功在于定位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中为产品找到一个与其它竞争产品相比,具有明确、独特而又恰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要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产品所处的为止和企业自身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信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定位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空子——江崎泡泡糖 无数事实证明, 即使是已经成熟的市场, 也并非无缝可插, 无隙可乘。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 寻找对方的相对弱点或漏洞, 用己之长, 攻其之短, 通过见缝插针, 拾遗补缺, 变潜在市场为现实市场。例如, 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140 亿日元, 大部分为“ 劳特” 所垄断。江崎糖厂成立市场研究班子, 专门研究霸主“ 劳特” 产品的不足和缺点, 寻找现有市场的缝隙。经过周密调研, 他们发现了“ 劳特” 的四个漏洞:一是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泡泡糖市场正在扩大, 而“ 劳特”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判断题经济法学的发祥地是美国。B A.正确 B.错误 2.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A A.正确 B.错误 3.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构成了经济法学体系。A A.正确B.错误4.博弈论的方法属于哲学方法。B A.正确B.错误 5.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法的重要方法。A A.正确B.错误 6.经济法是有关经济的法规的总称。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美国早期经济法立法的重要代表是。 A.自然法典 B.

公有法典C.谢尔曼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2.一般科学方法不包括。 A.比较方法B.系统方法C.哲学方法D.统计方法三、多选题9.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包括。 A.价值论B.运行论C.本体论 D.规范论10.经济法的具体制度包括。 A.财政调控制度 B.金融调控制度 C.反垄断制度 D.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一、判断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B A.正确B.错误2.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A A.正确B.错误 3.经济法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 A.正确B.错误 4.经济法

具有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A A.正确 B.错误 5.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 A.正确B.错误6.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干预。A A.正确B.错误7.自古就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 1.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法的重要特征是。 A.经济性B.规制性C.现代性 D.强制性2.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法规产生于。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3.美国颁布的第一部经济法是。A.《谢尔曼法》 B.《煤炭经济法》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市场法习题附答案

精品 《房地产评估》市场比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成交实例成交总价24万元,分三期付款,首期付8万元,6个月后支付8万元,余额于一年后付清,假设年利率为5%,则该实例的实际价格是()。 A、24 B、23.42 C、23.43 D、22.86 2、在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应注意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是()的房地产状况。A.估价时点B.搜集该可比实例时C.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D.成交价格所反映 3、比准价格是一种( )。 A.公平市价B.评估价格C.市场价格D.理论价格 4.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预期原理B.替代原理C.生产费用价值论D.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5.不适宜用比较法评估的房地产是( )。 A.商品住宅B.写字楼C.纪念馆D.标准工业厂房 6.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选取的可比实例数量宜为( )个。 A.1~3 B.1~5 C.3~5 D.3~10 7.对交易实例进行区域因素修正是因为( ) A.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条件相似 B.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不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因素存在差别 C.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上涨 D.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下降 8.下列( )情况会导致房地产价格偏高。 A.卖方不了解行情B.政府协议出让C.购买相邻房地产D.设立抵押的房地产9.可比实例是相邻房地产的合并交易,则算出来的比准价格往往比实际正常价格( )。A.高B.低C.相等D.不可比 10.卖方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成交价格往往会比正常价格偏( )。A.高B.低C.不高不低D.无法确定 11.采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四个估价结果,220元/m2,240元/m2,280元/m2,230元/m2。若求其中位数,则为( )元/m2。 A.230 B.242.5 C.235 D.240 12.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日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m2。 A.3790元/m2 B.4238元/m2 C.4658元/m2 D.4663元/m2 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B.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C.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房地产价格类型必须相同D.可比实例必须是正常交易

浅谈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案

浅谈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摘要:在理想化条件下,我们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它能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并不存在的.那么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呢? 关键词:市场失灵、表现、解决办法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市场有着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毕竟市场也是由人构成的,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缺点的,这时市场就失灵了。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1、不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2、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 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

市场营销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 2、市场: 3、市场竞争: 4、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5、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代理商和经销商(批发和零售)的组织结构,通过这些组织,商品(产品或劳务)才得以上市行销。 6.公共关系: 7、产品: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8.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 9,参考群体: 参照群体最初是指家庭、朋友等个体与之具有直接互动的群体,但现在它不仅包括了这些具有互动基础的群体,而且也涵盖了与个体没有直接面对面接触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10,市场细分: 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因规模过大导致企业难以服务的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处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群被称为目标消费群,相对于大众市场而言这些目标子市场的消费群就是分众了。 11.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 12.营销环境: 营销环境是指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集合。营销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资产评价习题及答案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 )。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不可确指资产的有 专利权BA.商标. .商誉DC.著作权 2.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受到技术进步、市场变化等外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更大,这体。现了无形资产的特点中的( ).垄断性.非实体性BA价值的较大不确定性 D.C.经营效益性。( ) 3.一项无形资产的寿命期,主要取决于它的 .损耗程度.重置成本BA.使用价值DC.机会成本。.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应该确定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即它的( ) 4.成熟时期BA.有效期限能产生超额收益. C.重置成本D。.在无形资产转让价格评估中,转让价格的计算公式可以是( ) 5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率AB.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分成率C.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D 6.用成本法评估某项专利技术,已经在开发该专利的过程中耗费的材料费用20万元,工资费用30万元,管理费用5万元,专用设备费10万元,营销费用5万元,咨询鉴定费5万元,( )。其直接成本为A.75 B. 50 C. D. 20 65 7.同一内容的技术发明只授予一次专利,对于已取得专利权的技术,任何人未经许可不。 ( )得进行营利性实施。这是专利权的.专有性B.独占性A. .不可转让性DC.时间性。( ).专利的成本费用与专利可以带来的额外收益之间 8 .没有多大联系A.有必然联系B.有一些联系C.没有必然联系D)。 9.商标的评估对象是(.商标注册时所花费的费用.商标所带来的总体收益BA.商标所带来的额外收益DC.商标产品的价格。( ) 10.决定商标权价值高低的因素为 .商标所能带来的效益.商标的基本构成和设计BA.商标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具有的特点DC.商标具有法律保护的专用权。( ) 11.商誉评估值指的是企业超额收益的 .重置成本价格BA.本金化价格.最高收益值.变现价值DC 12.某企业外购一项无形资产,法定年限为15年,现已使用了3年,经评估其重置成本。万元,则此项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为( )全价为100万元80万元B.A.75万元.万元D85C.82)。 13.对无形资产评估时(.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都可采用A.收益法是唯一的方法B.只能采用收益法和成本法DC.只能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 14.某企业的预期收益额为16万元,该企业的各但单项资产的重估价值和为60万元,)。,以此作为适用本金化率计算出的商誉价值为(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20%万元20B.A.10万元万元.40C.30万元D)。.对同一专利权来讲,其价值最高许可使用形式为为( 15排他使用许可.A.普通使用许可B 独占使用许可.D.交互使用许可C. 二、多项选择题 1.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 )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与有形资产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价值形成的积累性. A.非实体性B不可确指性.C.开发成本界定的复杂性 D.不确定性E。.下列无形资产中属于法定无形资产的有( ) 2.非专利技术BA.专利权土地使用权 C.商标权D..著作权E 3.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应首先明确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一般来讲,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包括(B.国内外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情况.无形资产的成本A和速度.使用期限及技术成熟程度CD.市场供需状况.机会成本和效益因素E 4.专利权是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期间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有权,特点是(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有哪些表现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 目录[隐藏] 1 型态 2 表现 3 与政府调控 4 宏观调控对策 5 中西方差异 6 相关条目 7 参考资料 市场失灵-型态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市场失灵的型态 不完全竞争市场 独占(Monopoly) 独买(Monopsony) 寡占(Oligopoly) 卡特尔(Cartel) 买方寡占(Oligopsony) 独占性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差别取价(或称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 价格吸脂策略(Price skimming) 市场失灵-表现 非对称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点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 作者:@钟方源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间敏感型 )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房地产评估习题(市场法和收益法)

房地产评估习题 1.有一待估宗地G需评估,现收集到与待估宗地条件类似的6宗地,具体情况如下: 上表中成交价的单位为:元 /平方米。该城市地价指数表为: 另据调查,该市此类用地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为:当容积率在之间时,容积率每增加,宗地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的地价增加5%;超过时,超出部分的容积率每增长,单位地价比容积率为1时的地价增加3%。对交易情况、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的修正,都是案例宗地与被估宗地比较,表中负号表示案例条件比待估宗地产差,正号表示案例宗地条件优于被估宗地,数值大小代表对宗地地价的修正幅度。试根据以上条件,评估该宗地 2005年的价值。 解:(1)根据题意建立容积率地价指数表(如下表) 容积率 低价指数100105110115120125=100+100 ×5%[/] 128=125+100 ×3%[ 评估价值=参照物价格×交易日期修正系数×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容积率修正系数×土地状况修正系数 A:680×112/110×100/101×105/115×100/101=620元/平方米 B:610×112/110×100/100×105/105×100/99=627元/平方米 C:700×112/107×100/105×105/120×100/98=623元/平方米 D:680×112/108×100/100×105/100×100/99=748元/平方米 E:750×112/107×100/99×105/128×100/102=638元/平方米 F:700×112/112×100/100×105/115×100/101=633元/平方米 (3)评估结果 案例D的值为异常值,应予剔除。其他结果较为接近,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估结果。因此,待估宗地G的评估结果为:(620+627+623+638+633)÷5 =628(元/平方米) 2. 评估对象是一出租写字楼,土地总面积为5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18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写字楼的土地使用权于2000年4月1日以出

市场法习题附答案

《房地产评估》市场比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成交实例成交总价24万元,分三期付款,首期付8万元,6个月后支付8万元,余额于一年后付清,假设年利率为5%,则该实例的实际价格是()。 A、24 B、23.42 C、23.43 D、22.86 2、在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应注意可比实例的房地产状况是()的房地产状况。A.估价时点 B.搜集该可比实例时C.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时 D.成交价格所反映 3、比准价格是一种( )。 A.公平市价 B.评估价格 C.市场价格 D.理论价格 4.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预期原理 B.替代原理 C.生产费用价值论 D.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5.不适宜用比较法评估的房地产是( )。 A.商品住宅 B.写字楼 C.纪念馆 D.标准工业厂房 6.运用市场比较法评估,选取的可比实例数量宜为( )个。 A.1~3 B.1~5 C.3~5 D.3~10 7.对交易实例进行区域因素修正是因为( ) A.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条件相似 B.交易实例房地产与待评估房地产不是处于同一地区,区位因素存在差别 C.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上涨 D.交易实例房地产交易之后该类房地产价格下降 8.下列( )情况会导致房地产价格偏高。 A.卖方不了解行情 B.政府协议出让 C.购买相邻房地产 D.设立抵押的房地产9.可比实例是相邻房地产的合并交易,则算出来的比准价格往往比实际正常价格( )。 A.高 B.低 C.相等 D.不可比 10.卖方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成交价格往往会比正常价格偏( )。 A.高 B.低 C.不高不低 D.无法确定 11.采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四个估价结果,220元/m2,240元/m2,280元/m2,230元/m2。若求其中位数,则为( )元/m2。 A.230 B.242.5 C.235 D.240 12.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日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近于()m2。A.3790元/m2 B.4238元/m2 C.4658元/m2 D.4663元/m2 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B.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C.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房地产价格类型必须相同 D.可比实例必须是正常交易14.某房地产在用比较法估价时得出三个估价结果:820元/m2、850元/m2、900元/m2,若赋予的权重分别是0.5、0.3、0.2,则该房地产的价格为( )元/m2。 A.850 B.845 C.869 D.857 二、计算题 1、某宗房地产的交易总价款为30万元,其中首付款为10万元,余款20万元于半年后一次付清。假设月利率为1%,则其在成交日期时一次付清的价格为多少? 2、某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2500元/m2,该地区房地产买卖中应由卖方缴纳的税费为正常成交价格的7%,买方应缴纳的税费为正常成交价格的5%,则成交该宗房地产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是多少,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又是多少? 3、已知某地区某类房地产2003年4月至10月的价格指数分别为:79.6,74.7,76.7,85.0,89.2,92.5,98.1(以2002年1月为100)。此类房地产中的某宗房地产在2003年6月底的成交价格为1800元/m2,请对其进行交易日期修正,将其修正到2003年10月底时的价格应为多少? 5、某房地产估价所拟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宗房地产价格,从众多交易实例中选取了甲、乙、丙 经调查得知:可比实例乙、丙的付款方式均为一次性付清;可比实例甲分期付款:首期付款96万元,第一年末付72万元,其间月利率为1%,第二年末又付款72万元,其间月利率为1.05%。又知2002年8月初美元与人民币的市场汇价为1:8.5。该地该类房地产的人民币价格2001年逐月下降0.8%。2002年内逐月上涨1.0%,2003年逐月上涨1.2%。并知1m2=10.764平方英尺。试根据上述资料,评估该宗房地产在2003年8月初的正常单价(若需计算平均值时,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值)。 6、某房地产估价所为评估某宗写字楼在2003年10月3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在该写字楼附近地区调查选取了A、B、C三宗类似写字楼的交易实例作为可比实例,其相关资料如下。成交价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解读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解读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因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而导致的情况。它的定义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的过于垄断和价格变化的扭曲,或着是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共产品 它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分为两类,一是私人物品,它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住宅、服装、食品等等;二是公共物品,它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二、市场垄断 市场的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不完全垄断和完全的垄断不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对这种情况的出现的纠正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就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三、外部影响它可以通过一个因素的改变就能造成其他因素的改变。例如:工厂废水的乱排放,对江河的水质有害,甚至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四、非对称信息 它可以通过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损害人与人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惩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通过以上四点的原因让市场失灵。因此,市场失灵可以表现在一些方面。 市场失灵主要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 随着经济改革与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与财富的差距一直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如下图,2005年,东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超出幅度为4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超出幅度为27,,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严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仅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考察,近5年来,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东部与中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2001年的1:46拉大到了2006年的1:56,东部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2001年的1:39攀升到了2006年的1:48。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迅猛,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0年全国各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行业是工资收入最低的行业的2.63倍,2002年为2.99倍,2003年上升为3.98倍,到2005年则达到4.88倍,2006年略有下降,但也达到4.69倍。表2给出的不同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的不均等指数,描述我国行业差距的总体特征,更是说明了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经济法学》练习题库及答案详解

《经济法学》练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纳税义务人是指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 A. 公民 B. 个人 C. 国民 D. 法人 2. 指导性计划 A. 只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指导作用 B. 只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有指导作用 C. 对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经济活动均有指导作用 D. 对重大建设项目有指导作用【】 3. 资产评估机构的性质是 A. 国家机关 B. 人民团体 C. 公证性、服务性的组织 D. 技术监督机构【】 4. 消费税的课税对象为需要进行特殊调节的 A. 部分可再生和替代的能源产品 B. 部分低能耗产品 C. 部分最终消费品 D. 部分生活必须品【】 5. 经济监督法是一门 A. 综合性的经济法律 B. 单一性的经济法律 C. 程序性的经济法律 D. 组织性的经济法律【】 6. 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为人的寿命和 A. 财产 B. 身体 C. 信用 D. 权益【】 7. 抵押担保的特点是抵押人不转移抵押物的 A. 处分权

B. 处置权 C. 收益权 D. 所有权【】 8.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三项经营原则为效益性、安全性和 A. 流动性 B. 统一性 C. 公开性 D. 公正性【】 9. 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的 A. 财政关系 B. 财产关系 C. 分配关系 D. 行政经济关系【】 10. 集团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 A. 两级法人的关系 B. 多级法人的关系 C. 不平等的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 D. 平等的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 11. 我国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时实行的管辖制度为 A. 地域管辖 B. 级别管辖 C. 专属管辖 D. 约定管辖【】 12.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如当事人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应 A. 不予受理 B. 予以受理 C. 在接案后转交人民法院办理 D. 在接案后转交仲裁协会处理【】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是 A. 独占性调节 B. 排他性调节 C. 基础性调节 D. 从属性调节【】 14. 固定资产投资的税收调节,主要税种是 A. 建筑税

市场法习题

第3章市场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房地产价格分两期支付,首期付款50万元,余款80万元在第8个月末一次付清,当时月利率为1%。该房地产的实际价格为()万元。 A.87 B.124 C.130 D. 134 2.某宗房地产交易中,买方支付给卖方29万元,买卖中涉及的税费均由卖方负担。据悉。该地区房地产买卖中应由卖方和买方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成交价格的5%和3%,则该宗房地产交易的正常成交价格为()万元。 A.27.6 B.28.2 C.29.0 D.29.9 3.房地产状况修正中的间接比较修正评分办法,是以()状况为参照系进行的。 A.可比实例房地产B.估价对象房地产 C.标准房地产D.类似房地产 4.某可比实例的实物状况比估价对象优9%,则其实物状况修正系数为()。 A.0.91 B.0.92 C.1.09 D.1.10 5.某幢可出租房地产尚有1年时间才可投入使用,与之类似的现房价格为5000元/平米,现房出租的年末净收益为500元/平米。若按折现率10%和风险补偿值100元/平米计,该幢房地产目前的价格应为()元/平米。 A.4400 B.4409 C.4445 D.4455 6.一套建筑面积为100平米,单价为2000元/平米的住宅,首期付款5万元,余款在未来10年内以抵押款方式按月等额支付,贷款年利率为5.31%,则该套住宅的()。 A.实际单价为2000元/平米,实际总价为30.16万元 B.实际单价为1950元/平米,实际总价为20万元 C.实际单价为2000 元/平米,实际总价为20万元 D.实际单价为2000元/平米,实际总价为30.16万元 7.现需评估某宗房地产2004年10月末的价格,选取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2500元/平米,成交日期为2004年1月末,该类房地产自2003年7月末至2004年6月末每月价格递增1%,2004年6月末至2004年10月平均每月比上月价格上涨20元/平米。该可比实例在2004年10月末的价格为()元/平米。 A.2648 B.2688 C.2708 D.2734 8.为评估某住宅2004年10月1目的正常市场价格,在其附近收集公证机关的某可比实例的有关资料如下:成交价格为4000元/平米,成交日期为2004年5月1日,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2%,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为1.087,已知从2004年5月1目到10月1日该类住宅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上涨1%,则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校正、调整得到的价格最接

论述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1、市场失灵的原因 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制约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干预结果,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⑵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市场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生产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⑶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而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 2、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2019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行政执法)

、单选题 1. 当事人对市场监督管理机关作出的下列哪种行政处罚决定,不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 D ) 市场监督执法办案人员在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一般无权采取措施是 A 、对涉嫌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 B 、向有关单位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证据 C 、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D 、对自然人的人身或者住所进行检查。 3. 某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刘某给予 2000 元的罚款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 和《程序暂行规定》 的规定,刘某不享 有下列哪一项权利 ( D ) 4. 关于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 B 、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 理由和证据, 应当进行复核; D 、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5. 关于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须事后补办批准手续; A 、责令停止营业 B 、对公民作出了 30000元以上的罚款 C 撤销商标注册 D 、对企业法人作出了 90000元的罚款。 2. A 陈述权、申辩权; B 、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提; C 、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D 上诉权利。 C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B、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只能复议不能提起诉讼; C、对公民处两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6.关于处罚程序中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当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B.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可以进行复核 C.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纳 D.行政机关不得因违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7.某市监局发现马某生产的饮料涉嫌违法使用添加剂,遂将饮料先行登记保存,为期关于该市场监局的先行登记保存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登记保存的期限合法 C 、可以由一名执法人员在现场直接作出 8. 在行政处罚中,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 A、应由行政处罚机关的首长决定; B、应由办案人员集体讨论决定; C、应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 D、应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A直接强制划拨银行存款;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 天。 B、采取该行为的前提是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D、采取该行为应经市监局负责人批准 9.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一措施 (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某市监局可以采取下列哪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